+0012128421805号虎食是什么字号

天宫一号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和,于日21时16分3秒在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和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日凌晨实现与飞船的对接任务。日下午(14时14分)与对接成功。飞船也在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时间日21时16分3秒
2011年4月CAST会展中心展示的天宫一号模型[1]天宫一号[2](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3],属,由所属和研制。高10.4米、重8.5吨[4]。于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5],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6]。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4]。
由于天宫一号是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Target Spacecraft,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7]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8]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成功对接,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9]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10]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11]
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12]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13]
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1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王菡
第二,具有中国特色,与“”、“”相呼应,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的概念。[1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 白明生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中的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16]分为资源舱和实验舱。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实验舱前端装有被动式对接结构,可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4](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并控制飞行姿态)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17](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
实验舱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入全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活动、等也大多都在这里进行。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
实验舱内设有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18-19]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20]
首先,试验性空间站在轨通常低于5年,而其他空间站可达5至10年,或者更长;其次,试验性空间站的规模较小,对接口也少,没有扩展能力。而其他空间站至少有两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载人运输器、货物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三是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21]
此外,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试验性空间站上的燃料和消耗品原则上要一次带足,其他空间站则是用货运飞船定期进行多次补给;试验性空间站上的有效载荷设备很少更换,但其他空间站可多次更换和增加实验仪器;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般不进行航天器的维修工作,只进行试验、训练等,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要经常进行维修工作。[20]
天宫一号与国外试验性空间站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空间站都为20吨级以上,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21]
日前,正式公开发布天宫一号应用数据推广使用相关政策,以进一步推动天宫一号应用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在北京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三家单位,签署了“天宫一号应用数据商业代理协议”。[22]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工程,即“”,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23]
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初步实现了第一步的航天器天地往返。此后,中国又先后发射神舟系列的4艘飞船,并在发射、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后,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23]
2005年起,和相继发射,拉开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序幕,并完成了前半部分,而天宫一号则将完成第二步后半部分的任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建立空间实验室。[24]对外披露阶段(号—日)
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注:根据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日21时45分的新闻夜线节目)
天宫一号模型在上亮相。[25]
天宫一号模型亮相春晚[26]
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27]
2010年8月中旬
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28]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29]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审,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最后阶段的测试工作。[30]
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23日上午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集结载人航天发射场。[31]
发射调整及准备阶段(2011年8月—日)
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属同一类型,后出于安全考虑,原定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32]
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进展顺利。[32]
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运载至发射塔架。[33]
包括发射场地及飞行航区在内的全区测控通讯系统进行合练并取得成功。[34]
考虑到27日及28日发射场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原定于27日至30日之间的发射计划更正为在29或30日择机发射。
同日上午,天宫一号飞行任务进行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全系统质量评审。天宫一号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条件。
当日下午,发射场组织进行了火箭加注设备、加注软管和信号电缆连接等工作。[3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了天宫一号的发射时间——“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在窗口前沿发射”。
当日上午进行了第二次全区测控通讯系统合练。并组织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加注量计算、加注系统信号联调等。
13时起,先后实施了燃烧剂和氧化剂加注。
至18时,约450吨的推进剂全部加注完毕。[35]
发射当天(日)
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进入临射前准备。[36]
14时16分,载人航天各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开机自检。[37]
约18时,火箭系统开始进行全箭状态检查。[38]
发射前半个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39]
21时16分3秒,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5]
21时19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助推器残骸于10时25分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40])。
21时19分,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41]
21时19分,整流罩分离。[41]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5]
21时29分,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41]
21时35分左右,入轨运行。[41]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5]
运行阶段(日—)
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将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
16时9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实施了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42]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43]
18时,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109圈,先后进行了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图像发音设备、舱内温度湿度、交会对接设备等在轨测试。[12]
首次公布了由天宫一号自带相机拍摄的太空图片。
此时,目标飞行器的在轨测试阶段已基本结束[44]。天宫一号拍摄的首张外太空图片[45]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进入交会对接的准备阶段。(注:根据天宫一号的腾讯微博 )
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首次交会对接。[46]
11时37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的组合体第一次轨道维持。[47]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第一次分离,约半小时后,进行了第二次对接。
12时4分,组合体完成了第二次轨道维持,开始了神舟八号返回前的轨道精化调整。[48]
16时59分,组合体进行了姿态调整,从第二次对接的状态转体180度进入正常飞行姿态,为神舟八号返回做准备。[49]
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50](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17日19时30分左右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51])
14时14分,天宫一号与6月16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九号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17时8分,天宫一号舱门打开。中国航天员、和后相继进入天宫一号。[10]
早些时候,3位航天员撤离天宫一号。完成手动控制交会对接前的准备。
11时8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下达神九与天宫的分离指令,两艘航天器随后分离。
12时38分,神舟九号进入手动控制模式。
12时50分左右,神九与天宫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成功,3位航天员再次进入天宫一号。[52]这也是中国的首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
9时18分,神舟九号实施了与天宫一号的手控分离。分离由刘旺手动控制。[53](神舟九号于6月29日安全返航[54])
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神舟十号预定于月择机发射,届时将承载三名航天员。[55]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与于6月11日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11]
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舱门,、、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56]
日三位航天员为天宫一号进行了在轨维护,包括飞行器内装饰材料的更换。[57]日三位航天员离开天宫一号。随后,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完成了分离。[58]2013年10月截至10月,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原定任务。2014年2月天宫一号完成2014年的第一次轨道维持。地面于2月18日和2月19日完成两次控制,提升了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59]当前运行中
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的运行时间约为90分钟。[60]
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在与飞船交会对接时大约距离340公里;无人期间则会适当调高,约370公里,以减小轨道衰减速度,更节约能源。[61]第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与神舟八号配合完成飞行试验。模拟图: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左)对接[62]
第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
第三,开展空间应用(包括空间环境和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战技术实验。
第四,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23]天宫系列飞行器共有3个,除了外,中国还将发射、建立空间实验室,计划时间大致在2015年之前。它们在设计上较基本相同,主要目的是为建立积累更多经验。在“天宫一号”里,航天员生活的实验舱也是飞行器运行的核心舱,里面有很多电子设备。对此,设计师采取了“藏”的策略,把航天员用不着的东西都装修在里面。暴露在外面的设备都采用了圆角的设计,可避免航天员与设备之间的碰撞,保证了安全。
在“天宫一号”内,每个区域旁边都设有数量不等的手脚限位器,总数达到30余个长约20厘米、采用锦丝带材质的手脚限位器被巧妙地安放在舱壁四周。这种“小身材”装置却有着大功效,它是保证航天员在失重飘移状态下,便于手脚着力的唯一“法宝”,也是舱内数量最多的一种设备。
长期太空飞行,娱乐活动对于保证航天员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为保证航天员的娱乐,“天宫一号”组合体里还专门给航天员提供了用来娱乐的笔记本电脑,航天员在工作之余、在睡觉之前,可以用笔记本电脑来上上网、发发微博、看看大片,播放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和音乐,或者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天宫一号于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作为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经在茫茫太空独自翱翔整三年。三年来,天宫一号长期管理人员分分秒秒陪伴着它,精心照料这个中国在太空中的第一个“天上家园”。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迎来了首位贵宾——神舟八号载人飞船。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配合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自主交会对接。作为组合体的控制主体,天宫一号出色完成了组合体姿态轨道控制、信息控制、能源控制和载人环境控制等多项任务。
2012年6月,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光临天宫一号,天宫一号迎来了自己的首批太空贵客。在航天员的精准操作下,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手控交会对接。为了让航天员感受家的温馨,天宫一号营造了一个空气成分、气压都和地面相同,温度湿度净度堪比宜居城市中的一个“小家”,为航天员送上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太空十日之旅。
2013年6月,天宫一号迎来了搭乘神舟十号来访的第二批太空贵客。与神舟九号任务不同,作为我国首次应用性载人交会对接飞行,天宫一号和航天员承担了更多的使命。“太空授课”、“在轨更换地板”、“中短期航天员驻留”、“舱内无线通信”等一批思路新、实用性强、技术水平高、社会效益好的在轨试验项目顺利实施,标志着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向空间多用途载人航天试验平台的转变。在等待与神舟载人飞船相会的日子里,天宫一号也未停止探索太空的步伐,天宫一号安装的空间环境探测装置源源不断的向地面发送着探测到的轨道大气环境信息和空间带电粒子辐射信息,安装的“三合一”相机无时不刻的关注着我国的水文国土,为开展地质调查、资源勘查、土地荒漠化评估、水文生态监测以及环境污染成分和污染源头分析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2013年9月,天宫一号作为一代“功臣”,圆满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太空里,由于真空、辐射等环境因素,维持长寿命是个难题,但在这方面,天宫一号表现良好,延期“服役”为将来的空间站建设做更多的试验性工作问题不大。在交出一份完美的“体检报告”后,天宫一号转入拓展任务飞行阶段。在拓展飞行的一年里,开展了太阳电池翼发电能力测试、备份姿态测量和控制模式切换、4b发动机变轨等一系列拉偏及备份飞行模式试验,深度发掘了天宫一号的飞行潜力,为开展太空环境探测及对地观测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现阶段天宫一号状态很好,所有设备正常。[6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辽宁号航空母舰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辽宁号航空母舰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百科军事类编辑小组火热招募中。
,简称“辽宁舰”,16,是第一艘可以搭载的。前身是海军的次舰,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日抵达。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1]2013年11月,辽宁舰从赴中国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结束以来除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外文名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Liaoning龙骨安放日建&&&&造/舰&&&&级舷&&&&号16下&&&&水日完&&&&工2011年服&&&&役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舰徽辽宁号航空母舰(PLAN Liaoning)是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的,中国海军001型航空母舰的首舰。是在前苏联海军的第二艘,(俄文:Варяг;英文:Varangian)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总体设计上沿袭了原来的设计特点,其舰型特点、尺寸、、动力装置等都与元帅级基本相同,在上层建筑、防空武器、电子设备、舰载机配备等方面均做了较大改进。[2]
1998年至1999年年间,一家创律集团以商业原因向乌克兰方面购买瓦良格号,几经拖延及波折,终于购买成功。于1999年7月开始,瓦良格号被拖回中国,然而中途受到阻挠,辽宁号舰首最终瓦良格号于日方才抵达中国。至日,瓦良格号被拖进的,开始由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研究、及用途。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胡锦涛向海军接舰部队授予。网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称为;同日早上,官方举行了交接入列仪式,将辽宁舰正式交付予解放军海军。
改装中的辽宁舰辽宁舰的编制等级为,编制员额1,000余人。首批舰员中,具有以上学历的达到98%以上,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的有50余人。与其他国家的航空母舰一样,辽宁舰上有5%为女性人员。[3]
由于“辽宁号”航母上载舰员人数众多,其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备,设有餐厅、超市、邮局、洗衣房、健身房、垃圾处理站等,连酒吧都有闹吧和静吧两种,生活相对比较便利。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官兵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部分数据为原瓦良格号,改装后略有不同,暂无可靠数据公布。
参考数据舰长304.5米,吃水线长270米
舷宽75米,吃水线宽:38米
排水量55,000吨(标准)
61,390吨(满载)
编制人数船员1,960人,飞行员626人,参谋40人,房间3,857个动力系统8台蒸气轮机,149兆瓦,200,000匹马力
9×1,500 kW涡轮发电机  6×1,500 kW柴油发电机
续航力7000海里/18节
3850海里/32 节
航速29节自持力45天舰载武装防空红旗舰对空导弹系统
FL-3000N舰载反导系统
反潜RBU1200反潜火箭
其他干扰弹发射器
未有实际配置,原为26架、24架。[4]
雷达346型相控阵雷
顶板(Top-Plate)3D对空搜索雷达
346型对空/平面追踪雷达
原瓦良格号采用了4台TB-12蒸汽轮机,TB-12的前身是TB-8,而T正在吊装的蒸汽轮机B—8正好是国产051型驱逐舰的主机,国产型号为453型蒸汽轮机。TB-8的功率是36000马力,当年采用2台TB-8蒸汽轮机,达到了38节的罕见高速,TB一12的功率则为45000马力。
蒸汽动力的技术要求不高,国内通过自身努力,加上GTZA-674型蒸汽轮机(TB-12的改进型)和瓦良格号航母上TB-12的维护和整修经验,要造出TB-12级别的军用蒸汽轮机并非难事。所以,从技术延续性和保证建造时间节点等方面的考虑,国产航母沿用常规蒸汽动力的可能性极高。应该还现代级驱逐舰是类似原瓦良格号的动力配置,4台蒸汽轮机、8台增压锅炉、4轴推进、总功率20万马力。
瓦良格号是作为一艘常规动力航母设计建造的。固然,核动力航母比常规航母拥有航程上的优越性,一般核动力航母三十年内不用更换核燃料,而常规航母航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补给燃料。加之核动力航母在动力设计上不需要占用太大空间,也省去了常规航母的烟道,节省了大量甲板空间,可以停放更多舰载机,所以核动力航母有很大优势。[5]早在199原库舰机库与舰载机二层甲板0年代末期,中国就从乌克兰购得一架存放在当地、构型完整的T-10K-3号原型机(SU-33的原型机),且先前苏联存放在乌克兰舰载机训练中心的二至三套用降落尾勾都被中国买走(这些东西可能是以报废品的名义向中国出售);由于中国先前在获得俄罗斯授权生产SU-27战斗机之后,又径自进行仿制与修改而成为J-11,以既有的SU-27为基础而推出中国版SU-33。被称为歼-15(J-15),由中国负责,从2001年开始立项发展。
见词条:。
5月10日,中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歼-15触舰复飞(现代舰船扫图)队10日在畔正式组建,海军战斗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战力量,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军网海军频道当天透露,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组建大会并授予军旗。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航母战斗力建设的核心部分,是海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代表和海军战略转型的先锋,在发展航母事业、建设强大海军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参谋长杜景臣、北海舰队司令员,以及总部、海军机关有关领导和舰载航空兵部队官兵共400余人参加了组建大会。[6]辽宁舰飞行甲板以下有十余层,进入到第三层,感辽宁舰内部食堂觉像迷宫一样,到处都是通道、舱室,整个航母内部的通道加起来总长度有数十公里,可想而知航母内部构造是多么复杂。辽宁舰有3000多个舱室,有1000多人生活在舱室里面。在航母内部通行有很多规矩,比如往舰艏位置走,要走左舷,就是靠左侧通道,要往舰艉的位置走,要走右舷,就是靠右侧通道。上下扶梯时,要遵守先上后下的规则等。
舰员们面临的第一阶段考核就是不迷路。走进航母记的不是路也不是门,而是门牌号,从门牌号里就可以解读出舰员所在的区域和他在甲板的第几层,准确地找到所处的舱室了。新兵上舰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对所熟悉的舱室路线摸索,一般要求从他自己的生活舱到工作舱必须在十分钟内找到。航母体积大、功能全、部署周期长,有“海上城市”之称,官兵在其中生活,就像一个小社会。舰员们生活条件比在其他舰艇要好得多,有现代化餐厅、超市、邮局、洗衣房、健身房、垃圾处理站等,这些以前不可想象的条件在航母上都变成了现实。[7]辽宁舰原始设计是定义为一种大型航空巡洋辽宁舰舷侧,可见近防导弹发射系统舰,作为航空母舰的同时也担负着战斗巡洋舰功能(见下文历史沿革目录下苏联海军军事思想部分),因此它原来安装有12枚P-700“花岗岩”(北约代号:SS-N-19“海难”)长程反舰导弹发射系统和诸多武装。中国购入该舰后,在后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并且改装以适合其它用途。舰尾两侧各配置1座1130近防炮,1座18联装红旗-10防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24管干扰弹发射装置,1座12管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在舰首右侧配有1座近防炮;左侧配有1座18联装红旗-10防空导弹发射装置。[4]由于苏联的军事指导思想下水时的瓦良格号,当时舰名为里加号首先否决了的能够赢得战争胜利的观点,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战略目的的手段”,所以苏联和俄罗斯海军仍然重视常规武装力量建设,鉴于苏联和俄罗斯航空母舰舰载机数量有限,质量跟不上,且不可能为航空母舰配备像美国那样的护航舰队,因此,适当增强航母自身的攻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以牺牲舰载机的数量来装备强大的反舰和系统与传统航空母舰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但是苏联海军并没有把航空母舰作为一个主要的进攻反击力量,而是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辅助力量,将航空母舰的载机能力与巡洋舰的攻击能力集成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强了辽宁号库兹涅佐夫号俩姊妹舰航母自身的攻击能力和防卫能力,也可以减小航空母舰编队规模。从而用航空母舰掩护和攻击核潜艇进入还击来犯航空母舰的攻击阵位,然后利用苏海军具有强大攻击力量的导弹威慑/击毁来犯航空母舰。这就是之所以在这种军事指导思想下建立的,即使没有像西方那样先进的航空母舰,但是却能够与西方航母舰队相抗衡的条件。[8]
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1998年停工荒废在黑海造船厂的瓦良格号造第三代载机巡洋舰的决定。继第一艘航母“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定单105”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载机巡洋舰)于当年9月开工后,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单10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按照当初的设计,两艘同级载机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全长306米,比美国仅短22米。舰艏高度距离水面有七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度73米。航母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确保苏联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日,“定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单106”在造船台安家落户。到了1988年,“定单106”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 “定单106”被命名为瓦良格号(Varyag)号,以纪念在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号的建造率已达68%。
1998年3月中旬,以两千万美元购入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准备将其进行改造。如今,在沉寂了三年之后,在大连港接受改建的瓦良格号号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最新曝光的瓦良格号航母令人惊讶地出现在大连造船厂船坞上,众所周知,如果只是一般的商业改装,基本上不用进入船坞作业,只涉及室内安装而已。图片显示瓦良格号航拍辽宁舰保养非常完好,尽管没有进行喷漆、外部设备安装,但是过去三年显然进行了必要的维修,这并非是商人的作为,商人必须把商品尽快投放市场,赚取回报。瓦良格号显然得到国家的支持并且另有用途。特别是来自中国军方的战略评论家少将公开声称“它将是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再度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航母热潮。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号由今天的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废。所以这艘航母仅具外表,形同一艘海上浮台,被长时间遗弃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边。期间,俄罗斯也曾与乌克兰方面商谈瓦良格号号航母的赎买问题,但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1998年,通过俩姊妹舰合影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号,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1999年7月,雇用一艘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号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首都)。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又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创律集团董事长,徐增平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中国与土耳其的交涉一直持续到2001年下旬。中国不断强调,将完全负担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安全保险费用以及万一造成损失的赔偿问题,并从中国派遣几艘大马力拖船来协助拖行瓦良格号,保障通过海峡的航行安全。由于中国方面以对土耳其输出武器技术等条件,原本支持国防部长米尔扎欧鲁立场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在2001年7月,土耳其军方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由亲自接见。随后在8月初,土耳其军正在拖曳航行的瓦良格号方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在此同时,土耳其政府也提出经贸上的交换条件,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估计可让土耳其赚进20亿美元外汇;在8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访问土耳其,期间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向土耳其提供3.6亿美元经济援助,并同意对土耳其开放观光旅游。[9]
随着各项条件谈妥,国家安全委员会遂在日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就在当天,土耳其国务部长兼政府发言人居瑞勒代表总理艾西费特立刻启程前往北京,向中国政府告知这项结果,并将土耳其海洋署提出关于瓦良格号通过海峡时的20项相关安全措施,这些包括:
需准备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
由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
必须由国际认可的保险理赔公司担保;
需有16艘大马力拖船护航瓦良格通过海峡(最初中国提出为8艘);
通过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
舰上必须配置锚链、拖缆收放机具及必要人力,以备不时之需;
为满足前述需要,舰上须安置发电机,以供应照明与锚缆机械所需动力;
舰上必须建立无线电通讯网,以保持安全联系;
在通过海峡之前,土方得以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各项安全条件是否齐备;
中国安排之拖船须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卫队专家指挥;
为防范未然,瓦良格舰上与陆地上均配备消防队应变;
通行海峡时,如遇海面起雾必须停航;
通行海峡时,如遇大风必须停航;
通行海峡时,如遇潮流汹涌突变时,必须停航;
海峡视线不及五公里时,必须停航;
舰上必须有领港员;
通过海峡时,海峡两端禁止其他船舶通行;
舰上不得装载油料或爆炸物;
通过海峡时,相关航行安全、装备、技术及人员调度指挥均须听从土耳其方面指挥;
通过曲折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必须在白昼进行,通过宽广的马尔马拉海峡可在夜间进行。[10]
在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遣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改装中的辽宁号家组成的代表团前往土耳其,针对瓦良格号通过海峡事宜进行具体协商,并作出全面的安全承诺。中国方面也在极短时间内准备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包括同意给予“国家担保”,包含可能涉及的损失赔偿问题;此外,在瓦良格号上装设小型导航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VHF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罗盘及发电机等航行安全设备,同时还雇用当时世界上马力最大的希腊籍拖船尼柯莱·契克号(Nikolay Chiker),该船长99m,最大航速19.5节,其24000匹马力远高于土耳其海洋署要求的16000匹马力。
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号航母拖曳航行中的瓦良格,右上为希腊救援直升机在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 号,最终将其控制住。[10]
这艘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抵达大连港的瓦良格号脱险后,经,穿(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的,2001年12月 11日绕过非洲进入印度洋,经的,日通过。日晚抵达外海,2月12日进入,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在6艘拖轮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这6艘拖船前3后3排列,使得瓦良格号保持平衡。在此期间,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出。上午9时许首次海试的辽宁舰,瓦良格号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10]瓦良格号号靠泊大连的第二天,的博彩许可证被吊销。日瓦良格号停靠在后,并未如早前所宣称般改作为赌场用途,而是将其放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动作,甚至任由民众靠近参观。经过一番努力后,最终将航空母舰交予中国军方。[10]日早上,瓦良格号在大批拖轮的簇拥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于2003年建成的30万吨船坞,整个过程历时约3个小时。大连港轮驳公司的六艘大马力拖轮全部出动,大连港航道全部封锁,大连造船厂也加强了保卫措施。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解放军标准海军灰的新涂装出现在30万吨级船坞泊船码头。
2005年12月,飞行甲板大部已经漆上黄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车吊在活动。
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原来的泊位。当天上午,瓦良格就进入了刚刚落成的大连船舶重工在香炉礁新建的第三工场30万吨级船坞。
2009年5月底,舰艏的苏联徽章正在拆除,舷侧的俄文舰名“ВАРЯГ”也被铲去。
日,瓦良格的舰桥改造作业正式开始。
2009年9月初,瓦良格的舰桥上又一次出现了脚手架。2009年10月初,瓦良格修补后的舰桥上出现了相控阵雷达的安装基座。
日,瓦良格的舰桥上开始吊装塔状桅杆。
日上午,瓦良格在拖轮的推动下,离开了度过近11个月的船坞,停泊在距原船坞仅“一墙之隔”的30万吨南舾装码头。飞行甲板上出现了新的起倒式护栏。船体的舱室改为全封闭设计,原有的舷窗全部取消,将大大改善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尤其适合炎热的南海海域。
日,瓦良格的舰桥已经开始涂装灰色的无机富锌底漆。
日,瓦良格号舰桥的灰色底漆已基本刷完,烟囱部分则为白色涂装。
日,瓦良格号汽轮机组的锅炉开始点火吹管。
日,瓦良格航母蒸汽试验排烟囱井。
2010年9月,瓦良格号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的人员防坠网支架安装完毕,安装相控阵雷达支架。
2010年10月下旬,瓦良格号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726-4型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日,塔状桅杆上的“顶板”三坐标雷达天线和“塔康”相控阵战术空中导航系统信标天线安装完毕,左舷前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了国产。右舷前升降机前方的起重机安装完毕。
日,尾部近防武器平台上的和近防炮也已安装。
日,瓦良格号上锚链筒的喷水孔开始喷水,标志着甲板水管系已正常使用。
日,瓦良格号舰岛后部的卫星通信球形天线罩已经安装。
日,瓦良格号开始安装锚链,也已安装。
日,制冷机和No.2 动力舱的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已安装。
2011年1月,瓦良格号舰岛中部安装“灯泡”数据链天线,一台利勃海尔LR1350型履带式起重机上舰施工。
2011年2月,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2011年3月初,瓦良格号舰岛后部安装了两部347G型火控雷达。
2011年3月中旬,瓦良格号舰岛涂上新漆,焕然一新。2011年3月下旬,瓦良格号拆除舰岛上的脚手架,露出真身,同时着陆拦阻装置安装中。
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的导航雷达安装完毕,着陆拦阻装置的液压油罐安装完毕。
日,瓦良格号舰岛侧方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安装完毕。
日,瓦良格号舰岛前方安装完毕。
日,瓦良格号舰岛后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2011年6月中旬,瓦良格号甲板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完毕,下舰。
日,瓦良格号甲板第一块挡焰板安装完毕。
日,大型辅助船现身大连,停靠在瓦良格号边上,为瓦良格号服务。
日,瓦良格号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
日,瓦良格号飞行甲板开始多处同时涂装,前挡焰板仍未完工。
日,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国正在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日,舰载机助降装置菲涅尔双棱镜已经安装到位,后半部飞行甲板着舰区已经画出,同时开始有大量海军人员列队在舰上熟悉环境,烟囱冒出黑烟。
日,到大连的飞机票一票难求,全国各地军迷网友飞赴大连等待瓦良格号号试航。有网友视频显示,近千名海军官兵列队进入瓦良格号号内部开始实习。并且旗绳悬挂完毕。88舰旁有大型油轮,疑似加油。
日,瓦良格号上的工作人员开始粉刷甲板上的跑道。改装工作基本完成。
日,瓦良格号粉刷上舷号“16”字样,该新舷号采用了中国海军正在试用的新型美式涂装,即所谓“黑边白字”。
于日下午16时许,辽宁号航空母舰在举行交船仪式,与相邻停泊的88号舰全部挂满旗。16点40分,舰桥桅杆升起五星红旗,舰首升起八一军旗,舰尾升起海军旗,17点20分,交船仪式完成。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当天上午在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一同出席并宣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舰长为,政委为大校。[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宣布,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5日正式交接入列。[12]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号抵达中国青岛,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哈格尔当天到青岛参观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成为首位参观辽宁舰的外国官员。美国官员表示,整个参观过程大约两个小时。[13]
日,中国航母在2014年余下时间将暂停执行任务。在经过了多次出海执行训练及试航任务的将近两年时间之后,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返回造船厂,接受至少6个月的维护与改进。[14]
日,“辽宁舰” 进厂维护历时4个多月结束,离开大连离开大连港。[15]
日,中国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入列两周年。[16]
辽宁号航母的基地位于的后小口子社航母基地区。辽宁舰于2013年3月到达后小口子母港。《汉和防务评论》称前小口子是最大的,该基地拥有维修,能够维修北海舰队主要的水面舰艇。从2008年开始,中国又开始在后小口子村建设大型舰桥,仅“辽宁舰”停靠的舰桥就长达1600米。后小口子距离西海岸不超过570公里,距离970公里,战略位置重要,小口子港临海处岸陡水深,适合停靠航母这样的大型水面舰艇,而建设如此长的舰桥也是为了包括船、学员船队等的航母辅助舰只使用。航母基地落户青岛这意味着“辽宁舰”的训练海域主要位于和。[17]航拍航母基地
5月2日,一组辽宁舰最新图片曝光,显示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停靠着舰载机或模型。而且,辽宁舰编队护卫舰艇正在秘密集结至航母军港,疑似即将出航。辽宁号航母奔赴青岛海军基地正式入列,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18]综合来看,以辽宁号为核心的,综辽宁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合作战能力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应该是处于第一至第二岛链之间,进可攻,退可守,将能对本国利益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19]日,辽宁舰从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在海军导弹驱逐舰沈阳舰、石家庄舰和导弹护卫舰烟台舰、潍坊舰的伴随下赶赴南海,并将在南海附近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活动。这是辽宁舰入列后,首次组织跨海区的长时间航行训练,属正常安排。
辽宁号航空母舰战斗群2013年11月,辽宁舰从赴中国展开为期47天的综合,期间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结束以来除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20]日,正式交接入列海军。
日,进行舰载机首次着舰训练归港。
大连港停泊休整近3个月。
日8时30分,驶离码头,系2013年首次出港。[21-22]
航渡期间按计划组织了相关武器装备实验。
日上午,首次靠泊某军港,标志着我航母军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23]
2013年6月,辽宁舰停靠青岛某军港后首次出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是首次新母港离泊。[2]
日,辽宁舰顺利完成2013年第三次出海试验任务。
日,辽宁舰交接入列一周年,一间,辽宁舰先后完成了舰载机连续起降、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等试验。
日,辽宁舰首次以航母编队形式赴南海开展科研训练。[20]
日,靠泊三亚某军港。[24]
日出海开展试验和训练。12月22日完成作战系统多个科目试验,并首次组织了作战系统综合研试。[24]
日,辽宁号返回船坞进行首次中期维护。[25]
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舰载机起飞助理”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歼-15起飞时,有两名身穿背部印有“起飞”字样黄色马甲的起飞助理同时指挥。在媒体报道的图片和视频后,迅速引起网友围观并纷纷模仿,这个姿势被称为“航母Style”。日,中国辽宁号2013年12月在巡航的原始画面曝光。,等画面以及和的起降过程都出现。引人注意的是,“航母style”换了新姿势,新版“航母style”中,指挥员右膝跪地,左手高举,喜感不输当年。
网友争相摆“航母Style”,其实与之前的“江南网友模仿Style”、“一字马”一样,是现实中某个事件引发的网络狂欢模仿秀,由于航母舰载机试飞的消息关注度极高,网友将其与网络流行元素“江南Style”一经结合,很快就引起了轰动。“不同的是,这次引发网络狂欢的,却不再是某个网络红人或明星,而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大事。”这一方面说明“舰载机试飞”在网民心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并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极端个人主义”,在大事面前,他们同样有着炽热的爱国心。[26]为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吸引广大青少年投身航母舰载机飞行事业,实现伟大中国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 为梦想领跑 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特别制作了国内首部以航母舰载机为题材的公益片——《为梦想领跑》,被网友称为中国首部航母MV。由环球军事独家率先发布的两组图集和两段航母MV短视频,引发网络军迷航空迷追捧。在《为梦想领跑》公益片的基础上,中航工业还制作了纯音乐的公益片《飞鲨》。首映式上,《为梦想领跑》和《飞鲨》恢弘大气的音乐风格与舰载机呼啸起飞的豪迈气势融合在一起,深深震撼了现场观众。两部片子将超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的画面交相辉映,充分展现出那些长期奋斗在我国航母舰载机科研一线的广大官兵和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为国奉献的精神,震撼人心的音乐与气势恢宏的画面充分展现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每一个逐梦的人送上了希望和鼓舞。[27]
纠错 关闭纠错
纠错 关闭纠错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