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口袋妖怪永恒之炎炎 怎么走出尼科市

生活水平对比:作者:谢尔盖.洛帕特尼科夫译者:KGB1986从“改革”开始算起,24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至今仍未能恢复到1985年的水准之上。鉴于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以1980年的苏联经济数据为基础。还应当注意的是,1980年,正是结束后的第35个年头——而离“民主剧变”也还有十年有余。在开始比较前,我想先揭露一至关重要的事实真相,而这个真相正是那些满脑子豆腐渣的“高等人类” (译者注,эльф=elf,这里指那些高傲,自视聪明,实际上带有偏见且异想天开的人)所断然回避的。那就是,苏联仅在1941年-1945年抗击侵略的过程中就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家财富,若细化到物质损失上,请看下面:那些被德军侵占的苏联国土,在战前对于整个国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上面生活着占苏联总人口数45%的居民,为全提供了33%的工业产值,47%的作物播种面积和45%的牲口(大型家畜),铁路里程占全苏铁路总长的55%。德国侵略者及其走狗在那里焚毁了1710座城镇,7万多个村庄。150万栋房屋和建筑遭到彻底毁坏或受到部分破坏,致使2500万人失去家园,无处容身。31850个工业企业被摧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那些机械制造和冶金企业,在和平时期,总产品中近60%都是由它们生产的),还有数不清的小型企业和车间,1876个国营农场,2890个拖拉机站,98000个集体农庄,216700家商店,食堂,餐厅,和其它商业企业,4100个火车站,36000个邮政电报局,电话局,广播站和其它通讯企业,6000家医院,33000家诊所,防疫站和治疗所,976座疗养院和656个度假地,82000个中学小学,1520个职业教育机构——技术学校,334个高等教育机构,605个科学研究所和其它科研机构,427个博物馆,43000个图书馆以及167座剧院。4/15德国占领军及其帮凶破坏、掠走了175000台金属切削机床,34000套击锤——压力机,2700台采煤机,15000套风镐,5百万千瓦容量的水电设备,62座高炉,213座平炉,45000台织布机及3百万个纱锭。苏联最宝贵,最主要的工业基地蒙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平时期修建的122000公里铁轨中的65000公里在占领之下遭到破坏,15800个机车头,428000节车厢被击毁。侵略者击沉或俘获了4280艘客运,货运和内河摆渡轮船,技术支援船和4029艘无动力船只。26000座铁路桥中有13000座被炸断。有2078公里长的既有电报——电话通讯线路在沦陷期间被侵略者破坏和窃取。苏联居民区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及纵火焚烧。2567000座城市居民住宅中有1209000座在沦陷期间被破坏,这些毁掉的城市住宅加起来占到了城市规划居住面积的50%以上。在农村,1200万个住宅中有350万个在沦陷期间被破坏。而如此惨重的浩劫与美国毫不相干,相反的,美国人还战争财,获得了增长。自然,在“高等人”的病态大脑臆想中,苏联所蒙受的巨大损失是凭空复原,且不费吹灰之力的。然而,在这里必须再次指出,从“改革”开始算起,24年已过去,我们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至今还未能恢复到1985年的水准之上。综上所述,在进行对比时,我们有理由以1980年的苏联经济数据为基础,并且要清楚的是,1980年,正是卫国战争结束后的第35个年头——而离“民主剧变”也还有十年有余。还要注意第二点——苏联体系与美国国民收入体系间存在着差异。上图展示了2007年美国家庭的收入结构(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据资料,单位:千美元)根据这一收入结构柱状图,可以得出当今美国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5万美元左右。我们会发现,收入结构柱状图的高低走向犹如两个隆起,看似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低层阶级”构成了第一个,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上层阶级”构成了第二个,“上层阶级”得数目大约占了总人数的13%。而在过去的苏联,人们的收入结构分布却是另外回事:真正意义上的“上层阶级”并不存在,高收入家庭占有的比率迅速而又均匀地下滑。与此同时须指出的是,“上层阶级” 的大量存在导致美国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形一直被歪曲和掩盖。首先,“上层阶级”在外来访问者面前历来显眼,而通常来讲,也鲜有人去造访那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如此一来,美国“”就拥有了十分“引人神往”的轿车与洋房。但过去在苏联,能够与“中产阶级”对得上号的,恰恰是那些常有机遇外出访问的人,此类人数量不多,收入水平换在美国至多算得上是“中下阶级”。 这种收入结构的差异特性凸显出苏美两国在贫富收入比(10%最富有居民的收入与10%最贫困居民的收入的比值)上存在着巨大落差。知晓这样的情形后,更为合理的比较方法便是:以美国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为参照,去与苏联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做比较。其实要算出美国这类家庭的实际平均年收入并不难,若去掉收入结构柱状图的峰值,即可得知他们的实际年均收入不超过4万美元。5/15 这个“4万美元”就是我们在本文中用来衡量1980年苏联中等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标尺:众所周知,1980年,苏联中等收入的两口之家月工资为340卢布(平均月在职工资为170卢布),全年总收入约为4000卢布。那么单从数值上来看,年美国中等家庭的收入(以美元表示)正好是1980年苏联中等家庭收入的十倍之多。不过,这仅是表面上的比较而已,我们必须要去分析的是 ,1980年苏联卢布在生活消费计划中的相对实际购买力,以及当今美元在生活消费计划中的这一能力。还必须要比较1980年苏联卢布的日常购买力与当今美元的日常购买力。必须要比较苏美两国民众日常开销中,生活必需品在消费中所占的比率。分析生活必需品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分析那些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或必不可减少的商品。在此我将生活必须开支归为了四大类:1 购房支出2 交通出行支出3 食品支出4 穿着支出相对来说,前三类支出更具有“随意”性,因为它们不受气候限制,也不是“每天必须”。 穿着支出则更类似于长期性开销。尽管衣物具有相对较高的“一次性”价格,衣物的使用期却是足够长的,因此在日常消费中占有的比重并不大。当然,这样的道理也能适用于其它一些商品,比如电视和家具:商品相对较高的“一次性”价格因它们自身的使用周期长而被“稀释”——电视机只要未报废就能看,家具可以一连放好几十年。正是鉴于此,我们将对比范围限定在最基本的,占必须开支比重大的日常消费项之内住房1980年苏联住宅(租赁)价格1. 莫斯科两室“国有”住宅每月租金为 12.5卢布2. 电话费 4卢布/月3. 平均电费 0.02卢布/度4. 不限量使用点燃起 2卢布/月5. 暖气 2卢布/月6/15
2009年美国住宅(租赁)价格1.在大城市租赁单卧住房的价格不少于700美元/月。知名网站在亚历山德里亚(华盛顿郊区)的最低租赁房价为900美元/月,面积590平方尺(少于50平方米)。1000美元/月以下价位的,仅有15栋位于远郊的房子供出租。/realestateandhomes-search/Alexandria_VA/beds-1/baths-1/price-na-1000/type-rentals?=1 (译者注:作者在文中给出来源网页地址)2. 固定电话费 36美元/月3. 水费 30-50美元/月4. 电费——按美国平均价格-0.11美元/度5. 天然气——根据用量而定。我个人,冬天三个月实际花费360美元,也就是说,120美元/月。实际上,暖气和热水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那么租房价格比例就是:苏联两室住宅月租金总额为25卢布(译者注:按两口之家算的)美国单卧住宅月租金为1000美金(译者注:租赁价格固定,两口之家,或是单身都没有影响)这样的话,比例为:。也就是说,在住房方面,1苏联卢布的购买力大约等于当前40美元的购买力。交通出行在比较交通出行开支前,须说明一点:这里的必须开支仅限于正常情况下,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达到目的地所需的费用。此处我们再次遭遇了模式上的差异:在美国,大城市以外的公共交通几乎不存在,原因是工作地通常离居住地远不止十英里,而是几十英里(译者注:1英里约等于1.6公里)。所以我们在这里仅就大城市中的进行探讨。1980年,莫斯科所有类型公共交通工具的月票价格为3卢布。2009年的纽约没有电车和有轨电车公共交通运输。公共汽车的作用仅限于运送乘客到达地铁站周围。地铁站范围以外的公交线路,据我所知,是没有。地铁与公共汽车月票的价格为80美金。私家车对于美国的含义:在美国,人人都不得不购买轿车用于上下班,购买轿车的开支被视为是必须的。这不同于在苏联,是否拥有私家车是一种自由选择,没有轿车,也还有另外的出行方式可供选择。在美国,轿车的行驶里程为12500英里(译者注:大约2万公里)。轿车完全报废前大约能行驶10万至12万英里的路程(译者注:160000公里至192000公里)。也就是说,十年的期限中需为轿车支出费用。根据统计,轿车均价2万美元,那么每年需支出2000美元。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油费:一台中低级品质的四缸发动机每30英里(译者注:约等于48公里)耗油1加仑(平坦路面上),它的全年总耗油量便是12500:30 = 416加仑。油价为2美元/加仑,全年的油费就为832美元。将相关数据加起来:每月用于轿车的开支总额=月固定开支+每月油费=236美元。最后还要为轿车购买必须的保险,否则上路行驶将构成违法:保险的最小额度(保险是一次性的,所以仅涵盖部分开支)为60美元/月。那么所有相关数据综合起来看,在美国驾驶轿车的月最少开支为300美元。在交通出行费用比例上:苏联卢布的购买力大约是当前美元购买力的30倍至100倍。7/15美国的穷人住宅,如今这样的房子在亚历山德里亚要卖523900美元(经济危机期间)食品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要比较食品上的支出是有些难度的,但至少有两类方法可以使用:第一类,分析苏联(广泛存在的)公共食堂的午餐均价与美国最流行食品的均格。在美国最便宜的《麦当劳》连锁店中吃一顿:有夹生菜的汉堡,肉饼(译者注,肉类和淀粉混合制成的大肉丸子),油炸薯条以及一杯汽水——碳酸饮料,要6-7美元。在苏联公共食堂吃一顿含三道菜的午餐:红甜菜汤,陶罐炖肉,沙拉,再外加一杯咖啡或一杯茶,只要0.60卢布。而最便宜的午餐是:汤,肉饼配土豆泥或是配荞麦饭——只要0.32卢布。所以“ Mac”(译者注:Big Mac,贩卖的一种汉堡包,其名称意为巨无霸)比例是:10-20 ——1苏联卢布相当于如今的10美元或20美元。第二类方法,比较具体食品的单位卖价土豆价格上的比例:1980年的苏联,土豆价格为每公斤0.1卢布。2008年的美国,土豆价格为每磅0.5-0.9美元(译者注,1磅约等于0.5公斤)或每公斤1-2美元。此等条件下,苏联卢布的购买力是如今美元的10-20倍。肉类价格上的比例:一些年份由于实施商店半价销售而导致苏联国内的肉类供应紧张,但市场上的肉类价格却一直维持着每公斤4-6卢布的价格,相对于每公斤8-15美元的肉价,可以有把握的讲,比例是2-4(既如今的2-4美元才相当于过去的1苏联卢布)8/15 面包价格上的比例:一条450克的白面包在苏联的售价是0.13卢布。同样的白面包在今日美国的售价却是1.5-3美元。经过换算,比例为10-20还有类比例换算方法——比较家庭每月食品开支苏联家庭的每月食品开支稳定在人均60卢布(三口之家算180卢布)美国的三口之家每月在食物的支出为800-900美元—— 也就说说人均250-300美元。根据这一方法得出的换算比,可以认为,1苏联卢布相当于如今的5美元。穿着要针对穿着支出来计算苏联卢布的购买力十分之复杂,但从主要的方向入手,可以确信,购买鞋子时,比例为3-4 —— 1苏联卢布可以当如今的3-4美元来使用(购买同等质量的鞋子时),女靴的是例外,在某些情况下购买女靴时,换算比还会上升到10(在美国,冬季保温女靴的价格是500-700)同样的,在购买衣物——如男式大衣,西装上衣时,比例大致也为3到4。结论结论就是:1苏联卢布在用于交换不同类别商品和服务时,其购买力相当于如今的3美元,4美元,甚至是100美元。核算了各种消费支出的不同比例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1980年的1苏联平均等于如今的10美元。美国人今天的生活水平,如不包括高收入群体,和1980年的苏联普通居民差不多。过去正是由于错误地拿苏联中等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去和美国高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及其不重叠的优先报酬(译者注,指美国高收入群体敛财方式多样化且相对穷人具有优先权)做比较,才造成了苏联美国生活水平上的差异假象。在苏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一定能划归到高收入群体中(比如,1980年,苏联科研工作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就低于建筑工作者,交通系统员工和工业工作者的平均工资水平,仅排在第四位),而在当时的美国,高收入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有高等教育背景。不过为了公平,还须讲清楚,什么是工作条件——算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头上的又一项“成就”。事实上,在时期,甚至是战争期间,工程师的平均工资都是工人平均工资的6倍,而教师——教授的平均工资是工人平均工资的6倍到7倍多。斯大林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可以用位于索科尔山(译者注,意为金鹰山,莫斯科市区一地名),莫斯仁克(译者注,郊区的科学院士城),银松林(译者注,位于莫斯科河畔,莫斯科市西郊的森林高地),别列捷尔基诺(译者注,位于莫斯科州列宁区的城镇),克利亚济马河畔(译者注,奥卡河的左支流,流经州)和其它类似地点的院士——教授别墅来评判。这些别墅在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涨到了百万美元的价位——美国的任何一个教授都不可能买得起。这就是真实的现实,而非“高等人”所想的现实。9/15当然,并不是说苏联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改革”的最新进程已告诉我们,与今日俄罗斯联邦靠抬升物价去消除那臭名昭著的短缺,以及丝毫不顾及人们在各个方面消费能力萎缩这一事实的做法相比,过去的那些问题简直微不足道的——看吧,如今的肉价都已翻了两倍,难道小轿车还能幸免?除了那些完全呆了的人,谁也不会尝试推翻这样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唯独有必要再提下房子的事,因为有两人发表过这种言论:“在美国,大多数人都拥有私人住宅。”,年轻人和父母是分居的。就这种言论,我想引用弗.恩格斯讲过一句名言来提醒大家:“把鞋刷归入哺乳动物,它也不会生出乳腺来。”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自有住房在美国“屈指可数”。通常是认为66%的美国人“拥有”私人住宅(而剩下的人全是租房住),然而事实上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靠举债贷款来买房,还要作抵押。房屋产权其实是作为放债人的银行所有:购房首付占房屋总价的7-8%,还款期30年。这意味着贷款全部偿付前,人们为每一美元的债务要向银行实际支付2-2.5美元,债务支出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是“纯粹的租金”。还有两点:首先要讲清楚的是——“金钱的租户”(译者注,指贷款购房的人)被称作是房屋的拥有者,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房屋租户,他本人须对房屋结构全权负责:房顶破了,是他负责,马桶坏了,也归他管。一般情况下,租赁房屋的相关维修费会预估到租金里,但在贷款购房时,这类收费却会换种面目出现——更准确的说,是以支付给保险公司的保险金形式出现。如此一来,房屋真正的拥有者——银行就不必为属于它的房子承担任何维修责任。其次,贷款的分期支付受限于特定的方式:“金钱的租户”头五年仅能支付银行利息,五年中偿付的总金额仅相当于银行附加额外收入总额(译者注,银行利息总额)的三分之二。五年后才可以以最低额度偿还债务本身,而直到到贷款期末尾时才能够全部偿还完毕。这意味着,头五年,人们实际上仅是银行持有房屋的租户,并且还要承担一切修缮义务。最可笑的是,五年——正好接近于房屋持有的平均时间。通常,中等收入的美国人因工作关系,每5-7年便会搬一次家。那么结果就是,贷款买房相当于租房,还成了“租房专业户”。还有另外种情况:如果贷款还完了,会发生什么?获得产权?——答案是:所有者真的会得到一栋至少受过最低限度大修的折旧房屋,当然修缮费用已经值得上一栋新房子了。换句话说就是,“自有房产”——事实上纯粹是扯皮。怎么样?再顺便说下汽车产权:汽车贷款分五年偿付。而五年后,汽车的机械折旧率会是75%,因为它已达到中等——最大行程。现在明白了吧,高雅的《所有者》称谓麻痹着人们的心灵,其实那与现实没有任何的,哪怕一点的关联。10/15还有一种的言论是——在苏联存在着美国所没有的声名狼藉般的紧缺。这话根本就不对,1980年,食物及其它商品能够完全自由地在市场上购买,仅仅是人们不愿意那样做。人们宁愿在商店中寻找国家定价的商品,也不愿意按市场价格去购买。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更严重的误区。这就是(不清楚):商店货架上商品空缺带来的不便不能等同于贫穷和低消费。相反,柜台上的琳琅满目并不意味着富足。实际消费是一种符合事实的尺度,而非货架上的表象。就是这么回事: 所有基本类别商品(汽车消费可能除外)的消费,特别是食品消费上,新俄罗斯都落后于苏联。这个甚至连改革派都不否认。也就是说,当今俄罗斯人实际上——在丰盛的货架面前——变得更加贫穷了,不如供应紧张条件下的苏联时期。绝对意义上的最大消费是在1985年实现的。当然,这不是为商品紧缺辩护,然而,这清楚的指明了供应紧张与丰富——既生活的水准——是呈现在质的不层次中。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苏联与新俄罗斯的比较,对比苏联与美国时也同样适用。今日美国丰富的货架不代表美国大众消费水品就高于1980年苏联的群众消费水平。一些人存在着这样诠释事物的倾向:供应紧张即贫穷,没有供应紧张=高生活水平——这是欺骗,这种论调就象在说:贷款买房的人才是房屋真正的所有者。第三类人的言论最有趣:好吧,您证明了,从满足基本消费的角度来看——苏联中等收入的居民过得至少不比美国的中等收入居民差(除了“上层阶级”)。但生活水平绝大部分意义上是绝对于“奢侈度”的,也就是说,要看人们能不能够让自己去享受主要的高端消费。好吧,正如我们见到的那样,根据基本生活支出比例,1980年苏联人的家庭平均收入大致与2008年美国人的中等收入持平(如果将美国“上层阶级”排除在分析之外)。因此,自由支配的余额差不多也一样,我们可以计算这些余额在具体项上的比例,并将它们用来比较。11/15这时,我们会发现两国人在消费习惯上的惊人差异,但也只会得到一个结论:在用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如参加儿童(兴趣)小组,观看话剧,音乐学院演出,看电影,读书和休闲的时候,苏联卢布的价值是美元不可比拟的。比如说,美国高水平但收费异常昂贵的高等教育与苏联完全免费的优质高等院校教育就不可比。想想苏联卢布的价值会是美元多少倍?——现在美国最一般大学的全年学费为3万美金(毕业时共花费15万美元),名牌大学全年学费为6万美金或更多(毕业时共花费25万至30万美元),还不包括住宿费用,而过去的苏联高等院校教学近乎免费,学校还会授予40-45苏联卢布的奖学金,宿舍住宿每月仅收3-5卢布…又该如何去比儿童教育呢?——在美国,参加为期一周的夏季数学培训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需花1000美元左右。那么相比之下,过去苏联为期一年的提高班,少年宫、文化宫的各种课程是不是相当于“一文不值”了?不过,还是有东西可以拿来具体比比的。12/15过去一张莫斯科音乐学院演出的前排票价是3卢布60戈比(译者注,1卢布=100戈比),而这类演出在美国应该是没有。如果有谁对这方面较为了解,欢迎指正。在纽约倒有一个类似的卡内基中心。这里找到了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最新票价:/schedule/philadelphia-orchestra/april-7-at-8-pm/最便宜的票要97美元,包厢需300美元。这就意味着:比例是100。(译者注,在此等条件下,1苏联卢布实际等价于今天的100美元)13/15 过去苏联电影院票价并不统一——从0.25卢布到0.6卢布不等(相对于新俄罗斯和全世界的最低价)。而在美国,电影票价6美元起。因此比例最少是10,若拿廉价票来比较,则比例可达到24。度假休闲。在美国,带薪休假一般是三周的时间,在苏联则是四周。比较度假上的花费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据我所知,疗养院、度假地,在美国也是没有的,有的是游轮和火车旅行。通常,前往佛罗里达游玩一周需花费至少600美元(还要外加迪斯尼世界的门票70美元/人),这还不包括饮食在内。而过去到雅尔塔疗养4周的花费是120-150卢布,包含三餐,提供免费体检和免费治疗。因为这里的比例至少是倍。书籍。苏联流行书籍的发行量以几十万计,是当今美国书籍发行量的十倍。此外,80年代的苏联还出现过小说类书籍的供应紧张,原因就是书籍本身极低的售价。珍本书籍在苏联的售价是2卢布多,而同等的书籍在美国要卖几十美元。这就意味着:比例不少于20。若再谈到苏联极其丰富的科学技术书籍——无论是国内著作,还是翻译作品,比例将会更大。苏联科学技术书籍的售价一般不会超过3卢布(基本的价格范围是1.50-2.50卢布),而美国同类书籍的售价常常是几十到几百美元。换句话说就是:一切与苏联人自我提高有关的商品,即使不比美国的同类商品便宜百倍,也能便宜个几十倍,自我陶冶这个词对于苏联人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了,苏联也确实有在比例上“输给”美国的时候——那就是非生活必需商品的消费。(译者注,可以理解成奢侈品的意思)14/15 这类比例大致是1-2:1980年的1苏联卢布仅能等同于如今的1美元或是2美元。而根绝我的观察,近乎均等的比例是基于某几类的服装和鞋子消费数据得出的。换句话说就是:基于工资收入量来分析,非生活必需商品的价格对于苏联人来说更贵,实际比现在美国人所承受的价格高出5到10倍。美元贬值已持续近30年,那么1980年时,苏联卢布对于一些非生活必需商品的购买力可能会达到当时美元的4-5倍。这也大致与那时的黑市价格相吻合。但造成比例近乎均等这一状况的唯一原因是:苏联出国公民的兴趣仅会集中在非生活必需商品上——而这些人既没有租房负担,也不用养车。于是关于卢布真实效用的幻像就形成了。还有就是:为了节约开支,苏联公民在前往西方国家时通常都自带食品。尽管这清楚地表明了食品价格在苏联国内更为低廉,但还是无法纠正有些人完全错误的印像。直到现在,这些人还保持着他们“阿郎若德”式的不学无术。(译者注,Оранжоид-“阿郎若德”指的是那类人——虽讲着俄语,以俄式思维解读事物,在俄罗斯文化熏陶下成长,却最终强烈地厌恶着俄罗斯的一切,并否认自己是俄罗斯人。)那么结论归总起来便是:苏联人在个性发展上的成本要比美国人的成本大概低两倍半,那时是真的“唯物主义”——而在非生活必需消费上,美国人的消费成本要比苏联人的成本低5到10倍。也就是说:1980年苏联基本类商品的价格与如今美国同类商品的价格相比,要低50倍到100倍。而今天美国最高端消费商品的价格与1980年苏联此类商品的价格相比,要低5-10倍。孰轻孰重,大家按照自己的见解作出选择吧。并且:要想精准对比1980年与2008年,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拿来作比较的两个年份间相隔了近30年!也不能忽略时间跨度所能带来的巨大进步,就拿苏联来说吧,它任何一个时期的生活水平与之前的三十年相比,都是取得了长足发展的。苏联人民生活水平
指的是苏联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7 4年来,苏联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斯大林时期,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大。50年代以后,苏联政府比较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战后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比战前快得多。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及东欧国家相比,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长期以来,苏联实行的是低收入低消费的政策。苏联人民的收入主要有三项来源:职工的工资和集体农庄的集体劳动报酬;国家和企业提高的社会福利;个人的副业收入。1986年以后,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出现,少数苏联公民的收入来源也有了新的渠道。苏联人民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在战后都有了比较快的增长。1955—1982年苏联工人的月平均工资由71.8卢布提高到177.3卢布,即提高了近1.5倍。庄员自从1966年实行有保证的制以后,年农庄庄员人均月劳动报酬由51.5卢布提高到129卢布,也提高了近1.5倍。除了固定工资的收入以外,苏联人民还从土会消费基金中得到了许多优惠。据统计年,苏联社会消费基金增加了一倍以上,1983年为1345亿卢布,通常每四口人之家每年平均从社会消费基金中得到的各种物质福利和服务大约为2000卢布。与人民名义收入的增长相适应,苏联人民的实际收入按人均计算在年增加了1.02倍,而且战后增长的速度明显地加快了。年苏联人民的实际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3%,年则达到5.1%,1976—1980年为3.4%,1983年苏联人民的实际收入比1970年又增加了54%。苏联人民的消费水平主要表现在吃、穿、住、用等方面,首先从吃的方面来看,自6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的口粮消费量大体保持在4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早在50年中期苏联人均的粮食产量已超过500公斤,后来一直保持在600公斤以上的水平,因此已经基本解决口粮问题。除了口粮以外,年苏联人民人均肉类、奶类、鱼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例如肉类和肉制品的人均消费量从40公斤增加到61.4公斤,奶类及其制品的人均消费量从240公斤增加到323公斤,鱼类及其制品人均消费量由9.9公斤增加到17.7公斤等等。但同国际标准衡量,苏联人民的吃的水平还是不高的,处于中上水平。其次从穿的方面来看,年,苏联人民人均消费量也是增长较快的:纺织品从26.5平方米增加到37.1平方米,增长了40%,其中棉织品增长了36%,丝织品增长了89%。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不相上下,但苏联服装的质量一直较差。再从住的方面来看,苏联人民的居住条件在战后有了很大的改善。1940年苏联人均住房面积为6.4平方米,刚刚超过1913年的水平,1950年也只有7。1965年苏联人均住房面积上升到10平方米,1985年又提高到14.6平方米。最后从用的方面来看,在苏联工人家庭的消费结构中,用于购买家具、文化和生活用品开支的比重由1960年的5.3%提高到7.6%,用于文化生活服务的开支的比重也由20.7%提高到24.4%。据统计,苏联每百户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已由1965年的每百户拥有24台电视机、11台冰箱和21台洗衣机的水平,提高到1982年的91台、89台和70台。在1981年,苏联每1200名居民中平均还拥有25辆小汽车。总的来看,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战后29年来提高是很快的。但是许多问题如市场供应紧张、肉奶等基本食品短缺,消费品质量低劣,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1985年以来,由于经济混乱,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为降低。据统计在1989年的1200种消费品中,有1150种为短缺商品。在1991年,40—50%的苏联居民已处于贫困界限。
大学毕业以后曾经跟随同学和亲戚一起去过俄罗斯倒腾服装,我也做过倒爷,倒爷的辛苦干过的人知道,从哈尔滨到莫斯科的火车漫长的旅程也认识了几个俄罗斯倒爷,汉语说得比我都遛,人家就说,他们父亲辈生活的是什么情况,买面包都要排队,每月喝茶用的糖妈妈都要算计着过,很多时候喝不上带糖的茶更多时候喝的释放了糖精的茶。90年代他刚来中国的时候,他感觉中国的生活水平比俄罗斯强太多了,中国就是人间天堂,他一开始是和中国人合伙干的倒爷,和中国人接触的多了才知道中国也经历过生活困难时期,但是他说你们中国地处温带,很多生活东西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俄罗斯做不到。当他谈到今天的俄罗斯他说现在的日子好很多了。说这话的时候是二零零几年,十年的时间,尤其是普京上台以后,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问他是否想念苏联时,他说苏联时他还小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但是他的父亲表示不怀念,过去的就要它过去十年时间我换了很多工作今天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告诉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得来终觉浅”本文内容于
11:54:36 被方兴编辑
为什么1991年“套娃内讧”,俄罗斯带头独立,破解了苏俄帝国?苏联情报头子贝利亚日记揭秘:解体祸根在于-----主体民族长期惨遭打压节选 日斯大林同志去世后,所有问题都得我来解决。大家都不满意,最后却都同意。许多事情都应该改改了,科巴(斯大林)想这么做,却没来得及。.我对马林科夫说:格奥尔基, 我国以俄罗斯族为主,但事实上俄罗斯族的处境不如其他民族。科巴明白这一点,他在高加索工作时就跟我说过: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俄罗斯人身上。就连俄罗斯的气候也是最糟糕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领土疆域是两回事情,领土丧失意味着安全防卫空间的丧失,民族主义才是国家不会解体的保证,所以说这方面,其民族政策方面最有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的斯大林才是对解体的责任最小的,赫鲁晓夫上台后,为了反斯大林,又把车臣等很多被流放的民族又接回来,像个爷一样供着,这些家伙过了几十年舒舒服服的日子,苏联解体前他们不闹,苏联解体了他们才闹,这不很说明问题吗?如今中国不是处处实行少民优惠政策吗?毫不危言耸听的说,一旦中国如西方所愿走上了91年俄国解体的老路,车臣恐怖袭击的一幕会立刻在中国上演.我是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的。1950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国的发展速度快,这期间苏联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8%,而美国只有3.3%,这可是西方的数据呵。同期,东欧也比西欧快。1975年后,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术进步放慢了,这时的增长率比美国低,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增长,不能叫做经济崩溃。这时的消费水平比生产增长还快。这时叶利钦就使计划经济解体。因此,从1990年开始就出现了经济绝对下降。1991年计划经济不再起作用。叶利钦不向中央纳税。苏联的计划经济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崩溃,而是由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的。[苏联解体后,经济才崩溃。]解体同时还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国设局的结果,比如美国这样拥有两洋地利的国家,美国压制欧洲日本实则和压制中俄的实质并无不同,美国实现帝国梦想的最大障碍就是中、俄,所以他们的战略部署不是仅仅针对中国的C型包围,而是对中、俄的战略大包围——他们不仅在南海、西太构建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同时也在地中海、中亚构建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圈。但中、俄仅仅是美国表面上的对手,美国实际上对欧洲和日本也实行的是压制战略,也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欧洲实现统一,而且通过雅尔塔体系把欧洲分为互相敌视的两部分,防止他们统一,不能让日本变成正常国家,从而是欧洲、日本永远依附于美国。一旦欧洲摆脱美国控制,重新变成世界中心,则美国共济会推动一战二战的成果会全部泡汤,而且那时候美国自从一战以来的丑恶历史会全部展现在世人眼前,“美国梦”就彻底破灭,这是美国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同样一旦日本摆脱美国控制或中国发展崛起,强大的东亚同样会让美国失去对亚太的控制,所以美国一战把欧洲势力都赶出亚太,又打败日本取得亚太基地,亲自扶植日本作为遏制合围中国的反华走狗。美国要支解俄国和英国是为了世界和平?人民的独立解放?是为了削弱他国,其控制掌握全球的需要!对英国日本只是要让其受自己的控制和操纵(英国和日本又不同,英国是个没落的盎格鲁兄弟,遭受点白眼,而日本就是满洲国,傀儡国而已)而对俄国和中国是要置其于死地!如今美国还在策划三独! 英国为什么解体?因为战后不断衰弱,比如一战后北伐军收回租借英国已经无力阻止了,不然的话绝对要再次纠集八国联军惩罚中国的,那你的意思是英国解体是那些殖民地国家不堪忍受英国暴虐的DC体制的统治?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供劳动生产率,因为和人类相比的话机器人不会疲劳不会饥饿更不用发工资,能够24小时不停的工作
至于所谓“苏联不是本国人建立起来的”就能证明苏联不存在民族主义更是胡扯,因为一切极权主义的诞生都必须在社会内部获得至少五分之一或更多的狂热支持者,并至少得到大多数人拥护。不煽动民族主义,从哪里得到这些支持者?一切走过斯大林主义路线的国家无不煽动民族主义,区别仅仅在于是煽动狭隘的主体民族主义还是煽动宽泛的国家民族主义而已。
另外再提醒阁下一点:斯大林主义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一种打着马列幌子的极端民族主义。最典型的例子如朝鲜,已经完全不宣扬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了,取而代之的是狂热的民族主义和个人崇拜宣传,阁下难道对这些事实都一无所知么?
至于阁下所谓的“犹太人所在国非犹太人民族主义被磨灭”完全是个笑话,美国境内犹太人就不少,似乎种族主义乃至新纳粹照样遍地开花。苏联的俄罗斯沙文主义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也不存在强制少数民族乃至蒙古俄罗斯化了。
这些说明什么?市场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市场经济解决问题一样是滞后的,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生产过剩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国现在也是出现了倒牛奶的事情!如果是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国家不惜成本也要使得这些牛奶进入市场,供人民消费,这就是不同。国家集团消费是可以允许这种运输成本损失的,因为可以在别的地方补充回来。综合来看,这种损失不大,就如同南京长江大桥当时修得很坚固,直到今天还很坚固,当然比那些只有20几年,30几年寿命的新兴大桥要好得多!关键看建设者怎么考虑。有的奶厂,考虑长期效益和长远,也有收购了奶农(准备倒掉自己的牛奶)的牛奶的,不计成本收购后进行深加工或者廉价当地处置的,比如捐献给学校或者低保家庭等等。所谓苏联的计划经济不够精确,其实,根本就不用过于精确,注意,是过于,而不是不需要精确,稍微过剩是可以允许的,储存,深加工,就可以了啊!事实上是苏联的特权阶级通过使用这些过剩向西方换回来了想了的特权奢侈品,这点也的确是应该克服的。这些过剩品,一是可以支援经互会!二是可以交换西方的供应国内普通民众的用品,三是可以交换西方能够提供的高技术产品,但是,这是奢侈的想法。当年金正日享乐的奢侈品也是这么换来的。朝鲜特权阶层比较奢侈是苏联解体之前的事情,之后就基本上和人民一起共患难了,还是比较合格的。美国说朝鲜进口奢侈品是为了制裁那些贸易的公司,因为他们想通过这些贸易获得外汇或者粮食。为了获得美元解决粮食问题,朝鲜政府想尽了办法。本文内容于
18:36:47 被历史真相2编辑
本文内容于
13:28:25 被吴下的阿蒙编辑
本来英国是美国的债权国,就是要你欧洲乒乒乓乓打得激烈,美国佬才可以下山摘桃,同时美国从欧洲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都是因为一战而被灭亡的,一战削弱了欧洲这个世界中心,同时破坏了欧洲大陆传统维系平衡的传统秩序,好比原先各方合力为零的平衡局面因为加个一个力而被破坏,必然运动,也就是必然动乱,直到有新的力迫使它达成一种新的状态的平衡为止,那就是二战,你说的那些什么必要条件统统都是浮云,你说的什么矛盾什么都已经不存在,因为一战旧有的一切都彻底涤荡得干干净净,在旧的传统体系崩溃的混乱中便于外来势力的布局,德俄都是欧洲传统大国,美国就是要在一战导致欧洲大陆的旧秩序统统被毁灭的混乱中便于自己下棋。
无论是苏维埃打败沙俄还是纳粹德国的崛起都与华尔街资本家的巨额援助密切相关今朝更不用提了,从1924年到1931年,华尔街通过“道威斯计划”(Dawes Plan)和“杨计划”(Young Plan)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 亿马克(约330亿美元)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860亿马克(约2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笔美国资助的520亿马克 (约124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200亿美元)的巨额金融资助以重新整军备战,那钱德国实际上是不可能还的
极权主义者不同于征服者,他们不需要事先拥有足以征服整个国家的实力,因为极权主义革命是整个社会的自我征服。极权主义的发生并不需要多少外来资助。十月政变发生时,布尔什维克不过是个士兵党,实力并不很强。但由于俄国内部矛盾已经引发了民粹主义狂热,因此这个实力不强的士兵党可以轻而易举地一呼万应,利用俄国的资源征服俄国。同理,纳粹也是利用了德国资产阶级对重获海外利益的渴望和民众的复仇主义情绪而轻易获胜的(外加德共的愚蠢行径),对一个内部矛盾不严重,或者矛盾严重但没有高度激化的民粹主义狂热的国家,投入再多资金也不可能引发一场极权主义革命。归根结底,极权主义是社会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毒瘤,它不是外力可以强加的(因为一切极权主义要产生,至少要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社会成员狂热支持这一意识形态,一半以上社会成员不反对才有可能做到。狂热的信仰绝不是可以用无偿贷款买到的),甚至极权主义者也不需要一开始就拥有严密的组织。海地的杜瓦利埃上台前甚至连狐朋狗友都没几个,但他成功地利用了国内黑人对白人的疯狂仇视情绪,照样建立起了西半球的法西斯统治。
至于所谓因为“人都有私心”所以需要“钢铁纪律的政党”,更是列宁主义最严重的错误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的意识形态是受经济基础支配的,当生产力极大发达之后,私有财产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不会有什么“私心”。列宁妄想在一个生产力很不发达的国家建设共产主义,根本上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因此是必然失败的,建立起来的不过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专制政权罢了。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可以依靠主观意志和暴力催生的东西。同理,因为俄国事实上不存在“共产主义”,因此所谓“消灭民族文化”成了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破坏少数民族文化的幌子。苏联文化本质上是极权主义化的俄罗斯文化,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本文内容于
10:52:02 被征西元帅袁洪编辑
中国的经济问题大得很,否则赤色风铃们不会那么嚣张,中国也不会那么多精英对自己的国家没有信心,实际上并未解决任何问题,正处于你们所指责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矛盾时期,只不过苏联的矛盾是可以调整的,而中国是不可调和的,原因很简单,苏联可以制造一切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拥有大量产于自己的资源,而中国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至于你说的欧美自我调节更是虚假的,现在是欧美正在经历第三次阵痛,你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欧美计算苏联的GDP的时候考虑全面了吗?好啊,你给大家列个模型出来,来证明你的话?根据现在的数据,全部是GDP比较GNP,而且大量的建设还没有计算进入,同时也没有进出都计算在内,你能给出你的依据吗?既然承认苏联达到美国的80%,这本身就说明了苏联的发展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苏联的基础比美国可差太多了!二战后苏联是战争国家,而美国仅仅是出兵,同时还大发战争财,或许主席抗美援朝也是参考了美国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吧!依靠投资扩张来解决问题的国家很多很多,这点你没有根本能够反驳的论据!我也并不反对市场调节,但是我反对你前面所说的市场可以自我调节并且最终导致走向顺畅,那不过是你的梦呓,每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击都很大,只不过是苏东坡事件和中国的一边倒向美国给了这次的资本主义世界苟延残喘罢了!苏联的确在1985年之后有所增加,但是那是戈氏新思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苏联和东欧都上当受骗了!西方的那些债务哪是那么好借的!当苏联一旦崩溃,卢布贬值,所借的美元就成了天文数字。在这里你把俄罗斯时期的美元外债也计算在内了吧!这不大公平吧!呵呵,苏联的财政负担能力相当大,当时的东南亚几乎就是苏联供养的,缅甸,老挝,柬埔寨等等,苏联都给了很大的支持。是因为解体了,戈氏不想继续运转了才出现了所谓不能负担的结果的!当时的缅甸,老挝的生活状态都是很不错的,苏联正在支持他们的工业化过程,也包括韩桑林的柬埔寨。诺贝尔奖和技术开发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苏联东欧的科技水平的确不如美国西方为首的国家,但是差距并不明显,在军事上还有所互相不相上下!军工的高精尖不需要强大的工业化能力吗?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当时苏联的白杨导弹,飞机,舰船,雷达等等,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些都是要依靠高度发达的工业能力的。呵呵,苏联的技术发展应该说从戈氏上台就开始停滞了,你说1990年,不合适吧?即便是在1990年之前,苏联的工业化也比美国差不了太多。我想你指的是产品,尤其是轻工产品的精细度。美国的确专利很多,但是不是专利很多就代表国家发达的,美国产月其他国家是因为二战的发战争财,和工业发展有关系,但是不是绝对的。专利达到一定的数值,形成一定的规模,就足够了。关键还在于有用,今天我国也有很多专利,但是并不能形成工业能力。如果苏联在戈氏时期继续原来的道路,科技能力和美国还是会相差不大的,信息技术也会发展起来。当时苏联的产品比美国有差距,但是差距并不明显,只待合适的发展机会而已。东欧的发达,第一,东欧的产业能力众所周知。第二,的确东欧产业有限制,有侧重点,但是其水平都是很高的,至少比当时的我国还高。第三,你说经互会对东欧是负面影响,论据何在,当时的GDP,或者叫GNP一直是在增长的,只不过是在过了80年代之后增长速度放缓,而放缓增长速度的不只会有东欧,西欧的增长率更低,有的还是负增长!如果说是东德不如西德,这样的论据,那就证明了你的无知,请问东德和西德基础一样吗?第四,经互会解体后,东欧经济怎么样了?如果说东欧拥护这个经济同盟,但是这是不一定的,东欧的人有更多的期望,而忽略了现实和历史,所以他们选择了错误和愚蠢的方向,所以现在的东欧是妓女输出大国,而不再是技术输出大国,现在的东欧更多的是依靠所谓虚拟经济,结果就是已经崩溃。罗马尼亚想搞独立自主是因为想摆脱苏联的政治控制而已,和中国朝鲜都是一个目标,这也说明齐奥赛斯库的确是一个好领导。只是经济策略有问题,同时对于外债的处理欠妥,实际上今天的罗马尼亚所欠的外债比当时多得太多了!经互会体系和苏联的对外输出一样,是输出血的状态,只不过是苏联总是要求更多的政治利益,这是赫鲁晓夫以及之后的苏联一贯的做法。你们看的那些书都是假话。苏联并没有盘剥下属国家,从各国进口的商品都是较高价格的。苏联自身的经济能力能够消耗这些问题。同时也获得了这些国家中的部分资源。通过政治控制全球的部分航道,获得了更大的资源,这是当时的苏联和今天的美国都在做的事情。也是中国想做的事情,但是中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孤立,根本无法控制全球水道,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水道,这是海权主义的根本核心实质。计划经济第一有效是在自己国家能力的水平下尽快获得工业积累,否则就是依靠掠夺和外来帮助。第二有效是能够比较快速的解决民生水平提高,体现为免费医疗和教育,还有住房和养老,当时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你今天还高。第三是工业化提高,所以东欧的发展虽然有些畸形,但是基本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是今天的傀儡政府放弃了自己的工业化而强行走金融发展的愚蠢道路。第四是GDP(GNP)增长速度很快。市场并不意味着效率,比如海地,印度等国家,有效率吗?中国没有和经互会协调,但是是巨大的贸易国家,中国的市场没有对苏联经互会开放,却对美国开放,导致了这种力量对比的倾斜!在之前中国是游离于苏美之间的,同时,四小龙等菜开始了发展,这是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效应。阿尔巴尼亚也只是选择了和我国密切并且自身独立,实际上是中国争取的第三世界中的一个盟友,但是我们这个集团和苏联集团的贸易一直是存在的。核威胁是1969年左右,珍宝岛之后就没什么问题了,1979年苏联陈兵是因为邓打越南,而且这个陈兵也不只针对中国,而是部分协防朝鲜半岛的美国可能的入侵。和苏联开战贸易关系不等于受制于苏联,起码比今天的中国对美国这样更舒适。不要把中苏冲突之前的情况贯穿在整个中苏关系中,那不是事实,只是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只从1959年持续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关于倾销问题你的解释是十分苍白的,实际上,当年我们自主技术时期,人们是根本不用担心就业的,所谓富裕劳动力之说根本就是无中生有。改革前中国劳动力效率确实不够高,但是市场是饱和的,国家舆论,道德也不能容忍无所事事者!但是,国家的发展是稳健和高速度的。年增长率是6%。苏联军费比例根本不高,你又在瞎扯淡。当然苏联是属于比较高的,这是事实,而这个高丝毫不会影响苏联社会发展的速度。我一直强调,苏联需要解决的仅仅是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僵化问题,贪污浪费,大国沙文主义等问题,苏联,自从1964年之后就达到了人均粮食600公斤,比我国现在还多!怎么可能没粮食吃。苏联的福利直到今天还是属于高水平的,我估计显然高过你现在的生存状态,或者说远超过现在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你不能因为他达不到你们所谓的理想状态就认为他不行。我在本帖列举的生活水平就是明例!北欧的确不用负担军备,也的确有更好的基础和较少的人口,但是北欧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力却是并不多的,也不能给很多国家帮助,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这种发展道路难以复制,同时不能自卫。另外,他们的发展好像并不均衡,至少冰岛就国家破产了!你还说均衡,不大合适吧?美国的国债不就是印钞吗?这种行为还能再玩多久呢?这说明一个问题,你和美国的关系是令人觉得暧昧的。你的话是在为美国辩解。苏联解体前的贬值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这种贬值是来自戈氏的政策。的确,福利和军费还有所增长,但是整个金融体系还是能够能维持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体系难题维持,当时的经济增长缓慢也不是随按社会主义国家一家的事情,整个西方都在减缓。所以这种问题根本不是致命的。你的说法毫无依据。现在通行的证据都是混乱时期和解体后的乱像罢了。你引用的数据并不可信,原因是忽略了正常时期的状态和正常的比价,解体后的数字根本不该引入!那是结果不是原因。我一直在强调,苏联有自身的经济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和可以改善的问题,因为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修正的同时,社会主义自身也必然要如此经历,而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缺的,社会主义经济也得探索和摸索。苏联的经济不是自己崩溃的,而是强行从政策上调整导致崩溃的,你的结论是非常可笑的,但是是属于今天的主流结论。朝鲜的经济的确是比较健康的,在过两年,你就能看得见,中国的粮食对于缺口巨大的朝鲜粮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朝鲜需要的是大量的和中国公平贸易的机会。由于苏联卢布的大量贬值,中国和俄罗斯和朝鲜的贸易体系都混乱了。不是朝鲜向美韩日索要东西,而是朝鲜要补偿,美韩日既然要朝鲜停核,就必须给予补偿,当然这也是朝鲜的一个花招,因为朝鲜知道美国是不会放过朝鲜的。而美韩日也很狡猾,所谓的粮食援助都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对于曾经一年缺口几百万吨粮食的朝鲜,几十万吨算什么呢?而那时候,国际上给的粮食最少。既然用美元结算,怎么说不限制朝鲜贸易呢?当时货货贸易不就是因为朝鲜没有美元吗?或者说美元急缺吗?这还不叫限制?你有点可笑吧?今天的古巴伊朗不就是这样被收拾吗?俄罗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当然可以潇洒,朝鲜有这个能力吗?靠低价卖子孙的矿石来换外汇?你以为是中国稀土贸易吗?朝鲜有以色列的条件吗?苏联专家人才除了一部分去了欧美之外,另外还有一部分去了以色列!同时,以色列有卖国大量资金的支持,要什么给什么,怎么比?就韩国那武器水平也好意思和朝鲜比?没了美国,韩国算个P!呵呵,苏联的产品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直到今天半吊子的苏联高尖精产品仍然是中国的必要,苏联走的是不同于欧美的技术路线,所以苏联的火箭飞船飞机舰船都很高的水平,你所说的机床等限制根本就不是问题。同时,我说的中国市场对苏联开放不等于不对欧美开放,但是基于惯性,中苏的技术路线的接近,还是应该吸收苏联技术更多一些。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技术自主,而不是在中国人飞天的时候用的是仿制苏联的宇航服和购买苏联的宇航服,只有出舱的宇航员用的是中国仿制的宇航服。这些我估计你是听不懂的。而且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的技术和设备水平都是很高的!这些正好应用于中国的技术升级换代,当然可以增加欧美技术,但是欧美对中国始终是存在代差和大部分不给的。有机会你去看看捷克斯洛伐克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那里面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发展水平说的很清楚,那是70年代的老片子!苏联进口高技术是对的,不等于自己缺少或者水平很低,而是为了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优点,是互相学习借鉴。苏联的经济是需要改革,或者叫改善,但是崩溃却是因为戈氏的****,这是显然的!你真可笑,在这里又说是高价收购低价输出了,本来这应该是难以支撑的,但是事实上上苏联自己的经济体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是可以支撑的。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赚钱和发展的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自然也就减少了大量支出成本,菜地直接对超市,能不便宜吗?你说苏联不可能降低军费和降低福利是对的,也没有必要降低,继续走就是了,一直就可以支撑,这没神恶魔好说的,当年的美国的军费也并不低。80年代初期,美国也很艰难,西方也很艰难。社会主义按需生产,有亏损吗?你这个想法就很可笑。只需要解决计划的精确性就足够了。苏联出现买不到东西是原来的计划供给体系被突然放开了,造成一方面巨大的浪费,一方面人们得不到事物,这是没有及时调整的结果。当时的柜台里面的确没有食品,但是仓库里面多得是,大部分腐烂掉了!当年粮食生产的数据也是符合这个说法的,只是中间的供给环节被强行中断了罢了。呵呵,在这个世界上,发达的完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有几个?印度是吗》?墨西哥是吗?
任何私有财产要想让公权力代表自己的利益,法治和民主至少要有一项。否则当公权力恶性膨胀到可以随意使用国家暴力夺取社会资本时,所谓的“财权”又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阁下继续将苏联视为“共产主义”,我只能再提醒阁下一次:苏联的本质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不是什么共产主义,而是“由党作为总资本家”的最糟糕的资本主义罢了。
本文内容于
15:16:00 被吴下的阿蒙编辑
注意提高逻辑水平,苏联首先是因经济困境产生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至少是使市场经济成分占很高比例的共识,之后开始改革,经济问题不是改革带来的,而是试图通过改革解决的问题。之后****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使原本那种苏联在经互会内低价采购高价输出,国内对部分加盟共和国大量抽取资源和产出却减少投资,甚至降低工资标准的模式破产,经济问题被加速暴露。并且这些矛盾在****前就已经很严重了,1986年中亚几个加盟共和国很是闹过一阵。说是有意错误更不确切,解体过程更像是一场全面的“抢班夺权”,之前的所谓党内精英分子在解体过程中得到保留的可以自己找找有多少,连1991年时那些大力鼓吹的自由派本身都还是政治暴发户。而苏联如何转回原来的制度?原来的制度能顶住还改什么改?历史不是YY出来的。可以啊,1989年后苏联不是不能再度搞行政指令强行恢复经济,但那意味着什么?首先压缩财政赤字,第一降低军事投入,第二降低福利标准,至少对消费品的价格补贴要取消。军事投入上因维护费本身就太高,即便不再更新装备仍不能有效缓解,那么动手的主要就是福利了。前苏联人本来就是高福利低收入,现在你福利再降低你看他们会怎么办,你以为苏联老百姓是为了什么人权、言论自由、释放政治犯这样的要求去上街游行的吗?已经造成亏损的企业怎么办?关停还是限制产能?关停了更不行,因为职工工资福利照领。反正要是计划经济下企业效率能提高他们早干了,用不着等现在。货币方面,严重的事实上的通胀怎么办?老百姓不是没钱,而是买不到东西,整个价格管控政策破产了。并且一旦价格补贴取消,生产资料的指令定价取消,那么通货膨胀还会进一步加大。要动就只能强行加强票证体系加以调控,以前跟大家说国家经济困难还好说,现在吹了那么多年物资丰富价格低廉,猛一下来这手,人民群众会怎么看?好吧,就算人民群众完全相信党和国家,把这些措施的影响全都吃下,生活水平一下降低一大截,难道经济就进正轨了?接下来是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同时经济上的问题除了通胀压力暂时被释放了,其他什么都没改!在这情况下的产业调整又是一轮大冲击,国家经济是否能承受?人民群众是否能承受?在已经看出问题所在后还继续顶着问题干,那么前苏联人不都成傻子了。问题根本不在于计划经济体制要不要改革,而是在于改革是否及时,是否得力,是否科学。
所谓“最正宗的共产主义”更是绝对的胡言乱语。苏联的本质是最正宗的极权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定义“人的自由联合”根本不存在于苏联,因为苏联人长期没有自由,而且也不允许“联合”,只能在行政权力驱使下“被联合”。苏联的经济制度仅仅是将党变成了最大的“总资本家”,是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彻底失衡,而不是什么“无产阶级专政”,充其量不过是“专无产阶级的政”罢了。
国防现代化?朝鲜那就叫国防现代化那巴拉克自裁算了。完备的现代国防工业体系要求朝鲜那么小个国家具备是不可能的,不过至少人家其他国家也有个样子,还有足够财力进口啊?比如韩国,兵力不比朝鲜少多少,美国卖的武器也不便宜,装备自给率依然高过朝鲜。以色列这种逆天的就不说了。朝鲜整体的装备水平大约是我国20年前的水平,搞个导弹看起来技术还行,不过那是凡是有苏联引进飞毛腿历史并且长期致力于此的国家都可以掌握的,其本身在技术上的进步很有限。要不是其他几个大国因为政治因素在导弹出口上束手束脚,那“劳动”哪是东风11的对手。
而美联储认购的国债,一入帐目就很少去操心了,因为美联储名下拥有的国债数额大到与整个流通中的货币量相等,这些国债本来就不具备真正的债务性质。美联储是美国货币政策实施和管理的部门,其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公开市场交易,在需要减少流通中货币量时他们会卖出国债,回购美圆,反之则买进国债。这种公开交易每天进行。而另一个工具是再储蓄利率,用以调节银行利率。当政府发行国债时实质是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之前令我国和日本异常火大的是同时美联储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美国是货币、财政双管齐下促进经济增长,但却是美圆在贬值。另外要注意我国持有美国国债不是什么主动的行为,因为美国国债就等同是美圆(所以在美国单笔大额现金有的是以国债券的形式存在),你有那么多外汇储备拿美圆和拿国债是一个道理。但是反过来看前苏联最后几年的债务积累和美国一年前的做法却有本质区别。前苏联从1985年后是因为财政收入逐年下滑(同期还有卢布贬值),而军费和福利开支是两大硬性支出,不是因财政投入增加而是因财政收入降低造成了财政赤字。而逐年增加的财政赤字就使负债越来越大,同期苏联放缓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减少部分军费投入也没能彻底解决问题。而导致经济一蹶不振的是经济管理的低效、企业经营能力差,这都不是简单从需求上拉一把就能重新带入恢复的。我引用的苏联赤字、债务数据是取自社科刊物公开论文,而其本身是依据苏联人自己的统计数据。之所以要将1989年和1991年数据区别开是因为从1990年8月开始苏联因无法维持卢布购买力(这样反正卢布就已经在贬值),赤字需要弥补,因此开始增发货币,不单是在流通领域,帐面上卢布同时也在贬值。这就是征收铸币税了。在1991年因赤字和债务依然庞大不得不加大货币投放。但苏联债务增加并不仅仅是因货币贬值引起,同时苏联的外债也以高速增长(不过好就好在后来俄罗斯提出债务太高自己还不起了,换得逐年逐步偿还的许可,结果扣掉俄罗斯解体后形成的外债,到2005年时实际上等于苏联的外债就没还)。再说贬值前的债务同样还存在,两年后贬值不代表就时空穿越使两年前债务额降低了。
苏联军费问题上我好象从来没按卢布计算过吧?你怎么看出来我提出计算军费时卢布“值钱”的?阿富汗战争的耗费那是依据苏联的数据,不需要与国际比较。正是由于苏联的价格体系80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美国人只好按苏联军队规模、装备水平、训练水平等,参考卢布购买力平价和本国相似支出的价格水平测算出一个以美圆为单位的苏联军费数,以此作为比较各国军事投入的依据。未全部计入军费科研开发等费用两国都差不多,对军事投入比较没有多大干扰。而GNP如前述,都不是直接换算的,也不存在低估。另外苏联的军费何止是高了一些?这个比例根本就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该有的,连俄罗斯那些怀恋前苏联时代的人都没见敢用这种词来形容当时的军事投入。
并且我想很多人都已经厌倦了你反复强调东欧的发达,论据何在?至于经互会对东欧各国的负面影响倒是异常的明显,不说各国产业受限,经互会搞的共同投资项目大部分(也许还保守了,毕竟在东欧国家的没建成多少)放到苏联去了这算怎么回事?其他国家合起来经济规模就小过苏联吗?要是经互会对各国经济促进作用那么大,各国人民都拥护,那罗马尼亚还搞什么独立自主?还不就是因为从1975年开始经互会变成了“先协调,后计划”,也就是成员国先“相互协调”经济发展方向,然后再回去制定经济计划,在各国日益围着苏联转的时候这不等于就是你们全按苏联的经济要求来发展就得了吗?罗马尼亚发展自身工业体系的过程中有大量决策错误,但其动机本身是科学的,并且直接反映了当时经互会成员国不甘于将本国经济交由苏联控制,任由苏联盘剥的状况。计划经济的问题并不仅仅是重复投资,并且重复投资本身只所以显眼,正是因为它体现了计划管理的低效,它本身是作为容易被计划经济缓解的问题,再出这种问题就说明计划管理水平已经差到根本体现不出优越性了。而且你从哪里看来经济引导要强到计划经济的地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市场经济中国家经济管理的引导作用是调整市场环境,弥补市场机制的一些缺陷,而不是整体替代,它本质上是为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服务的。市场经济绝对不等于美国很多人提出的放任不管式自由经济。至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对经互会产生巨大影响更是扯淡,谁都知道我国只是曾经作为经互会的观察国,根本没参与过其协调工作,并且自中苏交恶后我国更是直接不鸟经互会了,从成员国进口是进口,但跟经互会体系是彻底挨不上边。并且正因为阿尔巴尼亚选择了我国一方,自1965年起它也停止了在经互会内的活动。而中苏交恶本质上也是我国不愿意被苏联控制经济导致的。苏联当时非常希望将我国也变成一个经济接受它“协调”的国家,因为我国具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如果经济完全按苏联希望的方向发展那将成为苏联重工业产品的倾销地和消费品的提供国,在经互会内遭受苏联的剪刀差盘剥,而如果我国真的如此,至少苏联崩溃将被大大押后。因此当时我们会发发现苏联有许多侵犯我国主权和经济独立自主的要求,这就是苏联的实际措施。而我国显然不会愿意受其摆布,两下闹崩了。我们面对一个随时在边境陈兵百万,动不动就对我国来个核威胁,曾经叫嚣对我国核绝育,而后率先实施核捆绑的国家会给好脸吗?现在和日本闹点矛盾还大把人号召抵制日货,当初面对没有贸易竞争力的经互会重工业产品我们还上杆子去进口那不是吃饱了撑的?而且按你这个意思我国也成一个苏联的卫星国你就高兴了是吧?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波什尼科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