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模式的点数杀人蟹是怎么一回事事?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拨
初三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学习提纲&&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
俄国的“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1、直接原因:一战给俄国带来的深重灾难。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两个政权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其中,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二、十月革命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于&&1917年11月7日
1、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起义城市-----彼得格勒;领导十月革命的是列宁
2、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十月革命爆发原因:①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⑤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4、巩固苏维埃政权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田里,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⑤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⑥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巩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三、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11月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十月革命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小知识:1、毛泽东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含义是什么?(十月革命的意义)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什么运动?在中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谁?(新文化运动&李大钊)
2、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的含义是什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2分)
是指列宁领导的新生苏维埃政权推翻了沙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在世界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l分)社会主义革命。(1分)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领导人:列宁。&&&背景:苏俄经济遭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
首要任务(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内容或措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作用或意义: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苏联的成立:1922年,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
2、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①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19281937年。②重点:发展重工业。
③一五、二五计划意义: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苏联新宪法的制定: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定义?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定义:苏联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特征&:高度集中。
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的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五、前两课重大历史事件:
1、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3、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4、1922年,苏联成立。&&&5、1924年,列宁逝世。
6、年,苏联第一、二五年计划实行。
7、1936年,苏联新宪法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体系):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2、地点:巴黎;3、参与国:27个;4、操纵国:英、法、美。
5、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6、实质(性质):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殖民地问题)
7、巴黎和会的内容:①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内容如下:
德国向法国交还阿尔萨斯和洛林
①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②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③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②凡尔赛体系建立及作用: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国际联盟的建立:成立于1920年1月;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法控制。
三、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召开于华盛顿;&&&操纵国:美、英、日。
1、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2、目的: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3、中心议题:中国问题
4、主要条约、内容及影响: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内容①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②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华盛顿会议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否能长久维持下去?为什么?
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五、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分别召开于哪一年?两次会议签订的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及内容分别是什么?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影响。
1、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签《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五四运动。
2、华盛顿会议召开于年,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影响同第6题)
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了解,你怎样认识“弱国无外交”?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自始至终由大国操纵,至于象中国这样的弱国处于无权地位。同时英、法、美等大国还把不合理的要求强加给弱国。在两次会议上中国的主权均受到损害。这充分体现了“弱国无外交”。
七、阅读下列材料&&“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角逐转移到了会议桌上,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继召开,新的国际体系建立起来。”&&请回答:
1、新的国际体系是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构成这一体系基础的两个条约是什么?
3、两次会议的关系怎样?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如何理解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没有解决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而华盛顿会议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因此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八、小知识:1、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殖民地问题。
2、两次会议都起操纵作用的国家:美国、英国。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体系。
4、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说明:《凡尔赛和约》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
5、毛泽东: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指《九国公约》签订后。
第4课&&经济大危机
1、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是指1924-年到1929年,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是指1929年到193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了“新政”,罗斯福在位时实行,1933年,他就任美国总统。
3、列举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时间、目的、中心措施:
①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②时间:1933年&&③&目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④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出台《国家工业复兴法》
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或作用):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⑤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列举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及表现
a、涉及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b、持续时间比较长:从1929年――1933年,共5个年头。
c、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
6、知识:罗斯福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页;千万个家庭毁于一旦。。。。。-----指美国经济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一、德国希特勒法西斯的独裁统治的表现(内外政策):
①&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建立,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②&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⑶解散一切工会和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⑷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⑸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⑹&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⑺大肆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发动二战。
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日本,&②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③&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④军部内部主张建立了“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⑤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二战的原因、性质、特点。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3、加速因素:英、法等国采取的“绥靖政策”。&&&&&&&4、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什么叫“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鉴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三、什么叫“绥靖政策”?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1、定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原因(实质):①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②想将将祸水东引,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③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维护本国利益。(根本原因)
3、影响:①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②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二战爆发。
四、二战爆发及爆发后相关内容。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初期-西欧北欧战场:英国人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开始了坚决的抵抗。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作参战。
3、苏德战场: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们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4、太平洋战场:进一步扩大-----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其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②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增强,逐渐扭转战争形势。
6、转折点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也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二战转折的一年]:1943年。
7、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日,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8、雅尔塔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参与国、首脑人物、内容。
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9、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10、二战结束: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五、二战的影响:①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第9课(二战后50多年的)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列举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表现(或特点)及原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③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④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⑤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特点或表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因及表现:①&70年代,经济发展弊端日益显露;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②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困扰;③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3、20世纪90年代表现: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③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④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二、总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根本原因)。2、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3、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4、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5、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三、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②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③开辟国际国内市场;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四&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基本特点(总特点):a&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
b&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c&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课本55页表格)。
第10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二战后)
一、列举战后(50-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果。&
原因:1、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2、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优势。3、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果: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二、列举“欧共体”成立及作用。
建立: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作用: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列举欧盟建立及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作用: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四、战后20年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表现或结果。
1、原因: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③朝鲜战争爆发,刺激日本经济的繁荣。④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⑤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或结果: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的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
3、&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概况:
①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②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如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临国的关注和不安。
六、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1、共同点: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②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11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内容: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进行经济、政治改革。
2、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64年下台。
&&&&&&&&&&&&&&&&&&&&①1985年上台,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效。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②后期,把政治改革作为重点。
&&&&&&&&&&&&&&&&&&&&③结果: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趋势加强。
三、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失去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分裂加快。
&&&&&&&&&&&&1991年底苏联解体。
四、苏联历代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上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实践活动?
1、苏联的探索: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政治改革。
2、中国的实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12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小知识: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他们先后进行改革以推动经济发展,其中匈牙利改革较为突出,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被苏联镇压。
匈牙利改革的措施(有能力的学生看看)
①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②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东欧剧变的原因、时间、表现
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本原因)
②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们生活大幅度下降。③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④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2、时间:1989年下半年
2、表现:(1)各执政党丧失政权(2)社会制度发生变化①南斯拉夫一分为五②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③民族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3、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第13课&&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度: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度领导人是尼赫鲁。
2、印度独立后,工农业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韩国和新加坡已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
2、&1960年一年里有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1959年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1999年底最终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14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2、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二、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和平历程步履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①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②列强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的角逐。③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④以色列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⑤对珍贵的水资源的冲突也加剧了冲突。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看做自己的圣城,不断争取对该城市的控制权。⑦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第15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同时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表现:&①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了北约组织。
4、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5、根本目的:争夺世界霸权
6、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7、杜鲁门主义及影响:&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影响: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8、两极格局形成、结束的标志:北约组织建立后,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过程
①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五六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双方均作出了让步,危机平息。
&&&&&&&&&②&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中,尼克松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采取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在1979年12出兵阿富汗。
③80年代,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而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同时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的缓和。
④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3、争霸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利益的冲突。&&&4、争霸实质: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即争夺世界霸权。
5、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美苏争霸开始;&
&&第16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二、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
1、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的全球战略。
2、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
五、科索沃战争概况及影响(或评价)
概况(了解):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乱炸,造成南联盟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中国3名记者也因此牺牲。
影响或评价:①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②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④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科索沃战争是一次没有经过联合国而发动的战争,美国首次”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实际上是美国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不仅损害了南联盟,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六、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大变化:
1、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第17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③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④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个重要表现。世界贸易组织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什么?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③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①&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②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
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③如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
到严重打击,政局动荡。④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四、中国为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怎样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取得哪些主要成就(或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局势?)
应对措施: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②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取得成就:①&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②中国正式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8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及核心:
兴起的时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出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④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四、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开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19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4、&文学名著1、美国: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2、法国: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惨遭失败;
&&&&&&&&&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剧本《等待戈多》以不明的主题,令人回味。
二、现代美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是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第20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5、&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20世纪欧洲著名作曲家都曾采用爵士乐作为创作素材。
二、电影--世界著名的电影“梦工厂”好莱坞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郊,好莱坞逐步发展为世界电影之都;
&美国电影代名词――好莱坞,最高奖项――奥斯卡金像奖
2009级7班录入:邹丽娜&&&&责任编辑:邹丽娜&
2009级11班录入:于娟&&&&责任编辑:于娟&
上一个2009级11班: 下一个2009级11班:
【】【】【】【】【】
没有相关2009级11班
联系电话: 地址:山东威海和平路93号 城里中学版权所有 20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征服点数怎么获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