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深渊怎么开2014一次开多个袜子

日益枯竭的煤炭资源,走向深渊的中国经济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百里煤海”枯竭:煤能养人也能“吃”人中国网 .cn  时间:   【核心提示】在中国的资源版图上,阜新曾举足轻重。“一五”计划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日,阜新被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7年多来,转型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主题。它不但要调整产业结构,还要克服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数十万矿工及其家人的就业,也成为挥之不去的难题。没有摆脱“吃饭财政”困境的阜新,还在转型之路上摸索前行。海州露天煤矿就像地球的一块伤疤,7平方公里大,300多米深,盘踞在阜新市区的南端。矿底飘出一道道白烟,使整个矿区显得神秘。这个1953年投产、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已因煤源衰竭而被弃用。它,只是阜新“百里煤海”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阜新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运煤的车皮足以绕地球4圈半。而到本世纪初,一系列光荣的记录,像一个个矿井被挖光拉净。留给这个城市的,是坑洼的道路、撕裂的地壳、沉降的大地和数十万下岗失业者。日,国务院将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从此被重新估值。海州露天煤矿和一台电镐的图案,出现在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 资料图片上过人民币的电镐歇了本世纪初,随着煤源衰竭,阜新一批主力煤矿停产在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上,人们还能看到海州煤矿充满激情的形象:一辆孔武有力的电镐,正奋力挖煤。它的张扬,并非虚有其表。阜新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中央1955年制定的“一五计划”中,156个重点项目,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海州煤矿很快被建设为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由其供煤的阜新发电厂,在当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火电厂。那时的海州煤矿,是阜新人的骄傲。如今,采煤电镐停放在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内。1969年,27岁的王国贤从沈阳军区退役,来到海州煤矿做了一名掘进工。他三级工的月工资是四十五块一毛八,当时面粉只要1毛5一斤,王国贤感到很知足。每天上班前,他都可以看到不远处阜新发电厂的大烟囱冒着黑烟,那是生产繁荣的象征。而事实上,忧患就像煤炭一样深埋在地壳里,等待被一起挖出。海州矿因煤源衰竭,在贡献了2.3亿吨的开采量后,于2002年4月申请破产。伴随着海州矿告别历史的,还有东梁矿、平安矿、新邱露天煤矿等一批主力煤矿。煤难找、煤难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以五龙煤矿为例,上世纪80年代,开掘面在地下300米以上就可以挖到煤,20年后已深入到600多米以下。两米多高的巷道支架如果一个月不加固,就会被强大的地压压下去一米深。苦力支撑的煤矿,因作业条件复杂恶劣而频发事故。其中,以2005年的孙家湾矿难最为著名。那场矿难夺去了214名阜新矿工的生命。发电业也遭到池鱼之殃。曾为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的阜新发电厂,一度沦为调峰电厂,退出主力序列。2000年,阜新经济总量仅有65亿元,居辽宁省倒数第一位。文章来源: 《新京报》责任编辑: 飘落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百里煤海”枯竭:煤能养人也能“吃”人中国网 .cn  时间:   “海州矿精神永存”的纪念碑常能引起老矿工的回忆。煤能养人也能“吃”人资源无序开采对生态造成破坏,地面沉陷,地下水受污染矿工袁大忠还记得,10多年前他每天清晨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使劲清嗓子洗鼻子,才能将黑色的痰和鼻涕清理出一部分。他1980年初中毕业后到五龙煤矿上班,兄妹四人跟父母一起,挤在2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内,属于煤矿的棚户区。让矿工们心惊的是采空煤层导致的地面沉陷。至2001年4月,阜新全市的沉陷区有101平方公里,涉及居民2.8万户、7万多人。袁大忠还记得,在一次修房时,挖开地基,他才发现只有薄薄的一层地皮勉强托着房子,下边是望不到边的黑洞。这,还算幸运的。拉煤的汽车翻进路面突然出现的大洞内,车坏人伤;小孩掉进黑洞里丧命;房屋先裂后塌……此类事情,当地人早已屡见不鲜。阜新的地下水,也早就不能吃了。打井队能打出来的,大多是被煤块污染的水。“这个城市在规划时,根本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3月13日,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主任董彦超列举道,阜新“煤电之城”的定位,一没有考虑到资源开采对生态的破坏,会严重缩减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二没有考虑到资源一旦枯竭,数目众多的矿工及其家属的生计和出路。而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原因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基础建设百废待兴,急需能源和煤炭。其实,早在计划经济时代,阜新的煤矿便处于亏损状态。董彦超说,国家当时平调阜新的原煤,一吨只给一二十块钱,导致“挖得越多,赔得越多”,没办法,上级给各个煤矿设了亏损指标予以补贴。阜新市一位官员认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综合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考量,阜新这样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关键是,谁先捅破这层窗户纸?”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百里煤海”枯竭:煤能养人也能“吃”人中国网 .cn  时间:   一纸上书捅破窗户纸1985年,阜新市时任市委书记直言,阜新应摆脱对煤炭的依赖最早捅破这层窗户纸,是在1985年。那一年的12月12日,阜新市时任市委书记马波上书辽宁省委,直言“煤炭企业都有一个‘建设—发展—萎缩—报废’的过程”,请求对阜新工业进行转型,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前30年,阜新形成了单一的煤电工业城市,是我们工作上的第一次重大失误,如果在今后20年内不把其他工业发展起来,就将是我们的第二次重大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资源衰竭已渐露端倪。之前年产100万吨的新邱煤矿,已萎缩至十几万吨,人员和设备大量闲置。但在阜新现任一位官员看来,上世纪后期,阜新为了发展其他工业,不能不说走了一些弯路。“那时候,大家还局限于要政策要钱的做法。”这位官员说,阜新曾拉来巨资,试图在化工、纺织和电子等行业有所作为,最后都不了了之,“关键是没有因地制宜。”阜新的转型,很早就纳入中央高层的视野之中。从1991年起的12年间,朱閒基、李岚清和温家宝等人先后到阜新调研。2001年12月,阜新被国务院设立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寻求转型7年在阜新市长看来,转型就是产业调整的过程,由煤炭的单一结构,变成多样化的形式已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阜新,如何与80万市民一起转型?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产业、环境和人这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是转型的重要方针。在阜新市长潘利国看来,阜新的转型就是产业调整的过程。由煤炭的单一结构,变成多样化的形式,所以要培育替代产业。7年多,阜新已有了新的一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7年多,仍面临失业矿工再就业和财政入不敷出等问题阜新发挥人均土地5.6亩、猪牛羊的饲养量都有一二百万头的优势,吸引双汇、伊利等70多个龙头企业入住阜新,安置了1.5万人就业,拉动27万农户进行基地生产。同时,“稳煤强电”,巩固传统优势,“为转型争取时间”。通过深部找矿和技术改造,阜新年产煤量维持在1000万吨,并赴内蒙古等地采矿,同时开发瓦斯发电、风力发电和煤制天然气等项目。之前一直没有关注的玛瑙、氟和皮革等工业,也逐步上马,成为当地政府雄心勃勃规划中的一部分。7年来,在中央和辽宁省的支持下,阜新市投资40多亿元,先后对煤矿的沉降区和棚户区进行改造。像王国贤和袁大忠这样的矿工家庭,大部分已经在政府的帮助下,搬进安置房内。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百里煤海”枯竭:煤能养人也能“吃”人中国网 .cn  时间:   “最不稳定的地区”转型过程中出现大面积下岗失业,下岗工人拦车堵路情况时有发生3月13日上午,矿工袁大忠的女儿袁云,坐上了开往沈阳的汽车,她在那里的一家公司做业务员。用她的话说,这才是“有尊严的工作”。她身边有不少亲戚朋友,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无事可做。已从海州煤矿退休的王国贤,还在操心孩子们的生计。4个儿子先后从矿上下岗,大儿子开小杂货铺,其他三个儿子合伙打零工搞装修。孙子孙女们吃喝拉撒,还要上学,“只能过一天是一天。”阜新转型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大面积的下岗失业。本世纪初,阜新矿务局20多万在职矿工中,有一半下岗,直接导致40万人口陷入生存困境。在2000年左右,阜新市一年有2万人下岗失业,而新增的工作岗位只有8000个。煤矿破产后,包袱直接给了当地政府。结果是,到政府大院门口上访的下岗工人越来越多。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的一份情况介绍显示,2000年一年内,阜新共发生4次拦截国家铁路事件,封堵市区主干道事件12起。辽宁省公安厅将阜新列为该省“最不稳定的地区”。特殊的矿工家庭在计划经济时代,阜新各煤矿安置了许多富余职工及其家属。煤矿不景气后,失业潮波及面更广如今,来自阜新的官方就业数字已大为改善,七年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32.4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27元增加到10100元。但矿工家庭的特殊性,就像“原罪”一样,让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容易陷入被动。“资源城市的失业情况,往往比一般城市更严重。”阜新市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人说,在计划经济时代,阜新各煤矿为了安置富余职工及其家属,设了很多本身并不需要的子厂和工程处之类的机构。“这些毫无效率的机构人员总数,甚至超过一线矿工。”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直接导致煤矿不景气后,失业潮波及的不仅仅是矿工。而且,煤矿工作的技术通用性比较差,也导致这些人走到社会上后,几乎一无所长。“矿工们最大的心愿,都是让孩子不再下井,不再干重体力活。”袁大忠说,遇到哪里招人,只要是体力活工资又不高,家里老人就会说,“我卖了一辈子苦力,你还去卖,咱们家还有啥希望?”阜新市有关部门曾在矿区组织过多次职业培训,并负责安排工作。据一位当事官员介绍,这些工作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很多下岗失业的不是嫌工作时间太长,就是嫌工资太低,要不就是单位太远,他们任凭吃低保”。“转型还远没有完成”去年阜新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4.6亿元,而支出超过50亿元,没有摆脱“吃饭财政”一个尴尬的现状是,阜新市政府一直没有摆脱“吃饭财政”的困境。2000年,阜新是辽宁省14个市中惟一一个市级和七个县区全部享受省补贴的市。当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2亿元,人均236元左右,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4.5%。在财政支出中,除保证机关干部及社会保障支出外,基本建设支出每年仅1000万元左右,城市维护费支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4%。与之相印证的是,阜新市区的不少街道都坑坑洼洼。到了2008年,阜新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4.6亿元,而支出超过50亿元。仅棚户区改造的贷款,阜新市一年便要偿还利息8000多万元。“政府没钱,对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就竞争不过外地;招商引资不利,就无法安排就业;无法安排就业,政府的负担就会越重。”阜新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人指出了这个怪圈。在阜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力或机动的三轮车。三轮车在当地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神牛”。而在阜新,这样的“神牛”就有一两万辆。车夫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以前都是矿工,失业后在大街上拉人过活。“阜新市的转型,还远没有完成。”该市经济转型办公室主任董彦超说。“物阜民丰,焕然一新”,这是阜新地名的取意。(应当事人要求,部分矿工为化名) (记者 孙旭阳)文章来源: 《新京报》责任编辑: 飘落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煤炭资源枯竭 辽源选择城市转型解难题&&&&&&& 记者在煤场看到那里堆放了一些进行系统测试的煤炭,这些煤炭是质量最差的褐煤,记者还了解到,这个是煤制乙二醇的高科技项目,我国乙二醇的产能不足,70%需要进口,这是国内第一家用煤做原料生产乙二醇的工厂,通过这个工厂,用这种质量最差的褐煤每年将可以产出20万吨价值极高的乙二醇。&&& 中共吉林省辽源市委书记马明告诉记者,必须实现辽源经济发展的转型,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唯一的办法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使煤炭从一头独大,变为我们一个二产当中的一个分支。  (记者:李锦、姜龙飞 &&&&摄像:樊建恩、李培)  共和国马上就将迎来六十岁生日,当我们举国欢庆的时候,也不能忘了曾经有一些地方,为了共和国的辉煌,默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吉林辽源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城市因煤而生,煤炭开采已有上百年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辽源煤炭产量一度在全国占到了重要份额。然而,随着煤炭资源枯竭,辽源经济连续十多年陷入低谷,没有煤炭的辽源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吗?一起来看看。  煤炭资源枯竭  记者:“这个废弃的井口叫泰信一坑,它建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在经过70多年的挖掘之后呢,由于资源的枯竭,在2000年的时候,它彻底的关闭了,同样是在2000年,辽矿集团在辽源地区所剩的8个井口中有4个类似的井口彻底的关闭了,这也就使得辽矿集团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呢,辽源市的经济发展也在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困难。”  辽源矿业第一采煤区采煤工鲁国华:“没有储蓄,那时候,那都是借钱,那时候电视没有,就是家电那都没有。”  今年56岁的鲁国华父亲是一名采矿工,他从小就生长在辽源矿务局,19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采矿工,可以说一生都在矿上渡过的,而在上世纪末的时候,日子是他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鲁国华:“非常难,困难时期非常难,省吃俭用吧。”  吉林省辽源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为有了煤矿的开发,才逐渐有了辽源这个城市的兴建,而伴随着近百年的开发,煤炭资源接近枯竭,辽源矿务局与全国很多矿务局一样,在上世纪末遭遇了灭顶之灾,两大国有煤矿在2000年的时候宣布破产。  辽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方贵祥:“当时我们艰难到什么程度,职工开资不能正常开资,拖欠职工工资2亿2千元,(拖欠)18个月。”  辽源市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与煤矿企业,占到经济总量的50%以上,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使得辽源市,也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共吉林省辽源市委书记马明:“辽源地方经济因为一煤独大的局面,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的经济总量难以维持。”  辽源的选择----城市转型  作为中国最早的能源基地之一,五十年前辽源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国4%,近百年开采后,这里只剩下800万吨煤炭。职工就业、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因为煤炭资源枯竭而逐渐凸显出来。2005年,辽源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这次试点能不能改变辽源的命运呢?辽源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煤炭以外的领域。  中共吉林省辽源市委书记马明:“必须实现辽源经济发展的转型,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唯一的办法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使煤炭从一头独大,变为我们一个二产当中的一个分支。”  城市的转型工作首先来自于煤矿自身,2005年改制成立的辽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做大非煤产业的原则,着眼发展本公司原来的附属企业,打造新型产业链条。  辽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方贵祥:“今年产值40个亿,非煤产业能够占10个亿,占到25%。”  而作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辽源也在尝试着自己的转型工作,高新材料领域的突破成为一个重点。  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任侠:“瞄准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车体材料项目,那个时候中国没有,一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没有一节用铝合金做的车厢,在那时候超前四年引进了大型设备,当这套设备我们投产之后,就迎来了中国的需求期。”  麦达斯是一家生产轨道型材的企业,专业生产新型铝材,企业的发展正好与辽源市的转型同步,伴随着近年来国内高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  张任侠:“现在生产任务2011年已经全排满了。”  传统产业纺织袜业的试点---东北袜业园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在经营模式方面有所突破。  东北袜业工业园董事长田中君:“就是我们把每个工厂实际上是切割开了,我们把一个工厂切割开,变成集装箱似的工厂、生产区、物流区、印染包装区、结算区,或者是办公区,这样的话就充分的利用了每一个单元的,厂房也好,办公也好,物流的面积,集约化工厂。”  集约化工厂,使得园区100万平方米的面积内,聚集了200多家大小袜厂,也使得园区副总经理黄霞有可能经营自己的袜厂,她的海纳百袜业在几年内发展迅猛。  东北袜业工业园副总经理黄霞:“我是园区最早做的那一批,那我刚刚做企业的时候也是仅有6台袜机,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100台了,那我们平均一台袜机每年的利润要达到1万元。”  几年来几何倍数的发展,使得辽源袜业的生产规模,迅速占据了东北地区的首位,年产棉袜10亿条,辽源也因此多了一个“中国袜业之乡”的美誉。  记者:“我身边的这条河是东辽河,史料和的源头之一,这条河也成为辽源这个城市名字的来源,多年来正是她见证了辽源因煤而生。因煤而衰的历史过程,近年来伴随辽源正为首批资源枯竭兴城市转型的试点之一,辽源市打造出了以新材料、新能源、冶金制造、设备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为代表的六大接替产业,这六大产业在2008年的经济总量已经接近了全市经济总量的80%,这也就标着辽源市的经济转型工作初具规模。”  马明:“我们是瞄准一个更高的制高点,避免中走一些过去重复生产盲目发展,盲目扩能这样一个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在转型中,探索一个新的,就是抢占产业制高点。”  记者:“近年来,伴随产业转型的不断延伸,辽源市各项经济数据都在发生着几何倍数的增长,以财政收入为例从2000年的2个亿到了2008年的时候这个数据已经变成了20个亿,今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30个亿,在东北41个地级市gdp增速的辽源市排名第三,伴随着这些数据的增长,直接引发了辽源这个城市根深层次的变化。”  马明:“我们现在在吸引就业上现在相对困难,就是我们辽源市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记者:“招聘翻版工、甚至是车间主任、在东北袜业园我见到 非常多了招工广告几乎每家企业门口都有这样的广告,据我了解,在东北袜业园,现有的员工是1万多人,即使是这样,仍然存在2000多人的用工缺口。”  采访时,马明告诉记者,辽源市现在到处都是招工广告、到处都是施工现场,转型后的辽源市就业非常容易。鲁国华的儿子现在就摆脱了世代做矿工的宿命,如今成为水泵厂的一名工人,近几年来,全家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辽源矿业第一采煤区采煤工鲁国华:“他现在一个月也就是1780百元钱,这样的话(全家)将近 8000多元钱。”  吉林省辽源市市长王兆华:“辽源市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变化了,创造力体现出来了,逐渐演化成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变化,政治、文化、思想、意识和经济社会联系到一起以后,不就是生产力吗,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生产力发展了,我们发展还愁吗?”  怎样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吉林辽源市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通过艰难转型,实现了向高端产业平稳过渡。辽源的今天值得大家高兴,但它特殊的城市历史也值得我们思考。矿产煤炭资源毕竟有限,怎么样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河南煤化集团一个正在建设的全新项目。  记者来到河南煤化集团在内蒙通辽市郊外一个化工厂的所在地,发现这里还是一片工地,正在大规模地进行施工建设。记者了解到,这个是煤制乙二醇的高科技项目。我国乙二醇的产能不足,70%需要进口。这是国内第一家用煤做原料生产乙二醇的工厂。离正式开车的时间很近了,各个系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试车队的负责人杨杰带领记者来到煤场,这里堆放了一些进行系统测试的煤炭。他告诉记者,这些煤炭是质量最差的褐煤。  煤制乙二醇项目试车队负责人杨杰:“如果是好一点的煤,优质煤,是锃亮发亮的,但是这个煤是发乌发黑,没有一点亮度。”  杨杰告诉记者,这种像石块一样的煤在周边地区的储量属于全国最大。他指着已经建好的两个储存库告诉记者,通过这个工厂,用这种质量最差的褐煤每年将可以产出20万吨价值极高的乙二醇。  在河南煤化集团总部的办公室,副总经理王俊旭告诉记者,国内目前主要的工艺是用昂贵稀缺得多的石油来生产乙二醇,需要两吨半石油才能转化一吨乙二醇,其成本则远远高出煤制乙二醇。  河南煤化集团副总经理王俊旭:“那个成本的话,现在基本上3000元钱,目前市场价格,现在(乙二醇)的市场价格6500左右,应该说这个效益是十分可观。”  记者:“那用石油呢?”  王俊旭:“用油,你看两吨半原油是什么个价格,按70美元一桶的原油,光原油的价格得过一万多了。”  乙二醇作为战略性化工原料,产业关联度高,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最高价格曾经达到1万8百千元之多。但是我国长期存在供需矛盾,70%的乙二醇需要进口。河南煤化集团通过和丹化科技公司合作,引进中科院研发的世界首创的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用基础和实力把此项技术迅速产业化。  王俊旭:“况且中国每年需要700万吨乙二醇,但是中国只能自己产200万吨,另外500万吨要进口,所以应该说这个项目应该引领整个行业,对我们调整产品结构,意义非常大。”  河南煤化集团从乙二醇、聚甲醛、甲醇、碳纤维等多个方向进行突破。但是首先要攻克的就是技术的瓶颈。在煤制甲醇的工艺上,河南煤化就走了一条极为艰难曲折的道路。在以前,必须花重金进口国外的成套设备,在河南煤化中原大化公司就有从荷兰进口的整套装置。  河南煤化集团中原大化公司副总经理崔发科:“这个气化炉,仅一台设备将近2个亿,投资比较大。”  十几年前,国内自己开发的固定床气化炉用的是价格昂贵的块煤,煤的转化率太低,综合能耗也太高,各项指标都落后于国外的气化炉装置。但是多数国内企业一直不得不使用国产装备。  河南煤化集团濮阳龙宇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殿峰:“因为投资太大,一般情况他的规模也比较大,投资也比较大,一般小的企业建设不起,投资太大了,融资太困难。”  为了不再花血本进口国外的气化炉,河南煤化集团和中国(16.10,-0.14,-0.86%)集团合作,利用成熟的航天技术,攻克了气化炉喷嘴的技术瓶颈。  毕殿峰:“航天炉它是用于(23.14,-0.05,-0.22%)和那个喷嘴,咱航天,升天时候推动,他把那种原理用到咱航天炉,航天炉也是那个用喷煤,喷到这个炉子里边。”  毕殿峰指着刚刚研制成功的气化炉告诉记者,这个装置比国外进口的气化炉产能更高,更加节省成本,他们庄重地给它命名为航天第一炉。15年过去了,高能耗、低效率的固定煤发生炉终于结束了尴尬的使命,全面停止运转。  同样一块褐煤,在市场上属于价格最低的劣质煤,可是到了河南煤化集团手上,却能提炼出市场紧俏的乙二醇,科技进步让河南煤化赢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不过,作为一家资源性企业,他们的眼光不仅盯在技术环节的创新上。在产业链整合上,他们同样拿出了创新手段。  在河南煤化集团的总部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董事长陈雪枫。他转动着地球仪,寻找着每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的位置。他告诉记者,河南煤化集团已经在全球很多地方开采各种矿产资源。  河南煤化集团董事长陈雪枫:“几内亚在这儿,还有尼日利亚,尼日尼亚在这儿,尼日尼亚我们有煤矿,这个地方是煤矿,这个是铝矿,蒙古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这个地方搞很大的一个露天矿,委内瑞拉也去了,墨西哥还有莫桑比克。”  陈雪枫认为,现在全球化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他打开一个图表来说明,河南煤化集团已经形成最为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个复杂的产业链条的起点则是煤炭。  作为资源型的大企业,要摆脱国内资源枯竭的困境,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必须要走出去,到全球寻找和获得大量资源。  陈雪枫:“原来我们刚刚不到20亿的资源,这个整个集团资源量不到20万,现在突破了400亿,所以它维持可持续发展还是有强大的后劲。”  同时,陈雪枫强调,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的现实,必须要充分利用好手中宝贵的资源,决不能仅仅就煤说煤,就煤卖煤。  陈雪枫:“如果仅仅靠煤炭在,就这一个产品,在市场竞争当中保持经久不衰的地位还是有难度,他肯定要靠他的产业链的延伸进行深加工。”  陈雪枫认为,像河南煤化这样的资源型企业,必须向占有资源和深加工两端拉长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乙二醇、碳纤维、聚甲醛等高端产品发展。  陈雪枫:“现在仅仅是靠资源开发就是粗放的这种粗加工的买卖这种维持下去,不可能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也不可能有企业的竞争,只有在他产业链的完善、延长而且产业链的高端发展,这样才能够有他的核心竞争力。”  陈雪枫认为,要实现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价值,往往会遭遇很多的技术瓶颈,这时企业最需要的是技术创新的能力。  陈雪枫:“这就是为啥我能意识到这问题,知道这个技术制约对一个企业太致命了,所以要发展这个技术,研究这个技术。”  河南煤化和多个专业院校和以及研究院所已经建立起了合作的平台,陈雪枫告诉记者,目前很多的技术突破就是在这些平台上完成的。  陈雪枫进一步认为,本质上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科技创新又是能源背后的推动力。让科研成果不再锁在抽屉里,而是迅速地使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是我国突破资源困境的最根本的一条路径。  半小时观察:制度创新是能源科技的催化剂  很长时间我们对资源的概念都停留在地大物博上。可是,现代工业所释放出的巨大产能,却可以迅速把这些资源消耗殆尽,将以前几百年的资源利用时间表压缩成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为了延长这张时间表,人类付出种种努力,科技创新无疑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是,作为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毕竟有限,而且还有很多资源利用技术,可能在经济价值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以营利为第一目的的企业就很难参与到其中。比如,垃圾的分类处理,废旧电池的回收,我们尝试了很多年可一直没有明显进展。如何让社会公众来广泛参与这些环节,真正让资源节约利用从企业行为、市场行为变成社会规范,在技术创新之外,还需要很多制度创新才能给大家带来动力。  刚刚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新的节能减排计划。2020年之前,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当我们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中,承担起巨大责任的时候,当我们回顾辽源、阜新、抚顺等等资源型城市的艰难转型的时候,我们应该更迫切地感受到资源的宝贵。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七台河,一座闪烁着金光的奥运冠军之城,但铁路到这里都是终点站。它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以煤矿能源为主要经济支柱。全市人口80多万,三区一县,是黑龙江省内最小的直辖市。出租车绕城一圈只需用时20分钟,现在面临资源枯竭。七台河并不符合这个金牌与城市的分析。 /来自中华网社区 /&&&&/来自中华网社区 /&&&&中国周刊9月14日报道大巴车里,乘务员大声宣布:“车里有厕所,上厕所记得关门,都是大人了,别那么不害臊;车里不许脱鞋,空调是内循环,这是为你们好,到时候都是臭气。”车行驶五分钟,她起身,大声嚷嚷:“谁脱鞋了?我可闻到味道了,别不自觉。”&&&&司机头顶上的液晶电视正播放一部由古天乐、吴君如演的港式搞笑片。途中,乘务员试图播放一部美国文艺片,遭到全车人的“讨伐”。一个中年男人大声嚷嚷着:“外国的咱看不懂,放点能让大家乐呵的。”&&&&这是一辆从哈尔滨开出的大巴车,终点是七台河,一座闪烁着金光的冠军之城。&&&&金牌城&&&&我们行驶在哈同公路上,这是唯一一条连接哈尔滨和七台河的公路。路况不好,500多公里的路至少要开7个小时。长年行走在路上的运煤货车因载重过大把路面轧得坑坑洼洼,以至于沃尔沃大巴是以80迈的速度缓慢爬行。&&&&“七台河是一个死角,铁路到这里都是终点站。”坐在我旁边的男人解释,七台河本地人出行一般选汽车,“火车太慢,晚七点发车,早五点才到哈尔滨,一天只一趟。”虽然,这条路又在民间被誉为“死亡路段”——数不清的车祸和命丧黄泉的赶路人。&&&&“为什么要去七台河?”坐在我旁边的男人不解。当我说是去了解“七台河的短道速滑”时,他撇撇嘴,开始列举从七台河走出的短道速滑明星:“王濛?杨扬?……”这些熠熠生辉的奥运冠军从他的口中念出时如此平淡无奇。&&&&七台河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以煤矿能源为主要经济支柱。全市人口80多万,三区一县,是黑龙江省内最小的直辖市。出租车绕城一圈只需用时20分钟。&&&&在竞技体育范畴内,七台河却又显示出了神秘的一面:中国在冬奥会历史上共获得9枚奥运金牌,七台河一市就拿下6枚。杨扬、王濛、孙琳琳这些奥运冠军均出自七台河。从1986年七台河正式组建速滑体工队开始,走出七台河的运动员共夺得世界冠军奖牌110余枚。&&&&一份名为《中国奥运冠军调查报告》曾分析:北京、武汉、上海是中国建国以来诞生世界冠军最多的城市。这些城市之所以能批量产生冠军与城市发展程度密切有关。&&&&七台河并不符合这个金牌与城市的分析。&&&&七台河体校速滑队的队长马庆忠坐在那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他试图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无从下口。他告诉我:“冬奥会后,很多人过来采访,但从未有人探究过城市和速滑的关系。”&&&&我们坐在七台河业余速滑队的宿舍里,这是七台河体育局从当地一所技校临时租来的。马庆忠执意坐在靠窗边的床上,这样他能一转头看到操场。那里有他的队员,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在坑洼不平的场地上做速滑陆地训练。&&&&马庆忠刚刚从哈尔滨回来。从1992年担任七台河速滑队教练开始,他就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轨迹:每年10月到来年4月去哈尔滨做冰上训练;夏季回七台河做陆地训练。为什么要去哈尔滨训练?因为七台河至今没有一个室内冰场。“哈尔滨的速滑场地也有限,白天要先服务于省队训练,我们的上冰时间多是在半夜两点。”马庆忠说。&&&&一支烟没抽完,一个瘦弱的男孩推门进来,哭着说:“教练,×××打我。”&&&&马庆忠说:“为啥打架?谁都不招惹谁,怎么会动手?”连哄带骂,送走了哭哭啼啼的男孩。&&&&马庆忠的弟子大多十来岁,再大一些,成绩好的就会被省体校挑走,然后是国家队。比如他最出名的弟子王濛,马庆忠带她时,是8岁,两年后,王濛离开了七台河。&&&&我采访他的前一天,马庆忠刚送队里的一个女孩去省体校。欢送会上,他落泪了,“舍不得让孩子走,但必须得走。”在举国体制下,七台河速滑队处于金字塔最底层。马庆忠明白,他工作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队员离开这座城市。&&&&矿工基因&&&&马庆忠不是七台河人,是隶属佳木斯市的桦川县人。他从小练速滑,16岁时一场重伤让他休养三年。三年后,当想重返冰场时,却发现没有任何一支队伍愿意接收他。“七台河速滑队在我走投无路下,要了我。”马庆忠说。&&&&当年,七台河速滑队教练叫孟庆余,他也不是七台河人,是哈尔滨人。1969年上山下乡来到这座小城,后成为一名采煤工人。在小城平淡无聊的生活中,孟庆余痴迷滑冰的故事很快远近闻名。传说中,他下矿都不忘背一双冰鞋。上世纪70年代,七台河市体校委任他成立了第一支短道速滑队。&&&&大部分七台河人都是马庆忠、孟庆余这样的外来者。因为这里原本就不算一座城市,只是一个小镇。&&&&1950年代,黑龙江省勃利县的一个农民上山撵貉子,不小心撵到洞里,发现了煤。勃利县工业局试探性地刨了一个小井口,发现了一个大煤矿。最初,煤矿隶属县里的工业科。伴随着“大跃进”时代的来临,能源很快成为国家最为倚重的资源。离七台河不远的大庆就因发现油田而闻名全国,这间接让黑龙江省开始整合省内能源。1959年9月份,勃利县煤矿被黑龙江省收归。&&&&七台河市是在政府和煤矿两股权力的博弈中诞生的。在勃利县,新成立的矿务局由省直接管辖,矿务局领导的行政级别是11级,比勃利县县委书记还高一级。“地方管不了企业,县里领导开会要对煤矿领导毕恭毕敬。”梁士才回忆说。他是勃利县人,从1950年代起在矿上工作,后来担任过七台河市煤炭管理局党委书记。&&&&为了缓和地方和国企的矛盾,1968年,七台河镇改为七台河特区,辖区不包括勃利县。1972年,七台河升级为县级市,但还是比矿务局低两级。1983年,在与勃利县合并后,七台河地方和煤矿两大系统才成为平级单位。&&&&至今,在七台河仍存在一个隐形的界限:约80万人口一半属于煤矿,一半属于地方。两套班子,泾渭分明。&&&&在1992年成为七台河体校一名基层教练后,马庆忠很快发现,选拔上来的小队员多出自矿工子弟。&&&&“不是我们特地选矿工家庭的孩子,而是这些孩子本身具备很优秀的素质。”马庆忠分析说,“矿工家的孩子独立性很强。父亲下井,母亲打工补贴家用,对孩子呵护不够,没有市政系统子弟那么细致。孩子有更多在外活动的空间。七台河市又处在一个丘陵地带,山上山下天天跑,矿工子弟的孩子腿部力量往往很好。”&&&&2010年冬奥会上,七台河走出的两个冠军王濛、孙琳琳都是矿工子弟。孙琳琳的家庭显然更符合七台河的发展逻辑。他父母本是辽宁丹东人,第一胎生了孙琳琳,是女儿,想躲避计划生育再要个儿子,所以背井离乡“逃”到七台河。&&&&孙琳琳的母亲王金娥说:“孙琳琳他爸以前就在矿上工作,我寻思着这里也有矿,比辽宁好混,生活水平低。如果生个女孩,就给我家亲戚,如果生个小子,就在这里待几年再回去。”起初,她并没有想长久地留在这个城市,觉得“这里太埋汰,污染太严重”。&&&&当年孙琳琳要去学速滑,母亲王金娥只问了一个问题:“要钱吗?”知道并不需太多费用时,她就没再管过女儿。孙琳琳住在七台河郊区,从家到体校要步行一个小时。王金娥从来没送过,因为“和他爸都忙着赚钱没时间管。如果接她一次,她指望上你,以后咋办?”&&&&绝大多数矿工家庭都是如此,矿上一天三班倒,回家喝点小酒倒头就睡,即使想管孩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矿工孩子家庭条件往往都不好。马庆忠记得,最难熬的是1993年。那年物价非常高,队员一个月交的130元的伙食费根本买不了什么的。常常有父母带走孩子,留下一句话:“马教练我们感谢你,但家里真没钱,咋办?”&&&&曾经,王金娥也不想让孙琳琳继续学滑冰了,她看过孙琳琳的一堂训练课,冬天,不能穿秋裤和袜子,教练说这是为了训练脚感。&&&&王金娥寻思着“这叫什么练法,咋这么苦?”再加上随着孙琳琳水平提高,一副冰刀原来是200块钱,现在要买3000块钱的,如果再入选省队,一年的学费是两万块。王金娥跟女儿说:“你别练了。”孙琳琳不吱声,实在被王金娥说急了,就低声说:“家里要实在不行,我就不练。”&&&&王金娥心软了。说起父母对孙琳琳成为奥运冠军起到的作用,王金娥很实在:“就是当年惯了她一下,让她继续练滑冰。”&&&&其实,出身底层的矿工家庭对下一代抱有更为强烈的希望。每每选拔上一个优秀的孩子,马庆忠去家访时发现,矿工家庭的第一个反应是斩钉截铁的拒绝。&&&&“他们觉得孩子一定要读书,自己一辈子不识字,什么都看不懂就很委屈了,孩子学滑冰,万一书再读不好,这赌博赌太大,是双输的结果。”马庆忠说。&&&&但一旦学上滑冰,矿工子弟往往表现出优于同龄人的意志力。马庆忠分析说:“矿工孩子的很多品质遗传于他们的父辈。坦荡、落拓、心胸开阔。往冰面一站,他们所呈现更多的是一种无畏的东西。眼睛一瞪,不在乎任何对手。但矿工孩子同时也不好管,他们思想行为都不够规范,家教不够,太野性。”&&&&《七台河日报》采访部主任孙晓梅说:“七台河短道速滑的腾飞完全是靠孟庆余带动的。最初这个项目没有人重视,是孟教练带着一帮孩子猛练。后来出了杨扬、王濛,市里才后期跟进。”&&&&提起孟庆余教练,他的弟子赵小兵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哭了。2006年,孟庆余在那条著名的死亡公路——哈同公路上出车祸去世了。他正从七台河去哈尔滨,为的是赶上一节训练课。赵小兵说:“能坚持到现在,完全是为了孟教练。当初是孟教练选我练速滑,后来培养我当教练。前几年,我有机会去省队执教,但想来想去,还是没走。”&&&&她记得有一年冬天,孟庆余看上了她基础班带的几个学生,管她要。赵小兵不给,埋怨说:“您都那么大岁数了,也出了成绩,不如下科室做研究,干嘛跟我抢学生?”孟庆余站在体校门口,一下哭了:“小兵,你不让我带学生,我活着还有啥意思?”&&&&赵小兵说:“我们就得跟着孟教练干啊,没啥秘方;别的省市基层教练,可能半年一年才下基层选一次学生,我一个月去两次。生怕漏一个好苗子。”&&&&孙琳琳的母亲王金娥用一句特别朴素的话形容:“一代代傻子教练,带着,一代代傻子跟着练,我们这帮家长也跟着变傻了,跟着他们走呗!”&&&&他们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2010年冬奥会结束后,拿了三块金牌的王濛是开着宝马车回的七台河;孙琳琳的父亲本来在矿下工作,因为女儿成绩好,被调到矿上,马上要被升到副科级。&&&&枯竭中的狂飙&&&&运煤车轰隆隆的作响。这是凌晨三点,七台河的天已大亮。很多重体力劳作都被安排到入夜或天刚亮时进行。&&&&现在,整个七台河市就像一个大工地。打车去七台河市体校,出租车司机竟然不认识,说:“前几天体校刚搬家,不知道现在搬哪儿了。”&&&&变化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随着煤矿价格上涨,七台河从全省gdp最后一名一跃升至第三。最为重要的是,因为煤矿是可枯竭资源,七台河很早就开始进行经济转型,不再做原煤。而是把外地煤买进来,搞煤油深加工。当原煤变成焦炭变成油,价格会翻上几倍。&&&&曾经,七台河是破烂不堪的。&&&&七台河刚建市时,道路是撒满煤渣的砂石路。矿工们光着脚丫在大街上逛。“当年的砂石路只能穿靴子,不能穿布鞋,因为穿布鞋脚容易陷进泥地里。矿工买不起靴子,不光脚咋办?”1950年代就在矿上工作的梁士才回忆。&&&&更为严峻的是这里的治安环境。有些东北三省的盲流喜欢逃到七台河,因为一下井,当上矿工,就无人能发现。&&&&外来人口聚居和相对紧张的生活空间让这座小城市接连出现了一系列震惊黑龙江省的恶性事件:几个矿工闹事,自制炸药把工人俱乐部炸了;一个医生不给矿工开病假条,医生的儿子被矿工一刀捅死。据说,治安最乱的时候,抢劫者都是先捅人几刀,再翻找钱财。&&&&如今,原来破烂不堪的七台河老城区正在被整体迁移到山上的新城区,那些住在棚户区的矿工们正忙着搬到新城的高楼上。&&&&从新城打车去老城,窗外的一幕幕仿佛是七台河这20年的老电影:老城区仍旧是遮天蔽日的浓烟和星星点点的煤火,挖掘机轰隆作响,运煤车扬起黑色的灰尘,矿工戴着帽子黑着脸露着两排白牙蹲在路边抽烟,街道两旁早已地基塌陷,棚户屋无人居住;新城区则像每一个中国新兴的城市一样,有一个体面的市政府大楼,几个绿树成荫的街心花园,若干条横平竖直的宽敞大道和数不清的住宅新楼。&&&&矿工们的工资从曾经的1000多块涨到现在的6000多块。市内房价从每平方米1000多块涨到3000多块;市民的消费水平现在跟哈尔滨相差无几。&&&&一位七台河人总结过本地人的娱乐生活:“每天盼着喝一顿酒,晚上呼朋唤友打麻将。晚上,十家亮灯的住宅有七家一定是在打麻将。”&&&&除了“煤矿、麻将、啤酒”外,这个城市安静而缓慢:相较黑龙江省其他大型国企的下岗浪潮,七台河因为人口少,下岗所引发的社会动荡并不剧烈,如今下岗职工大多能再就业,这些年七台河人口一直保持80万上下,不进不出;私人煤矿生意与山西内蒙相比,开放少规模小。&&&&大部分暴富的私人煤矿主是断然不会把钱投入到家乡,他们宁愿去哈尔滨或者海南买房。&&&&一位在大连经营海鲜生意的七台河老板说:“七台河这地方污染太大,在海南买房空气好。你想想,从零下三十多度一下跳到温暖的海里,那是啥感觉?”&&&&七台河市只有一家大型商场,商场门前全市唯一一家kfc常常可见有人开着奔驰来吃饭。电影院没有,剧场、图书馆更在这个城市闻所未闻。已经退休在家的梁士才说:“以矿工为主要结构的七台河人,生活水平上去了,但活得还是很糙。”&&&&2010年,七台河市已被定义为全国枯竭资源型城市。当地人估计,不到10年,七台河就没什么可挖了。&&&&稻草与梦想&&&&速滑,不经意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根“救命”稻草。&&&&在新城通往旧城的宽阔大路上,一个由市政和黑龙江省共同投资一亿的速滑场馆正在兴建,如若2010年底准时竣工,它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速滑场馆。在市政规划中,速滑将成为七台河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依托新建的速滑场馆,一所面向国际招生的“中国速滑学校”即将成立。&&&&“只有七台河的速滑学校敢打出‘中国’二字,因为我们的成绩摆在这里,三个奥运冠军,六枚奥运金牌。”七台河市体育局长里景勃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将依靠速滑打造一个体育产业链,从招生培训到旅游,速滑品牌。如果七台河做成了这件事情,在全国也是首创。”最近,里景勃给马庆忠等教练订做了西服,请了英语老师,为了方便以后“招商引资,教外国小孩学速滑”。&&&&站在坑坑洼洼的速滑工地中,马庆忠却有些为难,他不知该如何利用这个大场馆。“往年都是去哈尔滨上冰,四面八方来的队伍可以互相交流;一有了自己的冰场就封闭自己了。牡丹江就是先例,他们建了自己的速滑场,闭关自守,成绩下降得厉害。”在七台河这座仿佛被时间凝固住的小城市,“速滑”更像一个尴尬的角色,一面,它给这个城市带来无比荣耀,一面却和这个城市的人若即若离。&&&&一名七台河医生知道市里的速滑“很厉害”,但身边没有一个亲戚同事的孩子在学速滑,他甚至不在乎七台河是否会因为“速滑”变得更出名。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眼前的安逸:“我就不理解我的那些同学为啥往北京上海跑,大城市人多,你看我们,上午上班,中午喝酒午睡,下午没事就回家打打牌,晚上去公园溜达一圈散散步,多滋润。”说完,他不忘补充一句:“我们可没有天上人间!”&&&&邹凯峰却很感谢七台河的速滑,他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七台河人。以前当别人问他是哪里人时,他都会说:“黑龙江省一个小地方,说了你也不知道。”冬奥会后很多人问他:“你是不是和王濛、杨扬是老乡?”&&&&对家乡,他又爱又恨:“跟我一起离开七台河的同学,全部都没有回去,而留下的同学,大部分20岁出头就结婚生子了,在这样一座小城,不这样做就是异类。家乡的同学一辈子日复一日,没啥变化。像我们这些走出来的人知道多了,会痛苦;啥都不知道的,反而不痛苦。”&&&&马庆忠觉得,在七台河这样一个小城市,太爱做梦,不是好事。他时不时会回忆1980年代:“全河江地区18个县全部都开展速滑,全有冰场,有比赛。现在,小学几乎不再搞速滑了。”他叹了口气,“生活水平好了,家长不愿意孩子吃苦了,学速滑,还不如学钢琴、学画画。”&&&&马庆忠也曾有梦:他1980年开始学速滑。1984年,他捡到一份1982年的报纸,看到美国一个运动员囊括冬奥会5块金牌。“这对我刺激太大了,像一个传奇。当年我12岁,掰着手指头算了算,20岁时,我可以参加1992年冬奥会。”&&&&马庆忠没能参加1992年的冬奥会,他的弟子王濛帮他实现了夙愿。现在,他最大的幸福是看到“一群上冰时歪歪拐拐的孩子,五个月后,能在冰面上潇洒地滑行”。&&&&这一日,下午的训练结束,马庆忠特地向我介绍了一个7岁的女孩,称赞这个孩子“未来一定会进入国家队,会成为王濛式的人物”。只是他不知道,在他转身后,坐在路边的一个女人用质疑的口吻说:“这帮孩子天天这么练,都不上课,没文化,能行吗?”&&&&晚上,马庆忠和队里的教练聚在一起喝酒,觥筹交错间,他喝的有些多,红着眼说:“在七台河这个地方待久了,心活得挺累,没有年轻时那种意气风发了。”&&&&第二天,坐在从七台河开往哈尔滨的大巴上,马庆忠给我发来一条短信:祝你快乐。&&&&(本文来源:中国周刊 )&/来自中华网社区 /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font 我国关闭最大一家资源枯竭露天煤矿[网友评论0条] 8:50:49  一辆采矿车停在阜新海州露天煤矿&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cn/js.ng/channel_range=3//&channel_id=24756&pagepos=10&size=350250&site=people">
  6月8日,曾经是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海州露天煤矿,由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告关闭破产。这是我国近年来关闭的最大一家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这座露天煤矿从1953年7月到2003年底,共生产煤炭2.1亿吨。但由于多年来的超强度开采,煤炭可采储量如今仅剩87万吨,进入了残采期。  据统计,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将要闭坑,约有50多座矿城资源处于衰减状态。  6月8日,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在海州露天煤矿门前贴破产公告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煤炭资源枯竭促使“煤城”徐州调整产业定位 中广网
08:01[]&[字号&&&]&[&a target=_blank href="javascript:window.close();">关闭]&&&&  在江苏徐州凤凰山东麓的淮海战役新纪念馆里,耸立着一座由解放军战士和推着独轮车的民工组成的巨幅雕像。60年前,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人民解放军与500万支前民工并肩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如今,960万徐州儿女高擎科学发展大旗,发扬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精神,谱写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篇章。今年前9个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9.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17%、30.5%。  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127年前,徐州人开启了江苏煤炭开采的历史画卷,自此徐州因“煤”而名闻天下,为国家作出历史性贡献。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徐州不断调整产业定位,促进经济转型。去年9月,江苏省委专题研究并通过《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徐州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徐州迎来了发展的“加速度”,产业定位为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能源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四大千亿产业”,在振兴苏北中发挥先导作用,在淮海经济带发挥龙头作用。  曾创造多项全国第一的徐工集团,用一年多的时间攻克了被国际对手封锁的变速箱关键技术。随后,10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也陆续破解。今年前9个月,徐工集团完成营业收入356.6亿元,同比增长10.4%,目标直逼全年500亿元大关。  一个企业造就了一方产业。徐工集团吸引着国资、民资、外资的竞相涌入。短短几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就猛增到600余家,今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从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型,江苏中能公司担纲转型的旗手,短短3年就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领军者之一。全市光伏产业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拉棒、切片、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球多晶硅产量的1/3将由徐州制造。艾德太阳能、罗特艾德、维斯塔斯、凯迪环保等一批光伏、风电、环保业国际巨头相继在徐州落户。  面对煤炭资源枯竭、矿井关停,徐州矿业大军不等不靠,实施“突围战略”,带着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到新疆、陕西、贵州及国外等地闯市场,获取采矿权资源量50亿吨,目前已建成矿井12对,形成年产1200万吨的能力。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徐州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亿吨内河大港等10个国家及省内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徐州正由大城市变成大沿海,靠大交通对应大港口。  县域经济你追我赶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市强县弱”长期困扰徐州。徐州下辖6县(市),gdp仅占全市的48%,尽管连续3年县域经济增幅超过市区平均水平,但总量依然不大。  曾连续两度进入全国百强的铜山县,由于区划调整造成gdp降低,但通过“腾笼换凤”,推动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阵地作用,今年重返全国百强阵营。  拥有130万人口的邳州市,充分发挥国家人造板质检中心的带动作用,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领100多家板材企业向生产高档复合地板和中高档木制家具转型。同时,开拓国内市场,在四川绵竹设立邳州板材直销中心,50多家板材企业产品进入地震灾区,产销两旺。该市今年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名列第九十一位。  刘邦故里沛县改变煤矿粗放经营方式,发展煤化工、煤电碱、煤电铝等二次能源转化和延伸产业项目,建设了6.5平方公里的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各类铝材年加工能力突破60多万吨,荣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与中国有色金属协会联合举办了铝产业高层论坛。如今,观茂焦化一期80万吨煤焦化项目已竣工投产,二期130万吨煤焦化、20万吨甲醇项目正在建设。  “不比基础比精神,不比条件比干劲”,“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用激情激发锐气,用锐气推动发展”,“对工作充满激情,对群众充满感情”,“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徐州6县(市)正在你追我赶,争先进位。  绿色生态城市初现  多年的“煤城”,使徐州背上了环境污染的巨大包袱,曾被列入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重点城市之一。“进了徐州城,先喝二两土;白天喝不够,晚上再来补”,一度成了徐州人的口头语,“求绿、求美、求净”成为百姓的迫切愿望。  徐州多方筹集资金,改造生态、再造环境,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还绿、扩湖增绿、延山扩绿等方式,先后建成故黄河旅游风光带、小南湖公司、云龙公园综合改造及“敞园开放”工程、云龙山东坡运动广场等一大批公园景点和绿地景观。目前,分布于全市的11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市民休憩的天然氧吧。  昔日生态破坏、污染严重的资源型城市如今涅槃重生,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7%和40.5%。2008年,徐州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了320天。一座以山体为骨架、河道为网络、公园为点缀,“点、线、片、面、圈”相连,“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城市展现眼前。  雄浑与精致,成为徐州人心头跃动的音符。今天的徐州人,不仅自豪地坐拥壮美山水,还神采飞扬地徜徉高雅的艺术殿堂:动漫城、音乐厅、艺术馆……10月21日,徐州集艺术馆、步行街、休闲广场、亲水公园于一体,总投资3亿元的云龙湖“四合一”工程开门迎客。加上与之毗邻的小南湖月光经济区,徐州市民在休闲的品位、功能、特质上都有了新飞跃。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王润刚:煤炭行业须完善资源枯竭煤矿正常退出机制&&发布日期:&&日 16:14[世华财讯]人大代表王润建议,开展全国煤矿开采现状调查,完善资源枯竭煤矿正常退出机制。据新华社3月11日报道,“一些煤矿,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煤矿,开采工艺复杂、开采技术装备落后,导致煤炭开采依然采用‘人海战术’,一个年产百万吨、甚至是几十万吨的矿井,井下作业几百人、上千人,如果发生重大事故后果难以想象。”全国人大代表王润刚说,解决中国老矿区开采难度大、矿井用人多的问题迫在眉睫。 “中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复杂多变,95%以上的煤矿属于井工开采,煤层埋藏较深,普遍受到瓦斯、水灾、矿井热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一些矿区十分严重,是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严重的之一。”王润刚说,伴随着长时期、高强度的开采,目前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多数煤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最深矿井开采深度已经超过1300多米。 部分煤矿接续资源十分紧张,瓦斯、地压、地温等安全威胁日益加重,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加之,中国煤炭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一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程度不高,效率差,用人多,在老矿区尤为突出。 他建议,应开展全国煤矿开采现状调查。结合编制“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对全国煤矿开采技术、工艺与装备现状进行调查和技术改造可行研究,提出提高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减人提效的具体措施,对于因自然条件无法进行技术改造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煤矿,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同时,完善资源枯竭煤矿正常退出机制。继续实行煤矿关闭破产政策,妥善安置煤矿富余人员;出台特别扶持政策,支持煤矿转产发展非煤产业,利用各自优势使其逐步形成替代产业;允许煤炭企业从煤矿生产成本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转产发展资金或关闭破产清算专项费用,专项用于资源枯竭煤矿接续矿井建设、转产项目投资、职工再就业培训、分离企业生活服务单位、企业破产清算和职工内部退养等各种费用。
金牌会员, 积分 1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56 积分
王润刚:煤炭行业须完善资源枯竭煤矿正常退出机制 日08:14 生意社生意社03月12日讯 &   “一些煤矿,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煤矿,开采工艺复杂、开采技术装备落后,导致煤炭开采依然采用‘人海战术’,一个年产百万吨、甚至是几十万吨的矿井,井下作业几百人、上千人,如果发生重大事故后果难以想象。”全国人大代表王润刚说,解决我国老矿区开采难度大、矿井用人多的问题迫在眉睫。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复杂多变,95%以上的煤矿属于井工开采,煤层埋藏较深,普遍受到瓦斯、水灾、矿井热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一些矿区十分严重,是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严重的之一。”王润刚说,伴随着长时期、高强度的开采,目前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多数煤矿已经进入深部开采,最深矿井开采深度已经超过1300多米。  部分煤矿接续资源十分紧张,瓦斯、地压、地温等安全威胁日益加重,开采难度日益增大。加之,我国煤炭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一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程度不高,效率差,用人多,在老矿区尤为突出。  他建议,应开展全国煤矿开采现状调查。结合编制“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对全国煤矿开采技术、工艺与装备现状进行调查和技术改造可行研究,提出提高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减人提效的具体措施,对于因自然条件无法进行技术改造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煤矿,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同时,完善资源枯竭煤矿正常退出机制。继续实行煤矿关闭破产政策,妥善安置煤矿富余人员;出台特别扶持政策,支持煤矿转产发展非煤产业,利用各自优势使其逐步形成替代产业;允许煤炭企业从煤矿生产成本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转产发展资金或关闭破产清算专项费用,专项用于资源枯竭煤矿接续矿井建设、转产项目投资、职工再就业培训、分离企业生活服务单位、企业破产清算和职工内部退养等各种费用。会议通知:  由中国化工网主办、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支持的第三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暨第二届中外油商高峰论坛即将于日--19日在石油之城山东东营隆重召开。届时将邀请油品行业相关领导、专家以及广大企业人士,以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成品油市场多极化发展以及黄三角国家战略开发中石化产业的机遇为切入点,从政策解读、行业研究、企业推介、商务洽谈和中外合作五个主要方面,共同探讨中国油品市场趋势、行业发展方向及企业发展大计。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渊怎么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