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天在青浦区徐泾镇明珠路路坐什么车到金大唐

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怎么坐公交车,最快需要多久?
厦门公交线路繁多,要大唐世家站,首先要熟悉厦门大唐世家站的公交路线情况。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怎么走?图吧公交为您提供古龙明珠及大唐世家站的公交驾乘信息,以及古龙明珠及大唐世家站的相关信息。让您充分了解从古龙明珠及大唐世家站怎么走最方便,得多久,如何乘车,打车费用多少等信息。具体路线如下:
最佳路线:
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大概路程10.37公里,全程约需53分钟,途径14个站点,共换乘2次, 换乘车辆线路有L22路→959路→108路。
具体怎么走:
从古龙明珠
约步行18米到古龙明珠,
乘坐L22路经过2站,在师范学院下车
乘坐959路经过10站,在马垅下车
约步行22米到马垅,
乘坐108路经过2站,在小东山村口下车
,约步行337米到大唐世家站
,便到达终点大唐世家站。
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其他路线:
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大概路程10.84公里,全程约需53分钟,途径7个站点,共换乘2次, 换乘车辆线路有L22路→953路→108路。
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大概路程11.16公里,全程约需57分钟,途径7个站点,共换乘2次, 换乘车辆线路有L22路→953路→11路。
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大概路程11.30公里,全程约需57分钟,途径6个站点,共换乘2次, 换乘车辆线路有L22路→953路→94路。
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大概路程10.88公里,全程约需57分钟,途径6个站点,共换乘2次, 换乘车辆线路有L22路→953路→848路(或843路,97路)。
图吧温馨提示:从古龙明珠到大唐世家站坐出租(打的)的费用是:白天31元,晚上37元。
附近相似站点
厦门古龙明珠公交站相似的站点:
暂无相似站点
厦门大唐世家站公交站相似的站点:
大唐世家站附近酒店
距大唐世家站:283米
距大唐世家站:287米
距大唐世家站:310米
距大唐世家站:425米
特别行政区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我的大唐金草画曾经是宫廷贡品,精美绝伦,享誉天下,现在却无人问津,为什么?
   金草画是以精挑细选的麦草制作而成的工艺画,其草如金贵,是中国古代的宫廷贡品。传说东汉刘秀曾被王莽军队追杀,情急之下,藏于麦地之中,躲过一劫。因此当地人视麦草为祈福迎祥之物,遂以麦草制画进贡朝廷。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金草画盛极一时,被悬挂于殿堂楼阁、豪门贵舍之中。清朝时,已由宫内百工坊专司制作,仅供皇亲贵族赏玩。清后战乱不断,金草画好像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直至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发掘古墓时,出土了一幅金草画,据说虽经千余年,仍可见其逼真造型、鲜艳色彩,保留着古朴典雅,实乃稀世真品。经过民间艺人多年的研究,终于能够还原金草画的制作工序。    金草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三十多道工序全凭手工完成。从大的方面归纳,制作工序可分为拼料、下料、烫料、粘贴、装裱等步骤,每一步骤中还可细分成多道小步骤。
   经过试验比较,发现金草画所用麦草必须是低产品种,而且必须人工收割,原因是低产小麦的秸秆粗细、韧度、厚度等正好适合金草画使用,而高产品种则不然。小麦秸秆收割中,因为手工接触等原因,其中一部分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小的破损、印痕,另有一部分天生色泽杂乱、发黄或变黑,这在拼料之前都要舍弃的。拼成的板料因为操作的原因,也会有小部分色泽不理想或者印痕明显而不能使用。如果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制图上,就会严重破坏图案的整体效果,同时经不起近处观赏,丧失金草画的材料优势,失去其工艺价值。    在板料上根据所需图样进行裁减就是下料。下料时需要十分注意选料的问题,即根据图样的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用料,如人物头部或花卉的花瓣选用色泽最白的料,衣服、枝叶可选用色泽稍暗的料,小的花草叶子可以用边角碎料等。剪料时须注意剪口的齐整、顺滑,不能带毛刺、有豁口。        下料后要分别对每块料进行熨烫。熨烫是制作金草画过程中最难掌握、最具灵活性、也最讲究功力的环节。在对剪好的各块原料进行熨烫上色之前,须对图样的整体构图的色泽和明暗关系成竹在胸,清楚地知道最终成品的总体效果是什么样,这样才会在分烫每块料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烫料时造成色泽深浅不统一,或者明暗关系不对。具体熨烫时,根据上色部位需要的效果,需要对熨斗的温度适时调整,同时灵活使用其不同的部位,采用多变的熨烫手法,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或沉压重烙,或轻掠触擦,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块料的烫色。金草画的立体绘画熨烫技法是目前制作中使用最普遍的主流技法,它充分利用麦草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同时吸纳、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瓷器、刺绣等诸多门类的艺术手法,结合熨斗温度的高低变化,创造出轻重缓急、灵活多变的熨烫技术,使麦草表面形成无比丰富的层次和色变,造就出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金草画的设计制作不仅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力和创新精神,更离不开细心、恒心和毅力,因为一幅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是由千千万万的细微片丝状麦秆组构和融汇而成,每一根细如针线或发丝的麦秆都要用剪刀剪成,还要根据其所处的画面位置所需的色泽进行熨烫、拼粘,需要制作者为之付出超乎寻常的心血。    做工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金草画的最终效果。一件工艺品的价值很大程度反映在其做工水平上。粗简和精心的做工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一幅优质的金草画,必定是剪裁圆滑、流畅,熨烫的色泽自然、灵活,粘贴平整,无错位、无起皮,色泽明亮,质感韧滑,细部无呲裂、无印痕,造型准确,构图和谐,富有艺术美感。   淘宝网店:
     QQ:
09-12-05 & 发布
英山简介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中心,鄂皖边陲,乃鄂东门户,南50公里与黄石市、九江市隔江相望,西50公里接“京九”大动脉,东200公里连通安徽省-合肥市,西170公里即长驱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市,素有荆杨大道、吴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称,现辖11个乡镇,309个行政村,8个国营农林牧渔场,面积1449平方公里,总人口40.5万人。  英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为皋陶部落,西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升故里,乃七星(皖:太、岳、霍、金,鄂:罗、浠、蕲七县环拱)拱月(北宽南窄,与北斗星相趋相向)之县,汉属荆州江夏郡,晋属豫州弋阳郡,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立县,元、明、清属淮南六安,民国属安庆,1932年由安徽划归湖北。  英山是块红色的土地,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清代主审和珅贪污大案的刑部尚书-金光悌,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对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供确切依据的西伯利亚调查专员王孰闻,民国时期曾组织营救“七君子”的上海律师公会会长李次山,继周恩来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傅维钰,继朱德任南昌卫戍司令、公安局长的彭干臣等,在中国历史舞台占有一席之地。黄埔军校一、二、三期学员中,英山籍人数居全国首位。英山是革命老苏区,早在1927年就组建中共党组织,1931年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这里是红二十八军游击根据地,又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起点,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将英山作为主要军事通道,在此迂回鏖战,红军时期造就师级以上领导干部22人,在当时仅18万的人口中,为主力部队输送子弟3万多人,牺牲七千余人,被称为“血染红土三尺深”的红色苏区。  英山人杰地灵,代代人文辈出。英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升的故里,现代著名作家刘醒龙、熊召政、姜天民也生长在英山。英山的黄梅戏在全国小有名气,一首《银锁怨》唱遍江淮大地,演进了中南海,一曲《天堂梦》业已进入了“五个一”工程奖的攻关阶段。  英山有着丰富的资源。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1449平方公里版图面积上,群山绵延,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山城锦绣,不仅“蚕吐丝、树结油、蜂酿蜜、叶泡茶、根入药”物产富饶,是湖北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丝绸大县和药材之乡,又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风光宝地。有享誉江淮的“华中河谷第一景”——吴家山龙潭河谷风景区,有新世纪湖北第一缕曙光升起地的红色根据地--桃花冲风景区,有拥有中国第二大温泉的锦绣山城--温泉游览区,有世界第一座茶叶公园--乌云山茶叶公园。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峰,雄奇险峻;壑,绿水长流;人,勤劳淳朴;地,物华天宝,被誉为“鄂东旅游业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近几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紧紧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科学决策,提出“特色富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战略,全面建设“全国名茶县、新型工业县、生态旅游县”,为把英山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县人大常委会于一九九二年作出了《关于每年谷雨节为英山茶叶节的决定》,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茶叶节,全县茶园面积达7700公顷,茶产量达11500吨。工业改革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的进展,民营经济、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全县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212户。加快完善各个旅游景区建设,推出了假日游、周末游、农家游、生态游、避暑游、夏令游、金秋游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荣获“全省两基教育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红旗县”等荣誉称号。[编辑本段]文化事业  英山是我国四大发明家之一毕升的故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英山县文化局,自1984年从原文教局分设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与管理。1997年英山县新闻出版局挂牌成立,与文化局合署办公,负责规范管理全县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繁荣和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现有剧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新华书店、戏工室等7个县直二级单位和11个乡镇文化站,全系统在册干部职工295人,全县文化基础设施总投资近1000万元,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馆藏国有图书8万册,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处,馆藏文物58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7件、三级文物43件)。全县从事文化经营单位80家,其中省级书刊定点厂1家,杂件印刷厂10家,文印部15家,发行单位2家,图书零售19家,音像制品经营户14家,网吧17 家,歌舞娱乐2家。无论是城关地区,还是乡镇集镇的闹市中心,都有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席之地。  英山的地方剧种以黄梅戏、大别山民歌为主,特别是黄梅戏剧种在英山得到了发扬光大。县剧团始终抓住精品不放松。80年代未,大型现代黄梅戏《银锁怨》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地演出,被誉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朵鲜花”,并获湖北省首届文艺最高奖一一 “屈原奖”,该剧为英山创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92年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拆不散的冤家》参加全省戏曲剧种比赛荣获六项大奖,并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推荐参加文化部“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1993年在参加全国现代戏年会中,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观后,欣然题词:“情如麻缘如水,新奇巧真善美”,“黄梅还乡”。1997年,大型现代黄梅戏《天堂梦》参加湖北省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最佳演出奖,并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提名,1998年,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春到江湾》获湖北省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最佳演出奖和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一大批优秀剧目享誉省内外。黄梅戏成为英山走得出去、吃得响的品牌。  全县群众文化呈现生机和活力,从文化馆先后走出了姜天民、刘醒龙、郑能新等一批全国有影响的青年作家,1995年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定为二级馆,2003年县文化馆争创文化部二级馆。县电影公司被评为全省“十佳电影公司”。县新华书店被省出版局表彰为“先进单位”,全县有省山区特级文化站、一级文化站7个,各类专业文艺人才182人,业余文艺队伍85个,业余文学作者220余人。1998年,石镇、张咀、草盘、占河、彭畈等五个乡镇被黄冈市评为“文化先进乡镇”。1995年4月至今,英山县首批成为“全省文化先进县”。[编辑本段]名优特产  英山茶叶以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清香宜人深受客户欢迎,早在唐代就是宫廷贡品。英山位于大别山主峰侧旁,海拔高,湿度大,气温适宜,家家户户古来就有种茶习惯。近年来,按照现代生态农业生产要求,进行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其产品被国家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生态农业示范产品。。1987年湖北茶叶评比,9项名茶英山囊括5项,以后更是在全国履获名茶评比优胜。其主要产品有“英山银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长冲炒青”,“吉峰毛尖”、“羊角春”茶被评为部优产品。茶叶现已成为英山县主要商品之一。自1992年4月起,英山县将每年的农历谷雨定为茶叶节,以后年年举办。每年茶叶节,中外茶商蜂拥而来,茶叶拍卖价曾创全国茶叶斤价颠峰——每公斤“春笋”单价高达3.96万元。2002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了900万公斤以上,居全国第三、湖北省第一。[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英山山川秀丽,自然景观异彩纷呈,文化史迹沉淀丰富,极具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潜力。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13米)、二峰大同尖(海拔1698米)均在英山境内,原始生态面积占英山版图面积1/3以上。主峰天堂寨东面的龙潭河谷长12千米,上下落差800米。龙潭飞瀑叠叠,怪石奇峡重重,清冽泉水潺潺。谷险潭深,雄奇险峻,风景独秀,被誉为“华中第一景”。二峰大同尖东面的桃花冲林区幽深秀美,生长着3000余种植物和600多种野生动物,是华北、华中、华东三地植物汇集地,为全国七大基因库之一。春季姹紫嫣红,夏季绿满山川,秋天红叶满坡,冬季冰花怒放,景色等级与庐山、峨眉山、张家界等著名风景区媲美。大别山生态旅游区被定为国家和省生态旅游发展重点。  毕升故里  丝茶之乡。在这块广袤的热土上,山川峙濯,奇峰叠彩,景点星罗,绿茶盈畴,桑林蔽野,仪态万方,是人文荟萃之区,生态旅游理想之地。  境内,三条河流漾晶莹之波,两条山脉浮眉黛之色。温泉春景、鸡鸣效灵、九峰晴岚、悬岩风雨、羊角嵯峨、乌云朱迹、麻姑仙踪、仙人壁立、天堂明珠、桃花胜景等闻名遐迩的景区,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县城倚靠的鸡鸣尖建成了毕升森林公园,林隐之间,毕升石像、毕升纪念馆、伽蓝寺、大佛、人工八景以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游人如织;城郊的乌云山建起了茶叶公园,漫山遍野的绿茶与望仙亭、品茗亭、水上乐园、洗儿盆、壁间仙影、乌云寺等景观相映成趣,成为我县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是游览的胜地;“温泉春景”锦上添花,围绕县城东南西北四处温泉,先后利用地热建起了温泉游泳馆、地热开发公司、温泉疗养院、科学实验站、特种鱼养殖场、缫丝厂、棉织厂,温泉水进入了千家万户,将逐步建成“地热城”;吴家山、桃花冲都建成了省级森林公园,园内奇峰兀突,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悬岩瀑布,秀谷深潭,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还有分布在十乡八镇的“乌龟下河”、“鹞子翻身”、“二龙戏珠”、“后花园”、“鲤鱼尖”、“篓子石”、“十八盘”等景区景点,一个个都有动人的传说。  英山,地连皖鄂,水分江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地红三尺”的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名震中华的革命胜迹:红二十五军在英山转战并由此北上长征,建起了纪念塔;红四军在鸡鸣河召开重要军事会议,保存有会议旧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更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英山的古迹,早就闻名于世。1992年在草盘地镇伍桂村,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家之一毕升的墓碑,经考古学家考证,英山为毕升故里;县城北二十华里的文子山,有皋陶墓;县东四十华里的英山尖,有汉九江王英布墓;在天堂寨上,有明代农民领袖马三揭竿起义的遗迹。  这些不可多得的自然、人文景观,是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山区开发。  英山温泉  英山温泉数量之多,分布之巧,水质之优,实是大自然的 一大奇观。《英山县志》把它列为一景,美称为“温泉春景”。  英山县城依山傍河,东南西北四处温泉,形成“众星托月”之势。其中西北温泉,象两条风飘的彩带,与城关紧紧的相连,温适的泉水,通过地下管道,流进了城关,流进了千家万户。来英山的贵宾商客,总要一洗温泉澡为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吟诗弄墨作纪念,有的把这儿描写成“桃花源”再现,有的把这儿与“华清池”媲美,旧县志中就有这样诗人遗墨:“霏霏烟草古城隈,挹得华清一线开”、“玉女不投殊惠泽,杨妃曾浴出华清”,由此可见,沐浴过温泉的人,都有一种留连忘返之感。  英山温泉,经过多次地质观察,钻探测验,鉴定出温泉内阴阳离子中含有多种原素,流量大、水质软、碱度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开发价值,完全可以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科研、体育以及为人们生活服务。地热科学实验站,一排排玻璃温室,一道道管道枢纽,别有情趣。温室内,冬天里的春天,各种名花异草争相怒放,各种瓜果缀满枝头,成群的非洲鲫鱼,罗氏治虾象在它的故乡一样,充满了生机,这绿云拂地,薄雾排空的景象,别有洞天。利用地热建立的缫丝厂、棉织厂、化工厂等,没有隆冬的气候,不受严寒的熬煎,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燃料,而且是工人的享受。  最惹人瞩目的“温泉跳水游泳馆”,它是湖北省体委投资兴建的高大雄伟建筑,为全国游泳健儿冬季比赛训练的场所。跨入大门,便是可容纳数千人的大院。大院的正面是气势磅礴的主馆,馆内有三级跳台、跳水池、游泳池、训练房。后院还有宿舍餐厅。除运动员竞技训练外,每逢节假日,对外开放。  北温泉“疗养院”,建筑规模宏大。因温泉水所含元素,对治疗皮肤病、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这里长年有各省市来这里疗养的人,有的来时步履蹒跚,去时行动自如,有的来时一身顽癣,去时一身轻松,一些精通文墨的学者, 还留下了很多赞美的诗句。  谈到这温泉的魅力,当地还流传一个美好的故事:很早以前,当人们把温泉当作“祸水”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瘟疫,被传染的人,遍身糜烂,医药无效,十者九死。一位善良的少女,不堪忍受疫魔的痛苦,一念之下,便投人沸沸扬扬的出水口里,当人们发现并将她救起后,她不但没有死去,反而身上创伤完全消失,变得美丽出众。从此遂有“天公赐温泉,英山出美女”之说。为圆“温泉美人”之梦,清知县徐玉珂,在北温泉建有“乾坤池”,为人们洁身祛病,沐浴美容。后池毁于战乱。  乌云朱迹  西出城关五华里,路侧有一玲珑剔透的牌楼,上书“乌云山茶叶公园”。走进门槛,豁然开朗,远望孤峰高耸,绿树荫浓,近观群山罗立。茶叶覆地,山光水色,出纤献巧,既有武林春的特有葱茏,又有桃花源的神韵幽雅,是我县的一颗绿色明珠,又是十景之一的“乌云朱迹”。  具有神奇色彩的“乌云朱迹”,俗名“倒挂仙”,坐落在“公园”上方的“倒挂岩”,有巨石如削,高数十丈,天然的石迹状如手抱婴儿的妇女,倒挂其上。相传此妇遇贼,宁死不辱,殒身岩下。不知何朝何代,有梅圃者,题诗石畔。诗云:壁间仙影倒悬奇,手抱婴儿几度悲,云鬓摧残添野棘,霞裳剥落积封泥,血斑溅石千年恨,性烈惊猿五夜啼,试问两人当日事,拼生岩下为阿谁。诗词楷书朱色,以湿巾拭之即现,尽管风摧雨洗,永不变色。挂倒岩的背面,有一石涵,状如澡盆,名日“洗儿池”,常年积水,久旱不竭,传说 “烈妇遇贼,于此处分娩洗儿”。  公园至高点的乌云山顶,有古寺名“乌云寺”,独矗岩头,倚天对日,飞檐排雾,画栋流霞。古寺始建于唐,后屡毁屡建。相传有白鹤仙人云游至此,见山势雄奇,云蒸雾绕,山前巨石,状如弥勒,认为此佛地也,遂八方募化筑寺其上。明嘉庆年间,有高僧元成、元俊,筑石室山顶,布道四方,声名远扬。绕石阶东行,有一天然石井,泉嗡然仰出,井中有一石壁。碑刻“弥勒堂”。寺后百米,悬岩峭壁,下视可怖,最上一石中裂,树生甘棠,枝干曲蜷,相传甘棠象征清政,凡达官贵人;游山至此,品尝甘棠一叶,味甘甜者为清官,味苦涩者为贪官,而贪官者,自觉心虚,一笑过而,不敢品尝。  站在乌云山上,俯瞰茶叶公园,宛如一幅山水画卷。点缀山间有望仙亭,品茗亭,茶轩茶坊,流辉溢彩。那月牙湖,碧玉湖,云泉湖,三湖叠翠,居高临下,一线穿珠,自流灌溉,使冲垅畈傍上的茶叶,永保丰收。那月牙湖上,游艇气船,往来如织,湖畔的茶楼,钓鱼台,三潭映月,相映成趣,汇成水上乐园。独具特色的茶叶,蔽野盈畴,温香玉翠,宛如青龙起舞,绿绮迎风。相传清乾隆皇帝,品尝乌云山的贡茶“团黄” 后,连称“佳茗、佳茗”,近年来,勤劳智慧的乌云山人,开发“天堂云雾”系列名优产品。畅销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先后获“中茶杯”一等奖,“陆羽杯”金奖, “鄂茶杯”金奖,多次荣获“十佳茶场”称号。  人称 “神奇的乌云山”峥嵘而崔嵬,富丽而凝重,集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的茶叶公园,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湖游客四海茶商。  羊角嵯峨  羊角尖,位于县治中心,乃英山县主峰,襟带三河,脉联八镇。峰顶陡峭凌霄,怪石丛聚,远望双峰如羊角,近观两石峙空山,登峰造极,一目千里,东望太湖晴岚,西览罗峰烟树,南赏蕲阳日照,北睹霍岱层峦,远瞻俯瞰,心旷神怡。主峰上下,景致非常。“狮啸天”,即峰顶巨石,状如雄狮,遥望长空,狮口大开;“鹰咀岩”在悬岩峭壁上,一石突出,与鹰咀相似,常年山鹰栖息,鸣空唱和;祖师庙,建于石丛之中,始于唐代,今已重修,庙的左侧,有“舍身岩”,高数十丈,下视可怖,相传为方丈橼炼成真,舍身于此处;由于山奇石怪传说纷云,其中一说,老李君牧羊至此,其头羊见此处草肥水美,遂踞此不走,化身为山,两角成峰,因此名为“羊角尖”,成为我县十景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羊角嵯峨”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绝顶之上,建起了穿入云端的电视塔,电波辐射全县,温馨送入千家万户。沿山建设的楼阁,焕彩流霞,迓蓥迎宾,逸兴游山,尽情赏景。主峰下的山山岭岭,层层梯地的绿茶,犹如一条条绿色地毯,复盖着大大小小的山头。曾获国家金奖的“羊角春”茶, 就是这里的名优特产品。游客至此,品茶赏景,雅兴遄飞。  九峰晴岚  “九峰晴岚”,即县城附近的“九龙山”。山峰起伏,绵延蜿蜒,其中九个山头,逶迤各异,形似游龙。每当白云出岫,宛若群龙起舞,蔚为壮观。在山之巅,有九口龙井,久旱不竭;久雨不溢,荡清沏之波,浮祥瑞之气,令人叫绝,昔峰顶有寺,日 “龙云寺”,香火旺盛,后毁于战乱,近年群众自发重建,依旧更新,流金焕彩。相传明代著名学者闻一言,读书于寺中,有 “不登虎榜,不下龙山”的壮语。后果中举人,官至户部郎中, 明清以来,游人如织,即兴赋诗,盛赞此山的好处。  如今,在山之南,建有龙潭河电站,石砌大坝,高大雄伟, 发电蓄洪养鱼三位一体,在山之北,有文子山,山中有皋陶墓, 据记载:皋陶为尧舜继承人,生有四子,次子仲甄封英蓼国国王,有人据此认为,英山因此而得名。  麻姑仙踪  英罗交界的麻姑岩,一峰秀出,群山环绕,林木蓊翳,鸟语花香。山顶原有“麻姑寺”,旧址依稀可见,悬岩上有麻姑洞乃麻姑修炼的地方,岩壁留有麻姑爪迹。相传,麻姑为东汉方士王方平之妹,俊美善良,因看破红尘,修炼成仙,该女手纤臂长, 善于搔痒,撮米成珠。因路过此山采药,见幽静雅致,遂在山修炼,布道四方,留下了很多遗踪仙迹。供后人游览观光。  与 “麻姑岩”紧紧相连的 “擂鼓岩”,地形如雄狮,狮头上原有大庙,日“擂鼓寺”,寺院有正殿厢房四十八间,一九四七年,毁于战火,当地群众当时将寺中主佛“碧露元君”抢出隐藏,今寺已重修,无君像复位。此山中有“挂鼓石”、 “石鼓”、“观音洞”、“罗汉洞”景多逸趣,是麻姑仙踪一带的风景区。  附:《麻姑仙踪》王修勤 清  缥缈仙区何处寻, 麻姑闻到此山岭。  登临应倩霞为佩, 飞去愁看月满林。  风堕玉敛芳草护, 石悬丝网落花侵。  只将爪迹遗千载, 留得闲云锁倍深。  仙人壁立  “仙人壁立”位于英蕲交界的“仙人台”,距县城五十华里。 山势雄奇,地形陡峭,松荫竹荫,怪石垒空,是闻名遐迩的两县风景区。  山巅之上,相传为鲁班石砌的“祖宗殿”,殿内依石壁立祖师像,故名“仙人壁立”,殿前有“朱砂岩”,呈朱红色,矿产朱砂。岩石上有一双二尺多长的脚印,深达寸许,据传为神仙过此留下的足迹。殿后有石井,无微隙,水常盈,将水汲干,转瞬又满,质地清凉,沁人肺腑,当地人以为“神水”,常取水治病。殿侧有“金龙洞”,洞口如龙咀,舌尖常年滴水,凉性味甘,人们称为“龙涎”,可治口腔顽疾。因此山巍然竟秀,有诗人赞曰:巍然高峙接云端,雨沐风梳紫气漫,灵异不因时代改,举头天际合同看。  悬崖风雨  县东十华里的梅家岩,一峰突起,周围陡峭,巨石林立,界破青天,有“人过回头,鸟飞绕道”之险。常有嘶风阵阵,滴水涓涓,一遇雨季,清雾排空,飞珠四溅,吹泻直下,宛如银河天落,故名“悬岩风雨”,实为大自然赋予的奇景。清诗人金源远,有诗赞:银河倒泻水声潺,界破青天怪石间,安得诗人如太白,高吟瀑布胜庐山。  《悬崖风雨》之一 郑一增 清  百丈阴岩碧落端, 萧萧频讶振林恋。  才来墨瘴迷天阵, 忽作银涛涌地观。  龙虎穴封山色老, 鹤猿巢撼树声寒。  苍茫面目难图画, 直待睛开一啸看。  《悬崖风雨》之二 段海清  青山着色暮天连, 细雨丝垂碧嶂前。  铃动响风嘶阵阵, 涧添新水滴涓涓。  玲珑竹啸一溪隔, 上下云回几壁悬。  听罢客愁空翠湿, 星流似火野凝烟。  天堂明珠  天堂寨乃大别山主峰,界于鄂豫皖三省之间, 群山逐浪,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位于境内, 一峰柱天,群山逐浪,云飞雾绕,气势磅礴。吴家山,昔称“蜈蚣山”,山山叠翠,陡峭逶迤,状如飞天蜈蚣。这里林深如海,碧野连天,珍禽聚散、异兽出没,为华中地区的一颗绿色明珠,被省林业部门命名为“森林公园”。  公园境内,大自然赋于的景观,可谓天设地造,神奇巧绝。引人注目的“石鼓惊雷”,巨石如鼓,敲击咚咚,声音远扬,令人叫绝;悬岩上的“三级瀑布”,苑如银河天降,吹泻峥嵘,飞流何只三千尺,可与庐山瀑布试比高;沿八百级石阶而下,即是巧夺天工的“锦绣谷”,数十平方米面积的谷石,面光如镜,图案如织,活脱脱的一幅天然地毡;顺“锦绣谷”而上,横渡铁索桥,迎面是“三潭拥翠”,其中的“乌龙潭”,深入峭壁,回旋挽出,山溪急湍,犹如龙吟峡谷,虎啸山丘,特别悦耳赏心。由“避暑山庄”往上,登“天梯”,攀顶峰,举头红日近,回首群山小。明朝马三造反的营寨,至今依稀可见,点将台,石臼、石凳,完好无损。岩头的“九井”,水清见底,清凉入骨,长年不竭。据县志载:北宋王安石游天堂至此,精疲力竭,喝了“九井”的水后,精神振奋,即兴赋诗:“沿涯涉涧三十里,高下荦确无人耕,扪箩挽茑到山趾,仰见吹泻何峥嵘,余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阮,飞虫凌兢走兽螵,霜雪夏落雷冬鸣,野人往往见神物,鳞甲漠漠云随行,我来久立无所得,空数百上菖蒲生,山川在昔有崩竭,邱壑自古相虚盈,谁能保此千世后,天柱不折泉常倾。”这首风格奇特的诗,其寓意无须考究。但他对这峭壁摩天,荆棘丛生荒芜面貌,作了深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天堂的凄凉景象。但王安石的唯物观点,阐明了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诚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高下荦确无人耕的天堂,已造成“绿色的明珠”,游览的胜地,避暑的乐园。  桃花胜景  桃花冲森林公园是大别山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地处英山县东北角,东连桂枝山自然生态村、南邻红花水库和占河水库、西望吴家山森林公园、北接安徽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距武汉、合肥210公里,距黄石、鄂州150公里。公园平均海拔1200多米。主峰海拔1700米,是大别山的第二高峰。面积30平方公里,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的毕升故居就在森林公园东南侧。园内林木葱茏,绿树成荫、植物种类繁多,享有大别山植物生态基因库的美誉。银杏、大别山五针松、天女花等珍稀树种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野生动物种群提供了良好栖息场所,野生动物保护完好,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就达40多个品种,娃娃鱼、穿山甲、香獐、金钱豹、果子狸等珍稀动物构成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园幽深秀美、无处不景。景点遍布全境,著名的景点有黑龙潭、毛坪河、瓦泄排、象鼻挽水、妙莲峰等二十多个。一座座山便是一道道景、一潭潭水便是一首首诗,登顶观日出,临谷看飞瀑、甩杆钓金鳞、下溪觅怪石,不亦悦乎;饮山泉水、品野生茶、食山野菜、尝乡野味,远离都市的喧嚣,体验闲云野鹤的逍遥,不亦乐乎!  公园可供的旅游产品有全天然的野香菇、野山茶、将军菜、药材以及文化石等50多种。  桃花冲森林公园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映月楼、听松楼能满足各种层次游客需求。客房配备实木家具,拼木地板等高档家具,装修古朴、清静高雅,曾被众多的游客誉为小庐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珠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