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内盘外底有个寿字外加四只蝙蝠请问是那个年代

清代漆器 | 清崇漆艺
#漆艺资讯回放#
<img src="/mmbiz/80o2mqbRuwkeCg3BKkOjjpEQtUiaXGZuPXsI3TEVLibFZKPlt979icqeUkJKzZKOjEicqCHhYKQibkteJ6Z89k2CLTQ/0&#8243;>
(一)清代漆器的品种和特点
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前期、中期政治统一,经济强盛。清道光年间以后,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深化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王朝也逐步走向灭亡。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工艺美术品,如玻璃器、瓷器、珐琅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无不制作精美,装饰华丽,体现了清代“康乾盛世”的气魄和时代特点。清嘉道以后,工艺美术的发展进入了低谷。其造型、装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水平明显下降,虽偶尔也有精巧典雅之作,但总体上来说,比清前期有明显的衰退。仅就漆器而言,在清康、雍、乾时期进入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清代漆器是对几千年的漆器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漆器制作得到了皇家的重视和提倡,形成了以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并与地方漆器生产并存,共同发展,出现了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制漆艺人为皇家服务,而地方制作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漆器也以进贡的形式进入宫廷,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漆器工艺的发展和提高。
第三,清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以宫廷漆器最为突出,大至宫廷典章用品、陈设品,小到生活日用品、文房用品和赏玩用品。目前,尚无经过考古发现的清代漆器问世。人们所见的清代漆器都是传世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
1.清代宫廷漆器
最能代表清代漆器制作水平的是清官造办处制作的漆器,现依据北京故宫所藏,介绍清代宫廷漆器的品种和特色。
(1) 一色漆。一色漆是指器物表面上只髹一个颜色的漆器。清代制作的一色漆器有朱漆、黑漆和金漆等。
黑漆与朱漆是漆工艺中最常用的装饰手法,也是漆工艺中制作最多、最普及的品种。黑漆与朱漆是伴随着漆工艺的产生而出现的,清代继承了这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制作了许多黑漆与朱漆的器物。清代制作的黑漆与朱漆器以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物居多。黑漆有圆腿书桌、条桌、膳案、香几、砚盒、捧盒、笔管等。朱漆的有书桌、痰盂、香盒、捧盒等。这一类漆器虽无任何装饰与花纹,却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纯正的漆色取胜。其中清乾隆年间制作的脱胎朱漆盘、盖碗、盒,是朱漆中的代表作。
金漆就是在器物上贴金的做法。贴金的方法有贴金、上金、泥金。清代以金漆制成的漆器最著名的就是陈设在太和殿象征皇权威严、神圣的金漆龙纹宝座、屏风等作品。在清代以金漆为地的漆器制作较多,其上又加其他的装饰工艺,如描金、描银、描漆等。这类漆器制品一般不划入金漆类。
(2)描金漆。描金漆有黑漆描金与朱漆描金两种。属于清早期的描金漆器较少,且均无明确的款识。清雍正、乾隆时期曾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
金漆花卉纹圆盒
高11.5厘米 口径12.7厘米
盒呈圆形,下附矮圈足。通体髹金漆地描两色金花纹,并以黑漆勾勒轮廓和纹理。盒内朱漆洒金地。盒底金漆,正中饰折枝双桃纹,上刻“雍正年制”横款,款内填灰漆。
现藏故宫博物院。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清雍正—乾隆
通梁高14厘米 腹长18.4厘米 宽12.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薄木胎,双圆相连形,上有提粱,平底中心有圆孔,内设铜镀金盆与铜丝编罩相吻合。炉身四面开光,内为黑漆地,彩金象饰山水楼阁。开光外围为黄褐色漆地,描勾莲纹。盖边和提梁饰捕金锦纹。景物描绘精细,用金深浅浓淡相宜,是描金漆器中的精品。
清早期金漆云龙纹屏风、宝座
屏风高360厘米 宽520厘米 宝座高183厘米 宽16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屏风宝座,设于太和殿正中,凡大朝会,皇帝于此升座受贺。屏风和宝座,均用木雕凿而成,通体贴满金箔,其上再涂通明漆,为金漆做法。屏风为七扇式,下设须弥座,上加屏帽,使之连为一体。屏心正背饰浮雕云龙五十二,屏帽和两侧花牙,饰圆雕龙十一。宝座为须弥座圈背式,座面下束腰饰浮雕龙六,背有六柱,每柱饰圆雕龙二,背正中饰正龙一,共十三。屏风宝座共饰龙八十二。龙身又饰青金火焰纹。在木雕金漆家具中,形体最大,制作极精,气势宏伟,为皇权之象征。
罩金漆山水人物图长方盘
高6.6厘米 口径50.3×3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盘长方形,壸门式足。通体髹黑漆,饰描金图纹,上罩透明漆。盘心开光内峰峦叠嶂,山水相连,水中小舟荡漾,岸上树木茂盛,楼阁屋舍掩映,人物点缀其间,远处天空中雁群飞过。正上方题有南宋诗人戴复古七言绝句《夏日》一首:“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盘内壁开光饰梅、兰、石榴等花卉,开光外饰锦纹。足外墙为描金花蝶、杂宝纹,底中间有横枨,上有朱书“完初张置”四字,旁有“永记”
罩金漆即在漆地上先打金胶,再贴金或上金粉,最后在表面罩一层透明漆。金粉罩漆后颜色加深,不仅显得稳重,而且金色持久,不易损伤。
清乾隆时期的描金漆器不仅数量多、器物造型变化多,而且黑漆描金、朱漆描金兼而有之,也有少数的紫漆描金、罩金漆等。罩金漆应称为“描金罩漆”,一般是在描金花纹上再罩一层透明漆,仍可看到描金花纹。这种技法在明晚期漆器中已有,以盘居多。清代继承了这一髹漆传统,制作的器物仍然以盘为主,描绘山水景色,或花卉配以诗句。罩金漆既保护器物的金色不被磨损,又使花纹区别于描金,别具特色。
(3)描漆与描油。在描饰类漆器中,除了描金,还有描漆与描油。
描漆是早期漆器中最常使用的漆工艺,即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色漆绘出花纹的做法,又称“彩漆”、“描彩漆。清代漆器中具有清早期风格的描彩漆有牡丹纹长方几。清雍正时期的描彩漆作品较多。清乾隆时期描彩漆制品相对减少,带有款识的作品较少。
漆画也是描漆的一种,只是色彩更为单纯更为写意。漆画是指用一种颜色漆在漆地上描绘花纹,再用黑漆、金漆或其他色漆勾描纹理。
描油是以油代漆,在漆器上画出花纹的做法。描油与描漆的不同之处是描油可以调制出任何颜色,色彩变化多,纹饰绚丽多彩,取得描漆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描油的做法早在就已使用。据考证,战国时用桐油或苏子油来调制漆,明代使用密陀僧调油漆。
描油双龙长方盒
宽21.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委角长方形。通体髹深黄色漆地,盖面在描紫漆卍字锦纹地上用白、绿油彩绘双龙戏珠纹,龙鳞以红漆界出,空间以白、红、黑油彩绘流云纹。盖、器壁各有四菱形开光,内绘卍字锦地,以红、绿、黄等色彩绘云蝠纹。委角处饰绣球锦纹。上、下口缘及足外墙均为描红漆回纹。盒内及底髹黑漆。
此盒描油特征明显,色彩丰富,是清代描油漆器的代表性作品。
描油折枝花卉纹长方匣
宽2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匣长方形,天盖地式,底四角有垂足。通体红漆“卍”字锦纹地,用白、绿、粉、灰白、橘黄等色油描绘图纹。匣面正中有长条形开光,内饰绿漆锦纹并嵌“御笔题养正图诗”铜字,开光周围分别描饰松、竹、梅花、牡丹、水仙、天竺、茶花等花卉图纹。匣四壁与匣面纹饰相同。
此匣是清宫造办处专为乾隆、嘉庆皇帝御题诗所制的包装匣。
描漆莲菊纹葵瓣式盒
高7.8厘米 口径2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八瓣葵花形,平盖面,凸起葵瓣形钮。通体髹橘红色漆为地,以细笔描橘黄色缠枝莲、菊花纹。盖面随形界出八瓣,每瓣绘缠枝莲花两朵。盒壁绘缠枝菊花纹。盒内及底髹黑漆。
此盒制作精细,描漆技艺高超,所绘花纹纤细秀美,线条流畅,色彩柔和。
(4)描金彩漆。描金彩漆是描金与描彩漆两种漆工艺的合称。清代漆器的特点之一就是多种漆工艺的综合运用,即在一件器物上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漆工艺。清代的描金彩漆作品数量较多,造型丰富多彩,有实用品与观赏品两类。一般均以描金勾勒纹饰的轮廓及细部纹理,以彩漆描饰花纹,既金碧辉煌,又斑斓绚丽。用描金彩漆制成的漆器有盘、盒、杯、瓶、笔筒、几等。其中盘有葵瓣式、海棠式、菱花式,盒有万字盒、寿字盒、八角盒、葫芦盒、六瓣盒等。既有清乾隆时期的作品,也有清晚期之作。
彩漆描金喜相逢纹圆盒
口径1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圆形,盖上收成平顶,矮圈足,通体黑漆地饰彩漆描金花纹。盖面用金、红、黑、灰、黄等色描饰双蝶纹。盖、器壁亦描饰双蝶纹,成团花状规则排列。盒内及底施黑漆洒金。
此盒虽无款识,但具有比较明显的雍正漆器风格。在中国传统图案中,蝴蝶含喜庆之意,双蝶飞舞组合有“喜相逢”或“双喜”之吉祥的寓意。
黑漆描金“百寿”字碗
高6.5厘米 口径15.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碗撇口,腹部下敛,圈足,通体黑漆地描金花纹。碗心饰团花纹,内壁相间排列四个团花和四个团“寿”字。外腹部饰寿字四行,字体各异,合为“百寿”。足外墙饰旋涡纹。底髹黑漆,正中有描金“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此碗胎薄体轻,造型秀丽,整体以黑漆描金装饰,碗内花纹则采用红漆勾勒纹理。《髹饰录》中有“细勾为阳”、“黑漆理”工艺,而此碗采用的“红漆理”则是其变通之作。
彩漆描金云龙纹双圆盘
直径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盘呈二圆相连式,通体髹橘红色漆地,饰彩漆描金图纹。每个盘的中心都有三条龙环绕于团“寿”字周围,四周衬托以流云纹。盘底髹黑漆,两盘相连处的盘壁上用黄漆书“雍正年制”楷书款。
据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二年正月初四日,总管太监张起麟传旨:‘做双圆盘、朱红漆画二龙戏珠花样茶盘几件’,钦此。”由此可知,此盘很可能是雍正二年制作的。
彩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盘
高2.8厘米 口径23×1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盘菊瓣形,通体彩漆描金花纹。盘内红漆地,用黄、深绿、浅绿等色描绘五龙戏珠、海水浪花及流云纹,并施描金。外壁绘形态各异的龙纹。底髹黑漆,正中有刀刻填金“雍正年制”楷书款。
黑漆描金锦袱纹长方盒
长21.8厘米
宽1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长方形,外饰一块包袱系住长方盒,包袱结打在盒盖中心,看似两件器物,实为一件,浑然一体。包袱用红、绿、黄色漆描饰锦纹、寿字、团花。盒子的袒露部分则饰黑漆描金佛手、石榴、寿桃等纹样,有“多福”、“多子”、“多寿”之寓意。
据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十年二月二十七日,首领萨木哈持出洋漆包袱盒二件,皇上传旨:此盒样式甚好,照此再做一些黑红漆盒。”此盒正与档案记载吻合。
(5)填漆。填漆有“磨显”与“镂嵌”两种方法。填漆的做法为漆胎上髹漆以后,在漆面上雕浅而平的阴纹。雕成之后,以所需的色漆填入阴纹,填入之漆需浓厚或高出漆地表面,经磨显才能与原漆地平滑一体,再经推光而成。填漆作品表面平滑光亮,用手抚摸时感觉细腻而润滑,具有完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6)戗金彩漆。戗金彩漆是“戗金”和“彩漆”两种工艺同时施于一器之上。戗金彩漆有两种:一种是“戗金填彩漆”,一种是“戗金描彩漆”。这两种方法制成的漆器在清代同时存在,在鉴别其制作工艺时需仔细观察。这两种做法都是用“戗金”勾勒出花纹图案的轮廓及枝叶的细部纹理。
清代最早的戗金彩漆是康熙时期的器物。其中有戗金云龙纹方几、戗金云龙纹炕桌和戗金云纹葵瓣式盘等。清康熙戗金彩漆作品有的直接在漆地上饰花纹,有的则做成填漆锦纹地,在锦地之上再饰花纹。它们在制作工艺上虽有繁简之别,但从器物的装饰效果看,当以后者更佳,似“锦上添花”。清雍正时期的档案中记载当时曾制作了许多戗金彩漆漆器。遗憾的是保存下来的却不多,仅有一件戗金彩漆柿式盒是属于此时风格的作品。清乾隆时期的戗金彩漆器物造型丰富,装饰富丽堂皇,并在器物底部依据所饰图案的内容为器物定名。例如,双凤长盒、吉祥圆盘、八仙长盒、鹤鹿长盒、瑞草圆盒、如意宫盒、双喜方盒、菱花凤盒、海棠仙盒、万福凤盘等。从其所定器物之名可以看出,大都是与长寿、祝福有关的吉祥图案。此外,还有戗金彩漆寿春盘、银锭式盒、鱼式盒、桃式盒、云龙菊瓣盒、六瓣式盘等,均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富于变化的图案取得了形式和内容的协调统一。这类制作讲究的工艺品是清乾隆以后漆器工艺无法企及的。
彩漆戗金牡丹纹圆盒
高5厘米 口径1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圆形,盖上收成平顶,圈足。通体髹黑漆,用红、绿、褐色漆填饰花纹,戗金细划纹理。盖面饰折枝牡丹花。盖、器边饰对应的莲瓣纹。口缘填漆回纹,足外墙饰戗金蔓草纹。盒内及底髹深红色漆,底刻“大明宣德年制”楷书仿款。
此盒胎薄体轻,做工精致,为清初仿明宣德的漆器。
彩漆戗金云龙纹葵瓣式盘
高2.9厘米 口径23.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盘葵花形,随形矮圈足。盘内黄漆地,以红、黑、浅绿、墨绿、褐色漆填饰花纹,戗金细划纹理。盘心正中饰龙纹一条,下为海水江崖,四周祥云笼罩。内、外壁均饰朵云纹。底髹红漆,正中刻“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清代漆器最早的年款为康熙款,而康熙款的漆器只有彩漆戗金与螺钿漆两个品种,此盘是康熙年间漆器的标准器。
彩漆戗金花卉纹随形几
髙10.2厘米
长35.6厘米
宽14.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几面边沿呈不规则弯曲状,曲腿,外翻卷云足下连托泥。通体髹赭色漆。几面饰斜方格卍字锦纹地,以棕、红、绿、白色填玉兰、月季、蜻蜓等图纹,花的叶脉纹理戗金。四腿饰佛手、葡萄、桃实等花果纹,寓“长寿”、“多子”之意。足饰琴、书等杂宝纹。面背后刻“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此几造型奇特轻巧,设计独具匠心,堪称康熙年间的漆器佳作。清代填漆戗金工艺是先在漆地上刻出花纹,再在花纹内填各色彩漆,然后对图纹边缘勾划轮廓线,最后在轮廓线内戗金。
彩漆戗金蝙蝠勾莲纹柿形盒
直径2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柿形。通体朱漆为地,填彩漆戗金蝙蝠、勾莲纹,有“福寿”之吉祥意。足饰蔓草纹。底髹黑漆,正中彩绘柿蒂和柿叶纹。
雍正年间造办处制作的彩漆戗金漆器遗存很少,据档案记载,此盒为雍正十一年造办处所制。
彩漆戗金八仙长盒
高13.9厘米
长38.4厘米
宽23.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委角长方形,敛足。通体髹朱漆地,用黄、绿、黑等色漆填饰图纹并戗金。盖面以锦纹为地,正中为团寿字,字心处雕一蝙蝠,下坠玉磬及“田”字,有“万寿”、“福庆”等吉祥寓意。四周雕翔鹤八只、团寿字六个,并点缀流云纹。盖、器壁均四开光,内描金“卍”字锦地上饰夔凤、番莲纹。上、下口缘饰番莲和蝙蝠纹。足外墙饰桃枝、蝙蝠及云纹。盒内及底髹黑漆,有刀刻填金“八仙长盒”器名款及“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7)识文。“识”是凸起的意思,“文”是指花纹,“识文”是指凸起的花纹。髹漆工艺中的识文是漆器中的一个品种。凡用漆或漆灰堆出的花纹而不再用刀加以雕琢的各种做法,均归入此类。在《髹饰录》中提到的识文漆器有两种:.一为识文描金,一为识文描漆。
识文描金就是在用漆堆成的花纹上洒屑金、贴金或上金。它与前面讲过的描金漆是有区别的。描金漆的花纹是在器物表面,没有凸起,而识文描金的花纹高于器物表面,用手触摸,有凹凸不平的感觉,比描金漆更富于立体效果。识文描漆与识文描金的做法一样,只是改描金为描漆。清代遗存的实物中还有一种识文描银的做法,在明代《髹饰录》中没有涉及到。事实上,这三种识文漆的做法不是单独使用的,往往在同一件器物之上或描金、描银同用,或描金、描银、描漆共用。识文漆器以金漆地、紫红漆地最多,兼有黑漆、朱漆地的做法。
识文描金明皇试马图挂屏
高86.5厘米
宽5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挂屏长方形,紫檀木框。屏心黑漆地,上以识文描金银及彩漆工艺,仿制唐代天宝年间画家韩干的作品《明皇试马图》及原迹上的历代收藏印记。并增加了乾隆御笔《明皇试马图题记》、“子子孙孙永保鉴之”和乾隆鉴赏印记等内容。
此屏工艺精湛,仿制效果逼真,堪称漆类挂屏的经典。识文是在木胎上刻花或用漆灰堆起阳线花纹,花纹与漆地为同一颜色的髹饰技法,在这些花纹上饰金的,称为识文描金。
识文描金闭花纹攒盒
高11厘米 口径3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圆形,平盖面,下敛接圈足。通体髹红漆为地,盖面嵌磨砂玻璃九块,盒壁饰识文描金团花纹,大小形状各异,有八瓣形、葵瓣形、菱形等。盒内八个白玉小盘饰蝙蝠纹,中间一个小圆盘饰“寿”字,寓意“福寿连绵”。
此盒造型新颖,工艺复杂,图案绚丽。盖面镶玻璃,内置储玉盘,格外新颖别致,为同类漆器中的上乘之作。
识文描金寿字瓜果纹八角盒
高16.7厘米 口径38.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八角形,平盖面,随形圈足。通体髹金漆为地,饰识文描金银,间描红、黑二色漆图纹。盖面中心为团“寿”字,四周围绕蝴蝶、蝙蝠及瓜果纹,寓意“瓜瓞绵绵”及“福寿延年”。盒壁上、下各有镀金铜丝编织的透空八开光。盒内为红漆洒金地。
此盒盒体巨大,胎骨轻巧,金色辉煌;其开光处以铜丝编织成罩,既可通风透气保持食品新鲜,又可保持内里洁净,实用美观,工艺精致。
识文描金暗八仙纹攒盒
高15厘米 口径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扁圆形,平盖面,矮圈足。通体髹金漆地,识文描金银,间描红、黑二色漆。盖面中央作一八瓣花形开光,内以八个变形“寿”字围绕一团“寿”字,开光外绘云板、芙蓉、葫芦、牡丹、花篮、万年青、横笛、菊花、扇子、茶花等暗八仙与花卉组合的纹饰。盒壁饰水仙、梅花、菊花、桃花、佛手、苦瓜、葡萄、海棠、石榴等团花纹。盒内附一圆屉,上托金漆子盒九个。
此盒色彩和谐,造型工整,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暗八仙为传说中八仙使用的法器,即葫芦、扇子、鱼鼓、花篮、云板、横笛、莲叶、宝剑。
识文描金桃鹤纹菊瓣式盒
高5.5厘米 口径1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菊瓣形,平顶、直壁、平底。通体髹金漆为地,饰识文描金银饰纹。盖面八瓣形开光内饰桃实、仙鹤纹,有长寿之意;开光外饰水仙、牡丹、天竹、菊花、梅花等花卉纹一周。盒壁绘单喜字及火珠、螺、古钱、磬、葫芦等博古纹。盒内及底髹橘黄色漆洒金地。
识文描金风景图提匣
通高32.7厘米
长29.7厘米
宽19.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提匣凸字形,铜镀金双夔龙钮。通体髹金漆为地,饰识文描金银加彩图纹。匣顶饰百花纹,匣正面有小门两扇,上绘山水、楼阁、帆船、流云等风景图纹。匣体两侧饰方胜、葫芦、银锭、火珠、双钱、“卍”字、书卷等杂宝纹。背部饰蜜蜂及折枝花卉纹。匣内有抽屉六具。
此匣造型典雅,纹饰凸起有浮雕感,门上所绘图案有异国风情,系仿日本漆器而作。清宫造办处油漆作在雍正、乾隆年间经常制作洋漆器,主要是仿日本漆器,此为其代表作品之一。
识文描金《御制避暑山庄后序》长方盒
宽16.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长方形,通体饰识文描金图纹。盖面正中饰细锦纹签条,上用黑漆题隶书《御制避暑山庄后序》八字。签条两侧以莲花承托法轮、法螺、宝伞、白盖、盘长、双鱼、宝瓶、莲花等八宝。盒壁作缠枝莲纹。
此盒为贮藏乾隆皇帝的诗册而作,做工极为考究。通体上朱漆,然后打金胶,最后泥金,故盖面金色花纹隐现红漆底。由于浑身上金,亦称为“浑金”。
识文描金瓜果纹套盒
通高28厘米
直径18.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套盒上下三层,外有盒罩,底置方形座。盒通体饰紫漆洒金地识文描金银纹饰。盖面为桃实、石榴、佛手组成的《三多图》,寓意“多寿”、“多子”、“多福”。盒壁四面为葡萄、苦瓜、葫芦纹。底层内有五个子盒,分饰蝙蝠与“寿”字,寓意“福寿连绵”。盒罩为金漆地,有四个圆形开光,四面及顶部均饰百花纹。底座为紫漆描金花卉纹,四角有垂足。
此套盒制作年代约在乾隆后期或嘉庆早期,工艺精淇,造型新颖,集几种髹饰技法于一器之上,为同类漆器中之佼佼者。
识文描金八仙祝寿图圆盒
高7厘米 口径24.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圆形,平顶,直壁,平底。通体髹金漆为地,饰识文描金银加贴金片饰纹。盖面浮云缥缈,苍松挺立,水面波涛荡漾,一仙人泛舟载寿桃而来,左侧铁拐李、汉钟离等五位仙人立于高台之上,台下亭边有两只小鹿,另有二仙从三孔桥上信步而来,是为《八仙祝寿图》。盒壁饰天竹、荷花、水仙等花卉纹。
此盒仿日本莳绘漆器的技法,工艺精湛,纹饰隐起,金银二色交相辉映,加贴金片更显得金碧辉煌,实为清代漆器珍品。
识文描金仙庄载咏长方盒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长方形,天盖地式,底四角有垂足。通体紫漆洒金地饰识文描金和描红漆纹饰。盖面及四壁均饰牡丹、桃花、兰花、菊花等团花纹,盖面正中一竖条形双框内题隶书“仙庄载咏”四字。盒内及底均髹黑漆。
识文描金蝴蝶式盒
长29.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蝴蝶形,四浅足。通体髹金漆为地,饰识文描金、描漆纹饰。盖面为蝴蝶造型,蝶身纹络清晰。蝴蝶头部上方饰大瓜和小瓜组成的“瓜瓞绵绵”吉祥图案,寓意“子孙万代”,“绵延不断”。盒内髹橘黄色漆洒金地,底髹黑漆。
此盒是仿日本莳绘漆器的代表作,构思奇巧,造型别致,做工精细。蝴蝶头、身、翅描法各异,刻工细致入微。在金漆地上又有识文描金饰纹,愈加华丽。
识文描金山水图桃式盒
通高19.5厘米 口径30×30.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桃实形,下承随形底座,通体髹金漆作地,饰识文描金花纹。盖面以红、黑二色漆绘出凸起的山石、树木、亭屋、流云纹,再贴金箔或洒金屑。盒壁用红、黑二色漆绘蝙蝠、寿桃纹,再施以描金和洒金工艺,寿桃上用黑、金二色书写“卍”、“寿”字。盒内置四个金漆桃形小盒,小盒盖面用金箔贴出“普天同庆”四字。底座为紫红漆地洒金屑,并用黑、金漆绘寿桃、菊花等纹,上罩透明漆。
(8)嵌螺钿。清代的嵌螺钿工艺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嵌螺钿漆器的数量增多,造型丰富。既有大件的家具,也有小件的盘碗;既有嵌厚螺钿的,也有嵌薄螺钿,并出现了鲜艳的衬色螺钿。清代的嵌螺钿漆器有纯嵌螺钿的,也有与其他工艺如描金、彩漆等相结合的。
传世的清代嵌螺钿漆器中最早始于清康熙时期。其中黑漆嵌螺钿平头案、黑漆嵌螺钿龙纹箱、黑漆嵌螺钿书格、黑漆嵌螺钿职贡图盒,均是清早期嵌螺钿漆器的精品。
嵌螺钿漆器一般均无款识,故在鉴定其具体制作年代上难度较大,只能分出早、中、晚期而不能分出清雍正、乾隆时期。
黑漆嵌螺钿五子夺魁图圆盒
高6.8厘米 口径1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圆形,平顶,圈足。通体髹黑漆为地,嵌薄螺钿间贴金片纹饰。盖面饰高大的梧桐树,树下一妇人倚坐于石桌旁,观看五个童子在花丛中嬉戏,争夺一盔。“盔”与“魁”谐音,图纹有“科举夺魁”、“高中状元”的寓意。盒内有白玉十二生肖及“御制寿民诗”册页。
薄螺钿以色彩变化多样为贵,以镶嵌致密为佳。此盒图案五颜六色,绚丽多彩,集人物、花卉、山水景物于一器,加贴金片更显名贵。
黑漆嵌螺钿花蝶图小几
几平面,两侧连卷书式腿。通体髹黑漆为地,嵌薄螺钿片纹饰。几面饰山石、牡丹花卉及蝴蝶四只,几边饰菱形花纹一周。卷书腿两侧饰团花纹。
此小几造型别致,小巧玲珑,宜置于案上观赏,其图纹简练精美,所嵌螺钿色彩绚丽,是一件设计考究、制作精良的宫廷陈设品。
黑漆嵌螺钿仕女图碗
高6.5厘米 口径14.5厘米
碗圆口微撇,下敛接圈足。通体髹黑漆地,嵌薄螺钿片、贴金片饰纹。碗腹部为通景《庭园仕女图》,书案前一女子展卷阅读,旁有一女子侧身观看,远处一女子缓步走来。碗内及底均髹黑漆。
此碗钿色艳丽,五彩斑斓,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工艺精湛。
黑漆嵌螺钿婴戏图梅花式盒
高7.1厘米 口径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梅花形,双层,平盖面,通体髹黑漆地嵌薄螺钿。盖面饰六小童在竹下草地上玩耍嬉戏。盒壁以青色螺钿嵌出海棠式锦花,并以金星嵌成花蕊。青光闪闪,金色点点,左右交错,纵横成行,在繁缛中透出几分规整,颇具匠心。
此盒盖面图纹的不同颜色均用螺钿的天然色泽来表现,显示出作者驾驭螺钿工艺的深厚功力。
黑漆嵌螺钿梅雀图炕桌
长52.5厘米
炕桌长方形面,束腰,壸门式牙条,鼓腿,外翻马蹄足。通体髹黑漆为地,嵌黄色厚螺钿饰纹。桌面长方形开光内饰一树梅花怒放,一雀鸟栖息于枝头,旁有蝴蝶飞舞,下衬以寿石。开光外四角为“卍”字锦纹,间饰四个折枝梅花纹开光,束腰处镂空。桌面侧沿、牙条及四腿均饰梅花纹。
黑漆嵌螺钿五子夺魁盒
高6.8厘米 口径1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圆形,平顶。黑漆地嵌薄螺钿间贴金。盖面梧桐下,一妇人倚坐于石桌旁,观五子嬉戏庭前。盒内嵌白玉十二属相及册页“御制寿民诗”。
(9)百宝嵌。百宝嵌又有“周制”之称,始创于明代晚期的扬州。明代《髹饰录》中说:“百宝嵌,珊瑚、琥珀、玛瑙、宝石、玳瑁、螺钿、象牙、犀角之类,与彩漆板子错杂而镌刻镶嵌者,贵甚。”所谓百宝嵌就是在同一件器物上有选择性地镶嵌多种经过加工的珍贵材料,从而达到突出主题、强化装饰效果的目的。百宝嵌所成的物象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隐起如浮雕,一种是没有起伏与胎地齐平的。显然如浮雕者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佳,图案具有立体感。
百宝嵌山水图海棠式套盒
高14厘米 口径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套盒海棠花形,双层,外套一个镂空黑漆匣,底承座。盒通体髹黑漆为地,嵌螺钿纹饰。盖面以厚螺钿嵌云纹、暗八仙纹,并饰以红珊瑚、绿松石、紫晶等。盒侧面用白、黄二色厚螺钿嵌云蝠纹。套匣面上以厚螺钿、孔雀石、珊瑚、玻璃、椰子木等嵌成屋宇、小桥、山石、树木及描金水纹的山水风景图。
此百宝嵌套盒造型新颖,设计巧妙,构图清新,色彩淡雅,所镶嵌的各种料石均采用浮雕式装饰手法,立体感强。
百宝嵌七佛钵
高13厘米 口径1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钵圆形,下承底座。通体髹黄漆为地,以厚螺钿、蜜蜡、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白玉、铜镀金片等镶嵌图纹。钵腹部饰七佛,皆神态安详地端坐在莲花座上,七佛之间饰祥云莲花纹。钵口缘以白玉嵌蕉叶纹一周。底座为黑漆描金,上饰海水托云,海水中升起七朵莲花,分别托法轮、法螺、伞、盖、盘长、宝瓶、双鱼,与莲花合为八宝。
清代帝王的礼佛活动频繁,宫内遗存大量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的法器,此七佛钵即为佛前供器之一。
百宝嵌梅雀图圆盒
高18厘米 口径4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圆形,平盖面,底内凹。通体髹黑漆为地,以螺钿、碧玉、寿山石、玻璃、椰子木等镶嵌图纹。盖面饰二枝梅花,一只雀鸟栖息枝头上。太湖石旁月季花盛开,蝴蝶围绕花卉起舞。盒壁花瓣形开光,内饰折枝花卉及蝴蝶纹。开光外饰六角形锦纹地。
此盒盒体庞大,造型端庄,色彩绚丽,图案美观,为同时期百宝嵌作品中屈指可数的大型器皿之一。
百宝嵌枇杷蝴蝶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笔筒圆口,直壁,朵云形足。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珊瑚、染牙、厚螺钿、硬木等嵌两只蝴蝶围绕着一株枇杷树翩翩起舞。底髹黑漆。
此笔筒所嵌纹饰高于漆地表面,起到了突出主题的效果。画面意境简洁清新,形象生动。
百宝嵌四季花卉海棠式笔筒
高10.8厘米
口径13.5×1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笔筒海棠花形,平底。外壁髹酱色漆地,以厚螺钿、染牙、青玉、象牙等镶嵌牡丹、水仙、梅竹、菊花、灵芝及蝴蝶等四季花卉图案,并间饰描金。筒内及底髹黑漆。
此笔筒造型别致,构图清新,采用了百宝嵌与描金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而成,是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精美艺术品。
黑漆嵌骨加官进禄图长方匣
长3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匣长方形,平底。通体髹黑漆,嵌牙黄色骨质花纹。盖面下部小路上一官人策马扬鞭,前有二侍从,一捧冠,一捧鹿;中部为一平台,几上置炉、瓶,一官人立于前,右手高举,后有三侍从,一举扇,一牵马,一持杖;天上点缀着几朵流云,此图意为“加官进禄”。盒壁嵌石榴、海棠等折枝花卉纹。
以骨作为镶嵌内容者,在清代漆器中较多流行于民间。
黑漆嵌画珐琅西洋人物笔筒
高15厘米 口径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笔筒方口委角,直壁,四浅足。通体髹黑漆为地,四面各嵌两块画珐琅片,上为椭圆形,下为长方形。每面均饰西洋女子及五言诗一首,诗后署“臣汪由敦”等款识。四边棱及口缘均髹金漆。
此笔筒集漆器和珐琅两种工艺于一体,所嵌珐琅片色彩斑斓,所绘西洋女子神态安详,五言诗字体秀丽,均出自宫廷内著名书画家的手笔。汪由敦(1692
一 1758年)安徽休宁人,字师茗。雍正朝进士,乾隆时任军机大臣,擅书法。
(10)雕漆。清代制作的漆器中以雕漆最多,雕漆又以乾隆时期制作的最多,有剔红、剔黄、剔彩、剔黑、剔犀等品种,雕漆作品的范围几乎涉及宫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典章礼仪品有宝座、屏风、如意等;家具类有桌、椅、绣墩、柜、几等;陈设品有瓶、花觚、尊、插屏、天球瓶、炉瓶盒等;文房用品有笔筒、成套文房用具、笔管、笔匣等,还有大量制作精美的珍玩。
从清宫遗存的大量雕漆看,尚无清顺治、康熙、雍正年款的雕漆器,最早也最多的是清乾隆年款的作品,清嘉庆款的雕漆仅有一件,清嘉庆以后没有带年款的雕漆。
清乾隆年间,养心殿造办处仍设有“油漆作”,负责制作皇家使用的各种漆器用品。御用雕漆却不是在造办处制作的,而是在苏州制作的。清官档案中有明确的记载。苏州织造制作的雕漆,从器形、花纹、落款方式等都听从造办处的指挥,大多数情况下清乾隆皇帝都是亲自提出设计要求、尺寸大小。若不合格,还需要重新修改;若制作得精美,就受到皇帝的嘉奖。
清代雕漆继承了明代嘉靖和万历时期的风格,不善藏锋,刀痕外露,虽有磨工,但远不如明早期那般圆润光滑。尽管如此,清代前期雕漆工艺在表现形式之丰富、雕刻之精细等方面仍然超越了前代,达到历史的峰巅。
清嘉庆雕漆仅有一件带有款识的观鹅图笔筒,其雕刻刀法、图案风格均保持有清乾隆时期的特点。清嘉庆以后雕漆工艺日趋衰落。清光绪时技法失传,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令苏州承办漆器,惟雕漆一项无人能制作。民国时期,这项漆工艺有所恢复,偶有几家作坊制作雕漆。
剔彩博古图小柜
高74.6厘米
宽49.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柜立式,门对开,中置立柱。通体髹朱漆,间施黄、绿等色漆。柜门及两侧面以红、绿、黄、白漆高浮雕雕花瓶、香炉等文房清供,组成《博古图》。边框雕缠枝花卉和香草纹。柜内髹黑漆,分三层,并有二抽屉,上饰描金团花图案。
此柜漆质薀亮,高浮雕图案系采用局部加色的处理技法,鲜活艳丽,雕工高超,展现出清代雕漆技艺的新成就。
剔绿加彩龙纹盒
高21.5厘米
口径16.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呈八瓣式,共三层。通体绿漆雕水纹,红漆雕鱼龙纹。盖面饰正龙一条,盒壁饰龙、鱼在水中若隐若现。盒内黑漆地饰描金折枝花纹,底髹黑漆,下置红雕漆座。
剔彩工艺是将各色漆分层髹饰在器胎上,雕刻图纹时,需要某种颜色,则剔去上面的漆层,显露出需要的颜色。而此作品的红漆花纹采用的是局部表层加彩的方法,属于假剔彩工艺。
剔绿加彩渡海图桃式盒
高7厘米 口径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
盒桃形,通体以绿漆雕水纹,卷起层层浪花。以朱漆雕落花随波飘零,一长髯老者骑在驴背上,回首扬鞭。盒内及底髹朱漆。
此盒所雕老者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谓其有骑驴踏、滚、摇、跑于水上的本领。盒上的朱漆系采取局部填色工艺髹饰。
剔彩开光群鹿图尊
高59厘米 口径19.5厘米
铜胎。斜直口、短颈,鹿头状双耳,硕腹、圈足。通体黑漆锦地上雕朱漆花纹。腹面开光内雕饰秋林呦鹿图,鹿体刻画细腻,富于动感。
现藏天津博物馆。
此外,清代还有犀皮漆、款彩等漆器品种。在镶嵌类漆器中,还有嵌竹、嵌牙、嵌蜜蜡、嵌铜、嵌银丝等品种。
清代漆器的发展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在清宫内,漆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有象征帝王权力的宝座、殿堂和房间陈设装饰品、文房用品、饮食具、宗教法器、家具、化妆用具、乐器、吉祥器具、取暖用具以及日常用的盘、碗、盖盂、冠架等。总之,在清代,漆器已经渗透到宫廷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各地官员也将漆器作为重要贡品进贡朝廷。
图文来源:漆息
欢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大漆文化,日本蒔繪,大漆修复, 金缮
加微信公众平台:漆息
微信号:qixi77ss
关注平台,回复“目录”免费调取往期80条艺讯
喜欢收藏、交流大漆的朋友加【漆息堂】女主人店铺。
微信号:qixitang33
【漆息堂】专营中国天然大漆纯手工制品,日本蒔绘,日本大漆制品。
本条目发布于。属于分类。作者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内滚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