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实习报告怎么学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总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7页免费49页免费2页免费19页免费25页免费 19页免费1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19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1下载券2页免费34页1下载券41页1下载券2页免费
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总结|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欧阳钧明地理研修工作室
当前位置:&&&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上传: 鄢禾根 &&&&更新时间: 21:38:04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①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在识记时将轮廓赋予某种熟悉的形象,如黑龙江似天鹅、湖北似警察大盖帽、意大利似长筒靴等。②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如美国本土主体经纬度为西经75&至西经120&、北纬30&至北纬49&,西邻太平洋,东邻大西洋。③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如某区域标有鲁尔河及埃森等,则该区域有可能是鲁尔工业区。注意构建中国和世界的&心理地图&;加强对重要国家、特征区域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心理记忆。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水系、植被、土壤等方面归纳概括;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工农业、交通通信、城市等方面归纳概括。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 3.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分析区域特征时,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成因、土壤生物及自然带分布成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成因等。 4.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一般都采用列表法,如下表所示: 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要考虑比较标准的确认&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比较要素。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比较。 5.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 实施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区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如过去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要熟练掌握区域地理复习的基本方法,... 本文档属..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学习任务: 通过学习,要熟练掌握区域地理复习的基本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延伸阅读:如何学习区域地理_百度知道
如何学习区域地理
提问者采纳
区域性是地理环境三大本质特征之一。区域地理特征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相互联系及区别的主要依据。在各区域,不论地理事物多么繁多、内部联系多么复杂,但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结构体系。初中地理教学要利用地理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引导、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以下是我对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几种看法。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任何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是建立在学生有着充沛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选取一些该区域内的实效性强、意义重大、社会关注的地理材料,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又满足学生“欲望”的情境氛围,以激发地理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内在规律 区域地理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地理位置是一个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以北京为例,要认识北京,就要先知道他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这些位置基本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而这些特征从历史到现代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通过北京的学习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归纳出台湾的地理位置,进而知道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再给予必要的学法指导,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三、区域比较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任意两个区域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存在。对比学习,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以及他们产生的原因;也能比较两者的差异,引起学生探索不同产生原因。例如,在讲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时,先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性,每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不一样吗,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不同的气候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生活习性,形成不同的地方文化。通过比较学习,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也能完成课标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四、紧扣“人—地”关系这条主线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例如西北的干旱,青藏高原的高寒。这些差异性就是这些区域的典型特征,而这些差异性往往是由该区域所处的位置和范围造成的。“人—地”关系也就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要素主要是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要素主要是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文化包括民居、习俗、艺术、服饰、建筑、宗教等。“人—地”发展关系的结构使区域地理的教学上升到要求学生辩证地分析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而不是停留在掌握区域特征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教学,更要突出“人文”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增强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首先应帮助学生领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主动分析、综合并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然后进行适当的表达。
其他类似问题
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区域地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