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传奇电视剧萧淑妃什么时候出

解密武则天的出生时间和出生地
共 9824 浏览 22 回帖&&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解密武则天的出生时间和出生地
(一)武则天出生地的历史纠纷
由于历史文献对武则天出生地记载的不统一,造成了武则天出生在不同地区的历史困惑。其出生地主要有三处不同的说法。
1.四川广元说
广元,唐时为利州。过去的学者在研究“武则天出生在广元”的主要依据有——
(1)境内有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这也是全国除武氏祖籍文水以外唯一的一所纪念武则天的庙宇。据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广元县志》载:“武后秉政,建皇泽寺,至今乡号则天焉,或曰寺已前有,则天复修,更名皇泽。”取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义。经文物工作者考证,该寺北朝晚期就已经存在,武则天的父母曾出资在寺内开窟造像,后武则天当了皇帝,因其生于斯地便赐名“皇泽寺”以纪念龙兴之地。寺内过去有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造像,现存有“武后真容石刻”一尊,为武则天晚年着比丘尼装的正面座像。
在中国各地为历史上杰出人物建庙立祠也并不鲜见,所建祀庙祠堂大多以纪念其创下的丰功伟绩或名士风流之事迹,还有就是因其生于斯而建的纪念殿堂。先不管武则天出生在哪一年,她在广元生活的时代不过孩提,一个孩子当然不可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举,那境间所立祀庙只可能是纪念她的诞生。
(2)有以武则天名字命名的地名“则天坝”,此地名古来有之,很多文献上多有提及,并曾出土宋代买地劵石刻一方,上刻“白沙里则天坝”。
(3)有民间民俗活动“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广元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三为武则天会期,“会期”即诞生纪念日。广元政府在一九八八年为了开展文化经贸活动之便法定每年的九月一日为“广元女儿节”,以此纪念武则天的诞生。
(4)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广元做过“利州都督”,武则天在长安元年(701)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于文水陵前,该碑史称《攀龙台碑》,碑上有明确记载,“贞观元年拜利州都督”。
(5)有其母杨氏在利州“江潭感孕”的传说和大量武则天出生在广元的民间故事。“江潭感孕”的故事流传很早也很广,传说杨氏初春时分于利州江潭泛舟,枕舷而寐,梦见潭中跃出黑龙与之交合,归之身感有孕,后来就生下武则天。
(6)晚唐诗人李商隐过利州时曾作诗一首名《利州江潭作》,李商隐写过很多著名的诗,但这首诗内容晦涩并无多大美学价值,可李商隐自注“江潭”为“感孕金轮所”。武则天自封“金轮圣神皇帝”,说明在晚唐时的很多人都知道“江潭感孕”的传说。
(7)历代有大量的官方文献记载了武则天生于广元这一事实。
《九域志》(成书于北宋元丰年间)载:“武士彟为利州都督生后曌于其地,皇泽寺有武后真容殿。”
(8)有出土文物“广政碑”上面的碑文记载,后文再详细解说。
(9)有郭沫若的考古研究成果《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所作出的权威认定。郭老主要也是依据上述的证据得出结论“武则天于唐武德七年(624)生于四川广元”。
2.山西文水说
山西文水是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祖籍所在,其武则天生在文水的主要依据有二。
其一:文水原本就是武则天的祖籍所在,建有武则天的祀庙。该庙始建在唐天宝七年( 747)之前,清初改名为“水母庙”,或称“则天水母庙”,到宣统元年,才恢复了“则天皇后庙”的名称,现为“则天圣母庙”。
其二:依据正统史书《旧唐书》(后晋刘昫撰)、《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祈撰)、《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上面的记载,这三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几乎口径统一的记载着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3.陕西长安说
陕西长安为唐朝国都,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作为一介木材商人在隋末乱世追随唐高祖李渊为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开国后被封为工部尚书、判六尚书事。武则天出生在长安的立论点主要依据于武则天诞生的时间。历史文献上虽然没有武则天出生时间的记载,但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上面却又明确记载了武则天死亡时的时间和年龄,“神龙元年十一月,则天崩于上阳宫”,神龙元年也就是公元705年,但奇怪的是这三部巨著所载武则天的死亡年龄却不尽相同。
《旧唐书 则天皇后纪》:神龙元年冬十一月“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记载:神龙元年十一月“壬寅,则天崩于上阳宫,年八十二。”
《新唐书 则天武皇后》:“神龙元年,后崩,年八十一。”
《旧唐书》为83岁,《新唐书》为81岁,而《资治通鉴》却又是82岁。所幸年龄相差悬殊并不太大,可能也就是周岁与虚岁的差异,而武则天的亡年都一致记载为神龙元年(705)十一月,于是研究武则天出生时间的学者们就用“年龄逆推法”得出了女皇帝出生的日子,也就是公元622年、623年、624年,最得到认可的出生时间就是公元624年(唐武德七年),武则天享年81岁。而公元622、623、624这三年的时间段却落在了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年间,有史明载武父士彟武德年间是在大唐都城长安工部尚书任上,他到蜀地利州任都督史料也明确无误的记载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元年(627),所以“武则天出生在武德年间”就成了众多历史学者认定武则天出生在陕西长安的有力证据。
16:15:59 被【】修改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二)扑朔迷离的武则天出生地
据《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载,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所以有学者坚持说武则天出生在山西文水。可这三史的记载在概念上有点模糊,“并州文水人”,这些文字并没有明写武则天是“生在并州文水”。那“并州文水人”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司马光与欧阳修等是有意这样模糊的写来还是这原本就是修史立传的一种通用写法呢?
1.武士彟的政治履历与武则天出生地的关系
武士彠原本在老家文水娶妻相里氏,相里氏为其生育四子,武德三年(620)武士彟在长安任军职时,他其中的两个儿子却在故里相继病故,武士彟忍住悲痛没有声张而勤于王命。一年后相里氏也染病身亡,因相里氏是朝廷命妇,她的死讯得上报朝廷,皇帝李渊闻报后非常感动并下敕褒扬说:“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遗身徇国,举无与比。”皇帝李渊于是封武士彟为应国公后又亲自为其寻偶,将与自己沾亲带故的先朝名门望族遂宁公杨达寡居之女杨氏许配之,并亲自为其主婚,所需礼聘用度皆由官方所出,同时封杨氏为应国夫人。由此可见武士彟在李渊朝廷中的分量。杨氏后来为武士彟生育了三个女儿,其次女就是后来当了女皇帝的武则天。
武士彟虽深得皇帝李渊看中并委以正三品工部尚书重任,但当时的社会风尚是讲究门阀制度,商人出身的武士彟仍然被士族轻谩认为他“出身寒微”。武士彟从武德三年(620)至武德八年(625)在长安任工部尚书,武德八年(625)赴杨州任长史。武德九年(626)长安皇城禁宫中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事件“玄武门兵变”,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父李渊退位,是为唐太宗,翌年改元贞观,李世民召回武士彟命他赴任豫州都督。贞观元年(627)十二月,因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伏诛,李世民授武士彟为利州(四川广元)都督。贞观五年(631)十二月武士彟改任荆州都督。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武士彟闻讯万分悲痛乃至呕血而死。根据《攀龙台碑》记载,武士彟死于贞观九年(635),享年五十九岁。
说了这么一大通,目的无非一个,就是武士彟到利州(四川广元)任职的时间段是贞观元年(627)十二月到贞观五年(631)十二月,没有任何证据表示武德七年(624)时武士彟在利州任职,假如武则天真的出生在武德七年,那又怎会生于利州(四川广元)呢?
武士彟是一个忠于职守、勤于王命,同时也是深受辖地百姓拥戴的一位唐王朝高级官员,连李世民在他死后都感慨赞叹“可谓忠孝之士!”这样的一个高级官员也不可能在任封疆大吏期间回故里文水长住,没有皇帝的命令一个地方高级官员也是绝对不允许擅离辖地的。武士彟常年在外任职,其夫人杨氏也是随夫从衙。武则天又怎会出生在并州文水呢?
2.杨氏的生活轨迹与武则天出生地的机缘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封建时代特别讲究门伐等级,一切维出身论,讲究的是“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不同的社会阶层甚至是不允许通婚。武则天的父亲原本也算出生在官宦人家,但世无名人,又以经商起家,虽然他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亲信被委以工部尚书封应国公,但他当过商人的经历始终成为了他人生的污点,故他仍被看作是“出身寒微”。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就不同了,杨氏出自士族,六代祖先中个个是位高权熏、封侯拜将的前朝重臣,不仅世有达官,而且还是前朝杨隋皇室的亲戚,与李唐皇室也沾亲带故。
杨氏自幼聪敏,不学女红针线,“明诗习礼,阅史披图”,不知何故杨氏一直未嫁与人妇,其父遂宁公杨达随炀帝远征高丽,死于道中。年已三十多岁的杨氏便从佛尽孝,为父诵经祈福。杨氏顶礼佛门竟十年如一日,晃然间就铅华洗尽成了半老徐年。当武士彟处丧妻之痛时,高祖李渊认为杨氏“有女贤明,可以辅德,秦晋之匹,不能加也。”于是李渊亲自作媒用官银为聘,将杨氏嫁与自己的爱臣武士彟。
杨氏嫁与武士彟后,一直追随丈夫左右,长安、杨州、豫州、利州、荆州,直到贞观九年(635),五十九岁的武士彟在荆州任上亡故,那一年杨氏五十七岁,她与武士彟只过了十来年的恩爱夫妻生活,这一切就嘎然而止了。这十来年里,杨氏为武士彟生育了三个如花似玉般的女儿。武士彟死后,杨氏痛不欲生,恨不能追随亡夫于地下,只因女儿尚幼,不得不强撑局面。武士彟的老家是并州文水,遗嘱归葬故里,于是杨氏带着女儿扶着亡夫的灵柩第一次来到了对她来说是异常陌生的武士彟的山西老家。
杨氏在武德年间嫁与武士彟到贞观九年(635)武士彟去世一直随夫辗转居住于长安、杨州、豫州、利州和荆州,武则天根本就不可能出生在山西文水。那么《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三史上面记载的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3.中国人认祖归宗的籍贯情结
中国人向来崇敬祖先,有寻根、认祖、归宗的民族习性。就拿我们现代人来讲,我们经常要填写一些人生表册,其中有一栏“籍贯”。 “籍贯”就是代表我们父辈以上的祖先生活的户籍所在地。祖先的生活所在地对于今天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且迁徙频繁的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越来越遥远,我们往往对籍贯所在地很是陌生了,但在我们的骨子里还是认定那个“祖籍”,还是经常说我们是某某地方的人。其实我们没有出生在那里,也许根本就没有在那块土地上生活过。籍贯对我们只是一种文化符号,而完全没有文化记忆。而古人比今天的我们更看重祖先的故里,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始终认为他们所取得的一切人生奋斗成果全是赖祖上荫佑,古人终其一生艰苦创业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生目的就是“光宗耀祖”,所以,古代人比我们今人更看中“籍贯”,他们在说自己是哪里人时不会说他出生在哪里,而是说籍贯是哪里,这当然是说父辈的生活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就是今天我们说自己的籍贯也是从父不从母的。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遗嘱“死后归葬文水”,于是家人依嘱将他的灵柩扶送回故乡安葬。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自士族,世居弘农”,弘农为今河南省灵宝县北。所以武则天的祖籍就该是“并州文水”,这也是欧阳修、司马光等学者在为武则天编写传记时说她是“并州文水人氏”的道理。
那么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认定《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三史所写武则天“并州文水人”并不是在说武则天是出生在山西文水,而是指武则天的祖籍是山西文水。三史统一写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这原是史家修史立传的一种传统的文本式写法,就像我们现在填写“籍贯”表册一样的道理。
武则天毕竟做了母仪天下的大唐皇后,还代唐为周亲自做过一回皇帝,祖籍文水的人为其立庙建祠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文水的父老乡亲们千百年来始终站在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立场上只认定武则天是“后”而不是“帝”,即便是建庙立祠也叫“则天皇后庙”,不明确的尊为“则天皇帝庙”,这未免有失公允,这与四川广元把武则天的祀庙敬为“皇泽寺”就存天壤之别了。
一九九六年我曾在西安陕西省博物馆看过一个以“唐代妇女生活”为主题的展览,这是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一个以出土文物为实例的大型展览,其中在表述武则天的文字中这样写到,“祖籍山西文水,生于陕西长安,主要政治活动地在河南洛阳。”说文水只是武则天的祖籍而不是出生地,就“祖籍文水”问题而言可看作是三省博物馆界共同的权威认定。
由此得出结论,武则天不可能出生在山西文水,山西文水只是武则天的祖籍而已。很多历史研究学者说“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从中国人的祖籍角度来将其概念是没有错的。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三)郭沫若对武则天出生时间的疑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创作了一出话剧《武则天》并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郭老用肯定的语气不容置疑地断定了武则天是在武德七年(624)出生在四川广元,由此引发了学术上的一番大争论。持反对意见者最有力的攻击武器就是武士彟在武德七年(624)应该在长安任上,所以武则天不可能出生在四川广元、也不可能出生在山西文水,而应该出生在唐王朝的京城长安。
既然武士彟在武德七年没在利州任职,那么武则天又怎么会在武德七年(624)生于利州(四川广元)呢?
这个问题当年也同样困惑着认定武则天肯定出生在广元的郭沫若先生。郭老通过大量文献和文物认真研究了武则天的出生地,他从没怀疑过武则天生在广元的结论,但当他面对“武德七年”这个与武皇生年前后不对榫的时间段时,郭沫若疑惑了,他曾在文章中自问地写道,“这里还有一个可能性,便是武后的生年有问题?”换句话说,《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上记载的武则天的死亡年龄有问题?可惜郭老在产生了“武后的生年有问题?”这一疑问后就没有再去细探究竟,反而他的思路被禁锢在了“武德七年”这个日子上。为了坚定他“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权威认定,绝顶聪明的他竟圆滑地给出了一个假设,“武士彟在贞观元年是二度任职利州都督,他在武德七年曾首任过利州都督。”奇怪的是所有反对郭老这个“假设命题”的历史学家们遍查史籍,竟查找不出武德七年谁在利州都督任上,好像历史有意要制造这样一个悬念,所有的史书或碑刻都没有只言片语的透露,就连吴晗这样的学术权威面对郭沫若的假设也无可奈何地说:“此假设大胆,可以成立,但找不到历史依据。”郭老开心地笑了,他在《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一文中坚定地写道:“武则天生于广元这个事实,既有书本上的证据——李义山(李商隐)诗自注,又有广元文物和民间传说的佐证,尽管有史学专家要坚决否认。我再说一遍:在目前还没有确凿的根据,可以使它被根本地推翻。”
因为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泰山北斗似的文化名人,他集历史、考古、文学、戏剧、诗歌、金石、书法等学科知识于一身,在政治上也是位高权重的人物,是上世纪的文化“旗手”,所以学术界对他考证出的观点有很大的认同性。但是,郭沫若1961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有一个经常被人拿捏的软肋,同时也是他自己曾经产生过疑惑的问题,就是武则天生在“武德七年”这个结论下得有点底气不足。其实,武则天出生在“武德七年”这个结论恰恰是武则天出生在四川广元的硬伤。看来弄清武则天的出生地的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楚她的出生日期。
那么武则天究竟出生在哪一年呢?
发帖: 4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武则天不可能出生在武德年间
过去学术界一直认定武则天生在武德年间,大多人认为生在武德七年(624),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上关于武则天死亡年龄的记载,三史记载武则天终年或81、或82、或83,得出结论的方法是使用了“年龄逆推法”。那么武则天会不会出生在武德七年呢?
1.“袁天纲相面”透露出武则天的生年信息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大唐新语》等文献记载,益州(四川成都)行台仆射窦轨曾向李世民推荐过一个蜀地异人,此人就是相士袁天纲。贞观初唐太宗在长安召见了袁天纲,袁天纲从长安返蜀过利州时曾在都督府上为武士彟一家看过相。相士看相原本是一门玄学,历来就为史家不信,这里也不深究,但袁天纲为武家看相的那些文献记载里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在“贞观初”武则天的年龄特征状况。几种史料都明确记载,袁天纲在利州都督府为武士彟一家相面时武则天最幼小“尚在襁褓”,以男装打扮由乳母抱着出来让袁天纲看相,袁还让其下地走了几步。最后袁天纲惊曰:“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做天子。”
假若武则天真出生在武德七年(624),那么在贞观初年袁天纲到利州都督府为其看相时她至少也该在三、四岁以上了,其成长状态怎么会“尚在襁褓”呢?我们都知道“尚在襁褓”是形容一岁以下或最多一岁多点的婴幼儿之生活状态的,如若武则天在贞观初年都三、四岁的年龄了还要用襁褓裹着由乳母抱出,这岂不笑话!那么只能说袁天纲在利州都督府上为其相面时武则天的年龄也就一岁左右。也就是说武则天不是出生在武德年间而是出生在贞观初年。
袁天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益州(四川成都)有名的术士,很多历史文献上都有他事迹的记载,但上面这个故事明显带有神话色彩,迷信成份较重。我认为袁天纲在贞观初年于利州都督府为武氏一家看过相这件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袁天纲关于武则天“若为女,当做天子。”这话却不一定可靠,因为在当时那种政治生活环境中去说那样的话是会有杀身之祸的,袁天纲难道不明白说那话的严重后果吗?此说定是后人附会。
假若这条证明武则天生于贞观初年的证据还不算充分,那么再看下一条来自武则天母亲杨氏陵前的一通碑刻证据。
2.《望凤台碑》所透露出武则天的生年信息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亡故在咸亨元年(670),享年九十有二,死赠鲁国太夫人,谥曰忠烈、太原郡王妃、魏王妃,武周革命后追尊孝明高皇后,其陵寝曰“顺陵”,后加“无上”二字,改顺陵为“望凤台”,长安二年(702)武则天为其母立陵碑《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唐睿宗)书丹,全文四千四百四十九字,其中有武则天自造十六字,史称《望凤台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发生了致八十三万生灵涂炭的关中大地震,由于碑体高大单薄,于震时圯倒,后被人敲为碎块用以修补渭河河堤。清初渭河决堤,崩出三块,移藏县署,其中大块后裂为三截,三块遂成五块。1964年,咸阳底张水利工地上发现两块,第二年又在原咸阳县文庙门前下水道工地上又掘得一块。故而今得残碑八块,存二百八十三字,现藏于咸阳博物馆。《望凤台碑》虽毁但碑文却收录在《全唐文》中。
《望凤台碑》其中有一段碑文是在讲述杨氏在先夫武士彟死亡时的悲痛心情和生存状态,说杨氏悲痛欲绝,恨不能追随丈夫于黄泉,但因武则天年龄尚小,需要母亲照顾,所以杨氏才打消了“凭托佛教、长伴夫墓”的念头。史载武士彟死于贞观九年(635),《望凤台碑》明白无误地讲武则天在贞观九年年龄尚幼,那么武则天在父亲死亡那一年她年幼到什么程度呢?
《望凤台碑》载:“特以圣上年居膝下,爱切掌中。”圣上就是指武则天,“年居膝下”就是说武则天当时的年龄尚在“膝下”。“膝下之龄”这是中国人对人生状态描写的一种文学词汇,特指只有几岁的幼童,一般不超过十岁的孩子才用“膝下”来形容。如果武则天生在武德七年(624),那么在贞观九年(635)她就应该十二岁了。在唐朝那个时代,女孩子十二岁已经不算小孩子,何况史载武则天十四岁因其美艳被选入宫中以奉圣御。就算她生在武德末年,武则天在其父亡时也至少十岁以上。如果真是这样,那《望凤台碑》称年龄已满十岁以上的武则天为“年居膝下”显然不妥。《望凤台碑》是武则天在位时为其母所立,其碑文肯定要她最后审阅钦定,“圣上年居膝下,爱切掌中。”这句话完全可以认定就是武则天的自述,这焉能有错?单凭这句碑刻就完全可以否决武则天出生在武德年间。膝下之龄一般也就是指五、六岁,六、七岁,最多也就七、八的小孩子,武则天在他父亲去世那一年如是七、八岁,那逆推一下她就该出生在贞观初年,这与袁天纲贞观初年到利州武府为其相面时她“尚在襁褓”正相吻合也相互印证。
上面两条证据都把武则天出生日期的焦点对准在了“贞观初年”。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五)武则天的真实年龄
《旧唐书》、《资治通鉴》、《新唐书》记载武则天的死亡时间在神龙元年(705)十一月,享年或81、或82、或83岁。在唐王朝的时代,这样的年龄可谓长寿了。《资治通鉴》载:“太后春秋虽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武则天驻颜有术,七十多岁了其容颜还光鲜艳丽,身旁的人都看不出她的真实年龄,不觉得她衰老,她竟还“齿落更生”。
这个神奇的女皇帝真的高寿到了八十以上吗?
1.武则天死亡年龄的秘密
假如武则天真的是出生在贞观初年,而武则天的死亡时间又明确无误的是神龙元年(705),依据《中国历史纪年表》作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贞观初年到神龙元年满打满算也没有八十年,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上面记载的武则天死亡年龄都是八十出头,这问题曾经让郭沫若疑惑不解。还有一个问题让人不解,就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三史既然可以给出武则天的死亡时间和死亡年龄,但为什么不给出武则天的出生时间呢?这已经是很容易了呀,一逆推就可轻易得出结论,可为何不去得出那唾手可及的结论呢?我想也许是欧阳修、司马光他们对武则天的死亡年龄也存有疑惑,或是这些文学大家们的数学知识太差根本就不懂得加减法的四则运算,不然怎会如此?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武则天使用过的年号就会发现武则天死亡年龄的秘密。武则天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帝王,她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她是一个女性。武则天作为皇帝保持有一项世界记录,那就是她是使用年号最多的一位帝王。她在公元684年先后废掉了唐中宗李显、幽闭了唐睿宗李旦,控制了李唐王朝的最高国家机器,皇权在握,她实际上早已经自己做起了“皇帝”来。公元684年同时是唐中宗李显的“嗣圣元年”和唐睿宗李旦的“文明元年”,也是武则天自己的“光宅元年”。从光宅元年(684)起到她的神龙元年(705)止,武则天一生共使用过十八个年号,这个世界记录将永远保持。武则天还有一个奇怪的改年号习惯,就是随意改元。一般帝王更改年号都要等到一年过完的新年伊始,“改元”取新年新气象之意。就连唐太宗李世民在取得了帝位后也要等到父亲的武德九年过完才改元贞观。但武则天不然,她一时心血来潮就可能改元,也不管你这年过去了几个月,反正一改元,新的一年就从新开始了。
武则天使用过的年号有——光宅(1)、垂拱(4)、永昌(1)、载初(1)、天授(2)、如意(1)、长寿(2)、延载(1)、证圣(1)、天册万岁(1)、万岁登封(1)、万岁通天(1)、神功(1)、圣历(2)、久视(1)、大足(1)、长安(4)、神龙(1),这些年号的年数加起来共是二十七年,但是从公元684年的“光宅元年”起到公元705年的“神龙元年”止,公元纪年实际上只有二十二年。这是因为在其中五个公元纪年的年头里同时含有两个武则天改元后的“元年”,其中,公元689年里含永昌元年、载初元年,公元692里含如意元年、长寿元年,公元695年里含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6年里含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公元701年里含大足元年、长安元年。也就是说由于武则天自己对纪年的随意更改造就了她虚长四、五岁年龄的假象。永昌元年才过到十一月,她就改元载初;载初元年才过去了五个月,她又改元天授。也就是说才过几个月她的年龄就可以增加一岁。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是以帝王纪年在记算帝王年龄,所以也就给武则天多算了五岁,若再把虚岁或周岁的差异结合起来分析,因此武则天的真实死亡年龄应该在三史所述的83、82、81的基础上减去四、五岁,也就是说武则天的真实死亡年龄应该大约是七十七岁左右才对,再怎么计算也绝对不满八十岁。
2.武则天被选入宫帷的时间
这里面还有一个疑惑需要澄清,那就是多种史料文献都记载武则天是十四岁被选进太宗李世民宫中封为“才人”并赐号“武媚”,武则天才第一次有了正式的称呼“武媚娘”。
(1)司马光的错误推算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如此记载,但新旧《唐书》中却没有记载她是在哪一年被选进宫帷的,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却在卷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上》在贞观十一年(637)最后一段写道:“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后宫,为才人。”
但是在仔细研读了《资治通鉴》后会发现这一段文字所处位置很是蹊跷,完全不符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行文习惯。《资治通鉴》是以纪年为叙的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在叙述某一事件时必定给出准确的年月,大多还有某日的准确记述,而武才人入宫这段文字明显有生硬加在“贞观十一年”尾端的痕迹,没有准确时间,完全是司马光在给出武则天死亡年龄八十二岁后使用“逆推法”将武才人十四岁进宫生硬加在“贞观十一年”后的无奈之笔。如果司马光的“年龄逆推法”成立,那他又怎么不继续逆推十四年而给出武则天出生在“武德六年”的结论呢?这显然不行,因为武士彟与杨氏奉旨成婚是在武德六年之后。
(2)武士彟奉旨续弦的时间
前面已述,武士彟与杨氏的婚姻乃皇帝李渊钦点,婚后杨氏即被皇帝封为与丈夫爵位“应国公”相对应的“应国夫人”。史载,武士彟是因在长安任工部尚书时参加了《武德令》的编修有功被皇帝晋爵应国公的。《武德令》成于武德七年(624)三月,那么武杨成婚至少也该在武士彟被封应国公的武德七年三月之后。斯时武士彟约48岁,杨氏约46岁。武杨婚后先生长女即后来的韩国夫人,再生此女武则天。如此计算,武则天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快时间也该在武德八年(625)之后。
(3)太宗不可能纳有孝在身的女子入宫
武则天的父亲亡在贞观九年(635),贞观十一年(637)武则天尚处为父亲守制三年(实为27个月)的“带孝之身”,一代英主李世民再糊涂也不会将一位有孝在身的功勋之女召进宫帏以充圣御吧。再有,长孙皇后是贞观十年(636)六月死、十一月葬,太宗皇帝在皇后新丧不到一年就召才人入宫也不太可能。
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十四岁的武则天进宫时间记在贞观十一年是完全不可信的。
其实司马光使用“年龄逆推法”来计算武则天入宫时间的方法并没有错,错只错在他没有把武则天的帝王纪年弄清楚。根据武则天真实的死亡年龄来逆推,武则天被太宗选入禁宫的时间大约应该在贞观十五年(641)左右。
武则天不可能出生在武德年间,也就不可能出生在陕西长安。那我们到底有没有证据去证明武则天就一定是出生在贞观初年的呢?当然可以,我们不仅可以找到这样的证据,甚至还可以对武则天出生日期进行精确定位。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六)武则天出生时间的精确定位
如果武则天的死亡时间和死亡年龄这个问题能准确地解决,那么武则天的出生时间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科学地计算出。
1.“广政碑”的研读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建宝成铁路要穿广元皇泽寺而过,在筑路基时于寺内吕祖阁附近出土了一块石碑,石碑略有残损,毁坏了少量刻文,但上面清晰可辩该碑是“广政二十二年”所刻立,广政二十二年就是公元959年,属后蜀孟昶年号,距武则天的时代不过两百五十多年,距离我们今人约一千多年了。这块石碑后来被简称作“广政碑”,碑名为“大唐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为当时的昭武军节度使李奉虔所立。通过对碑文的研读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该碑证明“皇泽寺” 原有旧庙,因破烂而扩建新庙;
(2)唐五代时期,在利州(广元)武则天就被立像以神供奉,“军民祈祷于天后之庙者,无不响应。”这还不是一般的民间祀奉,而是官民共奉;
(3)该碑背面的铭文中还提到了一个以武皇谥号“则天大顺皇帝”为地名的“则天坝”,则天坝如今乃广元上西坝;
(4)“广政碑”中有一段重要文字,也是郭沫若和很多历史学家考证武则天出生在广元的重要证据之一。
唐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不备书
贞观时父士彟为都督于是□□□后焉
郭沫若推断其碑中缺损三字为“州始生”,于是那句话便成为“贞观时,父士彟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如此这句碑文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武则天是在贞观年间生于四川广元。当然,郭老所补“州始生”三字未必就一定正确,可即便是不补这三字,那句话也讲述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历史事件,符合新闻的三要素。时间:贞观时。地点:利州。人物:武士彟和武则天。当年郭老对“父士彟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这句话很是兴奋,所以他斩钉截铁地断定武则天生在广元,可对“贞观时”这三字他却疑惑了,他在使用“年龄逆推法”时犯了司马光相同的错误,所以得出结论武则天是出生在武德七年(624)的。
现在我们再次提醒应该把焦点集中在“贞观时”这三个字上,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证据证明武则天是出生在贞观初年。“广政碑”已经为我们锁定了历史上那一段重要的时间——贞观时。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2.《并□西龛佛阁记》及“礼佛图”的含义
皇泽寺的石窟造像是一九六一年国家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临江边的一块巨石上开凿有两龛石窟,编号为第12、13号窟。前两年皇泽寺进行改扩建工程,将这块巨石周边的淤积物清理后才发现另外还有许多石龛造像,因过去有文献记载当年颜真卿曾于此书写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故又称为“写心经洞”。。龛窟内的造像已残毁殆尽,但12号窟两壁内存两组较完整的“礼佛图”。13号窟遗有唐碑一方,原碑文被磨掉现遗有晚唐时期妆修题记《并□西龛佛阁记》。可惜“题记”大多残损,但现在还是可以依稀辩认出该题记是“大唐宝历二年(826)”所刻。碑文表明,当年武则天的父母出资在寺开龛造像,到了唐敬宗宝历年间,所凿佛像为风雨所侵,当时的太守北平公出资对原有佛龛进行妆修,并建佛阁加以保护。
《并□西龛佛阁记》碑文中残留有这样一些文字,其中残存的“灵异如响”四字很是诡异。
□□圣唐贞观二载郡□武都督杨夫人
灵异如响□□□□□□□□□□□□
这已经不难看出,这通唐碑“题记”主要在记述“贞观二年”与利州都督武士彟的“杨夫人”有关的一重要事件,而这重要事件的音响效果是“灵异如响”。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件呢?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件会与杨夫人有关而还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要“灵异如响”呢?
一个女性一生中弄出的最大动静莫过于临盆生产,而过去的很多文献和传说对封建社会中杰出人物的出生都爱附会一些神话和迷信的动静。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诞生时,就有一轮红日从天而下落在他家屋子里,天降瑞彩,响起仙乐,叮咚作响。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灵异如响”。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段残破的文字理解为这是在描述杨夫人于贞观二年生产了一个将来要当皇帝的婴儿所出现的一种天人合一之状况,所以“灵异如响”,同样也是因为杨氏生了孩子需要为其祈福武士彟夫妇方出资开窟造像。
再来看看12号窟石壁间那两组清晰的“礼佛图”。古代那些出钱开造佛窟的人为了使自己也能浸润佛法,往往把自己雕凿成一个比佛像小得多的小人跪置于角落,称为“供养人”。这两幅“礼佛图”表现的出资人状态却明显与其他石窟存有的佛龛“供养人”有很大区别,如单纯只是“供养人”,但怎么会将僧人与仆众刻绘其中呢?这完全没有道理。从画面上看这两幅浅浮雕壁画明显是在描述当事人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右壁一组刻绘五人,左壁一组刻绘九人。其人有男女、长幼、主仆、僧俗之分,人物动作或合什、或柄香、或持莲、或挟物,其衣衫、裙袖、束带、帔巾、发髻栩栩如生,人物主次、大小、高低、前后错落有致,人物表情神情庄严,行为姿态很是肃穆。这是两幅生动、完整刻画世俗之人前去佛寺的朝拜礼佛图画。古人“礼佛”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要净身、素服、斋戒,心要虔诚,不能随意而往。要么“许愿”,要么“还愿”。“还愿”也就是人们过去在佛前许下的人生愿望由于菩萨保佑得以实现,就要前去“礼佛”还愿。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那左右石壁上是雕刻着武士彟一家前去朝拜菩萨的“许愿”、“还愿”两件礼佛事件。
武士彟初来利州作都督,自幼笃信佛教的杨夫人便要去利州府城外嘉陵江西岸的古寺“许愿”。“许愿图”所绘一行五人,前为二僧引导,后随一袭长裙曳地、手持莲花的杨氏,武士彟长袍蹬靴、双手合什跟在后面,最后一人为右腋下挟着方形拜毡的仆人。杨氏在菩萨前许下的愿望后来得以实现,于是就要去佛寺还愿。“还愿图”所绘一行九人,前为一小沙弥引路,武士彟带着与前妻相里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元庆、元爽随其后,那腋下挟毡的仆人紧紧相跟,后四人为女性,一女手持莲花、一女双手合什,最后两人风化严重,但从行为姿态上还是可以判断出是一女背负一女。这四个女性雕像完全可以理解为是杨氏带着长女(后来的韩国夫人)、侍女把武则天背在背上随行的图画。两幅“礼佛画”还表明,“许愿”时是以杨氏为主,武士彟相陪,所以杨在前武在后。“还愿”时则是作为一家之主的武士彟举行的一次带领全家出动的集体行动,所以武士彟在前,两子其后,杨氏及女再其后。
在贞观二年武士彟带着全家要去菩萨面前还什么愿呢?而且这个愿望肯定与杨夫人的“灵异如响”有关!这当然只有理解为在贞观二年,杨氏又为武士彟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武则天。因开窟造像需要假以时日,工程时间至少也要一年以上。故而工匠艺人在雕凿好主佛造像后再于壁间来刻绘武士彟一家的“礼佛图”时,襁褓中的小武则天已有所长大,故此壁间“九人礼佛还愿图”中的小武则天就被匠人们刻绘成让侍女背负随行的状态。
武则天的出生年代现在已经定位在了贞观二年(628),我们可以由此断定武则天一定是出生在贞观二年吗?我们还能不能找到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旁证呢?
发帖: 8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3.萧淑妃临终前的奇怪诅咒
再来分析一件历史上很血腥的政治事件,就是武则天在登上皇后宝座后曾残忍地杀害了唐高宗原来宠爱的两个女人王皇后和萧淑妃,萧淑妃在临死的时候向武则天发出了一个奇怪的“诅咒”。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唐十六一《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载:“淑妃骂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宫中不畜猫。”
萧淑妃痛恨武则天是情理之中事,她与王皇后被武则天“断去手脚,投酒瓮中”、“数日而死,又斩之”的确太过残忍,死前发出诅咒也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萧淑妃在临死前会诅咒武则天为鼠而不为别的什么动物呢?再有武则天不准在宫中养猫,她为什么终其一生都那么忌讳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与一种动物有关联,因为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生肖属相”。十二种动物代表了十二种生肖,除龙我们没有见过外,其余十一种动物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武则天怕猫,很大程度上说明她的生肖是老鼠这种小动物。
我们一查《中国历史纪年表》,公元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一年恰恰就是中国农历戊子年,子者鼠也,也就是说贞观二年是鼠年,武则天生在这一年她生肖为鼠,所以她忌讳养猫。萧淑妃与武则天同在宫帏侍寝圣躬,肖当然应该知道武的属相,所以才如此咒之。萧淑妃的临终诅咒正好印证了武则天生在戊子鼠年这样一个事实。
发帖: 9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4.“正月二十三”武则天会期的时间关联
看来武则天出生在贞观二年(628)已是铁定的事实了,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在四川广元,千百年来流传了一个民间习俗, “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三”是武则天的会期,也就是说这一天是武则天的生日。广元还有民间传说“江潭感孕”,李商隐过利州写诗后自注江潭乃“感孕金轮所”,这些都是武则天生于广元的重要证据。民间的传说虽然不能成为信史,但也绝不会空穴来风。假如贞观二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就是武则天生日,就又出问题了。因为文献明确记载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在贞观一年十二月到任利州作都督的,“江潭感孕”的传说明明是说杨氏在利州江潭“感龙交而妊后”,也就是说杨夫人是来利州后才怀上武则天的,那杨氏又怎么会在贞观二年的正月生下武则天呢?因为贞观二年正月离她随夫来利州才一、两个月呀。要么就是杨氏已经身怀六甲来到的利州,可又怎么会有“感孕金轮所”的说法呢?岂不又是李商隐的诗注错了?
有研究者认为武则天不是生在贞观二年(628)正月二十三日,而是生在贞观三年(629)正月二十三日,可是贞观三年是农历己丑年,生肖牛年,这岂不又与刚才推论的武则天“生肖属鼠”相矛盾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难道我们上面的一系列逻辑推理都是错误的?
我们再去认真研究一番武则天不停的改变纪元这个爱好,发现武则天真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她从不按常规出牌,即便是在改元这个事关王朝兴废的重大事件上她也是随心所欲,依性情使然。
《全唐文》卷九十六《高宗武皇后》所载武则天的一道圣旨《改元载初赦文》清楚地写到,“我国家创业,尝有意改正朔矣。……朕所以式遵《礼经》,奉成先志,今推三统之次,国家得天统,当以建子月为正,考之群艺,厥义昭矣。宜以永昌元年十有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有二月改腊月,来年正月改为一月。”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零四唐纪二十《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亦载:“太后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我的天,玄关竟在这里!原来武则天在永昌元年(690)十一月实在按捺不住要亲自登上皇帝宝座的雄心壮志,她要代唐为周,神器自掌,她要亲自以帝王的身份君临天下,武则天要实行“武周革命”了。大周王朝至此伊始,“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改十一月为正月,武则天说了算。也就是说,武则天的生日原本该是十一月二十三,现在使用大周历法那就成了正月二十三。利州的父老乡亲自然就把“正月二十三”这天作为武则天的会期来开展纪念活动。这也由此说明在四川广元,早在武周时期百姓就开始举行则天会期,就开始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了。后来中宗复唐,历法回归正朔,日子又改了回来,只是民间的习俗已经养成,广元地区纪念武则天会期的日子也就没有再随历法的更改而更改,于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就把武则天的生日定在了正月二十三日上。那些认为武则天生在贞观三年正月二十三日的研究者们便是由武氏的混乱改元所误,其实“贞观三年正月二十三”就是“贞观二年的十一月二十三”。解决了这个关联问题,现在就可以明确地断定武则天的出生时间在唐贞观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了。
发帖: 1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5.日本作家原百代的《武则天传》
原百代是上世纪初出生的一位日本女性,她因偶然接触到武则天的故事,便对这位中国的传奇女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原百代决定为武则天写一本传记小说。她自学汉语,苦研中国古典文化,终于读懂弄通了《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大唐西域记》以及《全唐诗》、《全唐文》及诸多中国演义小说,她还查阅了大量的中国和在日本的所有关于武则天的历史文献,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七十岁高龄时终于写出了110万字的巨著《中国女皇—武则天传奇》。
在近代中国为武则天立传已大有人在,著名文化学者林语堂就在上世纪初写过一本《武则天传》,但作为一个日本女性作家来写这位中国的传奇女皇帝,且洋洋洒洒一写就是一百一十万字,这不禁令人敬仰。原百代的《中国女皇—武则天传奇》这本书极为翔实的记录了武则天从出生到入宫、当皇后、做女皇,直至统治结束,乃至后来的韦皇后之乱、太平公主自尽、唐玄宗继位这一中国封建历史上女性政治活动的最高潮。此书虽为小说,但作者治学严谨,主要事件都依史而作,戏说成分极少,同时原百代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上给出了独到的见解,此书自从行世以来一直被业界认为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原百代因此书获得了日本“女性文化大奖”,上世纪九十年代该书的中文译本出版后更是轰动一时。在原百代创作《武则天传》的那个年代,在中国的所有历史文献上都记载着武则天的出生时间是公元624年,可奇怪的是原百代在开篇就确切地写武则天是在“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诞生在“蜀利州地方(四川省广元县)”。原百代是凭什么断定武则天出生在公元628年的呢?在唐朝,日本曾先后派遣了多批遣唐使来到中国,为促进中日文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有记载,日本遣唐使曾将武则天创作的文学作品集《垂拱集》带回过日本,可惜这些著作都已经失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年的日本遣唐使在带回日本的其他文献中一定有关于武则天出生时间和出生地的记述,是不是原百代在日本查阅历史文献时查找到了这一重要的信息呢?可惜原百代也成了古人,我们无法求证。不过,原百代的著作再次为武则天出生在公元628年给出了重要的旁证。
发帖: 1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综上所述,武则天的出生时间我们已经给出了精确的定位,那么现在关于武则天出生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值得争论的了呢?武则天的出生地就只还有一个地方可供选择了,这便是利州“四川广元”。
结论如斯,不容置疑,倘若郭沫若老先生地下有知,也该拈花一笑了。
一代女皇武则天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农历戊子年,鼠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大周历正月二十三日)出生在四川广元(利州),亡故在神龙元年(705)十一月二十六日,享年78岁。今年又恰逢是中国农历戊子年,在武则天诞辰二十三个甲子(60年)后, 现在我们已经毋须再叫一声“芝麻开门”,这扇幽闭了一千三百八十年的武则天出生时间和出生地的神秘之门已经豁然洞开。
发帖: 13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川广元皇泽寺内写心经洞内的&&许愿图& & /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14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川广元皇泽寺内写心经洞内的&&还愿图& & /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15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武则天真容)/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16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川广元皇泽寺武则天真容石刻像(老年比丘尼妆)/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17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川广元皇泽寺前利州江潭妇女游合湾/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18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川广元-金轮感孕所/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19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广元皇泽寺则天殿/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武则天绣像
发帖: 2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女子赛凤舟/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2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四川广元象征武则天的凤凰楼夜景/晨风飘扬摄影
发帖: 173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爱读书/喜远游/好种菊
积分: 6215
发帖: 1801 篇
在线时长: 127 小时
历来川女多豪杰,武媚花蕾秦良玉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怒海茫茫 天生我狂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夏季轻装上阵 赢家用吸尘器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月传奇什么时候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