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才可去补杀神 逆苍天 小说是出自那本小说

无才可去补苍天是出自那本小说_百度知道
无才可去补苍天是出自那本小说
提问者采纳
《红楼梦》。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苍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语文[人教版]课件:中国小说欣赏第3单元
人情与世态(共168张PPT)
【主题悟读】冯梦龙编选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题材广泛,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其中不少的作品描写了市民的生活,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恫心戒目。”(《今古奇观序》)“三言”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三言”的出现,不仅使许多宋元旧篇免于湮没,而且推动了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目标定位】1.了解拟话本短篇小说集的扛鼎之作“三言”和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内容、艺术手法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2.通过讲解、讨论、点评、对比阅读等方式学习小说的鉴赏方法,品味作品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3.了解和学习古代人情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4.立足现实,从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文本钩玄】《玉堂春》是典型的情节小说,包含两个主要情节,一是王三官在金哥的引导下去见玉姐,玉姐设计,让王三官将金银首饰器皿带走;二是玉姐据理痛斥苏淮和一秤金,仰仗街坊邻里的帮助,拿到赎身文书。作者赞美了三官和玉姐超越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抨击了鸨子唯利是图的丑恶面目,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识,表现出新兴的市民文化的思想观念。《情真意切释猜嫌》的主要情节是写黛玉重犯“嗽疾”,宝钗探病,与黛玉进行了情感沟通与交流,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出她对人的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黛玉对宝钗的关心体贴深为感激,竟至向她忏悔。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黛玉与宝钗消除了宿积的隔阂,淡化了“情敌”的尴尬关系。【学法导引】学习《玉堂春》时,要了解话本小说的发展简史,鼓励学生课下选读“三言”中的一些名篇,重点了解“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就。学习《情真意切释猜嫌》时,要了解《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伟大成就,并作适当的扩展阅读和自主学习,尤其是要阅读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部分,以便比较全面地了解黛玉和宝钗之间又猜疑又相通的微妙复杂关系。学习本单元,重点还是应以所选课文为主,结合故事情节,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和叙事方法。第5课 “三言”《警世通言》和《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为“三言”。“三言”是经明末冯梦龙的整理而成的。“三言”中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城市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有较浓厚的市井气息。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最多,也最具特色。另外,揭露官僚地主阶级的丑恶,描写知识分子的悲苦,歌颂普通劳动人民的诚信和友谊,也是“三言”中常见的题材。《玉堂春》节选自《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二、词语解释①应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奉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温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哄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收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近义词辨析四、文学常识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曾用“笺笺居士”之名,是________(朝)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毕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广涉诗文、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领域,以小说之成就为最高,并在文学理论上有独特的见解。除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短篇小说集外,还有民歌集《桂枝儿》《山歌》以及其他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五十余种传世。【自主校对】一、①kē ②yīnɡ ③shì ④ké ⑤bǎo ⑥huánɡ ⑦chuàn ⑧chè ⑨qì二、①答应,允许。②逢迎,谄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③真情安慰,温顺体贴,休养。④诱骗。⑤货、款等收清。三、装扮:指通过打扮假装成另一身份。妆扮:指通过描画面容、装点服饰等改善自己的容貌。温存:殷勤抚慰(多指对异性)。温情:温柔的感情;温和的态度。挥金如土:形容任意挥霍钱财,毫不在乎。一掷千金:侧重于一次花钱之多。气象一新:景况焕然一新(用于与以往的比较,可用于人、景象、事物)。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昂扬,气度不凡(用于人)。四、明末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一、情节提要1.玉堂春与王景隆话别一句“如同久旱逢甘雨,好似他乡遇故知”将分别之后相互之间锥心的思念,相见之时的欢娱之情跃然纸上。二人又到分别之时,相互担心对方会忘记自己而对跪起誓的细节描写,又进一步表现出了自己对对方的爱恋之情。玉姐不顾鸨儿对自己的惩治而将金银、首饰、器皿等值钱物品都赠予王景隆,而王景隆在此时首先担心的是玉堂春的处境的描写,将二人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2.计逼鸨儿写赎身文书(1)这一节妙计连环,鸨儿等人哑口无言。承前计,玉堂春赠与王三金银并送走王三,又照应前文说:“我发过新愿了,今番不是我接他来的。”反到大街上大喊叫屈:“图财杀命!”鸨子无言可答。对王景隆去春院出手阔绰,鸨儿等人见钱眼开的事实当众陈述,使鸨儿亡八等人对王景隆的下落不明难逃干系,有口莫辩,为下文逼写赎身文书作好了铺垫。(2)表现玉姐作为风尘女子的智慧和泼辣。玉姐设计用箱子装砖头瓦片,哄骗鸨儿,一则使自己与心上人得以相见,二则抓住了鸨儿图财的心理,使鸨儿在众人面前理亏。玉堂春在众人面前的评理,体现了她善于抓住时机,借助舆论的力量,使亡八等人迫不得已写下了以后不再接客,不用拿赎金就可以赎身的契约,她的机智使自己在春院的生活有了保障,又为王景隆守了贞节。(3)借对鸨儿等人的斥骂,淋漓尽致地控诉了封建势力的丑陋与罪恶。鸨儿气急败坏地对玉堂春的责骂:“奴才,我就打死你。”亡八就去取皮鞭,这简单的语言及动作描写已充分暴露了以鸨儿为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你这亡八是喂不饱的狗,鸨子是填不满的坑。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骗别人。奉承尽是天罗网,说话皆是陷人坑。只图你家长兴旺,那管他人贫不贫。八百好钱买了我,与你挣了多少银。我父叫做周彦亨,大同城里有名人。买良为贱该甚罪?兴贩人口问充军。哄诱良家子弟犹自可,图财杀命罪非轻!你一家万分无天理,我且说你两三分。”玉堂春的一番痛骂更道出了鸨儿等人唯利是图的做人准则和见利忘义的丑恶,结尾“亡八又请众人吃过酒饭方散”突出表现了亡八等人为了堵住众人的嘴,掩盖自己真实面目的虚伪丑陋的一面。二、背景回放作者通过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同时也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吏部尚书王琼之子王景隆(小名三官)遵父命到京城讨账,看到“处处胡同铺锦绣,家家杯斗醉笙歌”的景象,喜之不尽。又为“花街柳巷,绣阁朱楼;红袖邀欢,娇姿丽色”所迷魂,来到一秤金家,结识了“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便数尽满院名姝,总输他十分春色”的玉姐。两人一见钟情,因为王景隆有钱,所以老鸨也是极尽奉承之能事,两人更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发誓白头偕老。但后来王三官钱财用尽,被鸨儿设计轰出妓院,又遭人抢劫,贫困交加,沦落到了讨饭度日的光景。这日王三官到关王庙烧香,不想碰到了一个熟人。节选的部分由此开始。三官在玉姐的资助下,得以回到家乡攻读,最后获取功名而得以刑部观政。且说玉姐自从上了百花楼,从不下梯。山西商人沈洪因慕玉堂春大名,特来相访。玉姐践诺誓言,不接待沈洪。而老鸨图沈洪的银子,设计把玉姐卖给了沈洪。沈洪带玉姐回山西老家,激怒了结发妻子皮氏。皮氏下毒药死了沈洪,却嫁祸于玉姐。玉姐屈打成招,被关入狱。再说三官为官之后只是想念玉堂春,全不以迎娶刘氏为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官终于寻到了玉姐的下落,而且为玉姐平反了冤案,惩处了坏人,救玉姐出狱。三官带玉姐回到南京,当日正了妻妾之分,姐妹相称,一家和气。1.“三言”素以情节曲折动人见长。试分析《玉堂春》以证明。答案: 《玉堂春》以风流才子王景隆与青楼美女玉堂春的爱情为主线布置全文,情节曲折动人,环环相扣。救公子——三官贫困交加,讨饭度日。因“他这人家有钱的另一样待,无钱的另一样待”的原因,三官无法判断玉姐对自己的态度,故而让金哥去试探。结果出乎三官的意料,玉姐不仅一往情深,而且帮助三官脱离窘境。
自然而然引出下面的情节。发誓愿——三官、玉姐重逢,两人难舍难分。为了证明爱情的真挚,两人一一许下誓愿。这一情节随着两人感情的发展而水到渠成。因为要践诺誓愿,又为下文设计与鸨儿周旋作了铺垫。立契约守节——为了践诺誓言,大胆、泼辣、机智的玉姐,设计智斗鸨儿。在公众场合数落亡八、鸨儿的罪行,逼迫亡八与玉姐立下契约。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形象地突出了玉姐多情、专一、机智的性格特点。2.试简析小说是如何利用矛盾冲突揭示主题思想的。答案: 3.《玉堂春》的谋篇布局有何特点?答案: (1)故事完整,情节安排环环相扣,错落有致。本文以“三官与玉姐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单线发展故事情节,但并非平铺直叙,而是环环相扣,曲折动人。作者先设置悬念——三官贫困交加,讨饭度日,然后观察、试探玉姐的态度;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鸨儿逼迫玉姐接新客,玉姐机智地利用还愿的机会帮助三官。就因为要帮助三官,故而把金银首饰器皿全部送给了三官,自然引出玉姐和鸨儿智斗的情节,智斗的结果是“立契约”。故事情节完整,脉络清晰,头尾完整,环环相扣,曲折动人。(2)巧妙利用矛盾冲突。①利用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三官与鸨儿的矛盾冲突引发了鸨儿和玉姐的矛盾冲突,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利用矛盾冲突凸显了人物性格特征。在玉姐与鸨儿的冲突中,表现了玉姐的机智、勇敢、泼辣,也揭示了亡八与鸨儿的唯利是图、心狠手辣、品质卑劣的特征。4.下面文字是课文节选部分后面的情节,根据你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你是否认同这样的结局?王三官回南京,经家人调解,其父原谅了他。于是王三官在家潜心读书,中了举人、进士,家人为他娶妻。玉姐被老鸨设计,卖给山西商人沈洪。沈妻皮氏与邻人赵昂通奸,又妒沈洪娶妾,就在面条里下毒,毒死沈洪,反诬玉姐。皮氏贿赂知县,玉姐被屈打成招,押入死牢。王三官因思念玉姐,自请到山西为官,当上了山西巡按,到洪同县重新审玉姐一案,判皮氏凌迟,赵昂斩首,知县罢官。这时苏淮已死,只得追一秤金之罪,枷入大牢。玉姐未曾失身,复归王三官。王三官携一妻一妾回南京拜望父母,皆大欢喜。答案: 此题要求就这篇小说大团圆的结局展开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前面有关介绍,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或浏览小说全文;(2)关于讨论角度,除了从“当时社会环境”方面考虑外,还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审美心理(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小说文体的发展阶段等方面加以分析;(3)《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是写宦家公子与妓女的恋爱故事,却是以悲剧结局,历来论者以为这篇作品更为真实,思想性也更为深刻,可以与本篇作比较评析。5.拟话本,是指模拟宋元话本形式创作的短篇小说,本来指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现多指明人模拟宋元话本形式而创作的短篇小说。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拟话本的典型代表和最高成就的体现。请你以“‘三言’的魅力”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答案: “三言”相继辑成并刊刻于明代天启年间,是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每集收作品四十篇,总数为一百二十篇,凡宋、元、明三代四五百年间创作和流传的比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小说,几乎已经“搜括殆尽”了,实际上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口头艺术转为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不可不读。我们可以阅读“三言”,借助学者和专著对“三言”的研究材料,来帮助自己完成探索活动。第一步,购买“三言”,利用课外时间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名篇,精要之处做读书笔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所想所感。第二步,“三言”的特点是通俗的白话语言,为人熟知的市井环境,广为熟悉的人物形象和符合大众道德的价值观念,亦俗亦雅,具有广为传播的社会背景,为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因而其具有广为传播的基础,阅读时请注意认真领会和品味其特点。同时也要摒弃作品中存在的神鬼观念、因果报应等局限和不足。第三步,将“三言”和先秦神话、六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进行有意识的比较,体味其在语言、情节、小说背景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第四步,广泛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冯梦龙生平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总结出“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第五步,以“‘三言’的魅力”为题,可以选某一个角度或某一篇小说为代表,写一篇1 000字左右的论文。一、意旨探微本文通过玉堂春和王景隆悲欢离合、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虚伪和残忍,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赞颂了当时被压迫妇女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二、写法借鉴1.故事情节典型,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如玉姐提出去城隍庙还愿,设下巧妙的圈套,而鸨子浑然不觉。待到三官“气象一新”,卷土重来时,鸨子先是“惶恐”,后又陪出笑脸。当知三官卷物而逃时,顿时气急败坏。读者至此,定然会猜想玉姐会处境危险,性命堪忧。不想,经过一番当街的唇枪舌剑,竟然是鸨子败下阵来,玉姐反而讨得自由之身,清净守节。这样复杂曲折、惊心动魄的情节,唤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引人入胜。这些都是支撑情节戏剧性的有力逻辑因素,小说也因此摆脱了单纯追求情节离奇的倾向,增强了艺术含量。2.成功的心理描写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成功。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仔细品味。①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倒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到了细腻的程度。②老鸨听说三官“满载金银”归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③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这里的“心有一动”,表现了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演到恰到好处,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三言”是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宋元旧篇,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明代的作品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半数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所以“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和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的开始。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的发展。“三言”中描写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数量多,成就也最高。主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苏小妹三难新郎》《玉堂春落难逢夫》等。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写曾做过乞丐头子的金老大,发迹后想改换门庭,荣耀自家门户,便把女儿金玉奴嫁给了穷秀才莫稽。莫稽也因衣食不周,无力婚娶,愿意入赘金家。莫稽在玉奴的资助和鼓励下,连科及第,中了进士。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莫稽怕出身贫贱的玉奴有碍他的前程,便在赴任途中,把玉奴推进江中。玉奴落入江中,被新上任的淮西转运使、莫稽的上司许德厚搭救,并收为义女。不久,莫稽攀上了高枝,二次入赘,到上司家里做女婿,他兴高采烈,可一入洞房被一阵劈头盖脸的竹棒打将下来,接着被人扯耳朵,拽胳膊,扯到新人面前,他举目一看,新人不是别人,正是玉奴。经过一番周折,两人和好如初。小说批判了嫌贫爱富、背义忘恩、富贵易妻的负心汉,揭露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罪恶,反映了市民阶层对爱情的观念。“三言”中有一类小说,以友情和工商业者为题材,代表作有《施润泽滩阙遇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如《施润泽滩阙遇友》通过心地善良的手工业商人施润泽的拾金不昧和失主朱恩的知恩图报,赞美了小手工业商人之间淳朴感人的道德和友谊。本篇反映的正是普通市民思想感情中美好的一面,体现了小手工业商人在他们的事业中所需要的那种相互帮助、渴望友谊的道德观念。“三言”中还有一类小说以官场官吏为题材,主要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木棉庵郑虎臣报冤》《滕大尹鬼断家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写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抗奸官员沈炼一家及其亲友跟奸臣严嵩一党斗争的故事。它所依据的材料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是直接反映当时政治斗争的作品,是一篇了不起的“时事小说”,是明代拟话本以时事政治为题材的代表作。小说反映了忠臣义士与奸臣的斗争,暴露了奸臣弄权陷害忠良的黑暗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奸臣斗争的深广的社会基础。这篇小说不仅思想性强,在形象塑造上也非常成功。严嵩是个奸毒的奸臣形象,沈炼是个忠言直谏、心高气傲的忠臣形象。最成功的形象是闻淑女。她是沈炼的儿媳,沈小霞的妻子。为了给丈夫到官府申辩,她毅然与被押解的丈夫一同上路,当她发现两个差役不怀好意,便机智地帮助丈夫半路逃脱,自己独当一面,与差人周旋。她把两个解差告到官府,说是谋杀了她丈夫。解差成了阶下囚,被弄得七死八活、狼狈不堪,反而求闻淑女,请求开恩。作者把这个有才有智、有胆有识的女性写得栩栩如生。“三言”中还有一类作品以科举取士为题材。这类小说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不公,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代表作主要有《俞仲举题诗遇上皇》《钝秀才一朝交泰》《老门生三世报恩》等。一、年轻貌美的玉堂春1.多情、专一、坚贞当三官钱财散尽,鸨儿逼得三官和玉姐两人进退维谷时,玉姐说:“哥哥,当初劝你回去,你却不依我。如今孤身在此,盘缠又无,三千余里,怎生去得?我如何放得下心?你若不能还乡,流落在外,又不如忍气且住几日。”三官落难后,授意金哥去寻玉姐,金哥发现“那玉姐手托香腮,将汗巾拭泪,声声只叫:“王顺卿,我的哥哥!你不知在那里去了?”玉姐的动作、语言都表现出玉姐在三官离去后,茶不思,饭不想,整天以泪洗面度日。多情专一的“玉姐”跃然纸上。同时,玉姐盟誓不再嫁,且与亡八、鸨儿周旋,目的是为了践诺盟约,这是对爱情的坚贞。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玉姐的多情、专一、坚贞。2.善良、纯洁玉姐生活在“他这人家有钱的另一样待,无钱的另一样待”的污浊环境中,却出淤泥而不染,三官与玉姐庙中相见,玉姐叫声:“哥哥王顺卿,怎么这等模样?”两下抱头而哭。玉姐将所带有二百两银子东西,付与三官,叫他置办衣帽买骡子,再到院里来,“你只说是从南京才到,休负奴言。”“你败了三万两银子,空手而回,我将金银首饰器皿,都与你拿去罢。”这些描写写出了玉姐得知三官贫困交加时,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且情定终身,表现了玉姐的善良、纯洁。3.机智、泼辣玉姐骂亡八、鸨儿“你这亡八是喂不饱的狗,鸨子是填不满的坑。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骗别人。奉承尽是天罗网。说话皆是陷人坑。……”显示出其泼辣的性格。“要我回去,须立个文书执照与我”,“若写得不公道,我就扯碎了”,“须要写收过王公子财礼银三万两”,“众人先押了花。苏淮只得也押了,一秤金也画个十字。玉姐收讫”,这些描写体现了玉姐的机智。二、出身名门,风流倜傥的王景隆1.才华出众“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说明其是风流才子。“爹爹严命,限儿的书都看了,题目都做完了,但有余力旁观子史。” “王爷看他所作文课,一篇强如一篇,心中甚喜,进过头场,到二场、三场俱完,王爷又看他后场,喜道:‘不在散举,决是魁解。’”会试日期已到,公子进了三场,果中金榜二甲第八名,刑部观政,体现王景隆才思敏捷、才华出众的特点。2.没有门户之见如果说王景隆起初与玉姐一见钟情仅限于容貌吸引的话,那后来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并没有因为玉姐身为风尘女子而鄙视她,没有门户之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被父亲责骂时,三官辩解,将初遇玉堂春,后来被鸨儿如何哄骗尽了;如何亏了王银匠收留;又亏了金哥报信,“玉堂春私将银两赠我回乡,这些首饰器皿,毕玉堂春所赠”。在封建等级如此森严的大家庭里,如此公开地为风尘女子身份的玉堂春辩护和称赞实属罕见,也证明了王景隆没有门户之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3.用情专一发誓“我若南京再娶家小,五黄六月害病死了我”体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书院中读书时“心下只是想着玉堂春……神思恍忽”由此可看出对玉堂春相思之深。王景隆中金榜二甲第八名,刑部观政之后,尊父母之命,迎聘刘都堂之女,但他一心只想玉堂春,全不以聘妻为喜。为了寻访玉堂春,焚香祈祷山西为官,设法救出已落入大狱的玉堂春,且娶玉姐做妾,虽时日已久,事务繁杂,但王景隆对玉姐的痴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亡八、鸨儿1.心狠手辣当玉姐不忍打发三官起身时,鸨儿怒发,亡八不分是非,便拿了皮鞭,举鞭乱打。将玉姐打得髻偏发乱,血泪交流。不讲人性,心狠手辣。2.狡猾、奸诈设计分离玉姐和三官。“三姐,明日是你姑娘生日,你可禀王姐夫,封上人情,送去与他。”玉姐当晚封下礼物。第二日清晨,老鸨说:“王姐夫早起来,趁凉可送人情到姑娘家去。”大小都离司院。将半里,老鸨故意吃了一惊,说:“王姐夫,我忘了锁门,你回去把门锁上。”公子不知鸨子用计,回来锁门不提。且说亡八从那小巷转过来,叫:“三姐,头上掉了簪子。”哄的玉姐回头,那亡八把牲口打了两鞭,顺小巷流水出城去了。三官回院,锁了房门,忙往外赶着。不见玉姐。3.金钱至上老鸨的名言是“有钱便是本司院,无钱便是养济院”。三官将五十两元宝四个,并尺头、碎银送给老鸨时说:“银两、尺头,权为令爱初会之礼;这二十两碎银,把做赏人杂用。”吓得老鸨舌头吐出三寸。老鸨天天笑脸相迎,侍候有加。当三官手内财空时,亡八、老鸨凡事疏淡,不照常答应奉承,且设计赶走了三官。三官气象一新,出现在妓院中,对老鸨说:“……我今皮箱内,见有五万银子,还有几船货物。伙计也有数十人。有王定看守在那里。”老鸨一发不肯放手了。且设下酒席,笙琴细乐,又来奉承……把亡八和老鸨“钱前是神,钱后不是人”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金钱至上,惟利是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风气之恶劣。“三言”中的内容,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主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作者通过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男女平等,同时也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二、作者大胆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了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三、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歌颂友谊,斥责背信弃义的行为。四、反映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不公,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一、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方法从现实生活取材,主题思想更为集中,如爱情题材的作品,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紧密结合,并且比较鲜明地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婚姻自由的主题,作者把描写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作品中的人物,官吏、妓女、秀才、商人各个阶层都有。故事情节虽然有夸张、虚构的成分,但大多以现实题材为基础。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即实有其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所依据的材料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是直接反映当时政治斗争的作品。二、继承话本传统,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三言”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三、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人物性格更为丰满作者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既有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又有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善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服侍酒后的莘瑶琴那段。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突出了秦重善良、忠厚的性格,又把其对莘瑶琴的爱怜、尊重以及又惊又喜的复杂心理表现得酣畅淋漓。四、独特活泼的语言特色作者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使语言流畅生动。“三言”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物之情的境地。所有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里“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了自己的润色和创作。丫鬟收拾了杯盘之类,抹了桌子,叫声:“秦小官人,安置罢。”秦重道:“有热茶要一壶。”丫鬟泡了一壶浓茶,送进房里,带转房门,自去耳房中安歇。秦重看美娘时,面对里床,睡得正熟,把锦被压于身下。秦重想酒醉之人,必然怕冷,又不敢惊醒他。忽见栏杆上又放著一床大红纻丝的锦被,轻轻的取下,盖在美娘身上,把银灯挑得亮亮的,取了这壶热茶,脱鞋上床,捱在美娘身边,左手抱著茶壶在怀,右手搭在美娘身上,眼也不敢闭一闭。却说美娘睡到半夜,醒将转来,自觉酒力不胜,胸中似有满溢之状。爬起来,坐在被窝中,垂著头,只管打乾哕。秦重慌忙也坐起来,知他要吐,放下茶壶,用手抚摩其背。
良久,美娘喉间忍不住了,说时迟,那时快,美娘放开喉咙便吐。秦重怕污了被窝,把自己的道袍袖子张开,罩在他嘴上。美娘不知所以,尽情一呕,呕毕,还闭著眼,讨茶漱口。秦重下床,将道袍轻轻脱下,放在地平之上;摸茶壶还是暖的,斟上一瓯香喷喷的浓茶,递与美娘。美娘连吃了二碗,胸中虽然略觉豪燥,身子兀自倦怠,仍旧倒下,向里睡去了。秦重脱下道袍,将吐下一袖的腌臜,重重里著,放于床侧,依然上床,拥抱似初。美娘那一觉直睡到天明方醒,覆身转来,见傍边睡著一人,问道:“你是哪个?”秦重答道:“小可姓秦。”美娘想起夜来之事,恍恍惚惚,不甚记得真了,便道:“我夜来好醉!”秦重道:“也不甚醉。”又问:“可曾吐么?”秦重道:“不曾。”美娘道:“这样还好。”又想一想道:“我记得曾吐过的,又记得曾吃过茶来,难道做梦不成?”秦重方才说道:“是曾吐来。小可见小娘子多了杯酒,也防著要吐,把茶壶暖在怀里。小娘子果然吐后讨茶,小可斟上,蒙小娘子不弃,饮了两瓯。”美娘大惊道:“脏巴巴的,吐在哪里?”秦重道:“恐怕小娘子污了被褥,是小可把袖子盛了。”美娘道:“如今在那里?”秦重道:“连衣服里著,藏过在那里。”美娘道:“可弄坏了你一件衣服。”秦重道:“这是小可的衣服,有幸得沾小娘子的余沥。”美娘听说,心下想道:“有这般识趣的人!”心里已有四五分欢喜了。此时天色大明,美娘起身,下床小解,看著秦重,猛然想起是秦卖油,遂问道:“你实对我说,是甚么样人?为何昨夜在此?”秦重道:“承花魁娘子下问,小子怎敢妄言。小可实是常来宅上卖油的秦重。”遂将初次看见送客,又看见上轿,心下想慕之极,及积趱嫖钱之事,备细述了一遍,“夜来得亲近小娘子一夜,三生有幸,心满意足。”美娘听说,愈加可怜,道:“我昨夜酒醉,不曾招接得你。你干折了多少银子,莫不懊悔?”秦重道:“小娘子天上神仙,小可惟恐伏侍不周,但不见责,已为万幸,况敢有非意之望!”美娘道:“你做经纪的人,积下些银两,何不留下养家?此地不是你来往的。”秦重道:“小可单只一身,并无妻小。”美娘顿了一顿,便道:“你今日去了,他日还来么?”秦重道:“只这昨宵相亲一夜,已慰生平,岂敢又作痴想!”美娘想道:“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正在沉吟之际,丫鬟捧洗脸水进来,又是两碗姜汤。秦重洗了脸,因夜来未曾脱帻,不用梳头,呷了几口姜汤,便要告别。美娘道:“少住不妨,还有话说。”秦重道:“小可仰慕花魁娘子,在傍多站一刻,也是好的。但为人岂不自揣!夜来在此,实是大胆,惟恐他人知道,有玷芳名,还是早些去了安稳。”美娘点了一点头,打发丫鬟出房,忙忙的开了减妆,取出二十两银子,送与秦重道:“昨夜难为你,这银两权奉为资本,莫对人说。”秦重那里肯受。美娘道:“我的银子,来路容易。这些须酬你一宵之情,休得固逊。若本钱缺少,异日还有助你之处。那件污秽的衣服,我叫丫鬟湔洗干净了还你罢。”秦重道:“粗衣不烦小娘子费心,小可自会湔洗。只是领赐不当。”美娘道:“说那里话!”将银子挜在秦重袖内,推他转身。秦重料难推却,只得受了,深深作揖,卷了脱下这件龌龊道袍,走出房门,打从鸨儿房前经过,鸨儿看见,叫声:“妈妈!秦小官去了。”王九妈正在净桶上解手,口中叫道:“秦小官,如何去得恁早?”秦重道:“有些贱事,改日特来称谢。”(节选自《卖油郎独占花魁》)第6课 红楼梦《红楼梦》初名《石头记》。以后又用过《金陵十二钗》《情谱录》《风月宝鉴》等名称。最早是80回抄本,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书名在社会上流传。《红楼梦》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涉及史、王、薛三个家族,以及官府、市井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全景式地展开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情真意切释猜嫌》通过写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与薛宝钗的真情谈话中,感受到了薛宝钗的体贴与关怀而猜嫌尽释,赞颂了人世间情真意切的友谊的真诚与崇高。三、近义词辨析四、文学常识曹雪芹(或),生卒年难以确定,大约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叶,满族正白旗人。____代小说家,名______(读zhān),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先世原是汉人,祖籍是辽东辽阳人,后移居辽宁铁岭,大约在明末被编入满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一般认为是中国长篇名著《________》的作者。【自主校对】一、①chāi ②xián ③diào ④zhōu ⑤shēn ⑥dān二、①借某种事物消除寂寞和烦闷。②探望问候。③心怀恶意。④费用(总括多种)。⑤身心舒服(多用于否定)。三、排遣:借某种事消除(寂寞和烦闷)。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委屈:①受到不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②让人受到委屈。委曲:①(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天翻地覆:形容闹得很凶。(程度轻)人仰马翻:形容混乱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程度重)四、清 霑 梦阮 雪芹 芹圃 芹溪 红楼梦一、情节提要从节选片段看宝钗与黛玉的关系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空洞话语。她认为药疗不如食补,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答应给她送燕窝来。在对话中,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是和黛玉一样的,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样,就拉近了同黛玉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融洽气氛。尽管这种“同病相怜”显得生硬牵强,但却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她在最后说“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照应前文“及至宝钗等来望候她,说不得三五句话又烦了”,即表现出宝钗深谙黛玉的性格,又见出她对人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黛玉对宝钗的关心体贴深为感动,竟至向她忏悔,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并诉说自己孤苦无依之状,又提及宝钗前日对她的“教导”,从内心深处表示感谢。黛玉在《红楼梦》中一向是以孤高傲世、盛气凌人的面貌出现的,这样向别人诉说肺腑,实在难能可贵,她谈及家世的衰微,只身的孤苦,不是“正经主子”的感觉和谨慎心态,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情,宽谅她素日的“禁不得一些委屈”。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出了林黛玉性格中的这种复杂性,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二、背景回放本文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后半部分,完整的回目名应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一回是两个主要人物薛宝钗和林黛玉关系的转折点。凤姐生日闹事已平息多时,今昔和事之后,探春、李纨等借监社一层作陪衬,夹带叙入替平儿打抱不平的话,向凤姐讨钱,三人经过一番戏谈之后,二人目的达到。同时借赖嬷嬷口训说宝玉一番,暗补宁、荣二府昔日家教之严,以形今日之放纵。补写周瑞之子于凤姐生日醉酒无礼一层,这是闹事余波,从这些可看出凤姐生辰内外上下俱不安宁。宝钗因见黛玉旧疾又犯,比往常又重,终日不出门,心情烦闷,就来探望黛玉,于是便有了节选内容的精彩片断。宝钗走后,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看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吟罢方要就寝,宝玉又冒雨来访,一番话语之后,送走宝玉,宝钗遣送燕窝的婆子又来。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又羡她有母有兄;一回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幔,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总之,在这一回中,我们看到黛玉并不孤独寂寞,并不缺乏友谊,甚至爱情。宝钗来了,和她像金兰姐妹般的剖心置腹长谈;宝钗走了,宝玉又来了,对她嘘寒问暖;宝玉正走,宝钗打发送燕窝的人又到了。前前后后忙得走马灯似的,可就在这样的人脉关系中,黛玉感到的却是孤寒,彻骨的孤独与寒冷。1.请结合《红楼梦》的有关章节,简要分析林黛玉的形象。答案: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2.请结合《红楼梦》的有关章节,简要分析薛宝钗的形象。答案: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产百万之巨。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账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3.认真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 (1)语言典雅含蓄。如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非文化人不能解。(2)语言生动活泼,口语化。如宝钗说“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如黛玉说“何苦叫他们咒我”,都浅近自然,声口可闻。4.请结合课文分析薛宝钗对林黛玉的体贴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吗?答案: 参考一:薛宝钗对林黛玉的体贴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她认为药疗不如食疗,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答应给她送燕窝过来。这一切,表现了她对人的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参考二:薛宝钗对林黛玉的体贴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从没有人听到过薛宝钗说出自己心里最深处的话,反而她的话听上去总有些虚伪有些不真实,和林黛玉的直率与没有心计比起来,薛宝钗更像一个深藏不露的野心家。她拼命让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的形象趋于完美。在他人看来她的确是一个知书达礼,又大度的淑女。她为黛玉送东西的时候,黛玉是真的放下心结,喜欢宝姐姐,但在宝钗的心中还是另有所图的。她不仅需要打败黛玉,还要让黛玉为她所谓的宽容大度而输得心服口服,来维护自己大家闺秀的形象,从而后顾无忧地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5.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性,大多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红楼梦》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他笔下的云集于大观园中的女性,大多是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美丽形象!请你以“女性的悲歌,女性的赞歌——再读《红楼梦》”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答案: 《红楼梦》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不仅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的外形美,而且也写出了她们内心的美。第一步,购买《红楼梦》,搜集有关《红楼梦》人物研究的文章。第二步,研读《红楼梦》,同学之间展开合作,摘录书中重要女性的故事,记录其遭遇,概括其思想性格,做好读书笔记。第三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然后概括这些人物形象的异同点。第四步,摘录《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有关女性的描写,概括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然后与《红楼梦》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再研读搜集到的有关研究资料,体会《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伟大成就。第五步,写一篇1 000字左右的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一、意旨探微《红楼梦》在对封建伦理道德、矛盾重重的家庭关系作了深刻揭露批判的同时,也有突现人与人之间关怀与友谊的内容。节选部分通过写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与薛宝钗真诚的谈话中,感受到了宝钗的体贴与关怀而猜嫌尽释,赞颂了人世间情真意切的友情的真诚与崇高。二、写法借鉴体会平凡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情谊。情有儿女私情,也有真挚的青春友情,“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已道出了宝钗和黛玉真诚倾吐后心中猜嫌尽释、情同姐妹的结局,因为平凡的语言中饱含体贴与关怀。“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真诚的建议已抛开了二人在爱情上的矛盾,而是只出于对一个病人的关怀与同情。“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至此黛玉已消除敌对心理,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再次流露出了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之情,宝钗立刻接话“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好一个“同病相怜”,更拉近了二人的距离。“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至此二人已心心相印,情真意切。平凡的语言,以小见大,表现了二人的不计前嫌的品质。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早丧慈母的林黛玉,投奔到外祖母家(贾府)寄居。胸怀才智的林黛玉,与不同凡俗的表哥宝玉虽是初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第二年,贾府又来了出身名门大族、具有大家风范的薛宝钗(宝玉母亲王夫人的姨侄女)。因为宝玉有块从胎里带来的宝玉,宝钗也有个金锁,人们背后说,他们正好是命定的一对。宝玉与一群姐妹们朝夕相处,融洽无间,但更与思想相通的黛玉心心相印。贾政望子成龙,强逼宝玉读八股文章。蔑视功名利禄的宝玉却和黛玉偷看被禁读的《西厢记》,抒发了他们的自由思想,滋长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史湘云也希望宝玉能专心于仕途经济,这天又来对他大讲“立身扬名”之道。宝玉听得很是反感,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袭人责怪宝玉不该冷落史湘云,宝玉却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他们这番谈话,恰巧被经过怡红院的黛玉听到,不禁又惊又喜,更觉得宝玉是她的知己。宝玉与忠顺亲王府的戏子琪官有来往,他同情琪官,帮他逃脱王府的束缚。这事被贾政知道后,痛恨宝玉违背家教,将他打得半死。黛玉惜怜宝玉,为此哭得两眼红肿,宝玉反百般劝慰黛玉,并将为她拭泪的手帕遣丫头晴雯送给黛玉。黛玉十分珍视这条情丝万缕的手帕,特在上面题诗记情。一夜,宝钗来访宝玉,久坐未走,引起晴雯反感,这时又有人走来叩门,晴雯不知是黛玉,狠声狠气不肯开门。黛玉已经生疑,又见笑语声中,宝玉送宝钗出来,遂误会是宝玉有意冷落她,更引起寄人篱下、受人欺凌的感伤。第二天,宝钗陪伴贾母等在藕香榭赏春行乐,黛玉独到桃林深处,借埋葬落花抒发她内心的压抑。宝玉听到一字一泪的葬花词,寻声而来,黛玉记恨昨晚的“闭门羹”,负气避开。经过宝玉一番诚心地剖白,黛玉方释误会。黛玉病倒了。同情黛玉的紫鹃,为了试探宝玉是否真情,佯称黛玉将返回苏州原籍,宝玉信以为真,发狂地要留住黛玉。这样宝、黛之间的爱情在人前暴露无遗了。宝玉也病倒了,贾母决定为他冲喜成亲。她认为黛玉有违贾府家教,便在“黛玉行动乖僻,不如宝钗温顺”的比较下,采纳了王熙凤的“掉包计”,对宝玉伪称娶的是“林妹妹”。黛玉得知了宝玉要娶宝钗的消息,以为宝玉负情变心,遂焚去诗稿诗帕,含恨而死。黛玉去世之时,正是宝玉花烛之夜。当宝玉发觉新娘不是林妹妹而是宝姐姐时,惊诧得发痴发狂,更听到黛玉已死的消息,便疯也似的奔到灵前,声声血泪,倾诉他满腔的悲愤与委屈。“金锁”锁不住“宝玉”,“铁槛”关不住“逆子”,宝玉扔去了那块“通灵宝玉”,愤然离家出走。一、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贾宝玉这一形象既丰满深刻,又生动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典型性。1.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是贾府里荣国府的嫡亲长孙,作为贾府振兴的希望,贾宝玉受到贾母等家族上层人物的特别宠爱。他本应该为了家族的利益,遵循传统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道路,成为一个标准的封建士子和孝子;但他却叛变了,反而成了本阶级的逆子和破坏者。他的叛逆性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厌弃功名仕进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2)反对封建秩序他轻视封建伦常和秩序,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常常打破男女、长幼、嫡庶、贫富、贵贱、主奴关系上的等级名分。(3)反对封建礼教他极力抵制封建家族的安排,自主选择未来的生活伴侣;抵制不成时,以离家出走来维护理想,这种行为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桎梏。(4)梦醒者的苦痛,“多余人”的悲剧贾宝玉看见了许多黑暗,看见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而无力相救,他感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只得向佛老哲学寻求解脱办法,最后悬崖撒手,遁入空门。2.他是思想改革的弄潮儿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他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他摒弃封建礼教的束缚,倡导婚姻自由,反对性别歧视,尊重个性,提倡人权、思想解放。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新人的典型”。二、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之一。1.林黛玉天生任情率性,在爱情上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情致,在世俗生活中有较多的自我,孤高自许的性格在人际关系复杂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贾宝玉是她拼尽一生想要抓取的救命稻草,她把自己的希望和生命都毫不犹豫地托付给了他,然而病态性格下追求的爱情在封建社会里永远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太虚幻境”,她也只能沦落为不幸时代里悲情主义的化身。2.林黛玉出生于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幸福而温馨,然而先天性的体弱,母亲的早逝,又在黛玉心灵深处投下浓重的阴影。过早的寄人篱下,养成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小性儿”,虽有高人一等的才华,却丝毫不懂人情世故。每遇不平,要么用尖刻直接的话语揭露人们的虚伪和庸俗,要么以哭泣、吟诗来排遣心中的压抑和不快。生活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中,她既不能处理环境的威胁,又不懂得挽救自我的策略。她唯一的能力似乎只是天真地使性发牢骚,心直口快之下难免失当,孤立自己。也正是这种直接而不被人接受的方式让这位任情施性、心窄多疑的林妹妹活在一种过于压抑苦闷的内心世界里,她的一生也同样展示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冲突融合。3.林黛玉之所以撼人魂魄,还在于她那毫不掩饰的“真”。在父母还没有来得及向自己的女儿授予生活的技巧、处理人事的哲学时,就把她抛向了波涛翻涌的生活海洋,让她自己去搜寻救命的浮标。结果她把自己的一生紧紧依托在一个没有结局的恋爱生活上,最终香消玉殒,含恨离世。三、薛宝钗薛宝钗是薛姨妈的女儿,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作者既写了她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沉静淡泊、温柔平和的性格,又展示了她心灵深处隐藏的豪放大度。 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了她性格中的弱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且分析出它存在的原因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太深,无法摆脱这沉重的约束。她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压榨得思想禁锢、行为僵化、可悲可叹的女才子,她作为“薄命司”中的一员,终逃不出“一哭”“同悲”的命运。薛宝钗的性格特点:1.慧质:她天资聪慧,博学宏览。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与之抗衡。2.恬淡:曹雪芹写宝钗极力突出其朴素淡雅的形象。其住所环境“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一色玩器全无”。3.宽厚: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宝钗,一直存着戒心。一次次挖苦宝钗,可宝钗却“浑然不觉”,从未心存芥蒂。4.豁达大度:宝钗不但对他人给予及时的援助,还非常小心地不把这些事张扬出去,给当事人留足面子《红楼梦》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的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单独地去描写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灭亡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曹雪芹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站在时代先进思想的高度,以卓越的艺术才华,使《红楼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一、《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从对他们三人的描写,扩展到描写他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大观园,并展示出大观园中诸多女性的不同命运,再由大观园推广到整个宁、荣二府;家庭生活中的矛盾推广到家族冲突、两性对立。以宁、荣二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又代表着整个贵族阶层,它们上与皇室宫廷、下与市井乡野相联系,这就使得《红楼梦》的笔触伸展到整个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这个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始终笼罩其上的神话空间,隐隐约约地指示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全书的结构庞大而精巧,将众多的人物、繁杂的情节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个纵横交错的纲目之中,前呼后应,左右贯通。总之,《红楼梦》围绕爱情悲剧,结合对封建贵族家庭的揭露与批判,叙述了首尾一贯、浑然一体的故事。这一完整连贯的长篇结构,是章回体小说结构更趋完美、成熟的标志。它容纳了大量的生活事件,表现了复杂的社会内容,展示出一幅巨大的生活图画。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直接选取人物和情节,并以理想的光辉,赋予这些人物和情节以深刻的思想意义。作者描绘生活的杰出才能,使《红楼梦》达到既还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二、最令人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红楼梦》改变了以往古典小说中人物神化或单一的传统,全书有400多个人物出场,个个生动鲜明,呼之欲出,但又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得尽的。例如薛宝钗,她一方面满脑子正统的教条,一心规劝宝玉走仕途,而且乖巧精明,善于逢迎家中的人;但另一方面,她魅力十足,因为她个性温和、大方豁达,外貌、才智更与林黛玉不相上下。还有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袭人等人物,都不是简单的“好坏”二字可以概括。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极为丰富,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善于同中见异,表现出有相似点的人物身上的不同特征。如同为贾府之女,迎春懦弱,探春刚强,惜春冷漠;同是温顺的丫环,袭人老成世故,紫鹃则清高纯洁,描写十分传神。总之,《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天才的创造,他以精雕细刻的手法,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复杂多变的生活事件,多方面地镂刻出人物性格的特征。在大量的对照描写中,既表现出人物身上的阶级烙印,又各具鲜明的个性;环境气氛的映衬和细致的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不同人物的诗词,也有助于体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这些表现手法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并使《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取得了极大成就。三、对于典型事件和细节的描写也很有特色。作者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或家庭特征、最能体现故事矛盾发展关键的情节,以细腻的笔触进行叙述,使读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例如,秦可卿出丧、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一部《红楼梦》,张弛有致,动静相生,形势时松时紧,人物或喜或悲,读来令人兴味无穷。四、《红楼梦》语言的特色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精练,朴素而多彩,清新而活泼,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其中叙述语言精练、朴素,人物对话生动、多样,使人物情态如生,跃然纸上。小说还经常通过人物的对话,将情节引向深入发展。总之,《红楼梦》的语言继承并大大发展了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标志着我国古典文学语言的最高成就。黛玉葬花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花瓣,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去罢。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什么没有?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息一息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去,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等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等他二人去远,把那花儿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面数落着,哭的好不伤心。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又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抬头一看,见是宝玉。黛玉便啐道:“呸!我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单元归纳与整合(三)一、话本小说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小说,经历了六朝的“志怪”“志人”、唐代的“传奇”,在内容和体裁上逐渐丰富成熟。始于唐代,繁荣于宋代的“说话”艺术,使古代小说自然朝着白话的方向发展,遂成主流,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类型。“说话”艺术产生于唐代寺院的俗讲(讲经)和民间说唱。寺院僧人在讲解佛教经典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加入一些通俗的佛经故事来吸引听众,而民间的说唱更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素材。到了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繁荣,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这些市民主要是由手工业工人、店员、小商贩、守城军人等组成的,他们在文化娱乐上有着特殊的需求。“说话”艺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内容上具有现实性或传奇色彩,正好符合这些市民的欣赏情趣。这样,在宋代,说话讲唱艺术空前兴盛,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从大型的游艺场所勾栏瓦舍,到各种档次的酒肆茶楼,从私人府第到宫廷御殿,从露天街市到乡村田野,到处都有说书人的身影。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刘克庄《田舍即事》诗云:“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可见当时说书人的活跃。据诗意,可知前者是在讲东汉蔡邕的故事,后者是在讲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刘克庄《田舍即事》诗云:“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可见当时说书人的活跃。据诗意,可知前者是在讲东汉蔡邕的故事,后者是在讲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故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给“话本”的定义为:“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尽管后来有一些学者指出“话本”一词还有很多不同的用法,但也不能否认其为“说话之本”的含义。最初的话本,仅仅掌握在说话人手里,秘而不宣。随着市民阶层欣赏水平的提高,文人的加盟,使话本的内容更加丰富,文学性也越来越强。加之印刷术的进步,书坊老板开始刻印话本牟利。这样,公开刊行的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诞生了。话本小说的基本体制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题目。题目是根据正文故事的内容来确定的,起标识的作用。说话人为了使内容更加醒目,往往用七言八言的句子为题,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2.入话。是话本的开头,通常以一首诗词或一诗一词开头,点明主题,渲染气氛,调动听众的情绪。也可以用一个小故事开头,以故事为入话的又称“得胜头回”“笑耍头回”。入话具有候客、垫场的作用。它位于正话前面,相对独立。3.正话。即正题、正传,是话本的主体部分。正话的文字,分散文和韵文两种。散文是口语化的单行散句,主要是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韵文是指中间插入的诗、词、典、骈文、联语等,主要用于对环境、人物服饰、容貌等作静态的描写,兼有抒情的成分,在结构上中断散文的叙述,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同时也使讲述的形式多样化。4.篇尾。即话本的煞尾,它一般以诗词的形式出现,独立于故事情节之外,对正文故事具有总结、评定作用,对观众具有劝诫之意。话本的刊刻,开始是以单篇的形式出现的。到了明代中叶,才有了结集成书的话本选集,如《六十家小说》等。到了明代末期,冯梦龙致力于话本小说的整理,从他收藏的古今通俗小说中,编辑加工成120篇,分为三辑,每辑40篇,分三次刊行。首次刊行的40篇,初名《古今小说》,后来更名为《喻世名言》,与在其后刊行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列,世称“三言”。由于冯梦龙的成功,激发了另一位通俗小说爱好者的热情,这个人就是比冯梦龙小六岁的凌濛初(),他先后创作刊刻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世称“二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继承了“三言”的精神,但其文学成就稍逊一筹。二、白话小说的巅峰——《红楼梦》文言小说秉承了中国史传文学的传统,以书面语叙事,虽不乏精品,甚至到了封建社会晚期还出现了像《聊斋志异》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但终因舍弃生活语言而显得贫乏无力。白话小说由民间的“说话”而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充满了活力。它直接描摹市井生活,刻画人情世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明代中叶,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金瓶梅》差不多和《西游记》同时问世。这部长篇小说,从《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生发开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线的长篇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继承了文人独立创作的传统。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就借石头之口,对野史传奇、才子佳人等类小说加以批驳,指出它们各自的俗套,或“假借汉唐名色”,或开口“文君”,满篇“子建”,毫无新意,从而标榜《石头记》“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官僚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美好情感,抨击了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为封建末世唱响了一曲哀婉的悲歌,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也达到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全书出现的人物,有名字的就有四百多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不下几十个。作者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广大的社会背景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此展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他们的爱与恨,美与丑。无论是从揭示生活的深度广度方面,还是从艺术创造的丰富生动方面,《红楼梦》都堪称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1.作品反映的主题不同《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源于第一回:女娲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了一块没有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因没有被选去补天而遗憾。后被一僧一道两位仙人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遭”。不知多长时间之后,道士再次经过此地,发现石上刻着他的这番经历,后经批阅删减,名为“石头记”。故事中的主线有以下几条:一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即“家亡”一线;二是叙述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三是叙述大观园众女性的悲惨命运,即“人散”一线。“三言”的作品来源有两类,一是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即“话本”,二是明代由文人参与创作的“拟话本”,主要反映明代中后期的新兴群体——市民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比较优秀的故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爱情、婚姻、家庭题材,二是歌颂高尚的友谊,另外还有一部分反映现实政治的作品,也难能可贵。2.作品创作方式不同“三言”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和明代“拟话本”,少数是冯梦龙的拟作。如课文所选的《玉堂春落难逢夫》,原题下注云:“与旧刻《王公子奋志记》不同”,很可能经过了冯氏的再创造。冯梦龙对“三言”的编辑加工,除了选材严谨外,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统一体例,改订各篇题目,“三言”中的作品,本来是各自独立的短篇小说,编者却把前后相邻两篇的题目编成对偶式的,类似于长篇小说的回目。如《玉堂春落难逢夫》的上一篇是《乐小舍拚生觅偶》。增补了一些小故事作为“入话”。(2)润饰文字。删去一些说话人现场提醒听众的术语,使话本的语言更加书面化,适合阅读。(3)对作品的文字、情节、主题思想进行再加工创造,有的甚至重新改写。这样,作品的主观性议论增多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也大大增强。3.雅俗两极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中描写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与“三言”中的杜十娘、苏三、莘瑶琴等所处的社会阶层迥然不同,她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代表着雅与俗的两极,但是她们的婚恋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对两类女性的比较,可以探讨中国明清小说中从贵族小姐到风尘女子追求爱情多以悲剧告终的缺憾与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要素点拨1.环境在小说中的地位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表现他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2.环境描写的分类和作用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自然景物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第一,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第二,渲染、烘托气氛。第三,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第四,有的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二、考题热身(2011·广东省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严冬海猎□ 陈秉汉①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习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说:“阿龙,天气这么冷,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做睡着的样子,等爸爸的咳嗽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渔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潮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起海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感受到一团热气,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渔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丢进篓里。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渔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渔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篓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渔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渔篓里。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渔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有删改) 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一处景物描写侧重表现天气的寒冷,海风的冷酷。这些描写都渲染了一种苦寒的氛围,为表现海龙一家的困苦生活作铺垫,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处景物描写,作者将静静的大海比做“像守着摇篮的母亲”,这一比喻充满了温情,暗示了海龙捕鱼的成功和满足感,也表现了海龙一家渡过难关后的欢愉与安宁。结构上,与开头“风静了”的描写相照应。答案: ①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为后文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②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三、规律提取解答此类题目可按下面步骤进行: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其次,概括所描写的环境,然后归纳景物特点。最后,分析其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二是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三是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四是推动情节发展。五是突出深化主题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苍天全部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