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让子弹飞没看懂底火没,打过的蛋壳

凸缘式底火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凸缘式底火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凸缘式底火是两大底火形式中其中一种型态的底火,因此使用这种底火的子弹又称为凸缘式底火子弹(rimfire ammunition)。“外文名rimfire ammunition用&&&&途弹药
来自于弹壳底板与弹壳本体的直径比,亦及弹壳底板直径大于弹壳者即称为“凸缘”(rimmed);若弹壳底板直径与弹壳本体直径相等,则称为“无缘式”(Rimless)。凸缘式底火中的汞盐引爆药位于弹壳底部的底缘内侧,靠击槌“打击”弹壳底部的底板(包括外缘)达成击发;中央式底火则是靠撞针“撞击”弹壳底部中心的底火而击发,两者主要差异在此。
由于凸缘式底火子弹的弹壳并不像中心式底火有可分离(包括可重新更换)的底火杯,因此无法重新装药(Reloading)再度使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型态的底火,不过基于现实的要求,包括射手对于便利性、耐用性以及安全性的需求,因此现今仍旧被大量使用的底火形式主要只剩下凸缘式底火与中 心式底火。凸缘式底火起源于1857年当时的.22 BB子弹;这种子弹简单到弹壳里面连火药都没有,纯粹依赖击槌在底火上来一记就发射出去了,可以想像威力不会比空气枪的子弹好多少,所以只能用来作室内射击练习。后来的.22 Short子弹就添加了4格令(0.26公克)的黑火药,用在史密斯威森所生产的第一款左轮枪Model 1上。
后来又演变出.22 Long子弹,火药含量5格令(0.32公克)。透过.22 Long子弹的应用证明而成功而演化出.22步枪子弹,从此应用至今。然而演变的胃口也越养越大,很快地跃升到.41 Short子弹以及.44 Henry Flat子弹,最后一直到.58 Miller子弹,不过从此凸缘式底火子弹也就开始被中央式底火子弹所取代。
取代的原因很简单,尽管底火位置就在弹壳后端的弹壳底板(也称为凸缘;rim)里,对于枪枝的设计与使用造成很大的方便,然而由于弹壳底板也是弹壳的一部分,加上为了让枪枝的击槌能够有效经过打击引发底火,因此弹壳不能太厚,也因此用在比较大的口径或高装药量的子弹上,就会发生因为瓦斯膨胀的压力造成弹壳与弹壳底板的分裂,而这也就是大口径凸缘式底火子弹停止应用的原因。
反过来说,中心式底火子弹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原因就在于底火的位置移到弹壳底板中央以后,弹壳的平均厚度就可以增加,因此反而适用于需要高膛压火药的大口径弹药,击发时不需要特别担心弹壳破裂的问题。不过部分.22 口径的弹种由于反冲小,作为射击的入门阶再合适也不过,因此通过市场的筛选而存活沿用到今天。底缘底火式子弹中的 .22 LR子弹至今仍旧是全世界销量最高最普遍的子弹,近年来凸缘式底火又有些新的弹种推出,例如.17英吋(4.5 mm)口径的17 HMR子弹。
不过因为口径缩小的关系,.17 HMR子弹仍然沿用.22 WMR的弹壳,但是增加“瓶颈式”(bottle-neck)的设计;.17子弹的弹道相当低平,加上使用异质弹尖型的空尖弹(这是它弹道性能优良的原因),弹头只要撞击到目标或其他物体就会很快变形扩张以及碎裂,有效发挥杀伤力(相当于9mm弹头的威力)。
.17 HMR随后又发展出.17 Hornardy Mach 2,简称为.17 HM2子弹。顾名思义这种弹头的初速相当高,并且像.17 HMR子弹一样是从.22 LR子弹演化而来的。.17 HMR与普通.22 stinger一样都不是昂贵的子弹,不过.17 HM2子弹倒是比.22LR子弹贵上6倍(以50发/一盒计算)。
在欧洲的凸缘式底火子弹唯有著名的9mm Flobert子弹,它可以发射实心弹头,也可以发射定量的弹丸,就像迷你型的霰弹一样。在英国,9mm flobert子弹甚至被称为“花园枪”(garden gun),因为弹头威力与射程都相当有限,因此适合用在院子里把不速之客,例如田鼠或家鼠与以击毙以敬效尤;如果弃9mm flobert不用而就.410用之,那么自己种的那一畦菜就当作算了。.22 BB Cap
.22 CB Cap
.22 LR(.22 Long Rifle)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谁知道手枪弹壳的底火怎么取下来?
除了灌水是不是没别的办法了?
你这样很危险,容易击发底火。部队军械修理厂销毁弹药有专用的拨弹器,会安全一些。
zhang65343
最近忙着装修房子~准备结婚!
你似乎消失了很长时间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我有一个没打过的手枪子弹 是伯丹式的 我想请教一下我怎么才能安全的把底火去掉呢 我想做个项链 谢谢_百度知道
我有一个没打过的手枪子弹 是伯丹式的 我想请教一下我怎么才能安全的把底火去掉呢 我想做个项链 谢谢
我试过用钳子两头夹 但是弹头太小记不住在就是太难拔出来了 ..........
提问者采纳
在水里,底火潮了。就不响了
提问者评价
谢谢 我弄下来了 我是把底火的边缘弄个小洞 再在水里泡 这样就没事了 呵呵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你用钳子夹住单体 在找另外一个钳子拔出弹头 倒出火药就成了 然后你在把弹头按上就好了 敲打底火你弄不好不安全
拔弹头很简单 有安全
这样就不怎么好看了 我试过 。。
用钳子钳住弹后面,用一些钝器(如小锤),敲打子弹(注意会响,不要对着人)把底火给耗了!!
大哥 能把的住么 !!!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14楼15楼警用武器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目标,不是必须杀死目标。而军用武器主要就是消灭目标! 目标不同,武器也不一样,没有那个国家敢明文允许警察使用达姆弹,达姆弹一个下去,就是死
10楼我只是个小兵,只有9mm的打。
35楼47楼48楼不可以。
34楼41楼42楼小口径的高速子弹,就算是老美的在近距离杀伤力好像也不是很理想哦
35楼47楼可不可以用空调的铜管做弹壳?
35楼铜的延展性好,容易加工,并且不容易磨损枪膛和膛线钢壳蛋的成本低,容易生产
不容易卡壳,降低枪管膛线的磨损,有助于提高精度和降低故障率。
手枪弹弹头: 敷铜钢芯/复合芯手枪弹弹壳: 全铜/敷铜钢步枪弹弹头: 敷铜钢芯步枪弹弹壳: 敷铜钢/彩漆钢欢迎兄弟们指正..
34楼41楼我的意思是,95系列枪发射的子弹初速高,碰到物体后,失稳严重,造成翻滚,所以变形大。而肥皂和明胶实验不一定能完全模仿出实际情况。只能是参考而已。这样说,应该能明白吧。
34楼 你根本就没有看懂我的发言呢你看9楼发的,贴子,最后一张杀伤效果图,前面那么长的一段直线,如果那段直线的距离跟人体的厚度相仿,这样的话是不是杀伤效果不大呢
这个十式通用弹药 有2种版本的设计 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这个据说是把原来的85式的5.8口径的步枪弹 和机枪重弹 整合到一起 ,可能有弊也有利 吧。 26楼 DBP10式5.8mm枪弹方案的形成是在95式5.8mm普通弹和88式5.8mm机枪 弹设计基础上开展的,其研制经历了方案设计、初样机研制、正样机鉴定和设计定型四个阶段。总体设计思想是“内弹道像普通弹,外弹道像机枪弹”,即通过调整内弹道参数使之满足95式以及95-1式5.8mm班用枪族、88式通用机枪、88式狙击步枪不同长度、不同导程枪管的内弹道性能要求和作战使用要求。 DBP10式5.8mm普通弹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四部分组成。弹壳有涂漆钢弹壳和覆铜钢弹壳两种类型,前者配用博克赛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只有一个传火孔;后者配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有两个传火孔,传火孔之间设有火台。两种类型弹壳枪弹的技术性能完全一样。设计中,通过外弹道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弹形的优化,如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成一种特殊的形状(即样条曲线头部),使5.8mm口径枪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减小钢心直径、增加铅套厚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DBP10式5.8mm枪弹弹头的飞行稳定性,满足了在不同长度枪管(长度分别为334mm、463mm、 520mm、557mm、620mm)、不同导程枪管(导程分别为178mm、210mm、240mm)中枪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击密集度要求,圆满实现了一弹配多枪的使用要求。 通过采用H90弹头壳,有效降低了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在弹膛内运动时对枪管的磨损,使枪管综合寿命提高15%以上。 研制成功的DBP10式5.8mm普通弹配用于短突击步枪,可杀伤3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敌有生目标;配用于自动步枪,可杀伤4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配用于班用机枪,能有效杀伤6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火力点和轻型火器;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可杀伤1 000m内暴露的敌步兵和压制敌火力点;配用于88式狙击步枪,可准确杀伤800m内单个重要目标。研制经历:攻坚克难 在研制DBP10式5.8mm枪弹历程中,研制人员面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分析探索,逐一解决攻克,最终满足配用于多种武器的使用性能。远距离弹道性能问题 在前期的外弹道试验中,出现了800m弹道一致性难以满足战技术指标要求和1 000m侵彻威力余量不足的问题。 原因分析 初期弹头头部采用双弧形(R100/R40)设计,弹头弧形部较“胖”,弹形系数约为0.98,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较大,导致落点动能偏低,1 000m处落点动能仅为200焦耳。外弹道试验结果显示,1 000m处侵彻威力余量很小,800m弹道一致性也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措施 针对这个问题,对弹头形状重新设计。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为一种特殊的形状,该方案弹头弧形部较锐长,弹形系数约为0.95,较原方案减小了3%,能有效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落点动能。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该方案弹头在头部高度、尾锥长度和弹头质量、初速等参数保持与原方案相同的条件下,1 000m处落点动能较原方案提高了20焦耳左右,保证了1 000m侵彻效果,改善了800m的弹道一致性。枪/弹系统匹配问题 在正样机鉴定试验过程中,发现枪/弹系统不匹配。不匹配的具体表现是采用95式5.8mm枪族射击时,射击密集度合格率低;班用机枪枪管寿命仅为12 000发,达不到15 000发的指标要求。 原因分析 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经多方面探讨和试验后认为:枪弹在枪管中飞行稳定性不足是导致射击密集度差的主要原因;枪弹对枪管磨损严重,造成枪管寿命降低。 技术措施 经过讨论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枪弹自身的飞行稳定性,以满足95式5.8mm班用枪族的使用要求;对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通过线膛的重新设计来适应DBP10式5.8mm普通弹。
为此,DBP10式5.8mm普通弹在改进设计时实施了以下技术措施。 钢心直径由4.1mm减小为3.8mm, 以增加铅套厚度,减短弹头长度,适当调整弹头质心位置,缩小质心和阻心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弹头转动惯量比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改善弹头工艺性并保证弹头各零件组装的密实性,进一步稳定、提高枪弹射击密集度。 实施效果 改进方案后,对DBP10式5.8mm普通弹进行了枪/弹匹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95式和95-1式 5.8mm班用枪族上射击密集度均达到指标要求;班用机枪枪管寿命可达20 000 发。热枪管散布大问题 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铜后,在进行平均弹着点一致性试验过程中,出现了热枪管发射时,弹着点散布大、平均弹着点一致性差的射击缺陷。 原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铜被甲弹头造成热枪管散布大的主要原因是弹头被甲与枪管线膛尺寸不匹配引起的。在热枪管状态下,枪管和弹头同时发生变形,枪/弹原有的配合尺寸关系受影响发生了改变,导致枪管对弹头的导转侧压力变小,对弹头旋转运动的束缚变小,弹头在膛内及出枪口的旋转速度下降,从而出枪口时章动(自转的物体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其对称轴会在某一个平面内摆动,这个摆动即是章动)变大。另外,与覆铜被甲弹头相比,铜被甲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枪管状态射击更易出现散布增大的射击缺陷。 技术措施 枪管膛线数由4条增加为6条,分散枪管对弹头旋转运动时的导转侧力;枪管阳线直径由5.8~5.84mm调整为5.82~5.86mm,阴线直径由6.01~6.07mm调整为5.98~6.02mm,减小弹头膛内运动时的嵌入量。另外,将95-1式5.8mm短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枪管导程由240mm调整为210mm,与班用机枪一致,提高了弹头膛内旋转速度。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DBP10式5.8mm普通弹能够满足对步枪、短步枪、班用机枪规定的冷、热枪管状态下100m平均弹着点偏差的指标要求,且在热枪管状态下散布有明显改善。可贵的突破创新 DBP10式5.8mm普通弹历经艰辛探索终获成功,其突破创新亮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现了“一弹九枪”的通用化设计 枪弹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实现“一弹多枪”,一直以来是弹药设计者力求达到的目标。DBP10式5.8mm普通弹的研制成功,使原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合二为一”变成现实,该弹能通用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95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88式5.8mm通用机枪、88式5.8mm狙击步枪和03式5.8mm自动步枪,为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与世界上同类小口径武器弹药系统相比,DBP10式5.8mm普通弹的总体技术性能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了对铜被甲弹头的认识 在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设计方案形成以前,国内小口径枪弹弹头壳都采用F11覆铜钢材料,为满足班用机枪15 000发的枪管寿命要求,DBP10式5.8mm枪弹弹头壳一改常规,大胆采用了H90铜材料。由此带来了热枪管状态下射击密集度明显增大的射击缺陷,经反复试验表明热枪管状态下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理论依据。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 以往弹头外形的常规设计多为单弧形或双弧形,而DBP10式5.8mm枪弹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即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计算出不连续的多个点拟合成一段弧作为弹头弧形部外形。经试验证明,DBP10式枪弹样条曲线弹头的弹形系数比原DVP88式5.8mm机枪弹(弹头为R100/R40双弧外形)减小约3%,较大幅度提高了弹头终点动能,从而确保了终点侵彻威力和弹道一致性。 研制小口径通用枪弹,在国内外属首次尝试。DBP10式5.8mm枪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轻武器弹药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该弹在战术效能上较好地解决了枪口冲量、终点侵彻威力、射击密集度、作用可靠性彼此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较好地处理了内外弹道之间、弹药与武器之间、结构与选材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战术与技术的统一,使小口轻武器弹药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采用涂漆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全貌图及各部件分解图采用覆铜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全貌及各部件分解图采用涂漆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装配示意图,其采用单传火孔结构采用覆铜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装配示意图,其采用双传火孔结构DBP10式5.8mm普通弹穿透肥皂块的杀伤效果图。由于弹头初速较高,所以弹头直线穿透了很长一段距离后才受速度降低的影响发生翻滚,由此造成很大的创伤空腔 受教了,谢谢科普。
35楼36楼穿甲弹头用的不是钢,硬度不够!
35楼 以前听说国的说法是,钢弹头据说对枪管的寿命和要求有很大的要求,铜的话要求会小些。 成本来说的话铜更便宜
穿甲性能来说的话,钢弹头的穿甲性能很高一般的防弹衣根本没用,一定厚度的钢板照样击穿。 铜的穿甲性能要低些
这些只是我知道的一些,懂的在补充下
那和全铜的子弹比起来缺点是什么呢?
靶场内发现的95系列枪支发射的弹头,没有一个不严重变形的。想挑一个好点都挑不出来。靶挡是土质的。
其他人回复有正确的,我只说没有说的:铜弹壳有自润滑性,子弹上膛顺利,更利于抽壳,终于听到好消息了,中国的子弹已经被铜困恼了将近60年。
这个十式通用弹药 有2种版本的设计 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这个据说是把原来的85式的5.8口径的步枪弹 和机枪重弹 整合到一起 ,可能有弊也有利 吧。 26楼 DBP10式5.8mm枪弹方案的形成是在95式5.8mm普通弹和88式5.8mm机枪 弹设计基础上开展的,其研制经历了方案设计、初样机研制、正样机鉴定和设计定型四个阶段。总体设计思想是“内弹道像普通弹,外弹道像机枪弹”,即通过调整内弹道参数使之满足95式以及95-1式5.8mm班用枪族、88式通用机枪、88式狙击步枪不同长度、不同导程枪管的内弹道性能要求和作战使用要求。 DBP10式5.8mm普通弹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四部分组成。弹壳有涂漆钢弹壳和覆铜钢弹壳两种类型,前者配用博克赛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只有一个传火孔;后者配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有两个传火孔,传火孔之间设有火台。两种类型弹壳枪弹的技术性能完全一样。设计中,通过外弹道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弹形的优化,如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成一种特殊的形状(即样条曲线头部),使5.8mm口径枪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减小钢心直径、增加铅套厚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DBP10式5.8mm枪弹弹头的飞行稳定性,满足了在不同长度枪管(长度分别为334mm、463mm、 520mm、557mm、620mm)、不同导程枪管(导程分别为178mm、210mm、240mm)中枪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击密集度要求,圆满实现了一弹配多枪的使用要求。 通过采用H90弹头壳,有效降低了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在弹膛内运动时对枪管的磨损,使枪管综合寿命提高15%以上。 研制成功的DBP10式5.8mm普通弹配用于短突击步枪,可杀伤3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敌有生目标;配用于自动步枪,可杀伤4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配用于班用机枪,能有效杀伤6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火力点和轻型火器;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可杀伤1 000m内暴露的敌步兵和压制敌火力点;配用于88式狙击步枪,可准确杀伤800m内单个重要目标。研制经历:攻坚克难 在研制DBP10式5.8mm枪弹历程中,研制人员面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分析探索,逐一解决攻克,最终满足配用于多种武器的使用性能。远距离弹道性能问题 在前期的外弹道试验中,出现了800m弹道一致性难以满足战技术指标要求和1 000m侵彻威力余量不足的问题。 原因分析 初期弹头头部采用双弧形(R100/R40)设计,弹头弧形部较“胖”,弹形系数约为0.98,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较大,导致落点动能偏低,1 000m处落点动能仅为200焦耳。外弹道试验结果显示,1 000m处侵彻威力余量很小,800m弹道一致性也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措施 针对这个问题,对弹头形状重新设计。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为一种特殊的形状,该方案弹头弧形部较锐长,弹形系数约为0.95,较原方案减小了3%,能有效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落点动能。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该方案弹头在头部高度、尾锥长度和弹头质量、初速等参数保持与原方案相同的条件下,1 000m处落点动能较原方案提高了20焦耳左右,保证了1 000m侵彻效果,改善了800m的弹道一致性。枪/弹系统匹配问题 在正样机鉴定试验过程中,发现枪/弹系统不匹配。不匹配的具体表现是采用95式5.8mm枪族射击时,射击密集度合格率低;班用机枪枪管寿命仅为12 000发,达不到15 000发的指标要求。 原因分析 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经多方面探讨和试验后认为:枪弹在枪管中飞行稳定性不足是导致射击密集度差的主要原因;枪弹对枪管磨损严重,造成枪管寿命降低。 技术措施 经过讨论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枪弹自身的飞行稳定性,以满足95式5.8mm班用枪族的使用要求;对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通过线膛的重新设计来适应DBP10式5.8mm普通弹。
为此,DBP10式5.8mm普通弹在改进设计时实施了以下技术措施。 钢心直径由4.1mm减小为3.8mm, 以增加铅套厚度,减短弹头长度,适当调整弹头质心位置,缩小质心和阻心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弹头转动惯量比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改善弹头工艺性并保证弹头各零件组装的密实性,进一步稳定、提高枪弹射击密集度。 实施效果 改进方案后,对DBP10式5.8mm普通弹进行了枪/弹匹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95式和95-1式 5.8mm班用枪族上射击密集度均达到指标要求;班用机枪枪管寿命可达20 000 发。热枪管散布大问题 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铜后,在进行平均弹着点一致性试验过程中,出现了热枪管发射时,弹着点散布大、平均弹着点一致性差的射击缺陷。 原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铜被甲弹头造成热枪管散布大的主要原因是弹头被甲与枪管线膛尺寸不匹配引起的。在热枪管状态下,枪管和弹头同时发生变形,枪/弹原有的配合尺寸关系受影响发生了改变,导致枪管对弹头的导转侧压力变小,对弹头旋转运动的束缚变小,弹头在膛内及出枪口的旋转速度下降,从而出枪口时章动(自转的物体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其对称轴会在某一个平面内摆动,这个摆动即是章动)变大。另外,与覆铜被甲弹头相比,铜被甲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枪管状态射击更易出现散布增大的射击缺陷。 技术措施 枪管膛线数由4条增加为6条,分散枪管对弹头旋转运动时的导转侧力;枪管阳线直径由5.8~5.84mm调整为5.82~5.86mm,阴线直径由6.01~6.07mm调整为5.98~6.02mm,减小弹头膛内运动时的嵌入量。另外,将95-1式5.8mm短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枪管导程由240mm调整为210mm,与班用机枪一致,提高了弹头膛内旋转速度。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DBP10式5.8mm普通弹能够满足对步枪、短步枪、班用机枪规定的冷、热枪管状态下100m平均弹着点偏差的指标要求,且在热枪管状态下散布有明显改善。可贵的突破创新 DBP10式5.8mm普通弹历经艰辛探索终获成功,其突破创新亮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现了“一弹九枪”的通用化设计 枪弹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实现“一弹多枪”,一直以来是弹药设计者力求达到的目标。DBP10式5.8mm普通弹的研制成功,使原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合二为一”变成现实,该弹能通用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95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88式5.8mm通用机枪、88式5.8mm狙击步枪和03式5.8mm自动步枪,为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与世界上同类小口径武器弹药系统相比,DBP10式5.8mm普通弹的总体技术性能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了对铜被甲弹头的认识 在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设计方案形成以前,国内小口径枪弹弹头壳都采用F11覆铜钢材料,为满足班用机枪15 000发的枪管寿命要求,DBP10式5.8mm枪弹弹头壳一改常规,大胆采用了H90铜材料。由此带来了热枪管状态下射击密集度明显增大的射击缺陷,经反复试验表明热枪管状态下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理论依据。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 以往弹头外形的常规设计多为单弧形或双弧形,而DBP10式5.8mm枪弹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即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计算出不连续的多个点拟合成一段弧作为弹头弧形部外形。经试验证明,DBP10式枪弹样条曲线弹头的弹形系数比原DVP88式5.8mm机枪弹(弹头为R100/R40双弧外形)减小约3%,较大幅度提高了弹头终点动能,从而确保了终点侵彻威力和弹道一致性。 研制小口径通用枪弹,在国内外属首次尝试。DBP10式5.8mm枪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轻武器弹药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该弹在战术效能上较好地解决了枪口冲量、终点侵彻威力、射击密集度、作用可靠性彼此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较好地处理了内外弹道之间、弹药与武器之间、结构与选材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战术与技术的统一,使小口轻武器弹药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采用涂漆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全貌图及各部件分解图采用覆铜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全貌及各部件分解图采用涂漆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装配示意图,其采用单传火孔结构采用覆铜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装配示意图,其采用双传火孔结构DBP10式5.8mm普通弹穿透肥皂块的杀伤效果图。由于弹头初速较高,所以弹头直线穿透了很长一段距离后才受速度降低的影响发生翻滚,由此造成很大的创伤空腔 好贴,受教了。之前一直听说军工在改进5.8子弹,但结果怎么样一直没有答案,现在大概了解一点了,军工了不起,加油
都是铁的啊,外面覆铜,还是大部分是铁的,我们哪有那么多铜来造子弹。。。
这个十式通用弹药 有2种版本的设计 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这个据说是把原来的85式的5.8口径的步枪弹 和机枪重弹 整合到一起 ,可能有弊也有利 吧。 请看他是怎么说的。
这个十式通用弹药 有2种版本的设计 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这个据说是把原来的85式的5.8口径的步枪弹 和机枪重弹 整合到一起 ,可能有弊也有利 吧。
DBP10式5.8mm普通弹研制启动 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是我军装备的95式小口径枪族的主要弹种。其中,DBP95式 5.8mm普通弹配用于95式5.8mm班用枪族,用于杀伤近距离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力量;DVP88式5.8mm机枪弹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及88式狙击步枪,用于杀伤800~1 000m内敌有生力量或重要目标。这两种枪弹作战效能不同,但外形基本相同,从外观上难以区分,部队使用后反映容易出现混用的情况,给保管、训练和作战供给均带来诸多不便。在95式枪族进行改进设计的同时,将上述两种枪弹“合二为一”的设计思想也被提了出来。 2004年6月,95式枪族系统改进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5.8mm新型弹药——DBP10式5.8mm普通弹型号研制工作正式启动。方案形成 DBP10式5.8mm枪弹方案的形成是在95式5.8mm普通弹和88式5.8mm机枪 弹设计基础上开展的,其研制经历了方案设计、初样机研制、正样机鉴定和设计定型四个阶段。总体设计思想是“内弹道像普通弹,外弹道像机枪弹”,即通过调整内弹道参数使之满足95式以及95-1式5.8mm班用枪族、88式通用机枪、88式狙击步枪不同长度、不同导程枪管的内弹道性能要求和作战使用要求。 DBP10式5.8mm普通弹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四部分组成。弹壳有涂漆钢弹壳和覆铜钢弹壳两种类型,前者配用博克赛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只有一个传火孔;后者配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有两个传火孔,传火孔之间设有火台。两种类型弹壳枪弹的技术性能完全一样。设计中,通过外弹道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弹形的优化,如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成一种特殊的形状(即样条曲线头部),使5.8mm口径枪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减小钢心直径、增加铅套厚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DBP10式5.8mm枪弹弹头的飞行稳定性,满足了在不同长度枪管(长度分别为334mm、463mm、 520mm、557mm、620mm)、不同导程枪管(导程分别为178mm、210mm、240mm)中枪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击密集度要求,圆满实现了一弹配多枪的使用要求。 通过采用H90弹头壳,有效降低了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在弹膛内运动时对枪管的磨损,使枪管综合寿命提高15%以上。 研制成功的DBP10式5.8mm普通弹配用于短突击步枪,可杀伤3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敌有生目标;配用于自动步枪,可杀伤4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配用于班用机枪,能有效杀伤6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火力点和轻型火器;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可杀伤1 000m内暴露的敌步兵和压制敌火力点;配用于88式狙击步枪,可准确杀伤800m内单个重要目标。研制经历:攻坚克难 在研制DBP10式5.8mm枪弹历程中,研制人员面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分析探索,逐一解决攻克,最终满足配用于多种武器的使用性能。远距离弹道性能问题 在前期的外弹道试验中,出现了800m弹道一致性难以满足战技术指标要求和1 000m侵彻威力余量不足的问题。 原因分析 初期弹头头部采用双弧形(R100/R40)设计,弹头弧形部较“胖”,弹形系数约为0.98,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较大,导致落点动能偏低,1 000m处落点动能仅为200焦耳。外弹道试验结果显示,1 000m处侵彻威力余量很小,800m弹道一致性也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措施 针对这个问题,对弹头形状重新设计。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为一种特殊的形状,该方案弹头弧形部较锐长,弹形系数约为0.95,较原方案减小了3%,能有效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落点动能。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该方案弹头在头部高度、尾锥长度和弹头质量、初速等参数保持与原方案相同的条件下,1 000m处落点动能较原方案提高了20焦耳左右,保证了1 000m侵彻效果,改善了800m的弹道一致性。枪/弹系统匹配问题 在正样机鉴定试验过程中,发现枪/弹系统不匹配。不匹配的具体表现是采用95式5.8mm枪族射击时,射击密集度合格率低;班用机枪枪管寿命仅为12 000发,达不到15 000发的指标要求。 原因分析 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经多方面探讨和试验后认为:枪弹在枪管中飞行稳定性不足是导致射击密集度差的主要原因;枪弹对枪管磨损严重,造成枪管寿命降低。 技术措施 经过讨论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枪弹自身的飞行稳定性,以满足95式5.8mm班用枪族的使用要求;对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通过线膛的重新设计来适应DBP10式5.8mm普通弹。
为此,DBP10式5.8mm普通弹在改进设计时实施了以下技术措施。 钢心直径由4.1mm减小为3.8mm, 以增加铅套厚度,减短弹头长度,适当调整弹头质心位置,缩小质心和阻心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弹头转动惯量比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改善弹头工艺性并保证弹头各零件组装的密实性,进一步稳定、提高枪弹射击密集度。 实施效果 改进方案后,对DBP10式5.8mm普通弹进行了枪/弹匹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95式和95-1式 5.8mm班用枪族上射击密集度均达到指标要求;班用机枪枪管寿命可达20 000 发。热枪管散布大问题 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铜后,在进行平均弹着点一致性试验过程中,出现了热枪管发射时,弹着点散布大、平均弹着点一致性差的射击缺陷。 原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铜被甲弹头造成热枪管散布大的主要原因是弹头被甲与枪管线膛尺寸不匹配引起的。在热枪管状态下,枪管和弹头同时发生变形,枪/弹原有的配合尺寸关系受影响发生了改变,导致枪管对弹头的导转侧压力变小,对弹头旋转运动的束缚变小,弹头在膛内及出枪口的旋转速度下降,从而出枪口时章动(自转的物体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其对称轴会在某一个平面内摆动,这个摆动即是章动)变大。另外,与覆铜被甲弹头相比,铜被甲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枪管状态射击更易出现散布增大的射击缺陷。 技术措施 枪管膛线数由4条增加为6条,分散枪管对弹头旋转运动时的导转侧力;枪管阳线直径由5.8~5.84mm调整为5.82~5.86mm,阴线直径由6.01~6.07mm调整为5.98~6.02mm,减小弹头膛内运动时的嵌入量。另外,将95-1式5.8mm短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枪管导程由240mm调整为210mm,与班用机枪一致,提高了弹头膛内旋转速度。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DBP10式5.8mm普通弹能够满足对步枪、短步枪、班用机枪规定的冷、热枪管状态下100m平均弹着点偏差的指标要求,且在热枪管状态下散布有明显改善。可贵的突破创新 DBP10式5.8mm普通弹历经艰辛探索终获成功,其突破创新亮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现了“一弹九枪”的通用化设计 枪弹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实现“一弹多枪”,一直以来是弹药设计者力求达到的目标。DBP10式5.8mm普通弹的研制成功,使原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合二为一”变成现实,该弹能通用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95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88式5.8mm通用机枪、88式5.8mm狙击步枪和03式5.8mm自动步枪,为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与世界上同类小口径武器弹药系统相比,DBP10式5.8mm普通弹的总体技术性能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了对铜被甲弹头的认识 在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设计方案形成以前,国内小口径枪弹弹头壳都采用F11覆铜钢材料,为满足班用机枪15 000发的枪管寿命要求,DBP10式5.8mm枪弹弹头壳一改常规,大胆采用了H90铜材料。由此带来了热枪管状态下射击密集度明显增大的射击缺陷,经反复试验表明热枪管状态下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理论依据。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 以往弹头外形的常规设计多为单弧形或双弧形,而DBP10式5.8mm枪弹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即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计算出不连续的多个点拟合成一段弧作为弹头弧形部外形。经试验证明,DBP10式枪弹样条曲线弹头的弹形系数比原DVP88式5.8mm机枪弹(弹头为R100/R40双弧外形)减小约3%,较大幅度提高了弹头终点动能,从而确保了终点侵彻威力和弹道一致性。 研制小口径通用枪弹,在国内外属首次尝试。DBP10式5.8mm枪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轻武器弹药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该弹在战术效能上较好地解决了枪口冲量、终点侵彻威力、射击密集度、作用可靠性彼此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较好地处理了内外弹道之间、弹药与武器之间、结构与选材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战术与技术的统一,使小口轻武器弹药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采用涂漆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全貌图及各部件分解图采用覆铜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全貌及各部件分解图采用涂漆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装配示意图,其采用单传火孔结构采用覆铜钢弹壳的DBP10式5.8mm普通弹装配示意图,其采用双传火孔结构DBP10式5.8mm普通弹穿透肥皂块的杀伤效果图。由于弹头初速较高,所以弹头直线穿透了很长一段距离后才受速度降低的影响发生翻滚,由此造成很大的创伤空腔
14楼15楼16楼 现在手枪都是空尖弹!射进人体后会跟香蕉扒皮一样变成锯齿!在人体内旋转切割人体组织比他妈达姆弹阴险!有得还在空尖弹的头内加个塑料球!跟他妈恨!中国人他仁慈了!
1、是因为铜的延展性比较好,强度也比较高。加工相对容易。另外,在发射的一瞬间可以和枪膛配合紧密,起到密封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在弹头离开枪管后膛内压力下降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有利于抽壳;2、铜的摩擦力比较小,方便子弹上膛,退膛;3、铜的硬度比钢铁低,对枪膛磨损较小;4、相对于钢铁来说不易生锈。当然,金、银也具备这些特性,但那个国家能用金银造子弹呢。相对来说铜的性价比就很高了,所以就用铜造弹壳。我国是铜资源缺乏的国家,从19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开始用钢铁制造子弹壳、炮弹壳。你现在能看到的铜颜色的是覆铜钢弹壳,其他颜色的是涂漆钢弹壳。
铜的比热比钢大。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 ,可以让枪械持续射击时间更长一点,当然铜软,抽壳更容易。
14楼15楼 其实就算普通的子弹 用刀把弹头刻上划痕 都能打出差不多的效果
国内没有铜壳子弹这话太夸张了 不可能所有枪都用塑料外壳子弹的
猎枪用用还可能
14楼 警察不限
达姆弹是国际条约中禁止的,只有两个国家打红了眼才用那种子弹!一枪下去绝对死人,警察敢用那个子弹?
92式9毫米的是铜的,5.8毫米的用的还是覆铜钢
这个十式通用弹药 有2种版本的设计 具体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这个据说是把原来的85式的5.8口径的步枪弹 和机枪重弹 整合到一起 ,可能有弊也有利 吧。
那位自己的认知不对,还特别偏执,不听别人的正确意见。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弹底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