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几款¥1000左右1000元以内的耳机机

求助mp3高手,推荐几款千元内的MP3+耳塞_百度知道
求助mp3高手,推荐几款千元内的MP3+耳塞
想买个千元以内的MP3,我对硬件方面没什么了解,恳请各位MP3高手根据我的需求推荐几款,谢谢。纯粹听音乐用,可以忽略其他诸如视频之类的功能。我在网上看了不少评论,对iaudio u3 和i7印象不错,不过有人说这两款适合古典和纯音乐,不知道能不能满足我。我听音乐很杂,基本上什么风格都听,纯音乐,人声,乡村,说唱,舞曲,各类摇滚等等。无奈现在口袋里没那么多米可以挥霍,争取选个这价位上能尽量贴近需求的吧。。我外出的时候用比较多,耳塞配个入耳的是不是方便点?以前用的mx500走路时常会掉下来。个人目前比较喜欢森海塞尔的CX95 ,IE6,CX6,有用过的朋友请说说感受咯,其他推荐也行,谢谢,回答满意追加100~
嗯,喜悦之风 朋友推荐的几款看了下貌似都不错,只是听说硬盘机容易被摔坏,我这人有时候很大意,所以想选闪存的貌似保险些。千元这个预算只是MP3的,耳机另算,我没有条件去试听各种机子,所以你们的建议对我是很重要的参考哟,谢谢~
提问者采纳
lz你的预算太少了!ie6行货大概1400左右,单单一个耳塞预算都不够!厂货等等都需要大概600-700元左右如果是单单1000元以下的mp3那么,我还是建议你买索尼的a800系列的mp4在音质上是很强的一款类型价格2gb在1000元左右。满足你的要求这款播放器低频不错,可以通过eq调节还有音质清晰技术,这些都让音质会比很多mp3都显得优越点外表简洁大方,续航大概20小时左右够多了。外配耳塞如果一定选择动圈的话,可以选择ex90,当然ie6也可以选择相对来说ex90很平衡,千元以下算很高的素质了。这些都是发烧入门级别的,如果你打算买高级点的,再联系吧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各位的回答,没办法只能选择一位作为最佳答案,谢谢你们
其他类似问题
耳塞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OPPO很好。
前端可以A8XX、E502、V80这些,都是一千左右,不过要注意推力问题,闪存机推力比较小,尤其是E502,个人推荐A8XX 耳机方面se0210不错,或者可以试试CK9,喜欢均衡的就IE6,或者um2、um3,喜欢低频的入5破,有钱的直接se530 其实硬盘机也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容易坏,看看ipc和ZVM,不错,推力大,耳机方面选择较多你说的I7可以无视了,U3还算可以,不过用爱欧迪一定要陪舒尔动铁,否则中频薄得要你发疯
还是推荐索尼的 索尼a800系列+索尼ex90耳塞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人求荐往这儿看←←千元以下耳塞完全导购手册! 新手入门 耳机大家坛 - powered by phpwind.net
终于做整理完了这个千元以下的耳塞导购,还有一些暂时没想起来的今后会补上。希望能对新手有所帮助!
森海塞尔 Sennheiser =700) window.open('/oliver44779fc6f/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 MX500: 价格:165元 声音风格走向:平衡,大气 解析:同价位中上水准 声场:大小中等,定位尚准。 三频:高频较暗,中频人声感染力较强,低频量恰好,不多不少,下潜中等。总的来说是一副平衡的塞子,在165元这个价位算是上游水准了。 我个人的看法,MX500是培养正确听音观念的好塞子,非常适合入门。不过MX500后来的国际版相比之前的老版本声音缩水严重,性价比骤降。再着市场上MX500假货甚多,不到正规的代理商几乎买不到真品,新手一定要注意。 评测选段: & & & 一&
500给我的最突出的感受不是通常别人说的---均衡(也的确很均衡)而是--“准”500的音色很准。特别是管弦乐。例如:《青燕子合唱团》中有首《菜蘑菇的小姑娘》开头由右向左,依次出现四把小提琴,音调依次走高。用500可以较准确的听出共鸣箱体的质感。 揪辫子:小提琴是很难表现好的乐器,因为其谐波相当丰富。比如用838听就觉得琴弦仅仅是条线,共鸣腔体几乎听不到。 二& & 其次是500过渡自然,而且是全频段上的。 揪辫子:从低频到中低频之间的过渡不过是从20~~1000HZ,这不人耳朵听20~20000HZ比,不过20分之一,而且耳朵对这段频率的灵敏度也不及人耳对高频的灵敏度。 然而,大家或许发现了,低端器材对这一频段的过渡8成会让人失望,而高锻器材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分频来解决这一难题。 这段频率过渡不好的“典型”表现有:1、脱节,典型的是aiwa非AIWA),无论音箱还是一般耳机。完全是“次声波武器”!然后跳过这一频率段,其他的继续。 2、轰鸣,类似音箱在室内产生“驻波”,PANNASONIC耳机尤其典型。一大堆20~1000左右的耳机混在一起成一个轰鸣声,让人头疼。直接导致人声鼻音过重,声场有挤压感,其实这也是音染的典型。 高音过渡不自然的典型表现一是飘,二是跳。其实都是脱离了声音真实曲线。 总得说来,飘比好。 揪辫子:805等,直接跳了起来,得,这一条,什么高频延伸啊,细节表现啊,全没了。 838属于那种飘得类型,轮廓基本勾勒出来了,可总觉得后方空虚,乏力。 三& 就是大家说的均衡 。500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较好得贴近声音真实曲线。 这点其实很难做到,HI-FI的难点相当方面也在这里 大家知道,高频单元适宜采用小单元,刚性好,顺台反应佳的单元 而低频单元,适宜采用大单元,长冲程,韧性好的单元 如果用单一一个单元---耳机来表现20~20000HZ的确不容易,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 =700) window.open('/oliver96779fc72/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MX400 价格:55元 声音风格走向:平衡 解析:一般 声场:横向稍可,纵向欠缺 三频:较为平衡,三频之中突出的是中频。 评测选段: & &
这个塞子的素质其实不错,声场比起大耳机来是不行的,MX400在头前铺展开了一个扇形,在这小小的范围里,各种乐器交代得都还条理清(试了试梅西昂的时间结束)。比小六的小声场好,比特声那个黑色的貌似MX500的塞子也好些,那个的声场有点空泛,不是很实在的说,声像有点飘呢,但那个也蛮好的,我还有点想联系下特声的老板,问问那个设计现在落实到哪个塞子上了。 以前也用过MX500的锦艺版,现在那个锦艺版好像还在卖呢,150多的价格,我劝各位朋友不要买那个了,国际版可能还好些,不过我也不大清楚,但这个锦艺版没有MX400声音正,三频没有做平衡,又缺乏足够的解释度,导致声音发刺,发涩,但是我看好多小鸟都被人忽悠了,一些貌似老鸟的朋友还说这是Hi-Fi的声音,其实hi-fi又不是受罪,就像好咖啡,喝着顺口不在乎牌子,我觉得印尼那个元帅(火船)就比illy更舒服,价格也舒服类。MX400是挺平衡的,整体上好像偏暗些,高频比那个锦艺版圆润顺畅多了,但味精好像也没有多少。中频是不错的,虽然没有什么解析度,但是一些人声像LouisArmstrong,黄小琥,听起来都的确是那么回事儿,起码味道是正的。低频的话,稍稍显得肥了一点,有点散,质量不怎么好,但整体听下来,是不会特别难受的声音,声场又说得过去,所以我讲这个塞子还是满不错的。关键是:价格也蛮不错的。 =700) window.open('/oliver34779fc6b/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MX90 价格:350元 声音风格走向:中频人声突出,适合流行 解析:不算突出但绝不算差。 声场:上等,定位也不差。 三频:低频量较多,中频厚实,高频顺滑,不刺耳。 评测选段: & & & 最后听下来毅然决定拿下mx90,声音相对500和550绝对提升,现在还在褒,先大概说下感觉,具体的就以后再说了,这里说下阻抗,是64的,不过灵敏度高,稍微比一般的32 16的难推些,不过我的muvo2开到13就可以了,总共四25 简单列几点吧, 1 做工非常出色,从外面的盒子到卷线盒和塞子,绝对挑不出毛病(听庄老板说盒子就申请了18个专利) 2 音圈和外壳都爱尔兰造 3 目前还在褒,但是声音已经非常出色,给我最大的特点是在做到厚实中频的情况下音场也非常不错,不如a8那么大,但是显得非常自然,声音不散乱. 4 低频亮不多不少,有质有量,下浅很不错 5 高频听着比较舒服,但是目前看来延伸稍差,不知道褒后怎么样 6 三频过度顺滑自然 7 那个调声音的东西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重,丝毫没有坠线的感觉 8 赞一下线材,和小4一样的那种 整体上依然气势的森海音,然而不在象500那么平淡中庸,如果说cm7 888一类是贵妇人,那mx90则是一个坚实的男人呵呵~~`褒中~~~~ =700) window.open('/oliver13779fc6b/wzff4e6r.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MX760 价格:350元 声音风格走向:流行与古典兼顾,声线较飘。 解析:同价位中上等。 声场:应该说是非常开阔的声场了,跟MX90相比不会小。 三频:低频下潜较深,中频相对偏薄但人声依然自然,高频延伸一般水准。 评测选段: & & & 外观:MX760外观并不出彩。跟去年的旗舰90相比,感觉今年森海似乎是重心没放在耳塞上,难道拼命研发HD700去了?从360-760,变化其实没有价钱变化那么大。 & & 外观与90对比。90耳塞主体采用了金属,看起来非常高档而且有质感,耳塞还有防尘罩。与此相反,760完全欠奉,整个塞子全体采用塑料材质,拿起塞子来感觉非常轻,可以说是轻得过分了;而且没有金属防尘罩,给人感觉比较低档,和我同去买90的同学戏谑为“地摊塞”。760也许是新品上市原因,许多地方的价格都在400块钱以上,大部分地区的成交价和90差不多。所以我的建议是:应该等其降价。或者是买MX90。 & 配件方面,送的东西似乎也没有90丰富,海绵套有1副,比90海绵套和胶套少了很多,有一个放置海绵的配件,具体看图,还有一根延长线。760本身是短线直插的,直连MP3的话太短,接上延长线的话太长,和90差不多。760取消了在耳塞本身上调节音量的功能,这点感觉比较实用,我从来不使用耳塞上面的音量调节,怕接触不良。配件方面还有一个类似于888sp送的便携包,感觉这个比90的盒子实用一点。760塞子上有一条亮色的银色装饰,耳塞单元上有2处大的出气孔,760的设计和90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总的来说,760外观成败还是需要以观后效。 & & 对比耳塞主要以MX90作对比 & & 音质:低频方面,从我第一天听开始,我就认为森海的调音师的确加强了760的低频表现。无论是流行中的鼓点,还是弦乐中的鼓声,都比MX500高了很大一个档次,与随身听上的90相比,也有了一定的提高。760的低频,有了一定的下潜,比90和500要深,但是量不多。但是和森海一贯的风格一样。喜欢低频多的和ROCK的烧友们就算了吧,PP才是对付ROCK的最好选择,px100也不错。反过来说,因为低频量比较少,MX760的鼓点听起来比较清脆,比较适合长时间听,没有沉闷,浑浊的感觉。 & & 中高频方面,MX760延续了MX90一贯的好表现,声音清澈,声音毫无冗杂的感觉。760的人声并不比90差。可以说,760的表现在一般的随身上会超过90,因为760的阻抗只有32欧,比较好推。听乐器solo的时候,比如钢琴solo,小提琴solo,760以其准确的音准,给人带来了愉悦的享受。 & & 760的声场比较大,肯定比日系的大,简单来说,888和CM7人声都比较突出,再加上日系独有的音染,听女声是不二的选择。还有一些乐器SOLO+人声独唱,888和CM7也不错。888暖声,CM7冷声。他们两个塞子会形成前方大约120度的声场。比较适合他们发挥的歌手如王菲,梁静茹等。尤其是静茹的歌声在CM7下,那是一种享受。760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不过这也可以看出森海调音师严谨的作风吧。 =700) window.open('/oliver36779fc6d/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OMX90 价格:锦艺行货550元 声音风格走向:偏向流行,女声。较刺激 解析:同价位中上等. 声场:较宽阔,在同价位塞子中无劣势。 三频:低频量较多,中高频非常亮,在该类耳塞中说最亮的,没有之一。 评测选段: & & & OMX90VC的声音,基本和MX90VC相当,相对于MX500而言,当然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突出的优点,就是声音特别精致细腻,整体平衡度非常好,没有普通耳塞常见的高频延展不开、发散,低频下潜不深或者比较虚假的感觉,OMX90VC的声音显得比较真实,加上如若无物的轻松佩戴方式,闭上眼睛,几乎会让你忽略耳机的存在。它的低频冲击感相对MX90VC来说要弱一点,因为它和耳道的贴合不像MX90VC那么紧密,但是质感、量感都交代到位,听“小刀会”大鼓的敲击,瞬态交代准确,惟有鼓皮的皮面变小了,呵呵,不过那可是需要HD650加上好耳放才能表现得出来的。中频的密度非常不错,这一点我很欣赏,凝聚力很好,一点都不散。蔡琴的声音表现略显年轻了一些,声音略向中高频倾斜,胸腔共鸣交待尚欠了一把火候,但是王菲的声音表现得恰到好处。小提琴的泛音细节稍稍被弱化,但完全可以听出中高端耳机才能听出的“松香味”,吉他拨弦的金属质感表现强烈。用乐器之王——钢琴来测试,一开始我担心这小小的耳塞会承受不了钢琴密度极大的瞬态能量,后来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虽然OMX90VC播放钢琴谈不上完美,但是的确还比较好听,有甜润的味道在里面,也没有在钢琴的瞬态能量面前“声嘶力竭”。绝大多数耳塞播放钢琴,会承受不了钢琴触键时瞬间能量的爆发而产生失真。 OMX90VC的声场规模虽然没有头戴耳机的大,但是也算小巧精致,清晰度非常高,宽度要比纵深做得好。而且令我很欣赏的是声场的连贯性很好,对于普通耳塞来说,形成的声场经常是左中右三点,左边到中间和右边到中间是空的,而OMX90VC这一点就做得很好,听一些电子音乐的贯穿左右耳的SOLO,定位是连续不间断的,而且纵向定位也比较准确,没有忽远忽近的感觉,对于一款挂耳式的小耳塞来说,声场做到这一步,的确难能可贵了。 =700) window.open('/oliver67779fc6a/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MX360 价格:150元 声音风格走向:平衡,中庸。 解析:中等水平以下。 声场:横向较好,纵深一般,定位稍差。 三频:与500相差不大,走平衡路线。 评测选段(作者 SIDEWIND): & &
与MX500的对比 & & &
今天去E世界森海旗舰店,本来想试听下IE8的,结果被告知送测了,和当时一个哥们聊了两句,他正徘徊于国际版MX500和MX360的选择中,遂对比了下 前端:zen touch,马兰士+不知名耳放(旁边的莱曼我没用,嘿嘿) 曲目:女声、流行、钢琴 环境:比较安静 其他:塞子均使用一段时间,认为已煲开,均不带海绵套 结论: & & & 两个都是很平衡的塞子,染色相对比较少,声场的处理也中规中矩,以至于第一耳朵听上去很相似,仔细对比之后,发现MX360整体上更柔和顺滑一些,中频比MX500饱满一些,而这个价位的塞子和大耳机相比大部分都是很薄的,因此这点厚可以说是更均衡了些,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 & & 低频的量感貌似MX360略好一点,其它的诸如声场解析之类的除了差不多之外就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仔细对比。不过我相信,作为一个随身,其他的那点微小区别绝对可以无视的。 & & & 观察两个塞子,MX360的腔体比500略大一点,我想这个区别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音,MX360的漏音会更少一些,这个听到的表现也是一致的。 & & & 声音之外,现在看到MX500的外形真的觉得有点山寨,没办法,满街假冒或者公模的MX500,真的反而也被拉了下来。总之外观见仁见智,我就不多说了。线材都比较硬,MX500的线冬天出门可以当作棍子用的,MX360软一些,但是还是有点偏硬。 总结: & & & MX500是一个无法替代的经典,有这种情结的请不必在乎这点区别。但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真的没有太多理由选择它了,新出的MX360表现的更出色一些,最起码我听到的是这样的,虽然我是古墓派 PS: & & & 版本论者请止步,3H换线的MX500听过,只能说还是没跳出这个档次,何况,很难买到的东西,如果盲目追求,还要承担一定的上当风险,这个请谨慎,我指新手 索尼&
SONY =700) window.open('/oliver91779fc75/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EX90 价格:540元 声音风格走向:均衡类,声底较薄。清新型。 解析:同价位较差 声场:尚可 三频:低频量不多,高频有些许毛刺,中频较薄。 评测选段: & & & EX90外形真的漂亮的没话说!只是耳塞相对大而重,戴着会累、塞在耳朵里并不舒服,这一点远不如我原来的MDR—NX1,戴过EX90再戴NX1可以说是轻若无物了! 当然在最重要的音质上EX90没有向它的同门兄长作任何妥协!SONY以前的入耳有点靠品牌吃饭的感觉,比如NX1、EX70等都是只有下半身没有上半身、并且很闷的东西。但EX90很不一样,光从它与家族前辈们的价格差就可以想象一下音质上的差距。 EX90是一个各个频段都很均衡的东西,高频华丽,亮度、延伸比CM700略逊,但也算出色了,而且比铁三角700系列更顺滑和不刺耳,褒开后的EX90的高频会让人有丝绸般柔顺的听感。 中频女声有一丝甜甜的感觉,当然比较淡。 低频的话不是很猛,量没有NX1大,与CM700不同,CM700低频质感、下潜都不错,但很硬、也很清晰、量感就别奢望了(个人觉得这种量感太少而质感过于清晰又很硬的低频很冲击耳朵,很容易让耳朵吃不消),EX90的低频很松软,听着就很舒服(其实它的声音特点就是比较柔软的)。个人觉得它的低频量感稍微有一点点不足。 声场的话比NX1大不少,但具体表现我说不上,总之没有任何压抑的感觉。 总体来说EX90的声音很均衡,属于清新淡雅型,一点也不闷 =700) window.open('/oliver36779fc79/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EX500 价格: 声音风格走向: 解析: 声场: 三频: 评测选段(与EX90对比评测。转载,有删改): & & &
一、外观和佩戴 EX90:整个腔体使用了铝制,做工精细,线材较细,佩戴舒适度属入耳式耳塞中一流,听诊器效应极低,但腔体较厚,如佩戴长达30分钟就开始有“撑”“涨”的感觉,隔音效果也比较差. EX500:有黑白两种颜色,但与90不同 EX500的腔体只有一边使用了铝制,所以整体质感不如EX90,不过做工也属上乘,佩戴舒适,密闭性大大提高。 & & &
二、声音风格 EX90:声音偏冷,三段均衡,煲开后声音宽松,声场规模中等偏好,解析力尚可但控制能力较差,乐器一多显得比较乱,低频有良好表现,质感强、弹性佳、量感适中,中频非常单薄但是并不凹陷、比较特殊,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总体声音线条是比较明朗通透的。 EX500:声音偏暖,解析力尚可、声音控制能力相比EX90增强,偏重中低频,中频改进明显、表现良好,低频气势强于EX90,但质感与EX90相比没有任何提升,仅量感增强(可能是因为新的硅胶套更贴合耳道造成的)听感没有EX90通透。 & & & & 三、各种类型音乐表现情况 1 .室内音乐、小提琴、吉他曲 EX90:Tennessee是非常大气的曲子,很遗憾EX90没能把这种大气表现好,中规中距,无有惊喜,在D大调圆舞曲时提琴显得不够顺,换上E888果然提琴的表现更加顺滑,EX90只像是在做拉丝工艺一样,缺少感情,换成吉他曲EX90能给人惊喜,声音清脆通透,非常之毒,这时再换上E888立马变得浑浊起来。 EX500:Tennessee的表现比EX90好的多,声音比较厚实,提琴同样不是EX500的强项,还是被E888打败,吉他曲Aerial Boundaries的表现与EX90不相上下,属于上乘。 2.流行人声、女声 EX90:中频非常单薄,但是人声却比较亮,人声有很明显的年轻化倾向,很适合表现梁静茹,Celine Dion的声音,但是蔡琴的声音却很不真实,年轻了20岁,男声的表现也是比较差的,但张信哲这类男声还算OK。 EX500:中频相对厚实和很多,男女声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没有明显的偏向,染色也很少,所以就别指望在EX500上听到很毒的人声了。与CM7这类注重人声表现的塞子差距比较大。 3.流行乐、 R&B、摇滚 EX90:像月光手札这样的普通流行乐应付的非常自如, We Belong Together 和Be WithoutYou这类欧美R&B曲风也能轻松应对,对于Is It AnyWonder的表现有些杂乱,低频的力度也不够,控制力不够。换上UM2就马上变得好了起来,控制能力和解析胜出不少。 EX500:500应对这一类型的音乐要明显胜过EX90,无论是R&B还是摇滚都能够胜任,这也说明了500的调音更加针对流行音乐。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可以感觉到EX500的调音方向与EX90的监听风格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作为升级版的EX500调音明显的更加针对流行音乐,但素质上还是保持了EX90一样的高度,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两个塞子可以说是各有长短,EX500的声音表现比EX90能胜任更多类型和种类的音乐。在这个价位上,二者的表现都不错,个人觉得要远胜森海塞尔的CX400及CX500。 希望这篇测评可以给一直在EX90和EX500两者中间犹豫不决的朋友一些帮助。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吧,两者还是很不相同的。从E888到EX700偶还是没能找到一个非常满意的塞子,作为一个索党,希望SONY加油!后续产品能够力挽狂澜,达到让人满意的水平。MP3也一样·· 期待着EX900或其他的后续产品··················· =700) window.open('/oliver82779fc77/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 E888 价格:(现在几乎买不到了) 声音风格走向:较为油腻的声音,在女声方面有独特的造诣。 评测选段: E888的评测就太多了,在这里帖出本论坛的精品帖。 & & &
与MX500对比评测,转自大家坛。 & & &
888已经听了一个月的,当时去买的时候其实是冲着500去的,但是没货,最后不是很情愿的买了888,主要是一个贵,二个也是口碑下降了,但是我属于急着想往好耳机上靠的人,所以就买了.888听过的人多了,大家的感觉估计都有点数. 今天卖到了500,急不可耐的拿来与888对比,设备不怕大家笑话,我没有MP3,也没有MD,CD,磁带统统没有,我只有一台IBMT30笔记本,刚换的,不过效果比半个月前换调的COMPAQ1725,不论是喇叭(COMPAQ是JBLPRO笔记本专业喇叭)还是耳机输出都差点,不过手头就这台东西又能听CD,又能听MP3.我又搞了个1转2的耳机3通.用WINAMP2.9不开EQ听,都戴棉套. 连上2只耳机后,首先听声音,是888响点,就算500声音控制开到MAX也差一点,但不是太明显,大概就是888的灵敏度高点好推吧,不过相差不大.这样基本就可以进行比较公平的比较. 听的东西是EAGLES的HOTELCALIFORNIA(LIVE版)的MP3,是从AUDIO100上下来的,VBR的平均码率221K/S,我同时听2个L侧,发现在开始的鼓点都比较有力,但是500的后续的更有力.也就是说,888和500的拳头打到同样远,但打到底前888大部分的力量反回了,而500大部分力量下潜了,反差比较明显,大家可以理解这个比喻吗?就是888的低频能达到500一样的程度,但很多力量没到最底,整个敲鼓点显得松.而500就大锤一下,后续力量继续,鼓点特别厚实,弹性不足, 后来我为了特别比较低频,听了阎学敏的鼓诗,也是从AUDIO100上下来的,VBR的平均码率309K/S,10分钟长点,全部是纯鼓音.我也是同时听L侧,当然两个L侧左右耳换来换去的,在鼓诗中有一段有一种鼓敲下去后低频的空气振荡声,这次可奇怪了,居然左右不同步了,888快点出声而且周期长点,我不敢保证我耳朵有没有听错,但是肯定一点就是888的有点漂,500的几次振荡很有力.后来敲快点的时候,同是L侧,应该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不太明显的都是888早点出声,500有力,但弹性比888略有不足.但是大家肯定喜欢低音足的吧. 然后听蔡琴的机遇,VBR的平均码率177K/S.开始的几下钢琴的击键,都是888的清澈,不过最高音就有的刺耳了.蔡琴的独白齿音是888的重,中频部分的唱词区别不明显,但到了唱高音的几句,888的明显走的高,但是有点清晰过头了.高频部分888明显干净.上去的也高,500根本被888盖了,但这不表明单独听的时候500就不好听. 最后我听梁祝提琴,25:45时长.VBR平均165K/S.我用888听了N遍,我这次用500听了一遍,感觉挺不错的,而且小提琴的声音不漂,比较实在.定位准确在脑后的中央一条竖条上.不像888到了高音23分钟左右的主旋律部分,太尖细,太漂了,声音是清晰的,但定不住琴声的具体位置,只是一个声音而已. 这是我大体的感受,我觉的听觉都是主观的,888的声音在没听500前觉的真是可以.高的上的去,底的也有冲劲,中频到没有特别感觉,音场开阔,是一付好耳机.但是500一听过以后,我觉的500在高频部分比不上888那样炫,但是也不错,而且贵在稳定.低频部分有力,深度差不多,总量比888多,后续有力,不过感觉上888那种低频的表现方法很容易感觉弹性很足.至于中频部分实在也差的不多.在音场方面,听了陈亦迅的幸福摩天轮.888比500略宽点. 我的最后感觉是888听东西感觉动态大,高频突出,低频有弹性,音场也宽点,但是有偏点电子味,冷冷的.而500整体平均.听一般的流行也不见得就比888好,低频实了点,没有888那种弹的心里也跟着震的感觉,高频清晰但也不出跳.音场虽比888窄点也无大碍.但是总体暖暖的听着不吃力(谁听歌能做到连续1,2个小时全神贯注的注意所有声音,888听到后面累啊.),反正我以后听稍微正式点的音乐,比如轻音乐,钢琴,小提琴绝对是500了,流行的歌考虑继续888大动态发发烧500也可以试试看.不过如果鱼与熊掌不兼得的情况下我就买500了,比888性价比高太多了. 顺便说杭州我买的基本上是最低价了888LP,325.MX500,165.刚好一半的价格.两个店一个卖SONY比较多,现在还只麦MX200和MX300,害我等的好苦啊,另一个是湖墅路的杭州森记总代理.500不到两付好耳机,值了.另外我买500的时候,有个25左右的小年轻刚买走了HD600,耳机上的塑料装饰整体设计看起来好像几十块的国产耳机,具体价格不知道,反正森记老太婆说2000多,她的摊里还有两种KOSS耳机的不知道啥型号,600多价格,她说声音比森记的散,还有HD447,457等种类蛮多的,就是态度有的高傲,而且一口价,不过价格是真便宜,外国19美元的MX500她才报165,真是一分不加了.她说她一个月不算其他牌子,光跑森记5万多货款的量,厉害的主啊.
铁三角 ATH=700) window.open('/oliver69779fc72/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CK6价格:350元声音风格走向:因为是CK系列的低端产品,保持了CK系列的一贯风格,纤细中带些柔顺。解析:一般,较混声场:大小较差,定位一般。三频:低频量不大但有些慢,中高频叫柔顺。评测选段:刚入了个CK6,这感觉还真是和想像中很不一样啊!本想买森记的MX90VC,但据说不太好推,而且行货价格也太高了点。。买散的又心虚。于是干脆买了个老铁的CK6。。一直觉得铁三角的风格是人声尤其是女生比较甜,而且声音比较干净那种。。CK6不能试听,心想老铁的玩意应该也差不多就那样,直接掏365大洋买了。。结果拆开一听,大跌眼镜啊,声音混混的,低音倒是有点,但总觉得不太对劲。。可能对入耳的还不是很习惯,但这个感觉,靠,真是很不对味啊!或许是因为没煲。。但煲完能提升那么大?现在正在煲。。换了个大套,稍微好点。。期待过两天以后能再次让我大跌眼镜。。& & & & & & =700) window.open('/oliver92779fc72/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CM7价格:850元左右声音风格走向:对女声的演绎很有韵味,除古典,摇滚外基本通杀。解析:中等偏上。声场:横向尚可,纵深欠缺,定位一般。三频:中高频非常迷人,低频也是量不大,但较慢。评测选段(转自魂之利刃,与A8对比评测):不久前帮同事买了一副橘红色的cm7,经过近一个月的听音,相信其效果应该已能够基本发挥出来 了,于是将其和我的a8进行了一番对比。a8和cm7是最近论坛上争论比较激烈的两个耳塞,其价位相近, 音质也是伯仲之间,关心的朋友比较多。许多准备升级耳塞的朋友因为难以确定两者之中哪个的音质更好 而犹豫不决,不敢出手。下面就将我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给关心这两款耳塞的朋友一个参考。  &
先说说外观。cm7和a8同为金属材质,也同是出自于一贯重视产品形象的名厂,其外观应该说是 同一等级的,她们绝对可算得上是最美形的两款耳塞了(不过cm7的插头的握柄也是金属的,这一点比a8强)!当然,风格上的差异是有的,来自欧洲的a8显得更加冷酷和硬朗,而有着纯正东方血统的cm7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温婉和柔美的感觉。显然,喜欢摆酷的GG选择a8绝对没错;而对于可爱的MM们,cm7一定会是她 们的最爱!(当然GG选cm7、MM选a8也一样很好,看自己的喜好了)。另外有一点要说明,那就是a8是长 线的,推荐不用线控的朋友使用;而cm7是短线配延长线的,接上延长线后比较重,带出去有些累赘,用 线控的朋友使用比较好。  &
说到两款耳塞的声音,我不禁感叹她们的声音取向竟然和她们的外观特点趋于一致,再一次证明了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对于产品风格的巨大影响。先说说cm7,典型的铁三角暖声耳机的特点,而且是偏向于老铁三角的声音。我曾经在ew9和a8的对比评测中说过ew9的声音特点很像w1000,而现在我的感觉就是cm7 和w100的特性很有几分相像。同样偏暗却又不乏细节的顺滑的高频,同样特点鲜明、音染浓重的甜美厚实 的中频以及同样速度偏慢、略有一些松散的低频,另外再加上同样偏小的包围感很强的声场和不算太好的 动态。听过w100的朋友我想很容易就可以想像出cm7大体的声音走向。当然,铁三角对于cm7还是作出了一 些相比w100有所改进的地方的,比如其染色虽仍然很重但却不像w100那么容易让人发腻,变得更加耐听了 ;比如其低频比w100收得更紧,定位也更好一些。当然论综合素质,cm7比w100还是要差不少的,毕竟一个是耳塞一个是耳机嘛,具体表现在声音的厚度和质感以及声场的自然性这几个方面。  &
说着说着好像跑题了,下面回到正题,拿cm7和a8做比较。a8的声音同样和其外观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冷!听完了cm7马上听a8,我会不禁打一个寒颤,好冷的声音啊!以前一直觉得a8的声音挺中性的嘛。 看来只要和铁三角的耳机一比,任何其他牌子的耳机都要降温几十度啊,呵呵。和cm7相比,a8的声场要宽广得多,像是在广场中听音乐;而cm7给你的更多的是一种音乐厅中的感觉,说得不好听就是声场小且稍有点混。 当然,不是说cm7这种处理声场的方式就一定不好,这两种声场是各有侧重点的:a8的大声场听古典和newage比较好,而cm7这种包围式的声场听流行和摇滚比较合适一点。不过个人还是喜欢a8的声场,感觉其更自然、更舒服,声音定位也稍好一些。cm7的高频和a8相比要偏暗不少,但其解析力和延升并不比a8差多少, 而柔顺度却要强于a8。听弦乐cm7明显比a8要顺滑细腻;听钢琴a8也因为过于偏硬而显得不自然,泛音和琴体共鸣也没有cm7表现得好。a8的高频在听某些音乐的时候会有刺耳不耐听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在cm7上几乎不会有了。应该说cm7高频的素质虽并然比a8好,可是却比a8耐听得多!不过a8的高频却更能让人觉得爽快和飘逸。至于更喜欢哪一个就要看听音者自己的喜好了,就像大多数人不喜欢931的高频而有部分人却因为931的高频而 喜欢931(比如我)。中频是铁三角的拿手好戏,cm7中频的厚实性和密度感在非入耳式耳塞中恐怕无人能敌,a8自然也要甘拜下风。当然,我觉得a8在听王菲这类清冷的女声以及部分男声时仍然有着自身一定的优势,不过听蔡大姐这种厚实女声的时候a8就只能完败于cm7了,cm7表现的那种歌手的感情以及歌手口腔和胸腔的共鸣是a8所不具备的。cm7的中频的确很强,不过说到低频就没有a8好了。cm7低频的量感虽然不比a8少,甚至还要多上那么一些,可是低频的下潜cm7就要稍逊一筹了,明显没有a8潜得深,还没有到底就已经散开了;另外,cm7的低频还有一个比较失败的地方——稍微有点过于松散了,导致其低频速度偏慢力度偏软弹性不足且定位模糊(相对a8来说),低频的这些缺点进一步来说还影响了cm7的动态表现,导致其动态效果欠缺了一点火候。a8的低频速度快、下潜深、定位准,配合其不错的中高频,表现出了强于cm7的整体平衡感和动态,对于表现古典和newage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当然,a8的频段衔接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cm7过渡得那么自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
总的来说,cm7和a8是两款定位一致、做工同一等级、素质价格都相近的高档美型耳塞,都是值得拥有的好耳塞。不过两者设计理念不同、声音走向不同、适合的音乐类型自然也不同,有意购买的朋友应该以自己的听音习惯为指导进行慎重的选择。我的意见是cm7擅长纯人声和流行,a8擅长古典和newage,而摇滚则是两者各有特点。论综合素质,个人觉得a8还是要稍占上风。当然,要发挥a8的实力需要推力较强的随身听,cm7则更容易被推好。最终如何取舍还要依靠大家自己去做判断了!高斯 KOSS=700) window.open('/oliver82779fc67/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火花塞 KOSS SP价格:150元声音风格走向:基本只有低频的类型,适合对低频情有独钟,需要对背景音乐极大渲染的朋友。解析:较差。声场:中等偏下。三频:中高频几乎被低频掩盖,不是个平衡的塞子。评测选段: 他的瞬态,他的泛音,他的与众不同,这一切的一切都决定了他是我眼中的摇滚不二之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插上二房后三频的层次变得更加分明,Ipod的treble boost音效分明就是为他而设,这种摇滚的现场感远不是嘴上说说的hifi可以带给我的愉悦比得上的。。  我一直坚贞不二的选择---------------koss spark plug当我第一次拿到这个塞子,第一耳的感受是,这个耳塞好有劲好混啊,我听过现场摇滚,sp的现场感对我来说是相当震撼的,尤其是把那副海绵反向插在导管上,声音更加high到不行~~~然后就是通过胶布可以封印火花塞的低频,但通透性变差(后来就不再尝试,因为这样反而令他丧失了个性)。。再然后就是加上耳放,火花塞的三频变得更加层次分明,在苹果强调高音的treble boost音效下,声音更加爽朗、富有激情。。他的中频和高频恰到好处,完美的屏蔽了苹果干涩破音的eq所带来的尖锐感,更是最大限度的和谐掉了恼人的齿音,而且原来被朦朦低频所掩饰的音场也尽显无遗------sp,一个带给你改变的耳塞舒尔 SHURE=700) window.open('/oliver22779fc82/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E2C(SCL2)价格:680元声音风格走向:很干净的声底,对各种类型的音乐都有不俗的表现。声场:中等大小。定位较好。评测选段:入手e2c已有一个月的日子了,我从一开始就无时无刻的煲它,近一个星期来,它的音质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了,也该写点东西了。古典篇有人认为小2不适和听古典,其实不然,私人觉得小2加一部777已经能在大街(注意地点状语)上听到很好的享受了维瓦尔第《四季》,作为铉乐的经典,不可不试,我的这张是dg的伦敦爱乐版,先听春第一部,已经能感受到小2的魅力所在——通透,它能把高中频很好的分开来,特别是小提琴的声音能够从背景的中提琴和大提琴中突出来,真实感很强。但不足的是高频不够亮,隐隐约约的听到一点沙(可能是777老了)。再听夏第三部,我惊奇的发现小2能够很完美的把大动态音场修饰得很完美,简直是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低频的量感不足。再听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小2居然能够把原作的悲和喜表现得淋漓尽致(原曲的音乐会我听过),小2已经基本没有失去现场的气质了,最令人感动的是我居然能够听出乐团里各种乐器的分布,我在此已经很满足了。再听老莫的piano concerto 21~24,我再一次被小2的真实所折服,从小2里面传出来的钢琴声简直就和我自己在弹的一样(私人学过一点钢琴),虽然和前几天听过的ew9比起来还是有点生硬,但已经是很好的了,是888,a8没得比的。现代音乐篇我除了听古典,有时也听一下new age或pop。但没什么深入的了解。Enigma 1& 用小2来听enigma是一个很毒的做法,因为私人认为小2的人声修饰得太好了,基本上听不出齿音,连喘气声也被柔化了,这可能是一种失真,但我乐意去接受。Banderi& 在banderi中,终于使我听到了小2的超呼想象的中频密度,在诸多乐器和铉下,小2仍然可以应付自如,不像sony那样加重低音,来掩盖混乱,也不像有些耳机那样简单代过,它依然能把钢琴,sex,鼓等等乐器演绎得淋漓尽致,佩服佩服。
国产自主系列 =700) window.open('/oliver30779fc7d/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3C价格:480元。声音风格走向:平衡,声底较厚。解析:尚可。符合价格定位。声场:大小足够但定位稍差。三频:走的是均衡的路子,加阻线后三频全面提升但会使声音变混,定位变差。评测选段(转自五分之五)现在很多烧友喜欢听女声,那我就先说说女声。说到女声,不得不说带头大姐蔡琴。拿出老生常谈的经典试音曲《渡口》。蔡大姐的声音大家再熟悉不过,最大的特点就是醇厚悠扬。不加线的i3c,低频量感刚好,力度也还不错,只是速度慢些,收的慢整个歌曲之中,蔡琴的声音和配乐融合的非常和谐,声音特点还算符合蔡琴的特点,带着醇厚芳香,不过总让我感觉声音有些朦胧,像有一层雾一样。加线后,低频量明显减少,蔡琴的声音有些年轻化,少了几分醇厚多了些甜美。另一个变化就是所有乐器如同往后退了一圈,蔡琴往前走了一步,就是乐器淡化了,人声突出了(相对于乐器)。相对于《渡口》,我更喜欢黄莺莺的《哭砂》。《哭砂》更容易打动人的心,不仅是旋律歌词的功劳,黄莺莺的声音也是决定因素。歌曲刚开始的那段清唱,不加线的i3c显得有些沉重,加了线的i3c,黄莺莺的声音明显变亮,齿音也比不加线的多了许多、明显了很多,简单的说就是解析明显提高。加线后的声音更悠扬更感人,不加线声音的成熟稍显死气了。上面说得都有些倾向于以静取胜的女声,那对于动感的流行女声呢?选了个比较突出的歌曲——张韶涵《寓言》。个人觉得不论加线还是不加线,对于表现这种速度明显、动感十足的高亢的、刺激的女声来说,并不擅长。I3c声音有些朦有些散,对于声音的收放显得有些肉,加线后虽然速度有所提高,但并不明显,而且本来就不厚的声音又变薄了些,有点雪上加霜的意思。2.阳刚之气欧瑞强的声音也算有代表性了。不加线的i3c,所表现出来的声音除了男人应有的深沉外,还十分的圆润。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像是夜晚在湖边吟唱,配有昆虫的叫声,加线后声场宽了,昆虫的叫声也就远些了,不像不加线时感觉昆虫都快进耳朵了~(有点夸张,入耳中头效益没办法)。刚才说了不加线男声圆润,加了线后男声像被磨出了棱角,显得更有磁性,我更喜欢加了线的男声。不过面对声音本来就很有磁性的男声或者略带沙哑的男声,还是不加线耐听些。不过加了线对歌曲中乐器的解析是不加线不能比的。3.我摇我滚摇滚现在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宠爱,我听摇滚不多,对摇滚的理解也不深刻,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先请大家原谅,i3c面对大市场,必然也面对了一些喜欢摇滚的朋友们的选择,到底合适不合适呢?我先暂且肤浅的认为听摇滚对低频的要求是最重要的。我用i3c听了下LinkinPark的歌。不加线的i3c低频的量应该还算够用了,不过如果是低音狂的话可能还差点。上面也说了i3c声音太肉,不过我听这几首歌本身鼓点、电吉他等的声音还算快,掩盖了i3c这点不足——可这不是反了么,用歌曲弥补塞子?~呵呵。加线的i3c虽然速度方面有了提高,但低频量对于摇滚来说少的有些可怜了,加线后难以应付摇滚。4.烧友也要静静心——轻音乐就我个人而言,很喜欢那些能让人安静舒服的音乐,比如轻音乐,比如纯钢琴。所以我还是比较在意i3c在这方面的表现的。就轻音乐来说,加线的i3c要完胜不加线的i3c。班得瑞的《the wind ofchange》在加线的i3c下,表现的要比不加线的通透很多,风声、乐器声也比不加线的亮,正如该专辑的名字《仙境》一样,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后心自然就静了下来。不加线的i3c则赋予不了这种感情,声音显得松散,还有些闷。在其他歌曲中,加线表现明显好于不加线的就是对弦乐的表现,泛音多了,弦弦动人,不加线的i3c表现出来的弦乐没有什么活力,显得有些死气沉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i3c加线后对解析和高频的提升。有人说亮高频、高解析同样可以表现好钢琴,对于这点我不敢完全同意,就像说小四可以表现好钢琴一样。我不否认高频亮,解析好对钢琴表现有很大帮助,但薄声对钢琴低音部分的表现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不加线的i3c虽然有点混,但是能表现钢琴的厚声部分,加线的i3c则可以把钢琴中高音部分和钢琴的灵韵表达出来~5.也要见见大场面大场面、大动态,是动铁的软肋,自然也是i3c的软肋。入耳耳塞很难表现出大声场,所以关于声场这点,我只说加线后的声场要比不加线大一圈,纵身有点“踮脚尖”,整体向上提了些。对于i3c的声场,感觉前后稍短,左右还好,类似椭圆。从动态和定位上讲,不加线的i3c交代的有些含糊不清,位置显得含含糊糊,相近的声音很容易会混在一起,动态有些散漫,不过加线后,这两点点有明显的改变。对于喜欢听大场面的朋友来说,不太推荐i3c,尤其是不准备加阻线的朋友。对于古典,不加线有些肥的声音不太合适,加线后至少比不加线听古典要强点。6.um2到小四的转变I3c不论加不加线,可观的讲,和um2还有小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我为什么还要拿出来说一说呢?一是主要是手里有,二是i3c加线前后的风格可以用这两款塞子做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注意我说的不是声音素质,而是风格。I3c加线前有点um2的意思,声音圆滑,尤其是人声,虽然不像um2那么突出人声,但是声音总像打磨过一样细腻。低频也是,量感好于速度感。而加了线的i3c又类似小四的风格,虽然不是那么的透亮清澈。I3c加线后低频量很少,声音密度、速度、高频、解析都有些像从um2变到小四的样子~挺有意思。总结一下,i3c在不加线的情况下,声音比较厚,低频量大,整体声音略有些肉有些朦,定位不够准确,声音圆润细腻,不过素质已经对的起那个价位。加了线后的i3c,声音密度一下好了不少,低频的速度力度有提升,但是量感骤减,声场变大,高频亮了不少,解析提高,通透感加强,定位也变准确了,声音有点向冷艳发展的意思。既然题目是一塞两听,我的意思就是听音杂的朋友完全可以靠i3c加线不加线去应付多风格的音乐,i3c的特点不够鲜明,但两种风格去听不同的音乐也算一种乐趣了~不加线听摇滚流行,加线听女声轻音乐~随你享受~呵呵~总体上讲,i3c算是一款很不错的动铁入门了,性价比不错~而且作为国产第一动铁,偶收藏啦~呵呵。其实,我只是希望国产的耳塞慢慢的进步,慢慢的发展,i3c做为“第一动铁”要改进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但是这块基石还不错,希望可以带动整个国产耳塞业进步~也希望国产耳塞不断改进不足,做出更好的塞子来~=700) window.open('/oliver68779fc7b/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PK2价格:声音风格走向:解析:声场:三频:评测选段: & 第一眼看到pk1和pk2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地摊货,呵呵。给我地摊货的感觉并不是做工。仔细看看,pk系列的做工还是不错的,外壳之间结合得非常严密,耳塞所用的塑料质地很好,线材也非常柔软,手感比较好。仔细看看,很像美国货,不过实际上他们是国产货。Pk1和2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在外观上区别他们的办法就是:pk1长线,pk2短线。Pk系列耳塞的款式是让我觉得他们地摊的原因,那就是款式比较老土,虽然耳塞的样子与音质并无太大的关系,但是一道好菜应该是色香味俱全的,好的耳塞也应该是这样吧,我想。建议温克兄去美院找找搞工业设计的老师,看看能不能搞一个好的款式^_^。    本人平时听得比较多的都是人声,交响很少,偶尔听听newage。所使用的播放器是sharp的md(mt77)。在这两个耳塞里面,pk1最让人感兴趣,毕竟是150欧的耳塞啊。把pk1插如耳塞孔,然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音量开到80%,虽然我的md标称是5mw,但是实际推起来还不错。Pk1的音场很宽,声音的包围感非常强,完全不像是小耳塞所能够做到的,听起歌来真有些现场的感觉。现在大多数耳塞都可以说是没有音场的,小耳塞能够营造出一定的音场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声音的还原上,pk1音染很少,他的声音里面基本没有味精味,能够忠实的反映出前端的声音。我拿来iriver的890,播放相同一首歌(320k),mp3的缺陷在耳塞里面立即表露无疑。Iriver的标称输出功率是18mw,能够把pk1推得很响,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有气无力,声音大而无势,有量无质。    还是拿回md上面听,pk1的解析度非常高,声音的性格偏冷,用来配合我的md则刚好(mt77是暖声)高频清晰亮丽而不刺耳,中频淳厚自然,低频下潜的很深,但是在量上面有所欠缺。用来听newage,特别是yanni的曲子,气势和细节都洽到好处,力度方面还是有所不足(这一点在听大动态的时候尤为明显,看来要推好这条耳塞,一个mini耳放是少不了的啦),速度也很快,加上宽广的音场,pk1确是小耳塞里面最适合听交响的耳塞之一。    Pk2是低阻耳塞,自然比pk1要好推得多。Pk2总体来说是pk1的低端版本,但是也有他自己的特点。Pk2的解析力比pk1还要高,解析力太高的结果就是高音出现些许毛刺,这是必然的,像md这样的随身听,音质跟台机比当然不怎样,在高解析力的显微镜下,原本好像很平滑的表面就会出现毛刺。Pk2的风格很像dt880(或许是缩小版dt880?),解析力高,中频有点硬,低频的量也有所不足。在我连续褒了几天后音质有所改善,高频的毛刺感减少了许多,中频也不硬了,想来可能是振膜松软了的缘故?相比起pk1,pk2更大众化一些,听交响和流行都很不错(摇滚好像不是很适合^_^),同样也是音染比较少。pk2的音质接近cm7,但跟cm7还有差距。Cm7完全是讨好用户的耳朵,但是pk2不同,pk2是那种追求真实还原的不妥协风格,pk2比cm7优胜的就是他的音场,这一点是pk系列的强项。    总的来说,pk系列耳塞的特点就是音场宽广,高解析,追求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前端的效果和素质。我不想拿耳塞跟耳机比,耳塞就是耳塞,振膜跟耳机的差太远,怎么比较?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pk系列耳塞正是这样的产品,希望pk系列耳塞一路走好,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700) window.open('/oliver97779fc7d/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PK1价格:880元声音风格走向:非常难推。推好后声线纤细,声场巨大,适合古典,弦乐。解析:强大的解析声场:推好后非常强大的声场。纵深不错。- -b三频:低频量不多,下潜深。中频密度稍可。高频延伸非常到位。评测选段: & 第一眼看到pk1和pk2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地摊货,呵呵。给我地摊货的感觉并不是做工。仔细看看,pk系列的做工还是不错的,外壳之间结合得非常严密,耳塞所用的塑料质地很好,线材也非常柔软,手感比较好。仔细看看,很像美国货,不过实际上他们是国产货。Pk1和2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在外观上区别他们的办法就是:pk1长线,pk2短线。Pk系列耳塞的款式是让我觉得他们地摊的原因,那就是款式比较老土,虽然耳塞的样子与音质并无太大的关系,但是一道好菜应该是色香味俱全的,好的耳塞也应该是这样吧,我想。建议温克兄去美院找找搞工业设计的老师,看看能不能搞一个好的款式^_^。 本人平时听得比较多的都是人声,交响很少,偶尔听听newage。所使用的播放器是sharp的md(mt77)。在这两个耳塞里面,pk1最让人感兴趣,毕竟是150欧的耳塞啊。把pk1插如耳塞孔,然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音量开到80%,虽然我的md标称是5mw,但是实际推起来还不错。Pk1的音场很宽,声音的包围感非常强,完全不像是小耳塞所能够做到的,听起歌来真有些现场的感觉。现在大多数耳塞都可以说是没有音场的,小耳塞能够营造出一定的音场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声音的还原上,pk1音染很少,他的声音里面基本没有味精味,能够忠实的反映出前端的声音。我拿来iriver的890,播放相同一首歌(320k),mp3的缺陷在耳塞里面立即表露无疑。Iriver的标称输出功率是18mw,能够把pk1推得很响,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有气无力,声音大而无势,有量无质。    还是拿回md上面听,pk1的解析度非常高,声音的性格偏冷,用来配合我的md则刚好(mt77是暖声)高频清晰亮丽而不刺耳,中频淳厚自然,低频下潜的很深,但是在量上面有所欠缺。用来听newage,特别是yanni的曲子,气势和细节都洽到好处,力度方面还是有所不足(这一点在听大动态的时候尤为明显,看来要推好这条耳塞,一个mini耳放是少不了的啦),速度也很快,加上宽广的音场,pk1确是小耳塞里面最适合听交响的耳塞之一。    Pk2是低阻耳塞,自然比pk1要好推得多。Pk2总体来说是pk1的低端版本,但是也有他自己的特点。Pk2的解析力比pk1还要高,解析力太高的结果就是高音出现些许毛刺,这是必然的,像md这样的随身听,音质跟台机比当然不怎样,在高解析力的显微镜下,原本好像很平滑的表面就会出现毛刺。Pk2的风格很像dt880(或许是缩小版dt880?),解析力高,中频有点硬,低频的量也有所不足。在我连续褒了几天后音质有所改善,高频的毛刺感减少了许多,中频也不硬了,想来可能是振膜松软了的缘故?相比起pk1,pk2更大众化一些,听交响和流行都很不错(摇滚好像不是很适合^_^),同样也是音染比较少。pk2的音质接近cm7,但跟cm7还有差距。Cm7完全是讨好用户的耳朵,但是pk2不同,pk2是那种追求真实还原的不妥协风格,pk2比cm7优胜的就是他的音场,这一点是pk系列的强项。    总的来说,pk系列耳塞的特点就是音场宽广,高解析,追求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前端的效果和素质。我不想拿耳塞跟耳机比,耳塞就是耳塞,振膜跟耳机的差太远,怎么比较?一个好的产品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pk系列耳塞正是这样的产品,希望pk系列耳塞一路走好,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700) window.open('/oliver09779fc7a/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PR1价格:230元声音风格走向:平衡,类似MX500。低频稍微加强。解析:尚可。声场:定位较模糊,大小一般。评测选段:(转自1182709的【小葱拌豆腐】静品━╋PR1╋━)乐器,民乐: 《青海青》和《百花深处》 两首曲子当中都有各种神奇的乐器参与 特别是笛子、琵琶等,非常过瘾 PR1在这段的表现让我很满意 解析要明显强于MX500 感觉高频的亮度、延伸都很不错 清亮的笛声和清脆的弦动 高频的延伸好表现到了笛声的悠扬和久远~ 当然,不能和强大的ER4相提并论哇哈哈 声场不敏感,但是至少比MX500大和规整. 这部分少低频参与,下面再述 乐器,古典: 大家都熟悉的《四季》来啦 我只对其中经典的第六轨比较熟悉 不好意思,我只认识小提琴哈哈&.& 同上,我认为这个档次的耳塞中,PR1的高频让我很满意 所谓分离,还不错,总算不会有吵杂和混乱的感觉... 声场嘛,没啥感觉,除了知道E500的声场惊人外,其他都没啥感觉... 乐器,鼓: 《霍元甲》就是鼓鼓专用曲哈哈 MX500是普通的,很普通,低频缺乏弹性和深度和气势... MX500这叫完败,完毕... 相比,PR1的低频无论弹性和深度和气势都比MX500好好多 有气势,残留空气的那个鼓声,MX500是基本听不到的... 作为这个价位的产品,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我讲的是相对而言,当然不能和高端相比呵呵,如果拿PR1低频和E500或者ES3之流比的话,效果就大大滴不同了. 人声,女声: 选用Fish动动动情的《诱惑的街》 现场演绎,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MX500是冷静,或者冷酷? 以至于相比之下Fish都不那么动容了,感情都淡了... 摘下MX500,换上PR1,人声立刻拉近了许许多多, 这样,PR1要入戏很多,能听到的感情自然丰富不少. 看来PR1的感染力要比MX500强不少. 不足在于,“齿音女王”的声音变得有些尖锐了,像被重新刻画了一次. 感觉有点不舒服或者不自然,主观来说,有点“刺”... 人声,男声: 发现原来MP3里的男声是那么的少,对男声的兴趣淡了许多 临时加入刚好有的张敬轩 首先. 没变人妖,也没变大叔 没变薄也没变厚,或许有,没注意人声其实也不是很近 但是和MX500一比,人声一下逼近 《Hurt So Bad》下 PR1的杀伤力比MX500增大不少,被hurt得不止bad了,是worse=700) window.open('/oliver03779fc7b/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PR2价格:380元(带阻线480元)评测选段:(转自妖言惑众的(づ ̄ ³ ̄)づ僵尸PR2超越时空与诺基亚5800联手打造最强随身标题党(≧0≦))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就已经听到PR2的工程版了,当时的工程版相对于之前的PR1,在素质上好太多了,声音走向非常接近僵尸推崇的UE10,一时间我被这种动圈耳塞发出类似于UE10的声音而惊呆了(确实呆了几秒钟的)。前不久的一个下午,智通老黄打我电话叫我去他那里拿僵尸的PR2给我试听。我第二天起床之后(已经快中午了)第一时间就跑过去了,相对于工程版来说,正式版的PR2在声音上面是有80%接近的,不同点么,只能说是中频相对于工程版来说更有感情和颗粒感一点,而声音整体来说层次感更好一点。PR2的工程版和正式版在外观上面差不多,只是正式版的后盖变成了网状结构,个人YY的认为,就是这个结构让PR2的中频更空灵一些的。整体而言,PR2的外形还是过于死板了,不过相对于380的价钱和其它国产耳塞而言,PR2做工和配件还是不错的。我拿完耳塞和暴发户澳门仔打屁了两句正打算走(那天老黄不在店铺里面),忽然澳门仔递给我一条抗阻线,说加上线再试一下。路上我试了一下声音,加了线之后感觉空间感立体了很多,虽然没有ER4B那种圆形声场的感觉,但那种鲜活的立体感很明显的跃于眼前。回家仔细品了一下,加线之后的声音确实比没加线之前要明亮一些也耐听一些。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煲塞,到我写文章的时候,PR2的煲塞时间已经超过200个小时了,个人觉得这个塞子应该煲开了,我又再次聆听那个能让我呆住的声音。手边的器材很简陋,本来有个DAT和IPOD VIDEO的,但因为借给了朋友,还没还给我,所以手边只有KARMA,IPOD MINI2,诺基亚5800朋友的NANO4和我的蓝魔RM970.不过还算好,如果前端太多的话反倒麻烦了。也不说歌曲了,只说一下PR2给我的感受,一些细节等我下篇再写。PR2不加抗阻线的时候,声音很活跃的,有一种很欢畅的感觉,比之前没煲的时候要欢快很多,高频也没有那么暗,听流行非常好,日系的女声,梁静茹,SHE这些女声也非常好听。低频的速度和下潜有所加强,摇滚依然是强项。微带一点的颗粒感听男声的时候依然很好听,如果说缺点的话,就是中频有些过去空灵了,听蔡阿姨的歌声,味道不是那么足。加了线之后的PR2,变得顺滑很多,高频更明亮一些,每一首歌,在PR2的表现之下都变得闪闪发光,而又晶莹剔透。而且空间感加强了很多,声场明显完整了一些。PR2虽然抗阻不算很低,但灵敏度够高,睡觉时RM970开到1的时候,声音已经够大了(我相对来说还算敏感吧~~~),加上抗阻线开到2~3左右,听歌正好,睡觉不错。这些配套的套子我只用了海面套和两节套,所以关于套子之间声音细小的变化我之后再写。PR2的声音就像一个活泼的小LOLI,可能不够性感,但那种懵懂的感性却让人更加欣喜。而加了线之后的PR2就像一个丝袜模特,性感而柔滑
入门动铁系列:=700) window.open('/oliver91779fc7e/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ER6I价格:720元声音风格走向:清新纤细型。解析:在同价位中属于上等水平声场:大小较小,定位精准。三频:实际上ER6I三频都存在问题,低频量极少,下潜也不是很好。中频很薄导致人声没有感染力。高频本应是一大优势,但6I的高频太直,太尖,不够顺滑。评测选段:(转自大家坛)放音设备:MEIZU E3 1G(拍砖也不怕,我不是米人,但是中国人,用国货我自豪)对比耳机:PX200,K14P,SPARK PLUG选择这三副耳机是有一定原因的,PX200是我有小6前最高级的耳机,14是我有小6前听得最多的耳塞,SP是我的第一款也是有小6前的唯一一款入耳塞子。评测开始,还是老规矩,先是外观篇。对于小6的外包装绝对不满意,不如30元的电脑用耳麦的包装,绝对对不起千元的身价。不过里面有配个耳机袋,凭印像好像还不错,但从我拆开小6包装的那一刻起,那个精致的小袋子就被女友霸去了。在做工上好像比SP要好一点点,但也高不到那去,都是典型的美国风格。线材看上去和SP的很像,但比SP的硬一点,比PX200的细点软一点,没什么弹性,本人比较欣赏像14那种有弹性的线,不易打结。在耳塞的出线处不像别的耳机会有一小段防折护套,直接就一个洞,线从洞里直接出来,真怕那一天扯断了。配带舒适性:入了小6后,我很努力的尝试了N次三节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带不稳、塞不紧、耳朵痛,低音不好……总之各种原因,使我无法享用神奇的三节套,看来还是等把耳洞撑出一定规模来才可能上三节套了。好像在这坛子曾看一牛人说:“小6用三节套可以全部塞入耳洞里的,戴好了,在外面看只见一根线从耳朵伸出”汗,牛人啊,哦!不对,应该是牛耳!!小6的COMPLY比SP的海棉要硬点,并具有明显的冷硬热软特性,不过戴起来比SP的隔音好多了。为了检验小6的隔音效果,某天下班曾冒死戴着小6过街穿巷回家,等红绿灯时,从身边奔过的公车,只感到震动从双脚传来,耳朵里的音乐依然宁静美妙。但不得不提的是小6的听珍器效应是很严重的,带着走路虽说听不到汽车声,但脚步声,衣服与耳机线的摩擦声,真是声声入耳啊。如果在较安静的地方,塞着小6不放音乐的话,很容易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尤其在晚上睡觉时,一躺下,心跳声比音乐声大得多,因此得出结论:小6不适合走路时用,也不适合睡觉时用。声音篇:上文已有说明,本人只能适用COMPLY,以下的听音结果也是使用COMPLY所得。我原来很喜欢14及PX200的声音,喜欢14的高解释,喜欢PX200的平衡,以及干净的低频。听惯了14后,初次换上小6,会觉得在高频有点暗,但很快就会被小6的高频所征服。相比14的高音,小6的高频更能讨好我的耳朵,小6高频要顺滑些,相比之下14的高频要粗糙些。听HI-FI年代3中的燕子一曲,有一声郊果音如同利剑出鞘的“唰”的一声,以前用14听时到这一下,总是皱着眉头熬过去,因为那高音太锋利了,用小6就好多了,小6把这一声表现得顺滑了许多。用14和PX200听沙拉·布莱曼的歌,在高音部分有时有失真的情况,好像总差那么半个音拉不上去,音准不行似的,现用小6再听,一切都过渡得很平稳。关于中音部分:想说的不多,买前就有心理准备,小6不是中音厚的那种,说句实话,在我的这几副耳机中我没感到有那个可以好好表现,类似蔡琴这样淳厚女声的。不过用小6听伽俳珈而的歌跟14比,像换了个人似的,感觉声音比用14时成熟点,少了点稚气。低音:入耳式的低音,跟配戴方式有很大影响,塞得越紧底音效果越好。小6的低音跟PX200的量差不多,但质感上要好得多,下替更深,更干净些,更有速度及爆棚感。跟SP对比起来,一个轰轰隆隆,只重量不要质,一个质高量也适当。声场:一般入耳的声场都不易做好,SP的声场就是让我心寒的事。14的声场具有不错的素质,但小6的声场绝不比14的差,虽然从宽度来说,小6还是不如14,但可以很容易的感觉到小6的声场是圆弧形的,并且是有纵深的。如果说14的声场是展现在你眼前的一幅画,哪小6的可是绕在身前的一道半圆屏风。相对来说,小6还带来了以前连用PX200也没有觉察出的空间感。解析力:这可是小6的强项,E3的底噪在小6的高解析力下在劫难逃。用箱子听音乐时,我很喜欢听〈阿姐鼓〉,但在MP3上我以前用14和200都很难提得起听阿姐鼓的兴趣,总觉得声音像蒙了层纱,并且动态跟不上。不过有了小6后,终于又可以找回感觉了。并且在听“天唱”时,有了惊喜的发现,以前从没听清前面一段女声低吟的诗句内容(其实,不注意都不一定发现有这一段),上小6后,可以很清楚的听清每一个字。前两天,在听一首有合唱的歌曲时,竞发现了大合唱时,人群中有人在走动和轻轻的跺脚声。动态:关于这点,只想说说阿姐鼓中的“转经”一曲,用过箱子听的人,都知道这一曲后面的鼓声和大合唱是很考器材的,用200不行,14也不行,鼓声一起,整个场面一团糟,但用小6,不能说有多好,但起码不致于乱作一团,还算回放得还是有点模样的,气势还是可以出的来的。夜深,临睡前总结:小6在各方面的素质都胜过PX200,很适合于回放女声类流行,适合曲风静一点或柔一点的音乐。对于大编制的音乐类型,回放有一定的质量,不算很好,但绝对比PX200强。=700) window.open('/oliver22779fc81/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UM1价格:680元声音风格走向:人声感染力强,适合流行。解析:稍差于ER6I但也不差。声场:较小。三频:中频稍微突出,总体来说三频较均衡。评测选段:1,打开SX510之后,第一感觉就很糟糕,因为UM1将转盘噪音和底噪完完全全的都放映在耳边。当第一声钢琴响起,GARY那熟悉的声音出现在耳边,我感到的是一种冷静。是的,在888上那个深情地Gary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历经感情磨难后已经看淡人世间风景的Gary,恰如其分的反应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而那该死的底噪虽然仍然在耳边响起,但已经无法阻止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那样的逝去。我无意评价那种感情的演绎更加完美,只能说经过UM1的Gary正是我现在的感觉,也许这种感觉和演绎并不是你所需要的。F5和St880上的演绎同SX510一样的冷静而没有什么感情,稍有不同的是在低频上F5和ST880更好一些,因此使得整首乐曲略带了一丝沧桑感觉。2,著名的那声鼓敲响,我感到了一丝不快,完全没有任何深度和量感的鼓就好像一个幼童拿着鼓槌在鼓面上落下,没有力量,没有深度!UM1的低音很差看来是真的了,但是后来的曲目的试听让我对这个结论有了怀疑,蔡大姐的声音也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声音,这样的渡口不过也罢!而那个随着电影已经被听滥了的《被遗忘的时光》,当蔡大姐的声音响起,我感觉不到任何的感情。由此看来MZ的MP3的确是无法和CD相比的,作为随身设备还勉强的可以出声!3,毫无疑问,在那张著名专辑中的《加州旅馆》已经声名显赫了。带有肉感的掌声响起,左侧那个wow,吉他的美妙拨弦,足够质量的鼓声!是的,你没有看错,鼓声的确足够质量,正是我心中的那种感觉,不是一堆的空气团,而是一下一下的鼓声,请注意,UM1的低频完全不是那种混浊不堪,后浪推前浪的低音,每个人对低音的要求不同,所以不要拿PP这类的低音怪兽和UM1作比较。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的是这种有质够量的低音,那么UM1不会让你失望,相反,如果你需要不停的轰轰声,那么你最好的选择应该是TP,PP这些低音怪兽。主唱的声音响起,同样和我想象的一样,一个有点苍老,但是为了金钱不得不出来拼命的老家伙,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激情,剩下的同样是看透风景后的商业化声音,有点疲惫却又不得不一曲一曲的唱下去。4,Murcury的1812在我听过的将近8年中,MX400,888和K66,以及848等不下20条耳塞里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比较好的演绎出那著名的11声炮响,我曾经把这张CD作为购买低档电脑音响的试音,开2/3音量,然后直接跳到10分的地方开始,等待11声炮响完毕后,如果音箱还好着,依然可以听那么就OK收下,因为这里的炮响动态非常大,在我的试音经历中大概弄坏过3个音箱,而所有手头的耳塞/机在这11声炮响面前,没有一个不破音的,完全没有我在一个试听室里面用落地箱试听时的那种气势磅礴和完整打底,所以在听之前也没有做什么心理准备,当11’47的时候,第一声炮响我有点很惊讶,这个在传说中低音非常烂的小家伙居然把这声炮没给搞砸,而且还重放的有模有样,虽然没有在大箱子上的那种气势,但是居然没有破音,这简直是个奇迹!!因此我只能说也许每个人对音乐的要求不一样,所以你能得到的结论绝对是不一样的!对于UM1来说,我只能说我很满意!5,张学友的这张《爱与交响乐》是我最喜欢的一张CD之一,几乎每一首曲目都喜欢的要死!但是由于自己的经历,对其中的#4生命的插曲特别喜欢,那种两个有缘无份的人在一个夜里默默分手的感觉曾经让我在很多个夜里黯然神伤。“。。。别要再去想我,你要接受这结果,可知他一天发现,到最后同样痛楚。。。”和888的落泪伤心演绎比起,UM1那种冷冷的风吹过身体,面无表情的看着那个她坐上公车消失在路的尽头更能让我感到世事变化的无常。学友声音里那微微的颤动是不曾聆听到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解析吧。 测评的结果如下:首先,UM1更加适合那些上了年龄或者经历过一些事情的老人们,年轻人也许更加适合A8,888,MX500或者其他这类的耳机/塞;其次,UM1的低频绝对不是网上评论的那么垃圾,虽然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一样,但是我认为用Murcury的1812来说明Um1的低频是恰当而合适的,如果你听摇滚或者很硬的音乐,那么请不要购入UM1,它应该是不适合你的!由于没有听过E2C,ER6I这两款入耳,所以我也无法评论他们与UM1之间那个更好。最后谢谢大家花费时间看我的小评,欢迎UM1用家交流心得,如有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700) window.open('/oliver07779fc81/medium.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SF3价格:600元声音风格走向:较均衡,但稍稍偏向中低频。适合流行。解析:一般,但对于流行足够。声场:大于ER6I 和 UM1。定位尚可。三频:偏向于中低频。评测选段: SF3刚出世的时候我们都不以为然的。而现在好多人开始关注这款耳塞了。并且在挑选“下一步”的时候开始考虑它了~  &  &  &   今天下午我去了智通,除了和老板聊天之外,对这个小东西起了兴趣,索性就做个听感的评测吧,也别白去了一趟。  &  &  &   首先说说外观,这小东西样子几乎和5pro一模一样,好像是小一圈而且材质没有5pro的名贵,其次就是线材不是5pro的那种银线,是普通的白漆包线,不过在佩戴上还有舒适性上来说和5pro是一样的,看来UE推出这款sf3的目的很明确-填补低端空缺,价格在780块也是考虑到了ER6i、UM1、E3c等同价位耳塞之间的竞争。  &  &  &   既然说到了竞争,我们就要说到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上来了-到底哪个好,其时间天听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听出个高低来,所以我就和ER6i对比着听了SF3,小2虽然是动圈,但是也被我拉来做了对比。不过这个SF3真不是一般的货色,我用ipod直推的效果不太尽如人意,最后在二房上它放出了光芒,不过还是漫漫的来看我的听感吧。  &  
 &  &  &   首先听了我的惯用曲目《食梦貘》,这次并没有精听,而是流水的停了两遍,主要写总体的感觉。之前听了5pro半天,感觉这个塞子配上ipod真是天衣无缝,推力要求不大,但是ipod恰好把5pro推好,感觉很动感,很爽。本来以为SF3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但是没想到,歌曲开始后我的感觉很失望。首先就是让我感到低频质和量都不够,中频声音不扎实,高频刺耳,虽然只是直推,但是一下就让我失望了。但是漫漫的听,我可以感觉到纵深的声场明显好于小6,而且头中效应很弱,听起来很舒服,声音还是有点偏头顶,但是左右的包围感很好。横向拉得不是很开。  &  &  &   又听了些杂歌,感觉SF3的音色非常纯正,音染很小,这就预示着这款耳塞非常有潜力,解析很好,甚至优于UM1,但是整体来说低频下钱不够深,量感发挥不出来,加上声低清澈,不浑浊,所以感觉挺流行很没力量。  &  &  &   鼓诗,鼓的弹性很真实,力度很好,不过就是细节不是很好。  &  &  &   加州旅馆,吉他很尖锐,声场和低频还是不行,像小2的那种低频,收得很快,由于低频的质量所以不太能胜任直推听动感舞曲和R&B,但整体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既不像小6i那样音乐分离听着很累,也不像um1那样背景音乐分不开。  &  &  &   在wonderful tonight中的掌声有点当年小4听感力的那种感觉,但是不同的是,包围感很好,横向声场没有小4那么出色。  &  &  &   一把小雨伞:背景的小音量乐器很突出:笛子,爵士鼓和铜板的声音使整体很和谐。云儿的声音表现得很甜美,赔偿很清晰,主要表现出了SF3的解析。低频在这首歌里很到位,很足。  &  &  &   接着就要说说耳房下的SF3了,刚才说到SF3的潜力很好,所以我就用ST2,STORM,STB4,C&C XO听了sf3,下边是耳房下的SF3听感。  &  &  &   ST2下的SF3低频有所进步,力度和量感,都有进步,但是下潜还是不尽如人意(不过已经足以应付了),这时候的SF3非常适合听流行,非常带劲~  &  &  &   加上XO来听流行更舒服,它能把背景都推的很饱满,尤其是中高频的提升  &  &  &   STB4下低频充了电一样的质和量提升迅猛,看来这就是僵尸说的气势了,但是中频提升不明显,高频和背景细节表现得非常充分,就是低频听着有点累。  &  &  &   而STORM推的时候低频的力度和质感达到了比较折中的位置,中频听起来很饱满,动听,高频由于本身的声低表现得非常完美。整体来说说:这款塞子是一款均衡风格的产品,只不过低频在直推时候有点清,有很大的潜力,再接了二房的情况下能,能提升整体的性能,在流行上超越小6和um1等同价位耳塞看来是没问题了
有很多。。这星期慢慢编辑。
能算上5破嘛 [s:2]
5破超了点,1100以上了 [s:28]
有点乱前排占个位
这样笼统的说好像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希望有更详细的解释
还没开始写呢,周末整理出来
能算上大四么 [s:5]
占楼等待ing… 我还是很YY LZ的红蓝小 [s:2]红蓝小4很有爱o&_&o~偏题了囧/不好意思^_^||UE不是出了好几款千元下的塞子么AKG也有出新的呢~这几天看评测(也许是所谓的“枪文”囧)觉得天龙的也不错了~恩~不知道beats的听感如何呢 样子看起来蛮YY提个小建议…这样的排版会有些乱哦 囧/不如一个牌子的耳机占一楼 多找点熟悉那些塞子的人写点简单的评测 不过不管怎么说…都辛苦LZ啦~
千元以下其实还有很多冷门塞
Quote:引用第12楼candychen510于 08:38发表的& :占楼等待ing… 我还是很YY LZ的红蓝小 [s:2]红蓝小4很有爱o&_&o~偏题了囧/不好意思^_^||UE不是出了好几款千元下的塞子么.......对,我是准备分品牌说的。
白牙dtx20,200之内听器乐还是相当不错的,也算是有特点
Quote:引用第17楼meteoren于 10:41发表的& :白牙dtx20,200之内听器乐还是相当不错的,也算是有特点嗯,谢谢了。白牙的塞子不太熟悉,我去查查
先插入,占个位置~~
我也先占个位……
[s:6]& [s:6]& [s:6] 又掉2楼了……LZ忘记了MX95,OMX95,OK1超1Q了~
占位...还有BOSE的呢?
期待中 [s:2]& [s:2]
新手站位。
个人认为OR2稍好于pr1.
不错啊~在新手版块这样的帖子是有用的!
快快编辑好
LZ都写完会累S的...
好大的工程量,楼主加油!!
[s:28]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搞完
不错的贴。。。lz辛苦辛苦。。。新手bd。。。up!! [s:37]
支持`` 加油
还有AKG314,315,319,340。森海160,260,360,460,560,660,760全系列索尼838,931白牙DTX10,20,60,80以及舒尔,创新,高斯的很多塞子
760不错楼主加油
坐等资料齐备
Quote:引用第36楼missing鱼于 16:26发表的& :还有AKG314,315,319,340。森海160,260,360,460,560,660,760全系列索尼838,931白牙DTX10,20,60,80以及舒尔,创新,高斯的很多塞子嗯,谢谢。我的本意并不是把所有塞子都写出来,像160,260,460,560,660我认为不值得购买,在坛子也比较冷门。
支持一个先,占楼慢慢看
照片没发到本地?慢慢写哦
还有shure的塞子 [s:5] 比如说大四 [s:2]
[s:2] 想知道听摇滚怎么选...好像合适的比较少
Quote:引用第42楼ckf09-05-24 10:50发表的& :照片没发到本地?慢慢写哦本地上传的图片不会排版,不知道怎么控制位置 [s:28]
Quote:引用第44楼garby-05-24 11:11发表的& :[s:2] 想知道听摇滚怎么选...好像合适的比较少火花塞,pr1还行。
Quote:引用第46楼oliver-05-24 11:43发表的& :火花塞,pr1还行。恩..用过PR1..很喜欢..但是感觉价位再往上就不太好挑了..
倒是不建议入火花塞,低频量太多了。再往上直接升级到5pro吧。omx90也还可以。
5pro吧 [s:28]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Code & 2003-05
Gzip enabledYou c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左右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