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贯穿天地真于一日生活

传统民间游戏点亮幼儿一日生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 10:44:40
淄博市周村区市南路小学 & 牛爱华
游戏是儿童对自己身心潜能自发的开发,任何一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与这一阶段相应的游戏形式,充分享有童年,享受童年。传统民间游戏让孩子们到操场上、阳光下和小伙伴中去,充分感知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传统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动手,动腿,动脑;有在室内的,有在户外的;有竞争,有合作,有道具,有角色。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的体魄得到锻炼,智力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得到训练,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同时,孩子们从小培养了规则意识,性别角色得到强化,学会沟通、协调、合作,对培养孩子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大有益处。我园在课题《传统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的带动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贯穿一些传统民间游戏,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 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传统民间游戏是指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是一个巨大的游戏宝库,因为其丰富内容和特有的形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因此把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1. 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以游戏&丢手绢&为例,首先该游戏有一定的规则,在唱完歌曲后幼儿开始把手绢丢在一幼儿身后,另一幼儿才能去追丢手绢的幼儿。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规则,又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荣誉感,使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问题等社会行为,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促进幼儿社会性品德的发展。
2. 有利于幼儿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
传统民间游戏还能提高儿童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等技能。例如:踩高跷和走木桩能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捕鱼人&&贴烧饼&能发展幼儿的跑和躲闪能力;&炒黄豆&可训练动作配合的协调性;&背人&可锻炼臂力、平衡能力及勇敢精神等。这类游戏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技能。此外,还可以在户外分散游戏中安排跳房子、踩高跷、踢毽子等活动,让幼儿自由找玩具、玩伴,发展动作协调能力。&翻绳&&石头剪子布&&黑白配&&东西南北中&等游戏,能促进幼儿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3.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提升。
在传统民间游戏中,有不少本身或多或少具有智力因素,如游戏&踩影子&中,幼儿在踩的同时也要防止别人踩到自己,这就要求幼儿在游戏中开动脑筋,启动思维,以战胜对手。此外,游戏的情节、动作不断变化,对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走迷宫&游戏中,还需要儿童思考、记忆,尽快取得成功。再如&瞎子摸跛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砍白菜&等游戏能促使幼儿思维敏捷,反应机智、灵活。
二、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合理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
儿童具有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儿童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不是按成人要求下进行的,而是在有趣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在主动活动和多种感官参与下进行的,他们更倾向于把学习、游戏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根据传统民间游戏的灵活性,我们把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中,顺应儿童学习的需要,使传统民间游戏成为儿童培养兴趣、发展动作、表达情感、开拓创新的活动。
1. 晨间来园活动。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可为孩子们准备一些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如&挑棍&&弹蚕豆& &下棋&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这些游戏运动量虽然小,但可以促进孩子们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 早操及户外体育活动。户外活动是传统体育游戏的宝贵时间,如跳橡皮筋、跳竹杆、跳绳、玩沙包、滚铁环、斗鸡、老鹰捉小鸡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外,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思维敏捷等能力。
&& &3. 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传统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可以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老狼老狼几点了&&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达到教学目标。
4. 过渡环节活动。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教育活动开始前、餐前餐后、离园前等时段,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传统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切白菜&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同时发展了幼儿各种能力,体现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三、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传统民间游戏需要注意的方面:
&& &1. 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游戏前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包括体质、动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编游戏,然后熟悉游戏内容及教育作用,掌握游戏的玩法,明确游戏的规则等。考虑到游戏中要向孩子提出哪些能提升能力的问题,以及要预设回应哪些生成化的主题内容。例如&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主要训练幼儿的奔跑以及躲闪能力等,&指星星&可锻炼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和快速记忆的能力,&跳房子&可锻炼小幼儿的腿部力量和灵活机敏劲儿,&木头人&可锻炼幼儿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注意活动量大的游戏要与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结合起来,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
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上也表现出不同。如托班、小班幼儿可以进行难度较小的游戏,如&小孩小孩真爱玩&&包饺子&&躲猫猫&&木头人&&揪尾巴&等,中大班幼儿可以进行难度较大传统民间游戏,如&跳房子&&拍手游戏&&踩高跷&&跳皮筋&&抽陀螺&&炒黄豆&等,使幼儿既能发展能力,又能玩得开心,获得成功感。
3. 情境教学保持游戏过程的趣味性。
在初次进行游戏时,我们以故事的情景引起幼儿兴趣,也便于幼儿更好地记忆游戏规则,在游戏的进行中,教师要以其中的角色进入游戏,推动游戏的开展,在幼儿熟练掌握游戏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编游戏,不断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传统文化财富,积累了这些让孩子们百玩不厌的传统民间游戏。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民间游戏,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传统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将充分整理和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深入实践和反思,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利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四路万达广场C座610室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号幼儿们能更直观地去了解了.(二)生活技能学习游戏化.生活是一个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探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来自网络
  导读: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繁多,形式灵活,很多游戏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游戏灵活机动地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入园活动是幼儿能否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丰富资源。一般来说,民族文化教育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非正规教育,也称传统教育,是指历史上自发形成的一种内生式教育,包括民族幼儿家庭教育和民族幼儿社会教育,教育工作由长者、巫师等承担,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开展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具有随机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另一种是正规教育,也称现代教育,是指以民族托儿所、民族幼儿园为主的各种专门机构及社会组织对民族幼儿实施的启蒙教育,有专职教师、正规教材以及固定的时间与场所。〔1〕这种正规形态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担负着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任。然而,在当前主流文化的话语霸权之下,正规形态的民族幼儿教育却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脱离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生活的现实,忽略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导致年轻一代文化疏离现象日益突出。换言之,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断裂的问题。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幼儿教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黔、渝二省一市交界处。全县面积3400平方公里,辖13个镇15个乡503个行政村,有65.3万人口,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全县现有学前教育机构23所,学前班245个,在园(班)幼儿11063人。这些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但总体来说都不尽如人意。条件差的幼儿园甚至只有一间房屋和一些简单的教育设备。教室内空间利用不足,环境布置缺乏童趣。幼儿园教育活动安排松散,随意性较大,以集体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教学内容大多照搬固定教材,很少涉及本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一些了解基本来自祖辈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美国学者沃尔特(F.Waher)曾说,没有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学生固然可能产生疏远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学生将会失去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意思是说,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及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传统&与&现代&的断裂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
  民间游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这种社会性活动反映的主要是幼儿已经熟悉的、理解的、感兴趣的、印象突出并有真正感情的生活体验,因而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2-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游戏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架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因此,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对接的重要策略。本文拟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的偏颇。长期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本民族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开发利用民间游戏的重视不够。根据笔者对贵州省松桃县的调查,教师组织的游戏主要来自教材,近一半的教师对于本民族的民间游戏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教师还认为,为了改变本地贫穷落后的现状,根本没有必要将本土文化引入日常教学中。在这些教师的观念中,似乎只有舍弃传统的本土文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同样,家长对民间游戏也存在偏见。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融入主流社会,因而热心于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要求孩子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的学习。价值取向的偏颇导致不少民族民间游戏濒临失传。
  (2)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缺失。苗族社会的传统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教育、风俗习惯教育和军事教育。〔5〕我们在对松桃县城以及乡镇几所幼儿园的走访中发现,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游戏内容不适宜当地文化和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成果分离的现象。幼儿玩&过家家&时用的娃娃是金发碧眼的洋娃娃,而不是苗族的民族娃娃;幼儿玩&小舞台&游戏时穿的是各种各样的&公主裙&、&王子服&,而不是苗族人民自己的&旗帜服&;幼儿演奏&小鼓咚咚&时用的是西洋乐队里的小鼓,而不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用以表现自豪与喜悦的八面鼓&&总之,在这些苗族幼儿园的游戏里几乎看不到苗族传统文化的影子。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缺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愈来愈远离本民族文化生活的现实。
  (3)幼儿主体性的丧失。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组织幼儿游戏时几乎都是一种程序:首先介绍游戏规则,接着带领幼儿一起开展游戏,最后让幼儿自己进行游戏,或者分组进行比赛。整个游戏过程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指示在活动,幼儿很少有自己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几乎完全丧失,只是跟着教师的步调在活动。
  2.问题的成因
  (1)教育基础薄弱。松桃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当地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大多数幼儿园往往只有几间教室,没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在农村,幼儿园往往只有一间教室,所以农村幼儿园往往被称为幼儿班,不足小学入学年龄的幼儿共处一班。在这些农村幼儿园里,教室十分简陋,没有必要的活动设施,桌椅板凳通常由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很多农村地区甚至连幼儿班也没有,幼儿的学前教育由附属在村级小学的一年制学前班完成。更有甚者,不少农村小学连附设的学前班也没有,学前儿童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被称为&跟读生&。当地有一个大平乡,那里几乎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在乡里唯一的小学里有一间很大的教室,教室里密密麻麻挤满了3~6岁年龄不等的幼儿。教室里没有活动区角,也没有图书和游戏材料。教师的任务仅仅是看好幼儿,教他们学写简单的字以及唱几首老掉牙的歌。教育基础薄弱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缺乏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条件。
  (2)教育理念滞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文化教育应体现多元性与本土性并重的原则,既要考虑文化的本土性,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又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幼儿的要求,把这些教育内容融入到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中。然而,从松桃县第一所正规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开办到如今的20多年时间里,松桃县从未有过一套既反映最新课程理念又能针对本地幼教特点、适应本地文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几乎都是照搬教材。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自然没有民间游戏的立足之地。
  (3)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在松桃县城里的幼儿园,教师虽然经过正规学前教育培训毕业上岗,但工作以后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难以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农村的情况更加糟糕,几乎没有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资低,又缺乏保障,所以正式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农村幼儿园只能聘用从小学分流的教师,或者聘请初、高中毕业生担任教师。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最大障碍。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思想上对开展民族民间游戏引起足够重视,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利用有限条件为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提供便利。比如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尊重民族多元、强化民族认同、形成国家一体&的基本理念,〔6〕尤其要从思想上纠正教师对民间游戏的错误观念。同时,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部分幼儿园可以将民间游戏作为特色课程加以开发和利用。
  2.创设民间游戏环境
  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幼儿园都应努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尤其是物质环境,它是开展民间游戏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等。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棒针十字绣、蜡染等材料。这些美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八面鼓、民间表演头饰、服装等。幼儿穿上本民族的漂亮服装,敲着八面鼓,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苗族民间艺术的美,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幼儿的情操。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增强体质。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玩具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以方便幼儿取用,自由开展游戏活动。
  3.凸显民间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经典、传统的民间游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游戏,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髓。如松桃苗族自治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色古香,民风淳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的苗族人民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理应体现、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凸显民间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七月七&是苗族传统鼓会,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苗族人民便穿戴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鼓会上体验传统节日气氛,了解苗族传统鼓会的内容和精湛的击鼓技巧。然后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创设环境,引导幼儿玩&鼓会&的游戏,让幼儿在&鼓会&游戏中学习人们的语言、击鼓动作、交流方式,体验苗族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欣赏、品尝、亲手制作自己家乡的美味食物,引导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了解本民族丰富的民族歌舞文化,感受本民族艺术的美。
  4.民间游戏的继承与创新
  在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既要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尤其是现代文化的先进内容,而不能固守&传统&,更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命的活力,不断发扬光大。苗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民族,这虽然使苗族传统文化相对完好地保留下来,但在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下显得缺乏抵抗力与适应力。如在松桃县,一些幼儿园为了赶上时代的&教育步伐&,一味地追求&现代&教育,几乎摒弃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又无法真正感受和适应&现代&教育的影响,最终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上,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军事教育是苗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角斗、骑射、刀剑、武术等传统教育在苗族社会中极为普遍。幼儿园在体育游戏中引入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有利于幼儿体验苗族人民坚韧不拔和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但如果一成不变地将这些文化引入游戏中,则很可能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幼儿园在组织这类游戏时,应对其进行教育性改造,在吸收和保留其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注入和谐、合作、公正、竞争的时代理念。
  5.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繁多,形式灵活,很多游戏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游戏灵活机动地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7〕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入园活动是幼儿能否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环境的同时,为幼儿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抓籽&等,可以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在餐前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小肌肉群游戏,如&大拇哥&、&拍手歌&、&玩叉绳&等,供幼儿选择,使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进餐。幼儿离园也是一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这时幼儿情绪不太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等,避免幼儿因无所事事而烦躁不安。可见,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不仅能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自然过渡,而且能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不失为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的一个好选择。
  参考文献:
  〔1〕丁湘.浅释民族幼儿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4).
  〔2〕刘玉丽.民间游戏的特色〔J〕.幼儿教育,1993,(5).
  〔3〕尤彩霞.让民间游戏丰富孩子的生活〔J〕.幼儿教育,1992,(Z1).
  〔4〕蓝厚瑜.让民间游戏重现光彩〔J〕.幼儿教育,1997,(9).
  〔5〕罗廷华,余岛.贵州省苗族教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6〕左瑞勇.美国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启示〔J〕.幼儿教育,2006,(9).
  〔7〕蔡迎旗.重视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J〕.幼儿教育,2001,(12).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11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左瑞勇 张婧化学化工学院阳光排协举办“排球小游戏”活动
为激发同学们对排球的兴趣,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和娱乐的机会,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化学化工学院社团阳光排协于日晚7::30在生化楼举办了排球小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先在负责人那里抽签决定分组,男女进行颠球,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和距离内进行比赛,按颠球的数量多少进行评定成绩。比赛刚开始,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比赛中,参赛者们娴熟的动作赢得了观众的频频赞叹,在男女对颠的过程中,虽然有男女力量的悬殊,但是女生也不甘示弱,以技术取胜。运动是快乐的,从参赛者的笑靥中看到了竞技的乐趣。活动举办了两个小时左右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体验了一把运动的乐趣,实现了劳逸结合,给在校大学生增添了些许生活的乐趣。
说明:化学化工学院阳光排协举办“排球小游戏”活动
为激发同学们对排球的兴趣,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和娱乐的机会,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化学化工学院社团阳光排协于日晚7::30在生化楼举办了排球小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先在负责人那里抽签决定分组,男女进行颠球,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和距离内进行比赛,按颠球的数量多少进行评定成绩。比赛刚开始,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比赛中,参赛者们娴熟的动作赢得了观众的频频赞叹,在男女对颠的过程中,虽然有男女力量的悬殊,但是女生也不甘示弱,以技术取胜。运动是快乐的,从参赛者的笑靥中看到了竞技的乐趣。活动举办了两个小时左右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体验了一把运动的乐趣,实现了劳逸结合,给在校大学生增添了些许生活的乐趣。
发布部门:化学系
发布人:化学
以下人员阅读过该上报文件:
Copyright 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