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抗日英雄的故事空军击落第一架日机的英雄和一起战斗的英雄名字能告诉我吗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我是蓝月,是临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NLP、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脑科学爱好者。/我喜欢结交的朋友:勤奋好学、正气锐智 我现在很想玩的是:声乐、音乐作曲、动画制作、视频制作……(但愿有时间玩这些)/我是&成长导航&公益传播志愿者.
LOFTER精选
日 星期五 下午 05:31
一、《永远年青的人》视频制作的原因:
1、原因一:抗战英雄张明生烈士的姪女,是美国一个公司管理大型电子档案公司的职业经理,她曾经影响过许多人成长,我作为志愿者佩服女性中具有这样影响力的人。
2、原因二:抗战英雄张明生烈士的胞弟,三十几年的飞行生涯中,有十几年时间是某专机飞行员,尽职敬业,从不炫耀。志愿者十分敬重这样的人。(片中的旁白,是张明生的弟弟讲述录音)
3、原因三:中央航校一共有十六期学员,共培训了飞行员1807名。在中国那么贫困的时期,集资购买了大量的飞机抗战。作为抗日空军的热血青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今天和平的生活,烈士的生涯都是如此壮丽,让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非常感恩于英勇的烈士。我对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了优越条件的烈士十分崇敬(我仍在收集抗战空军各烈士照片,打算为能找到照片的空军烈士做瓷像用于贴在墓碑上)。
&4、原因四:抗战空军烈士是上海浦东中学的学生,他在有了人人期待的好工作后,仍去参加抗战(谁不知凶多吉少),这能看出这所学校当时爱国价值观教育非同一般,从照片上看;从张明生的一些学校活动,能看出当时学校的管理水平。张明生是上海人,我常驻上海,长期受惠上海人民的各项服务,理当回报。
5、原因五:志愿者是创造美好的使者,一个天使来到人间,以实际行动为崇高品质者服务是我光荣的义务。
此片经历:1资料采集;2海量资讯中选材;3抗战历史研究;4情景构思;5、影片剪辑、编辑;6图片收集、修饰;7音乐收集与配频;8旁白配音录制、剪辑与配频;9字幕编辑;10视频后期审片、改进与合成,由志愿者lanyue完成。&由于资源不足,视频有许多遗憾之处,不过我尽力了。
二、欣赏视频(点开后,在视频框的右下角,有一个方框样图标,点一下,视频就变成全频):
永远年青的人(一)拳拳之心 航空救国
永远年青的人(二)前仆后继 首建功勋
永远年青的人(三)赴汤蹈火 保卫领空
永远年青的人(四)为国捐躯 永远年青
********************************************************************************************************
三、部份朋友看了片子在邮件中谈到的感想:
▲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为国捐躯的的志航大队,还有那么一群有抱负的精英战士。
▲里面内容挺多的,有电影、图片、配音,这可是一编导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作。真不容易啊。我真佩服制作视频的志愿者。
▲里面张的弟讲那个哥带他去看电影遇敌机的故事很让我们感动,那是随时为保卫祖国做出了牺牲的准备啊。怎样的爱国情怀!向英雄们致敬!
▲四段视频我全看完了,就像看大片一样,非常精彩,感觉我仿佛进入了片中的战争年代。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仔细看了志愿者制作的片子,确实非常棒!
▲一口气看了四个视频,让我了解到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抗战英雄的故事。
▲向英烈致敬!看得热血沸腾!缅怀英烈!
▲看了片子,很震撼!张明生将自己生命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放弃优越和体面的工作,以弱战强,置生死于不顾。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看完这四部片子,先不谈片子制得如何,片末,痛失英烈的感动终于从眼眶里一泄而下。▲从你的片子中才第一次了解到,没想到天上也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那不是一般的酷、一般的帅,简直就是酷毙了,帅呆了,直冲云霄,豪气干云、与天并齐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心里挺美,中国人做什么都与外国人不一样,都会做得超级棒,最喜欢听外国人夸中国人了不起,也喜欢看到小日本不肯认输的那副气急败坏!
▲真难以想象,原来可以这么近。。。。。画面中的声音说到:“让哥哥带电影,买巧克力雪糕。。。。。”情景拉到那个黑白电影院门前。“父亲抚着面目全非在鹅卵石上躺了四个小时的儿子,听着儿子叙述着飞机燃烧前还在为保存飞机着想,听着儿子被无知的村民当成坠机的日本人而置之不理的虚弱”隐痛从左胸强烈。。。。。仿佛那个人就在眼前,他就我“哥哥”。。。。那么近,近得差点可以触碰,英烈的故事绝不是杜撰。再现那些真实的画面,还原那情那景,为我们中国有那么多可以在战场上扬国威的飞机和飞行员们骄傲自豪。我们的武器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的技术一定是令敌人胆寒的。
▲看到中国战士的战绩,大快人心,转眼看到我军的损失时,又为失去的年轻的生命而叹惜。如果,如果当时的国力强盛一点,我们就不会挨打。看到片中重庆差点被夷为平地,眼前浮现出那些绿油油的拢田,那些穿着朴素衣着的农民们正在田地里挥舞着锄头,那些在街上叫卖和车马往来的人们,像画一样的景像就将要被夷为平地,那些个黑黑的炮弹从空中排着队酒下来,像筛米一样,密集的轰炸重庆的土地、房屋、街道、人们,瞬间,重庆的地面浓烟翻腾。空中英雄们像现代的“奥特曼”一样出现了,一字排开,拉开保卫战,使重庆免遭更惨烈的轰炸。现在的重庆繁荣向上,重庆的土地上从来没有少过人们不停的踩踏,可还有多少人遥想得到:就在这片土地上硝烟弥漫,战火飞扬,是抗战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
▲张明生和他战友们那么优秀,年纪轻轻就壮烈而去,当时的中国有数不清这样的年轻人,不顾生命为国捐躯。张明生,是其中一员,他走了,带着年轻有朝气的脸庞离开了亲人们,为国家家危奉献了生命,给亲人们留下了伤痛,大姐和父亲相继去世令人惋惜。所幸他的小弟弟以哥哥为榜样,成为杰出的飞行员,相信张明生在天有知,也会欣慰的。
▲我们也要向张明生学习,优秀而年轻的我们也有战场,那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为企业、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对家庭有贡献的人。抗战英烈,年轻的我们不会忘记,国人也不会忘记,缅怀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国家赢来的尊严与和平。
▲谢谢老师第一时间让学生分享到了您如此用心制做的作品!我当晚就收到了,看了很多遍...很难想像这是一位业余制片者的作品!从图片的收集、剪切、合成、人物事件的发展脉络、文字的描述和叙事、配音、配乐...!特别是配音、配乐,悲而不哀!深而不伤!时光倒流,感动报国!很美!很美!
还有刚刚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我准备给老师回信时再看一遍,当我完整地看完抬起头来的那一瞬间,就在我的窗前...(北面)(我住在16楼),一只鹰飞至我窗前盘旋了一圈飞入太空的远方..!这是真的!!!我当时呆啦...眼泪夺眶而出...!也许是因为我相信灵魂的原故吧!
▲我已经把纪录片看完了。很受感动!这是抗战时期的真实史料啊!那些保卫祖国的英雄们,那些烈士们,我们永远纪念他们!感激他们!
▲老師的分享!向英烈致敬!看得熱血沸騰!緬懷英烈!
▲故事連貫完整,資料詳實珍貴,片子製作上也頗費功夫,第一遍看非常連貫流暢,沒看出特別之處,第二次看發現了一些:旁白與視頻中剪輯的聲音配合的銜接的自然,其中原音的李志丹好像改了一個字,背景音樂過渡很自然,與旁白、視頻原音相得益彰,不覺突兀,另外視頻中其他標誌巧妙地用轉動的光碟覆蓋了。不過有一點沒看明白,就是南京空軍“記”念墓園,以及緊接著的謹以此“記”念,是否應該是紀念!再次謝謝,在如此快的時間內分享到老師的作品!
(我的回復:朋友:你大腦好精細!讓我也學到了“比較”。其實重慶的紀念園就有一張圖片,上面寫得有。我卻沒想到要比較。那些音樂我昨晚一聽,除了第四集思路稍全面,其他仍需要修改。想想自己“牛”都吹了,又發現一個人的自以為是,其實是停留在某一個過程裏,如果再往前走,發現有新的“可改進”,除非自己不進步了。高志航講話的時候,原資料裏把李桂丹說成了“李桂東”,我不能忍受這個錯誤,就讓別人補了聲音,讓你聽出來,說明你好認真的在看片子。謝謝!)
▲张明生的飞机中弹后,飞机拖着长长的火焰慢慢坠落的画面时,我真的在为这位英雄的逝去而惋惜。
▲张明生陪弟弟玩,看到日军的空军来袭,他对弟弟讲:要是我今天在部队该多好呀。然后他们哥俩没有说话地往回走。我心里真切的感受到他心中的责任,一种让人钦佩的精神。
▲张明生受伤后,父亲要渡江看他时,与船家交流的场景。我就在想,我当时在那里就好了。
▲最后扫墓时,张明生的弟弟与他在墓前的对话:阿哥啊,我知道你在这里。我觉得好像血液流动加快了似的。对于烈士,对于片中这样的英烈,我也是感受很多。
▲要是我也在那个年代,我也会拿着枪和他们一起干。
▲那么优秀的人,那么条件好的人,可以放下一切,舍己救国。很是敬佩他们高尚的人格,我们都应该感激这些人。觉得社会人在工作中的付出与之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觉得现代人更应该相互的支持、理解、帮助,而不是小肚鸡肠。无谓的推卸、纷争,对不起这些人的付出。
▲这样的英烈及其家属,之前我没有听到太多的消息,真为她们的付出、贡献和牺牲,感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为他们致敬。
朋友邮件谈感想(三)
▲ 读了这些感想,象被片中英雄事迹感动一样,又被这些感想感动。看了该片,这些感想我似乎都有过,只是我那笨拙的嘴没法表达出来啊。当网友问我是谁的作品时,我都会骄傲的告诉他们: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老师!
▲ 要是现在还有鬼子侵略我们的国土,我立刻申请上前线!我也要象张明生一样英勇抗战!
▲ 以前看的电影、书籍,都是宣传的共产党抗日的事迹,现在才知道国民党军队当年也是抗击日军的英雄。所以,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才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正确的态度。
▲ 大家的分享让我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要感激那些为创造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付出生命的先烈们!
▲我看了视频,的确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应珍惜身边的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如别人对你的支持和关爱。
另外感觉这个视频只有专业人士才做得出来!
▲噢,大家看了都很震撼。
我是家里网络不好,仅看了前三段,当我借了计算机看第四段视频后,张明生、张哲已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看着张明生英俊的脸庞,看着壮烈牺牲的瞬间,听着“九一八”配乐(此时的配乐很精典),我热血沸腾,为他们的英雄壮举而骄傲,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
同时,也谢谢这位幕后英雄,看得出,凝聚了他很多智慧和心血,把这样一段尘封的历史(我都四十多岁了,从来没听说过)通过这样好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我要推荐给我上大学的女儿看。
▲视频感人,倍受感动;大家的感受真挚,触动内心。
▲看到这么多的感受集中在一起,像大家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似的,大家谈的感受很真实,感同身受,老师这样的分享很好。谢谢老师。
▲(新加坡人)我们看完片子确实也是触动良多,我们对历史了解太少、太有限了。我那天是跟着一个朋友一起观看张明生空战那个片断的,朋友边看边感触万千地说:“这应该是当时的史实吧?先烈真是太伟大了。” 看到飞机在空中飞翔,飞行员们以命抗争,对比悬殊的条件下仍然毫不放弃,深深为他们感动。看到明生受伤后竟然被认为是日本人的飞行员并未被及时送救,真感到着急、气愤。张明生们为了“航空救国”的理念,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条件为国而战,他们的国家观念、价值观念我们应该一代代的学习延续下去。战争应该结束,战争应该永远不要有。但即使在和平时期我们也应该学到他们的正确价值观,感激他们的付出,这才不辜负先烈付出的鲜血。还原史实,愿张明生们的英魂安息,愿烈属们心灵得到慰藉。很感谢老师分享这么好的视频,这也是宝贵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代代应该相传的文化精神,谢谢老师。
▲张明生、张哲......一大批优秀的、年轻的、对祖国永怀赤子之情、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义无反顾舍身救国的鲜活的身影始终在我眼前浮现很多时候,每每看一些类似的战争影片,看年轻的战士用热血、用身体铺平战友前进的道路,保卫家国一寸寸土地,前赴后继甚至并没留下姓名感动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们应感恩抗战英雄.......
感谢老师精心制作的资料,让我们更多的人醒悟,唤醒更多沉睡的心灵.......
烈属感谢各位朋友
◆希望有机会能告诉那些朋友们一个感谢~我们看完那些感言后,也明白志愿者帮助剪辑完成那些影片的精神与意义,我真的很骄傲身为张明生的后代,通过了这一条线,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地区还是能相连着,我很感念这样的机缘。
◆妳的朋友真的把这一部片子看得很仔细。分析的也真好。也是妳制作及编的好。才会让每一个看过这片子的人感动。妳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可以制做出这部片子。让大舅的故事永远留传下去。给下一代做一亇榜样。他也是没有白白的牺牲了。光说声谢谢妳们,不能代表我们心里的感谢及感动。让我们看到世上有妳们这橡可爱及有爱心的人。
附、《永远的年青人》笕桥航校背景(抗战期间的中央航校情况):
中央航空学校为1928年11月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军校航空队(由高志航主要负责航空队的技术飞行指导)。
1930年,国军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旧址位于东北郊,笕桥镇东北部横塘村,以前的清末八十一标马队、炮营校场改建)。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设立机构,采购飞机,招生办学,并先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先后培训抗战飞行员为1807名。1931年秋,军政部航空学校在南京成立。1932年6月,扩大改组为中央航空学校,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航空署并开始广为招收飞行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航空学校迁至云南昆明巫家坝原云南航空学校旧址,并改组为空军军官学校。1943年冬,迁至属于今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杭州笕桥,并分别在洛阳和广州设立分校。1948年冬迁台湾。   航校聘美国人为顾问,并向美国购买费力提、道格拉斯、可塞等型号飞机作教练用机。学校设飞行科、机械科(从第4期开始设立)。学习内容有飞行学、航行学、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及英语。   中央航空学校旨在培植空军人才。学员为年龄在空中服役期限以内、技术体格适合深造的空军军官,补授必要的空军技术与知识。学生班招收高级中学毕业以上程度,年龄在18-24岁,体格、志愿适合飞行者。入学生班的先授6个月的入伍士兵教育,考试及格升入本科;本科教育分初、中、高3级,各4个月。初、中级学习基本飞行,高级专习驱逐、攻击、侦察及轰炸飞行。   航校设立之初,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副校长兼代校长为毛邦初,后由葛敬恩继任。1934年起由周至柔任校长,其后继任者有陈庆云、黄光锐、胡伟克等人,总顾问裘育德(美)。   笕桥是位于杭州东郊的一座古老小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有上千年,作为中国空军的诞生地之一,让笕桥真正走入历史视野的,是六十多年前发生在小镇上空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首次空战,在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健儿顽强抗击下,中国空军一举击落了6架日寇战机,赢得了完胜。该战役被称为“八·一四”笕桥空战,这一役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中国空军重创日本航母-十三架敌战机灰飞烟灭
1956年,国家民航局接管杭州笕桥机场并筹建民航站,改建为民航机场。
1957年1月1日,第一架民用飞机从这里起飞,揭开了笕桥机场民航飞行史的第一页。
1960年5月25日,在民航杭州站的基础上,扩编成立了民航浙江省管理局。
关于笕桥中央航校情况,具体可查:
空间团队或志愿者: 1、为了方便联系,现需要你的邮箱联系方式,请发地址到. 2、志愿者荣誉证书和徽章即将定版,现入册的空间团队成员和志愿者是第一批接受荣誉的成员,关于证书具体还有一些事项交流,请发来你联系的邮箱后再与你联系。
回复蓝月_lanyue: 首先我代表志愿者团队和前来学习的探索者感谢蓝月老师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你还吸引了更多的探索者一起来讨论空间的建设和未来,我想这一批和你一起讨论的探索者也是很优秀的,有机会请推荐他们做空间团队成员吧。 你们设计的“荣誉证”、“印章”、“徽章”,我们空间团队觉得非常满意,考虑得很细致,我想达到了可以直接使用的程度了。 对于空间的名字,大家的想法也很好。空间团队讨论后名字可以调整为:探索者空间(生命探索 心灵成长) 老师的散文目前很多了,这吸引、启发、帮助了很大一批的探索者,是我们空间的一块招牌。所以,即使到了三、五百篇,也希望蓝月老师可以继续放到这个空间,不会造成拥塞的。 14:49 |
回复蓝月_lanyue:这个片子我也看了,好感人,激励我们建全人更应该看透,应该努力才是。谢谢分享。 17:18 |
回复探索者蓝月_lanyue: 实在对不起,最近一段时间都不方便上网。设计志愿证书很好,初步有个想法是封面用名片或志愿者飘带的图标和“志愿者荣誉证书”几个大字。里面每一页上角印上探索者空间或志愿者标记,留相当数量白页,让志愿者在做了志愿者工作后,业绩记录有人为他写情况证明和签名。印证的费用我们到时可以付给你,图样设计出来我们还用邮箱联系吧。顺便告诉你一声:空间现开辟了《探索者作品》栏,让来到空间探索者也可发文,这样我们的空间就更精彩了。 15:10 |
回复蓝月_lanyue: 谢谢你的建议。 吸引更多的人探索未来,构建积极的团队,为影响社会人健康发展贡献一点力量,是我们志愿者团队的心愿。怎样在大学生中实践,让志愿者感受到荣誉,我们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15:56 |
阅读(10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给抗战英雄当志愿者(制作抗战空军英雄视频)',
blogAbstract:'\r\n\r\n&\r\n日 星期五 下午 05:31\r\n\r\n\r\n\r\n\r\n\r\n一、《永远年青的人》视频制作的原因:\r\n1、原因一:抗战英雄张明生烈士的姪女,是美国一个公司管理大型电子档案公司的职业经理,她曾经影响过许多人成长,我作为志愿者佩服女性中具有这样影响力的人。\r\n2、原因二:抗战英雄张明生烈士的胞弟,三十几年的飞行生涯中,有十几年时间是某专机飞行员,尽职敬业,从不炫耀。志愿者十分敬重这样的人。(片中的旁白,是张明生的弟弟讲述录音)',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5,
publishTime:9,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我是蓝月,是临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NLP、认知神经科学、前沿脑科学爱好者。/我喜欢结交的朋友:勤奋好学、正气锐智 我现在很想玩的是:声乐、音乐作曲、动画制作、视频制作……(但愿有时间玩这些)/我是\"成长导航\"公益传播志愿者.',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中国空军第一个王牌:击落8日机 号称空中赵子龙(2)
来源:大军事网编辑:dajunshi更新时间:围观:次
中国,空军,第一个,王牌,击落,8日机,号称,空中,赵子龙,飞机,照片,这张,研究会,这是,一架,击落,残骸,宁波,工作人员,多年,日军,历史,信息,抗日战争
  “我们查了很多资料,能够确定的是照片拍于抗战期间;但是是谁击落了飞机,飞机里的人去了哪里,还是不知道。”
  信息的缺失,让工作人员的求知欲越烧越旺。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试图寻找这张照片的来源,还原照片背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甚至找到当年的那位英雄。
  结果这一找,就是10多年,各种资料翻了不少,但是新四军研究会对这张照片的了解,只有有限的进展:飞机型号、编号;坠落的地点。其他的,仍然是个谜。
  谁也想不到,不久前,一份旧报纸会让所有的谜团都有了答案。
  几日前,在搜索其他资料时,宁波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意外地找到了一份日的《东南日报》。这份报纸上,用大半个版面刊登了一次中日空战的相关报道。
  报道记录的正是1937年淞沪会战中的那场激动人心的战斗——笕桥空战。
  当时的航空第四大队的一名队员乐以琴,击落了一架日本飞机。
  报道中提到的日机信息和坠落地,跟照片中的日机残骸,完全吻合。
  这张照片
  记载了笕桥空战激烈战况
  昨天,宁波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根据《东南日报》上的报道:《曹娥江空中大战击落敌机6架》,和他们查证核对的情况,向笔者娓娓讲述了照片后的故事:
  日,淞沪会战爆发,高志航所在的第四航空大队接到命令,全队紧急转场华东,以杭州的笕桥机场为前进基地,支援淞沪地区陆军作战。
  14日下午,第四航空大队穿云冒雨,克服了恶劣的气象条件后,终于到达了笕桥机场。迎接他们的却是日军飞机进袭的警报。
  大队长高志航当机立断,命令21、23中队队员再次起飞,利用最后的余油拦截敌机。与此同时,他自己也驾机起飞,率22中队飞行员吴鼎臣等,迎战日军。14日的空战,以高志航击落敌机一架划下句号,中国空军旗开得胜。
关键词:【中国,空军,第一个,王牌,击落,8日机,号称,空中,赵子龙,飞机,照片,这张,研究会,这是,一架,击落,残骸,宁波,工作人员,多年,日军,历史,信息,抗日战争】记抗日战争期间民国空军英雄——高志航。
& 19:30:15
查看( 57 ) /
  高志航(日—日),汉族,原名高铭久,字子恒,吉林通化县人。抗日战争期间空军英雄、空军驱逐机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高志航,日生 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属吉林省)三棵榆树村一贫农家庭。父高景文,母李氏(李春英)。在家里8个孩子中为长子。13岁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投笔从戎,转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后,他改名高志航,报名赴法国学习飞行。  1934年春,高志航晋升为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辖21、22、23中队。1935年,高志航被派至意大利考察航空1年。后在飞行表演中表现出众。归国后,高志航担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在南昌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如: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优秀飞行员。  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周口机场时,因毛邦初不允许其冒雨驾机带队参加空战只命令其原地待命,实则毛邦初是想借人之手迫害高志航,但高志航部队却遭遇敌机空袭。他率战友迎敌,机场伤亡惨重,高志航腿部受伤奋力登机,在滑出跑道的瞬间尚未起飞就不幸被日机炸弹命中而牺牲。  早年经历  日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属吉林省)三棵榆树村一贫农家庭。父高景文,母李氏。在家里8个孩子中为长子。童年在家务农,9岁入学。1920年考入奉天(沈阳)中法中学。同年,13岁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投笔从戎,转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后,他改名高志航,报名赴法国学习飞行。1926年开始主修驱逐机专科,毕业后又授军士前往南锡的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1927年1月,19岁的高志航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随后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陆军衔)驾驶员,旋转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此间,由于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故每次演习均获得奖励。然而在不久的一次演习中,由于机械故障,不幸于降落时右腿折断。后经南满医院治疗,腿虽复位但稍有弯曲。因对驾机存在障碍,不得不在哈尔滨医院打断另接。愈后,腿比原来短一分,要靠穿后跟鞋调剂。通过自身努力,很快就恢复了驾驶,而且技术上比以前更有进步。因此得“高瘸子飞行员”绰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受南京政府命令撤入关内,以待国联裁决,实行不抵抗主义。此时,高志航目睹日寇横行,惨杀同胞,觉得耻于留在敌占区,便将家属遣返原籍,只身一人化装入山海关,准备投靠韩复榘军队。后经时任党军政部南京航委会航空大队长的留法同学邢铲非介绍,到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高级班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因其东北军身份受到排挤,只能作为一名无单独飞行资格的空军少尉见习。  在1932年春航委会第一次检阅时,高志航的飞机虽在起飞时出现过小小意外,但其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娴熟技巧却给在场的所有观摩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结果非但未受到处分,反被提升为第8队的中尉分队长。此后,他通过刻苦自修,很快就掌握了在国际上堪称一流的夜间不打灯起飞、倒飞和弧形飞等飞行绝技,并在第2次检阅时名列第一。随后成为航校驱逐机班的上尉教官。半年后又晋升空军教导总队少校总队附。   日是的50华诞大庆。这天,航委会特别在南京举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国空军参加的空战技术和飞行特技表演。当时正留守杭州的高志航闻讯后,主动驾机前往参加。其间,他以自己的拿手好戏在空中尽情展示,博得场上各路嘉宾的阵阵喝彩,亦使几支欲争高下的外军特技队相形见绌。表演结束后,蒋对他的高超技术赞不绝口,很快,消息就通过国内外的各种媒体传了出去。从此,高志航的名字在军中几乎人人皆知。  不久,高志航奉国民政府之命前往意大利购买战机。其间应邀在意大利上空表演了他的飞行特技,深受称赞,并受到了墨索里尼的召见。然而,该国军火商却以大批金钱向他行贿,企图向他推销一些落后的机型。但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并决定改向美国购机。最后,他不辱使命,顺利从美国购回了100架“霍克式”驱逐机。回国后,政府随即组建了5个飞行大队,任命他为第4大队长,并晋升中校。辖21、22、23中队,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同时在杭州中央航校开始训练新招募的飞行员。培养出如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优秀飞行员。    战斗经历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为防止日军突破连云港,陷中原,下武汉、切断中方后方资源及退路,空军第四大队于七月中旬由原驻地江西南昌秘密进驻河南周家口机场待命昼夜随时备战。由于淞沪会战爆发,13日中午大队接到航委会命令,全队紧急转场华东,以杭州笕桥机场为前进基地。 日,淞沪战争爆发,14日当天早饭后,时任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飞南京开会,行前 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霍克III”驱逐机 日本海军“96”式舰载战斗机指示空军第21中队队长李桂丹率21、22、23各中队按命令提前行动。下午,在经过冒雨、穿云,克服恶劣气象条件的长途飞行后,4大队21、23中队先行达到笕桥机场,高志航大队长也从南京直接飞抵笕桥。而此刻正好收到最新日机进袭情报,敌大型轰炸机若干向笕桥方向而来,高志航立刻前往起飞线前,以喊话、手势命令正在降落的21、23中队队员赶快再次起飞,利用最后一点余油拦截日机。高志航立刻驾机起飞,击落日机一架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机。在十多分钟的空战中,高志航击落日长机一架共击落敌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事后统计,光是落在笕桥附近的敌机残骸,就有六架,都有,据信日本飞机也有可能坠落在钱塘江、太湖、及附近海面,所以,八一四空战缔造的六比0纪录,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成绩。另说,这次原本欲突袭杭州笕桥中国空军基地的日本轰炸机,全军覆没,不是被击落在笕桥附近空域,就是负伤后分坠毁在归队途中。日本军方稍晚承认,出击杭州笕桥的十八架飞机当中,有十三架“失踪”。  (此后的1939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下令每 日本“九六”式轰炸机年8月14日为空军节。)从此高志航与战友刘粹刚(1937年10月在支援忻口战役时,座机燃油告罄,迫降时不幸碰撞城楼而以身殉职,时年24岁。)、李桂丹(1938年2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与日机互撞时牺牲,时年24岁)、乐以琴(1937年12月在与日军空战中,其座机被敌击中。跳伞时,为避日军射击,张伞过迟,壮烈殉国,时年22岁。)并称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 日与日机空战时受伤8月15日晨,日本海军航空队第2航空战队派出多批34架飞机从“加贺”号航母上起飞袭向杭州。高志航击落日长机一架,共击落日机两架,后左臂中弹返回机场。杭州各界得知后,纷纷前往广慈医院慰问,时任民国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特汇来一万元大洋,并专电褒奖,责令送相对安全的汉口治疗。出院后,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专责南京防空任务,指挥第三、四、五3个航空大队,并兼任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第四航空大队亦被命名为“志航大队”。10月,日机入侵南京,高志航率机迎击,击落日机一架。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击落17架日机损失两架飞机。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战机。根据命令他率援助的战机飞至周家口。因天气恶劣,留原地待命。11月21日,周家口机场接到报告,有11架日机向该机场飞来。他立即下令作战,然而此时日军战机已飞至机场上空,在日机的俯冲轰炸下高志航登上座机,刚进入机舱既被早有准备的日军战机投下的炮弹炸中而殉国,时年30岁。同时殉国的还有第四航空大队军械长冯干卿、到机场送饭的伙夫郭万泰等六人。牺牲时,高志航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牺牲后,国民政府和军委会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的追悼会上,蒋介石亲自主持,并敬献花圈致哀,上书“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周恩来也参加了追悼会,称赞高志航“是中华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1993年,92岁高龄的张学良为这位东北同乡、当年的部下题词:“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女儿回忆  高志航 家庭  78岁的高丽良还是满头卷发,一生都固执地盘在她头顶 的卷发,使其被迫听了无数次“二毛子”的称呼,每次她都跳起来骂回去,即使“文革”时期被关进监狱也如此。她的父亲就是第一个打下日军飞机的空军英雄高志航,母亲是流亡中国的白俄罗斯人葛莉亚。  娶国外妻  父亲个头矮,直到后来也才1.67米,所以一开始就落选了,后来他想出了主意,自己写了封法语信给张学良。说把名字“铭久”改成“志航”,表明了献身航空的决心。就这样,父亲如愿以偿去了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我东北军在内蒙古执行任务的时候,他认识了母亲葛莉亚。母亲是白俄流亡贵族,两人是在商店买东西时候认识的,母亲只会说俄语和法语,说了半天店员也不明白,会法语的父亲上去解了围。结果两人在满洲里私下结婚。  第二次生命  爸爸在东北军当飞行员,当时从国外进口了一架飞机,试飞时候,操纵杆弹出,把他腿打断了。当时找了个日本医生接骨,那医生很不负责,连碎骨头都没清除就接上了,导致爸爸的腿开始肌肉萎缩。妈妈见情形不对,跑到哈尔滨找到她认识的一个著名的犹太医生,由这医生出面给东北航空委员会写信,表示要重新治疗,航空委员会才把爸爸转院到这医生手中。就是这次手术,才发现上次日本医生治疗马虎。妈妈精心照料爸爸几个月,他终于恢复了,但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  第二次婚姻  爸爸入关后,辗转找到了在法国航空学校的同学邢铲非,在他介绍下,1932年他到了南京,找到中央航空署,见到了航空总队队长毛邦初。毛邦初表示久仰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和训练水平,“当前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中央航空署欢迎你。但是本署规定,凡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听说大队长夫人系俄国贵胄之后,本署不能违背规定,还请高大队长慎思,二者善择其一”。  两人感情深厚,听到消息后抱头痛哭。后来两人想出了办法,表面上分开,但是爸爸给妈妈在郊区租了民房,两人还是在一起偷偷厮守。结果被毛邦初发现了,把我妈妈驱逐出境。  1932年,我爸爸再婚,对方是当时英语专科学校的校花叶蓉然,她是女学生给空军英雄献花的代表,而我爸爸是当时万众瞩目的英雄。可是两人结婚后时常有摩擦,爸爸喜欢打猎、摄影,而她喜欢打牌、交际,习惯完全不一样。  墓葬之谜  高志航追悼会之后,高志航之弟高铭魁和随行官员护送灵柩,准备由湖北宜昌经水路送往重庆厚葬。日,灵柩运抵宜昌。宜昌学生戴着白花,举着“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战魂犹在的标语,为英魂送最后一程。因为高志航在法国接受教育,一直信奉天主教,因此他的灵柩就停在宜昌二马路天主教堂地下室。用纱布缠好的遗体装在宜昌提供的黑木棺木中。由于当时敌机轰炸频繁,宜昌码头非常混乱。处于安全考虑,高铭魁将灵柩留下,迅速离开了宜昌前往重庆。得知高志航安葬在宜昌,日机竟来宜昌轰炸了7天。  1938年初,二马路天主教堂决定安葬高志航。宜昌神甫龚澔等人为英烈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安葬地点即现在的宜昌市夷陵大道181号老医专院内,两棵香樟树与一棵桂花树之间。由于担心日军报复开挖,没有留坟头和立碑。由于当事人没有主动提及,长期以来,包括宜昌方面在内都不知道高志航葬在宜昌。直至80年代初,吉林通化市政协良等二人,在昆明调查走访时由高铭魁处得知高志航葬在宜昌,于是转道宜昌寻访,宜昌方面方才知晓,但无从查找具体地点。1984年高志航的女儿高丽良、高忆春到宜昌寻访父亲之墓,虽然未果,却引起了接待二人的原宜昌市政协工作人员刘思华、原宜昌市委统战部工作人员林东平的注意。二人于上世纪80年代分别找到当事人神甫龚澔,询问到真实情况。但没有公开,世人仍未知晓“战魂之墓”究竟在何处。  2010年4月初,一位留学欧洲的宜昌籍留学生施泽伦,从港台同学、欧洲友人那里了解到了高志航的事迹,并且就葬在家乡宜昌后,给《三峡晚报》记者发信查问。《三峡晚报》连续几天刊登专版寻求知情者,终于在刘思华、林东平二位老人的指引下找到“战魂之墓”。  逝后追念 战魂犹在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主持其追悼会,国民政府特追授其少将军衔。  日,中共方面在延安举行了纪念“八一四”空战大捷座谈会,纪念高志航及其战友的英雄事迹。  中华民国空军将位于台湾台东县的空军基地命名为志航基地。  日,张学良为高志航题词:“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日,“八·一四”空战大捷65周年纪念日,高志航烈士纪念馆(高志航故居)在中国人民空军、通化市政府、航空联谊会等单位主持下开幕。  由台湾中影公司改编拍摄之《笕桥英烈传》,就是以高志航故事为主轴的著名抗日战争电影之一。而大陆方面,华谊天意影视有限公司也拍摄了电视剧《远去的飞鹰》,讲述了民族空军英雄高志航带领中国第一代空军英勇抗日的传奇故事。[1]
var lengthobj = getWindowSize();
lsfloatdiv('floatAdv', 0, 0,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