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职位有没有这么个帮派

引子:以和为贵
“小弟黑骨仁,隶属洪门天宝山碧血堂,司职红旗五哥。今日有幸结交各位大哥,斗胆提点意见。”长相敦厚的尤勇给了《黑社会2:以和为贵》一个漂亮的开场。
自报家门“洪门天宝山碧血堂”是粗略的说法,完整的四柱名是“山堂水香”,即“某山某堂某水某香”,如“九龙山同庆堂香庆龙珠水扫清复汉香”。洪门在各地的分支组织统称“山堂”,清朝时在长江上游称“公口”,中下游称“山头”,两广福建称“堂口”。香港洪门受两广福建直接影响,通常采取“堂口”的叫法。不过时下的帮会都赶时髦,改叫“社团”了。
1909年,为调和各帮派之间的矛盾,从大陆来香港的“义勇堂”堂主黑骨仁,组织召开了香港历史上第一次“洪门大会”。会后决定在各堂口的名字前面,都加上一个“和”字,以示各不同帮派之间“以和为贵”。从此以后,形成了虽相互独立却又利益相连,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和”字派三合会组织。
“我们既然背井离乡,到这里来无非是求一个财字,所以应和平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我既是洪门兄弟,皆当以和为贵。”电影《黑社会》开头香长带领众兄弟念的,正是“洪门三十六誓”。这些洪门帮会规矩,在早期就付诸文字,形成了比较正规的条款。一般在入会仪式上齐声朗读,洪门兄弟必须谨记于心。
比如其中第三誓条款:“各省外洋洪家兄弟,不论士农工商,以及江湖之客到来,必须留住一宿两餐。如有诈作不知,以外人看待,死在万刀之下。”而在电影《一个字头的诞生》中,刘青云和吴镇宇饰演的“帮会兄弟”,去台湾做人头买卖;虽然身无分文,却随便走进一家酒店,高声说道:“我们是香港洪门来的,洪乐黄阿狗,洪敬陈小猫,今天搁浅台湾,请求江湖救急。”结果却换来一帮台湾烂仔大大地嘲笑:“什么阿猫阿狗,香港洪门来的臭要饭的——没钱讲洪门就有饭吃,你以为是清朝啊?”
从患难与共的所谓“江湖兄弟”到商业社会的“黑社会”成员,“洪门兄弟”在电影中的遭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帮会身份与角色的演变。
二、新时代的帮会
香港的帮会历史,可追溯到十八世纪著名的反清复明组织洪门(即电影中常见的“天地会”)。在天佑洪英领导时声势最为鼎盛,寓意天时地利人和,故名“三合会”,英文名Triad;比较知名的“字头”有新义安、和字头(如和联盛、和胜和)、14K(号码帮)等等。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严刑厉法,处置了一批帮派分子,广东福建一带的大部分帮会转往港台地区发展。而此时的香港政府,在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管理之下,软弱无能,地下组织横行,甚至连警察维持治安,也常常需要依靠帮会势力的配合。所以黑帮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出了乱子之后,警察找来各堂口大哥要求交人,其实并非凭空虚构。帮会中犯下命案的兄弟,所能够选择的出路,在几百年前的清朝,与现在并没有太大差别:一种是自首,组织动用所有关系,主动交代案情,以求最小处罚。电影《黑社会》里的林家栋就是选则了这种。还有一种则是“跑路”,山主给足银钱,让事主到外地去暂避风头。
香港虽是弹丸之地,帮会的发展却如火如荼,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极为鼎盛,直到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帮会的势头才有所收敛。曾经在香港鼎盛一时的“14K”从上世纪80年代起,江湖地位不断受到挑战。“新义安”、“和胜和”等新势力渐渐人多势众,在港岛各区与14K发生磨擦。据香港警方资料显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帮会成员大都转作正行;目前14K会众介于12万至20万人之间,分为36“堆”,分布于港九各地。但大部分“堆”其实早已老化,且日渐式微,名存实亡。不过香港人一般都有几个黑帮朋友,而在电影圈里,甚至很多电影人就是帮会出身。比如曾经的帮会成员李兆基、吴志雄等,如今已经成功转型,摇身一变成为“黑帮电影”中的黄金配角,因为有很多传奇的亲身经历,偶尔还可以担任监制或者编剧。
当然,虽说时事变迁,帮派已经大不如前,但黑社会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这正是杜琪峰式黑帮片《黑社会》系列所要挖掘的故事——黑社会不可能灭绝,政府所能做的,是与他们合作,以力打力相互制衡,不让一家独大;在帮会内耗、打压强势以及维持地下秩序中找到平衡。而与此同时,帮会的对应措施则是通过更加隐蔽的方式犯罪,渐渐合法化自己的身份地位,合理化自己的非法收入与财产。正如电影《黑社会2》的名字一样:以和为贵,也许这就是新时代帮会生存的新形式。
三、不一样的杜月笙
中国帮会的派系,主要有三个分支:一是华南地区的“洪门”,又称“红帮”;二是云贵川湖一带的“哥老会”,又称“袍哥”;三是江南一带的“青帮”,其前身是“安庆道友会”。“洪门”和“哥老会”的最初宗旨都是“反清复明”;而“青帮”中人,大多是漕运工人,他们没有鲜明的反清立场,但也并不支持清朝——总之,他们的立场是相对模糊的。
“青帮”门规深严,用“清静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元明兴理,大通悟学”二十四字定辈分。“青帮”跟“洪门”在组织结构及上下关系有很大不同,香港电影中经常看到有年轻人“跟大佬”,这是“洪门”流传下来的规矩,同门以兄弟相称。而“青帮”中人,并不以兄弟相称,他们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建立同门。“青帮”老大收的徒弟叫“门生”,而“门生”则叫师傅做“老头子”。在著名的上海青帮“三大亨”中,杜月笙就是黄金荣的“门生”。
由《跛豪》出品人麦当雄执导的《上海皇帝》上下集,就是“青帮”头子杜月笙的“传略”和英雄事迹。和刘国昌拍“雷洛”、王晶拍“新哥”不同,麦当雄拍“陆云生”,却很少戏说成分。“陆云生”是小贩出身,使得一手“唐山鸭梨”的绝技,跟杜月笙当过水果店伙计的经历基本吻合。杜月笙曾对自己的“门生”说过“不要怕被人利用,因为这证明你还有利用价值”这样的话。而麦当雄在拍《上海皇帝》系列时,投射了较多的个人见解和私人感情,也许他认为“政客比流氓肮脏”——所以他不惜美化“流氓”籍此贬低“政客”。
在《上海皇帝》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麦当雄对“陆云生”的敬意。为了塑造一个更伟岸的“陆云生”,导演把一些别人做的“好人好事”都嫁接到他身上。上海沦陷后,“袁啸军”投靠日军做了汉奸,“陆云生”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出门生刺杀“袁啸军”。而实际历史则是:张啸林确实在上海沦陷后投靠了日军,也确实被刺杀身亡,但他的死与杜月笙无关,他是被“军统”收买的对其怀恨在心的保镖刺杀的,这件“锄奸”的“好人好事”与杜月笙根本没有关系。
反观黄金荣和张啸林,他们的行径就不那么受人恭维了。当年有人这样评价“上海青帮三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在影片中,麦当雄非常实在地还原了黄金荣贪财好色的本性;而张啸林则是草莽出身,生性好斗,言行粗鄙。麦当雄则着重描写了他的“匪”性,基本上塑造了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物——当然值得欣赏的只有“会做人”的“陆云生”了。
在《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两部电影中,麦当雄保留了黄金荣的真名,而把杜月笙改为“陆云生”,张啸林改为“袁啸军”。同样的例子还有《跛豪》,没有用原型人物吴锡豪的真名,而是改为“伍国豪”。而香港的其他“黑帮电影”,也多半不用真名,而喜欢使用粤语谐音的别名。比如把总华探长吕乐改为“雷洛”(《五亿探长雷洛传》及续集),把澳门赌王何鸿燊改为“贺新”(《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及续集)等;就算是澳门“14K”帮会头领尹国驹,自己投资拍摄的“自传”电影《濠江风云》(邓衍成导演,任达华主演),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也没好意思用真名,而是改了个“尹志巨”的名字。这么看来,也许给“主人翁”改名乃是“帮会电影”的“帮规”。
四、电影中的帮会
香港电影种类繁多,类型片比较成熟,而“黑帮片”绝对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篇章。甚至由于商业和市场的因素,连“文艺片圣手”许鞍华也执导过黑帮片。香港电影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电影400多部,多年下来香港黑帮电影在数量上不胜枚举,但跟风之作沦为烂片的居多。
比较成功的代表人物,如吴宇森在《英雄本色》之后执导的《喋血双雄》与《喋血街头》也都是黑帮名篇;麦当雄兄弟出品的《跛豪》、《上海皇帝》(上下集两部)、《黑金》,以及刘国昌导演王晶监制的《五亿探长雷洛传》,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1985年至1995年),这类帮会枭雄传记片也曾独领风骚好多年。
许多电影研究者都认为,香港黑帮电影中最具史诗气象的,莫过于麦当雄监制的《跛豪》一片,导演潘文杰以扎实细腻的叙事风格,拍出了一部具有传记气质的商业影片;而且这部电影,几乎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风貌。
1986年出品的《英雄本色》,虽然内核是一个很常见的中国式兄弟义气故事,但在叙事上已经带有强烈的吴宇森个人风格色彩。比如“枫林阁”一役,小马哥刺杀台湾黑帮仇人,风衣牙签,花盆藏枪,把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而到了1987年的《英雄本色2》,游刃有余的游戏心态开始占上风,各种匪夷所思的插科打诨,不时逗得人忍俊不禁。
刘伟强的《蛊惑仔》系列电影以漫画故事做蓝本,偶有隽永意味,有些桥段几乎成为寓言电影。比如身为帮会老大的蒋天养,谈及治理帮会策略时说:“低调帮派,高调赚钱,顺利过九七”;搞笑中暗含嘲讽,却又合情合理,以其人其身道来,却又意味深长。
而由杜琪峰监制游达志导演的《暗花》,则把黑色电影的暗喻发挥到极致。电影中的幕后老大,始终不露真面目,深得寓言电影简约深邃的真昧。杜琪峰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塑造的江湖永远等级森严,而且让你深信这就是真实的帮会。也许这得益于杜导的成长背景,少年时他生活在帮派交错的九龙城寨。
香港帮会电影中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是以“白鸽双枪”闻名世界的吴宇森;他的《英雄本色》与“喋血”系列,把香港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类型高度。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之后,刘伟强制作的系列帮派电影,则给渐渐式微的香港电影注入了强心剂;以《古惑仔》系列为代表的新帮会电影,及《无间道》系列改良的新警匪类型片,无疑都让人看到了香港电影新的生命力。而近年来真正能够淋漓尽致体现个人风格化的作品,则是银河映像出品的一系列黑帮电影,以杜琪峰导演、韦家辉编剧的黄金搭档组合,渐渐成为香港电影新的主流。
————————————————————————————————————
写给《读者欣赏》的专题文章,2011.6用了“韦小宝”和“太平天国”的两篇。本篇未刊用。
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媒体使用请联系悍客罗。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商业媒体使用请联系编辑(QQ )。
17:45:55 发布 ┊ 23158 人浏览
你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有时间看看黑社会1,2
哦,添了一点知识
我把以和为贵看成了叹和为贵&&&哎…
嗯&黑社会系列&拍的有点深度。回复:水表&有时间看看黑社会1,2
有光明就有黑暗。和清澈见底的水中是没有鱼的道理一样,这个世界有上帝也有魔鬼
嗯。不管是白社会(ZF)还是黑社会,都是以和为贵。只有你闹的动静别太大,大家都相安无事。要的是平衡,稳定。回复:悍客罗&嗯&黑社会系列&拍的有点深度。回复:水表&有时间看看黑社会1,2
银河映像&&&枪火~~~&&音乐的确给力
英雄本色不错~好电影~还有古惑仔,影响了我们这群80后
黑社会其实是民主法制社会的产物,也只有民主法制社会才有,因为民主法制的社会讲证据,没有证据你知道他是黑社会也奈何不了他,在专制国家里,不可能存在黑社会,首先专制者不允许有任何大规模的组织,再者,专制社会不讲法律,要抓你随便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可以查你水表送你快递及让你被旅游,而且他们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所以大陆没有黑社会,有的只是小规模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像香港台湾那种几万几十万成员的黑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按如此逻辑,那么恐怖组织也应该民主法制社会的产物,因为恐怖组织有钱,请得起律师,在诉讼逮捕假释各环节可以诸多纠缠,在专制国家则可以查水表送快递被旅游……如此的反例还有:假若这个黑社会组织足够庞大,形成跨国性质的网络,就必然有庞大的灰色利益需求,那么黑社会亦可以反过来和专制国家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谋利,而在法制国家则可能麻烦重重。我同意民主和法制一定程度发展壮大了黑社会的层次,但与其说黑社会是民主法制社会的产物,不如说在民主法制社会下的黑社会更遵守行业规矩,和主流上层社会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如洪门),具备更为系统的宗教和宗族约束制(如黑手党)。而大陆则不过多是一些打手性质、贪图金钱或是被利用的流氓组织。回复:星河&黑社会其实是民主法制社会的产物,也只有民主法制社会才有,因为民主法制的社会讲证据,没有证据你知道他是黑社会也奈何不了他,在专制国家里,不可能存在黑社会,首先专制者不允许有任何大规模 ...
北京市朝阳区
一个写故事的人。
小说连载:/bk/ly/453877.html
微博@悍客罗,接受各种约稿。
偷得浮生半日闲&
本站带宽由提供,特此鸣谢!
有意思吧版权所有阅读数:3635&&回复数:2&&
因为会员都「拜天为父,拜地为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所以称作「天地会」,是清代的民间秘密反满清社团。最早是明崇祯四年(西元1631)进士洪英的门生蔡德忠(後称洪门前五祖)主倡。
明亡後,蔡德忠随郑成功退守台湾,顺治18年(西元1661),提议在台湾效法梁山开立「金台山」、「明论堂」,成为态度「天地会」第一个山堂组织。之后为了发展抗清势力,蔡德忠带四大帮中主事化装至福建莆田县的九莲山少林寺,投靠方丈智通为僧,拜其为师。隐藏莆田少林寺秘密进行反清复明。成为当时「天地会」主要行动指挥处。康熙期间广收门徒,会员速增,成为朝廷第一隐患。雍正即位後,听闻「南少林寺内教授法术,意图谋反」,便派了三千兵勇火烧少林寺,蔡德忠幸好逃脱成功。(注:蔡德忠在顺治四年提议成立洪门组织,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火烧少林寺已是雍正时期,蔡德忠岂能在世?蔡德忠出逃及年龄此处,有待考究)蔡德忠辗转到达湖北,与辞归的翰林院学士陈近南,共图反清复明大业。雍正12年(西元日,由陈近南主香,诸人在红花亭结义,会众以先来者为兄,後来者称弟。因为尊崇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所又以「红花亭」为兄弟出生之地,「结盟日」为兄弟诞生之日,「洪」字为结盟之姓,又把「洪」字拆成「三八二十一」,作为会众相认的暗号。这次聚会称作「洪家大会」,而「洪门」的称号於焉正式开始。
据说「洪门」有另一意思,是清人入关後,汉人失去中土,所以将「汉」字去掉了「中土」,就剩下了「洪」字,作为此一会众的称号。至於天地会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说:「洪门者,创设於明朝遗老,起於康熙时代。」
术语暗号 秘密反清
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赴屡蹶,与虏拚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势已盛,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後代,故以反清复明之宗旨,结为团体,以待後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立之本意也。」何正清〈略论天地会的起源〉认为,天地会受道教影响极大,明末正是道教势力逐渐坐大的时候,从万历年间到清朝初年天地会逐渐形成。所以清初顺治初年,「异姓结拜兄弟者,……处以鞭一百」亦因此天地会自有一套术语,称入会为「入圈」或「拜正」,会员称「香」或「洪员」,会中密秘文件称「衫仔」,银元称「瓜子」,铜钱称「芝麻」等等。至於见面的相认暗号,最简单的就是「见人伸三指,口称五点二十一」,以代表「洪」字的拆字法相认。另外,在衣著、钮扣、发辫盘法、以及取茶、点烟、饮酒等方面,都有一外行人不注意,而会众一看即知的特殊约定。现时三合会不少术语,手势及暗号多有改变甚至失传,相信不少帮会会员已不懂古时术语,手势及暗号。
天佑洪立 易名三合
乾隆14年(西元1749),洪门在广东惠州的高庙溪集商起义。此时陈近南已殉,众人推苏洪光为主帅,苏遂改名为「天佑洪」,组织亦改名为「三合会」,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月为兄弟,取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之义。三合会连战皆捷,势力大盛,因而四川总督派两亲将诈降,「天佑洪」也未加问询,就列编为第四、七两排副军。结果在战况激烈的重庆一役,由於两亲将的内应倒戈,义军差点覆亡。此後,洪门建制忌编四、七两排,改由女将担纲,称「四姊」、「七妺」,并重订帮规,严防奸细。
组织严密 帮规森严
三合会入会仪式又叫「开香堂」,一般都选在僻静的寺院内,於夜间举行。寺中大殿挂上关羽夜读《春秋》像,两旁设十二把交椅,仪式极为繁琐严肃,要考三大信条,即「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仗义锄奸」等。帮规禁律也特别多,内容分为三十六誓,七十二例外,还有十大帮规、四条誓约、八条处罚。
十大帮规是:1.不准洩露帮务;2.不准同帮相残;3.不准私下抢劫;4.不准违犯帮规;5.不准引进匪类;6.不准调戏同帮妇女;7.不准扒灰倒笼(乱伦);8.不准私吞财货;9.不准违抗调遣;10.一旦进帮,不得出帮。
如果违犯了任何一条规定,都要受杀头的惩罚。考问通宵达旦,百问百答,准确无误,才算合格,才发给宝票,正式成为会员。而现时「洪门开堂大典」已有所改变。只有三十六誓,七十二例仍有保留(详看《洪门开堂大典》部份)
入会帮徒禁止投入清帮,不得吸收下九流入会。组织主要按《金台山实录》建制,分仁、义、礼、智、信等五堂或五旗。每个堂口又各设内八堂、外八堂执事,合为堂口的领导中心。一般建制分为十排,用以区别地位高下。一排称大哥或大爷,包括山主、副山主、香长、盟证、坐堂、陪堂、刑堂、执堂、礼堂、管堂、护箭、护印、新服(心腹)等。二排称圣贤二爷,负责谋画;三排称当家三爷,总管财务;五排称管事五爷,负责总务;六排称化冠六爷,负责巡查;八排称贤牌八爷,登记功过;九排称江口九爷,管理人员与升迁;十排称辕门,负责杂务。第四、七排大多由女子担任,四排多为兄弟之妻,「金花四姊妺」;七排多由未婚女子充任,称「银花七妺」。(「四朵金花」,「七姊妹」由来据说与此有关)从新服到第十排,除开四、七两排,就是外八堂。兄弟的排位不固定,可以因功提升,最多可以连升三级。而现时香港三合会几经变化,山堂林立,古时职位名称及职能亦因此更改,或有所变动。(详看《三合会职位名称及典故》部份)
三合会,又名天地会, 后传入香港,也称「洪门」。通过一个金字塔的权力结构牢牢控制他的成员从事非法活动。香港现在有50个左右的三合会组织,最活跃的有十多个,其中包括香港市民熟知的“新义安”、“14K”、“和胜和”、“和合桃”等。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最令人惧怕的有组织犯罪团伙。这个活动诡秘、组织严密、触角遍布全球的黑帮从事的非法活动包括贩毒、勒索、色情、绑架、组织偷渡、各种造假和欺诈、盗版录象、放高利贷和赌博等。据一名西方专家和作家的估计,三合会经手了世界上90%的海洛因交易。由于该团伙行事高度隐秘,在考证其活动范围和程度时,很难区分传闻和事实。
香港三合会是由很多不同的独立群体联结而成,虽然他们采用近似的组织结构、人事职级及入会仪式,但不是一个上下统属的组织。例如“敬义”原来是由“新义安”发展出来的,但“敬义”的会员并不接受“新义安”的指令。
香港三合会的实际权力是落在地区层面上的,通常由一个三合会职员(一般是红棍)带领一群十多人的核心成员,通过暴力控制某一个“地盘”,地盘乃势力范围的意思。通常一个地盘的范围只有一条街、一座大厦、一个足球场或一个公园。由于三合会组织松散,不同地区内同一个堂口的不同组织可能不相统属。势力较大的头领并不一定能对其他头目发号施令,有时为了利益而互相厮杀。
香港警察内有一个部门,叫做“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简称(O记),主要调查复杂的有组织罪案和严重的三合会罪行,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汇集各方面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打击复杂的集团式犯罪活动,包括三合会或者黑社会的活动,并确认、冻结和充公涉及罪犯活动的资产。该科更定期与内地和海外的执法机构联络,交换情报,打击和防止非法活动。香港警方自己有专门的反黑专家,为警方的反黑行动和法庭检控提供支援。
-------------------------------------------------------
洪门与清帮
清帮的由来
清帮本名安清会,而安清之得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则安清之得名乃「庵亲」两字音转而来,系指「庵堂之道亲」的意思,故有「安清道友」之称。源出无为教,无为教为罗祖所创,故又称罗教或罗祖教。成立於康熙年间,位於浙江省杭州府北新关外的拱辰桥,因供奉罗清而成帮,故称「清帮」。而初期安清弟子均为粮船之水手,故清雍正三年(西元1725),朝廷为了加强遭运,悬榜招贤,有三位「天地会」会员翁岩、钱坚、潘清揭榜受命,并组成一个「道友会」。「安清会」亦为朝廷受命负责漕运的行帮,或许为了避免闲杂冷语,又称作「安庆会」。由於「清帮」成员都用青布扎头,所以後来改称「青帮」,有时也称「漕帮」。清、洪之别
故此清帮是由「天地会」分流出来的说法值得商榷,虽然清帮是雍正年间获招贤,由三位「天地会」会员合法确立;可是清帮早在康熙年间经已在民间聚集成帮,而「洪门」组织一直是民间秘密组织,从未被朝廷招安,亦以「反清复明」成立目的。清帮可能亦有秘密参与「反清」活动,但却是合法漕帮,而且成员多为信奉无为教的水手,佛教色彩亦相当浓厚。更有文献指出,清代年间清帮与负责盐运,属於洪门系统的「盐帮」敌对,洪门还特别强调:「由清转红(洪),披红挂彩;由洪转清,抽筋剥皮。」
清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也更复杂。民间言道:「清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即为清帮与洪门明显不同之处。洪门系统的三合会以兄弟相称,先进门者称兄,後入者为弟。清帮则是拜师入帮,崇尚「师徒如父子」,会众以师徒相称。这种规矩与清帮的佛教色彩很有关连,不过又不认清帮会员为出家僧众,仅像是在家的和尚,所以入帮亦称为「进家」。
最初成立时,曾定下辈份排行二十字:「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传闻到了清末,徐锡麟、秋瑾入帮时,又加了「大通悟觉」四字,统称前二十四辈。後来又续增「万家依皈,戒律传实,化渡心回,普门开放,广照乾坤,带发修行」,称後二十四辈。入会时都要举行拜师礼,经过一套非常繁琐隆重的仪式後,由本命师向新徒众训话,内容大致是:「前人开香堂,後人上钱粮;不来不怪,来就要戒。粮船跳板三尺三,进门容易出门难。进门求的五个字,『敬学求吃怕』,敬天地君亲师,学仁义礼智信,求四季平安福,吃金木水火土,怕生老病死苦。……铁树不开花,青帮不分家;铁树一开花,分帮不分家。三分安帮,七分交情;前人领进门,交情在各人。」青帮头目又称「老头子」,帮众以水手相称。帮内有「十大帮规」,「家法十条」,「传道十条」等密约,不得触犯。後来各处码头又或自增规条,如「安清三十六善」,「旱码头十大帮规」等。
清帮与洪门的仇隙,到了清末已经逐渐消弥,由於清帮对於革命成功曾有助力,所以民国成立後,清帮势力大增,不少洪门会员转而加入,使得两帮界限难分,终於逐渐合流,一般统称为「清洪帮」。当然这只是民国时期的状况,中共建国後,国内清,洪两帮人士逃往香港及台湾。而三合会一直在广东,福建一带活动,在香港开埠後亦有不少三合会会员走入香港,故此香港的帮派一直以三合会体系发展。而不少民国官员多为清帮人士,国民政府迁台後清帮则在台湾扎根,而且更比列入为合法组织,这是洪门系统与清帮最大的分野。南少林是因为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南少林才传播发展出来的。而南少林为什么会随着天地会的传播发展而传播呢,第一,天地会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武术。第二,天地会传播发展,它和西鲁传说,和会簿有密切的关系,西鲁传说是一个火烧少林寺,这么一个复仇的仇恨和复仇的故事。所以一个是武术的原因,一个是复仇的原因,所以南少林跟天地会是密不可分的。辛亥革命之前的同盟会是三个大部份联合而成的:第一是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以华侨及广东的会帮(三合会)和一部份知识分子为主干;第二就是黄兴、宋教仁领导的会帮(哥老会)、新军及知识分子;第三是章太炎为首的光复会,主要为江、浙的知识分子。
三合会成员 - 秋瑾 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
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
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生于福建闽候。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学习经
史、诗词,善骑射。
  父寿南曾任湖南郴州知州。
  在湖南依父命嫁湘潭富绅子王廷钧。王为人无信义,无情谊,好嫖赌,损人利己,
给她婚后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
  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
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7月冲破封建家庭束缚,自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
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男女平权道
理。在此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
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秋瑾最终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
旨。并创办《白话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
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
 1905年秋,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即军师)。
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
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归国后,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
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
  7月,回到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中国同
盟会,会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
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
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初,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
  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
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
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
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
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
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1月14日,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
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
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旋因母丧回绍兴,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
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
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
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
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
徐锡麟呼应。原定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
  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
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
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三合会成员 - 孙中山 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中,孙中山加入三合会,并在三合会担任官职,官名曰做“洪棍 ”三合会成员 - 郑士良
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郑坤(1885年-1914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奔走于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受到革命党人的好评。1910年10月,乃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后闻武昌起义胜利,南京光复,当即赶赴南京组织炸弹队,自任队长,准备北伐。不久,南北议和,他不愿参与政治,遂解甲归粤。
您还没有登录,或者登录超时,请后再参与发表。
48小时热门
e京生活超市
¥58¥45150
¥88¥5894
¥48¥3843
¥30¥24559
¥40¥26103
¥80¥65.940
¥138¥108109
¥88¥44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nity3d 天地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