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雪勇者大冒险记事金币无限金币

徐渭()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白叟、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平民、白鹇隐士、鹅鼻山侬等别名。中国明代文学家、字画家、军事家。民间也广泛传播他的故事传说,对于他年青时如何聪慧,后来如何打趣官宦等。中文名: 徐渭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诞生地: 山阴 出身日期: 1521 去世日期: 1593 信奉: 儒家 重要成绩: 书法,国画 籍贯: 浙江绍兴目录个人简介生平概述细述生平才名早扬屡试不售从戎幕到牢狱潦倒的晚年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徐渭(文长)传原文译文书画成就美术成就泼墨写意画似与不似之间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画如其人徐渭年谱轶事典故徐渭诗词选海上曲谒孝陵诗廿八日雪《题墨葡萄诗》考据:《金瓶梅》的疑似作者著名小说《极品家丁》里的人物 个人简介 他是诗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军事家,他是戏曲家,他是民间文学家 ,他是美食家,他是醉翁,他是狂禅居士、他是青藤羽士、他是旅内行,他是历史学家,他是精神病,他是杀人犯。 胡宗宪、李成梁、俞大猷、戚继光、松、梅国桢、吴兑、张元忭、诸大绶、王畿、汤显祖、唐顺之、茅坤、陶望龄、王思任、季本、沈?、姚明臣、三娘子、李春芳、嘉靖皇帝、严嵩、徐阶、李本、赵文华、鄢懋卿、徐海、汪直。杨顺、王?、王世贞、李攀龙、谢榛――徐渭一辈子就和这些人打交道。 他死后,袁宏道、沈德符、冯梦龙、张岱、陈洪绶、黄宗羲、郑板桥、齐白石等人都崇敬他。 据考证,中国最巨大的事实主义巨著《金瓶梅》也有可能出徐渭之手。生平概述 徐渭于嘉靖元年(152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坊的官僚世家,父徐?,母为侍女小妾,少年时蠢才超逸,入徐氏私塾开销,“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 十岁仿扬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性格豪放,“指掌之间,万言可就。” 二十岁时成为生员,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县潘克敬女为妻,接下来八次应试不中,“再试有司,皆以不合规寸,摈斥于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阴城东赁房设馆授徒,40岁才中举人。与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链、钱鞭、姚林、诸大绶、吕光升等号“越中十子”。后来为浙闽总督作幕僚,曾入胡宗宪幕府,一切疏计,皆出其手,又出奇计大破徐海等倭寇。 一日胡宗宪于舟山捕捉白鹿,徐渭撰《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并献于朝中,视为祥物,“上又留意文字,凡俪语秀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学士姚汾等对徐渭文章大为赏识。又代作《贺严公诞辰启》,吹嘘奸相严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狱中自残,徐渭作《十白赋》哀之。李春芳严查胡宗宪案,徐渭一度因此发狂,作《自为墓志铭》,以至三次自杀,“引巨锥逆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精神几近变态,几近癫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发病时杀死继妻张氏,下狱七年。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正文,琢磨书画艺术。 万历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为状元张元汴等所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 从此潦倒,仇恨王侯将相,浪游金陵、宣辽、北京,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学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领袖俺答夫人三娘子。 万历五年(1577年)回绍兴,解释郭璞《葬书》。 徐渭晚年以卖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作画,“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畴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寝”,常“忍饥月下独彷徨”,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悼念以外,简直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以73岁高龄停止了终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悲凉惨。细述生平 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外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自成一家,给当世及后辈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难堪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重,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板桥对徐文长无比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帮凶”;近代画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变。”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徐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活泼与不生动耳。” 然而,徐文长的毕生却很可怜。他虽然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报国欲望,却连举人也未曾考取,中年因发狂杀妻而下狱七载,晚年靠卖字画甚至卖书卖衣度日,终于潦倒而死。老庶民倒是十分爱好他的,至今在浙江还流传着许多徐文长的故事。他在绍兴的旧居――青藤书屋,历尽四百余年的人间沧桑,还依然保留,维系着后人对这位富有布衣气味的文学艺术家的久长悼念。才名早扬屡试不售 徐文长,名渭,文长是他的字。又号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明正德十六年(1521)出生于山阴(今绍兴)一个趋势衰败的大家族。他的父亲徐?做过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继娶苗氏,不曾生养,晚年纳妾生下徐文长,在文长出生百日后就死了。此后徐文长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到十四岁,苗氏死后,随长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岁入赘潘家。虽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徐文长早年的生涯并不高兴。他的生母是个婢女,在家中自然毫无位置。嫡母苗夫人将徐文长当作亲骨肉抚育,寄托冀望;但或者正因为这个缘故吧,在文长十岁那年,苗夫人就把他的生母逐出了家门。幼年夺母,对徐文长是一个很大的建仓。虽然二十九岁那年他得以把母亲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依然不能忘记这件事件。因为徐文长是嫡出,而两个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长二三十岁,所以徐文长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地位。他年轻时考秀才未取,在给督学官员请求复试的上书中这样说道:“学无效验,遂不信于父兄。而况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昼夜旋顾,惟身与影!”显得很悲愤。成年后家道中衰,徐文长入赘妇家,生活当然也不那么自由。一个机灵敏感的人,在如此崎岖的境遇中长成,自然轻易养成固执和偏激的性格。 徐文长生性极为聪明。他六岁开销,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惊动了全城。当地的名流们称他为神童,比之为刘晏、杨修。二十来岁时他与越中名士姚海樵、沈?等人相来往,被列为“越中十子”之一。沈?曾褒奖他说:“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据说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为难徐文长,指着席上一件小货色请他作赋,暗中却命童仆捧上丈余长的纸卷。徐文长立身把笔,一气写尽,惊倒了满座的人。另外有一个关于徐渭的小故事,也能凸显他的聪明才智,在他年幼时,还在上私塾,老师看他聪明聪颖,便要考考他,让他拿着两个水桶去汲水,期间要渡过独木桥,当时徐渭尚小,力量也不足,自是艰苦,然而塾师看见徐渭高兴地抬水回来,惊问方式,他高兴地说:把水桶放水里做作轻松多了!当时尚无浮力一说,文长的聪敏,让老师大加赞美。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文长,一贯颇有些自信自负,对功名事业布满了憧憬,然而在科举途径上却屡遭挫折。二十岁那年,他结结巴巴地考中了个秀才,此后一次又一次参加乡试,直到四十一岁,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其间二十六岁时丧妻,从潘家迁出,以教书糊口;三十七岁时应胡宗宪之邀,入幕府掌文书。徐文长在科举中一再失败,并不是偶尔的。他少年时便喜欢博览群书,厌恶八股文字,加之个性露出,情绪,恐怕确切写不出及格的、规规矩矩而阴森呆板的八股文来。不过徐文长虽然明知八股文毫无用途,对一些从科举出身而绝无才学的官僚一向不屑一顾,但这究竟是旧文人在政治上的独一前途。屡试不售,前程无望,对徐文长是繁重的打击。他暮年作《自作畸谱》,还顺便记下了六岁收学时所读的杜甫《早朝》诗句:“鸡鸣紫陌曙光寒”,吐露出无限的人生感叹。从戎幕到牢狱 徐文长通常给人以恃才纵诞的印象,不过他也是一个关怀社会政治,富有爱国热忱的人。嘉靖时期,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频繁侵扰,由于兵备松弛,官吏无能,给国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惨重丧失。徐文长一方面以诗歌对此进行尖利的鞭挞,一方面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抗倭战斗中。他虽然身无一职,却几回换上短衣,冒险随军队来到火线,察看情势,而后记载下战事的经过,剖析成败的原因,向有关官员提出破敌的方略。这些文章大都写得比较切实,不同于普通的书生讨论。 嘉靖三十六年(1557),徐文长以才名为总督东南军务的胡宗宪所招,入幕府掌文书。这是徐文长一生中最自得的时期。入幕之初,他为胡宗宪作《进白鹿表》,受到天子的赏识。自此胡宗宪对他更为倚重,对他放任的性格,也分外优容。陶望龄《徐文长传》记载说:徐文长常常与朋友在街市饮酒,总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开着大门等候。有人讲演胡宗宪,说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声叫唤,胡宗宪反而加以称颂。当时胡宗宪权重森严,文武将吏参见时都不敢仰头,而徐文长戴着破旧的黑头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闯入门,纵谈天下事,目中无人。在总督府中,徐文长毕竟为抗倭战事做了些什么,已难以考实。不过,以徐文长的身份,以他好奇计喜谈兵的性格,以他素来对于抗倭战役的热情,可以判断徐文长是参预了不少重要机谋的。在他留存的《拟上督府书》等文章中,也确实可以看到一些中肯的看法――虽然他所提出的治兵之术不免有些峻刻。 当然在幕府中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胡宗宪出于各种原因,与权臣严嵩交往甚密,而徐文长是痛恶严嵩的,他最亲热的友人沈?就因参刻严嵩而受到杀戮。但徐文长又不得不代胡宗宪写了一些吹捧严嵩的文字,这真是文人的悲剧。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被撤职,徐阶出任内阁首辅。在徐阶的策动下,胡宗宪受到参劾,并于次年被逮捕至京(后来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职处罚),徐文长也就离开了总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死于狱中,他本来的幕僚也有好几人受到牵连。徐文永生性原来就有些偏激,连年应试未中,精力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心自己受到迫害,于是对人生彻底扫兴,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动听窍,流血如迸,治疗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徐文长在又一次狂病发生中,因疑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 初入狱时,生活自然是苦楚的。徐文长身带桎梏,满身虮虱,冬天雪积床头,冷得颤抖,连友人送来的食品也被抢走。后来他的许多朋友为解救他而到处运动,才使待遇有所改良。其中支援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他是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的曾祖父),她们都是徐文长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名誉。在这些朋友的拯救下,徐文长坐了七年牢,终于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这是1573年的事,徐文长已经五十三岁了。潦倒的晚年 经历了如斯多的磨难,徐文长已不再有什么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对国是的关注却老而未衰。出狱后,他先在江浙一带游历,登山临水,并交结了很多诗画之友。万历四年(1576)夏,徐文终年轻时代的朋友,这时已经做到宣化巡抚、担当北部边防重担的吴兑邀他北上,他便怅然前往。徐文长在宣化幕府的时间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述北地景色、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在写给许多官员的赠序中,他都喜欢谈论政事,尤其是关于边防的策略。当时张居正主持国政,对蒙古采用抚和的方针,徐文长对此表示赞赏。他在吴兑那里受到敬佩,无奈身材不好,只得于次年春经北京回到故乡。 六十岁时,徐文长应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未几两人的关联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述,张元忭是个性格严格、遵守礼教的人,而徐文长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约束。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文长,这使徐文长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当初竟要把我剁成肉糜!因为和老朋友的反目,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同等的看待,使徐文长情感郁愤,宿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尔后,徐文长就再没有分开过山阴。 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文长越发讨厌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从前的朋友和跟随他的门生。据说有人来访,徐文长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他一生不治工业,钱财顺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书画度日。但手头稍为拮据,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经常得到他的杰作。徐文长好像特殊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最后几年,徐文长身患多种疾病,大概画也不能常作,生活更为清苦。《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诸诗,显示出这位大文学家艺术家凄凉的晚境。1593年,徐文长去世,年七十三。多方面的艺术造诣 徐文长的文艺创作所波及的范畴很广,但能够指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爱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喜好。 明代的诗坛,由于前后七子的倡导,呈现了一股拟古的风潮。虽说她们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就,但这种拟古的风尚,显然有碍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徐文长对此深致不满,并作了尖锐的批驳。他说:鸟学人言,天性还是鸟;写诗假如一意模仿前人,学得再象,也不过是鸟学人言而已,毫无真实的价值。他自己的诗歌创作,重视表白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感情,风格略近李贺,问学盛唐,并杂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终不失其为自我。这个偏向为稍后主张抒发性灵的公安派所继续,对转变晚明诗风具备重要意思。公安派的主将袁中郎对徐文长的诗有一段出色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逐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好汉失路、寄迹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然幽峭,鬼语秋愤。”徐文长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杰出。此外许多尺牍也很有特点,泼辣机灵,风趣多趣,文风远启金圣叹一流,但总的来说,成就不迭诗歌。 徐文长的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含《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狂鼓史》是有感于严嵩杀害沈?之事而写的,表示出狂傲的对抗精神。后两个戏都是写女扮男装建功立业的故事,反应了徐文长对妇女的见解,有必定的反封建意义。这些作品都攻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局,为戏剧情势上的多样化开辟了门津。在戏剧实践方面,他主意“本质”,即戏剧语言应该契合人物的身份,应当应用书面语和俗语,以保障人物的实在性,而反对典雅的骈语,适度的润饰,这些见地都是很有看法的。此外,他还作有《南词叙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在戏剧史上存在主要意义。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略是文人习用的阴谋,即把自己最受人器重的艺术放在最末的地位,以抬高其它。实在,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度妩媚,拥有诗个别的抒怀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令擅长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此外,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据说也是徐文长所作。徐渭(文长)传原文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申明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不偶,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数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破,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所有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魄,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高见,气沈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矜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罢了。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单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字词: 奇:用作动词:对……觉得奇异、感到震惊 会:恰逢 闻:据说 好:喜欢译文 徐渭,表字文长,在山阴县做生员时,声名很盛,薛公蕙在浙江做学官时,很赏识他的才华,认为他是国度的出色人才。然而他运气不佳,频繁应试多次及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长每次参见胡公,身着葛布长衫,头戴黑头巾,龙飞凤舞,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好几个防区的部队,威镇东南地域。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眼前,老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望。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骄傲,议论者都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样的人物。恰逢胡公猎获一头白鹿,认为祥瑞贡献给皇上,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看了很兴奋。胡公因此更加赏识文长,所有疏奏、簿计都交他办理。文长对自己才智谋略很自负,好出奇计,念叨用兵方略往往切中关键。在他看来,天下事没有一件令人满意的。然而,他毕竟未能得到发挥抱负的时运。 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喝酒来放荡自己,纵情尽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的风光。他把见到的山峦壁立、海浪奔跑、胡沙满天和雷霆震天,风雨交鸣和树木倒伏,乃至山谷的幽邃冷僻和都市的繁荣热烈,以及奇人异士、鱼鸟,一切能使人震惊、惊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写进诗中。他胸中有发奋而不可磨灭的气势和豪杰无用武之地的凄凉,所以他写的诗有时像是发怒,有时又像是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斥蓬勃的活力。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呜咽,有时像游子被寒风惊醒。固然这些诗作的文体格律时有不高超之处,但是却匠心独运,有贵爵的魄力,不是那种像女子一般侍奉他人的媚俗的诗作敢于企及的。徐文长的文章有远见卓识,气势冷静而法式精严,不因守陈规而压制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因漫无控制地放肆议论以至损害文章的谨严理路,是属于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素来不逢迎时髦的调子,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首领,他一律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切实令人为之悲痛! 文长喜好书法,笔意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放中又出现出一种妩媚的姿势,正像欧阳公所谓的丽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有时,他又把残余的精神另外倾泻在创作花鸟画,画得都美好飘逸而有情趣。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竭力营救,他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更加愤怒不平,故作疯癫也更加厉害了。达官名士登门访问,他时常会谢绝不见。他又常常带着钱到酒店,召唤下人仆隶和他一起饮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粉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锐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居然没有死。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暮年愈加奇怪,但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仕进的科举同年,我曾委托她们抄写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可是徐文长终于因为不合于时,不得舒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有人认为:徐文长先生始终命途多艰,崎岖不断,以致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生,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怨言怨愤和遭遇到的难题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虽然如此,胡公是旷世英雄,世宗是贤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别礼遇,这阐明胡公意识到了他的价值。奏表送上当前,世宗很愉快,这表明皇帝是知道他的价值的。文长先生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权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突起,一扫近代文坛复杂卑陋的习惯,百世之后,自会有公平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说过: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以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处所不怪异独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这就是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巨的起因。真令人悲哀呀!书画成就 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烦闷的氛围对照显得格外突出,他最善于威风凛凛的狂草,但一般人很丢脸懂,用笔散乱,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爱好,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美术成就泼墨写意画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时期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翻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 阶段。水墨写意画敏捷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十分风行,名家涌现良多,技法也一直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干,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巨匠。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胜利。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概纵横奔放,落拓不羁,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档次明显,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井水不犯河水,给人以丰盛的设想。似与不似之间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勇敢变更,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蹴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应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状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韵味描绘的鞭辟入里,分辨伸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形成了伟大的,充满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迈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旺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作风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硕的活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水平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急书的即兴性和不可反复性,浮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形象表现主义。这不是正常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鼓作气,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到好处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更。墨法上既呈随便浸渗的墨晕,又见把持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转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局部,却有使人联想到挺立正派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高深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观赏者营造出一片宽阔的审美天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徐渭是一个书法家,在绘画中,他将本人的书法技能和笔法融于画中,使人感到他的泼 墨写意画简直就是一幅大方淋漓的苍劲书法。正如张岱所言:“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绝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陶庵梦忆》)他的《墨葡萄图》,墨的浓淡显示了叶的质感,题诗的字体构造与行距不规矩,如葡萄藤蔓一样在空中自在延长,书与画融为一体。徐渭的书法成就很高,其跌荡纵横的笔法有助于绘画艺术的奇妙变化,如画墨荷、葡萄,大马金刀,纵横驰骋,没有深沉的书法功力是难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叶图》,将梅花与芭蕉放在一起,并且在画上题写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显示出徐渭与王维在某些构图上的源流关系。当然,王维画雪里芭蕉,更突出一种禅机,即,使得雪的清寒与芭蕉的心空构成画面的宗教底蕴,而徐渭在这样的画面组合中,更凸起一种超出时空的主体解放性,足球改单。徐渭的书法和画法都极为娴熟,功底深挚,他的题字,如他的泼墨写意画,纵横不羁,洋洋洒洒;他的泼墨写意画,融会了精熟的笔法,意趣横生,极富韵味。画如其人 徐渭素常生活狂放,对势力不妩媚,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刹那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真实 未审是一位性格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性命途多舛,遭受坎坷,晚年悲苦悲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发明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水墨名画。他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新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德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辉煌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文雅特点,颜色残暴,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标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协调神韵,所谓“素来国色无点缀,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述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选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徐渭年谱 1521年(正德十六年)1岁 二月初四,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户官员家庭。五月十五日,父亲病故。 1524年(嘉靖三年)4岁 徐渭聪慧早熟,二嫂杨氏逝世,徐渭可能像大人一样迎送吊丧宾客,人以为奇。 1526年(嘉靖五年)6岁 徐渭师从管士颜学习唐诗。 1528年(嘉靖七年)8岁 徐渭师从陆如冈学习时文。 1530年(嘉靖九年)10岁 家道中落,徐渭的生母被驱散出门。仅仅10岁的徐渭与逃跑的佣人对簿公堂。 1532年(嘉靖十一年)12岁 徐渭师从本乡琴师陈良器学习琴艺。 1534年(嘉靖十三年)14岁 徐渭师从王政学习琴艺。同年,心疼徐渭的嫡母苗氏去世,徐渭悲哀欲绝。 1535年(嘉靖十四年)15岁 徐渭师从本乡武举彭应时学习剑术。 1537年(嘉靖十六年)17岁 徐渭参加绍兴府童试,不中。 1540年(嘉靖十九年)20岁 再次加入绍兴府童试,经由申请参加复试,录取为童生。 与潘似订婚,随潘家前往广东。 1541年(嘉靖二十年)21岁 与潘氏成亲。 二哥徐潞去世,返回绍创办理凶事。 1543年(嘉靖十二十二)23岁 参加乡试,不中。随潘家迁回山阴,重回故里。 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25岁 生子徐枚。大哥徐淮去世,家产被恶棍霸占。 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26岁 第三次参加乡试,不中。妻子潘氏去世。 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28岁 搬出潘家,居住一枝堂。拜王阳明的弟子季本为师,学习心学。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29岁 第四次参加乡试,不中。将生母接回供养。开端绘画创作。 1551年(嘉靖三十年)31岁 前往杭州,结识画家谢时臣。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32岁 第五次参加乡试,初试第一名,录取为廪生,复试不中。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35岁 第六次参加乡试,初试第二名,复试仍然不中。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37岁 为总督东南沿海抗倭军务的胡宗宪作文,失掉好评。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38岁 成为胡宗宪幕僚,为胡宗宪做《进白鹿表》,取得皇帝欣赏并得到胡宗宪信赖。 第七次参加乡试失败,迁居绍兴塔子桥。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39岁 入赘杭州王家成亲,徐渭对此婚姻非常不满足,当年即断绝了往来。 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40岁 胡宗宪重修杭州镇海楼,徐渭为之作《镇海楼记》。同年,在绍兴购买宅第。 1561年(嘉靖四十年)41岁 迎娶张氏为妻。第八次参加乡试失败。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42岁 作为胡宗宪幕僚,徐渭转战浙江、放假、江苏等地追剿倭寇。同年,受严嵩案件连累,胡宗宪罢职,总督府遣散,徐渭赋闲回家。冬,次子徐枳出生。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43岁 赴京城李春芳府做幕僚。 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44岁 与李春芳分歧,辞归故里。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45岁 因担忧受胡宗宪案件牵连入狱,徐渭精神高度缓和抑郁甚至神经错乱,数次自杀未死。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46岁 病情复发,猜忌张氏不贞将其杀死,因此入狱。 1568年(隆庆二年)48岁 生母病故,徐渭短期出狱办理丧事。 1573年(万历元年)53岁 万历皇帝改元大赦,徐渭在张天复、张元忭父子辅助下出狱。 1574年(万历二年)54岁 好友张天复去世,徐渭作《张太仆墓志铭》和《祭张太仆文》。 1575年(万历三年)55岁 参加张元忭主持的《会稽县志》编修工作。 1576年(万历四年)56岁 应老同窗吴兑招募,前往宣化。作《杂花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1577年(万历五年)57岁 因身体原因,辞幕离开宣化寓居北京,结识辽东名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同年返回绍兴,实现《四声猿》剧本;创作《花卉十六种》,现藏故宫博物院。 1580年(万历八年)60岁 应张元忭邀请,带次子徐枳前往北京,碰到李如松,前往军中观察北方边关局势。 1581年(万历九年)61岁 张元忭劝徐渭委任不可过于放任,徐渭心境抑郁旧病复发。 1582年(万历十年)62岁 宗子徐枚抵京将徐渭接回绍兴老家。 1586年(万历十四年)66岁 次子徐枳定亲王氏,由于徐渭的屋宇被大雪压塌,徐枳将徐渭接到王家。 1589年(万历十七年)69岁 徐渭醉酒跌伤肩骨,卧床不起。 1591年(万历十九年)71岁 作《墨花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作《杂画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1592年(万历二十年)72岁 作《花卉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作《花卉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73岁 在贫病交困中,一代大家徐渭悄悄去世,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崎岖的人生经历。轶事典故 冯梦龙《情史类略》记录:山阴徐渭,字文长,高才不售。胡少保宗宪总督浙西,聘为记室,宠异特甚。渭常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足球修改注单,衔之。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只,袖之入幕,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二三辈,斩之辕门。 渭为人猜而妒。妻死后另娶,辄以厌弃。续又娶小妇,有殊色。一日,渭方自外归,忽户内欢笑作声,隔窗斜视,见一俊僧,年可二十余,拥其妇于膝,相抱而坐。渭怒,往取刀杖,趋至欲击之,已不见矣。问妇,妇不知也。后十日,复自外归,见前少年僧与妇并枕昼卧于床。渭不胜恼怒,声如吼虎,便取灯檠刺之,中妇顶门而死,遂坐法系狱。后有援者获免。一日闲居,忽悟僧报。伤其妇死非罪,赋《述梦诗》二章云: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雌,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晚烟,门外鸟啼泪如雨。”“跣而濯,宛如昨,罗鞋四钩闲不着。棠梨花下踏黄泥,行踪不到栖鸳阁。”自是毫不复娶。徐渭诗词选 对于徐渭诗歌而言,最强有力的声音首先来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之后明清几本重要的明诗总集、选集中的徐渭诗歌评估、明清有关诗评对徐渭诗歌的体认,大抵阅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进程。 徐渭是一个性情很激烈的人,虽然他的诗中始终有细腻温厚的一面,但他的烦躁常常是无奈遮蔽的。如他在诗中常常用到的崩云和鼓声的意象,通过直接诉诸读者的感到,使之历验曾激发诗人的原有情绪,尽量防止考虑的迟延,来休会生命疼痛、顽强与漂亮的韵律。海上曲 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四疆险何限,但阻孤城守。 旷野独非民,弃之如弃草。城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 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朝餐雪没胫,夜卧风吹肘。 彼亦何人斯,炙肉方进酒!谒孝陵诗 二百年来一须生,白头落魄到西京。疲骑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终立刻,桥山万岁始龙迎。当时势业难身遇,凭借中官说与听。廿八日雪 生平见雪颠不歇,今来见雪愁欲绝。昨朝被失一池绵,连夜足拳三尺铁。 杨柳未叶花已飞,造化弄水成冰丝。此物何人不快意,其奈无貂作客儿。 太学一生索我句,飞书置酒鸡鸣处。天寒地滑鞭者愁,宁知得去不得去? 不如着屐向西头,过桥转柱一高楼。华亭有人住其上,我却旬日九见投。 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断交宁不罢,谢榛既举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 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虑!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 回想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顷刻念歇无些事,日出冰消雪亦残。《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验证:《金瓶梅》的疑似作者 从《金瓶梅》出生到现在四百多年,学者普遍都知道书里面影射了严嵩,因而不少人信任《金瓶梅》的作者是严嵩的仇家――王世贞,这仿佛是牵强附会的,而事实上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金瓶梅》中兵部尚书王黼和禁军提督杨戬是一对一丘之貉,可以临时放在一起考核。 第十七回政和五年蒲月诏书,上面写道:“蔡京姑留辅政。王黼、杨戬便拿送三法司,会问明确来说。钦此钦遵!”最后是处置意见“续该三法司会问过,并党恶人犯王黼、杨戬本兵不职,纵虏深刻,荼毒生民,损兵折将,失陷内地,律应处斩。”王尚书、杨提督都判了死刑。 接着《词话本》第十八回《来保上东京干事;陈经济花园管工》“只闻声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窃窃私语,街谈巷议。都说兵部王尚书昨日会问清楚,圣旨下来,秋后处决。”皇帝已经下了命令,看来兵部王尚书非死不可了。多亏蔡京的儿子蔡攸先容,来保找到了礼部尚书李邦彦,献上五百两银子的贿赂,李邦彦将案卷中的“西门庆”改为“贾廉”,救了西门庆一条生命。从后面第六十六回中翟谦信中提到“杨老爹前月二十九日卒于狱”来看,杨提督还活了多少年,死于牢中。 要是当真读过《宋史》,就晓得《金瓶梅》这里绝对不是在讥讽宋朝的奸臣王黼和杨戬。 据《宋史?卷四百七十?列传第二百二十九佞幸?王黼》,王黼担负过户部尚书,主要以贪污搜刮而有名,却从来没有担任过兵部尚书,也没有指挥过什么战斗,靖康元年(1126年)被开封府尹聂山派出的武士暗害于城市,而不是被徽宗斩首于东京,钦宗刚上台,还讳言此事。再来看看《宋史?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杨戬》,杨戬是一个宦官,历任各镇节度使,官至太傅,擅长搜刮,也没有指挥过什么战役,宣和三年(1121年)善终,“赠太师、吴国公”,而不是狼狈的死在狱中。 看来《金瓶梅》用王黼影射一位重大贻误军机而被明世宗斩首的兵部尚书。嘉靖年间,鞑靼大范围的侵入长城、震动京师,皇帝重办负责人只有两次,一次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一次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因为这两次军事失败而被明世宗严格处理的兵部尚书有这样几位:嘉靖二十九年被斩首的兵部尚书丁汝夔、嘉靖二十九年被斩首的兵部右侍郎赠兵部尚书杨守谦、嘉靖三十九年被斩首的蓟辽总督赠兵部尚书王?。而用王黼影射王?是最公道的。 据《明史?卷二百四?列传第九十二?王?》,王?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先后任右佥都御史、浙江提督、巡抚、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等职务,参加了抗击蒙古、倭寇的一系列战争,败多胜少,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仲春因为滦河沦陷,触怒了嘉靖帝。御史王渐、方辂弹劾王?。到了这年五月,方辂又提出了王?的三条失策、四条罪状。王?下狱。严嵩不救。第二年冬天王?被斩首于北京。隆庆年间平反,赠兵部尚书。明代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十四中有冯琦的《王世贞父右都御史赠兵部尚书王?诰命》,可作证实。 《词话本》中的“乃者,张达残于太原,为之慌张失散”,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张达是北宋末期的真实人物。《金史》卷七九“张中孚传”:“父达,仕宋至太师,封庆国公,中孚以父任补承节郎。宗翰围太原,其父战殁,中孚泣涕请迹父尸,乃独率部曲十馀人入雄师中,竟得其尸以还。” 嘉靖年间也有一位将军张达,《明史》中屡次提到这个人物。《明史?卷一八?世宗纪》记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夏六月,“俺答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副总兵林椿战逝世。” 嘉靖二十九年这次惨败之中,御史王?虽然消极防备,仍是守住了通州。而严嵩推辞义务,嘉靖皇帝事后立即杀了兵部尚书丁汝夔和兵部右侍郎杨守谦。那么,“兵部王尚书”为什么不是影丁汝夔或者杨守谦呢? 首先是张达战死和丁汝夔、杨守谦被正法都是在嘉靖二十九年,旁边没有多少时间差,而《词话本》中却用“乃者”表现较长时光差。其次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兵是八月侵入长城,八月二十六日丁汝夔和杨守谦就被斩首。嘉靖三十八年蒙古兵是二月入侵,王?五月被劾下狱,第二年冬天被杀,刚好合乎《金瓶梅》情节。再次,王?下狱到被处死在嘉靖三十八、三十九年,属于严嵩和徐阶独特辅政时代(嘉靖三十一年到嘉靖四十一年),而《金瓶梅》恰好用蔡京和李邦彦来影射。所以《金瓶梅》确实是影射王?。 《金瓶梅》的作者又给王?以特殊待遇,专门用干支来表示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年(1560年)是“断头年”。《词话本》第二十九回吴神仙给西门庆算命时,说他:“立命申宫,七岁行运辛酉,十七行壬戌,二十七癸亥,三十七甲子,四十七乙丑。”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代表的是连续五年干支,这些干支年代与西门庆的上述岁数没有关系,与算命情节也无直接关系。为什么吴仙人要说这些干支呢? 独一无二,第六十一回黄先生为李瓶儿算命时,说她:“借四岁行运,四岁己未,十四岁戊午,二十四岁丁巳,三十四岁丙辰。”丙辰、丁巳、戊午、己未代表的是持续四年干支,这些干支年代与李瓶儿的上述岁数同样没有关系,与算命情节也无直接关系。为什么黄先生要说这些干支呢?丙辰、丁巳、戊午、己未、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这九个干支排在一起,中间偏偏缺乏一个“庚申”。 而《金瓶梅》用杨戬暗射嘉靖年间一位贪心怯懦的方面大员,他是严嵩的党羽,防守京师门户,因为军事失败受牵连而被拘捕,判了死刑却不履行,后来仍旧死在牢中。这个方面大员就是宣大总督杨顺。 现在我们可以发明《金瓶梅》岂但影射严嵩,影射了徐阶,而且影射了王世贞的父亲――赠兵部尚书王?,甚至直接影射了王世贞。恰是因为王世贞在明朝中后期文坛显赫的地位,一般文人都不会揭露这个宏大的伤疤,反而是掩盖事实。比拟著名的是李攀龙的《挽丞》:“司马台前列柏高,风波犹自夹旌旄。属镂不是君王意,莫做胥山万里涛。” 王世贞的亲朋挚友也相对不会作《金瓶梅》影射王?,所以王世贞的门人或者挚友屠隆、卢楠、王稚登等人都不可能作《金瓶梅》。越是与王世贞友爱,越不可能写作《金瓶梅》。所以自清朝以来的许多学者都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弯路。 只有王世贞的仇家才往王世贞的心灵伤疤上撒盐,纵贯通记载“兵部王尚书”的悲惨下场,好比《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贞在文坛上有两大著名仇人,一个是谢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一个是徐渭。 其中徐渭对王世贞是毕生仇恨,“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徐渭提起王世贞就忍不住要冷言冷语。咱们来看看《徐渭集》中徐渭对王世贞的攻打。 《徐渭集》143页《廿八日雪》(时棉被被盗)中畅快淋漓的揭穿了王世贞、李攀龙等人富贵易友的丑恶行动。这里徐渭认为谢榛是布衣身份,不敢直接回击王世贞、李攀龙等人的凌辱,你不骂,我替你骂。这里也间接证明谢榛对王世贞、李攀龙的侮屈辱有剧烈还击。 徐渭对王世贞的厌恶是全方位的。《徐渭集》155页有《九马圉人图,二圉醉濒堕》(王元美为太仆卿时刻《穆混蛋骏图》,形如?蜓),讥笑王世贞画的马瘦得和壁虎差未几。 徐渭坚定反对后七子盲目复旧模仿的文学观点。《徐渭集》491页《论中四》中徐渭把王世贞及其徒弟骂得狗血喷头,说她们见识短浅、学识肤浅、倾慕虚荣、党同伐异、不求甚解、剽窃成风,甘当古人别人的奴才。 徐渭坚决不赞成后七子主导的诗风。《徐渭集》519页《叶子肃诗序》中讽刺王世贞等人写诗几乎是鸟说人话,不是自己创造,不能表现真心。 徐渭坚决不批准后七子主导的文风。《徐渭集》907页《胡大参集序》(代)中批评王世贞等人文章盲目模拟西汉,沾沾自喜,其实早已经被时期所淘汰。 严嵩和杨顺是徐渭的大仇敌,徐渭的姐夫沈?就是惨死在她们手里,这一段历史十分有名,徐渭痛恨她们是天然而然的。比方《四声猿》中的《狂鼓吏渔阳三弄》,公认用曹操影射严嵩,用黄祖影射杨顺、路楷,用祢衡影射沈?跟徐渭。徐渭自己也不粉饰,《徐渭集》1050页《与诸士友祭沈君文》中有“而公之死也,诋权奸而不已,致假手于他人,难道激裸骂于三弄,大有类于挝鼓之祢衡耶?” 徐阶是迫害胡宗宪的主要凶手,胡宗宪是徐渭的恩人和良知,徐渭冤仇徐阶也是天然而然的。 徐渭时常用双关语和谜语隐射徐阶。比如《徐渭集》844页竹枝词《雪竹》之二:“万丈云间老桧萋,下藏鹰犬在塘西。快心猎尽梅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云间,指徐阶的籍贯松江。老桧,双关语,秦桧也,徐秦都是嬴姓,暗示徐阶就是秦桧一样的奸臣。塘西,代指杭州。梅林,那是胡宗宪的号。这里看起来是一幅题画诗,却明明影射徐阶和他的同党对胡宗宪及其幕僚的残暴危害。《徐渭集》856页《题雪压梅竹图》:“云间老桧与天齐,滕六寒威一手提。折竹折梅因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也是同样的意思。 《词话本》第六回有 “暴风相助,侵天老桧掀翻;霹雳交加,泰华嵩乔震撼”,前一句好像就是骂徐阶,后一句似乎就是骂严嵩。有名小说《极品家丁》里的人物 《极品家丁》曾风行一时的架空历史类小说大作,作者禹岩。作者亦有明说其中作为大华朝第一文臣的徐渭徐文长先生其社会原型便是现实明朝的山阴徐渭徐文长先生。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大浏览: 1.cn2345开放分类: 艺术,美术,书画,明朝,工笔 我来完美 “徐渭”相干词条: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
上拍指数:0件拍品
交易指数:0件成交作品
艺术家拍卖排行
艺术家搜索指导
严嵩快速通道
| (C)2009 版权所有·搜艺搜此内容是搜艺搜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搜艺搜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尽之剑3无限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