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玩就陪你玩到底,知道这块冰山不太冷只是我的手法一部分,我11级号3个,举报你简单的很,我知道你是谁,大不了

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讲个故事,说说AMD的一些事儿…
以下内容纯属娱乐闲侃
对于读者不赞同的看法,老朽本人等同于报社的口语:欢迎来搞!
AMD 与 INTEL ,有点象麦当劳和肯德基——有麦当劳的地方,必然在400米直径范围内有一家肯德基。没办法,中国人穷嘛,外国的馒头拿到境内,就当成异域文化的代言人,跟阿娇的艳照门一样,丝毫不影响小丫头的前途和钱途。
话说,AMD和INTEL怎么发家致富的,没几个人详细知道,你就是知道了,也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纯在小白面前装谈质而已,老朽我也懒得去翻百度或是GOOGLE去老狗刨坟。所以,本贴不会在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给大家摆谱装老大,还是凭了往日的态度,闲扯些事物骗些点击率。
在中国人眼里,INTEL 是做大买卖的,AMD 就象山寨小作坊。大概从286到386时,INTEL做个什么CPU,AMD 也跟着扎堆起哄,那个时代不光只有AMD做山寨386,象CY这些IT业界千年王八万年龟死去多时的企业在八九十年代都干过那事儿,唯独AMD 到如今还活的好好的,VIA 的中国芯到现在也半死不活只有一口气儿的等着‘阿童木’ATOM 来革它的命——手冢治虫大师可以安息了!
INTEL 当年比微软公司还硬点儿,盖子的战略眼光很长远,把微软的赌注下到 X86 体系上,当然这老小子也说过什么不长心眼儿的大白话,比如什么个人PC只要640K 内存就足够的扯淡。
WINTEL 战略就是好啊就是好,INTEL 和 MS 绑在了一起,铁哥们儿的干活。做IT 的谁不想搭上 X86 这趟黄金列车呀?咱天朝上国以毛爷爷思想开发的龙芯狗剩,也半摭半掩半推半就的说咱的吸屁油虽然只支持LINUX,但是如果愿意,也是可以兼容X86闻豆屎的。这让爱国小粪青们一直对见不着面的龙芯甘愿等待20年(这屁话不是我放的,在中关村龙芯论坛里有FF们这样红标题发贴了的),大家可以尽可观光……
我这人有个缺点,做事不专一,陪老婆大人逛个街吧,看到美女容易分心;写点什么这样的贴子吧,容易扯半天闲话走神。等同于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之前所描述的“看到人家裙子下的大腿,便想到伊不穿衣服的裸体来”的那种纯男人,纯爷们儿~
回归正题,其实要我说他们的历史,我觉得不防从INTEL 的奔腾2时代着眼观察。1997,香港回归,而在这一年,INTEL 为了防止山寨厂克隆它的处理器,大胆的采用了SLOT1 构架,作为自己CPU的专用构架,并且申请法律保护。其实SLOT1 构架早在97年的前阵子就发布了,在这一年才走入电脑用户的生活。一时间,在原来的 486、586时代百花齐放的CPU时代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没折呀,人INTEL没开放许可,你敢生产,那联邦最高法院肯定得判个你倾家荡产,美帝的法律很NB,连美国总统在白宫办公室里干了来闻司机,都闹的美利坚鸡飞狗跳的,何况你是从砂子里提炼CPU的炼金术师行业——你们算个球哇,不象X国为了河蟹,为了吻腚,打死也不瞎折腾。
AMD 应该说,从286时代小试牛刀,到386初露头角,到486、586积累原始资金,AMD 一心想和 INTEL 平分天下放眼全球,其实在586 大奔时代的末期,AMD 已经具有这样的实力了,因此,INTEL 从SK 构架转为 SL 构架,对于 AMD 来说,无非是逼着AMD 从山寨作坊转变为走上台面的大佬而已。INTEL 真狠,真TM狠,从自古以来康木屁油特进入中国,这286、386、486在国人心中形成了一个固定品牌,咱甭说是哪家产的,九十年代初那会儿,自己家里买个486,那就有胆子在电脑城横着爬的自豪感。中国的联想那时英文名称不叫‘乱挪窝’,叫‘烂根’,在国内,不可否认的是联想的1+1家用电脑把这种在当时看作为高科技产物的铁家伙搬进了千家万户,那时CCAV广告上联想1+1 的486电脑让多少人成为购机的首选,一台一万多,还不打折,那时候,组装机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不过也正是在这种广告的大时代背景下,DIY自行组装,成为现实,一块不知道牌子的主板一两千,一个3.5寸小软五六百,一个8速的SONY CD-ROM怎么着也得一千二三,——TNND多嗨皮的时代呀~
AMD 当时心里犯矛盾,如果做 SLOT1 ,那必须得拜INTEL 为大哥,而且以后得看着大哥大的心情是否舒畅,伴君如伴虎的滋味,洋人是看的清的,但是自己做个新构架,象联想、IBM这样的全球OEM作坊会不会卖帐?这是个未知数,风险大大地,但是有风险才会有收获,这是千古恒之的大道理。于是AMD 就着INTEL SLOT1 构架的窝,下了自己的蛋:
AMD Slot A 华丽的上市了,如下图:
INTEL SLOT 1 如下图:
咱合着一块瞅瞅看:
这不一家子嘛~&&
其实SLOT 1 是INTEL 有心把 SLOT 当作后续标准来做的,代号叫 1
其实SLOT A 是AMD 有心区别于INTEL 但又想打个擦边球来做的,代号叫 A
1 和 A 都是第一,朗伯碗的意思。谁大谁小,还没个准儿。从插口外观上看,SLOT1 水平翻转180 度,就成 SLOT A 了,当然做在主板上,配合不同芯片组,把SLOT1 的插口反过来焊一下,就是AMD 的 SLOT A 主板了,AMD 走了一招险棋,INTEL 拿它没办法,INTEL 做一块板卡的成本多少钱,AMD 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在这个时候,其实 AMD 身份为山寨作坊,但是 AMD 出品的处理器在性能上,有点抢INTEL的风头,就拿那个486构架的 AMD 5X86 来说吧,它的名称看上去象 586 内核却是486,但是在性能上,也能比真正的586奔腾75还要快一点,直到奔腾MMX才得以改善。当年老夫正在某电脑公司打短工,也跟着JS老大做了一些把 5X86 的机器当 586 机器卖高价的不耻行径,木办法,俺当时刚出校门,要生存嘛。
其实说到这里,我从开头到现在一直在说 AMD 是“山寨作坊”,并不是AMD 真的就是山寨小厂,而是从大家对电脑习惯性立意去用一种能够接受的通俗侃言来借用一哈。写个贴子不在乎看的人多人少,就怕一些臭老九在你的贴子里跟你抠字眼要说法。
但是虽然时过境迁,咱还是得说明一下,你要指望把AMD SLOT A 处理器转个180度插到INTEL SLOT1 上,也许你用把劲儿可以插得进去,但绝对开机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 INTEL 觉得 SLOT1 成本太高,做个处理器不讲算还得配个PCB小板儿时,脑袋一拍,就把SLOT1 阵线转移成了 SOCKET 构架,从370到423到478不亦乐乎,AMD 也是个随风使舵的主儿,INTEL 都放弃了 SLOT 了,你还接着玩那肯定是脑子被门挤了,于是AMD 过了不久,也跟进转成了具有AMD 特色的&SOCKET 构架,最为经典的是 SOCKET A 即 462 接口,这是目前为止,AMD 处理器插口保持时间较长、影响用户较大、展示自己最好性能的个时代。
但是这个时代开始后,AMD 不再以CPU的主频作为CPU的性能卖点,有些人一厢情愿的想,AMD ATHLON XP 1700 是不是就等同于 P4 1.7G 呢?那么巴顿的 2500+ 是否就与 P4 2.4G 相吻合呢?
具体标称算法,在此不必多说,个人之见,与上述传言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这样理解并不科学,所以这种思想一直延结到现在,比如黑盒5000+ 就被一些人认为相当于 5G 主频的处理器了,这不虾扯蛋么?
因为AMD 的发热量超大,至少在462时代起就是这样,不论是雷鸟还是速龙还是叉屁,没个好的散热器的确让人有些怕怕,当时某网站上有个视频揭示了拿开散热器后INTEL和AMD CPU的裸奔对比,P4 那是性能一个劲儿的掉,AMD 不一会儿就黑屏,然后小小的核心上升烟化仙了……
也许从那时起,人们就一直把AMD 的发热量大作为抵触AMD CPU的一个主要情结,跟现在二十一世纪了,有些人还追求处女情节为准来找对象的。说实话,这个话题见仁见智,没个准儿。AMD 的频率比不了INTEL,当与上述发热量超大的情结心态相结合时,大多数人认为AMD 比不过INTEL。但你要真把AMD CPU的温度给镇下去了,你会觉得这丫头虽然不是处儿,但花样挺多,让人感觉比INTEL同级UU舒坦……
于是说AMD发热量大的也不吱声了,一夜之间突然又暴出个“玩游戏用AMD,专业应用选INTEL”的说法儿,要我看,也就咱中国人这么说,放眼全球,老外也没这么理直气壮过。用同级别的 AMD 玩游戏,的确性能不错,但我也没觉得专业领域就拿那个PS 来说吧,那会儿应该是 PHOTOSHOP 6.0 我就没觉着INTEL同级CPU优势到那里去。
当时AMD 做过一个广告(现在才觉得AMD 做广告那是一套一套有板有眼的):
一个二八的大自行车,一个二零的小自行车比速度,小自行车蹬的快(主频高),但速度慢,大自行车蹬的慢(主频低),但速度快,极具要点的讽刺了INTEL高频低能的弱点,又突出自己不是以拼主频高低来决定CPU胜负的。
AMD SOCKET A 刚发布时,在其主板CPU旁边印了一段五线谱音乐的标志,不懂音乐的不知道这干嘛用,懂音乐的一唱,这不是INTEL CPU的广告音乐吗?这是AMD 在自我打趣。
时隔多年,上面两个广告我找不到了,但给我印象极为深刻,下面这第三个大广告,是前些年搞的,要多拉风有多拉风,要多YY有多YY:
&AMD移动处理器:TURION 64
IDF虽然是Intel的盛大峰会,不过显然AMD也非常感兴趣,这广告就在INTEL头顶上做的:
这都是些热闹,当INTEL被自己的奔腾4超长流水线高频低能的缺陷忙的不可开交时,AMD 拿出了第一块64位处理器 AMD ATHLON 64 ,到不是说INTEL没这个实力,INTEL还在做着垄断的千秋大梦,这些新技术是要拿去放在专业领域赚大钱的,于是AMD 64 发布没多久,intel 在自己的一些 P4 处理器上也加入了64位指令集,与AMD ATHLON 64 原生按64位标准设计的构架相比,P4 64 位技术,更象是临时抱佛脚加上去的兼容指令集,支持先不谈,兼容了再说。
在 P3 时代,A/I 两家争夺 1G 主频大关之战时,INTEL 铜矿核心的 P3 1.13G 出了大问题,被急急招回,败于AMD ,在64 位时代,AMD 拿出看家本领叫板INTEL,又夺得前茅,似乎INTEL 一直被AMD 在牵制着前行。
INTEL 的图拉丁内核处理器发布不久,立即拿出另一个研发小组的作品,也就是命名为P4 的处理器急急上马,把图拉丁从市场上急速撤下,这到并不是说INTEL没有看到图拉丁的实力,正是INTEL如此看重图拉丁,在P4 与 AMD 较量的几年时间里,图拉丁内核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改进着、完善着,最终 CORE 处理器的横空出世,这一沿继了图拉丁优秀血统的处理器才为INTEL争得了应有的荣誉。
在CORE 出来的前后一两年时间里,AMD 完成了有史以来,看上去风险最大的一次企业组合,这就是把加拿大的 ATI 吞并了。
当时,ATI 正在与 NVIDIA 力拼,X800 尽管性能优良,但在DX9.0C SM3.0 等一些新规格上与NVIDIA 的 6800 相比仍显劣势。其实多年以后业内的一些朋友仍在说,如果当初ATI 兼并了 NVIDIA ,INTEL 兼了 ATI 就好了。
其实我们要回过头来看看NVIDIA 在 GEF2 时代之后都干了一些什么事……
AMD SOCKET A ,也就是462 平台问世时,AMD 有点尴尬,为嘛?因为AMD 的好U没好芯片组,自己开发的AMD 762芯片组拿不出手,这跟INTEL 自己做U,自己又做主板是两码事儿,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当时462平台上大放光彩的是 VIA KT 系列芯片组,KT主板如雨后春笋,一线厂家在做,山寨小厂也在做,没折啊,谁叫VIA KT 芯片组兼容性和其性能在462刚出来的时候那么优秀呢?这其间SIS也扎过堆儿,但SIS这家伙不厚道,跟我在显卡里说昂达是个婊子一样,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显卡它在做,芯片组它在做,INTEL家的它在做,AMD家的它在做,VIA C3 家的它在做,就连咱天朝龙芯狗剩也用过SIS的东西做主板……
VIA黄金时代的来临,那时买AMD的CPU如果不配一个VIA芯片组的主板,那才叫没面子,KT266,KT300,KT400,KT600:
462时代,自打NVIDIA 插进来后,VIA的日子就不好过了,NF2 多NB呀,声网主板驱动一键安装,就不说这装驱动的方便,人家芯片组也的确是第一个在AMD平台提出双通道内存技术的东西,综合性能把VIA KT400A 羞耻的找不着北,VIA就此走向下坡路,用AMD 配VIA 的主板不再是时尚,而是图便宜的唯一选择。
NF2 芯片组的经典之作 台湾磐英EPOX-8RDA3+ ,这也是EPOX 达到了事业和市场的顶峰:
从那之后,VIA 憋屈了好几年,才整出 VIA KT880 芯片组,成为462 主板上最高性能主板的绝唱,虽然它的各方面性能指标都超越了 NVIDIA 的NF2/3/4 系列主板,但英雄生不逢时,此时已经是 754、939 和 775 的时代了,显卡的PCI-E规格已经问世了,VIA 从此欲退主流芯片组行业:
VIA 在 754和939 平台上略有点影响力的 K8T800:
它的对手是NF3
由于754和939的 ATHLON 64 内建内存管理器,使主板北桥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甚至可以省略,作为第一个单芯片组主板的关键器件,NF3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在NF3之前也有个别芯片厂家出过单芯片的主板芯片组,只是影响没有NF3这么强大。时至今日,I7/I5 主板芯片组,也有走单芯片组的架势。而且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也成为目前主流X86构架处理器的一大特点。
当初针对 NF3 和 K8T800 主板的对比评测结果如下:
从综合性能得分来看,威盛VIA K8T800PRO芯片组在在磁盘性能和图形测试中的成绩比较突出,硬件兼容性和稳定性方面均要较nFORCE3 ultra来的出众,各分项得分均胜人一畴。此外,就超频性能来看,采用威盛K8T800PRO芯片组的升技AV8主板由于支持HyperTransport功能,因此使得Athlon 64处理器可以在更为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超频测试,超频的幅度和成功率也要稍强于采用nforce3 ultra芯片组的主板!虽然在综合效能和超频性能方面,nForce3 Ultra稍逊色于威盛 K8T800PRO芯片组,但是在附加功能(如硬件防火墙功能、原生千兆以太网控制器等),nForce3 Ultra还是有着自己的诱人之处!
AMD 不会理会这些芯片组的你争我夺,它巴不得这些芯片组厂家争的越起劲儿自己的CPU卖的越好。
但是,AMD 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就是,NVIDIA 的影响,不但把传统芯片组厂家VIA赶进绝境,而且在它的老本行图型芯片市场把ATI 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就有了后来 AMD 兼并 ATI 的由来。
起先人们情愿猜测 INTEL 最好能并掉 ATI ,但 INTEL 自己也有自己的图型芯片研发小组,虽然INTEL的图型芯片一直给人们的印象是它仅仅体现在集显主板上(早期确实有过它的独显),但是INTEL 从开始坚持到现在要把图型功能做到 CPU里,那就证明了 INTEL 眼中绝不揉砂子,它根本没想到要兼并ATI ,也根本没有从正面意义上拿 AMD 当作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在高端技术领域,AMD 没法跟INTEL 相比。只是在桌面平台上,这个小盆友一直让自己挺闹心的。
AMD 兼并 ATI 有什么好处?
一、AMD 的产业链完整化,在产业链基础上,有与INTEL 平起平坐的架势和资本,从图型芯片,到CPU,到芯片组,AMD一样是完整的,加上ATI 本来虽然只是做图型芯片的,但做主板芯片组,它也有能力。说起来,ATI在被AMD收购之前还为INTEL 775平台做了一款RC410的芯片组支持INTEL当时正在热卖的PD双核,有后续改进型号支持CORE构架,有趣的紧,也许这是唯一一款A芯片组在INTEL平台上的昙花一现,正好AMD收购ATI也就是这款芯片组出来前后不久的事儿
二、消弱NVIDIA在业内的影响力,因为NVIDIA看似强大,其实在AMD和INTEL中间,它只是个叫花子,如果两大家发起狠,谁也不给NVIDIA许可生产芯片组,哪么NVIDIA只能在GPU方面与AMD 的子公司 ATI 叫板
三、INTEL 在 AMD 收购ATI 之后,有段时间曾有传闻说考虑收购NVIDIA 的事,这个不能确信来源,但是由此可以看出,NVIDIA 是看人脸色生存的,两家巨头任何一家给NVIDIA小鞋穿,很可能NVIDIA会走向极端,让N饭们看到不愿看到的事,据有些传闻分析,INTEL 留着NVIDIA是为了牵制AMD 的,NVIDIA这几年在主板芯片组上没有太多经典的建树就可以看出来,NVIDIA就是一搅屎棍子,谁不爽都可以拿来搅搅
为什么AMD 这么急于收购ATI ?
NVIDIA 在出754/939主板的时候,有一款C51芯片组,那会儿刚好GEF6 GPU问世,DX9.0C SM3.0 只有独显才可以玩到,在C51之前的集显市场,我们看到的集显芯片的技术规格非常老旧,什么DX8啦,DX7啦,甚至还有仅支持DX6的,可以说在游戏方面一无是处,但集成6200 简化版的C61 发布,彻底改观了多年来集显性能不强的局面,当时C51+AMD,乃至后来的C61+AMD 成为追求性价比用户的首先,AMD 处理器性虽然不能跟INTEL比高端,比价格两者也差不多,但是比综合平台,显然AMD 实惠大发了。在此时,INTEL 正在发力于775平台,但从865开始到915,INTEL的集显芯片一个比一个差劲。说是改进了什么技术,但运行游戏仍是拿不上台面的。人C61都可以玩DX9.0C 的帝国时代3了,INTEL 不能不着急于集显芯片的薄弱。
因为集显板子性能不济,原来INTEL最看中的这块儿活生生的被C51的AMD平台抢了去,它能不挠心上火吗?
其实NVIDIA早就看出INTEL集显平台的弱点,它早就想让INTEL发给它营业执照去开发775平台的芯片组,INTEL一开始并不卖它的帐,话说我自己的CPU我自己最清楚,你们外来户要做我的芯片组,只能相辅,不能成事儿,象当年VIA那么红火,也仅仅只做了69X,奔腾4时代的P4X266还是扯了年把的痦,最后INTEL 觉得自己哪怕见天儿啥事儿不做蹲茅坑儿里都一分钟能挣几百万的主儿跟 VIA 耗这个没脸面,后来P4X系列VIA芯片组也就那么不声不响的做了好几年两家都没了下文。
VIA 是打打秋风的,SIS 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能当低端,NVIDIA 这小子玩玩显卡还凑活,玩INTEL 家的芯片组,还不如让VIA 来做呢,再说了,你如果做集显,我自家的脸往哪儿撂呢?于是INTEL 根本没拿NVIDIA 当回事儿,就愣冲着 NVIDIA 媚笑的热脸把自己的冷屁股给坐了上去,N家的黄老大在那阵子是吃嘛嘛不香。INTEL 在观望后不久,也就是C51发布的两年之后,第一款INTEL 775平台的高性能集显主板芯片,NVIDIA MCP73 才发布,集成了7100显卡,INTEL大可缓一口气了,要知道在中低端甚至集显市场上的份额还是很大的。
至少以中关村网友发贴习惯性为例:100个人里面,有一个人买GTX285、也许有80个人去图便宜买9500、还有15个在网上发贴说我的黑盒能不能配285、最后5个说等以后降价就买,不买是孙子……就是这个道理。
MCP73 还真给INTEL 长脸,NVIDIA 没怎么做广告,INTEL也没怎么刻意推行,反正两家对这款产品的研发是很看中的,拿到市场上的表现是刻意冷淡的。但NVIDIA 集显板子让媒体和用户吃足了好头,能放过吗?原来有 C51/C61 那么牛屎的集显板子推出,这MCP73 也就是不看广告看聊效的。
似乎NVIDIA这小子有点得了便宜卖乖,在AMD 平台上做C61吧,就拿出好多型号,什么C61、C61P、C61S……而且除了S版之外,其它都是 PCI-E 8X 显卡插口,低速的,扩展16X 显卡没啥意义的。NVIDIA 有点小聪明,它认为自己的集显,就是不用高端独显的低端用户使用的,扩不扩展独显不重要。给用户设计个 8X 的性能 16X 外观的显卡插口,已经显得自己大厂风范了。AMD 不吱声,NVIDIA 芯片组卖的好与坏,自己没啥直接好处,只要自己的U 能有销量就行。更重要的,AMD 一直在细心观摩,一个规格(咱不说性能)与主流显卡并进的集显,对于 CPU 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结果,AMD 笑的最开心,更加坚定了它收购ATI ,哪怕才收 ATI 不久财政接近于赤字还要坚持下来的决心。可怜NVIDIA 到头来还是先为 AMD 做了嫁衣。
NVIDIA 在 INTEL 平台上发布 MCP73 ,论主板性能不亚于 945 ,至少MCP73 可以支持4核,论集显,摸着INTEL自家的良心,还没有一个能及得过的。但是,MCP73 上却去掉了已经开始支持多年的双通道内存技术。尽管双通道内存技术在P4的865平台,AMD 462 平台的NF2 上都已经实现功能,在MCP73 上没有看到。当然,人们可能觉得NVIDIA 夜郎自大,又认为双通道技术甭说低端集显板子,就是高端板子也不见得性能有多大提升,在这里老夫也不得不承认NVIDIA 说的是实话,但是并不能因为低端的东西就不该不支持啊?
结果,NVIDIA 借鉴着从 AMD 平台获得的甜头,一直在芯片组方面给两家打着做集显低端的下手。从 MCP78 到MCP 7A 的nForce 730i ,MCP本用于INTEL 平台的,引到了AMD 上面了,nForce本用于AMD 平台的,移栽到INTEL 上面了。我就在想,你名字起简单点让人容易记着会死人啊?
发展到现在如此戏剧化的命名,使关注 NVIDIA 集显芯片组的人大为减少了。
理由:一、认可度的降低;二、性价比略显不足;三、市场定位的被动;四、太拿自己当回事儿
INTEL对集显芯片组的观望态度,给了AMD 一个莫大的缓和空间,AMD 从不正面拒绝 NVIDIA 生产自己平台芯片组的请求,它在兼并 ATI 之后一直也在探索集显经济化平台这条路怎么走,于是等690G 发布,到现在790G/785GX如日中天的成功销售上,AMD 才算是尝到了真正的甜头。而两年过后,INTEL到现在高性能集显市场上,自家的产品仍旧拿不出手。也顶多就是945G 的 GMA950 升级版,游戏性能的提高实在是闭着眼睛都能数得过来的。
所以,AMD 收购 ATI ,它是吃准了非此路不可通行的理念。NVIDIA 从间接方面来看就是 AMD 投石问路的小白,做成了 AMD 自家也变着花样跟上,做不成,反正那是NVIDIA 的事儿,与 AMD 的 CPU 无关。
但 NVIDIA 必须要倚重于它在 GPU 显示领域的技术影响力,来在两大平台上做点与显卡沾亲带故的事儿,它不能不这么做,也不得不这么做。想想当年一炮走红、风云一时的 NF2和NF3 真为现在的 NVIDIA 没有拿手的顶级的非集显芯片组而感到无奈。NVIDIA现在的集显芯片组主板定价,与原厂芯片组相比,没有任何优势,NVIDIA 集显走出逆境的唯一出路就是降价,拉开与原厂芯片组的价位,别把自己真当成个人物非要卖高价跟两个老大自家的妾去争宠了。
顺着均价 500 元这个坎儿往下走,NVIDIA 一定会活的比现在滋润、比谁都滋润,而且会冷不丁的在高端芯片组市场上发一把力。结果呢?今天我写这个贴子时,看到网上报价上最便宜的三线贴牌货 NF730 都卖到 599 元,599 元人民币你知道可以买啥不?买个P43 主板399元+&9300显卡 199元,麦当劳广告说了——我就喜欢!至于性能,你看我不爽,你找 INTEL 老大评理去说你的 NF730 比它家的 P43 牛B大发了,我看到媒体报道后第一个给你烧纸!
AMD&785G 奠定了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自己还是地主的法人代表形象。AMD 走上了集显发财致富的这条康庄大道,到现在为止,要说最好的集显性能,咱不能再说是NVIDIA的了,因为785G 的集显性能已经全面超越NVIDIA了。在高端,有其790芯片组罩着,在低端,就单靠个785G,好点的有一线厂家撑着,便宜点有二三线贴牌厂家耗着。
再回过头,我们看看被AMD兼并的ATI ,我在“说说显卡一些事”里已经讲过, 是AMD 营销手法的成功之作,性能不是最NB的,但也确实是让用户感觉到最实惠的。
当然也必须看到AMD 技术储备没有INTEL、或者简接在图型技术储备上没有NVIDIA来的深厚。
比如 AMD 4830 显卡“破解”成800SP后摇身一变为 4850 显卡,至今被一些玩家津津乐道,还有就是眼下正火爆的双核、三核处理器“破解”成为四核处理器。
AMD 官方是没有这么大方说自己的显卡或CPU是可以“破解”的,但它还在向市场流出这些芯片,就说明了这不过是缓兵之计,并非AMD长久之策,用玩家来的话来说,叫恶搞。
至于破解之后,有成功的,但也有相当多是失败的、不稳定的,这个用户没有看到,用户只看到我花400百元有可能破解成为价值6、7百元的四核,甚至比真正的四核还要“强大”,这种破解之风,有甚于超过当年只管能超频的“黑盒”产品。用户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看到背面,用户也只可能在第一批、第二批买到可以“破解”的产品,而不可能永远都可能买到,而且假定破解可以代表一切,那么AMD 的高端芯片卖给谁?让AMD自己喝西北风吗?
商家是最靠不住的,AMD同样如此,尽管他给了你一个有可能尝鲜的机会。
就象玩超频一样,再能超的CPU,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构架的更新,过几年哪怕过一两年也会被淘汰也会被以后新出的低端产品所拿下,超频只是老百姓自娱自乐的,拿在产业决策上,只是个小小的花招不能作为救命稻草。
有些用户说,这些破解成四核的处理器,为什么AMD不大量投放市场?
这里面有一个稳定性问题,你的产品不稳定,你如何向全球千万甚至亿万用户交待?这个数字也许AMD看了可能会自个躲被窝里亢奋。
这里面还有一个游戏规则问题,AMD做这些只是当技术发展步子有些力不重心,并且需要来个奠基者承前启后渡过青黄不接时,AMD不得以拿出这些表面上他也死不承认的东西而到用户手里可以变着花样玩的产品,来刺激用户的消费。AMD也许会说,我卖的不是破解,是寂莫。
INTEL自从586时代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款处理器是可以开核的也没有一款处理器被官方描述成可以包超的,当然PE6**K系列是没有锁频的,但价格与E7甚至E8相比没有优势。INTEL不过在刺探AMD的心理承受能力。潜下之意就是如果你AMD要玩,爷就陪你玩到底,让你丫的一直寂莫。
果真,现在的4830能破解成4850的产品少之又少,也果真现在破解成四核的低端CPU能稳定工作的也少之又少,与其说这是AMD的缓兵之计,到不如说AMD在透支着自己的未来。
因为用户迷信那是被频闭掉的多核单元,而AMD也许认为那是有问题的残品多核单元,但只要不触及联邦法律,人家确实是当双核低端产品卖的,结果拿到中国,一切都变味儿了,包开的加价,不包开的吧用户心里痒痒,中国人向来就是一个奇怪的群体。
我想起写这贴的前两天,有网友问如何升级AMD平台,结果愣不愣的就有人说买包开的5000处理器,多爽。我还是那句话,不是每个人都会超频,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开核,也不是每块主板都能破解,也不是AMD真有那么好的善举。
当AMD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问世时,它的老的产品,被用户追捧可以破解的、可以开核的,会在一瞬间从市场正规渠道上消失掉。比如5系列显卡的问世,就直接终结了4830破解版的神话。比如X4 620 降到目前为止最便宜的四核处理器价位时,人们好象又感觉现在开核稳定的U,还真不容易找到了,就是能找,需要多花钱了……
当AMD 进入754/939平台,时,它开始成熟了,当AMD进入AM2、AMD2+ 平台时,它开始长大了,当AMD 进入AM3 时,它开始学着怎么样思考问题了。
但是当AMD进步的同时,我们这些关注AMD、评论AMD的玩家们应该何去何从?
当然还有一些用户心里认为AMD专业比不过INTEL,AMD 发热量大于INTEL,AMD这不好那不爽,唯一能代表AMD优势就是它便宜,配高,它花钱不多,配低,它到也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要求。但是现在AMD 进入了45NM时代,与INTEL主流45NM构架处于同一制程,何谈哪家发热大小呢?
2003年,购买AMD,那是因为实惠(在这期间,AMD平台性价比成为神话,巴顿核心主导着DIY的热潮,能在AMD平台上超频的都叫高手,至少他们不怕冒烟)
2004年,购买AMD,那是因为习惯(在这期间,AMD平台性价比与INTEL没有优势,INTEL接二连三的发布支持64位技术HT技术弹性双通道技术使AMD疲于奔命)
2005年,购买AMD,那是因为信仰(在这期间,INTEL平台发布双核处理器,AMD只顾与其打口水仗,而没有实际技术进展,只有铁杆粉丝才会义无反顾的主动选择)
AMD 当年发布 3600+ 双核处理器时,被冷却多日的IT业界重新认识了AMD,并且很多媒体指明,3600+必将成为第二代巴顿,用户也在热切期盼,但是当3600+还没有完成人们期盼中的目标时,+ 的问世,使人们放弃对AMD经典的回忆。
随着+ 的上市,连我都搞不明白,为何INTEL的CORE 每一次改进必有大的回报的同时,AMD 为何还在出品这种换汤不换药的CPU?结果,到6000+ 时,7750时,AM2 平台上的这个系列的CPU实际上也就到头了,但还是迎来了AMD 具有重大性能提升意义的 速龙X2 系列处理器,X2 2**/5** X4 6**终于可以与INTEL 独占市场多日的 E7 PE5 Q8叫板了,同时随着这些CPU的发布,使用户不知所措,他们还在以为自己手中的 5*** 处理器有多么强劲有多么NB,而妄想加一块9800GT甚至GTX260显卡用以提升游戏效果,其实这些CPU在我眼里看来,与AMD第一代的3600+ 没有什么区别,充其量只是与INTEL PE2*** 系列相抗衡的产物而已。更为可笑的是,当年买了黑盒5*** 处理器的部分用户,还在做着自己手里CPU非常不错的迷梦。黑盒只代表它没有锁频,可以超一下,并不代表它的性能就可以与现在的处理器平起平坐。就象 P4 1.6A 可以超到 3.2G ,巴顿2500+可以超到3200+ ,现在有几个人在新技术新规格面前拿超频说事呢?超频只是一时,不代表一世。
INTEL问世有一年的PE5 系列处理器,也没见提升什么多少频率,就可以一棍子把AMD双核全家干死,逼得AMD拿出速龙X2双核应急救市。从这种意义上看,AMD 的确在CPU研发技术方面逊于INTEL 许多。至少最近一两年,AMD没有在CPU方面主动出击过,都是别人打到家门口了,再使一把力。
AMD给了用户不尽人意的一面,也给了用户不少的惊喜,商场上混的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拿INTEL来说,423的奔腾四用了多久?立马换成478,就是478还有个N核心P核心不一定都能通吃的问题,转眼到了775,865在支持,915在支持,但到945,还是775,但此时的775开始支持双核原来的775统统去吃屎了。到了965,此时的775开始支持四核及45NM构架,原来的775又完蛋了。
相比之下,AMD 平台的插座更换没有INTEL那么捉弄人, SOCKET 针式CPU的模式延用至今,CPU构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动。从939时代基本定型到现在,至少AMD的散热器是通用的。省钱啊。不过这AMD的CPU插座可能又要换了,据说与775的差不多,CPU不带针了,具体情况,未来便可知晓,这里我也不敢给大伙儿说大话,AMD跟我屁事没有。
INTEL现在是变着花样折腾CPU插座,、1155……看上去叫让人眼花,懂得的,自己有点犯迷糊,不懂的,我草,人INTEL这才叫高科技,这么多样花呐~~
AMD现在的心态应该是比较休闲的,它的X4 四核一路高歌猛降,它的58** 显卡目前还没有对手,至少NVIDIA年底拿GT3** 系出来实战的可能性较小。
AMD 的未来我个人比较乐观。至少它的广告很让人震精,让人过目不忘。而INTEL除了宣扬产品LOGO没啥内涵。我不希望INTEL被未来的AMD打败(似乎不现实),也不希望AMD被INTEL耗圬(似乎不容易),更不希望NVIDIA夹在中间难做人(必尽新玩意儿N家出的最快),天下就这么分割着闹腾着,再来一两根搅屎棍子,挺好的!
NVIDIA其实是有野心做CPU的,但INTEL一直压着,所以它变着法的以示自己的技术强大,如移动小本上,它推出过自己的CPU,如G80显卡问世之初,NVIDIA就推出过用G80显卡阵列来完成完整计算机运算需求的概念产品。INTEL不发话则已,发话了,那个WINTEL联盟肯定会把NVIDIA往死里踩,但NVIDIA一直在背后暗暗努力着,它在等待天下重新分配的那一天。如果NVIDIA再抱着G80的老框架上演制服诱惑,那就太没新意了,现在GT3** 系列雷声大雨点小,等出来了咱再仔细瞅瞅不是?
最后说一说AMD 的三核产品。我看到的是无奈还是无奈。
以前的双核AMD拼不过INTEL,四核由于成本所限,现在破解开核只能背地里搞点小动作,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于是三核产品从上市这一年时间以来,一直被AMD刻意宣扬而又不叫座的困惑着。人们习惯于说单核、双核、四核,这中间插了一个三核,绝大部分消费者会首先产生怀疑态度:这个东西好不好、这个东西能不能用、这个东西倒底是什么东西?而不是立即想到这东西有没有性价比,这东西是否强劲。观念决定一切。
三核应该说,都有潜力破解开四核的,很多人不可理解为何AMD搞了个不上不下的玩意儿?
AMD广告里说 1+1&3 ,虽然如果我来做广告策划我也会这么说,但我觉得这个观点还是很挫、非常六加一、可能东成西就、反正就是摸不着头脑。
AMD会把三核做大吗?目前看来没有可能。3核只是AMD的缓解之作。也确实有一些标准的四核被关掉一个做成三核来卖,它的残品率应该比双核破解的U小一些,但技术垄断性可能会更强一些。
AMD没有与INTEL E7、E8系列双核正规军针锋相对的产品,只有一款 X2 550 在苦苦支撑,如下图所示:
假定这个图是比较客观的(来源于.cn/2/316_11075.html),我们可以看到,E8400 是目前INTEL顶级的双核处理器,550占不到便宜,X3 4**略胜于E84,而X3 7** 应该实际表现与Q82和自家的X4 620 勉强接近(当然也有评测说)。那么就可以看出,这些处理器,在三核与四核的构架对比上,差距不大,因此不能列为高端U,在性能对比上,X3 略逊于 X4 ,反倒是X3 7系列CPU有点影响到自己的低端四核 X4 620 的定位,但是人们往往会关注真正的四核,而放弃所谓的三核,也会产生对 X3 7 系列的销售影响,当然销售情况在各家公司的内部帐本里,我们看不到,仅仅是猜测。从市场上反映的情况来看,X4 620 的用户是越来越多的,我倒想思考一下,X3 7 还能有多少人追捧?不上不下的有点矛盾的处理器……在发贴之时,我查了一下报价,X3 720 盒装780元,X4 620 盒装 660元,似乎证明了我个人的单方面看法。
当然,肯定有朋友看到这里说,X3 720 不是超频性优秀嘛,我得问问你,要是一块四核CPU它的超频性能也比较优秀呢?这留给我们的猜想太丰富了,谁都不能拒绝真正四核的诱惑,何况还有一些开了核的伪四核喷子们天天在后面跟贴自慰般的大喊——藕叶、哈皮、爽、坑母仰背B、性夹B……,由于本穷手头没有硬件,年底不顺的话还得爬楼要工钱,这就留给有心的朋友做番对比了。
X3 短命吗?我不知道,但我绝对可以肯定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过渡产品。如果AMD 发挥的好,在未来四核成为主流的时代,3 核可以直接面对INTEL 的PE 新一代处理器,成为AMD 的低端拳头产品,至于四核,那就让它们接受更猛烈的暴风雨吧。只是INTEL会不会在未来放弃双核,把赛扬也做成四核的,那将直接影响AMD 三核的命运。闹了半天,我们看回来,三核确实生不逢时,如果它的价格目前定在500元左右或者以下,也许AMD 又会创造另一个奇迹。再晚一点,你又得玩寂莫,到时难不成I3/I5大行其道之日,你所有的三核在私下里又偷偷摸摸的流几批让大家‘破解’一下你们内心的许可,全民开核高唱哈利路亚去?玩多了就象NVIDIA的显卡换马甲搞制服诱惑一样,我也烦啊。还不如脱光了实在!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8-30 23:0108-30 23:0108-30 23:0108-30 23:0408-30 23:0508-30 23:0608-30 23:0708-30 23:0708-30 23:0808-30 23:11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5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块冰山不太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