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活动同一音乐背景下的游戏活动

幼儿教育微型课题(市级)开题报告――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学科主页--洪泽教学研修网
幼儿教育微型课题(市级)开题报告――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11/12/2011 PM 8:52:07
洪泽县朱坝镇中心幼儿园&&&&&&& 刘桂芹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是2011年6月申报并于2011年8月批准列为淮安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的微型课题,经过紧张的准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予以指导、论证。
一、 课题的提出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意义。而区域活动则成为幼儿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随着学习《新纲要》以及新课改精神的深入,我们都能感受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而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材料更是重中之重。
“玩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除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精美玩具外,还可以包括儿童或成人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及材料自己制作出来的玩具,以及那些生活中纯天然的材料,总之,任何可以拿来玩耍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玩具”。&&&&&&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结合农村乡土材料和废弃物品比较丰富而幼儿园玩具相对缺乏的实际,以“融入自然,动手动脑,发展智力,增强体力,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为特色活动,逐步形成我园的办园特色。如何让幼儿有效的利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便成为了我园全体教师关注研究的重点。基于这一点,我们每周安排2―3节特色活动课,保证特色活动的时间。安排老师和幼儿家长收集乡土材料和废弃物品,集中制作玩具和手工作品,并按不同的年龄层次投放到各班的区域游戏和户外体育活动中。坚持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加强指导,强化组织,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练,在玩中创造,在玩中成长,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如:
1.“活动时间”没有保证
许多教师仍受旧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不但没有看到区域活动的重要教育价值,反而认为幼儿区域活动时间多了,心会变野,难以管教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直接以集中教育活动所代替、挤压、占据了。
2.“活动内容”没有保证
以往教师为了害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乱来”而过多的限制幼儿活动的活动内容,不让幼儿这样做,不让幼儿那样做。在幼儿活动中往往扮演的都是“监督者”、“指导者”的角色,横加干涉幼儿的活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总是爱出面干涉、解决、评判是非。这样,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严重缺失,因而使幼儿丧失了对活动的兴趣。
3.“活动材料”没有保证
有的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幼儿集中活动之前的“放松活动”,因而在区域活动的材料准备上往往是随意、一成不变的。而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很少,或干脆不提供材料,使幼儿都是“赤手空拳”的玩。由于没有相应的活动材料来支持区域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幼儿原本区域活动时间内,幼儿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因为争抢而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4.“活动空间”没有保证
本园的活动室空间不小,但有的教师认为,同时开展的区域多了不好照顾,为区域活动开展也带来了一些难度。因此也从主观上产生“偷懒”的思想。或者在区域活动的时候,采用了“放羊”的方式,让幼儿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教师自己则做一些下一环节的准备。
鉴于以上认识与思考,为了能让教师们都能不断更新观念,提升课改理念,促进全园幼儿整体发展。本园课题组一致选定《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为本学年的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着幼儿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还要求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展自制玩具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正要实践探索自制玩具,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研究也符合幼教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纲要》的理论思想,为自制玩具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与幼教改革的大背景,要求我们为幼儿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目前国内外对幼儿园自制玩具的研究可以说较多,根据已查到的资料看,其研究主要有:
1.自制玩具的开发和利用(浙江)
2.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引导幼儿自制玩具(娄塘幼儿园)
3.农村幼儿自制玩具教育功能的开发和研究(吴江青云幼儿园)
这些课题研究成果有助于本课题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最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区域游戏最受幼儿的喜爱。
所谓“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下得到实现。
所谓“自制玩具”,就是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废旧的材料制作的一些适合幼儿的玩具,比如空饮料瓶,旧的棉布毛巾,报纸、泡沫板等都是幼儿自制玩具的好材料。通过一些简单的制作,可以让幼儿获得许多课程上的的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支撑理论
1.《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这些理论的思想核心,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支撑。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幼儿游戏往往依赖于具体的游戏材料或玩具来进行。幼儿年龄越小,对游戏材料的逼真性程度要求越高”。“虽然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幼儿的游戏材料,但是玩具是现代社会儿童游戏时所经常使用的游戏材料。因此,有无玩具或游戏材料也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指标。”然而,有了玩具及材料只是给幼儿的游戏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必要条件,并不能完全说明幼儿肯定就能够获得最佳、最理想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时的支持、启发、引导等作用,对玩具和材料的提供也需要控制。
3.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在她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有关原理、结构及实践操作等问题;许政涛的《幼儿园游戏与玩具》、王坚红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都从理论到实践,融入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及最新信息,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提升教师有效利用自制玩具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逐步形成我园特色活动课程,为我园走特色幼儿园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练,在玩中创造,在玩中成长,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探索促进幼儿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科学地安排自制玩具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自制玩具为载体,引发、释放和发挥幼儿的潜在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内化,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
2.通过研究,在引导幼儿用自制玩具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玩具,并且引导幼儿在自制玩具方面形成一定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完善园本课程,实现个性化教育,建立学习化组织,形成人文化校园,使幼儿园发展为教育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的品牌幼儿园。
4.探索幼儿自制玩具在幼儿区域游戏活动中的作用研究。
通过观测与调查,对幼儿利用自制玩具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探索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七、研究过程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1.06――2011.10 研究准备阶段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课题的核心作初步的概念界定;并开展儿童玩具的调查工作,利用社区资源,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第二阶段:2011.11――2012.08 研究实施阶段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法,全面展开研究各个子课题。使各班教师在自制玩具这一手段方面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一些促进幼儿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达到身心发展的方法,并能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教育、体验。
第三阶段:2012.09――2012.11研究总结阶段
对前几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整理幼儿个案研究档案和课题实施的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举办成果鉴定活动。
(二)预期研究成果
八、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我园连续几年承担市、县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其中有三个课题已结题。已具有浓厚的科研氛围。课题组成员均为小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她们曾参加过县级立项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在课题研究中,她们都能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并且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有一定的研究经验,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园重视教科研工作,舍得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这为本课题顺利开展研究创造了物质基础。幼儿音乐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幼儿教育课题申报,幼儿教育课题,
全国独家提供系统的幼儿教育研究课题资料!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幼儿音乐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热&&&&&★★★
【字体: 】
幼儿音乐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8&&&&&&&&&&&&&
2002220029
2002920052
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教师学习在日常生活、音乐活动中识别幼儿的音乐智能和智能强项,并和教师一起收集、汇编幼儿音乐智能测评条目,形成幼儿音乐智能测评指标。选择个案对象,对个案对象实施开发的要求,记录个案对象的反映和变化,形成个案研究报告。在研究音乐环境和活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对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和音乐素质训练游戏活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充分体现幼儿音乐的趣味性、个性化、音乐元素的渗透、音乐的启蒙等,以促进幼儿音乐潜能的开发。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请课题组成员介绍本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与成果。
2005220056
l&&&&&&& 06200511
课题研究让我们的儿童观,对儿童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教师的行为也开始变化,教师越来越关注的是每个幼儿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的是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的是如何让我们的音乐走近每个孩子,面向全体幼儿。
二期课改以来大家都在感叹: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歌声越来越少了。原因不是目标降低了,现在的目标是留意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情趣,应该说这个目标比原来高了。但是由于是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脉络没有了,它对教师操作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把这条脉络,特别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学习音乐的规律性融会整合到各个活动中去。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对音乐的热爱程度、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审美观等将会直接影响这个内化的过程。通过课题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了。
&&&&&&&&&&&&&&&&&&&&&&&&&&&&&&&&&&&&&&&&&&&&&&&&&&&&&&&
&&&&&&&&&&&&&&&&&&&&&&&&&&&&&&&&&&&&&&
&&&&&&&&&&&&&&&&&&&&&&&&
&&&&&&&&&&&&&&&&&&&&&&&&&&&&&&&&&&&&&&&&&&& &&&&&&&&&&&&&&&&&&&&&&&&&&&&&&&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好听的音乐,唱好听的歌曲,有的孩子愿意用歌舞来表现自己。由于幼儿的音乐智能水平不同,在表现形式、能力和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水平高些的孩子,自信心在掌声和表扬声的带动下,越发的表现出来,而水平较低的孩子就会慢慢失去表现欲望,反而变得自卑、没信心。为此,开发系列的幼儿音乐素质游戏成为幼儿音乐潜能研究的一个项目。幼儿音乐素质游戏,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其目标“以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为价值取向,以兴趣性、娱乐性、音乐性为基点。以参与性和体验性为特点,渗透音乐元素,培养音乐素质,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幼儿音乐素质游戏以幼儿为本,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特征,智能发展需要,游戏不仅设计了有趣多样的的互动活动,还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游戏内容,在每一个活动中给出多元智能的发展目标,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优势智能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音乐潜能开发的需要,使幼儿在逻辑思维、空间、色彩、语言、运动以及加减法、归类、排序等数理知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各种能力得以充分的挖掘。下面,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分别介绍不同的音乐素质游戏。
&&&&&&&&&&&
游戏玩法――看看乐器图片(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说说它们会发出什么好听的声音?通过敲敲、听听小乐器,观察声音的方向,再把相似或相近的声音找出来。
&&&&&&&&&&&
&&&&&&&&&&&
例1:音乐宝盒――这是一个整合性强的游戏。培养幼儿掌握音符时值,并提高数学运算的能力,游戏设计以“神秘宝盒”吸引幼儿安静的玩,通过十张不同的题卡,摆放音符,音符在游戏结束后是正好用完的,以此来帮助幼儿及时纠正错误而达到最终成功的目标。(出示游戏照片)
由于大班幼儿毕业后就要做小学生了,因此为了加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幼儿必须按照儿歌规范打开或关闭宝盒,学会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保持平整的使用操作布,在玩之前还要将音符进行分类,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安静的进行游戏。此游戏同时培养幼儿多项智能的发展,如音乐智能、数学智能、自省智能、空间智能以及自然观察等多项智能。相关游戏还有音乐牌,节奏记忆卡等。
例2:音乐故事――在游戏区内,提供给幼儿图片、手偶及音乐片断,幼儿可根据音乐选择图片,也可根据图片选择音乐,根据音乐性质看图讲故事。并用手偶自发的进行故事情节的表演。
故事需要幼儿能有头有尾,情节合理,内容完整,想象丰富。因此,音乐故事是幼儿脑、手、口并用,不仅促进了幼儿思维、想象、语言、构图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也对音乐智能、语言智能、交往智能奠定了基础。
注意:转载本站文章请链节该文地址!本站课题资料免费提供给广大爱好课题研究的网友阅读,如侵犯您的版权,请来信至说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热门标签: & & & &&
&>>&&>>&&>>&&
“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技巧”专题综述
作者:王秀秀&&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上传时间:
幼儿音乐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包括感知与欣赏、唱歌、舞蹈、律动、音乐游戏等,各种音乐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机智。另外,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其他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如音乐与绘本欣赏活动的交融,音乐与美术活动的结合等。在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特级教师、园长方红梅的主持下,参会者对如何提高音乐教学技巧,让音乐活动富有魅力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音乐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唱歌活动
唱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音乐活动,如何让学唱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处理好音乐技能的教授与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之间的关系?闵行区莘庄幼儿园的毛慧燕老师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有效开展充满情趣的幼儿唱歌活动的策略。首先,将学唱歌曲融入生活情景,将学唱的过程情趣化,调动幼儿学唱的兴趣。其次,在学唱过程中充分利用图谱。通过教师呈现歌词图谱、幼儿自主排列图谱以及设计简约的图谱标记等方法,解决学唱过程中的难点。再次,用游戏表演或装扮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唱歌活动的乐趣。总之,唱歌活动不仅是单纯学唱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用情感体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运用多种方法使唱歌活动充满情趣。
◆舞蹈活动
舞蹈是幼儿在音乐感受及情绪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如幼儿经验如何与舞蹈教学进行整合运用等,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学前教育系的吴瑁介绍了如何利用舞蹈的六大要素,即身体、空间、时间、流动、力量、关系,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身体要素强调对幼儿动作技能的培养;空间要素提高了幼儿动作表现的难度,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时间要素促进了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流动和力量要素培养了幼儿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关系要素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促使幼儿彼此尊重与合作。
◆打击乐器活动
打击乐器是幼儿表现经验的途径,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手段。但是目前教师对打击乐器活动的关注比较少,松江区实验幼儿园的杨超群老师分享了她对打击乐器教学中教师指挥策略的看法。首先,教师在指挥幼儿学习打击乐演奏时,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演奏音乐作品;其次,可运用四种指挥方法,即身体动作指挥法、模仿乐器演奏指挥法、图谱法、语言提示法。再次,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策略。
◆音乐游戏
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的丁旭老师介绍了中班音乐游戏的开发策略,在设计与实施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有效地将对幼儿的培养与发展要求融入到音乐游戏规则中。另外,同一个游戏内容可以制订多个游戏规则,形成递进的目标。徐汇区宛南实验幼儿园的麻建玲老师介绍了她对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思考,通过音乐与动作游戏、自主探索性游戏、情景游戏的结合,将音乐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于具体,让幼儿能够真正走近音乐,并最终理解音乐。在音乐区域活动中,游戏与音乐的结合也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方式。浦东新区临沂五村幼儿园的范素娟老师介绍了如何通过教师的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投放自主探索材料,创建自主表现空间,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愿望,促进幼儿自我管理目标的形成。
音乐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策略
◆音乐与绘本的融合
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的朱夏艳老师通过案例介绍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在绘本教学中选择音乐的技巧,即根据文学作品情节发展选择音乐,根据文学作品角色形象特征及情感发展选择音乐,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选择音乐,通过分析作品、关注表达需求选择音乐。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
针对当前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音乐和美术活动相分离的现象,南京康轩教学研究部的彭梅老师分享了音乐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她通过几个案例分析了音乐在美术教学不同阶段的运用效果,即音乐在美术导入活动中的情境体验,音乐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异质同构,音乐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联觉作用,音乐在美术活动结束后的作用。总之,在美术活动中融入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情感。
编辑:cicy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1588
阅读人气:632
阅读人气:605
阅读人气:1371
阅读人气:434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1194
阅读人气:1284
阅读人气:905
阅读人气:1376
阅读人气:493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
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大风车的BLOG
&我的日志分类
My Article Sort
NEW article
New Announcement
&我的相薄分类
&最近更新日志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
23:21:07 &
作者:钱春燕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纲要》精神的深入人心,主题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流。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周围教育环境的支持,其中,区域环境作为教育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模式,理应为主题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服务。因为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是幼儿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因此,区角活动是落实《纲要》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好的教育手段,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一、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现状
如今各级幼儿园都在实践开展区域活动,那么两者相结合的现状如何呢?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互不相干型
这一类型中,主题活动的开展与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两个互不干涉的活动,所谓一个是&教学&,一个是&游戏&,教学归教学,游戏归游戏。主题活动根据计划在不断变化,而区角活动从创设之日起就固定不变,同样的区角、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目标,让孩子玩上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顶多当材料损坏或减少时增添一些大同小异的材料。
2、蜻蜓点水型
这一类型较之前一类型有所进步,进步之处在于教师已经有那么一种让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如蜻蜓点水,停留在表面。如大班主题活动《昆虫》,仅仅是在阅览区放几张昆虫的图片,让幼儿看看;在美术区让孩子画几幅昆虫的画,然后将作品布置成展览;在音乐角让孩子唱几首有关昆虫的歌曲,仅此而已!
3、 面面俱到型
该类型似乎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每个区域角都应该与主题紧密结合,为主题服务,主题一变,所有活动区的内容与材料也都要紧跟着主题变换。结果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收效却甚微,孩子们每周在不断变化的区角中走马观花,不知所得!
4、自然融合型
这一类型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自然结合,不牵强附会;活动内容能深化主题,不流于形式!
二、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的做到活动区的创设、开展与主题教学自然结合,并为深化主题服务,怎样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一扇门呢?结合我的一些实践,在此浅谈一些看法,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1、依据主题,创设有弹性的区域环境
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主题活动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主题活动《美丽的城市》,可在建构区提供积木、纸箱、木板、各种瓶瓶罐罐让幼儿搭建城市;在语言区投放新旧城市的照片,让幼儿谈论城市的变化,还可以让幼儿自带照片,向同伴介绍自己去过的城市;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用画、剪、贴等多种方式来设计未来的城市。
但是,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要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大家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牛奶瓶、纸盒、实物图片,就这样,我们的&娃娃饭店&开业了!大家都争着当营业员、客人、厨师,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
2、结合主题,创设动态的区域环境
让孩子带着热情与自由,积极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是我们进行主题教育的前提。活动区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始终吸引孩子的兴趣,就必须保持其环境构成的动态性。在教学中,主题内容在不断更换,孩子的兴趣也会随着主题不断变化,那么活动区的设置就不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主题目标和幼儿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以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在活动区创设中,作为老师首先要依据《纲要》,定位大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如发展社会性的、激发艺术热情的、科学探索的、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等等,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然后自然融合主题目标,投放相关的材料。如大班主题活动《鸟》,我们在科探区投放了鸟的标本、骨架及一些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和资料,孩子们兴趣盎然的研究了两周,围绕许多问题展开讨论:鸟的翅膀没有羽毛会飞吗?为什么有些鸟不会飞?鸟吃下去的食物为什么会很快排出?等等。美工区和语言区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合并为一个区,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找图片,有的作画,设计了多幅&保护鸟类&的宣传画,并请老师帮忙,写上他们自己创作的标语&鸟类是我们的朋友!&&别再捕捉我们了!&等,张贴在幼儿园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区角活动相结合,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两周后,主题结束,孩子们的兴趣慢慢转移,老师又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新的主题目标及孩子所关注的内容收集材料投放在区角中,逐步替换原有的材料。
3、深化主题,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需求
区角活动的开展不是对主题活动中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机械练习,也不是一种仅仅流于表面形式的延伸活动,而应该是对主题内容不同层面的深化。
目前,集体教学还是许多幼儿园实施主题活动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虽然老师们心中都懂得要根据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但短短几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所能满足的还是处于中间水平的大部分孩子。那么,对于能力过弱或过强的孩子又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区域活动这一自主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发展提供了机会,关键需要教师将主题目标物化成多层次的、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材料,同时既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让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在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发展。
如大班主题活动《空气》,我们在科探区提供了塑料袋、扇子、气球、杯子、厚纸板、瓶子、热水等材料。能力弱的幼儿先用塑料袋&捉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其无色无味的特性,用扇子扇风感知空气的流动;能力强的孩子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小实验:将杯子盛满水,盖上厚纸板,倒过来水不会流出,知道空气存在压力;在瓶子上套上气球,加热水后气球膨胀,冷却后气球缩小,感知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等。不同层次的材料不仅使每个孩子始终保持着探索的兴趣,而且较好的深化了主题目标。
又如小班主题活动《我自己来》,为配合这一主题教学,我们在美工区里设置了&我来剪一剪&,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分别设置①随意剪②剪面条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别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也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4、以区角为纽带,保持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孩子的知识建构是呈网络状的,他们从四面八方接受信息,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才能逐步累积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在主题教育实施过程中,虽然每学期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主题,但这些主题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和实际生活相关联,必然存在着千丝万屡的联系。
实践中,我们发现可以以区角活动为纽带,保持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中班主题活动《一切都在变》,小朋友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蚕宝宝,教师请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并作好记载,孩子们都有浓厚的兴趣。一周后该主题结束,变成了《环保教育》,教师并没有立刻终止上一主题的活动,而是顺水推舟:怎样让更多的小蝌蚪、蚕宝宝健康成长呢?从而引出要保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让它们有好的生活环境这一系列环保教育的内容。再如《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孩子们在美工区用树叶拓画,有个孩子发现了一片桑叶,说它不但可以作画,还可以喂蚕宝宝,于是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茶叶可以泡着喝、竹叶是大熊猫的美食、枇杷树的叶子可以治咳嗽等等,新的主题《有用的叶子》便在区角活动孩子们不经意的发现中诞生了。
由此可见,一个主题的结束可能意味着另一主题的开始,旧主题中可能蕴涵着多个新主题,正是在主题的不断融合与渐进中,知识才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5、运用&材料库&,让不同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材料进行资源共享
活动区材料的丰富在于不断的收集和积累,而要真正发挥材料的价值和效用关键在于提高利用率,资源共享是提高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我园的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小型材料库&,以园为单位建立&大型材料库&。每个班均有一个大柜子和几只纸箱作为存放材料的&仓库&,&仓库&上贴有《材料进库登记表》,上面注明材料名称、数量、所属主题及使用记载。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对该主题的区角材料进行整理,然后根据下一主题内容,将有联系的材料保存下来,暂时不用的材料放入&材料库&。这些材料可以是师生共同收集的半成品、课堂中的教具、也可以是幼儿的作品,日积月累,&材料库&会变得越来越充实。
随着主题的不断更换,各班可以根据主题之间的联系对&材料库&中的材料反复加以利用。如开展《未来的城市》这一主题时,有的孩子将《宇宙的奥秘》这一主题时设计的宇宙飞船投放到自己建构的城市中,说是外星人来地球参观;有的孩子将《恐龙》主题时制作的恐龙放入城市中,说未来恐龙复活,和小朋友快乐的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等等。主题之间的资源共享使新主题显得更为生动有趣。同样道理,还可以实现班级之间、年段之间直至整个幼儿园内部的资源共享。到学期结束时,各班对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将有价值的材料放入幼儿园&材料库&进行保存,到下一学期又可利用,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好场所,但它必须为主题服务,让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在与周围环境及材料相互作用中,保持活动热情和表现欲望,让幼儿从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并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它成为孩子们百玩不厌的乐园吧。
参考资料:
1、《学前游戏论》,丁海东,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素质教育与活动区教学》,霍力岩,《幼儿教育》2001年第5期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背景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