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人大渡河电影时的时候

十字军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要东征?_百度知道
十字军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要东征?
提问者采纳
欧洲中世纪后期。因为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伊斯兰)先后占据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欧洲基督教国家要和他们作战。当然也是抢夺地盘。
其他类似问题
十字军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领主、意大利大商人和罗马天主教会,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军事远征。
始于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莱蒙召开宗教大会,以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撤冷为口号,煽动宗教狂热情绪,号召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099年7月,十字军击败塞尔柱突厥人,攻占耶路撤冷,建立耶路撤冷王国,以及爱德沙伯国、的黎波里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爱德沙,法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三世因此于1147年发动第二次东征,在小亚细亚和大马士革附近遭到惨败。1187年,埃及苏丹撒拉丁收复耶路撒冷,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遂于1189年发动第三次东征,与撒拉丁连番激战,无功而返。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了第四次东征,原计划攻取埃及,但在威尼斯商人的干预下,反而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尔干的大部地区,建立“拉丁帝国”。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和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征的目标均为埃及,第八次(1270年)东征的目标是突尼斯,均告失败。1291年,十字军丧失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卡,宣布东征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十字军东征,一场西方基督教国家为了夺回圣城耶路撒冷而发动的战争,也是一场为掠夺土地‘财富而发动的战争... ...1095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阿雷克西奥斯一世因不堪土耳其人的攻击,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同年11月27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蒙召开的宗教会议发表演说,号召基督教国家抵抗土耳其人的入侵。他的号召得到了十分热烈的响应,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於是展开了。这次的十字军主要由诺曼、意大利、法国的骑兵和步兵组成,亦有不少热情的群众自发参加。1097年,十字军到达了通往耶路撒冷的门户——安提亚,开始展开围城战。由於当地有十分坚固的城池,故这场围城战一打便打了八个月。后来,安提亚在城内奸细的出卖下,终於被十字军所攻陷。1099年,十字军抵达耶路撒冷,同年7月15日,十字军终於成功攻占了这座圣城。他们在城内进行了血腥屠城,烧杀虏掠了两天。十字军认为屠杀异教徒是光荣的行为。十字军在所占领得的土地上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安提亚公国、的黎波里公国和伊德萨公国。后来,回教国家卷土重来。1114年,回教国家攻陷伊德萨公国,面对这种情况,西方国家再次酝酿十字军东征。1147年,法王路易七世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十字军进行第二次东征,目标为大马士革。这次的十字军在出发时约有二万五千人,但在途中,日耳曼军队被纤灭,法国的军队亦不时受骚扰。1148年,十字军抵达叙利亚,那时的十字军只剩下约五千人。同年9月,康拉德三世率部回国,半年后,路易七世亦回国。十字军并没有达到原来的计划,第二次东征以失败告终。1187年,耶路撒冷被回教国家埃及所攻占,西方基督教国家於是在1188年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此次东征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率领。后来,腓特烈一世遇弱而死,腓力二世在夺回亚克后即行回国,查理一世亦於1192年与埃及草草签订了停战协议、保证了朝圣者安全后后返国,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没有夺回耶路撒冷的情况下结束了。1202年,西方国家发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原定计划为进攻埃及,打击当地回教势力。但为了替威尼斯人报仇,恢复威尼斯人在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特权,这次的十字军东征竟改变了目标,兵锋直指当时最大基督教国家——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於1204年占领该城。十字军建立了拉丁帝国,拜占庭帝国则从此一蹶不振。1217年,西方国家再度发动东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由是展开。这次,十字军进攻埃及,并攻陷了米艾塔。埃及建议恢复旧时的耶路撒冷王国以换取被攻占的米艾塔,但指挥这次东征的教皇特使却不接受这项建议。1221年,十字军进攻开罗,被击溃,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於是失败了。122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发起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透过谈判和与异教徒的谅解,於日与回教国家卡米尔苏丹签订《雅法协定》,腓特烈二世以耶路撒冷国王身份取得耶路撒冷,基督教国家重获圣城。但这次东征在西方国家却引起公愤,因为在东征前,腓特烈二世已被开除教籍了。1244年,基督教国家再次丧失耶路撒冷。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领军进行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进攻埃及。1849年,十字军再次攻下米埃塔。1950年4月,路易九世在埃及的曼苏拉被俘,在付出40万金币后才重获自由。之后四年,路易九世在巴勒斯坦一带夺回数个坡市,后返回西方。1270年7月,路易九世发起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打算与北非的突尼斯结盟,再攻打埃及,进而进兵巴勒斯坦,夺回圣城。但突尼斯却不肯与路易九世结盟。路易九世於是攻打突尼斯,被打败。后来,路易九世病死於军中,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1291年,基督教徒在东方的最后一估据点——亚克被攻陷,标志著持续了差不多二百年的十字军邉咏K於结束了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是第一个为了一个理想而发动的战争,尽管到了后来这个理想失去了它原有的纯洁和高尚,但是十字军仍然被看作是为基督教的上帝所作的服务,同时十字军战士也把自己看作效力于一个神圣目的的高尚的仆人。十字军的理念有一部分来自圣经旧约,一部分来自穆斯林作出的圣战的榜样。其他原因还包括僧侣们富有煽动性的布道,还和当时的基督教世界开始逐渐从摩尔人手中收回西班牙有关,当然也离不开当时教会掌握的大量财富。但是最后促成十字军的原因则是从东方传来的消息。在上一个千年快要结束的时候,近东地区已经基本上稳定了下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之间达成了某种均衡的态势。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是开放而安全的。圣城掌握在穆斯林手中,既是基督教的圣地,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吸引了无数朝圣的游客。但是这种平衡被后来的塞尔柱土耳其人打破。他们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于公元1071年在小亚细亚击败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从此朝圣的人们沿途倍受土耳其人的骚扰。迫于土耳其人的压力,当时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亚力克修斯·康姆尼纽斯最后不得不向教皇和西方教会求救,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军事援助,打败这些异教敌人。他请求西方派出一支雇佣军队伍,帮他夺回他的失地,而沿途的战利品都归雇佣军所有。他本人对于夺回圣地一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发动十字军的教皇是乌尔班二世。他本是法国的一名贵族,后来抛下自己的头衔,做了克吕尼派的修士,在公元1088年被选为教皇。他充满了近于狂热的宗教激情,而同时也是位手段高明的外交家。亚力克修斯皇帝的吁请让他开始作出宏伟的构想:西方基督教世界将以极大的努力收复圣陵;军队集中在教皇的名下,可以让欧洲的统治者们不再彼此征战不休,给欧洲带来和平;基督教统一的理念也可以因此带到东方,最终甚至可以将长期倾轧不和的东西方教会重新统一在教皇治下。公元1095年11月,克莱蒙特会议在法国中南部召开。教皇乌尔班出现在会场上,他发表了可谓是历史上最富有影响力的演说。他召唤法国人行动起来,从罪恶的土耳其人手里夺回基督的陵寝。乌尔班以非常巧妙的手法引发了人们对于信仰的激情。他的听众全部都是听着圣经故事长大的,深信迦南有肥沃的土地,丰饶的草原,繁盛的羊群。他们把真实的耶路撒冷城和天国之城混为一谈,认为耶路撒冷就是那个以珍珠为城墙,以白银为街道,流淌着不休的活水,沐浴着上帝的光辉的那个圣城。贫穷的十字军寄望于能够获得一块圣地作为自己的封地,而如果他不幸战死,他也已经得到了教皇的允诺,可以在天国占有一席之地。教皇还为每个十字军战士免罪,这样他们死后就不必遭受炼狱之苦。最后,乌尔班还迎合贵族们喜好比武大赛的习性,发出这样的呼吁:这是一场和凶残的敌人--包括巨人和龙--进行的战争,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一次大比武&。教皇的演说产生的巨大成功是他自己也未曾料到的。当时还没有对十字军的具体行动拟出像样的计划,而且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几个主要君主几乎都被开革出教了。乌尔班委托法国勒皮主教负责这项工作,而军事指挥的任务就交给了法国的贵族们。整个教会的庞大机构都运作起来,从事招募士兵,筹集钱款,储备给养和运输调度的工作。在某些地区,极具号召力的宣传让人们迸发出无以伦比的热情。投身于十字军的人们自豪的佩戴着他们领取的红十字,或者向人们展示刻在自己胸口的十字形疤痕。十字军的开端纯粹是一场闹剧,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毛骨悚然。一群德国人跟在一只鹅后面,因为他们相信这只鹅得到了上帝的启示。隐士彼得,一个浑身污秽不堪,打着赤脚的狂热的法国僧侣发起了一次私人的十字军--史称&农民十字军&。他向信徒们宣称,上帝会亲自导引他们通向圣地的道路。在德国,赤贫者沃尔特效法彼得做了类似的布道。信徒们大受鼓舞,把彼得骑的毛驴的毛拔了个精光,因为他们相信这就是上帝赐给他们的信物。这支庞大的队伍装备得五花八门,一路穿过德国和巴尔干半岛,屠杀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沿途劫掠破坏。拜占庭帝国皇帝亚力克修斯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送上了小亚细亚前线,他们的给养完全靠沿途掠夺信仰基督教的村民们来维持。他们作战的结果是分两批成了土耳其人的俘虏。土耳其人让第一批俘虏选择改信伊斯兰教或是被砍头,而对于第二批俘虏则是直接屠杀。隐士彼得那时还有事留在君士坦丁堡,因此得以逃过一劫。第一次真正的十字军开始于1096年秋天。整支军队分成几批,从海陆两路行进,在君士坦丁堡集结。关于十字军的人数,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估计不会少于三万,也不会超过十万。不管如何,如何供应众多十字军战士的食物让拜占庭皇帝亚力克修斯伤透了脑筋。同时他也对这些十字军战士的能力非常不满。他期望的是经过良好训练的士兵,而真正来到君士坦丁堡的却是一群纪律松散的乌合之众,甚至还有牧师、妇女和儿童。当然,全副武装的骑士也不是没有,但是即使是他们的行为也很傲慢。亚力克修斯忍气吞声地为十字军提供粮饷,并且派兵护送他们到小亚细亚。作为回报,他要求十字军宣誓,十字军夺回的土地如果是原本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必须归还给拜占庭帝国。这个誓言被非常勉强地答应了下来。十字军和拜占庭帝国之间存在着非常普遍的相互仇视和敌对情绪。很多心高气傲的法兰克骑士就私下里发誓,要把他们的拜占庭同盟看作和土耳其人一样的敌人。公元1097年春,亚力克修斯把这群让他头痛不已的客人送上了穿过小亚细亚,通向迦南地的道路。这是一段险恶的征程。亚洲的高地贫瘠而干旱,当地仅有的一些农民也早就在大军到来之前跑光了,还带走了他们的羊群和谷物。浩大的行军队伍很快就开始饱受饥渴之苦。由于在故乡作战时充足的饮水供应已经成为习惯,很多战士甚至连水壶都没有带。骑士们不得不脱下盔甲,徒步行军。大量马匹死于饥渴和疫病,结果人们不得不用羊和狗来拉辎重车。其中一支部队在冒着暴雨翻越安蒂托罗斯山脉时,由于盘山道路十分泥泞,很多马匹和驮着东西的牲畜纷纷失足摔入深渊。行军队伍还经常受到土耳其人的骚扰。土耳其弓箭手骑着个头不大然而善于奔跑的马匹,在行进中向十字军射来一阵箭雨,然后在十字军组织起反攻之前就迅速散去。他们经常组织伏击和佯败,还抓住机会歼灭十字军派出寻找给养的队伍。这种游击战术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对他们传统的军事规范和组织观念形成了极大的震撼。幸存的队伍最后来到了地中海的东北角。在那里,他们和坐船过来的十字军会合,得到了休整。这时候,他们内心的懦弱和贪婪开始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布卢瓦的史蒂芬丢下大军,逃回英格兰,但是后来又回到了中东,据说是被他兴致勃勃的妻子送回的。一开始叫嚣着要积极参与的隐士彼得见势不好,也私下里逃跑了。布洛涅的鲍德温设法获得了对于伊德撒地区的统治权,结果在这份地产里沉湎了许久。十字军的主力向南行进,在安条克城下驻扎下来。安条克位于耶路撒冷以北,是通向耶路撒冷的门户。十字军对安条克展开了长达8个月的围攻。最后,由于城里内奸的出卖,安条克城在公元1098年6月被攻陷。基督徒们的军队从这里开始小心的向南进军。按照今天的观点来看,这支部队只是一支很小的军事力量,总人数大约只有一万两千人,其中骑兵有一千两百到一千三百人。当时的土耳其人正在和巴格达的阿拉伯王国纠缠不休,因此北部边境疏于防范,十字军得以向南继续行进。最后,到了公元日,十字军终于驻扎到了耶路撒冷的高墙下,经过惨烈的激战,双方都损失巨大,但十字军依然攻克了耶路撒冷。十字军控制耶路撒冷以后,立刻开始屠杀城内的居民。这座城市现在回到了基督徒的手中,看着朝圣者们得以虔诚的拜访圣陵,战士们先前的一切辛苦战斗都得到了回报。攻陷耶路撒冷后,十字军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事先许下的誓言,便基本上都退回欧洲。留守耶路撒冷的只有一两千名步兵和几百名骑士,统领他们的是布戎的戈弗雷。基督教军队征服圣地的势头中止于公元1144年,其标志是土耳其人从基督教徒手中夺回了伊德撒地区。从此,西方人开始转入守势。伊德撒沦陷的消息让整个西欧为之震惊。克莱伏的圣伯纳德为此发出呼吁,迅速组织起一次新的十字军,也就是第二次十字军。公元1146年复活节,圣伯纳德在维兹莱向聚集而来的一大批朝圣者做了一次布道。在场的人中有大约一半宣誓加入十字军。法国国王路易七世深受伯纳德的鼓舞,决定亲自率兵前往圣地。他的王后阿奎丹的艾莉诺,是个勇敢而果断的女子,决意和丈夫一同前往。伯纳德随后前往德国,邀请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也加入这支远征军。在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皇帝非常冷淡的接待了到来的德国人。在他看来,所谓的十字军,不过是西方扩张的一个小把戏而已。但十字军终于还是穿过了小亚细亚,不过沿途损失惨重。尽管国君之间,以及他们率领的军队之间敌意很深,他们仍然齐心协力地攻打大马士革。但是对大马士革的围攻并未成功,在撤退途中,十字军被彻底击溃。领军的国王们只得灰溜溜的回到欧洲,承认自己在圣地彻底失败了。穆斯林们不断地蚕食着基督教徒留下的各个要塞。公元1187年,他们攻下了耶路撒冷。他们的著名统帅撒拉丁不愿意步基督徒的后尘去屠杀城内居民,而是用手中的俘虏们来勒索赎金,并且保证被释放的俘虏在归国途中的安全。耶路撒冷失陷的消息激起了第三次十字军,领军人物包括法国的菲利普·奥古斯塔,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还有德国的腓特列·巴巴罗沙。尽管理查于公元1191年攻下了阿克,但是他一直没能攻下耶路撒冷,最后不得不满足于和穆斯林谈判,达成协议,确保基督教的朝圣者可以自由前往耶路撒冷。公元1198年,著名的英诺森三世被选为教皇。他发起了又一次的远征,这就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负责这次十字军的机构和威尼斯的商人们签订了协约,用威尼斯的船只向圣地运送大约30,000名士兵和4,500匹军马。但是直到出发前夕,十字军筹集的钱款只够支付一半的运费。威尼斯商人们于是以他们一贯的精明向十字军提出了解决之道:如果十字军可以帮他们打下一直和他们作对的达尔马提亚地区的撒拉城,威尼斯人把它说成是一个海盗的窝点,那么他们就愿意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来运送十字军。十字军很快就拿下了撒拉城。这个消息让英诺森三世震惊不已,因为撒拉城是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城市,它的匈牙利领主也是教皇的侍臣之一。结果,这次袭击行动成了十字军攻击基督教徒的一个恶劣的先例。受它的影响,十字军的首领们在威尼斯商人的不断蛊惑下,决定支持拜占庭帝国被废黜的皇帝伊萨克·安哥拉思复位,认为这样可以把东方教会和罗马教会重新联合起来,并且从拜占庭的被保护人那里得到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补充,进军埃及,把他们以前犯下的错误弥补上。经过反复劝说,教皇也对这一行动表示赞成。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船队就这样开往了君士坦丁堡。公元日,这座历史名城没能抵挡住长时间的围攻,落入十字军之手,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城内连续三天的掠夺。东罗马帝国被这次行动的参与者们瓜分了。威尼斯人分到了最好的那一块:爱琴海里的一些岛屿,希腊和小亚细亚沿岸的海港。法兰克人则成为被占领地区的亲王和大公,统治着广袤的希腊和马其顿的土地。教皇的使节一直跟随在军队里,为那些愿意接过十字架,前往巴勒斯坦的战士们免罪,但是第四次十字军并没有给圣地带去什么人马,反而是那些留在圣地的骑士们纷纷赶往君士坦丁堡,冀望能够趁乱分一杯羹。后来,由于十字军无法夺回耶路撒冷,他们把目标转向了埃及。因为那里是穆斯林势力的一个重要基地。公元1219年,经过一年半的围攻,他们拿下了位于尼罗河河口的港口。但是这座城市在基督徒手里的时间不过短短的几年而已。后来,到了公元1249年,圣路易也率军攻入埃及,但是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以十字军为依托,出现了无数的民间文学、史诗、历史和回忆录。而十字军最初的那个高尚的理想,尽管后来遭受了无数的滥用和诋毁,仍然一直占据着西方人思想中重要的一席之地。时至今日,它也仍然代表着为了神圣的理想而作出自我牺牲的一个伟大楷模。
有人说过:“把十字军说成是中世纪扩张的主要形式并不是不确切的。”从这场“圣战”所犯下的罪行来看,这种论断并非没有道理。究竟是撒旦的什么魔法促使这场持续长达195年的战争爆发呢?(一)1070年,曾经的,永远的圣城——耶路撒冷。在此之前,埃及的法蒂玛王朝一直温和的统治着耶城。伊斯兰世界的崛起并未给平静的圣城带来多少波澜。两大教派之间的关系尚未发展到日后水火不容的状态,宽容的宗教政策执行着:“除了一些例外,基督徒各宗派皆享有敬礼的绝大自由”。最著名的例外是1010年的毁圣灵教堂事件。当时执政的是哈里发哈基木(AL—Hakim),自称为安拉化身的他,实行的是宗教歧视和宗教迫害。方式极为荒诞可笑,例如不准基督徒与犹太人乘马只准骑驴,必须穿黑色服装以区别于穆斯林等等诸如此类。而最严重、最伤害基督徒感情的莫过于拆毁耶路撒冷的圣灵教堂。然而结果却是伊斯兰教徒帮助重建了教堂,而且修复的教堂异常华美,到处装饰着拜占廷花缎及耀眼的黄金。然而1070年塞尔柱突厥人的占领改变了许多东西,其中包括宗教政策。由于人民生活的艰辛,战乱的频繁发生,为求果腹一时的犯罪由此衍生。对于带着一颗虔诚之心前来忏悔赎罪的基督徒而言,那座心中的圣城为野蛮的异教的突厥人所占领,真是万分不幸的事。除了看清这个新生国家的不友好外,朝圣的基督徒们还看清了新生国家的散乱与无力。面对神圣的宗教圣城被玷污的状况,狂热的情感很难不被鼓动起来。加之别有用心者,力竭所能的歪曲与夸张,耶路撒冷变成了一个地狱般的世界,一个邪恶压倒正义的地方。唯一的彻底的解决方式是以上帝赐予的惩罚之剑刺穿魔鬼的心脏。(二)就在落后的塞尔柱突厥人引起宗教上的情感地震时,同为基督教国家的拜占廷衰弱的趋势也日益明显。1053年的大分裂给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爸爸”沉重的一击,成为历代教皇心中最痛的伤。光阴荏苒,昔日辉煌眩目的光芒正在一点点的从古老的机制上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混乱衰退与行将分裂的迹象呈现。新兴的伊斯兰教势力步步紧逼。拜占廷,这轮迟暮的太阳正在作出最后的挣扎。而同为基督教区统治者的西欧封建主们无疑是最好的被求助者。罗马的教皇是愿意看到这一切的,统一基督教是他平生的一大夙愿,而意大利诸城则更加期望这一刻的到来。作为‘欧洲十字架’最重点核心的国家,拜占廷帝国无疑占有突出的地理优势。在富饶的东方的产品频繁通过帝国时,大量的财富也源源不断的流入拜占廷人的腰包。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的兴起,比萨、威尼斯、热那亚等意大利诸城的商人们有了一定势力,他们要扩张他们的势力。然而拜占廷是他们无法超越的屏障。当黄金一点点流入拜占廷时,嫉妒——这种人类本能也一点点吞噬了意大利商人们。要扩大商机,要占领更广阔的东方市场,单靠商人的联合远远不够,所以,只能借助上帝的力量。(三)封建制度发展以后了的罗马教会已不再是君主的附庸,它成为与君主权利能相抗衡的一股强大的势力,统一基督教会的期望与世俗的财富需求并驾齐驱。富饶的东方有大量土地,有丰富的商品,还有圣城,这一切对于教会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与此同时的西欧社会中,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较从前更迫切了。无地少地的人需要土地生存,有地的人们想更加富裕,贵族骑士的小儿子们由于长子继承权而难以继续从前舒适的生活。西欧社会中的这种需求像阿尔卑斯山的雪球,越滚越大。于是,非法的掠劫时有发生,而且还常有战争。“教士、农民和别的非战斗人员的权利被践踏,商人被抢劫,教会的建筑被掠夺和焚烧。”对于社会上的这种混乱,教会的惩罚都无济于事。虽然有“上帝的和平”与“上帝的停战”,诸侯间、骑士间的战斗一直对教会造成极大威胁。为了把贵族们的好战心理转移到一场反异教的战争中,使他们保护教会和公众,教会只能寻找一个能满足贵族们需求的地方,那便是东方。(四)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新克吕尼运动留下的过火的理想主义,它深深打动了人们的感情,某些过剩的热情必然要寻找新的发泄。以后对犹太人的迫害正是如此产生的,然而此时的西欧正将东方作为假想的发泄处。于是,在1095年的夏天,乌尔班二世前往他的家乡法国,进行了那番极具鼓动性的演讲,正式宣布了教会与西欧封建主们决定的扩张目标,从而开启了195年的战乱。
参考资料:
:《世界文明史》爱德华 著《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 著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邓小平所经历的百色起义-邓小平与百色起义-百色广电网 新闻 在线视频 点播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邓小平所经历的百色起义
文章来源: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 &&&&&&&&&&★★★
&&& 对共产党人来说,1928年主要的政治事件是召开了第六届党代表大会。由于在中国境内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允许几十名中共代表集中在一起,该次会议选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所旧式庄园举行。中国共产党的大多数政治局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李维汉留在上海没有参加,邓小平也和他一起留在上海。大会上布哈林作为共产国际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出尽风头。布哈林曾与斯大林一起批判托洛斯基的对华政策,但不久就因其“右倾”,和“富农路线”受到攻击。他性情怪异,有时身穿猎装出现在主席台上,甚至手腕上还站着一只猎鹰。在他的主持下,大会通过的决议与2月份共产国际会议的决议口径一致。
&&& 经过整个6月份的争论,大会总结认为,中国革命尚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全国的形势处于两次“革命高潮”之间。大会谴责了“机会主义”(即所谓陈独秀执行的路线。陈未到会),但同时也谴责了“盲动主义”(即由瞿秋白下令发动的那种盲目的军事行动)。大会通过了十大纲领,其中的三大任务是推翻“国民党军阀政府”,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苏联”。十六年以后,当毛泽东自己(此处有误。毛泽东是在1939年和1940年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做出完整的总结的。――译注)总结出一口整套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理论时,肯定了这一纲领的正确性,但应该强调革命的持久性和“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 1929年中,邓小平的工作出现了新的转变。政治局免去了他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职务,派他到广西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一,与广西省政府主席和绥靖公署主任联络。他们虽然都是蒋介石任命的,但正在策划反蒋的军事行动,并表示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愿望;二,接管广西省所有党的工作;三,准备武装起义。这都是极其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尽管绥靖公署主任是秘密党员,省政府主(原文有误。绥靖公署主任不是秘密党员。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的弟弟俞作豫是秘密共产党员。――译注)席同情共产党,但他们在当地的势力很弱。而且,如果他们采取反蒋行动,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广西只与法属印度支那和广州保持着联系,而广州当时控制在坚定的反共分子手中。广西远离共产党军队所活动的任何地区。难怪当时在上海秘密活动的共产国际远东支局坚决反对接受他们两位的倡议。
&&& 邓小平先从海路到达海防,然后于9月初经陆路抵达广西首府南宁。随后又有几名党员相继来到广西,包括曾在苏联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张云逸。邓小平见到省主席后,立即说服他任命张云逸为广西省警备大队的大队长和教导总队的队长。邓小平和张云逸开始等候省主席出征反蒋。后来省主席的确和绥靖公署主任一道出发了。他们刚一启程,两位共产党员便命令南宁警备部队的一个营向西北进驻山区,另一个营镇守南宁通往河内的必经之地。他们还派可靠的人占领了省军械库,军械库里有五干支步枪,一些山炮、迫击炮和机关枪,几台无线电装置和大量的弹药。这些战利品是当时率领二三千人在江西南部活动的毛泽东做梦都想不到的。
&&& 省主席和公署主任的冒险很快就结束了。他们的军队在广西、广东交界处被击溃,他们两人双双逃亡。邓小平和张云逸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将军械库的全部军火转移到早已在南宁港准备好的轮船上,命令他们的部队撤出南宁。邓小平率领一支部队乘轮船沿邕江及其北边两条支流逆流而上,在平马(现在的田东)等待张云逸率领的第二支部队。两支部队汇合后,接着进军广西省西部一个偏远的集镇百色。在那里邓小平和张云逸开始策划起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又把苏维埃运动扩展到了中国一个新的地区。
&&& 李立三路线最完整的表述是日通过的政治局决议。决议认为中国是“帝国主义世界的锁链中最薄弱的一环”,中国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世界革命会紧随中国革命而爆发。而且蒋介石正忙于与冯玉祥和另一位北方军阀阎锡山作战,共产党在三大根据地和许多小根据地内已拥有了五万名武装力量。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据此李立三天真地认为共产党已拥有足够的实力攻占武汉、广州和其他大城市。攻占大城市成了他主要的军事目标。
&&& 在李立三的宏伟计划中,红七军的任务是占领广西东北部大城市柳州和桂林,进而在广东建立根据地(以阻止该省的反动势力向北进攻共产党军队),最终占领广州。8月,中央代表邓岗带着李立三的命令来到广西。邓小平的官方传记说,邓小平“认为要打下这些城市是没有把握的,提出了不同意见”。但又说“多数人主张服从中央代表的指示,他只得随军行动”。④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的时期。从邓小平以后的性格来看,他是不会遵从自认为是错误的指示的。而在广西,除了上海代表,他比任何人都有发言权。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大多数人的观点。
&&& 1930年9月底,在收编了红八军幸存人员后,红七军离开了根据地。但韦拔群很快就掉头西行,使由三支队伍组成的部队失去一支力量(韦的部队后来被打败,韦被出卖后遭杀害)。另外两支队伍在邓小平和张云逸的带领下连续向东征战。后来表明,这次征战是五年后长征的一次预演。
&&& 开始的时候,邓小平和张云逸尽力按李立三的指示行动。他们率领军队向柳州进军,但当听说白崇禧正率增援部队前往柳州时,决定撤出战斗,后来因为部队作战连连受挫,伤亡很大⑤,才不得不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这一行动造成了他们与李立三的代表邓岗的分裂,邓岗便离开了他们。
&&& 现在不太清楚,邓小平和张云逸是何时认定他们唯一可行的进军路线就是到江西的中央根据地去寻找毛泽东。据军队中一名老兵记述,那一年秋末冬初,他们的队伍在湖南西部的山区里转战了好几个星期,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⑥。不过,最终还是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最初有一万人的队伍这时只剩下不到四千人,经过重新整编后,红七军决定到井冈山去。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大多数士兵都穿着单衣草鞋,难以抵御寒冷的袭击,粮食也极度匮乏。1931年2月,红七军幸存下来的两三千人在广东北部山区乐昌渡河时,又遭到敌人袭击。有一大部分人乘船先行到达了对岸,另一小部分人再次渡河时受到炮火攻击,无法过河。红七军因此被分成了两部分,几个月后,部队才重新团聚。邓小平在先行渡河的部队中,他和李明瑞率领这部分队伍进入江西,来到离毛泽东最初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不远的地方。
&&& 邓小平在这时离开了他的部队。他的官方传记称他是被派至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⑦。然而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却在其创办的刊物上指控他当时叛离了红军队伍。杂志上有篇文章写道:当邓巡察回来的时候,听到营地上的枪声大作,便决定逃往“香港花花世界”⑧。而当时的情形可能是,他必须作出选择,离开部队或是冒着死亡和被捕的危险去参加战斗,邓小平选择了前者,但是他的选择并不是不体面的,因为他不是阵地指挥官,而且的确是受前委命令前往上海。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即当他后来在1931年回到江西后,一个审查委员会调查了此事,结果证明邓小平是清白的。
&&& 邓小平的部队只有少数人幸存下来,在井冈山附近征战了几个月后,于1931年被收编进中央红军。
摘自《邓小平传》
文章录入:陆敏飞&&&&责任编辑:陆敏飞&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广告同样精彩
凡文章来源为"本站原创"的稿件,均为百色广电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如需使用,请您与我们联系获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百色广电网"
新闻排行榜
&&(36)&&(32)&&(31)&&(30)&&(22)&&(21)&&(21)&&(21)&&(19)
&&(203)&&(151)&&(110)&&(94)&&(87)&&(83)&&(79)&&(75)&&(72)
&&(14039)&&(8590)&&(6755)&&(4767)&&(4579)&&(3598)&&(3271)&&(3238)&&(3191)
Copyright &
百色广电网
版权所有 本站通用网址:百色广电网
电话: 传真:
本站空间由中国铁通百色分公司独家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沪蓉西四渡河特大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