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能玩的地方挺能玩啊

  对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大量涌现的“独一代”们来说,“姐姐”是个亲切而温暖的词汇。“姐姐”,比“妈妈”“阿姨”年轻,跟孩子们同属一辈,给人的感觉更像“咱们自己人”。三十多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几乎都是以“姐姐”的形象和身份出现的:在上海给孩子们讲故事的燕子姐姐,在央视《七巧板》里教孩子们做手工的鞠萍姐姐,以及更年轻的跟孩子们一起玩“欢乐蹦蹦跳”的小荷姐姐,都是如此。这些在不同时期、不同节目中出现的“姐姐”们,温暖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下周就是国际儿童节,晨报记者分头采访三位著名的“姐姐”,她们结合各自的经验和实践回溯电视少儿节目的发展历程,而在探索节目的未来走向上,她们依然在努力。针对当下社会和家庭的发展,她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每个家长、老师眼中的“熊孩子”,其实都可能是被误读的好孩子。  鞠萍姐姐—  现在的孩子,不是你给什么就接受什么  晨报记者 陈 文  尽管大家还亲切地叫她“鞠萍姐姐”,但不知不觉中,今年已是她当儿童节目主持人的第30个年头。从《七巧板》、《大风车》转到幕后,鞠萍始终没有离开小朋友们。作为30周年纪念,她为小朋友排了一场多媒体音乐游戏剧《我爱寓言》。对鞠萍来说,这既是一次尝试,也是和新一代小朋友交心的机会。  30周年“转型”儿童游戏剧  每年“六一”前后,鞠萍都是最忙碌的。今年“六一”她更是身兼两职,一边忙常规的“六一”晚会,一边排练儿童多媒体音乐游戏剧《我爱寓言》。陪伴70后、80后成长的鞠萍,这次将带着央视少儿频道的老中青三代儿童节目主持人一起,为全国小朋友送上一台由经典寓言改编的音乐剧。  《我爱寓言》以“龟兔赛跑”这一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为主线,将6个新编寓言故事串起来。剧中,鞠萍的身份除了是“鞠萍姐姐”,还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裁判。另外,鞠萍还会扮演一个角色,就是她非常擅长的老板娘“阿庆嫂”。周洲、哆来咪、金豆、杜悦等年轻主持人也纷纷登场,而韩乔生等客串嘉宾则会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加盟。虽然在电视荧屏上早就为全国观众熟悉,但对鞠萍来说,舞台剧依然是一次新的尝试。“舞台和电视完全不一样,舞台上遮不了丑,必须融入到角色当中,另外舞台上不是光靠会说话就行的,还要求能唱会跳。”  虽然如此,鞠萍还是乐此不疲。在她看来,这部儿童音乐游戏剧是她30年来最好的纪念。演出所有收入将捐给公益组织,整台演出还会转录成有声读物,奉献给盲人图书馆,让盲童也能“听到”鞠萍姐姐和小伙伴们的演出。  未来会继续陪伴小朋友  30年如一日陪伴在小朋友身边,问她秘诀是什么,鞠萍回答得非常实在:“我是个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的人。我是幼师毕业的,再加上30年的主持经验,做得多了,就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该如何和他们说话。”从主持了10年《七巧板》,10年《大风车》,再到近10年来渐渐转到幕后,鞠萍谦虚地说,干别的她也不懂,也没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所以退休前接下来的12年,她还会在这个岗位上好好干。  对于现在的孩子,鞠萍姐姐有着自己的理解。“以前的孩子可能只有收音机,慢慢有了电视,还就那一两个频道,不看我看啥?所谓的名气就是那时候种下的种子。现在随着频道增多,电脑和多媒体普及,孩子接触的世界要比以前多得多了。所以对待现在的孩子,不能光用以前那种你给什么就期待他们接受什么的方式了。”举例来说,这次在《我爱寓言》中,鞠萍就愿意用更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基本的文明礼仪,像是最普通的看戏礼仪,好动的孩子不一定懂,鞠萍就用“你拍一我拍一,看戏一定关手机;你拍二我拍二,一家三口坐一块儿……”这样的童谣方法,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将这些文明礼仪深记心底。  鞠萍自嘲是个“很土”的人,到现在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对从小就会玩Ipad的孩子来说,鞠萍笑言自己“过时”了。不过她并不在意,也不会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而有危机感,“我也不可能永远站在前台,现在台里已经有很多出名的年轻主持人了,他们应该接过我的接力棒了”。  感慨从没批过《爸爸去哪儿》  最近因为被报道“讽亲子类节目影响孩子成长”,向来低调的鞠萍也成了头条人物。对此,鞠萍感慨自己被误伤:“他们那天跟我说,姐姐你上头条了,我一看,纯粹标题党嘛。”  鞠萍说,自己根本没有说过《爸爸去哪儿》 这样的亲子类节目不好,整个采访中,她只是表达对现在孩子那么早就在媒体上曝光会不会缺少自由、缺少童真的担忧。但对节目本身,她觉得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没想到就是那么几句话,却在网络转载时被标题党改成“讽刺”的说法。其实,《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真人秀的方式,鞠萍早在10年前就尝试过,只不过因为参与者都是普通家庭,同时节目制作的技术手段没现在这么好,也不会宣传,没有现在的节目那么有社会反响。“现在想想,我也很佩服《爸爸去哪儿》的宣传方式和全方位的摄制能力,应该说这种大投入大制作,还是很有看头的。”  燕子姐姐—  现在的父母,恨不得让孩子多学点  晨报记者 徐 颖  离开大众视线已久的“燕子姐姐”陈燕华又回来了,而且“重操旧业”,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不同的是,当年听燕子姐姐讲故事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且很多已经为人父母。上周末,新版《燕子姐姐讲故事》在上海书城举行首发式,引发年轻父母的狂热追捧—“听妈妈听过的故事,追爸爸相信的童话”。陈燕华说,“新版故事也是我送给70后、80后们的礼物。他们见到我会说,我是听你故事长大的。而我看到他们,就会想到自己年轻时。我们之间,是有一种情结的。”  兜兜转转依然钟情讲故事  在美国、香港等地兜了一圈又重新归来的陈燕华,给记者递上的新名片,是某教育基金的执行理事,上班地点在陆家嘴金融区。  从节目主持人,陈燕华转向儿童教育与文化传媒方向。一方面,她与华师大合办“国际儿童教育中心”;另一方面,这些年也不断有出版社找她合作出版一系列的音像图书,希望燕子姐姐继续讲故事。  回忆当年盛况,陈燕华也很感慨:“当年是个没有任何炒作的年代,但1986年推出第一版《燕子姐姐讲故事》的磁带后,销量竟然超过150万,还获得首届“金唱片奖”。后来我出国,出版社把我原来出的磁带出了精选1、精选2之类的,20年来市场上一直没断过。”  尽管当年盛况与年代有关,再也无法复制,但陈燕华依然钟情给孩子讲故事,她笑称自己要把这件“小儿科”的事情干到底了。  听故事能培养孩子想象力  在寻找儿童教育的最佳方式时,陈燕华毫不犹豫选择了讲故事。“我的女儿多多也是听我的故事长大的。”陈燕华幸福地透露,“今年她从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已被美国一家最大的设计公司录用。本周我就会和她爸爸一起飞到美国参加她的毕业典礼。”  上世纪80年代末,陈燕华在事业巅峰期跟丈夫去了美国,刚出国时把女儿留在国内,一直到女儿五六岁时才接到自己身边。“女儿一岁多就听我讲故事的磁带,她长大之后回忆说这些故事给了她想像力发挥的空间,一边听一边就在脑海里构想画面。我发现,讲故事可以将传统的价值观融合进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  陈燕华说,女儿小学、中学时,写作文很快,老师常把她的作文念出来。“她总是告诉我,脑子里很多东西来不及写。后来她对我说,妈妈,你知道么,我听你讲故事很吃力的。当时我吃惊,听故事怎么还会累?她回答我说,听故事是要想的,她会根据我的故事,脑海里出现很多画面,她自己就是导演。所以故事听多少遍都不厌,大人或许会烦,但小孩子不会。她每天听,理解都不一样。就像造房子,每一天都搭得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听故事其实对孩子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还有语言的积累。尤其是对5岁前还不识字的小孩。”  陈燕华不建议父母给孩子看太多电视,那样会产生一种依赖。继续讲故事,陈燕华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篇100多字的故事,上面我会密密麻麻写满字。我还第一次自己去为故事找到最匹配的音乐,用的力气比以前更多了。你进入这种地方,就会有一种神圣感,会对自己说要好好做。这就是80年代,我现在做事,还是80年代的功夫。从来没有因为大家都快了,我也要快。我要对得起小朋友。”  好故事的标准不会改变  陈燕华说,每当有人说是听着她的故事长大的,就是对她最好的赞美。“正是最初那些童话故事,带我们入门。不是耳提面命叫你干什么,而是润入心田。一直到老,这东西还在你心里。”  所以,陈燕华希望自己讲的故事,也可以让人长大以后回想,觉得这个东西很美好,而不是听了很后悔。  至于现在讲故事与当年有什么区别?陈燕华认为,应该没有,“对我来讲,燕子姐姐讲故事,就是这个路子,每一代的人都是可以听的。孩子的故事只要写得好,应该没有什么变化,千万不要把现在大人商业的功利的东西放进去。50年前的好故事,现在听起来还是那么好。我比较爱读老故事。大人千万不要错过和孩子一起听故事的时间,试一试,把灯关了,和孩子一起听听故事,这对自己的心灵也是一种启迪。听故事是艺术的享受,而不光是受教育。”  和20年前相比,陈燕华觉得,现在的年轻父母都恨不得让孩子多学点,比较急躁。“外面教育机构很多,想着办法从孩子身上赚钱,其实忘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就这么多,孩子的小心脏可能根本受不了。”  小荷姐姐—  “熊孩子”并不多见,很多只是调皮  晨报记者 朱美虹  1996年开播的《欢乐蹦蹦跳》,让小荷姐姐为上海的大小观众所知,她的本名何瑾,反倒鲜为人知了。  如今小荷姐姐已“升级”当妈,女儿“小南瓜”20个月大了。今年生女复出后,她的兴趣点转到少儿教育上,身兼了新节目《小荷的下午茶》主持人和制片人。  救场“蹦蹦跳”,一顶15年  小荷姐姐和眼镜哥哥,是好几代上海小朋友记忆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欢乐蹦蹦跳》一播15年,当年上过节目的小朋友如今有的成了小荷的同事,甚至还带着自己的子女上小荷的新节目。  提起“欢乐蹦蹦跳”时代,小荷依然很怀念。“其实在那之前还做过一档中学生节目《青树林》。1996年,我救场去了《欢乐蹦蹦跳》,一开始没有主持人,都是幼儿园老师带着小朋友,被认为不够专业,我去顶班,一顶就是15年。我仔细算过,15年我录了2000期节目,见过10万多个小朋友,现在估计也只有2010年后出生的小朋友不知道我。”“和电视里一样亲切”,是所有看过《欢乐蹦蹦跳》节目的观众见到她的第一反应,“他们还告诉我,节目伴随了他们成长”。  15年中,除了主持《欢乐蹦蹦跳》,小荷也尝试过其他类型,如话剧、情景剧、音乐节目、动漫节目等,还举办过三年“哈哈美丽心世界”的慈善晚会。不过,出于对节目的感情,即使年纪慢慢大了,她也没想过转型,“毕竟这是我主持生涯中最重要的节目。我和金炜(眼镜哥哥)非常默契,到了后期做节目,都不用动脑子了,小孩子来,一个小动作我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如今回看《欢乐蹦蹦跳》,小荷说自己还能够做得更好,“我不喜欢节目主持人装嫩卖萌,年轻的时候会和孩子们平等、善意相处,现在成熟了,会更知性、智慧”。  转型的想法源于她人生的重大变化—结婚生女。“我结婚算晚的,心理上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生完孩子后歇了蛮长时间,觉得这个年龄已经不再适合蹦蹦跳跳了。我想到自己虽然接触了那么多孩子,但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长大,还是有好多事情不明白,从这点出发,我想到做一档育儿节目。”这就是《小荷的下午茶》由来。  “姐姐”当妈,从头学育儿  从“姐姐”到妈妈,心境上有什么不一样?小荷说,感受还是很明显的,“以前孩子看得再多都隔了一层,但妈妈和妈妈之间有聊不完的话。有了宝宝后,眼神交流都不一样了。这些东西不是学来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如果没做妈妈,我不会做这档节目”。在节目组里,未婚的编导很多,小荷说基本上他们的初稿都要经过修改,“有很多小窍门、小细节,只有当了妈妈后才知道”。  节目中讨论的话题,很多都是小荷自己也感兴趣的,比如“熊孩子”、择校观、母乳喂养、单亲妈妈、高龄产妇等。没想到的是,虽然做了那么多年少儿节目,不知道的事情依然很多,“比如最近我身边好几个朋友找我推荐医生,提到试管婴儿,这些年轻时我根本不会去想”。做节目也让她受益颇多,“我们每期都会请教育专家,比如有一期讲母乳喂养,请了一位国际泌乳专家,我刚一说到"如果妈妈没奶了",专家就纠正我说这是错误的,"没有妈妈是没奶的",而且一感冒吃药就不能喂奶这个观念也不对”。她甚至发现,其实被诟病的所谓“熊孩子”并不多见,很多只是皮孩子、多动症,“律师还提到有一种"熊孩子险",用来赔付"熊孩子"砸碎古董花瓶等情况,这个还挺有意思的”。  《小荷的下午茶》正撞上这两年育儿节目大热,《爸爸去哪儿》还带热了育儿真人秀。“我觉得原来大家都是糊里糊涂带孩子,但现在一家最多两个孩子,非常担心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育儿节目就变得很有市场。”而小荷本人的教育观倾向于林志颖,“我对孩子不会盯得太紧,在大框架里给孩子自由。以前我看到有些妈妈会写宝宝日记,连大便几次、什么颜色都会记,一度还很惭愧,但我一天也没记过,宝宝长得也很好,我就释然了。现在"小南瓜"20个月,活泼好动,我会多带她出去,哪怕下雨天,我也会让她穿上小雨衣小雨鞋,踩踩水脏点也没关系。前段时间去日本,我看到日本孩子风里来雨里去,穿得很少,磨练得很粗糙,这点日本家长还是很辣手的”。  青春期节目仍是空白  从早年的知名栏目遍地开花,到如今主持人青黄不接、节目叫不响,少儿节目近年来不得不面临式微的尴尬。与此同时,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世界更为广阔,小小年纪就会上网、玩Ipad,比他们的父辈来说精怪聪明得多。  再延续老路,显然是行不通的。说起如今少儿节目缺乏精品,小荷也有同感,她指出近年来社会环境普遍注重产业化,忽略了内容为王。此外还有客观原因是,目前少儿频道在各地的电视台都属于小众、边缘化,资源、制作力量全向卫视倾斜,更有其它频道上马亲子类、教育类节目分流了观众。“《小荷的下午茶》一集的成本,连摄影棚租借费在内才7万,连请个大咖的明星付出场费都不够。我会请一些台里的主持人来露露脸,全是靠面子。我们的预算太低了,买版权、请明星,我也想,但根本不可能。《爸爸去哪儿》 这样投资上亿元的真人秀,想都不敢想。”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未来少儿节目的市场依然很大,每年“六一”的活动都很热闹。市场很大、活动不少,但小荷告诉记者,目前针对青春期孩子的节目并不多,这也是未来可以挖掘的一块,“少儿节目基本上依照年龄划分,目前我们很多节目都是针对低幼儿童、家长的,但针对青春期、大学生的并不多,这和中学学业压力大、缺乏青少年演员培养机制有关,而像《歌舞青春》这种表现美好校园感情的,我们又存在禁忌”。此外,她还是希望能出现更多针对孩子的晚会,“儿童剧不少,但儿童晚会好看的很少,当年哈哈美丽心世界收视率很好,以后这样的事情我还愿意再做”。了一个夙愿 带着熊孩子和熊姥姥晃荡北京
查看: 35955|
原作者: 卡布奇诺的氤氲
& & & &北京,对于老人来说其实是一个象征而已。熊孩子的姥姥学生时代串联到北京,可惜生病了,没有看到北京的更多的东西,连毛爷爷接见都没有接见到,这次,也算让她一尝夙愿。& & & &国庆假期网上查机票,定好打折机票,跟高铁是差不多的。对于首都城市,不做功课估计也能玩得七七八八。临行前两天,把大概的路线公交线地铁线查了一下,出发!& & & &原计划是这样安排的:& & & &2月1日,上午11点左右飞机到达,机场中巴到东直门站乘4号地铁转2号地铁前门站下,办好入住手续后到大栅栏逛逛,到王府井逛逛,办好一卡通,熟悉熟悉,休息休息。& & & &2月2日,看升旗仪式、参观毛爷爷纪念堂、故宫、北海公园。& & & &2月3日,长城一日游。& & & &2月4日,颐和园、圆明园、北大、清华、水立方。& & & &2月5日,逛庙会、吃庆丰包子。& & & &2月6日,上午天坛,下午打道回府。& & & &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 & & &客栈老板说办一卡通的话退的时候很麻烦,反正才几天,不建议办。& & & &长城一日游本想自己去,网上说挤那S2线不是一般的体力活,想想挺远的,就报个团吧,100元,是不是很便宜?但是非常后悔,有体力的话还是去挤挤S2铁路线吧。一日游的团好在晚上送到水立方下车,因此计划有了变化。& & & &2月2日,毛爷爷纪念堂好像还没有开放,因此玩了故宫、北海,增加了一个附近的恭王府。& & & &2月3日,长城一日游,自费项目神古道,纯粹坑钱。好处是学到了一些风水常识。& & & &2月4日,颐和园和圆明园,差点来不及,清华门口队伍太长,果断放弃。& & & &2月5日,升旗仪式,毛爷爷纪念馆,北大、庆丰包子铺(关门),地坛庙会& & & &2月6日,客栈老板说上午两个小时的话天坛是来不及逛的,除非就是进去转一圈,赶高铁就很急了。于是放弃。& && & & &想去但来不及的:789艺术区、老舍茶馆和天坛。
• •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视频正在处理中,暂不能播放,请您稍候访问...
分享给站外好友
页面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可以让视频在手机、平板电脑上播放!
举报此视频包含不当内容:
请填写你要举报的内容,标明举报内容所在地时段,将有助于我们更及时的处理举报内容。感谢您对PPS的支持!
广告和欺诈
触犯我的版权
你可以把视频下载到不同的设备
使用电脑飞速下载轻易收藏喜欢的视频
使用苹果设备支持iPhone、iPad高清视频亦可离线观看
使用Android设备支持手机、平板高清视频亦可离线观看
拍下二维码,视频随身看
用PPS影音IOS/Android版扫描二维码,在您的移动设备上继续观看视频,也可以分享给您的好友。
熊孩子挺会玩啊
手机没装PPS影音?
注:数据来自爱奇艺、PPS全平台
上传时间:5个月前
分&&&&&&类:
暂无相关内容
视频简介:本视频来自于“配音秀”的个人配音作品(更多好玩视频请下载配音秀客户端,现已推出iOS和Android版本,官网地址:)
现在可以用QQ账号直接发表评论,分享给我的好友
大家都在看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许可证:
Copyright&2005 - 2014 PPStrea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玩熊电热饭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