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186746.58plus怎么读读

儿童读经方法:心到、眼看、口念、手指|儿童读经|古代经典教育方法
认识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
当前位置: -
【参考书目】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 &&&&&&&&& &&&&&&&&&&&&&&&&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蔡礼旭老师
《弟子规》与佛法的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弟子规》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读经次序:
&&&&&&&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经典熟读成诵法摘录
莫若教了一首生书. 即令读三十遍。令其写字.
以养其气。字毕.
令将昨日所教生书.
读二十读。又令少息.
再读前日所教者二十遍。仍少息.
再读前一日所教者二十遍。又读前二日者二十遍。总共一百十遍。连生书共读五首。凡学生清晨.
不许温读。即令其前背五首背起.
连背至今早应背之书止.
共背五首。是一首书.
读过五日。又背带背五日.
然后歇。是在学生口中习熟十日.
可以永久不忘矣。
&&&&&&&&&&&&&&&&&&&&&&&&&&&&&&&&&&&&&&&&&&&&&&&&&&&&&&&&&&&&&&&&&&&&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读书...须要读得字字涣痢2豢晌笠蛔帧2豢缮僖蛔帧2豢啥嘁蛔帧2豢傻挂蛔帧2豢汕G堪导恰V皇且嗨斜槭.
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谓熟读.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
&&&&&&&&&&&&&&&&&&&&&&&&&&&&&&&&&&&&&&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
终身不忘也。又云.
读温书好象生时读。言已精熟.
惟恐趁口读过.
必须字字分明.
句句体认. 如读生书也。
&&&&&&&&&&&&&&&&&&&&&&&&&&&&&&&&&&&&&&&&&&&&&&&&&&&&&&&&&&&&&&&&&&&&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
-- 宋?朱熹《朱子读书法》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
                &&&&&&&&&&&&&&&&&&&&&&&&&&&&&&&&&&
清?陆世仪《论小学》
以二书言之.
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
篇章句字。首尾次第.
亦各有序而不可乱。
&&&&&&&&&&&&&&&&&&&&&&&&&&&&&&&&&&&&&&&&&&&&&&&&&&&&&&&&&&&&&&&&&&&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乃知横渠教人读书必须成诵。真道学第一义。遍数已足,
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
虽已成诵。必满遍数。
&&&&&&&&&&&&&&&&&&&&&&&&&&&&&&&&&&&&&&&&&&&&&&&&&&&&&&&&&&&&&&&&&&&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资有高下,授书有多寡,故遍数之繁简,宜因人而定,不能尽拘一例,斟酎变通,必使与资相合,方善也。
&&&&&&&&&&&&&&&&&&&&&&&&&&&&&&&&&&&&&&&&&&&&&&&&&&&&&&&&&&&&&&&&&&&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然熟亦难言矣,但能背未必即熟也。故书文于能背之后,量吾资加读几多遍,可以极熟不忘。则必如其数加之,而遍数尤宜记也。最忌者,书读至半熟而置,久而始温,既已遗忘,虽两倍其遍数,亦不熟矣。
&&&&&&&&&&&&&&&&&&&&&&&&&&&&&&&&&&&&&&&&&&&&&&&&&&&&&&&&&&&&&&&&&&&
清?唐彪《读书作文谱》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您好, []|
& 最新文章 & 正文
毛泽东晚年如何读马列著作
毛泽东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的一生,也是始终坚持不懈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加以发展和创新的一生。毛主席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最忠诚、最优秀的学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创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杰出、最卓著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毛泽东由信马列、读马列、研究马列,到运用马列、发展马列,几十年追求、几十年不懈、几十年实践是很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一)从毛泽东读第一本马列著作谈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时间是1920年。此后56年里,对这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不知反复读过多少次,这本书中的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在他老人家辞世的时候,身旁还放着一本大字线装本《共产党宣言》和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字很小的、本子很旧的《共产党宣言》。因为字太小,他的眼睛看不清,所以就用1963年印制的大字线装本对照着看。《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一生最爱读的、也是读得遍数最多的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爱读《共产党宣言》呢?《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毛泽东是怎样一遍又一遍读的呢?《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完整、系统而又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伟大导师列宁曾评价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页。五四运动以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使他们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就是这群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精心研读《共产党宣言》,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向导。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新的工作、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自己又多次用心阅读《共产党宣言》,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在书上圈圈画画。这本书中有关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占有他人劳动、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决裂等处,都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画。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之后,各地迅速掀起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这年9月以后,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建立公有制方面的论述读得更加仔细,在很多地方作了圈点批画。笔者在这里仅举以下几例:“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各种观念。”在这段文字旁画了直线、曲线、段末还画个圈。“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在已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在这里画了一个圈)并且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这段文字旁画了直线、双直线、曲线、段末画了三个圈、本段右侧画了三个圈。“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暴力的干涉,即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它们在经济上似乎不够充分和没有效力,但是在运动进程中它们却会越出本身,成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所不可避免的手段。”在这段文字旁画了直线、曲线。“这些措施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各不相同的。”在这句话旁画了直线、曲线。当读到“但是,在各个最先进的国家里几乎到处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时,他又用笔在旁边画上了直线、双直线和曲线。下面几条文字旁:“(一)夺地产,将地租转充国家支出之用。(二)收高额累进税。(三)废除继承权。(四)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五)经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六)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数量,按照总的计划来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都分别画了直线、曲线。“(七)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农业方面。”在这段文字旁画了直线、段前加画了三个圈。“(八)把农业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灭。”在这段文字旁画了直线、曲线,段前还加画了三个圈,段后加画了一个圈。“(九)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圈)取消现在这种工厂童工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在这段文字旁画了直线、曲线,段前也加画了三个圈,段后加画了一个圈。在读完“在发展进程中,当阶级差别已经消灭和全部生产集中在由各个成员组成的一个团体手里的时候,公众的权力就失去了自己的政治性质”这段文字时,他画了双圈。紧接的一段文字:“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乃是一个阶级用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团结成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运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就消灭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就根本消灭一切阶级,从而也就一并消灭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读完后,他在文字旁画了直线、双直线、曲线,段后画了三个圈,段左画了双直线。在“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这段文字旁画了直线、双直线和曲线。以上例举的毛泽东在读《共产党宣言》一书所作的圈圈画画,一方面说明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非常用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毛泽东很想从本书中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答案。他当时已经把《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联系实际读马列,这是毛泽东读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从未中断对《宣言》的研读。1963年,他提出要学习包括《宣言》在内的30本马列著作,并指示30本书都要出大字本,以便老同志阅读。其中,《宣言》不仅出了大字本,还出了竖排的线装本。1965年4月,他在长沙召集了艾思奇等5位专家,连同他自己共6个人,要为《宣言》等6部马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各写一篇序言。毛泽东自告奋勇,要亲自为《宣言》中文本作序。他还多次表示:要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为《宣言》作注释。遗憾的是他的这一愿望没有实现。1970年,在批陈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再次号召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马列6本书,居其首者,仍是《共产党宣言》。1974年,毛泽东在一份指示中,要曾经长期从事《宣言》翻译工作的成仿吾到中央党校,专门从事马恩著作中译本的校正工作。此后,成仿吾就带着几位助手,对《宣言》中译本进行了严格的校正。1976年5月的一天,当朱德读完成仿吾重新译校的《宣言》试用本以后说:“你们重新译校的《共产党宣言》,我昨天一口气看完了,很好,很好懂,主要问题都抓住了。”他又说:“现在许多问题讲来讲去,总是要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总得看《宣言》是如何讲的。”“有许多干部都亲自听到过,毛主席说自己每年都把《宣言》读几遍。” 范若愚:《无产阶级将获得整个世界》,日《人民日报》。毛泽东不但研读中文本的《宣言》,而且对英文版的《宣言》也颇有兴趣。他的秘书林克同志回忆说: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文字比较艰深,而且生字比较多,学起来当然有不少困难,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坚强。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 林克:《真理的召唤》,日《人民日报》。对于这部英文版的《宣言》,一直到晚年,毛泽东每重读一遍,就补注一次。他老人家还风趣地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1920年,毛泽东27岁。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他老人家生命的最后岁月,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一本《共产党宣言》传到中国,毛泽东前后读了56年。56年里,毛泽东到底读过多少遍呢!我们知道,他老人家读过的版本中南海故居存放的就有:1943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博古译的版本;1949年解放出版社,根据苏联莫斯科外文书局出版局中文版翻印的版本;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印的大字本等几种。毛泽东逝世以后,我们在他书房床边经常阅读的书中,还发现了两本战争年代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还有他生前读过的英文版的。当然,这还是很不完全的,1920年陈望道的翻译本,故居里就没有看到。还有战争年代他读过的已经丢失的各种版本。这本马列经典大作,多种版本长期放在他的床边、会客的书架上,他随时可以翻阅。56年里到底读过多少遍,谁能说清楚呢!我们知道的是:《共产党宣言》陪伴毛泽东56年,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也读了56年,《共产党宣言》是毛主席非常珍视、非常爱读,是生前读的遍数最多的一本马列著作。(二)读《反杜林论》和《资本论》《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毛泽东生前读了又读的又一部马列著作。《反杜林论》,恩格斯著,写于年。它是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结果而产生的。这部著作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书稿得到马克思的赞同,其中第二篇第十章《批判史论述》即为马克思撰写。《反杜林论》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一部哲学经典。毛泽东在自己的文章中成段地引用马列原文是很少见的。但在他的名著《矛盾论》中,却大段地引用了《反杜林论》中第一编第十二节的“辩证法·量与质”。毛泽东用恩格斯的论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一方面说明他对恩格斯观点的赞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反杜林论》的熟悉和重视。可见毛泽东在研读恩格斯著作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日,毛泽东专为印马列著作大字本问题写信给周扬,并且嘱咐封面不要用硬纸,如《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反杜林论》,应分装4本或8本,使每本减轻重量。为什么呢?就是为了便于老同志阅读,也便于他自己阅读。翻开毛泽东读书记录,我们可以看到,60年代、70年代,毛泽东还多次阅读《反杜林论》。去外地巡视、视察,还嘱咐工作人员常带上《反杜林论》。从毛泽东阅读过的书籍中,我们看到,他老人家读过的《反杜林论》,有精装本、有平装本,还有大字本和多种单行本。下面,我们再说一说毛泽东读《资本论》的事。《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集中了他毕生的研究成果和心血。全书共4卷,头3卷是理论部分,第4卷是理论史部分。1867年出版第1卷德文第1版,1872年到1873年出版第2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马克思遗稿于1886年编辑出版第毛泽东写在马克思《资本论》上的批语(1954年)2卷,1894年编辑出版第3卷。第4卷是恩格斯逝世后由考茨基根据马克思遗稿首次编辑出版的。马克思在这部不朽巨著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了它的内部矛盾,无可辩驳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资本论》的主要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充分运用他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可以说,这部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1954年,毛泽东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重新阅读《资本论》,并兼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等经典作品。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版权页上,毛泽东写着:“,在71年之后中国才出版”的字样,说明毛泽东很重视该书的出版时间。在目次页上边,他又写道:“1867年,距今87年。”虽然这些简单的批注不能说明他的思想,但至少可以证明毛泽东在50年代还在阅读《资本论》,并加以细心地探究和思考。1954年以后,毛泽东反复阅读过《资本论》。为便于阅读,人民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印了大字本的《资本论》。60年代,毛泽东在读大字本《资本论》“第二版的跋”时,在“马克思把社会的运动看为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支配它的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为转移,而且宁可反过来说是决定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的……”这一段以及论述《资本论》的写作方法等处都用红铅笔画有着重线。在“法文版的序和跋”、“致读者”、“第三版的序”等处也都有红、黑铅笔画的着重线。这些批画告诉我们,对这部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毛泽东多次读过其重要章节。到了70年代,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外宾的书房里还放有大字本的《资本论》,有的还是翻开放着的,足以说明毛泽东当年还读过《资本论》。写到这里,我想到在80年代中期,有一位领导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一次报告中,说毛泽东没有读过《资本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毛泽东不仅读过《资本论》,而且从1938年一直读到生命的最后岁月。毛泽东读过的《资本论》,平装本、精装本、大字本等,都还存放在中南海毛主席故居里。(三)读《国家与革命》和《“左派”幼稚病》列宁著的《国家与革命》和《“左派”幼稚病》(即《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两本著作,是毛泽东几十年里读了又读、读了多遍的马列经典著作。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老人家对这两本光辉著作还爱不释手,时常翻阅。毛泽东为什么终身不倦、读而不厌列宁的这两本著作呢?最主要的就是他欲从列宁的著作中寻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民主革命以及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从列宁的著作中学习和吸取指导中国斗争的经验和启示。其次,毛泽东非常喜欢列宁的风格。正如他在日的一次讲话中所说:“列宁的作品,特别是革命时期的著作,生动活泼。他说理,把心交给人,讲真话,不吞吞吐吐,即使和敌人斗争,也是如此。” 《毛泽东与读书学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13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把《国家与革命》放在身边,有时在外出的旅途中,他还拿着放大镜一页一页地读。1958年,新版的《国家与革命》出版之后,毛泽东再一次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对书中论述国家消亡的部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别等处都密密麻麻画着几种符号,重要的段落还画着竖直线、曲线、大圈套着小圈,以示极为重要。特别在论述有关国家与民主、平等的关系等处,圈画尤多。他在读1964年出版的大字本《国家革命》时,在关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等章节,也都画满了直线、曲线、圈、双圈等符号,这说明了他当时关心的问题。这本大字本的《国家与革命》,70年代里,毛泽东还读过几次。他办公室里的书柜上放着的大字本马列著作,有的还叠了一个角,有的还夹有纸条。《国家与革命》一书的封面上还画了一个圈。我们知道,《国家与革命》与其他的马列著作一样,一直陪伴毛泽东走过了生命的最后岁月。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也是毛泽东很爱读的而且读过多遍的一本马列著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共产国际初期的重要历史文献,是一部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战略和策略的重要著作,为当时各国共产主义者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写在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封面上的批语(日)根据延安时期给毛泽东管过图书的史敬棠回忆,毛泽东在延安经常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如前文所述,他读的这本书是经过万里长征从中央苏区带来的,虽然破旧了,仍爱不释手。和读《两个策略》一样,毛泽东在这本书中写了一些批语,有几种不同颜色的笔画了圈、点和杠杠,写有某年某月“初读”,某年某月“二读”,某年某月“三读”的字样。这说明,到那个时候为止,这本书至少已读过三遍了。毛泽东读过多遍的这本马列著作,在毛泽东的存书中我们没有看到。据说早已丢失,非常可惜。我们从彭德怀的回忆里,也可以看到毛泽东当时是如何重视这两本书以及对这两本书的看法。当时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对列宁的这两本书有了深刻的理解。一方面,他从理论上认识到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就主观方面说,是陈独秀犯了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认识了王明“左”倾路线对革命的严重危害性,“左”倾同右倾一样地危害革命事业。从彭德怀的回忆中还可以说明,为什么毛泽东特别重视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反复地学习和研究,并用来教育中国共产党人。到了延安以后,毛泽东广泛地收集马列主义的书籍。为了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指导中国革命继续前进,也为了从理论上清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又特别提出要读5本马列著作:其中就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又是讲的“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日,毛泽东在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中直接引述了这一思想。他说: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说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这是上了书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上就有。毛泽东还把列宁论党的纪律列为延安整风的学习文件。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268页。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在乘胜前进,为了克服革命队伍内部存在的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保证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毛泽东重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并在书的封面上用毛笔写了一个批语:“请同志们看此书的第二章,使同志们懂得必须消灭现在我们工作中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中共中央宣传部在6月1日发出毛泽东这一指示,要求全党学习《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我们知道,1949年,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干部要学习12本马列主义著作。1963年,毛泽东又提出学习30本马列著作的意见。7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中央部门管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就学习马列著作问题作出布置。毛泽东说,要读几本、十几本、几十本马列的书。要有计划地进行,在几年内读完十几本马列的书。这“几本”、“十几本”、“几十本”马列的书中,都含有《“左派”幼稚病》一书。毛泽东是这样要求领导干部的,实际上他自己就一直是这样做的。直到耄耋之年,毛泽东还多次潜心研读《“左派”幼稚病》这本光辉著作。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评论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新闻博客评论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幼儿园如何读经?幼儿园如何读国学经典?_百度知道
幼儿园如何读经?幼儿园如何读国学经典?
幼儿园的小朋友这么小,如何开展读经?幼儿园老师如何指导小朋友读国学经典?
提问者采纳
可以采用累积式教育法来读。(一)、累积式教育法的三大原则:1、简易性原则。2、周期性原则(即累积性原则):每次读经100-200字,每天读10遍,孩子一个星期就熟读了。3、类比性原则(重点掌握多样性原则):即多样性原则。如可这样安排学习内容,同时学习易经(约一年时间)+论语(约半年时间)+诗词启蒙(约二个月时间)+三字经(约一个月时间)。用三年作一个大周期,完成四书六经,以及一些辅粮的学习,大周期完成,再进行复习周期。(二)“137学习法”的具体含义:“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从功能的角度将经典做了一下分类: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2、做结构:这就是经。《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培养孩子应该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到底怎么样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养起来?“137学习法”中间是3,所以是有三个线程的学习。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第三个线程是学装修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遵守这三个线程,用两年时间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孩子人生的地基结构,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就把他打下。配套的教材可以参考育心经典,很方便,很好用,已经有幼儿园开始实施了,效果非常不错。
提问者评价
谢谢,好人啊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幼儿园时候,孩子只是识别知识和学知识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不错,把握这个机会:我的建议就是,此时应该结合历史典故讲解一些此方面的开导性内容和书籍,死记硬背的学诗词文献也是徒劳,机械的学习弟子规也不是一种有好的方式。简言之:通过情节让孩子明白他在干什么之后再去让孩子学习内容相关的国学知识。
不要指望现在的老师会教会孩子国学,就像指望现在的医生去教你中医似的。找个国学大师指点吧,或者就是你自己来,从兴趣引导孩子,不能强求。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都背过这些先。
从三字经开始。循序渐进。开始以声音为主。不必每个字都要认识。但是要背诵过
国学经典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鹘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