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奇迹奥里奥尔安娜皮肤多久出来.

百老汇经典《奥里安娜》聚焦大学中的“性骚扰”
时间: 16:07:33
《奥里安娜》海报
星尚·2011欧美当代戏剧典藏演出季中又一部“好戏”——百老汇经典话剧《奥里安娜》(Oleanna)即将于日起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该剧曾在2003年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的开幕大戏上演,该剧聚焦“性骚扰”的敏感话题在当时掀起一阵热议。当年的《奥里安娜》由导演熊源伟执导,两位优秀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吕凉和赵思涵主演。今年7月底,该剧再次被搬上话剧舞台,而曾经的主演吕凉将转型为“导演”,担当起“复排导演”一职,两位男女主角将由演技出色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沈磊和龚晓担当。
《奥里安娜》短小精悍地刻画了一对大学师生的恩怨:约翰,一个即将评上“终生教授”(提名已通过只等表决),买的新房子即将到手(只待付清最后一笔房款)的大学教师;他有着稳固的教席,优裕的生活,执掌着学生分数成绩生杀予夺的大权。来自乡村城镇的嘉璐,一个缺乏自信、看起来可怜巴巴、成绩差劲、拼命记笔记,却在内心有着强烈欲望的女大学生。故事起缘于嘉璐担心成绩不好影响前途,来到约翰的办公室寻求帮助,谁知一次教学指导导致了一场性骚扰的控告……该剧是被公认的编剧大卫?马麦特(David Mamet)写作生涯中至今最具争议性的作品。它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权力关系作为戏的主题,借剧中两位主角极端的立场所引爆的语言(包括身体语言)冲突和戏剧张力,将与观众一起发掘、反思许多人文和社会的课题。这些课题包括生活困局、女性主义、价值观、道德观、权力、欲望、建制、哲学、理想……
究竟是谁“骚扰”了谁?
本剧的编剧大卫?马麦特(David Mamet)1947年出生于美国的芝加哥,他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和诗人,他甚至还写过儿童文学。他的舞台及电影剧本都得到评论界的推崇,鲜明的语言风格被称为“马麦特语”(Mamet Speak);其作品曾屡获普利策奖及奥比奖等殊荣,也曾获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纽约邮报》曾说:大卫?马麦特对美国俚语有极强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并能将其运用在诗歌之中。《星期日报》称:他是他同时代的美国剧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位,他的作品语言时而惜墨如金,时而泼墨如水,犹如刀般犀利。
敏锐热点的话题,有软有硬的锋利敏锐的语言,张弛有度的节奏,意味深长的结局……《奥里安娜》凭借其(Oleanna)传递出的深层命题,将再一次引起观众心灵强烈的共鸣。而剧中两位演员妙趣横生中又带有爆裂性的对白,令人啼笑皆非,也反映出相当真实的代沟之战。该剧自1992年问世以来迅即为欧美剧坛所瞩目,演出不辍,争论不休……《独立报》曾写到:这是一场男人和女人之间冲突的爆发,它一语中的地证明了当自由的思想和表达受到威胁时,不会有胜利者。
编剧大卫?马麦特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他这个戏在某个剧场演出后所看到的情景:“观众冲着演员尖叫,在演出结束甚至演出进行中互相打闹;一些夫妻因为对于剧本的不同理解而发生争执,在谢幕许久之后依旧大呼小叫,甚至手舞足蹈;观众责骂,甚至袭击一名男演员。”确实,这是一部能让观众忘了他们自己的戏剧。纵观全剧,到底是谁“骚扰”了谁?或许也只能等到每一位观众走进剧场自己去体会了。
吕凉——从“主演”到“导演”
此次该剧复排的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吕凉曾在2003版的《奥里安娜》中饰演男教授“约翰”,所以他对剧本、对角色的理解可谓相当透彻。谈到为何选择要执导这部复演的话剧,他说道:“这个戏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3年演出的作品,那时我在剧中扮演‘约翰’,导演是熊源伟先生,这次演出是复排。因为最初我是以演员身份接触剧本的,所以对这个戏的喜爱更多地仍停留在剧作家为演员所提供的表演空间上。当然,剧中所涉及的“话语权”、“必须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偏见”以及“性骚扰”等诸多话题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对于该剧是否会有大的调整,吕凉透露,“作为复排导演,原则上我不会对作品做新的解释和处理。这次扮演‘约翰’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非常优秀的演员、白玉兰奖获得者沈磊,扮演‘嘉璐’的是刚刚获得“第十五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具潜质新人奖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龚晓。在表演方面,可能会因为演员条件的不同,以及对人物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作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加充分地发挥演员的优势,展示表演的魅力。”
曾经有人说,话剧《奥里安娜》精准地展现了学术圈的某种现象。吕凉表示赞同:“不单是在学术圈内。为了展示或炫耀自身价值、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而随意使用“话语权”,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比比皆是。”话剧《奥里安娜》的复演将会再次一针见血的把这些社会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据悉,该剧将从日起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上演至8月14日。
价 格: 100 元起《奥里安娜》“幕后故事”记录摘选
(本摘选汇集了7月29日与8月5日两场《奥里安娜》演后谈记录,除重复问题及涉及剧透的内容以外,其余均按现场录音真实记录。)
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3楼戏剧沙龙
主持人:沈磊在我们话剧中心是今年是最忙的一个演员。今年一月份演了《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二月份演的是《乱套了》,四月份又接了《怀疑》,等到六月份刚刚完成了《杀戮之神》,然后现在忙《奥里安娜》,接下来十月份还有一个戏《驯悍记》。然后,那天我看他在做一个单人剧的本子,也是今年要做的,非常的忙。但是我发现沈磊,他现在特别钟情的是欧美的当代的最棒的剧本。就像人们一直说的,他对戏剧是有很高要求的。
&&&&那么我想先问问他是如何看待《奥里安娜》这部戏的,在你的理解中,这部戏是讲哪一方面问题的?
沈磊:先谢谢今天你们几位的光临,我先得目送他们离开,谢谢。我知道这有些突兀,演后谈看大家的意愿,希望大家坐下来可以聊一聊。接主持人的话题,这部戏我刚拿到手的时候,根本就看不懂,真的看不懂。我跟你们介绍一点这部戏的背景。首先这部戏的剧作家叫做马麦特,他在美国是个很有名的作家,他的特点是马麦特语(Mamet&Speak),他的语言是他最大的特点。他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很简短的单词互相搭扣在一起,然后他有很多俚语,有可能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尽量是按照原文来翻译。首先我有一个创作理念,我不能把我认为的我对这个戏的理解演出来告诉我的观众朋友们。那我觉得我在影响到你们的判断。我的工作只是把每部戏平实的陈述出来,至于我认为他是好人还是坏蛋,我不去评价,是非黑白全部留给亲爱的你们,亲!
观众一:两位演员你们好。我很荣幸,就是之前提到的《怀疑》和《杀戮之神》我都有看,这是我看的您第三部话剧。我想说,您在《怀疑》里饰演一个神父,也会涉及性骚扰方面的问题,跟这个教授稍微有一点类似。我想问,这两个角色你认为他们的区别,你诠释起来或感觉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还有一个我一直没有想通,就是这部剧《奥里安娜》这个名字和这个内容有什么关系?
沈磊:《奥里安娜》是这样的,以前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有一对挪威夫妻,一个叫奥里,一个叫安娜。他们俩来到了美国,对所有的挪威移民说,他们发现了一块地,这块地将会收获很多庄稼,你们都来投资,然后好多好多挪威的移民就把钱给了他们。结果他们发现那是块不毛之地,是个沼泽地,这两个人也失踪了。然后呢,这就编成了一个很有名的民谣,美国人、英国人都翻唱过这个民谣。最后意思延伸过去,就变成了“理想中的乌托邦”,这是它的寓意。让我再次说说这个马麦特为什么用这个名字,马麦特有次旅游去了美国挪威移民发生这个事情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他得知了这个故事,然后他就说,对,我以后的作品要用“奥里安娜”这个名字。然后他正好写了这个戏,他就用上去了。并不是说他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像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他也许上厕所写了一段,然后我们的红学家就想了很多很多很多……我是这么认为的,这就是《奥里安娜》的来历。
《怀疑》、《杀戮之神》和这部《奥里安娜》是三个我很钟爱的剧本,我得用“钟爱”。《怀疑》是我两年前就发现的,本来是我演的,然后由于档期的原因没有演成。后来我有幸在复演的时候又演了。《杀戮之神》也是,包括这个戏。这三个戏,我作为演员来说,我很幸福,我能在舞台上演到这么好的角色。我觉得一部好戏,我们的亲们,在剧场里看完戏的时候,当你走出安福路288号这个大门口以后,你们脑子里想的不是说我一个半小时在剧场里头笑了,但是具体笑的什么我忘了。只是感觉我笑了。我觉得这种戏我是不会去演的。我知道大家都很累,来看戏,也许是放松的,你们可以这么看戏,每部戏的时候,当你们有一到两个刹那,你们直起了身子,改变了你的常态,然后你思考了,我就没有白演。我觉得这几部戏都是值得让人思考的戏。戏剧的力量是在这里,你们思考了,我们演员也就笑了。
观众二:你好。首先我想表扬一下演的真的非常好,因为刚刚龚老师演的那个偏执的女孩,真的让我产生生理反应,胸闷气闷。看到她那种偏执的表现,我想把我的水瓶丢上去。但是理智控制了我,没有丢上去。我觉得你们的表演非常的投入,非常的好。
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在布景的时候,为什么在三次布景要把书桌从左边移动右边,还有开始为什么后面有一个装修用的架子,为什么后面的书架一开始是全部遮住的,再慢慢拉开,意味着什么?
沈磊:我首先用戏里教授的一句台词回答你,可能是导演没有导好。……开玩笑。这个是导演的意图。他的处理是一个正在装修的房间,他的地板都是很老的,很陈旧的。他的寓意就是对教育制度的看法,是比较陈旧的,而且他在革新在装修当中。他要在进步,有慢慢在装修,有装饰的东西点缀上去了,他是有这样的想法在里头。然后还有一个椅子的挪用,也许是两个人的气场改变了,有帮助……一开始在这个角度,可能我能掌控全局,慢慢我就被蚕食了。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观众三:为了看二位的这部剧,我们提前一个多月就买了这个位置,我觉得非常的开心,说实话演的非常好。这位龚晓,我非常喜欢她,你们俩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鸡同鸭讲,你讲你的,她讲她的,外面的人急的,真的让我们想给你们补充几句。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刚才沈磊老师有说到,希望大家有的时候能坐起来,走的时候能够想到一点什么。
那我想问您,因为我看了您的《怀疑》和这部剧,那您挑选这部剧的时候,您想到了什么。还有就是你们俩结尾的时候说,“就应该是这样的”,是哪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里面是酒吗?
沈磊:先回答您最后一个问题。《杀戮之神》的酒是真酒,对,但它兑水了,但它是70°的酒兑的水。《怀疑》喝的是茶,方糖是真的,那是真吃了。这个不是,这是冰红茶。还有就是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就造成了我们演外国戏的障碍,观众的理解,包括我们的理解、我们的表述是有相悖的地方,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就像您说的最后,“就这样吧,就该这样”,我可以把原文告诉你们。原文是这样的,我没有把椅子砸下去,我把椅子放下来了,然后坐了下来,说了一个单词:“Well”,然后她说:“Yes,thats&right.”低下头重复了一遍,“Yes,thats&right.”有朋友告诉我,这个right有双关语的成分在里头,有“对,是”,也有“权利”的意思在里头。但是我在想,英语里头我就这么淡淡的一说,英语语系的观众可能就会理解,因为它是双关语。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翻译就有点难度。就是这个问题。如果有谁,有哪位亲,对这个“right”、“Yes,thats&right”有自己理解的话,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很需要这方面的意见,因为我们在局中,我们可能打不开思路。还有什么……
观众四:您在挑选这些剧本的时候,您是怎么想的?
沈磊:刚才那位亲说他有生理反应,我挑剧本的第一原则就是看完剧本后有没有生理反应。我看《怀疑》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我看《杀戮之神》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我看《奥里安娜》,我呆了五分钟,没有反应,就没看懂。我在电脑前坐了大约十分钟,然后我再看第二遍,所以这次欧洲戏剧季的这个难易程度来看,《怀疑》最简单,《杀戮之神》其次,《奥里安娜》最难。是这样来的。
观众四:所以十分钟以后是起鸡皮疙瘩了。
沈磊:十分钟以后是掉了一地鸡皮疙瘩。
观众五:沈老师,龚老师好。首先,先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戏的一些感想。这部戏100个不同观众会有100中不同的感受,男女主角在同一个词的定义方面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所以开始看的挺纠结的,后来我们观众作为第三个角度来看,朦胧当中,男女主角在这部戏中没有对和错,只不过是站的立场、或者理解某一个行为的这个角度不同而已。现在我有几个问题,一个是这部戏总共有三幕,第一幕和第二幕其实男女主角在眼神交流中不如第三场来的那么激烈。那么在第一场和第二场当中,你们在不看对方的情况下,如何做互动。第二个问题想问龚老师,可能这个女主角在这三个阶段中是不一样的,第一幕和第二幕差不多,她在玩圆珠笔,有点内心焦躁,到最后很坚定把笔放下来或者怎么样。
那您是怎么处理这三幕中间的心理变化,第三幕我们看得会直观一点、强烈一点,那么第一幕和第二幕是怎么过渡的,或者说您做了什么让我们感觉到她有一个变化的。
龚晓:其实我这个人物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任务还是蛮明确的。第一幕就是站在第一个台阶,到第二幕的时候,其实事件已然升华了,升华到了第二阶段。第二个阶段我还是想要去沟通,想要去解决问题,但到了第三幕我发现,我无法和他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完了之后,其实我自己也在滥用我的权利。就是,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幕、二幕、三幕,但故事的后面发生了很多很多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所以第二场上来的情绪和一场不一样,三场和二场也不一样。是三个台阶,是这个样子的。
观众五:也就是说您刻意做的很明显,让我们感觉在一幕、二幕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龚晓:对的,它一定发生了背后的事情。
观众五:可能衔接要自然一点,不然让我们感觉人物的心理变化没法理解。中间有个断层,才发生第二幕那么多冲突。
龚晓:对的,对的。就是三个阶段。因为背后发生了,必然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所以导致了他们的问题到后面越来越无法解决。是这样,谢谢。
观众六:两位老师好。我以前看过沈老师的《39级台阶》,然后龚老师,我是看过您的《蛇诗慢》和《空幻之屋》。我刚才有个问题一直想问龚老师。看完戏之后,沈老师这个角色从一开始的洋洋自得、踌躇满志到最后想求饶、甚至已经崩溃了。龚老师这个角色呢,一开始是楚楚可怜,但到最后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就是说你是从被动到了主动,而沈老师从主动到后面一直处于被动。对于沈老师的心情的变化,观众完全可以理解,他从头到尾,从洋洋得意,到难以忍受,都可以理解。但对龚老师您演的这个角色,从开始的楚楚可怜,到最后的步步紧逼,我认为这个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您有这么大的心理支撑,让您在这个角色中发生了这么大的跨越,是一种什么样的动力支持这个角色变得这么大义凛然、义正言辞,我对这点很好奇。想听听您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龚晓:其实这个故事说了很多女权的东西,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表现出来。其实这个女权的东西说的也蛮多的。一个话语权、一个滥用权利的问题、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女权。就我一直在说“我的同伴”,因为在故事发生的那个时候,其实正好是一个学生阶层对教育体制这个阶层,是两个阶层的火拼。我后面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可能这个组织有学生,有什么,我们认为我们可能有权益,可能甚至我们认为男女平等。就是虽然你是老师,但你得允许我说话,允许我表达我的看法和观点,我有我的权利。这是一个强大的组织,是两个阶级间的对抗。所以,我一直在说“我的同伴”、“我的同伴”,是这样的。
主持人:这次我在看演出的时候,觉得这个女孩子傻傻的有点可爱,是不是被她的好姐妹们当枪使了。她们都不过来交涉,就派你来交涉,而且你贯彻的很好。我就觉得蛮可爱的,为了弘扬自己的女权主义,要实现一个教育改革的梦想。
龚晓:其实她是有想告诉他的时候的。其实我的同伴,是想跟他沟通的,要不是那个电话,也许两个人就沟通上了。所以阴差阳错吧。
观众六:刚刚都是特别专业的观众的问题,但是我想作为一部戏的话,不是演给专业的人看的,更多是给外行看,有普通生活经历的人,像我这样的人。就像您说的,刚看到剧本时不知道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所以我想问这个戏到底想说什么,想表达的东西。可能西方的语境跟我们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但表达可能有共通的地方,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到底在这部剧里能看到什么,想请您再给我们启蒙一下,说明一下。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问题,对于语言,在细节方面语言是很重要,就是整个过程,我的感觉就是把剧本直接给翻译过来了,感觉有点阅读像翻译有点稚嫩的小说,恕我直言,问题是面对中国观众,所以剧本处理上,可能不够观众的接受程度。这是两个问题。
沈磊:首先,谢谢你能看这个戏。您能进剧场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这个戏是欧美戏剧季,这是欧美的戏,不是我们中国的戏,如果你觉得我们把它直译过来,你觉得我们可能翻译的有点稚嫩。因为我英语也不是很好,我是尽可能展现给大家,只要不去篡改或者说强奸原作者的意图,我们只能做到原封不动。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一个外国的戏能够改成让中国观众朗朗上口的。,像《驯悍记》,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驯悍记》,是莎士比亚的,我们把它改成上海石库门的一个戏,因为它是另外一个风格样式的。像这样的戏,是现实主义的,我们很难做到。因为这个戏是马麦特语(Mamet&Speak),他的语言风格就是这样,我们改动不了,其次呢,我们想尽可能的原汁原味的告诉大家。
这个戏到底说了什么……我可能没办法告诉你我认为的是什么样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看戏的观众,他在微博上给我的一句话,对我触动比较大,因为这句话跟我们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事情可能有些相关。就是说一个人滥用她的权利,当你处在一个利益集团高度的时候,你却在嘲笑你所处的地位,或者说你在鄙视或看不起,那么你就会被向往这个利益集团的、想往上爬的人利用,你会失去你的权利。大概是这个意思,我感触比较大。还有就是话语权,我认为就跟最近发生的事情一样。我有话语权,我就可以封杀你,我可以封杀他,你在我面前没有话语权。我也希望被封杀的我们能翻身,有话语权的时候。
熊源伟(导演):这位观众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戏剧外的思考了,这很好,我相信你能想出更多的。至于改剧本的问题,我是有个原则的,只删节不改动,因为只有尊重原作者,才是原著也就是这个戏本身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东西。我不会改,只会有一点删节,是为了戏的节奏,但是不会改。我上次和一群大三的学生排他们的戏我也没改,你排莎士比亚的戏你不改,那凭什么你排这些学生的戏你就要改,要尊重原著。(摘自7.29日“幕后故事”,导演熊源伟对同类问题的回答)
图为参加《奥里安娜》“幕后故事”的观众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起来做手……_来自奥里安娜的图片分享-堆糖
关联账号登录:
一起来做手工艺品啦!小物件变废为宝,胖妞妞教你做一枚安静的灵巧手工姑娘!
还被收集在156个专辑中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by 堆糖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1& &话剧《奥里安娜》聚焦“话语权”
话剧《奥里安娜》聚焦“话语权”
本报讯 记者 闵慧 简洁的舞台,经典的三幕结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简称“上话”)“后浪?小剧场新运动”第一季收官之作――百老汇经典话剧《奥里安娜》,昨晚在上话D6空间上演。&&
由上话演员沈磊和龚晓分别饰演的男教授“约翰”与女大学生“嘉璐”在短短80分钟内,用从头到尾的大量台词,张弛有度的节奏,与娴熟的肢体语言运用,打响了一场赤裸裸的“话语权”争夺战。&&
妙趣横生中又带有爆裂性的对白,令人啼笑皆非,也反映出当今社会的某些怪相――人们为了展示或炫耀自身价值、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而随意使用“话语权”。&&
剧中两位主演――沈磊与龚晓两年后再次复排该戏,对剧本及角色的领悟更加深刻,人物关系在三幕里层层递进,结局意味深长。&&
据悉,该剧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上演至7月21日。---深圳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C02版:娱乐前沿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商报头版
第A02 : 要闻·综合
第A03 : 要闻·视点
第A04 : 要闻·观点
第A05 : 要闻·关注
第A06 : 青春深圳 活力之都
第A07 : 要闻·综合
第A08 : 要闻·国内
第A09 : 要闻·国内
第A10 : 要闻·国内
第A11 : 要闻·国际
第A12 : 商报眼
第A13 : 都市新闻
第A14 : 都市·关注
第A15 : 产经·出国资讯
第A16 : 都市·热线
第B01 : 财经新闻
第B02 : 财经参考
第B03 : 经济新闻
第B04 : 证券·综合
第B05 : 证券·操作
第B06 : 产经·饮食/休闲
第B07 : 产经新闻·金融
第B08 : 财富讲堂
第C01 : 文化广场
第C02 : 娱乐前沿
第C03 : 娱乐视野
第C04 : 场论
第C05 : 人物周刊
第C06 : 万象
第C07 : 体育新闻
第C08 : 体育新闻
美剧《奥里安娜》由中国演员出演
&&【新华社电】(记者 白 瀛)由美国当代作家戴维·马梅特创作、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绍军执导的话剧《奥里安娜》5日至7日在北京蓬蒿剧场上演。该剧展现出两性之间交流的语境差异与话语权的争夺。&&戴维·马梅特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许多著名电影如《邮差总按两次铃》、《汉尼拔》等都出自他之手。《奥里安娜》1992年一问世就以“性骚扰”这一敏感话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剧中只有大学教授和女学生两个角色,彼此间展开了一场情感和意志的游戏与较量。&&该剧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交流的困境:一方面双方渴望理解,另一方面语言被误用和滥用,体现出男女争夺话语权的焦虑。同时,该剧对美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曾在美国百老汇、香港、上海演出。本次由中国演员演出,导演是中央戏剧学院首位艺术(导演)学博士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绍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条冬日奇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