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海虹老人太费劲了它在石头上不下来

阅读数:2984
最后更新于:
这是我看到的目前最全的一篇对海虹中介的评论文章,其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本人没有对其中的陈述进行考证,但通过学习看到了海虹的另外一面,虽然本心愿望不是这样,但是文章所列让人还是汗颜,希望把这篇文章转于此供各位有志于中国招标探讨的人士共同讨论。-----------------------------------------------------------------------------------------
药品招投标制度推行6年来,政府不满意、医院不满意、企业不满意、百姓更不满意,那么谁是该制度最大的获益者?而获益者对药品招投标制度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中 介 海 虹      海虹的收益    在国内医药招投标市场,无论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还是同为中介机构,对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虹,股票代码000503)下属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公司有着其他中介机构无法企及的话语权:其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药品集中采购市场和90%以上的网上采购,并在海南、北京、广东、重庆、河南、福建等27个省市建立起了27家省级交易中心,海虹总经理助理景肖鱼曾表示:海虹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行业垄断。  对市场的垄断也为海虹带去了丰厚的回报,每年通过海虹电子商务平台发生的药品器械交易多达数百亿元。海虹2004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该季度内海虹的医药电子商务收入为1.04亿元,成本为0.26亿元;2005年三季度季报显示:1-9月海虹医药电子商务收入为1.2亿元,成本为0.34亿元。日,海虹在北京举行全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会,采购交易金额超过500亿元,如果按照5‰收取交易佣金,海虹获得的收益将达到2.5亿元,除去大约26%的成本,海虹获得的利润将接近2亿元,这还不算其他的收益。  通过中间交易平台,几单交易下来,就可以获得如此高回报的收益,如此好事为何受益者是海虹而不是别的公司?这同样让众多药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都感到不解。事实上,从日国家甫一起动药品招标,海虹就以中国第一家药品招标中介的身份出现开始,公众的疑问就从未间断过:海虹为何是第一家,并且与国家政策对接如此恰到好处?海虹初期在全国各地投资建立分公司省级交易平台时,其投资绝大部分都是在100万元左右,从收入和投资比来看,很多企业都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尤其是医药企业。但结果是,并无药品方面经验的海虹胜出?回报如此丰厚的一个产业,海虹在各地建立省级交易平台时,为何如此顺利实现?海虹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商业发展逻辑,其推动力量是什么?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对海虹的发展脉络进行还原就显得尤为重要。    康健南下  海虹前身为海南化学纤维厂,由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在1986年投资建成的一家国有企业,1991年改组为海南化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在深交所上市,1994年10月变更为海南海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之前,化纤产品的生产销售是该公司的主营业务。1997年6月该公司变更为海南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再次变更为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上简称的海虹公司即指该公司)。  海虹公司现在的大股东为中海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恒),这是一家原注册在北京朝阳区的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元,法人代表为康健。中海恒的控股股东为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海南中恒实业控股股东为海南柏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一个叫林宗岐的人控股,而林宗岐为康健母亲,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康健,同时,康健也是海虹公司的总经理。  4月5日,海虹新闻发言人陆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海恒实业发展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公司也还在北京。但是,记者在朝阳区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获得信息表明,北京并无此公司。三次往返国家工商总局后,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说法,中海恒在2004年出从国家局迁到了海南。4月6日,记者在海南省工商局查询得知,中海恒在被海南省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不知何故),截至日,记者所获悉的档案资料中,均无该公司营业执照恢复的文件。  综合档案及其公开的信息, 1956年4月出生的康健,北京朝阳区人,曾经就读于北京第二十七中。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先后在北京市政府农办工作、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康华国际软件开发公司等任职。其间,康健前往美国、加拿大学习。康健在国外学习这段时间,康健的妻子吴晓冰在美国先后担任一中资公司驻美财务官和一家美国公司副总裁。吴晓冰同时也是海南金阳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控制人,该公司是1997年6月由香港利邦集团投资组建,吴晓冰为香港利邦集团副总裁。资本市场一人士称,金阳咨询服务公司是为中海恒后来便于在资本市场“发挥”而生。  一位长期研究上市公司并认识康健的海南人士称,夫妻国外几年的学习工作经历,这为康健进入资本市场奠定了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资本蜂拥海南。这时,在国外学习归来的康健也来到了海南。1993年3月,康健在海南注册了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做旅游项目和高科技产品开发。一位熟知康健的人士透露,他的第一桶金来自期货市场,这行,康是行家。赚钱之后,1995年8月,康健在北京注册了中海恒,成立这家公司就是为今后能进入资本市场做准备(除海虹外,还是ST吉光华、数码控股的股东)。    [ 本帖最后由 figo_zhao 于
20:21 编辑 ]
共获得金币 0
 拿下海虹  中海恒由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前身为海南中恒实业总公司,出资4100万元,占41%股份)联合中国新时代公司(1700万元,占17%股份)、中国华通物产集团(1700万元,占17%股份)、中国泛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500万元,5%股份)、中国华新实业总公司(500万元,占5%股份)、中国京安进出口公司(500万元,占5%股份)、三九企业集团(500万元,占5%股份)中国华电房地产公司(500万元,占5%股份)等7家国有企业组建而成。对这些投资,当时北京龙州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证实,所有法人股东的入资已经到位。随后几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和验资都证实了这一事实。  而同期在海南,由于化纤市场整体滑坡,当时的海南海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化纤主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从而导致公司利润下滑亏损。到1996年初,经营状况并无好转,海南省政府意欲为该公司找个好婆家。在上市公司壳资源尤为短缺的年代,拿到壳就等于打通了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所以,当海南官方表达要转让该公司意向时,包括中海恒在内的不少于三家公司参与了这场壳资源的角逐。“竞争是很激烈的!”海南一位知情人士说。  在这场角逐中,康健遇到了两个对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人:阮崇德和谢文。时下,阮崇德的一位同胞兄弟在海南省官方任职,1996年12月,中海恒入主海南海虹企业股份公司成功后,此人出任上市公司董事。  谢文是康健大学同学,人大毕业后于1983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92年开始从事投资咨询工作,对风险投资颇有研究,擅长资本运作,1996年回国时,正值康健收购海南海虹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关键阶段。一天,康健妻子吴晓冰打电话给谢文,说一起聊聊,当时双方约定,谢文帮助康健完成对海虹的收购,康健(中海恒)帮谢文搞一个网络公司。  为什么用谢文?海南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看中谢文的资本运作能力,再就是谢文的背景,其家属的一位至亲乃是当地官方人士,与阮崇德所拥有的关系同为一脉。  当时要控股海南海虹股份有限公司,谈妥的股权收购价格为1.2亿元,但实际上用不了这么多,因为当时上市公司的上市配额还没有用完,原大股东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尚欠上市公司6600万元,抵消后,需要支付现金为5400万元。日,中海恒正式入主海南海虹股份有限公司。  在正式入主前4天,即日,中海恒与海虹及其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签订了一个协议,三方各自拿出5000万元,共同成立一个1.5亿元的基金投资公司,合作期限为1年,并到日中止。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海恒组建这个基金投资公司的目的是——通过此举把支付给海虹原大股东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的5400万元套回来。  事实确是如此。协议签下后,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的5000万元迅速到账。一年很快过去了,但是,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投入的这笔钱确没有如期拿回。双方为此还告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到日,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还有872万元未收回。  谢文帮助康健完成对海南海虹企业股份公司的收购后,康健于1997年初投资成立了中公网信息技术与服务有限公司——金阳公司也是该公司的投资股东,谢文出任CEO。实际上,投资中公网,不仅仅是为了兑现对谢文的承诺,在当时化纤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康健除了要使海虹公司的化纤主业尽快走出困境外,还要找到在资本市场上的下一个业务单元——当时互联网是一个刚刚起步并被看好的行业,否则,花去大量精力买下的壳,而无法在资本市场上做概念“应用”,这显然不是康健所期望得到的结果。    虚假注册玄机  中海恒拿下了海虹,虽然之间的交易细节鲜为外人所知,但是,外界对中海恒的怀疑却从未间断,尤其是资金。  距完成海虹收购快三年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出现了。日,中海恒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二次股东大会,令人意外的事,此次股东大会的结果,证实了该公司存在虚假资本注册,涉及金额至少高达3000万元。  当天的股东会上通过了几项议题:同意中国新时代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中海恒12%的股份转让给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同意中国新时代公司退出其在中海恒实业公司认缴但未出资的500万元股份,占总股本的5%,由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认缴并出资。同时,占中海恒17%股份的中国华通物产集团也将股份转让给了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转让理由与中国新时代公司相同。而且,除中国华电房地产公司之外,中国华新实业总公司、中国泛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京安进出口公司、三九企业集团,都将其各自所认缴但未出资的5%的股份——500万元,转让给海南中海恒实业公司。转让后,中海恒的股东就只有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95%)和中国华电房地产公司(占5%)。令人费解的还有,直到2004年7月,中海恒股东大会才宣布免去了这几家“国字号”公司(中国华电房地产公司除外)派出代表的董事职务。  中海恒成立之初,这些资金都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多次验资证实,几家股东的投资都已到账。为何在这个时候,中海恒要冒极大的法律风险,通过并签订这样一个协议来否定当初投资已经到位的事实?事实上,问题还不仅于此,中国新时代公司和中国华通物产集团公司在1995年8月,已经将各自名下的1200万元所对应的股份转让给了海南中恒实业有限公司,双方并签订了协议。中海恒为何在4年之后再次一并决议此事?  这与海虹即将进入的又一个产业不无关系——药品招投标。在这次股东会的7天前,即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发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逐步推进医药电子商务。”而在此前的1998年,海虹就开始了医药电子商务项目调研,筹划药网。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国家就在摸索药品流通改革的办法,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  从政策递进的变化中,海虹公司意识到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引进电子商务,这对企业也是机会。而同期(1999年底),海南省已经在进行药品招投标的试点改革摸索。由药品招投标带来的中介费佣金,前景不可小觑,而且,其稳定的收益来源与电子商务概念,对于未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做概念包装无疑是一个好素材。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互联网的气象并非如现在客观壮观,之前海虹投资的中公网信息技术与服务有限公司,未来收益无法预测。  很显然,要保证这一资本运作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对中海恒的“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当初,中海恒为能顺利拿下海虹股份,从身份(国资)和资金上都必须进行包装。  处理完遗留问题,海虹从1999年底便开始与海南方面就医药招投标密切接触。  在这次股东大会上,中国华电房地产公司5%的股份为何得以保留?据悉,  该公司时任法人代表宫著铭,曾任国家计委副局级总工、国家计委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党组成员兼体改办主任、综合计划司司长。有人士认为,该公司对中海恒的投资要么确实有500万元,要么就是曾经为中海恒提供过更多的支持。直到2004年10月,中国华电房地产公司才退出在中海恒的股份。    开工前的布道  利用电子商务搭建药品招投标中介平台,海虹虽然为自己确定了下一步的基本方向,但在自身并不具备这一优势的客观限制下,就急需要找到一条捷径。在处理完中海恒“遗留”问题后,康健将突破点放在了河南。  河南是国家最早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试点地区,早在1993年初就进入这个领域的研究,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试点一直无法更大范围的突破。1996年后,河南省开始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的电子商务进行可行性研究。1997年,由河南省卫生厅产业开发办公室负责的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完成设计开发。由于当时网络环境尚不成熟以及缺乏相应政策支持,这套系统被束之高阁。  2000年2月,海虹从河南省卫生厅手中买下了该项目的产权。并于同年5月召开董事会,决定在北京投资510万(海虹控股51%)组建北京易通经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对买下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完善和提供后续支持。  一切准备妥当后,海虹在海南建立了第一家药品招标电子商务平台——海南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下简称海南卫虹公司)。日,卫生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药监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并确定海南、河南、辽宁、厦门作为国家试点地区。文件下发13天后,海虹便提出申请组建该电子商务公司。  海南卫虹公司注册资金为500万元,股东为海虹(275万元,55%),海南迅达医药咨询服务中心占45%,投资225万元。海南卫虹公司副董事长刘庭芳,为海南省医院管理协会会长,该协会同时也是海南省药品联合招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司。刘庭芳、何彦如(原海南省农垦医院信息科科长)为卫虹公司董事。严朝君为该公司监事,时为海南省卫生厅计财处处长,2003年9月起任海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严朝君为海南省药品招投标制度的设计者,海南的药品招投标试点为海虹走向全国奠定了基础。  海南迅达医药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与严朝君、刘庭芳、何彦如以及海南省卫生厅之间有无联系?是和关系?日,该中心出具的委派书叙述:刘庭芳、何彦如、严朝军三人为我公司员工,并受委派到海南卫虹公司工作。海南迅达医药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法人,在海南省工商局和海口市工商局,均无法查到该公司的任何档案资料。严朝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是说:“迅达公司属于私人性质的公司,已经注销了”。但即便注销,在工商仍然无法查到任何消息,对该中心的股权结构,法人丁娟的身份就成为一个迷。该中心是私有性质还是属于小金库性质也无法得以印证。  日,海南卫虹公司股东会议上,海南迅达医药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将在电子商务公司45%的股份转让给了海南恒利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刘庭芳、何彦如、严朝君三人的职务相继被免。此距严朝君就任副厅长已经过了5个月。此时转让股份,是否与严的提升有关。  依据刘庭芳提供的数据计算,到2004年3月(即海南迅达医药卫生咨询服务中心的股份转让时),海南卫虹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该省的药品采购金额累计达到11亿元,如果按照国家对药品中介机构规定的收费标准,取其常用值(5‰)计算,该公司到2004年底的收取代理费累计可达到550万元,这还不包括标书制作费等另外的一些费用。如果按照股权分配,并扣除26%左右的运作成本(参照海虹公司医药电子商务收入与成本的比确定的成本比例)海南迅达医药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可以分配的利润将达到183万元。海南迅达医药卫生服务咨询中心神秘隐退,这笔上百万元的收入去向就留下了诸多悬疑。  按照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卫生部、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是招投标采购的行为主体,可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开展招标采购,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也可以自行组织招标采购。招标代理机构经药品监管部门会同卫生部门认定,与行政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厉害关系。显然,海南卫虹公司的组建过程是值得人们比照国家有关政策去反思的。  
共获得金币 0
4、北京市卫生局的支持:
自2000年起,卫生局即与海虹公司签订共同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协议,由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后,此协议违反政策,所以卫生局与海虹的合作由公开转入地下。北京市卫生局局长多年来,均在政策上、行为上都围绕着,将北京市整个招标市场变为海虹一家垄断的局面,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到今年2006年局面大不相同,由于邓晓红将退休,再有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默许,更加快了这个速度,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再有海虹公司与邓晓虹的共同努力,最终将北京市医用耗材招标由6个组3家中介公司变成了一个组海虹一家中介垄断的结果,也为北京市药品招标统一成海虹一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此简单的实例,就可看出各级政府部门从行动上是怎样支持海虹的,也是海虹垄断全国药品招标市场的第一步。  二、卫生部从政策上支持海虹公司垄断全国招标市场  2004年卫生部出台的卫规财发[号文件中重要内容是: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省或市(地)为组织单位进行,该文件是卫生部规财司、海虹李宪法(海虹公司顾问)等人一起起草的,为何国家要进一步从政策上支持海虹在全国范围内变成一家呢?原因是自2000年至2004年间,全国各省市由于行业竞争,也是海虹自身的操做不规范,海虹尽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但经过公开投票后海虹并不能取得全省市范围内的独家招标代理权。从政策上规定以省或市(地)为单位招标,实际上是为了第一步垄断省市招标第二步实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挂网采购,最终变为由海虹垄断全国医药销售市场。  八省(市)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实际上是由海虹策划,卫生部规财司以及国务院纠风办,联合蒙骗高强部长的一次行动,目的是垄断高值医用耗材市场,为海虹做网上医疗器械销售奠定基础。  三、北京市卫生局从政策上支持海虹公司垄断北京市招标市场  现在正在进行的北京市社区医院的药品招标,实际上是北京市卫生局在蒙骗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卫生局在前台表演,海虹在幕后实际操作,最终目的是由海虹控制社区医院的网上药品采购,再以此为名当作成功经验,推广至全北京市乃至全国。医药股份公司、国药集团在非典等大型事件中,做药品储备等工作,国有医药公司在社区医疗的药品供应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优势,这些企业从规模、销售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等等资源都已较完善,为什么市政府能受卫生局的蒙骗,选用了一家新开发平台,无销售网络的公司,取代这些有着成熟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型国有公司?如果将这些大型国有公司取代,那么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市政府考虑过海虹公司有这些能力吗?所以市政府不要受卫生局蒙骗,以北京市全体市民的用药安全为代价。  四、卫生部推行的挂网采购的真实目的:  目前正在实施的药品挂网采购就要以此形式取代招标,在国务院纠风办、卫生部规财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安徽省卫生厅、北京市卫生局的全力支持下,使海虹成为全国独家医药网上批发、招标代理、采购等全职能企业,达到此目的就实现了海虹公司垄断医药市场的各个环节,获得暴利的终极目的。  五、看看海虹公司的灰色收入  1、公司的灰色收入:  除招标文件费和代理服务费外其会员费、会议赞助费、广告费、网上交易费等均为公司的灰色收入。海虹目前有广告、电子商务、信息、招标等几家公司,由于海虹具有政府职能,它就此以要挟企业,要求企业在他的信息公司交会员费,在广公司必须做广告,在电子商务公司交交易费(国家并无收费标准,但国家发改委暗中支持),各企业不得不交,海虹组织的各种会议都要求企业出赞助费,企业为了能中标不得不交,这样交法算不算商业贿赂?海虹电子商务公司仅会员费一项年收入尽千万元。(会议赞助费、广告费、交易费均不计)  2、个人的灰色收入:  各省市分公司经理均暗箱操作收取费用,管数据的,管招标的,管专家名单的都有暗箱操作收费标准,改一条普通数据,数据员收费500元,改一条重要数据主管收费3000元,卖一份专家名单5000元,保一个中标品种计算机人员收费2万,经理3万至5万,保一个企业的产品中标(一般10-20个品种),各分公司经理平均收费20万-50万,根据不同地区及销售量略有调整。如海虹天津分公司经理张力已被检察院调查。海虹公司的法律顾问王岳(北大医学部法律教研室主任,却整天在海虹上班,不知北大校长有何想法,王岳老婆仅是一名医药代表),自2000年进入海虹公司工作,2年前他已购买2套商品住房(其中一套200平米以上),凭其收入能否买得起?海虹唐玄东经理也是在2年前就购买了商品房,不知收入是从何而来?  海虹公司总策划者—康健,经过资本运作,创立海虹公司。以不正当手段行贿各级政府官员,从而造就海虹公司今天的“辉煌”。  以此文警示国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领导,远离黑洞,以防卷入海虹的漩涡中。  你做了什么事你自己知道!天也知道!违背良心做事会遭报应的!!!  已漩入漩涡的官员名单:  国务院纠风办:刘芳及其某位领导  卫生部规财司:于德智、王玉洵  国家药监局市场司:刑勇及其某位领导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芦风霞及其某位领导  安徽省卫生厅:刘浩远  北京市卫生局:邓晓虹、杜英荣  天津市卫生局:梁湛  天津市发改委:纪秀德  几件怪事:  1、上述所列事实足以证明,所有和海虹竞争的公司均被国务院纠风办亲自下文督办调查,国纠办也均下文要求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协商取消其资格。可海虹公司为被国务院纠风办调查过反而国家法改为给与资金支持!!!  2、海虹公司全国投诉最多,全国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反映强烈,乃至北京和杭州市大型医药企业联名向地方卫生局和有关政府部门申请要求海虹公司退出招标市场,可全国各地市政府部门均瞒报真相,国纠办也置之不理!!!  3、国务院纠风办亲自管理和海虹竞争的全国各中介公司,可见中介公司的“级别有多高”,可各中介反过来向国务院纠风办反映问题他们却说:国务院纠风办不管企业有问题去找你们主管部门去!!!  安徽省法院正式开庭受理首家中介公司告政府,安徽百信公司状告安徽省药监局,在没有事实和相关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取消了安徽百信公司的药品招标代理权,请希望了解真相和支持正义的媒体和医药企业前往旁听!!!
共获得金币 0
招标其实就是新的腐败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SBS社区平台技术由提供 ICP证:浙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虹的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