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门派掌门路天下 灵修 多少级能捕捉元神

[转载]《修真法悟》(详解本)&[复制链接]
悟真篇·呈解
一九九三年九月于武汉
七言四韵十六首
七言绝句六十四首
五言四韵一首
西江月十二首
西江月又一首
中国的道家炼丹术,一直处在被人们神秘化的历史中。自从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大潮不但将气功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且也使道家以炼丹术为中心的健身内炼术逐步地为大众所认识和修持。现将青龙山人宗师圈点过的《悟真篇》按山人的意志推出,一方面是为了尊师之教诲:宏扬道家文化精华,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也是为整理发行山人尊师的有关论述作一个尝试,同时也为大家参习有关经典作出一个范例。
  《悟真篇》在历史上是晚于《周易参同契》出现的论述炼丹术的重要专著,由于种种原因,大丹、药物、火候的关窍之处,仍然藏于词赋之中,为现代人所难解,皆因文心所隔,并非是智虑不明造成。当我拿到此书后本望一气呵成地直陈师衷,无奈天意所阻,师尊之文言仍不可能尽剖,但我尽量保持原状,以待时证。
  《玄灵修真德道功》的本意,是为那些曾经有了一定炼气功的经历,并且认识上已经接近玄道的炼功人而设的。师父的本意并不希望各位学子沿着前人的路一个脚印又一个脚印地模仿,而是要启发大家在本性中所积累的玄德,为此次修真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并且真正找到修真悟道修炼丹功的大门。
  当大家看完本书以后,可能会提出一连串问题,首先要问的可能就是:为什么不告诉我们玄牝之窍在什么地方?何为真铅与真汞?炼丹之道到底应该如何下手?拳拳之心多年,为的就是寻求真诠。
  张伯端在《后序》中曾说于成都得师父授丹法后曾三传非人,以致三遭祸患;时间皆不逾两旬,可见无戒者其果报不爽,更何况“内功法术的八不传”有明确规定。该留到口传心授时再谈的内容,将变换语言或者保留到师父择贤而授时加持传法,然而夙有仙骨而又积德明道之士自当于隐中得仙师之亲传于前,此不足为怪,即所谓“阳教阴会或阴教阳会”者也。书后收录本功学员三人之来信,从中可见神授之一斑。
  丹道如何下手的问题,师父曾经有言在此:
  修丹者当按下序五条持修把握:
  1、重德省己2、参悟阴阳3、辨别真位4、和修金丹5、证得真果
  重德省己:
  经过悔过迁善大法涤阴增阳而解脱阴神上的桎梏和束缚,使其能以外补内,调整身心,回阳增春。
  参悟阴阳:
  师父借符录之法为学员启灵,以达到通灵。常能抱阴而知音,得之于玄助,同时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如此方能激发阳神。
  辨别真位:
  假、幻于修真是不可少的过程,能辨之者确很少,同时辨而用者更难。用,非识心之用而是元神之用,此时之元神魔息不少,故当首明识心所居之地,即借元神以修识神。
  和修金丹:
  和者,内外。仅靠人修是不成功的。一定要神修,是外神与内神的和合之修。这也是和合阴阳方至大道之理。此理不明者不得天助。金丹之修男女有别,女子多修而少成者皆因阴阳之参悟难明造成。男子先修内而后修外,坤道却反之。
  证得真果:
  性命双修,不离真果。金丹成就凡心却不能摘,亦不能见,这就需要修心以合性,待心性行三位一体时,才能真正尝到真果的滋味。
  师父曾说过:不论是古代的典籍或今天所言之法,对每个修真之人来说都是次要的,主要的、关键的地方是书中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能被每个人的系统理解和掌握,这里所言的系统是指人的潜意识和主观意识总和,还包括人身体上每个细胞的信息密码的阴阳两个方面。
  所以说任何一种功法都有可能获取空间高级信号的加持而获得成功,高级信号所依从的是每个人的德性的共振(阴)而不是心情的欢悦和喜好(阳)。心热终有心冷的时候,冷静时什么都容易理清。所以炼功人中有“不教自会”者,他们是凭着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获取的,不是依赖于言辞。
  丹道的至简在于汞、铅,汞铅自见即如跨过了太极弦,弦之两边各有一对阴阳,同时观见就如同和四象。命中有一对阴阳,性中也有一对成双,德于缘福者其法自融通。得于文象者其心不异狂。故圣祖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得于阴而莫得于阳,其功莫大矣。
  修炼金丹之道,“本是难遇而易成”之道。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里,再难遇的事物也容易逢缘,皆因道生其难必有易随之,生易也就必有难所伴。现在师父立德化人间,普度众生之宏愿,禀太上好生之德,普传真法,这是难遇而变成易逢;所真难者,难过师父的考验关。尽管此关不似“三年打柴,三年挑水,烧火又三年”那样漫长,原则上却仍然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当你的德性与所立大志达到了吻合之时,也就是得授金丹诀窍之日。望各位勤修善悟,智虑自明,以迎接新的更加艰苦的修炼任务。
  《悟真篇》所言主论均集中于上、中、下三篇内,余其辅佑之言当参此正文,而不得混淆主次,以致本未倒置。但愿大家能够阅读此书后,从平淡的言谈中找出炼丹的实质,从隐藏的譬喻中求得师传的真心。
                        
癸酉年中秋武昌厚音
嗟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堕于三途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其学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诸易象仁义礼乐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言之。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交媾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岐,不能混一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曜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口巽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至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而难成者。以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多灭裂,故施力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以辟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事必难成,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数事为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绝虑,即与二乘坐禅颇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长迁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像,龙吟虎啸,夫倡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宾?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还丹,不亦远乎!
  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唯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色;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疲悴,虽询求于海岳,请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二年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丹经,若合符契。因念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乙;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尽,又作为歌颂乐府及杂言等,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所期同志者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权叙。
白话自序  
人身难得,光阴美景却又容易变,然而人生却又不能预测长短,由此人又怎能逃脱因果之报、莫测之灾?人如果不能及早省悟自身,那就只有逐日撞钟,以俟终生,若于由生转死之际,一念有差,至使堕落于三恶道,则在时空中难有重新再世之可能。到了那个时候,本性有念,存无限中,虽悔恨彻天又有何用?故老子和释迦牟尼以性命双修之学大开方便之门,教人修悟善恶之因,成炼无极之正果,以达到避死脱亡,进入无生之境地。佛家以空寂为宗,若能顿悟圆通,则能直接到达彼岸,了却生死。但是如果魔识复荫,习漏末尽,则仍然难逃于有生之忧。道家以炼命养性以还其真,如果得到真传法诀,则立刻就能证就圣位,位列仙班,但是如果其本性未能明彻,真识难固,终究不免耗成败就,使真位立于幻形。
  《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的说法,而《论语》则有“不随便动意念,必定会固本还源”此言渗透了孔氏性命养德以求好的奥妙,然而其言非常简略而不详细言明,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儒家重品德、言仁义,主论唯序人伦之理,施仁义礼乐之教,所以在无为修道成真的方面不能统统加以主论。但是儒家也将修命之术藏诸于易象之内,修性之法则混合于轻描淡写之中。至于说到庄子推演穷究物累、人作、鬼责之说逍遥本性之论,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之说,尽皆切实就本之言,还有汉代魏伯阳,引用《周易》阴阳之理论体系,创作《周易参同契》以明宇宙大丹之作用,唐人高僧慧忠在他的语录作品中首先谈到的却是老子和庄子的论点,此点更显明了用道是要讲究归根复本,所以世上教派虽分为佛道儒三家,道却归为其母。
  无奈的是住世的道士与和尚们,很多都是各自固守门户,互相排斥,相互指责,造成了佛道儒三家皆被邪心所歪曲而没有人再去理会,很难得再有人将其求证于大道,殊途而同归。况且今世之人以道门之修行只重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有两种结果在等待:一种是容易学道(到)却很难修成;另一种是非常难有此机遇获得的法门,但是一旦得到了,却又相当容易修成功。
  例如:培炼五芽之气,合服日月星辰等七耀之光,用意念观想按摩调形,呼吸之中吐故纳新,力采真气,炼功时辅以经文咒语而望超尘。含水画符以图天应,叩齿以补命精,意念集中而望调神,与娇妻隔绝异房,辟谷食气以望早日身净,意念集中而闭息于玄关之间在天目,捉提吸闭习房中之术以望补脑还精,还有集外药服炼而涉金石草木,以上诸种皆是容易学而很难成就者。以上的各种方法,对于修身之大道来说都是些支离破碎的小法小术,世人是绝难执法而运天机于不误,求真于人和而无心的,所以大多数炼功者望成真尽管力气财源蚀去不少而效果总是难以见验。如果照这些方法心诚志坚地炼下去,日夜修炼不缀,顶多只能达到去病强身,免遭横祸非命的目的,一旦停下来,中途不炼,则前功尽弃,得不尝失。这些都只能说是熬一熬岁月,将自己的本命精华付之东流而已,于人之根本大志来说事必难成。如果还希望有此一炼而永远受益、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就更不可思议了?这可真让无数的求真学子,赤诚的苦修之人痛彻心肺。特别是近代的修行者遍及天下,然而执着于妄念,不去修德悟道体行妙法之真,到头来一无所获如竹蓝盛水,还埋怨神仙之言是骗人之语,古仙之语全是假话。却不知道成就大道者皆因为炼取金丹而得道,他们唯恐泄露天机故排下了非常多的修行之法而替之真名,藏至简之道意于万法之中。其中只有闭息一法,如能忘我无为,即可以达到与佛家二乘坐禅一样的效果,若勤悟谨行,也可以入定出神。然而此时练出去的精神是性的一面,是属于阴的一面,命是神的房舍,如果房屋得不到永久地保存,只好不停地靠维修保养来延长其年限了,所以说没有获得金汞返还之道,又怎么做得到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的正果呢?
  可是修炼金液还丹之道则很难有此缘份而相遇,但是一旦德行深而巧握玄机却非常容易成功,需要完成的条件,无非就是对大道的认识要简捷明了,同时心、性、行的修为一定要成于自然。深达造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元精、元神聚于黄道,精气神会合在顶,五脏之精华聚而不散,眼耳鼻舌无时不绕真而行,龙吟虎啸方至铅汞之生、夫唱妇随,唯有阴阳本性,玉鼎汤煎,阳骨八瓣如婴囟,金炉火炽,黄庭圆融火一遍,至此,金丹方才成而能观,呈之能见,太乙归真,终始本来是一体。只消片刻灵光显,永保还需慎存意,逸乐只在无心时,若想万无一失,慎于运用抽添,正气盈溢方护体,得一抱阴步莫前。如此自然而然阳生之气得复往,阴杀之形至消残,火候如冬夏,温养同秋春,自然完结有信使,暗中君相是洪恩,脱胎换骨去凡种,名列仙班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千秋万载不变之幸。
  今世的学道炼丹之人,有这样几种认识: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坎离为心肾,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这些认识尽管无碍,却也无成,其因无外乎,不识苍桑本一灵,谁于其中主浮沉,大则大矣难见边,小则小矣不逢缘,巨擎毫发皆战立,何日方得见祖根,故回于本身造成分不清主宾,这就象不识己、如同不识家,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之子为亲儿,又怎么会弄清金木相克的微妙,阴阳互用之奥玄?如是一些认识终至有日月离开轨道的危险,铅汞错放在两炉中冶炼的事实,循此以往意欲结成还丹,那不是南辕北辙么!
  吾从幼小即喜爱和研究道家之说,佛道儒三家之说无一不深研,余下的各类杂家,如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没有一样不留心详勘彻究的。唯一就是金丹一法,尽管读尽了所有经典及百家歌诗论说,统统都只是以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这些概念来代表金液还丹中的关键之处,然而终究没有告诉你真铅真汞是何物何色,连药种都没有指明,更不要说向你披露火候与法度,温养与指导了;以上几点后世的学者或迷执之徒充分发挥自己的后天想象并著于文字,将先圣典教随意笺注,谬误百出,诌象万端,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把仙经搞得体无完肤,而且蛊惑后学,耽误了不少的赤心向道之人。吾也因为没有机缘与得道真人相逢而无法获得丹道之中的关键口诀。于是长时间使吾寝食不安,精神疲悴,虽寻求访道于名山福境,请教于各地贤愚,皆莫能通晓真景,明示于我心。后来到了公元1069年,因随学士陆公到成都,因为夙志未了,誓不回转,吾之诚意之切为真人所查觉到了,于是亲自面授给吾金丹药物、火候的口诀,其言语非常简单,其重要之处并不繁锁,可谓指流水以告源头,说一而使你悟到了百端的道理。拨开云雾见天日,拂尽尘沙明镜现,与古之丹经对校,可谓天衣无缝。由此而想到世上求仙学道者十有八九,要想见闻真机难有一二。吾既然遇到了真诠,怎么敢将其隐藏,于是尽书所得组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其中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之诸卦之数;五言一首,以象太乙;接着后面添加了《西江月》一十二首,以象征年岁之节律。有关金丹修炼中的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先后,存亡有无,吉凶悔吝的所有问题尽都包涵在中间。由于金液还丹并非尽成明心见性、直达真觉的修炼目的,于是又作了歌颂乐府及杂言等篇文章,附之卷末,明心见性、直达真觉的法度,也都溶在共中,希望同志者览之,则能从中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一零七五年岁旦天台张伯端平权叙。
《修真法悟》——悟真篇呈解:上卷上卷七言四韵十六首(表二八之数)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①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瘁枯。②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①: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时光易逝是一个方面,正道难寻是另一个方面,无数人求道修真心诚却终生难遇仙缘,难入仙地。②:追求利禄荣显,此乃常人之举,所谓自我价值的实现非此则不足以为正。自生之息,不足为悲,所悲之处唯当世之求道之人,不求穷理、尽性、了命,而达超彼岸,有少数人却将神通视作修真之目的,功能当作命功之真,求实验证固不为过,执着于有形却难保无心,此执着较乎拥财抱利者实无二义也。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①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②
  ①:今天的人对生死有科学乐观之见地。生则福禄寿禧望全,死则美曰:人生自古难逃期。说不信无常之链,却有科学算命种种;言仙家之传为妄,却又挖掘健身之法无穷。须知万般终将去,唯有业随身,灵魂之说在今人心中已经不是理论而为实存,故练气功者当有遇仙之缘,修德明道者备成仙之分,所欠者,阴阳之道,月旋日绕,阳之极者归阴,天生天杀,理之内份,自然选择兮,德荐有生。②:人生复杂,人身包容,有形即有无形,无形中有五行。人身无处不丹药,内外自有大药运,古人多少练丹士,知之能返有几成?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①
  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②
  本因戊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③
  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④
  ①:天仙在人道、神道和仙道三门中当属上乘者。金丹:此处所言之金丹,当分内丹外成和外丹内成两类,前者为坤道所持,故速成而效缓,后者为乾阳所修,当难就而命强。从古至今牵强而注者之所以强分金丹之内外,妄言紫阳性命之偏执重点,皆因立足于人道而言仙机,运肉眼而窥金丹。阴阳之道机不明也。
  人有形质,而丹非形本,求证者,性中之精华。男者、阳也,性本属阴,故不能于形质之中先修外丹。外者,阳也。同性相斥,乃万物之道,所以男先修内丹而后修外丹。世之所传丹经为乾而立较多,坤道为少,其因不外乎先外而后内,使其机遇是难遇而易成。分内外者,强之名也,实本一体,时空不一样而已。
  ②:二物,古人将二物延伸的异名同性之物太广了,祖伯端所琢用之二物一词的确贴切,似人非人,有形无质,似物非物,有情无声,然见之即我亦非我,证得此象本性明,生身之处本阴阳,相逢一笑情中人。
  五行全与五气朝元实乃一兆之先后,全方能合而为真一也。
  ③:世人情好全仗月老,姻缘相成不见红绳,真意非心有她无我,戊己为中扮作媒娉。
  ④:功成还需大德全,她在光里驾翔鸾,吾立无心逢仙机,主宾一体上九天。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①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②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③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④
  ①:吾独异于人者,而贵食其母,非只为五行之逆转,至要之处乃心之逆转。贵食其母,非常论之母,乃本性之澄明,唯长以母位善居方能别于逐鹿之群妄。
  ②:坎离之颠倒由其自知,非由我生之意,吾学之形,他人之言,圣贤所云。孰沉孰浮,主宾自定,她为主兮吾为宾,真意至此方分明。故人解不如自猜,验过往,悟本心,德行自此见地分。
  ③:金鼎本在庭中立,三分天地占一份,颠倒须在中脉求,莫向泥丸求真心,离火若在黄庭下,天池自生命中精,世人莫将意强猜,位置顺生难顺心。
  ④:神功非人功,君之统筹,臣之承运,深潭乃极阴之处,非会阴之会又有何处能与之并论?神功初验则一阳复生。阳者,日也,强似幼儿之精至,足抵少年力气增。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①
  果在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②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③
  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④
  ①:精强力壮,非似少儿之外感,实际是内观与外感之和合,阴阳之礼聘。虎跃龙腾,非人为抽添可比、可言,实乃神运之神速也,此像非以文火武火可以言喻,霎之即过,瞬间又生,何处可言武?又何处可意为文?此关若强之以意,喻之以武、文,轻则犯喧宾夺主之嫌,重者有性命之忧。
  ②:珠即是果在枝上待熟,常人着意而强猜此宝误以为幻,却不知无意之中产玄珠,非有为之徒一炼而敛个疱可相提并论得了的。
  ③:溯之古典,莫有不源于易理,法之于卦象的。然而性之隐藏,若龙伏深潭,未谋其面而妄演伏龙之技,岂非闭门造车,又能作何解释?劝君晨昏之火候,休管我与火合,只守验他应天枢之数即可。
  ④:这一句可是关键,至人是常,居廛市尤卧深涧,进深山如同曝形于众听。故众人为师者当静我而待人,修心而承教,前者可以把握住一切福缘而不致错过,后者则可以省己利性,神形共成。过去所言,阳教阳会,阴教阴会,不教自会的三种情况在此已非三种而是数种之传法了,总的说来,大隐谋面靠悟性,传法则赖德性。
  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摆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①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晏争知有凤巢。
  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②
  ①:人人皆备之长生药,不但能自成大丹,且能自医医人,逢缘省福者,自当得法了道,不将人生作儿戏,逢缘自弃者,亦可以自生自灭,枉抛人生,非佛不度人,而是佛等待度人,等待迷徒自省也。
  没有水中精,何有甘露降?天地皆喻人之天地也,没有天地吾可自造一对天地,自能见者可谓真意之源。黄芽古人谓之真精,可亦不可,吾验之为相反的真性之种。甘露要甘是为实为阳。黄芽见之于光,要有质见形,却处阴为母,故吾之天地合抱其母,虚实会于其中。
  ②:大见小可以理喻,小欺大则难以言表,抱鼎者不见天地,盼真精者永不见坎离相交。龙自有不言之隐,凤当善智慧之遥,此二祥物不显于人者,皆人之本心未修即是井蛙与篱下晏鸟。寻草烧茅有何怪哉?须知龙凤呈祥非人之杜撰实为修性命之必然。各位实践者见之则成,离之则败,此非虚言。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①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②
  ①:西南本为先天坤腹之位,中脉主之。
  铅遇癸生,肾精为先天之壬水为铅,癸水为后天之水,为阳之初动而注入真意,故云:“静中才一动,便是癸生时。”然而常以注意引癸生反向运动,久之则益性利命,且于真阳一现时机握持牢固不偏不倚。
  ②:流珠当为无心之成,癸生壬水自然是真意长存,此一对有无互为雌雄,流珠为虚则以实癸之为迎之,癸生有形则以玄灵应之。皆因托于阴阳之数也。没有阴阳之颠倒则不足以言道。
  年方少、情正旺,二八妙龄合正当,药重总是精一聚,元神调停居釜中。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①
  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②
  ①:此第八首谈药之真假,辨伪之紧要。三黄与四神乃至众草都是身外之物,非人身之真药也。望以外药而炼内丹者,若画饼充饥,水中捞月。万物均备阴阳而后生,因此古人云:阴阳“聚则和合而吉矣。”人命中有阴阳,性中亦有阴阳,而后者为历世修真人所不明,何也?只闻其名难见其形,故多数人以强猜妄测曲勘,误己误人。
  第七首言一斤须二八,此首曰二八当和亲,此亲类于人之亲情状态,非人心自思而成,实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全备也!善处者只见其一而难睹其双。善悟者沉陷性宫难返阳命,善为者,万事俱备而不知媒妁为谁,真意何真,唯善德者方能超乎上德,大为于痴,成之于瞬。
  ②:成之于下故曰潭底日红,万象争辉,无复为怪矣!长之于上,故言山头月白,育成在玄宫,这些都是自然之道使然,唯有先抱性观命方能破晓之一二,否则难见真铅汞,即使见到也是容易失之交臂。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枉。
  劳形按影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①
  举世谩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②
  ①:人身躯为阳,则元精藏于阴。劳形偏于阳,按影只见阴,服气执于隐,餐霞想纯阳,此般下去都只是独修之虑,单求凤者不见凰。孤阴寡阳终是人生之大忌,执着于此就是上上之根亦经不起日侵月蚀,把一点元精用尽,将满腔之元神耗光。
  ②:世人之谩求自有其理,天生天杀,自生自息也,非佛不度人以明言,皆言尽即非言,非道之不成就人,皆因天之无情故天得以长久,以其不自生也。
  意在穷取,父母育我,当有初意,不返本尤阴阳不能复归于无极也。无极即无生,无生即父精母血未化生之前,至此则药王自己呈见,忘我忘人,父母皆忘方能做到心无情则真纯、意无念即真心。
  好把真铅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①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②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③
  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④
  ①:世人为真铅之意难以捉摸,铅离人体之意太远,先天一气,何其难猜,实则为身上所有、本性中的一条根。
  ②:地魄非真铅,天魂非真汞,阴阳各一对,虚实彼此分,朱红映子房,肾精润真心,要知端的意,我性阴阳存。本性也有阴阳一对,入人身后所分。
  ③:高屋建瓴,非圣祖而谁能胜?。
    事半功倍,原来是守德有成。
  此亦为方外所言,成就者望自己之一力而成就大丹,不为妄乎?居高临下全局清,有圣祖导之、教之、赐之,则无事不成。然涉其阴阳也是外力。内在反应即是重德有成,无德则枉修一世,无守更是可怜一生,有而能守则使鬼神既惊且钦。天应其命。
  ④:大丹有成之后,仍需明心见性,何也?以心修命,魔识易生,神强在外,制内则是碗中调羹。
  第十一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①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②
  炼成灵质人难识,销尽阴魔鬼莫侵,
  欲向人间留秘诀,末逢一个是知音。③
  ①:黄芽和白雪所代表的是人身体中两种特殊的阴阳相立的物质,这两种物质与人的形质有很大的关系。其代表的是本性中的精华,非只是命中的一点。有很多人在修真时,只见其一,难见其二,或者阴阳男女是两者分开出现,更有憾者是两物同时出现,却又不知何种样才称为真意而媒合两家。这一切当首赖德的积和守,非一世之功,是历劫经年的反映。
  ②:没有土,难以生万物,载众生;没有水,则众生无以为养,何以生百姓。
  ③:灵质生时百魔随,相伴为生。
  真身升腾仙护驾,浪淘沙尽。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总是劝人明本意,莫将妄念度白头。只因人求六根净,却不知虚中有实,性为根,留诀不如弃本留末,有缘人自然缘木见鱼(玉)是知音,物之反也。
  第十二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①
  常道即斯为日用,真源反此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①: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据无极我伴两仪,世人不知至简至易地去观悟万物之道明修真之道,误杀多少阎浮世上望超升脱凡之人。累智无穷终成己累,用功无数到头无用。其遗叹是不能返朴归真。此处所言返朴者不但是命功修持上的返朴,主要的还是性功中的常存朴素,越复杂地功法越离真远,精一而终实而不空。例如:坤道常存想日透小腹,男士则光映全身,即握人体阴阳之本矣,此只其一。
  生发之道常运,老君曰:“反之则道之动”,尽管不见其道却能于颠倒过程中发现道的运动表现,常悟及此则明心,实则是在训炼自己的心与性合拢。
  日用中存常道,颠倒中溯真源。不将做人修仙的奥妙位置调整到阴阳合道的位置上,谈颠倒自然成妙是非常难的。
  第十三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①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是月圆。②
  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③
  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①:玄中颠倒颠的景象非仅指上坎下离、取坎填离这两种解释,而是所有的与常象相应的玄象都在其颠中。潭底日红,山头月白,果生于下,水升于上,男子日红映全身,女子日红照寝宫。这些看似简单,若能返朴归真,即为日用,却非一日的悟道之功,故曰:悟道是关键。莲喻清性,火喻常心,为人者心在外在上,故常蒙尘垢,难有明白的一天,置于下者,平心静心,修其若止水,其一颠;修置其下,此其二颠,修其与形质相映,其三颠矣。心属火。以至得出以上说。性本似莲,出污泥而一尘不染,处上不乱,处明(常态)不散,出于火而实际根于火,心性相表里也。此处所言都是玄中之事,非肉眼所见、常人能闻,致使古之修道者妄言气聚丹田而寻黄芽,龙腾虎跃而寻白雪,其谬者均在于下手在实上。何为实?阳也,先处实即阳对阳,缺一颠何为玄?难见也,处阴,若不解决此问题,又缺一颠,故今人妄评紫阳真人所言均为命功之言岂不谬乎?悟透此者明内修之第一步功法。
  ②:白虎归家;肾阳真铅为神之所伏归于下庭方安。明珠如月,光和自然,命成在虚实赖此,有中化无是真诠。黄芽白雪皆羡此。只望神安化一专。
  ③:谩守药炉,非空非实,有意无心也,有意者,其应天然,万事由缘,无守亦为守,神定性卓,气息配荐自然。
  第十四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①
  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②
  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③
  ①:三:可曰三家:元神、元精、真意;亦可指三花:精、气、神。
  五:由《河图》而知和中为五,由人体知有五脏之精气,可曰:五气朝元当归一,一,丹也。
  言数者应天地虚空太极之象,言三花五气者应人之小天地形质之合实。虚实、玄明、隐显,无一不是应该明白之处,然泥于象数者为形质所缚,守于虚空者为负于色。及性命者当将其兼顾。
  ②:三家在先天为元精、元神、元气,在后天为身、意、心。三家自有夫妻合,阴阳成对自然成。若是三家齐相见,元来天仙我有份。人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人身上所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物质都可以与大宇宙进行物质的交换。故相见(三家)前可交换,相见后也可以这般。先调动元神的力量为元精元气补亏益损,这也是存下了一条修真之路。回头来再三家合欢同证福果,才不至于使三家分拆,不得长远。
  ③:一是太乙,婴是圣胎所产,金丹者一也。
  真气之内容真性,万物同象生发明。
  人得合一而有生,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地得一以宁,天得一以清,故得此一粒金丹,则万载圣基永固,性命之道自将成。
  言十月以象人孕,实则有别,男子当育十月,女子只需数晨,此亦一颠也。
  第十五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①
  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
  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
  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②
  ①:真铅为何物?历世弗详猜,
    吾今借喻之,打破此铁馒。
    铅本迁之意,本性打个转,
    颠倒命中求,女性转为男。
    下余非譬言,返本列仙班。
  ②:世人只知休妻以保不漏,岂知真精不在浊水中,积累有形不为元神所负,枉作死心肾气难平。休妻即如休去了圣基,至人总与凡人相溶。妻如影,家似琴,日拨三弦对影呤,若能应得心似水,外无扰兮内无虫。更教有形识真铅,说破好笑夫妇同。
  现今一大批气功爱好者,特别是年青之人,动辄曰出家修行为真,却不知在家修行为真功。出家者,家庭不允,祖宗不允。其根自被无形牵,休想见得真铅汞。铅汞本非命中求,性受于命待成人。人不成,童心蒙,何时方明真意动?劝君穷取生身处,成家立业修真衷。阴阳相隔同性斥,道化万物本一同。
  绝粒即今之所曰辟谷,其现象打破了科学武断的一面,证明人是可以不依赖食物而存活下去,这是具积极的一面。人如果执着于辟谷,就是坠入了辟谷消极的一面。很多人认为辟谷是一种功夫,那更是大谬!辟谷只是神修金丹法中的一个过程。既是过程,有开始就应该有结束。从无意始,亦要终于无意。有一种人饥肠饿肚而不知缺什么,此可曰意识中断,耗的是元神,不是坐化“升天”,就是衰竭殒命,还强之名曰过关。有的人关是渡过去了,可其培炼出的精华——元神将不复为生,更不要谈什么功能。另一种人是自然辟谷,不饥不饿也有精神,天之助也,然而此中也有天数。
  天不助无道之奉,德不扶难明之人。
  人的意识中若出现信号需定数中止辟谷,执于有形而不服无形之数者,盛阳少阴。强夺天源是罪一,喧宾夺主是其罪二,自罪其神是罪三。人本有形有质为命,有形无质为神,炼神进入一定阶段,清理身体浊质是自然,故命功当以存形去质来顺应而辟谷,一旦达到一定净化程度,元神远于命,命当复自然,方不致耗去元神采气补元的精力,并为下一步修炼大丹在命功中重新调整作好准备,故需外五行(营养食品)来补内五行,色身是不能遁于顽空的。
  长期赖于父母者非孝子,
  无止境依赖元神者非明心。
  至于说到服食、烧茅之举,餐霞饮露之为,合日月行吐纳,静观想导意识,在总体上都不是顺应大丹的生发机制,只能起到扶本执未的作用。人在朦胧中浪费修行时间,这也是修真者成千上万,成就者凤毛麟角的原因之一。
  第十六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①
  莫怪天机俱漏泄,都缘学者自迷蒙。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②
  ①:仙经汗牛充栋,金丹只此一宗。学会前人真意,切莫拘于言同。坤位生成体皆言性功聚精华于命中(重心之中——下黄庭)。“种”字有两意:一是“种”子来源于乾家,二是“种”于乾家交感宫,这两者都是真实无误的。金丹根在玄宫。成在下田(坤位、下黄庭)转而升至玄宫温养,继而复至下田长成。此往返实际上是阴阳三次颠倒颠。颠倒颠,其妙在中间,任督为中脉用,龙凤聚为全。莫从中外取,只在黄道间。
  ②:天机早已泄,世人识不全。缘由识心蒙,弃形我不愿。
    太上本无形,有心何能见?阴阳先后分,真我自出现。
  此诗既劝人们当以性功为先,以德行作本,又劝人不要泥于古经,莫要执于有形之功法,而应首先调合心性,分清主宾,安排天地,设炉建鼎,澄清铅汞,颠倒阴阳,日沉潭底,水上山顶,聚合有无,认明行宫,观实悟虚,负阳抱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真高手在现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