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弘一法师纪念馆的真迹大概市值是多少啊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弘一大师坐化68年之后,我又一次走进承天寺。
这些日子正逢泉州承天寺建寺一千零五十年纪念,寺院里悬红披彩,一派喜庆。而我更喜欢承天寺平日里处闹市而幽深的宁静。
我多次走进过承天寺。二十年前,新加坡高僧宏船法师发愿重修承天寺,寺院开光之后,我就来承天寺寻访过弘一大师的遗踪。
去年,香港孙立川先生等发愿,与王建平等一些朋友们捐建了一座“弘一法师化身处”石碑。碑文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墨宝。今年冬天,他又联合王建平先生、蔡友平先生等一些朋友,在泉州承天寺、开元寺等三处寺庙,种植一些银杏树。寻找银杏树的事情让我帮忙。我又将这事委托老弟,从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看了好些银杏树,最后才在闽北偏僻的山庄里找到了这些观赏型银杏树。
承天寺栽种了十棵银杏,其中两棵就种在“弘一法师化身处”石碑两则。我们参加仪式,象征性的为这些银杏培土。那些出家人双手合十,站立两旁,为往生的弘一法师和众生祈福,也为我们种下的银杏树祈福。
来年春天,这两棵银杏树,会长出翠绿的树叶,明年此时,也许就会有一片灿烂的金黄。春秋两季,当再来看看这些银杏树。
&&&&&&&&&&&&&&&&&&&&&&&&&&&&&&&&&&&&&&&&&&2、
李叔同先生1918年(民国7年)春,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依老和尚了悟门下,法号释弘一,法名演音。
弘一法师来到闽南,也是一段因缘。1928年,为与一位居士去泰国,弘一法师从上海登船,当时轮船至泰国,要经停厦门。在厦期间,弘一法师认识了陈嘉庚先生的胞弟陈敬贤,又通过陈敬贤先生介绍往南普陀,与在南普陀组织佛学研究社的承天寺高僧性愿法师等一见如故,从此喜欢上闽南,不再想去泰国。
1929年,弘一法师与南普陀寺住寺太虚和尚往南安雪峰寺度岁,并为泉州开元寺慈儿院谱写《三宝歌》。翌年春,应性愿法师之邀,弘一法师自雪峰寺移锡承天寺,与性愿法师共同创办了“月台佛学研究社”,讲谈书法,编修佛经,从此与承天寺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弘一法师在闽南居留十三年,其僧籍就落户于承天寺。其间虽多次云游四方,承天寺却是最常住锡之地。
值得重书一笔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闽南住锡讲学期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弘一法师特意为群僧开讲《华岩经大意》、《华岩经普贤行愿品》等佛典,每讲都切嘱缁素诵读“行愿品”十万遍,以此祈愿消除国难,民众安泰。“行愿品”文字之多,篇幅之长,诵念十万遍殊非易事,诸弟子及居士深感弘一法师对国家民族之忠诚实意,皆发愿遵从法师教导,一年内念诵十万遍。
据当年承天寺僧人回忆,一日晨,弘一法师在承天寺食堂用餐,当食之际,禁不住潸然泪下,对身边诸弟子说:“吾人所食中华之粟,所饮为温陵之水,身为佛子,此时时刻,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加如来张贴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却一无所用,而犹腆颜受食,能问心无愧于心乎!”众弟子闻言皆泣不成声。
自此之后,弘一大师开课讲经,座后常张挂一幅由其亲书之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其跋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 3、
为纪念弘一法师,承天寺重修弘一大师住锡地“月台别院”,并塑造蜡像以供瞻仰。
弘一法师书法名冠一时。京沪等地名人富贾不惜重金求购其字,文化人亦以能得其墨宝为荣。鲁迅先生闻郁达夫将往福建,特意嘱其向弘一法师求字。郁达夫到闽后曾拜会弘一法师。然不久之后,鲁迅先生逝世。郁达夫先生是否为鲁迅先生求得弘一法师文字则不得而知。
闽南民间多有弘一法师的墨宝留存。盖因法师以字结缘,以字弘法,有求必应,索其字者络绎不绝。弘一大法师通常来者不拒,“多写字以结善缘”但“非佛书不书”,多为人书写对联、中堂等,籍此以宣传佛教。《华岩经集联三百》等,是弘一法师最常书写以赠人的文字。在承天寺居留期间,也是他一生写字最多的时期之一。故重修的“月台别院”特意备注:弘一法师赠字处。
此番前往“月台别院”参加开光仪式,遇一年迈女居士,被人用轮椅推着前来瞻仰弘一法师蜡像。老人当年曾见过弘一法师。她说蜡像很逼真,只是她在承天寺见到弘一法师时,其胡须已经花白,似比这更苍老。
弘一法师出家后苦修律宗,不仅过午不食,而且饮食极其简单。疾病缠身亦不医治。终日苦研佛学,黄卷青灯,经他编篡修订的佛教经典无数。其出家二十余年所完成的工作,非常人所能想像。
弘一法师在承天寺坐化时年仅63岁。如果假以天年,弘一大师还能做多少事啊,他的早逝常常令我感叹。而他最后留下的“悲欣交集”四字,亦让人对弘一法师的内心世界有更多的遐想。
出家人无怒无喜,戒骄戒嗔,何来悲欣呢?
——是因为国破山河在,故悲从中来?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欣然坐化?
痛苦与狂喜,大师最后的心境亦成千古之谜。
&&&&&&&&&&&&&&&&&&&&&&&&&&&&&&&&&&&&&&& 4、
对弘一大师的崇拜是因为他在功成名就时决绝的出家吗?是因为他对绘画、音乐、戏剧开山式的贡献吗?
——事实上,我只看过大师少量的书法真迹。他所表演的话剧,留到今天的也只是一张饰演茶花女的剧照。要说音乐,他之手改编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歌词与旋律倒是时常在我心中盘旋。但,这并不是弘一大师最能感动我的篇章。不是,那是艺术家李叔同,不是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诞于天津,生活于繁华的上海,东渡扶桑,旅居杭州,少年青年壮年一路风光无限,忽然间,他便毅然决然的出家了,任家人弟子等跪哭山门,不为所动。
对于李叔同先生的出家,我觉得不必过多的探究。他的出家,除了信念还是信念。一个末法的时代,他以自己的躬身前行,苦苦追求,给世界做出了榜样。
有一年,与画僧慧禅法师及好友胡先生同游闽南,进开元寺,适逢寺内弘一法师纪念馆正在晾晒所藏之弘一法师遗物。通常一年也就是一次,让我们遇上了,真是一次难得的因缘。承蒙方丈好意,让我们进入保管室内仔细瞻仰。弘一法师的袈裟芒鞋、文房四宝犹在,与时人往还的书扎手卷犹有墨香。慧禅法师一进收藏室便双手合十,一言不发,泪流满面。多年来,他是发愿继承弘一大师衣钵,重续画僧一脉香火的第一人,亲睹弘一大师遗物,慧禅法师内心的感动可想而知。
我常常带着一种虔敬的心情走进寺庙,也曾与一些高僧坐而论道,但我甚至不是一个居士。
对人类的任何一种宗教信仰,皆存敬畏之心。在我看来,虔诚出家修行的僧人,能跨越历史,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环境最接近古代。
多年来,弘一法师一直像座巍峨的宝塔,矗立在我的心间。我也一直在内心问自己,为什么弘一大师能如此长久的成为我心中一盏明灯?
或许,除了他的人格魅力,他照亮我幽微世界的精神力量就是:信念。
末法时代,更需要这样坚定与执着的信念。
马一浮引荐李叔同出家之谜
弘一法师1942年泉州圆寂时,尚在垂髫之年,但1967年马一浮“文革”中去世前后,却得以伴随左右并参与了一些后事料理。1 _$ B4 z$ H& C# Q6 r! u" n4 o&&O3 x) X/ l* B&&{) g+ K5 Z! o  马一浮不是出家人,但却是最著名的佛学家。1904年,精通多种外文的马一浮自清政府驻美留学生监督公署工作和游学英国、德国、日本回国后,在全身心将治学重点转为传统文化儒学前,曾苦心研究佛学,醉心结交杭州定慧寺、灵隐寺、香积寺、海潮寺等高僧大德,写有《童蒙箴》、《法数钩玄》、《与蒋再唐论儒佛义》等佛学专著,倡导发起组织般若会。所以马一浮不仅是北大著名教授贺麟《当代中国哲学史》赞美的“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文化的仅有的硕果”,不仅是梁漱溟称颂的“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而且从马一浮19岁丧偶后终生不再娶,将一切献给包括儒、释、道在内的传统文化“虽劫火洞然,不敢自阻”的精神看,他完全称得上是方外高人。当年在浙一师任教“才华盖代,文学、演剧、书画靡不精,而书名尤籍甚”,事业蒸蒸日上,家庭无比幸福的李叔同,为什么于人生旅途“绚烂之极”时却置恩爱家庭、富裕生活不顾,硬要出家从佛“归于平淡”,去修那最艰苦的“日中一食”过午不能再吃东西的律宗,以华严为境、戒律为行、净土为果呢?有人以为这是他受家庭信佛的影响和好友、浙一师舍监夏丏尊戏言刺激的结果。可我认为这是缘于李叔同强烈的爱国情结和畏友马一浮的人格感化。! c! s3 ^" ]# o1 }9 s2 A! i/ Z, K. T7 K&&h, X( I& o3 n  李叔同虽比马一浮大3岁,但马一浮1898年会稽乡试以15岁独占鳌头名噪东南,不久在上海自学外语时又因与广西才子马君武、四川才子谢无量创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介绍西方社会主义学说闻名遐迩(马一浮本人被苏曼殊称为“江南才子”),后因在美、英、德、日工作和游学期间,专门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哲学、文学,与陈独秀、周树人、马叙伦等结交,如《知堂回忆录》所说,在清末就很有了名气。到李叔同在浙一师任教时,马一浮回国后与谢无量在镇江焦山苦读1年,在杭州广化寺夜以继日专攻文澜阁四库全书3万6千余卷3年,从南京教育部恳辞秘书长,回西湖后又独居陋室青灯黄卷钻研佛典和古籍10年,成了如丰子恺所说“无论什么问题,关于世间或出世间的,马先生都有最高远最源本的见解。他引证古人的书,无论什么书,都背诵出原文来……先生所能背的书,有的我连书名都没听说过”。直到85岁去世,马一浮一直读书不求闻达。所以1957年苏联元首伏罗希洛夫在周恩来陪同下拜访他,贵宾问他过去干什么,现在干什么,将来干什么时,他回答的都是“读书”二字。而李叔同呢,这位早年加入同盟会的音乐与美术天才,也跟当时觉悟了的青年一代一样,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热衷变法,写过《祖国颂》。辛亥革命后,更写过《满江红》、《金缕曲》等表示了自己“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的志向。可是辛亥革命后目睹革命党人争权夺利,国内军阀连年混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对我国的欺凌,使爱国心切的李叔同“痛感于众生疾苦”和教育救国、艺术救国的无望而无法解脱。于是在精神极端苦闷中他也跟当时熊十力、梁漱溟等一样转向佛法,开始三天两头带了丰子恺等爱徒从贡院前浙一师到延定巷马一浮往处,向这位自己在上海南洋公学求学时就以闻名心仪的哲人请教。丰子恺后来在《缘缘堂随笔》中回忆道:“那时我只十七八岁,正在杭州师范学校读书。我的艺术科教师L先生(指李叔同),似乎嫌艺术的力道薄弱,过不了他的精神生活的瘾……带了我到这陋巷去访问M先生(指马一浮)……我其实全然听不懂他们的话,只是断片地听到什么‘楞严’、‘圆觉’等名词。”丰子恺的这段话是最好的说明。如若不信,还有李叔同给另一爱徒刘质平的信为证。李叔同1917年给刘质平信中说:“自去腊(去年)受马一浮大士薰陶渐有所悟,世味日淡,职务日荒……”现存资料中也有一张常被用到的李叔同出家后与丰子恺和刘质平一起参禅的照片。李叔同就是在马一浮等的影响下,于日(即农历六月六日)大势至菩萨生日这天,在马一浮引荐下到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拜了悟长老为师,法名演音,号弘一。了悟法师是马一浮挚友,当时为定慧寺住持。李叔同出家后两月,马一浮又送他到灵隐寺受比丘戒,亦赠以《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宝华传戒正范》等佛书。此后20多年,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0 v6 z&&q* I) y5 z9 [1 ]8 \9 D" ]: a! J- B7 i% K  弘一法师是位恪守律宗戒规的高僧。为了严守律宗,跟在浙一师提倡国货时,因宽紧带是舶来品,所以他连宽紧带也不用一样,连当时流行的牛骨柄猪鬃牙刷也不用,只用杨柳枝洁牙。因用牛骨、猪鬃等动物身上东西做的牙刷也有杀牲之嫌未免罪过。杨柳枝含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水杨苷成份,可防牙痛。我国古代和印度古代僧侣都以它洁齿。今天中国寺庙中观世音造像多为执杨柳枝与净水瓶的女性,其源也与此有关。* ~9 G; k2 K: i/ M4 _- J& n. P+ C/ B4 E) E& E  弘一法师更是位爱国高僧。日,他在厦门南普陀佛教养正院讲演结束时,曾以清人龚自珍“未济终焉心飘渺,万事都以缺憾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难免余情绕”的诗作临别赠言。说明他即使出家苦修多年,情感深处也仍有难以忘却的隐痛。这隐痛便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和人民。所以在当时抗日战争艰苦年代,他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国”的口号,到处以墨宝广结胜缘,表示自己“以护法故,不怕炮弹”的决心,称自己住处为“殉教堂”,不成功便成佛,甘愿以身殉国,救民族于水火,解人民于倒悬。/ X2 g4 u% }&&j+ b$ v5 K3 p# w, b" J1 ?# e/ l( ?* ?4 T  记得有一次,在听了弘一法师弟子、新加坡佛学院院长释广洽来杭向马一浮请益,要向马一浮送点食品,马一浮说:“和尚是吃十方的,我这样岂不是吃十一方了吗”,我笑着问马一浮:您遍读佛经,又荐引了李叔同等朋友成佛,可您自己却怎么只做居士不出家呢?马一浮说,研究佛法不必一定出家,出家要六根清净,无奈他还心系六艺没有到达这一境界。其实,我认为出家人也不可能完全空空如也。像弘一法师,如北大美学家朱光潜所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为民族精神文化树立了丰碑”。这种不能完全脱俗的“余情绕”正是我们每个佛教徒最可贵的地方。而马一浮由于认为“国家生命所系,实系于文化”,因为文化是“夷狄所不能侵,患难所不能入的”,因此专注于献身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这种“六根不净”也决不妨碍我们每个世俗之徒与佛陀的息息相通。0 F1 U7 c( ?) U; n, a$ D* M& Q2 s* V2 G! D! O/ U) V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里。问我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是65年前弘一法师于国难当头圆寂时的遗偈。马一浮去世前的1967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生日这天所作的《拟告别诸宗友》中,也有“乘化吾安适?虚空任由之。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讴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滋”之句。一个是“花枝春满”,一个是“花开正满枝”。何以相似乃尔,视死如归,对涅槃都这么从容?这都源于心存灵犀缘相通,对世界和人生的大彻大悟。& && && && && && && && && && && && && && && && && && && && & (楼达人
阅读(161)|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转)弘一法师:一盏永远的明灯',
blogAbstract:'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一法师 泉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