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野三关镇邮编民族医院资质

青海藏医院获GCP认证成全国首获此资质的民族医院
&& 发布时间:
  3月26日,记者从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青海省藏医院通过国家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成为全省唯一具备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认证资质的药物临床研究机构,也是全国民族医院中唯一具备GCP认证资质的机构,标志着青海省药物临床研究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将对青海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海藏医院创建于1983年,是一所集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药物研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和国家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单位。
  青海藏医院占地105亩,医疗用房42000平方米,病床460张,总资产1.8亿元,拥有CT、DR、CR、彩超、全自动生化等大型医疗设备。设有药浴专科、心脑血管专科、肝胆专科、胃肠专科、皮肤病专科、妇科、外治科、普外科、骨科等临床科室,药浴科、肝胆科、心脑血管科是全国民族医重点专科;风湿、脑血管、肝胆等六个专业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藏药(制剂)学被评为国家西部重点学科。
  青海藏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6.6%,有藏医药高级职称35人,其中,特殊津贴专家2人,藏医药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7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5人,4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青海藏医院立足藏医药特色优势,开展藏医脉诊、尿诊、药浴、放血、火灸、金针等传统诊疗技术38种,按照GPP标准生产五种剂型、401种藏药制剂批号药品。医院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特别是在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妇科病、胃肠病等疗效显著,吸引了国内外以及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病人就诊。
  青海藏医院大力提高藏医药科研教学水平,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高层次科研项目,藏医药浴疗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持编写了《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藏医病案规范》、《藏医护理规范》等全国藏医药临床标准和规范,参与编译了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等藏医大中专教材,并承担着《中国藏医药》杂志协编任务。自主研发藏汉多语种计算机信息化平台,实现医院管理、数据处理、远程医疗、网上教育、信息网络等功能。医院是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每年接收各类实习生、进修生以及国外留学生学习深造。
  青海藏医院对外交流合作频繁,主办了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等7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每年接待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友好人士以及各级领导来院参观访问,提高了藏医药和医院的影响力。
  青海藏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医药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青海藏医院秉承藏医药理论,坚持藏医药特色,发挥藏医药优势,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专科优势明显、人才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领先的全国一流藏医医院而奋斗。
(责编:南卡)
              │││││││││││││
您现在的位置:
重基层崇医德 巴东卫计“合”出新活力
发布时间: 11:40:49
&&&&&&& 本网讯(实习记者 付瑞勇 特约记者 宋军华)&卫计工作关乎民生,在两者整合合并后,工作扎实了,关系更顺了。&11月13日,巴东县委副书记郭玲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工作会上说。
&&&&&&& 今年,县、乡两级卫生系统和人口计生系统实现了资源整合、机构合并,各主体部门全面完成主要责任指标,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维持平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6%,345个村卫生室建设改造完成或即将竣工,基本药物制度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卫计部门迅速转变角色、系统融合、主动作为的效应下,实现了合并后创新工作的&开门红&。
&&&&&&& 会上,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野三关民族医院等代表分别汇报全年工作,集中反映了人才流失、债务压力、设备落后等的普遍系列问题。
&&&&&&& 郭玲要求,卫计系统要加强基层基础服务工作,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以医德医风和人员管理为突破口,建立一支医技高超、结构合理、稳定持续的医疗队伍;要参照卫计工作指标体系,早安排、早准备、早落实,圆满完成既定工作目标。
&&&&&& &副县长崔久红就当前的卫生计生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
主办:巴东县中医医院  承办: 巴东县新闻中心  医院地址:巴东县楚天路4号
邮政编码:444300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三关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