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内衣游戏进行听觉语言训练?

当前位置: >
> 如何对早产儿进行听觉和语言能力训练
如何对早产儿进行听觉和语言能力训练
来源: &&&&
作者:佚名 &&&&
日期: &&&&
关键字:,,
良好的功能是智力增长的重要条件,听力对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掌握语言来实现的。
在婴幼儿期,孩子的智力发展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从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所以,早期训练要十分关注听力训练。母亲悦耳的歌声是对孩子最好的刺激,可以给孩子朗读优美的诗歌,听各种唱片,听各种声音,从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从而训练方位听觉及对不同音调的辨别能力。如给孩子身边系一个小铃铛,让孩子听摇铃声、注视摇铃,并引导婴儿去摇动它,使它发出声音。从房间的不同地方向孩子说话或摇铃铛,看他会不会听到并用眼睛追寻声音的来源。
较大的孩子可以在安静的环境里,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听力训练。还可加以音调强弱、速度快慢的控制,这更能引发的听觉注意力。如:母亲控制说话的语调,唱歌时采用不同韵律和节奏等循序渐进地给予声音刺激;还可让聆听鼓声、铃声的强弱、快慢、次数,逐渐从“听觉记忆”发展到“语言表达”。
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同时也是促进其记忆的过程,小儿出生后,母亲要多和他讲话,使他逐步由听懂语音到听懂词,并且学习自己发出词声来。培养孩子的听力,也是培养孩子早说话的过程,无论是听觉训练,还是语言训练,都要注意趣味性,要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还要注意所教语词的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能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词和具体物象一起印入学习能力脑海中。
1~2岁是人一生中最有语言学习能力的时期,语言训练最好从6个月即开始,注意要教孩子准确的话,发音亦要准确,不教孩子不完整的话,不要用“儿语”。教孩子各种东西的名称,最好首先是孩子接触较多的、他们喜欢的东西,使他们更容易听懂记住。12个月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的话了;18至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妈妈应尽量多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可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当小儿开始说话后,可以精选一些短句给孩子讲些他们能理解的故事,并设法让他们记住。一般重复讲述不会减去孩子的兴趣,而且不仅能记住,还会高兴地复述这些故事。
儿童语言发育参照表
本文由授权摇篮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早产儿听觉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方法
《早产儿听觉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方法》摘要:意力。如:母亲控制说话的语调,唱歌时采用不同韵律和节奏等循序渐进地给予声音刺激;还可让聆听鼓声、铃声的强弱、快慢、次数,逐渐从听觉记忆发展到语言表达。 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同时也是促进其记忆的过程,小儿...: ◇ 帮助早产儿提高视听能力  ◇ 帮助早产儿提高视听能力  ◇ 早产儿要怎样母乳喂养  ◇ 早产儿发育不好的预防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增长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掌握语言来实现的。
  在婴幼儿期,孩子的智力发展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从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所以,早期训练要十分关注听力训练。母亲悦耳的歌声是对孩子最好的刺激,可以给孩子朗读优美的诗歌,听各种唱片,听各种声音,从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从而训练方位听觉及对不同音调的辨别能力。如给孩子身边系一个小铃铛,让孩子听摇铃声、注视摇铃,并引导婴儿去摇动它,使它发出声音。从房间的不同地方向孩子说话或摇铃铛,看他会不会听到并用眼睛追寻声音的来源。
  较大的孩子可以在安静的环境里,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听力训练。还可加以音调强弱、速度快慢的控制,这更能引发早产儿的听觉注意力。如:母亲控制说话的语调,唱歌时采用不同韵律和节奏等循序渐进地给予声音刺激;还可让聆听鼓声、铃声的强弱、快慢、次数,逐渐从&听觉记忆&发展到&语言表达&。
  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同时也是促进其记忆的过程,小儿出生后,母亲要多和他讲话,使他逐步由听懂语音到听懂词,并且学习自己发出词声来。培养孩子的听力,也是培养孩子早说话的过程,无论是听觉训练,还是语言训练,都要注意趣味性,要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还要注意所教语词的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能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词和具体物象一起印入学习能力脑海中。
  1~2岁是人一生中最有语言学习能力的时期,语言训练最好从6个月即开始,注意要教孩子准确的话,发音亦要准确,不教孩子不完整的话,不要用&儿语&。教孩子各种东西的名称,最好首先是孩子接触较多的、他们喜欢的东西,使他们更容易听懂记住。12个月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的话了;18至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妈妈应尽量多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可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当小儿开始说话后,可以精选一些短句给孩子讲些他们能理解的故事,并设法让他们记住。一般重复讲述不会减去孩子的兴趣,而且不仅能记住,还会高兴地复述这些故事。内容出自 小精灵 儿童网
&发表评论&&
&最新发布信息&? &? &? &? &? &? &? &? &? &? &? &?听觉口语法在听障儿童个别教学的运用
听觉口语法 听障儿童 个别教学
一、研究目的
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倡导听觉口语法教学。由于听觉口语法教学效果显著,它成为当今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训练模式。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
个别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式。但听障儿童个别教学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语言康复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之间缺乏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家长认为康复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而非自身,缺乏自信心和判断力;孩子的五大领域发展失调,行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干预。从听觉口语法的教学实践中,证明了教师、家长和孩子三者通过学习这种方法之后,自身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近年来中文听觉口语法已被引入国内并推行,它能改善个别教学所产生的许多问题。因此,将听觉口语法运用到听障儿童个别教学,它将为听损儿童提供发展潜能的最佳机会。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听觉口语法
听觉口语法是藉由助听器将听损孩子的剩余听力加以扩增,或透过人工电子耳的植入帮助听损孩子获得听潜能后,按照听能、语言、说话、认知和沟通之自然发展顺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景及互动中,让听损儿童学习倾听、语言和说话,并使倾听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听觉口语法特色有:强调听能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听能管理;一对一的诊断教学;重视父母的参与;团队合作方式;运用生活中的自然情景——依听能、说话、语言、认知、沟通等五大领域发展;融合至普通学校。听觉口语法训练的目标是:希望听障儿童能够在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长大,享有发展听能;听障儿童获得在日常生活中以口语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并在主流社会中成为独立、有参与力、有贡献的公民。①
(二)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其主要特点是老师和学生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学生,不分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辅导,它与班级教学相对。②因此在听障儿童的个别教学通常是指一位老师对一个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大多数以集体课程为辅导内容。
三、听障儿童个别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
新老师接受的培训包含听力学知识,听觉语言康复基础知识、幼儿教育知识、制定教学计划、了解教学模式、观摩集体课、个别教学课等内容。这些培训内容可以让新老师的能力在短时间得到一个最大的提升,也为班级教学培养出所急需的人才。但是老师在工作中会发现,目前在聋儿康复教学领域中可供参考的教材种类很少,虽然它们能给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但都是针对普遍的聋儿教学作为参考示范。尽管是同一个目标,但由于每个孩子的能力和兴趣都不尽相同,从而要求老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这些教材并不能具体而全面地指导教师设计个别教学方案,也未能帮助教师为孩子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对于孩子而言,个别教学更像是集体课堂的活动延伸。
语言康复教师多数是同时兼任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因此教师在个别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技巧只是一些集体教学所积累下来的技巧,至于选用的技巧恰当与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参考标准。因此在个别教学观摩课上,教师只能参考集体教学的一些评价标准去讨论个别教学,一些针对个别教学的训练技巧并没有很好地向大家呈现。
2、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目前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形式有每天课后家长交流、亲子活动、每月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班级公开课等。尽管沟通的形式在不断地丰富,但是部分家长对教师的工作和孩子的情况还不太理解,所以家长习惯把孩子在家不愿意配合作为无法进行家庭训练的借口,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老师身上,认为孩子进步与否是与个别训练的时间和教师用心程度有绝对的联系。如果孩子没有进步,家长会很着急,不断地把原因归结到老师、听力师身上,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有些家长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每天只想把孩子扔在班上就了事,让孩子自由发挥;也有些家长很盲目地照搬老师的话去做,自己在家庭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懂得去询问老师,生怕和老师接触,从而导致教师对家长的情况不了解,无法理解家长的感受而让彼此增加距离感。其实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亲子课堂上的沟通来改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让彼此更加亲密,从而促进孩子的进步。
3、教师之间缺乏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而且还有备课、定计划。因此每个星期让教师找一个固定而完整的时间进行集体学习交流是非常艰难的。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只能在有限的时间补缺补漏,未能形成系统的教学研讨。经验丰富的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新老师上课,新老师也没有机会观摩别人的教学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只好在教学中自己慢慢摸索。更遗憾的是,许多老教师经过多年实践所得来的宝贵教学经验未能形成一套教研资料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二)家长方面
1、康复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
长期以来,家长普遍依赖老师教育自己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康复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老师的经验和个别教学时间的长短。孩子康复没有明显进步,家长经常会把问题归咎于老师:埋怨老师没有用心教、老师教学方法不对或经验不足、对聪明的孩子偏心、个别教学的次数少等。有些家长当着老师的面不把问题直接说出来,私下却互相比较。有些不放心的家长在课室外面观察上课情况,生怕老师马虎对待孩子的个训。有些家长甚至觉得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就需要换班级。
2、& 家长缺乏自信心和判断力
听觉语言康复是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教育,我们面对的家庭都是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需求。有的家长过低估计自己,认为学历低、管不好孩子,把孩子交给老师是理所当然的选择。有些家长过高估计自己,认为学历高,会在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讯,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不信任老师。有些家长失去主见,看到谁家孩子进步就盲目跟随谁家的方法,哪个班上有新资料立刻复印照搬,看到谁家孩子报了言语矫治班不管孩子是否适合就一窝蜂跑去报名。家长一旦失去了对孩子水平的判断能力,就无法找出困扰孩子进步的原因,孩子、老师、家长三方都受累。
(三)孩子方面
1、五大领域发展失调
在个别教学中,从口腔训练到听觉、语言训练,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能使孩子愿意与父母、老师说话或主动对答。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康复水平比较理想的孩子一面对陌生人,总有那么一点点的不适应:看似简单的问候,却需要老师在旁边:“提醒回答问题要大声一点”,或帮忙“翻译”问句。或者是因为陌生人的声音、说话的速度和表达方式都与孩子平时所听到的不一样,或者是怕生,或者是孩子对自己没自信怕失败。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回答问题所使用的都是简单的词语、单一或文法结构混乱的句型。总而言之,孩子在与人沟通方面、语言方面、听能方面严重失调。
2、行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干预
孩子的行为问题一般有哭闹、打人、离座、对长辈不礼貌、扔东西、抢玩具等。在宝贵的30分钟的个别教学中,如果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压力。老师管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所花去的时间家长是否接受?当这堂课的行为问题没有改过来,下堂课还要花时间去管理孩子,家长愿意吗?万一在课堂上对孩子行为管理后,孩子没兴趣不想上课了,教师原来设定的目标无法实行又怎么办呢?如果老师和家长在管理孩子行为问题上无法达到共识,从而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在早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干预,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很突出也很难去纠正过来。
四、听觉口语法实践效果
(一)教师方面
听觉口语法教学有系统而完整的教学指导体系。听觉口语法师资的训练有听力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相关知识学习、听觉口语法基本理论、听觉口语法教学技巧与程序的模拟练习、观摩教学录像与教学评价、听觉口语法课程实践。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考试,新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听觉口语法理论和听力学等相关基础知识有所掌握,而接下来的听觉口语法教学技巧与程序的模拟分组练习,能让新教师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之中,在总结中发现彼此的优点与不足,共同讨论如何改善教学技巧,在欢笑之中学习如何应对困难个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新问题。在观摩教学录像后,新教师能学习到优秀的听觉口语法治疗师是如何组织孩子和家长参与课程,如何诊断孩子与家长的能力并倾听家长的诉求,如何应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新老师在听觉口语法治疗师身上学到得不仅仅是教学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家长为孩子做出改变。最后,在听觉口语法的实践课上,有经验的听觉口语法治疗师首先会带领新老师共同参与课堂轮替活动,再让其尝试在五大领域中挑选一个设计目标给小孩上课,最终尝试独立设计目标上课。每次的实践课过后,资深老师和观看的老师会给授课老师予及时的回馈和建议,最后授课老师总结教学心得。这种培训模式让新老师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听觉口语法教学。由于听觉口语法的课程是需要录像的,因此新教师能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不断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还可以把一些教学录像与其他老师一起分享促进彼此教学技巧和评价能力的提升。教学录像其实就是老师、家长、孩子三者共同进步的见证,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教学相长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长方面
听觉口语法课程之所以强调家长的参与,是因为他们亲子互动时间最长;家长需要知道专业知识、教导方法与技巧;家长可在课堂上与老师讨论孩子的学习;家长和老师共同拟订孩子的教学计划;家长可以为孩子做出正确明智的决定。因此在课程中,家长需要协助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喜好,解释孩子的沟通行为方式,帮助孩子语言现象建立沟通模式并作出反应,学习及练习技巧,增进了解孩子未来发展阶段,观察孩子在家的进步并反馈给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家长相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
1、重视听能管理。在接触课程之前,家长只了解孩子听力损失很重,知道如何为助听设备做好保护。但他们对听力图所知甚少,不知道为孩子佩戴助听器之前先要监听助听器,不清楚孩子调频的时间。老师在课堂上会明确听能管理的重要性并详细向家长说明怎样进行听能管理,使其对孩子的听能管理逐渐重视起来。现在,家长已经都能坚持每天使用监听设备和晚上检查电池电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听能环境,进行语言输入时靠近孩子的优势耳,每天让孩子双耳佩带助听设备,定期清洗耳模和主动去听力部检查孩子的听力状况、调频,甚至还学会简单维护助听设备。
2、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在接触课程之前,家长常常担心孩子是否能康复、常常打听有什么课程适合孩子,觉得少上课孩子就没进步,严重缺乏安全感。在课程中,老师首先根据孩子的水平在五大个领域中设定目标并告知家长,示范如何通过活动去实施目标,再把目标交接给家长,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并在旁观察孩子和指导家长顺利完成目标,然后诊断孩子在活动中对目标的掌握情况,对家长所使用的技巧做出回馈和鼓励,最后让家长举例在家如何实施目标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或布置家长一些家庭作业。经过一段时间后,家长变得更了解孩子的水平,知道教育孩子的责任人是自己。家长亲自教出来的孩子有明显进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当然更自信。有些的家长还会把孩子在家的进步记录在本子上进行跟踪,甚至能对孩子在课堂上掌握目标的情况作出简单的诊断。家长也很少提出增加个别教学的次数,因为她们觉得每周上一次听觉口语法课程所制定的目标已经足够她们回家和孩子练习,太多课程只会给孩子增加负担。家长了解到对于刚开机的孩子来说,训练聆听意识和语言理解比强调开口说话更重要。家长还会注重调整自己的情绪,把积极向上的情绪带到教学中去,努力做一个乐观勇敢的人。
3、更有目的地去引导孩子。以前家长经常反映:“在家里,我常常跟孩子说个不停,但他就是不爱听。”在听觉口语法课程中,老师教会家长如何把目标词放到句首、句中、句尾来增加目标词出现的频率和丰富句型,如目标词是“苹果”,我们可以围绕这个词说:“苹果红红的、我的苹果在桌面上、这是一个苹果、洗一洗苹果、这个红苹果是我的,苹果坏了、我不要苹果……”这样把物品和语言联结起来,“苹果”一词就会深深地被孩子所熟悉和理解。老师还会教家长在语言输入时使用声学重点,以丰富的表情和语音语调去吸引孩子听的注意。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会反思自己以前做得语言输入缺乏目的性,想要孩子掌握目标词就必须先经过自己思考并整理要表达的词语,才能对孩子进行语言输入。
(三)孩子方面
影响孩子进步的因素有:听损的年龄、听损的原因、听损的程度、辅具的效果、听能管理、听觉潜能、健康状况、家庭的情绪、家庭参与、老师的专业、家长的技巧、孩子学习的方式、孩子的智力等因素。我们根据这些因素为孩子设定五大领域(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的中长程计划和拟定课程的目标。在课堂上,家长和老师要做到观察、倾听、等待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目标。老师和家长要提高对孩子的敏感度,例如:当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它物品时,老师要分析原因并及时更换一个有趣的活动把孩子吸引过来,或是跟随孩子的兴趣把目标巧妙地融入到活动中。另外我们注重孩子在课堂沟通技能和课堂规范,孩子不仅在课堂上要学会如何有礼貌地拿自己想要的玩具,而且老师和家长也要示范如何有礼貌地从孩子手中收回玩具,让彼此成为一个平等的活动参与者和轮替示范者。为了孩子能顺利融合至普通幼儿园、小学并与同龄伙伴友好相处,行为规范必须建立起来。孩子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打人、哭闹、抢玩具、扔东西、对长辈没礼貌等行为问题时,教师必须先与家长沟通达到共识后才能对孩子进行行为管理。老师和家长长期坚持规范孩子的行为,孩子在课堂和家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尊重别人,学会等待和使用沟通技巧,进步也就更明显了。&
实践证明,人工耳蜗术前没有学习基础的孩子在参加每周一次的听觉口语法课程学习四个月后,听能平均能达到1项听觉记忆稳定状态,并开始两项听觉记忆的训练,语言方面能掌握100词汇表的词汇。个别孩子能达到两项听觉记忆稳定,开始三项听觉记忆的训练。孩子的康复取得成效并不光靠家长一两次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家长长期付出努力和我们专业团队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听觉口语法的教学效果已经被家长所认可,在个别教学课程中推行听觉口语法将会给更多的听障孩子和家庭带来希望。
五、听觉口语法在个别教学的运用
(一)可以丰富教学模式
听觉口语法教学模式是每周一次,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由于每个家庭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模式:1、听觉口语法模式,根据家庭的需求调整上课次数为每周一次、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2、调整听觉口语法教学时长,家长和孩子每周进行两次30分钟课程学习。3、采用听觉口语法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目标,对孩子进行个别教学,在课后与家长讨论孩子学习情况以及教授训练方法。4、增设家长课堂,每周一堂课对3——5位家长进行听觉口语法知识及教学技巧演练的培训。
(二)指导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听觉口语法指导教师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以及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在开始听觉口语发课程之前,教师会对孩子和家长做一个首堂评估。它主要评估:1、家长的效能,如听能管理方面、对孩子的期望值、语言输入的时间、语言输入的技巧、阅读的习惯、生活经验等;2、孩童的状况,如听觉潜能、学习潜能、沟通潜能、五大领域发展状况;3、听觉口语法五大领域,如听能、说话、语言、认知、沟通、行为表现、家长的教学能力。教师以听觉记忆为参考标准,把孩子分为初阶、中阶和进阶三个水平。教师首先根据常童发展模式、孩子生理年龄、听损程度及辅具、听觉年龄、现阶段发展程度、孩子的兴趣需求及学习方式、健康状况、家长的期待及支持度为孩子拟定针对性中长程计划,其次根据中长程计划设计教学目标,再次每隔三个月把孩子的现状填写在持续评估表上评估孩子是否持续进步,最后在教学记录表上填写诊断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与家长一起讨论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后适当地调整中长程计划。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更符合孩子的水平。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评价分析能力
听觉口语法的教学观察评量表包含:教学技巧、教学目标选择、教材活动选择、行为管理技巧、家长咨商技巧五部分。每一个评价项目都能具体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做到的要点。例如在教学技巧部分中的强化听能管理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坐在孩子优耳旁、检查听辅器材、练习听放、靠近麦克风说话、听觉优先、建立孩子良好的听能态度(呈现倾听习惯)。教师根据教学观察评量表的评价标准就能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的要点,在观看教学录像时也能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评价活动。评价别人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提升自己教学技巧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语言康复教师每周至少观看两次其他老师的个别教学课并在课后与授课老师互相讨论观察心得并给予回馈。老师利用每周某段时间进行教学演练与专题总结。例如:针对孩子在课堂上喜欢抢玩具,老师分组分别扮演老师、家长和孩子并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展示解决行为问题的方法,最后大家相互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并记录下来整理为平面材料,为日后教学上遇到同样的问题提供参考。
(四)帮助家长建立康复的信心和适当期望值
听觉口语法中的家长咨商提到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家长舒解感受和提问,在倾听时做到肢体动作要放松(不能出现托腮、看表等不耐烦地动作)、眼神要时刻注视着家长,对家长的情绪反应不做对与错的评论。教师试着鼓励家长和孩子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生活,承认听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来自日常生活的挑战。教师要同理家长付出的努力,当家长觉得无法独立完成老师的要求时,老师要体谅家长并与其尝试去辨识、分析、从小处着手逐渐改善或解决问题。教师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康复的信心,让家长尽快走出心理阴霾。在课堂上将诊断结果告诉家长,使其充分了解孩子的能力。家长通过咨商使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并对孩子建立一个适当的期望值,从而提高家长参与康复教育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0到6岁的孩子,其大脑的听觉中枢若长期缺乏刺激将失去发展出精细听辨能力的可塑性。以视觉为主导的沟通训练可以不受到听觉中枢萎缩的限制。听觉口语法注重听能优先,因此我们建议6岁以下听障儿童应把听觉口语法作为优先选择,以免错失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把听觉口语法运用在个别教学中将是目前最理想的教学选择。希望把听觉口语法运用到更多的领域、传播到更多的地方,为听障儿童提供最佳的机会来发展他们的听觉潜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选择合适的内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