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国内翻译》那首诗的电影版翻译!急

《星际穿越》硬的科幻,软的心点击「电影集中营」可快速关注微信号:dyjzying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主演: 马修·麦康纳 / 安妮·海瑟薇 / 杰西卡·查斯坦 / 迈克尔·凯恩 / 麦肯吉·弗依 / 蒂莫西·柴勒梅德 / 约翰·利特高 / 韦斯·本特利 / 大卫·吉雅西 / 比尔·欧文 / 马特·达蒙 / 卡西·阿弗莱克 / 托弗·戈瑞斯 / 艾伦·伯斯汀类型: 科幻 / 悬疑 / 冒险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片长: 169分钟我是昨天上午九点多去的影院,一口气刷了两遍《星际穿越》,出来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多,才发现外面已经下起了大雪。而早上进去的时候,天还是好好的,一时有些恍惚,好像跟片中角色一起穿越时空,过了好多年。先有一个友情小提示:如果你想去看《星际穿越》,最好看原声版,不要选择配音版。倒不是配音版有多不好,主要这片的配乐声过强,有时会盖过角色的声音,你完全听不清角色说什么,尤其被盖住的还有关键台词,这挺让人心烦的。而原声版会带字幕,起码不会让你错过剧情。虽然,Imax的字幕超大。看起来也挺奇怪的。又一则友情小提示,我会在下面的内容中尽量避免剧透,尤其是关键情节的剧透。但是,每个人对剧透的理解不同。为防止影响你的观感,下面的内容请谨慎观看。毫无疑问,《星际穿越》是很多人的年度期待。就好像不少影迷将诺兰称为大神一样,他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包括他的作品也是加了光环的。大概能够理解这些影迷的心情,毕竟诺兰在好莱坞的体系下确实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他尝试将传统的娱乐电影变得更丰富,比如更立体的超级英雄(蝙蝠侠),或者是更立体的反派(小丑),更多花样的剧作结构(记忆碎片),奇观式的视觉景象(盗梦空间)。诺兰对娱乐大片或商业大片的努力,确实影响了很多电影制作者,包括也影响了很多影迷。尤其“蝙蝠侠”系列取得的商业成功,它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商业片可以这么酷,会有这么多花样,包括深度,都是我们之前看过的很多无脑商业大片所没有的(变形金刚系列)。这也是诺兰能受到这么多影迷推崇的原因,因为他能在好莱坞的体系下,尽量坚持他的作者性(虽然仅是尽量坚持),却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甚至他对胶片的爱,对3D的不妥协,都是他独特性格的一部分,也都构成我们喜欢诺兰的原因。回到《星际穿越》,这同样有着诺兰的性格。这部关于太空旅行的科幻片,却要请来专业的理论物理学家做顾问。使得影片在专业知识上更有说服力,包括最终的成片,也确实仰仗了很多专业知识,比如虫洞,比如黑洞,比如多维空间……其中黑洞的形象,就是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亲自指导设计的。促成这一切的,首先来自诺兰的坚持。因为这是电影,本不必那么较真(尤其对有些内地的电影工作者来说,让他们稍微认真点都是奢求)。虽然仍有很多专业的天文或物理学家为《星际穿越》找bug,但要看到影片的努力,包括在理论的部分,起码又让一些人知道,原来还有多维空间一说,时间稀释又是怎么回事……以及虫洞是什么,黑洞又是什么。无论理工高材生怎么吐槽,它确实对很多普通观众很有科普意义,这是很明显的。当然,影片的核心绝对不是科普或讲什么物理理论。我甚至怀疑诺兰本人对这些理论到底有多大的兴趣。从剧作的角度,这些理论首先是为角色制造麻烦的工具。它成为父亲与子女团聚的阻隔。比如时间稀释理论,或是黑洞带来的危机,这一切理论上的东西,最直观的危害就是:它让父女重聚的希望变得更渺茫。以剧情设定来看,这些还是很有效的。只不过经过这些理论包装之后,整个故事会变得更酷,更与众不同罢了。换个角度,你把这些阻隔换成几个恐怖分子,或是一个恐龙,或是一场灾难,同样可以理顺剧情。只不过,这是一部科幻片。必须承认,诺兰很懂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起码对我,连续两场都有感动时刻,特意在第二场观察了一下周边的观众,也都在几个关键的地方抹眼泪。所以会有人说这是诺兰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应该也有他的个人感情投射在其中吧。包括对我这种已为人父母的观众,催泪效果还是不错的。影片大体有两种主要的类型元素,一种是马修·麦康纳与安妮·海瑟薇的太空旅行,遵循冒险片的风格,有各种惊险的、充满戏剧化的冒险片段,让观众保持观影兴奋度。同时,那些神奇的太空奇观(虫洞、黑洞、多维空间)也都在这部分得以呈现。这其中还看到了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部分。另一种则是马修与家人的部分,更感情更催泪的部分。是一位父亲为拯救这个家庭的伟大付出,也是他与女儿的牵挂。关于影片与《2001太空漫游》的比较,我觉得大可不必。《星际穿越》是比不了《2001太空漫游》的,这个没什么好争论的。库布里克的严肃与冷静,让《2001太空漫游》有着先天的冷感,也让影片可以跨越时代而存在,即便今天,看《2001太空漫游》仍然可以唤起我内心的太空恐惧(前几天特意重看了一遍蓝光)。而《星际穿越》则少了那种冷感,它是温情的,内里是带着暖意的。两部影片完全不是一个方向,也根本没必要把两个片放在一起比。某种程度上《星际穿越》更像是《超时空接触》,都是在严肃科幻的基础上的适度发挥,让剧情更加戏剧性。有意思的是,两部片子都有马修·麦康纳。最终,《星际穿越》最精彩的就是它戏剧性的部分,以及亲情。同时,它的过于戏剧性也是影片收到很多批评的原因,毕竟软了就不酷了嘛,包括太戏剧就容易有bug(回忆一下,大家指出的bug主要都是为了增加戏剧性而存在的)。毕竟诺兰有他的诉求,同时,他也是好莱坞的导演,《星际穿越》的投资又很高,在坚持作者性的同时,也必须对戏剧冲突有所要求,要满足更多的观众需求,也就是大众的需求。如果说遗憾。对诺兰的作品来说,本片在剧作、拍摄等方面都没有太多的突破与进步,只是诺兰的一次原地走。包括他最喜欢的平行剪辑,用得也不是特别好,甚至有些牵强。而片中有些角色的必要性也有待商榷。当然,还有你们最爱挑的那些bug,也影响了影片。虽然除了特别明显的,已经干扰到剧情的bug,平时我是不太关注这些的。但一定会有人提。《星际穿越》没有那么好,也成不了经典。但给个四星还是没问题的,放在2014年的新片,尤其是内地观众可以在影院看到的新片这个范畴。《星际穿越》值得一看。此外,由于我是连续看的两遍,看完结尾再看前面的剧情,你会发现这片在剧作上的很多小心思,各种有意无意的铺垫与暗示。所以,前面的几十分钟绝对不是无用的剧情,都有它的意义。同时,《星际穿越》绝不算什么烧脑电影,毕竟这片又没玩什么结构的花样。唯一的理解障碍都是那些物理理论的部分,实际上,即便不了解那些理论,也并不会太影响观影体验。该感动的地方还是会感动,没问题。另外,还是有很人吐槽看这片会犯困,打瞌睡之类的。我一晚只睡五小时,第二天连看快六个小时的《星际穿越》,我都没觉得这片会让我犯困啊!还是那句话,真要觉得困,还是先去补补觉吧!最后,片中反复引用的那首诗,叫做《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来自诗人Dylan Thomas。它代表着影片的另一个主题,太空探险者的勇气与大无畏。全文如下: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来源网络微媒体联盟,中国最大的移动新媒体联盟,服务订阅用户超过 30,000,000!【电影集中营】是微媒体娱乐联盟成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123作者:电影集中营微信号:dyjzyin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6436536636736836937037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498499500热搜词: &&
> 《星际穿越》微剧透:诺兰一出手 烧脑有木有!
《星际穿越》微剧透:诺兰一出手 烧脑有木有!
烧脑神片哪家强?诺兰正是王中王!无论是《记忆碎片》、《盗梦空间》还是“蝙蝠侠前传”系列,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Nolan)几乎每一部重磅作品都会赢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更会成为影迷们热情讨论、解读的对象。而他2015年的新作《星际穿越》,即将于11月7日在北美地区上映,更将会在11月12日登陆内地银幕。对于“诺大神”的这部新片,不管是业界还是普通观众,胃口早就被调得高高的了,而搜狐娱乐亦于10月24日晚受邀参加了该片的提前观影会。《星际穿越》的神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传说中口碑爆棚的大片真的那么流弊吗?
《星际穿越》在讲神马?——穿越宇宙“虫洞”拯救地球!
在距离北美地区正式上映还有不到2周的时间了,《星际穿越》的出品公司派拉蒙和华纳在美国陆续举办了多场私人内部放映和媒体放映,部分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已经先睹为快——那么这部略带神秘感的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一句话总结就是:地球面临巨大危机,人类很可能就此灭绝。仅剩的几位科学家和宇航员必须利用他们对虫洞的新发现,进行超越时空界限的穿越,从而拯救人类。
当然,所有熟悉诺兰作品(《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记忆碎片》)的人应该都很清楚,诺兰镜头下的“星际”探险必定不是简单的拯救人类完成任务那么简单,诺兰笔下的“穿越”也肯定不是穿来穿去你侬我侬的那么烂俗。只是,令人诧异的是,虽说影片对于太空的描写十分宏伟,但篇幅比想象中少了许多,甚至不及《地心引力》的一半,相反,煽情的戏份比重略多于视觉奇观。部分观众直白的表示,这与他们的想象不同,略有些失望。诺兰曾表示,这部新作是他向《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之作,但与库布里克的那部经典电影比起来,《星际穿越》或许更像是人情味很浓的一部借太空说话的“抒情作品”。
不过,从外媒的评价来看,对《星际穿越》“点赞”的人还是占多数,并被认为其必将再次迎来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而根据好莱坞的观影反馈追踪来看,《星际穿越》的首周末票房应当与去年的外太空大片《地心引力》类似,目测将会在5600万美元左右。
群星云集谁更亮?——影帝晒演技安妮变花瓶
新晋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MatthewMcConaughey获奖作品:《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担纲本片的主演,85届奥斯卡女配安妮-海瑟薇(AnneHathaway获奖作品:《悲惨世界》)出演女一号,85届奥斯卡提名杰西卡-查斯坦(JessicaChastain提名作品:《猎杀本拉登》),两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迈克尔·凯恩(MichaelCaine获奖作品:《苹果酒屋的规则》《汉娜姐妹》)也相继加入,这样华丽丽的卡司早就闪瞎了众人。看一堆小金人获得者拼演技,着实很爽,但真正到了电影之中才发现,马修的光芒太耀眼,使得安妮瞬间变成了酱油。
马修在影片中饰演的Cooper不仅是一个智商情商皆高的宇航员英雄,更是一个非常爱女儿的父亲,这样一个饱满鲜活的人物本身就很夺眼球。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位父亲的马修,显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带进了表演中,发挥的像开挂了一样精彩。反观我们的安妮-海瑟薇,饰演了一个没大脑的女宇航员,本来就没有什么挑战演技可言。全程就只是觉得这女人的脸真小,嘴真大,皮肤真白,然后就出戏了。反而是杰西卡-查斯坦的表演更有戏剧性,虽然戏份少,但也完美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纠结。
科学宅会喜欢嘛?——诺兰靠物理理论撑起了一部片!
《星际穿越》绝不是《地心引力》那一类的英雄主义影片,它保留着诺兰的一贯风格,总有些悬念随着剧情展开,然后甚至到影片结束之后,你说不定都不能将谜底揭开,就如《盗梦空间》一般。可《星际穿越》又是讲太空的,讲述科学家和宇航员们是如何前往太阳系之外试图寻找到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的。所以许多科幻概念和物理理论就变成了理解电影的关键。
《星际穿越》的剧本是基于科学家基普-索恩(KipStephenThorne)的时空穿梭理论而书写的,而基普索恩本人也是本片的监制和理论指导,换句话说,他是剧组中包括导演演员在内的所有人的物理老师。影片里的主体故事和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基于众多物理理论展开的,比如黑洞、虫洞、广义相对论、万有引力定律等。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饰演的人物们将登陆神秘星球,离开地球穿越神秘虫洞,期间要克服种种物理难题,所以影片中对这些物理难题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渣们可能要补补课再去看片了。据说媒体看片会结束后,众人纷纷讨论影片里的某些镜头,最后因为大家的物理都太渣了而至今木有任何结果。所以,要想理解这些理论,只能等待物理技术宅大牛们的观影后记了。
还是那么烧脑吗?——非线性叙事风格穿越不狗血
如果不从影片的摄影和后期特效来看,《星际穿越》的重点绝对是在后两个字上面的。说到“穿越”,这不正是诺兰大人最拿手的嘛。如果《盗梦空间》里的一层层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换让你觉得刺激,那么《星际穿越》里的某些情节,也会让你有相似的感觉。不过这里的穿越,可不是出了场车祸就穿回几百年前爱了个老男人然后搞得大家全死了的那种情节,相信看了影片以后大家就会有深深的体会。
虽然对影片中穿越情节的处理,依然体现了诺兰的非线性叙事风格。但这次的非线性叙事并没有那么多那么繁杂,毕竟要搞清楚影片里的许多物理概念就已经很烧脑细胞了,所以为了让观众不累晕在电影院,这次的穿越相对比较简单,不过逻辑和故事性的处理依然非常的诺兰。
电影背后有什么秘密?——这是诺兰给女儿的“情书”!
之前杰西卡-查斯坦在某次采访中说,《星际穿越》的片场代号是“FlorasLetter”(给Flora的信),后来才知道原来诺兰自己的女儿就叫Flora,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部电影是诺兰给自己女儿的情书。诺兰自己也在记者会上透露,其实影片中马修-麦康纳的女儿Murph,在最初的剧本设定中是个男孩,最后由诺兰改成了女孩,这才成就了影片中马修和女儿那么多感染戳泪点的瞬间。
其实对亲情和爱的描写塑造才是《星际穿越》最大亮点。影片里马修饰演的Cooper为了拯救人类,要离开自己的家庭去外太空探索新的星球,如何令自己的女儿接受这件事,如何平衡全人类的未来和自己的家庭,就变成了马修最纠结的事情。不得不说,新晋奥斯卡影帝的演技完全秒杀全场,影片里设计的几个感人剧情配上马修的演技,十分顺利地就达到了预计的戳泪点效果,让观众有一种坐“情感过山车”的节奏。
视觉效果肿么样?——IMAX观影恢弘宇宙即视感!
虽然没有3D版本,但《星际穿越》的IMAX技术也完全将宇宙的恢弘和奇特表现了出来。预告片中看到的白雪皑皑的星球、天空中有着巨大黑色核心的天体(疑似黑洞)、多维空间的展示、宇宙飞船穿越虫洞的荧屏史上首现,这些场景当然是要用IMAX观看才够有即视感,这样也才对得起摄影团队和诺兰啊。
对于影片的疑问,大家就等着11月12日去电影院看个几十遍探究答案吧!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次的电影字幕,是谁翻译啊&&.?
页面功能 【推荐】 【打印】 【关闭】
已有0条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输入图形验证码:看不清楚,
请登录后再回复!
星闻点击排行榜数字报刊平台
第19版:东方文娱周刊
总有那么一些导演 让我们欲罢不能
近日,随着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科幻巨制《星际穿越》上映,中国影迷又变得忙碌起来。这部“烧脑”大片再次让他们燃起了对于一部电影热烈讨论的兴趣。仔细想来,在世界影坛中,总有这么一群导演,就喜欢干点“片不惊人死不休”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借着《星际穿越》的这股热潮,来盘点一下这些“奇葩导演”。□东方今报记者&陶辉&&&&克里斯托弗·诺兰&&&&作品:《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在《盗梦空间》让中国影迷疯狂之前,“蝙蝠侠三部曲”就已经让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名字如雷贯耳。2011年,他拿出震惊世界影坛的《盗梦空间》。在这部影片中,诺兰设定的多重梦境以及“梦中梦”,甫一出世便被打上了“烧脑”的标签,影片最后他还用了一个陀螺“调戏”了所有观众,于是影片上映后,网络上便出现了大规模的讨论热潮以及无数的解读文章,好不热闹。&&&&当今天《星际穿越》横空出世,纵使诺兰尽力地想要做到真实,但是影片中的相对论、万有引力、黑洞、虫洞、五维空间等物理和天文的高深知识相互缠绕,直挺挺把观众给“唬”住了。人类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热情不减,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依然是关于《星际穿越》的各种深度的解读和分析,甚至连影片中《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那首诗的各种译本都成为一个讨论的热点,真是醉了。&&&&事实上,在“蝙蝠侠三部曲”之前,诺兰就曾用《记忆碎片》玩过此类的“头脑风暴”,只不过那时中国的网络时代还未到来,所以并未有当下这般热死的景象,但足以从另一个层面证明:诺兰,真不是一个让你省心的导演。&&&&沃卓斯基姐弟&&&&&作品:《黑客帝国》系列、《云图》&&&&毫无疑问,在玩“烧脑”这方面,沃卓斯基姐弟(拍《黑客帝国》时他们叫沃卓斯基兄弟)走在了诺兰的前列。在《记忆碎片》震惊世界影坛之前,《黑客帝国》已经被奉为世界科幻电影的“圣经”,论“烧脑”程度,比起《盗梦空间》甚至是眼下的《星际穿越》过犹不及。虽然时间过去15载,但是《黑客帝国》里的一些元素在今日依然不过时,甚至还是领先的,这就是这个系列影片的伟大之处。&&&&2013年,当沃卓斯基兄弟变成沃卓斯基姐弟的时候,他们又为世界影迷带来了一部极度“烧脑”的影片——《云图》。此片用平行蒙太奇的方式一口气讲了六个故事,而且,此片的12位主要演员演了47个角色,把很多观众直挺挺地看到“晕厥”。虽然此片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是就“烧脑”这方面来说,答案当然会是惊人的一致。&&&&李安&&&&&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然,“烧脑”影片绝对不是西方导演的专长,李安证明了,黄皮肤的东方人玩起“心眼”,也同样有另一番天地。&&&&2012年,李安的奇幻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震惊世界影坛,在这部影片中,李安不像诺兰等人玩的是抽象的概念和讲故事的方式。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李安巧妙地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极为残酷的故事,并且融合了宗教等元素。虽然在理解方面,观众并不需要费太多的脑筋,但是要想参透此片的精髓,还真需要下一番功夫。当年,关于此片的无数解读犹在眼前,每一种解读都会令人对李安肃然起敬。所以,李安凭此片再度问鼎奥斯卡金像奖,也实在是实至名归。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城市晚报 - 多媒体数字报
第A13版:慢阅读
&&&&&&&&&&
狄兰·托马斯的一首诗50年前就剧透了《星际穿越》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电影《星际穿越》里,狄兰·托马斯的这首诗不时地在影院里回响。&&&&狄兰·托马斯20岁时就出版了诗集。他没有固定工作,却酗酒,除了写诗,还写散文、广播剧,以及为BBC朗诵诗歌来维持生计。他也受邀去美国为公众朗诵诗歌,因而结识了艾伦·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的诗人。在1953年三度去美国时,他因为饮酒过量而亡。&&&&今年恰好是这位大诗人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在他生日十多天后,《星际穿越》上映。在被问到片中为何反复出现这首诗歌时,诺兰回答:“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首诗全篇是在讲人是怎么样对抗死亡、怎么样面对死亡,关于这个主题我再也没有看到任何人用英文写得比它更好。”&&&&《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文|狄兰·托马斯&&&&译|巫宁坤&&&&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进发出闪电,他们&&&&&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失明的跟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怒斥,恕斥光明的消逝。&&&&&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狄兰·托马斯&&日生于英国威尔士,天生顽童,后来又成为酒鬼和烟鬼。他很早就预感到自己活不长,在诗歌里带有自我毁灭的激情。1946年出版的《死亡与出场》使他迈入英国当代大诗人行列。狄兰前后三次访美,第三次去美国时,他本打算会见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共同创作一部歌剧,结果却在纽约醉酒而死,那是1953年11月。&&&&如果《星际穿越》的那首诗未惊艳到你&&&&一定是没用巫宁坤译本&&&&听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他的最新电影《星际穿越》中,引用了威尔士诗人狄兰·托马斯的一首名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我不知道汉语字幕翻译得水平如何,但提起这首诗,却不能不令人想起巫宁坤先生的经典译本。&&&&巫宁坤先生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3年赴美担任中国在美受训空军师的翻译,随后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受赵萝蕤邀请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经历多次政治运动,晚年定居美国。他最为公众熟悉的翻译作品恐怕要数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除了译作之外,巫先生还曾写有一部自传,名为《一滴泪》,在这本饱含个人血泪与苦难的回忆录里,巫先生曾两次提及狄兰·托马斯与他的诗歌,第一次出现是巫先生1957年被划成右派之后,被北大英语系学生监视着在图书馆内做英文书刊的编目工作:&&&&有一天,我年轻的监工把我叫到他办公桌面前,指着一堆美国出版的新书,都是我在运动开始前通过学校订购的,刚刚从日内瓦的中国大使馆寄到。“巫宁坤,这些书你还要吗?”他板着面孔问我。“你要的话就说要。你如不要,我就马上盖上图书馆的公章。”我一直在等着这些书,其中多半是我在芝加哥大学受教的老师们的最新学术著作;我怎么会不要呢?但是我怎么买得起呢,现在只剩下一个月的工资了?我一本一本拿起又放下,他可不耐烦了。“我还有革命工作要做,你也得回去劳动。不要浪费时间。”我捡起薄薄的一本,那是我的老师奥尔逊教授诠释英国诗人狄伦·托玛斯诗作的专著,忍痛放弃了其它几本。当我手里抓着书离开他的办公桌往回走时,我听到他劈劈啪啪往我买不起的几本新书上盖上公章的声音,仿佛他们是该消灭的阶级敌人。那天夜晚,我很晚未睡,对照奥尔逊精湛的诠释重读托玛斯的一些感人的诗篇。在寂静的深夜,我仿佛可重新听到,在我回国的前一年,在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教堂,诗人热情澎湃的声音朗诵他自己的诗《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当筋疲腱松时在拉肢刑架上挣扎,&&&&虽然绑在刑车上,他们却一定不会屈服;&&&&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在回忆录即将结束的时候,巫先生记叙了改革开放之后他所翻译的几部文学作品,其中再次提及狄兰·托马斯:&&&&我也应一些老朋友之约,开始翻译一些英美文学作品。袁可嘉教授主编《欧美现代十大流派诗选》,约我翻译几首狄伦·托玛斯的诗。谁都知道他的诗常晦涩难懂,更难翻译。但是,这位威尔斯天才诗人椎心泣血的诗篇曾伴我走过漫长的灵魂受难的岁月,我勉为其难翻译了五首。其中一首,《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对于我们这一代饱经沧桑的老人,这好比暮鼓晨钟!&&&&正如巫先生所言,《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狄兰·托马斯作于父亲病危期间,整首诗充斥着夜晚与白昼、黑暗与光明、温和与狂暴、死亡与生命的二元对立,因此语言的张力十分饱满。托马斯面对父亲的衰老和即将到来的大限,并没有显示出丝毫的怯懦与哀怜,相反却用无比热烈的语调吟唱着。&&&&这首诗原诗韵律是aba的节奏,朗读起来颇有复沓之美,注重音乐节奏性正是托马斯诗歌的特征之一,中国当代诗人多多就曾在访谈中说过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接触到狄兰·托马斯的“词组节奏”时的震撼。现在网上也可以找到托马斯亲自朗读这首诗的录音,相信所有听过的人耳边都会持续震荡着他那抑扬顿挫的低音。&&&&巫宁坤先生生前虽然只翻译了五首狄兰·托马斯的诗(《通过绿色茎管催动花朵的力》《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那只签署文件的手》《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但这五首都堪称英诗汉译的精品,并且成为“朦胧诗”以降中国当代诗人的精神养料。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在成名后都曾谈起过巫先生翻译的狄兰·托马斯给予他们创作的巨大影响。&&&&著名诗歌翻译家黄灿然也在《译诗中的现代敏感》(载《读书》1998年05期)这篇文章中从同行的角度对巫先生的译作称赞道:“巫译托马斯采取的正是直译,几乎是一字对一字,字字紧扣,准确无误,连节奏也移植过来了,从而使得汉译托马斯具有一种少见的现代锋芒。这些译诗远远超出了一般汉语的普通语感,以陌生又令人砰然心动的冲击力扎痛着读者,这锋芒对于高扬中国青年诗人的想像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自己就是受益者之一,我的很多诗人朋友也都深受影响。”&&&&狄兰·托马斯在巫先生命途多舛的一生中,是给予过他精神力量的诗人之一,其诗作所起到的慰藉之功应该丝毫不逊于巫先生在回忆录里另外提及的《杜甫诗选》与《哈姆莱特》。&&&&而狄兰·托马斯在我个人的阅读系谱中,绝对属于强力抒情诗人的序列,他的名字是和特拉克尔、保罗·策兰、曼德尔施塔姆、洛特雷阿蒙、兰波、巴列霍等人联系在一起的。不同于T.S.艾略特、奥登和史蒂文斯等智力思辨型诗人,托马斯在他的诗歌中经常通过使用密集开阔的自然意象排列,营造出粗犷激越的情感象征。&&&&当然,除了《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他还有很多诗作的标题本身就足以让人过目难忘。巫宁坤先生的五首经典译作算是“道夫先路”,如今国内出版的狄兰·托马斯诗歌的汉译单行本已有三种,它们分别是《狄兰·托马斯诗集》(王烨、水琴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收入“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狄兰·托马斯诗选》(海岸、傅浩、鲁萌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收入“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狄兰·托马斯诗选》(韦白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收入“&诗苑译林”)。应该说,这些译本都为读者进一步欣赏托马斯的诗歌提供了帮助。&&&&朱戟影/文&&&&阅读清单&&&&&&致敬诗人狄兰&&&&我们不妨读这16本书&&&&狄兰·托马斯被誉为“奥登以来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他是被后继诗人寄予最大热情的前辈——从拉金到洛威尔,无一例外。&&&&狄兰·托马斯死后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刻着他年轻时写下的诗:&&&&“我在时间的掌中,青嫩而垂死——却带链而歌唱,犹如海波。”(余光中/译)&&&&在电影《星际穿越》上映之际,我们整理了这份主题阅读书单。&&&&《狄兰·托马斯诗选》&&&&狄兰·托马斯/著&&&&海岸、傅浩、鲁萌/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展开。诗风精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这本诗选收入的是诗人各时期的代表作,共88首。&&&&《青年狗艺术家的画像》&&&&狄兰·托马斯/著&陈苍多/译&漓江出版社2014年6月版&&&&这是狄兰·托马斯的一部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中短篇小说集。他用这些故事回忆自己的童年,也向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致敬。&&&&《文学趣谈》&&&&约翰·萨瑟兰/著&&&&艾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书里讲了很多人的故事,狄兰·托马斯只是其中之一,但给萨瑟兰写起来,挺有趣。如狄兰·托马斯声称,他对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吹的口哨是人类的嘴唇发出的最短、最优美的诗。萨瑟兰按:“这首诗必须用威尔士口音吹才能实现最佳效果(迪伦是威尔士人)。”&&&&《时间的玫瑰》&&&&北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版&&&&在诗人北岛的这部关于“诗歌黄金时代的传记”的随笔集里,有一篇是专门写狄兰·托马斯的——《狄兰·托马斯: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量》。北岛根据巫宁坤等人的译本,自己重新翻译了狄兰·托马斯的《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量》,并写道:“二十五年前我头一次听到这首诗。我记得众人的反应是张着嘴,但几乎什么都没说。我想首先被镇住的是那无以伦比的节奏和音调,其次才是他那辉煌的意象。”&&&&本版稿件&综合澎湃新闻网&《北京青年报》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穿越的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