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欢乐豆机器人人停止运营了吗

第六章 执行程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64页免费18页免费17页免费5页免费9页免费 10页免费8页免费7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
第六章 执行程序|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8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查看: 4050|回复: 14
拥有微信公众平台的人,各自运营情况如何?
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微信公众号如何起名字?微信公众号如何定位?微信公众号如何推广,伪妹子Or 互推 Or Other?微信公众平台在HTML5游戏,自媒体,客服CRM等领域发展前景?微信公众平台的钱景在哪里?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微信成熟商业模式?如何引导用户分享?引导语 Or WeixinJSBridge按钮 Or 名片 Or Other? 有哪些传播途径?微信公众账户导航、聚微信、淘微号等微信公众账号聚合的雏形-看上去很美?
width:100%">
我独立运营公众微信『美剧英语每日一句』已经有两个月出头了,粉丝数12320,每日日均增长300左右听众,每天收到3000条左右的消息。
对于这个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借知乎宝地简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运营公众微信号的一些经验。
万事开头难
如果你不是超级名人,或者没有在微博上有10万以上大号帮你一起做推广的话,开始阶段你可能会有些艰难。你应该先尝试着做那么几期, 让几个朋友加一下你的公众微信,提一提意见和建议。这么几期下来以后,你应该已经差不多能确定你『产品』的基本形态了。
这个时候,你就要尽可能开始动用你所有渠道推广了。
首先是你微信圈的朋友,把你公众微信的名片发给他们,让他们直接添加。
然后在微博上发长微博介绍你的公众微信(记得贴上二维码),让你微博圈相对粉丝数多朋友帮你转,不同时间段多转几次。
这两个都做完以后,你还可以和朋友同事见面的时候就问,嘿,你用微信吗?一般人的回答都是,用啊。你就厚着脸皮让他加你公众微信吧,呵呵。如果他不太会加公众微信的话你还可以直接在他手机上帮他添加——因为腾讯的原因,你运营公众微信初期用普通『搜号码』的方式来搜是找不到你的公众微信的,你必须在『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才能找到。
我前500个用户就基本就是靠以上三种方式得来的。
微信规定你有500个用户就可以申请认证了。认证的好处有二:一,用户在搜索相关关键词出来一堆公众微信的时候,认证的用户会排在更靠前的位置;二,当认证公众微信还不是很多的时候,用户大多会觉得认证的的公众微信更权威可靠,他就更愿意加你。等以后认证的公众微信多了以后你就没有这个优势了,就像微博初期认证用户少,你认证了涨分就是快,现在微博上是个人就有认证,用户也就不吃这一套了。
定位很重要
现在运营公众微信的机构和个人都越来越多了,竞争十分激烈,你只有想清楚了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并且尽可能利用自己资源以及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优势才有可能获取稳定的目标用户。
因为我自己的职业是出国考试培训师,主攻听力口语方向。所以我就选定了以语音推送的方式每天和订阅者分享一句美剧中的经典实用台词并配上一条语音讲解,一条慢速领读,一条标准语速领读。这样一来,不同英文程度的朋友都可以通过收听我的这个公众微信学到一些对他们而言有价值的东西。
很多听友都会时不时的发来感谢消息说:这个微信真好.......我已经把它推荐给20多个朋友了!
如果你只是频繁发送消息,但是不提供有价值的内容,用户会愿意主动帮你推广吗?
运营公众微信,内容是王道啊!
还有一点就是坚持。如果你今天开心发一条,明天工作忙就不发。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用户要么是忘了你,要么取消你。
但坚持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情,我关注的很多公众微信都是一上来心血来潮烧上三把火,三把火烧完以后就不了了之了。你这样做对订阅者的损失并不大,你不好好做我就订阅其它的公众微信呗,反正现在选择多得很。但对于你自己的损失是很大的,你如果中断或者懈怠,你之前的时间精力就全部白费了。
在这一点上,IT圈的公众微信普遍比其它圈子的做得好太多。因为他们脑子里始终有『产品』的概念在。
我在推送第一条公众微信之前我就想得很清楚。我一定要做一个能提供差异化价值的,并且工作量不会太大的,我能够坚持做下去的『产品』。我每天制作并推送一条公众微信的时间成本是10分钟到15分钟,如果我哪天空余时间比较多,我就多录制两期存货,这样忙的时候我也就不用担心没东西可发了。
取名也很关键
微信的名字以及ID一旦确定就没法更改,这点很坑爹。而名字又对你公众微信以后的自然增长流量以及用户心目中你产品的定位很重要,所以取名一定要慎重。
我的公众微信『美剧英语每日一句』是占了名字的便宜的。你不管搜『美剧』还是『英语』我都在前几位,这样我哪怕不推广,每天也会有比较稳定的用户增长。但是后来想想还是有没取好的地方。其实就要『美剧英语』就好了,不要什么『每日一句』了。因为一是名字更短传播效果更好,二是你叫『每日一句』你如果有一天没推送就会有一堆用户发消息来问:怎么今天没有每日一句啊!我不听每日一句睡不着觉啊!
也是因为不能改的缘故,我运营公众微信很久以后才确定我的ID名。开始想借用一套著名的英语教材《跟我学》的英文名followme,但是已经被注册了,follow_me可以注册,但是我觉得下划线输入起来对某些小白用户可能会有困难,然后还想过,studyenglish,learnenglish,step_by_step等一系列的ID名,但总觉得差点儿意思。直到我看到《周末画报》的ID是iweeklyapp我才瞬间得到了启示,我也可以叫followmeapp呀!这既和主题相关,每个单词又很常见简单,哪怕不怎么用英语的人也会输入。
一定要互动
当你的订阅量以及消息数大了以后,和用户互动就是一件相当消耗体力的事情。我每天会收到3000条左右的消息,说实话,别说互动了,有时候光是看都看不过来。
但是互动会让你的『产品』更有人味。
比如我有时间给用户回复的时候很多用户就会说:哇!居然有人回复耶!主页菌,我好喜欢你的节目啊!这个时候我再卖萌回一条:其实伦家是机器人啦~ 不用等用户再回消息过来我都知道,今天这用户一定会开心坏了。
注意一下字体大小,尽可能把字体调得大一些,我一般都用16px或者18px;
也不要一段堆很多字,段落尽可能短小一些;
不要有错别字,多检查几遍;
不要图片太多或者使用太大的图片,因为有时候用户身边没有WIFI,他看你图片太大或太多他就不打开了。用户如果经常不看你的微信推送,用户黏度就肯定会降低;
还有就是你发布以前一定要先发送到自己的手机上预览一遍,看看是否还有其它的问题。
选一个用户阅读高峰时段推送这一点的重要性很多大号公众微信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在此我不再赘述。
就啰嗦几句关于定时推送的。这个问题我是偶然通过用户反馈才意识到的。
因为每天睡得比较晚,所以我一般都会在睡前12点到1点之间的这段时间推送。后来尝试在午餐前和晚餐后的这些『高峰时间』里推送看打开率是不是更高一些。结果没尝试两天就有很多听友发来消息说还是喜欢以前的推送时间——如果睡得晚就当睡前读物,如果睡得早就当晨读材料了。自然,我又马上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所以说,大家除了考虑这些午餐前,下班前,晚餐后的这些典型高峰段推送之外。也许还可以固定在某一个时间段推送,让订阅者养成一个定点阅读你微信的习惯。
习惯一旦养成,就,呵呵。
这一点我做得很差。每天有几百稳定增长以后我就没怎么想着推广的事儿了。最近才联系36氪报道了一次,然后今天在知乎上提交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种推广吧。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的话一定要记得加我公众微信『美剧英语每日一句』哈。^_^
微信号做到一定量级,如果没有线下商家合作的话,线下的推广就不是关键了,还是线上的推广更重要一些。渠道无非就还是微博营销,转发,微信朋友圈转发推荐等。这里值得注意是的微信大号互推,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有其它的一些微信大号,你们互推一下,转化率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你是真正有内容有价值的小号,你也可以试着去找大号帮忙推广。至于他们愿不愿意帮忙就看你自己了。
社交属性:
再多说一点。那就是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有着非常强的社交属性,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你扩展优质社交圈的作用。我的一位做摄影师的朋友在我的劝说之下建立了一个『全球摄影人档案』公众微信,虽然暂时订阅数并不是很高,但她还是非常用心的在做内容。也因此约到了圈内很多的大牌摄影师、演员、模特、策展人等,认识了很多朋友,拓展了自己的人脉。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管她的公众微信最后会运营得怎样,哪怕就是认识这些朋友也都非常值得了。
好了,我要说的就已经基本说完了。如果你也希望能够运营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平台的话,那就马上动手干吧。
这个世界永远属于那些真正做事儿的人(Doer)。
width:100%">
刚好最近在为一些学生创业等等活动提供指导,借此整理一下我们做「最美应用」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有广告,阅读请慎重。
传统的 Web,手机上的本地应用、混合应用(Hybrid App)、移动 Web App 、移动网站和微博、微信、各种社交平台等等,这些不同的渠道,在不同的情景下都对企业/团队有着不同的意义。归根结底,企业/团队的目标是最关键的,然后才是选择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渠道等等。
在 Social First 的思想下, 微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用户的进入门槛很低,粘性容易保持,系统的搭建成本也很低,特别适合一些尚在起步阶段的以内容为主的创新想法。如果有开发能力,通过微信开放平台的 API 能够实现更复杂的应用,实质上就是微信 App。
我们对微信公众平台比较了解,本来我们就对企业客户有这样的服务(类似做一些系统,像招行或者海航之类的那样),如果自己不去运营一下公众账号,那就是在蒙人了。所以说的很对,如果你想了解微信公众账号,先注册一个折腾一下。
我们的目标是圈出那些用户体验最美的应用,让那些赏心悦目、真正在设计上下了功夫的应用,能够被大家所了解。特别是在这个号称「抄袭可能会死,不抄袭死的一定会死」的行业里,我们觉得只有大家真正见的美的应用多了、有感觉、有品位了,移动互联网才能有更多美的事物出现。从这一年上,我们都应当感谢乔布斯,他提升了人们的品位。
我们希望将「最美应用」做成一个「运动」,最美的「运动」,将最美的应用圈出来,传播出去,各种 SNS 都可以是这个运动的舞台。而微信有一个很好的优势,能够和用户保持强联系,和用户更好的互动。目前我们对 iOS, Android, Windows Phone 平台上的应用都有所涉及,暂时 iOS 的应用更多一些(所以我们准备了详细的截图,装不了也可以大致研究下界面)。
2. 理念&定位
如同产品一样,微信公众账号也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和定位,区分于其他数量越来越多的账号。当用户知道你的账号时,应该能够清晰的知道,你是提供什么信息或服务的,有什么优势和特色,能够带来什么价值。
关于内容,我们有一个理念,就是不做拿钱说话的事,不做软性推广。最近很多做应用推广的朋友联系我们,但是这是原则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真要推广应用,一定是清楚的标明这是推广,否则就是卖自己的信誉了。
平时我们去各种应用商店或者推荐站点找应用,简直没法看,所谓推荐、排行全是各种被推广、被营销,虽然这是行业内主要的一种商业模式,但是我们不喜欢。一个应用激活多少多少钱,这笔账算的很清楚,但是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方式么?为什么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用户的信任来塞给他们东西,通过自己的信誉来赚钱呢?
前天和同学压马路,他也很犀利的说:除了理念外,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根本不需要靠这个赚钱,没有生存压力,不用为五斗米折腰。我们主要为大企业提供用户体验咨询和设计、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整合解决方案(从战略到需求,从设计到开发)。弄个微信大号赚钱这种事,从团队的角度,投入产出比太低,没太大意义。
好的东西,用心做过设计的、用心开发过的应用,我们就是应该让它们闪光。衷心佩服那些以创造美好事物为追求、不断创新的人们。他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中国,也是可以有挺直了腰杆的创新的!
3. 核心用户
用户是一个很大很模糊的概念,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微信公众账号,我们都应该界定出核心用户,尽管核心用户可能是随着生命周期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
如果你要运营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先界定,你在现阶段的核心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痛点是什么?
例如我们目前的核心用户,就是互联网的圈内人(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等等),以及那些活跃的应用达人(Geek),这很重要。如果现在我们的核心用户是普通用户,那么我们根本不应该推荐那些天气应用,对于日常的使用来说,没有国内的天气源,再好的设计对中国用户都是白搭。我们的用户都希望了解更好的、在产品概念、交互和视觉的某个方面很美的应用,也许是要自己玩,也许是要能够积累经验,对自己的产品有所启发。在我们的最美应用微信账号推出一周后,在饭桌上和朋友聊,他们都已经关注了最美,觉得不错(好吧,这让我非常开心)。以前每次和他们见面,都会拿对方手机来看看有什么好的应用,现在好了,再见面我拿出手机来,几个文件夹:「最美应用1」,「最美应用2」,......
<font color="#. 迭代、松耦合与精益创业
我们总是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因为有很多假设的前置条件而无法快速实现,最终不了了之。2011年的时候我们就想过要做最美应用,但是总是受制于设计师没时间、工程师抽不出人手(因为我们的定位是业余来做这件事),一直到前段时间,我突然顿悟,我们这样做一点都不互联网。我们应该尽可能降低做事的门槛,降低事情之间的耦合度,先用简单的方法把事情做起来,到时就会看的更清楚。
于是我在周末用了很短的时间搭起了Wordpress,申请了微信公众账号,用了1分钟做了个Logo(我也觉得很一般,不过,降低耦合度,嗯。),用了5分钟做了一个二维码,拿出去发个微博,然后自己开始把手机里不错的应用写出来放上去。
所谓杜绝浪费,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浪费在各种等待中,浪费在各种耦合度很高的事情之上,但事实上根本不需要如此。我们想做个应用推荐的活动,立刻想到的是做个页面,大家可以发布然后投票... 然后再立刻被大家否定掉了,先发个消息,再让大家直接通过微信推荐、投票不就好了,人工统计也是 OK 的。
想起来一个故事:2010年的时候,在创新工场,我们一群兄弟推出豌豆荚Beta版之前,评估了一下,觉得做到我们认为满意、可以发布的版本,还需要1~2个月。这时他过来,讲了一番很实用的道理(具体...忘了...对不起汪华同学了...),然后说:1个星期就上线。然后就只做最重要的,上线了。尽管开始的问题多,但是节奏起来了。
创业的实践中,如果说到经验,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承认我们一开始时想不明白。我们在黑暗中向前走,只有近处能看清楚,越是远的地方,越是一片朦胧。一边走一边想,远比纠结要好。微信公众平台给了很多人一个可以快速起步的机会,先做起来,往下走,想法会蹦出来的。不要原地停太久。
<font color="#. 二维码
二维码是微信公众平台最主要的添加入口。在二维码上能做出很多好的设计,这和好记的域名一样重要。我们做的还不是太好,需要不断迭代。微信账号:nice-app
width:100%">
基本的原则是内容细分,做“垂直”媒体。这个公众号关注的是新闻业,跟踪全球新闻业的前沿动向——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新闻生产有种种比喻:手工作坊、工厂流水线、工地搬砖……然而,新闻作为一种产品,除了日复一日地生产之外,是不是也该有“研发”这个环节?我们除了需要作坊、工厂和工地,是不是也需要一间新闻实验室——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变革的年代?
当然,这也就决定了这个账号的关注者不会是最广泛的大众。
刚开始几天,每天都原创了文章推送,但很快便无法坚持了。目前看来,多多吸引投稿是可以尝试的方式。如果能组成2-3人的小团队则更好。
一些很基本的做法相信不用多介绍了。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加上账号信息,让从朋友圈中看到分享的人能够知道这篇文章来自哪里、怎样关注这个账号。
运营的时候注意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回复readme阅读实验室介绍,因为我想让这个实验室带有一点geek的味道。又比如我开始对文章进行分类,分别取了“显微镜”、“培养皿”、“pH试纸”等几个栏目名。
认证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因为名称是“新闻实验室”而非我的名字,所以无法自动关联新浪微博的认证信息。申请手工认证亦失败。不知这里是否有微信团队的朋友能帮我解决这一问题,拜谢。
谈到微信公众平台,我还想插一句:我至今仍在写博客,我的独立博客已经运行了好几年。虽然博客日渐衰落,GR也要关闭了,但起码对于我而言,公众平台无法取代博客的作用。
另外,平心而论,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目前仍然很粗糙,很不好用。
width:100%">
我完全不否定微信公众帐号提供内容的质量,目前有一个很明显问题为什么大家视而不见呢?体验问题,不仅获得信息麻烦而且体验其极差,可以说是在开倒车。在多媒体信息越来越丰富今天,枪版电影被唾弃的时代,公众帐号竟然妄图用一个简陋的聊天界面带给用户丰富的信息,真是可笑!
同时我也想提醒每一位公众帐号创业者开发者,不要浮躁不要跟风,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width:100%">
闲来无事,抱着尝试的态度做过两个号。
第一个号起名“轻阅读”(微信号Lightread),
第二个号起名“北京上海大学生每日最火实习招聘汇”(微信号internships)。
明显看出来,第二个号的名字是人为故意起的很长,试图包括更多的搜索关键词。原因是在运营第一个号的时候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前提下,平均每天有个位数的自然增长,经过询问后发现增长原因都是关键词的搜索,于是第二个号开始注重这一块搜索。开始做以后在不推广的前提下平均日增长5个粉丝左右。(微信公共平台是有排序算法的,坚持登陆和推送的公共账号获取粉丝的可能性就更高)。
另外,在不推送的情况下丢粉是很少见的,这实在是一个很让人纠结的情形。人们只会因为不再需要你推送的内容或厌烦了看你推送的内容而去删除,如果你停止发送信息,这样人们最多只是忘记,专门去把你找出来删除的成本反而更大。
至于定位和推广,像我第一个做“轻阅读”定位当然就是爱阅读的或有阅读习惯的人,但是后来发现很难通过有效地途径推广,靠自然增长速度过慢,所以果断抛弃,靠第一个累积的经验开始做第二个实习招聘,通过每天分享社交网络上的实习信息来走差异化定位打开市场,宣传途径当然选择学生最多的地方,也就是人人网。目前经过了两轮人人上的推广,每轮推广也只是个人宣传,长粉平均每次二百。
说到底,我觉得其实在微信上做平台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1)微信这种模式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微博可以吗?人人网公共主页可以吗?微信要做到每日推送,是否合适让粉丝在一个瞬间读到你想发的内容?微信推送的最大优势就是阅读率高,而最大的风险就是粉丝的阅读成本高。
2)微信上的公共账号已经数量庞大,该怎样差异化?如果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你能想到的名字或关键字都已经被注册过很多次,在失去先发优势的前提下(往往也就是失去排名优势),如果去做该如何追赶,又或者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来找到有需求却没有被人做掉的市场?
3)该怎样更好的利用已有的功能。比如微信平台上怎样与粉丝互动,比如怎样利用关键词回复功能等。
4)如何营销。目前微信平台的入门级别应该是万以上的粉丝量的账号,如果完全靠自然增长,是不现实的,要选好关键词,通过早期快速营销把排名上升,之后再坐享其成。这其中营销的手段其实和别的平台没有什么区别。找好你的定位,看好你的群体,在他们经常接触的渠道去做营销。
以上是我目前为止的一点点经验,自己做的也还不是很成功,肯定还有人更适合解答这个问题。
width:100%">
主要用于写优秀的中文博客的故事,以及我和他们的故事等,我投入的时间和经历比另一个号要多得多,但是收效甚微,两三个月了才有2k的粉丝,文章写得累,成本也高,因为要去采访要去沟通,费时费力,更新频率上不去,而且,感兴趣的也不多.
3.初期宣传最重要
最初的推广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得第一批粉丝,我的方法是博客+知乎+豆瓣.
不得不说,知乎是一个不错的阵地,只要你的内容足够优秀和有用,豆瓣也有一些专门的小组.
当然,如果有其他朋友已经小有成就的愿意推荐一下你,那效果将是更好了.比如,我就是推荐优秀公众号的,许多朋友留言让我帮他们推荐,我会扫下来,然后查看下历史,再观察几天,不错的话就会推荐.
4.尊重你的读者
一个用户一般来说长期订阅的微信都在10个以内,过多就会造成信息疲劳,如何让你的读者不删除你的号,那么你的内容要保持精简/优质,同时得尊重你的读者,善待那些调戏你的读者,回复那些需要你的帮助的读者.
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每次发布之前先发到自己或者朋友的号上预览一下,首先自己看得下去,再让朋友提提意见,尤其不要有明显的错漏,比如,很多微信号上面字体和格式五花八门,一看就是从其他地方复制过来的,点一下&取消格式&按钮并不复杂,却可能赢得你的读者的信任.
最后,做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程,尤其是现在大量名人、草根和团队的涌入,如果你也想着日入上万,可能比较困难,因为,第一桶金已经被掘走了,如果你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很可能就会结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
width:100%">
我有两个公众微信,订阅都在一万左右。
一个是我个人的,主要是粉丝;这部分关键在于转化,是否能给别人提供【距离更接近】的互动感觉。
另一个是某网站的官方微信,我专门花了一点点钱,雇了个妹纸每天卖萌;时而发语音,时而发段子,关键是要给人以娱乐价值。
既然这个问题里面大家都在推销自己的微信,好吧,我就不留微信号了。。。
width:100%">
几个月前弄了个平台账号,然后一直放着没管,两周前上线发现有两百粉丝了,估计是靠关键词搜索得来的,遂天天上线,这两周每天能自然增加10个左右粉丝,除了上线,我啥都没干,因为不知道发什么合适,手机早晚报类型的内容我一向是不屑一顾的
自己关注的媒体类账号都没看,其他品牌都处于半休眠,十天半个月的发一条广告
PS:每天登陆平台目测能提高账号的搜索排名
width:100%">
2个多月前弄了个微信公众账号,当时没有认真去弄,手动编辑一些简单的关键词回复,包括图文,语音,然后每天增长1~2百人。在人数达到1000人时,进行了实名认证。这段期间,积累了大约7000多人。
一周之前,开始把心思花在上面,把数据库与微信账号对接,并做了一些技术上处理,实现了一个小功能。
目前已经到了4万多人。
收到的消息平均下来每天3万~4万,因为是互动型需要输入指令,所以多了一点。
从接入服务器,截止目前:收到互动消息总量35万多(刚刚看了一下数据,回来更新一下)
做这个主要是因为当时看到了微信开放“自定义菜单”功能,一时冲动就把心思全花在上面了。
可是,等了一周之后,看到别人的菜单出来了,我们一直没有消息,然后这几天好像又停止了菜单功能的申请;我们的还一直没消息...
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当初设计的很多东西都需要那个菜单来实现== 苦逼ing
width:100%">
我的两个博客文章推送的微信公众帐号,目前订阅人数很少,这可能也是很多公众帐号存在的问题,缺乏推广和展示的渠道。
亦如上面的朋友所说,在展示渠道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公众帐号的名称至关重要,因为一旦申请后是无法修改的,这个太坑爹了,而且一个qq号还只能申请一个,已经有微信号的也无法申请公众帐号。
width:100%">
我凌乱了都
width:100%">
aishang 发表于
我凌乱了都
width:100%">
width:100%">
公司公众号微信运营,每天除了推广信息还是推广信息的银表示很无奈!求主页君们指点迷津——苦逼的某酒店微信运营!
width:100%">
注册账号后积极发帖的会员
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
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发帖内容较有主见
长期对论坛的繁荣而不断努力,或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
为论坛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会员
经常在论坛发帖,且发帖量较大
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发帖内容较有主见
在草根文学版块经常发表原创文章和对他人文章进行评论
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
捣蛋万圣节
通过参与万圣节相关主题的活动获得
来了这么久,进去看看吧
&下次自动登录
Powered by
&Operation by「变形金刚」在美国比高达卖得好的原因
发布于 12:17:39 |分类:,
此文继续承接了上回「」一文的内容,从高达讲到了另一个在全球都很火的机器人系列「变形金刚」。就Jimmy个人而言,知道变形金刚的远早于高达,我爸妈甚至买过「变形金刚」的磁带(类似广播剧,国内配音,配音水平还特别高的那种)给我,而这几年随着好莱坞拍摄了真人版的「变形金刚」系列,使得变形金刚又一次席卷全球。如果说高达是万代的摇钱树、那么变形金刚就是孩之宝的摇钱树了。原文是日本人写得,所以可能会有些偏颇,在上一篇文章里就有很多读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P.S 最新消息 迪斯尼今天已经着手要把“孩之宝”给收了。
动画商业的今天
现在无论男女老幼,大家都喜欢动画。虽说“日本的动画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但在商业上能取得完全成功的作品绝对不多。笔者将以各类数据为基础,探讨现在的动画商业应以何种姿态持续发展。
在上篇文章中,笔者讲到了基督教圈,也就是西欧的“弗兰肯斯坦情结”(“机器人会背叛人类吗?”,由这种对机器的厌恶而产生的不安。由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给机器人角色的普及带来的困难。
像《新世纪福音战士》这种标题本身就具有一定基督教意味的作品,想要普及它的话恐怕是比在上篇中讲到的高达还要难。带来“福音(evangel)”的竟然是机器人,这对基督徒来说在生理上就难以接受吧。
但是,与此同时也有大受欢迎的机器人角色。原本是日本的机器人玩具的变形金刚,因为2007年上映的电影《变形金刚》及其续集而孕育出了包括票房收入和相关商品在内的总计2亿円的市场(朝日新聞デジタル日版)。
变形金刚电影片头就出现的HASBRO
拥有变形金刚版权的美国玩具公司孩之宝2011年的营业额为4亿8300万美元,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似乎能感到变形金刚已经克服了弗兰肯斯坦情结,那么究竟是不是如此呢?
销售额相同的变形金刚与高达
孩之宝是美国的位于美泰之后销售规模排名第二的玩具公司。其主打商品是星球大战、特种部队、土豆先生、芝麻街等相关玩具,而它与Takara Tomy合作后则可以经营变形金刚和战斗陀螺等玩具。就企业印象来说孩之宝相当于日本的万代南梦宫和。销售规模和万代南梦宫大体相同。
下图显示了孩之宝公司最近十年的销售额,2002年到2006年的销售额只有30亿美元出头,而2007年则一下上升到40亿美元,这显然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带来的效果。
孩之宝销售额变化(单位:亿美元,来源:孩之宝)
接着,在《变形金刚月黑之时》上映的2011年,其销售额达到了过去最高的42亿8669万美元。其中《变形金刚》相关商品的销售额是4亿8300万美元。顺便一提,销售额排在《变形金刚》之后的是战斗陀螺,可见日本相关产品的贡献度很高。
按1美元等于80円来算《变形金刚》的销售额的话就是386亿円,和万代南梦宫高达的382亿円基本相同。两家公司的总销售额、招牌角色的销售额竟然奇妙地一致,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的变形金刚和内需型的高达处于同一水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可能是因为变形金刚的营收中版权收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高达卖的是钢普拉等已经完成的商品,销售额自然就多。于此相对,变形金刚除了商品自身的销售额,还有从其他公司制作的商品中收取的版权费。
版权费和商品售价无关,已接近于纯利润。万代南梦宫和孩之宝所计算的高达和变形金刚的销售额的性质是相当不同的,所以才出现了万代南梦宫的销售额总利润率是36.9%,而孩之宝的利润率为57.2%这种结果。
从变形金刚来看孩之宝的机器人战略
八十年代前期Takara开始销售“ダイアクロン”和“ニューミクロマン”,以此为中心,再加上其他一些公司的变形机器人玩具并冠上“TRANSFORMERS”之名,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开始了它的销售历程。顺便要说的是,变形金刚源自日本的机器人玩具。
下图显示了《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票房收入,虽然第三部的北美票房有所下降,但全球票房则顺利上涨。当日本人在为以高达为中心的机器人角色的海外发展而烦恼的时候,变形金刚却已经克服了弗兰肯斯坦情结,这是为什么呢?解开这个谜题的关键就存在于从1984年开始播出的一连串变形金刚系列动画片中。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票房收入(单位:千美元,来源:BOXOFFICE MOJO)
这些系列动画虽然大部分都在日本制作,但是剧本、分镜等前期工作以及后期制作(音响、剪辑)则由美国方面来完成,日本方面则制作主要的动画影像,日美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合作(虽然是从1984年开始的长篇系列片,但是制作体制则发生过数次更替)
也就是说,美国方面支配了动画的所有创意,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解除弗兰肯斯坦情结的手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面向基督教圈的本土化,他们给“超级机器人生命体”附加了“拥有机械身体的人类“这种细微变化,借此慢慢消除了人们的机器人过敏症。接着,孩之宝就把它在和机器人打了二十年交道的过程中得到的技巧运用在了2007年开始的系列电影中。
过去机器人动画的海外发展
若不像《变形金刚》一样实行本土化,现阶段的日本机器人角色将很难越过弗兰肯斯坦情结这堵墙。但这并不代表过去没有出现过成功的例子。
1963年开始播出的日本首部三十分钟电视系列动画《铁臂阿童木》曾被美国三大广播公司之一的NBC购买,并实现了全美播出的壮举(实际上进行播放的不是NBC而是网罗了各个地方电视台的节目销售网络(syndication network))。
另外在1978年,法国国营电视台分裂成三家并陷入了极端的软件不足的困境,此时东映动画(现東映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的《Goldorak》(原名《UFO机器人 古连泰沙》)在法国播出并掀起了空前的热潮,据说“收视率达到100%”(虽然是以世代分类做的统计)。
同样是在1978年,拥有众多基督教徒的菲律宾当时还处于马科斯政权之下。而当时日本动画《超电磁侠波鲁吉斯V》在菲律宾的国营电视台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儿童们的喜爱,创下了最高收视率58%这一惊人记录。于是菲律宾街头巷尾立刻涌现出各种相关商品,一下子就俘虏了孩子们的心。
这是一些在过去获得成功的例子。但却不免让人感到其中有相当多的偶然因素。在那之前出现的动画基本只有迪士尼制作的面向儿童的作品,而拥有写实的世界观、迅速的情节展开和相当多暴力情节的机器人动画突然出现,并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完全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机器人动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机器人动画才能出口到国外。
于是,美国在六十年代末对儿童节目设置了严格的播放条件,日本动画遂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法国则因为日本动画人气过旺而给其贴上了“文化侵略”的标签,从八十年代开始限制了日本动画的引进。而在菲律宾,因为日本动画“内容过于暴力。会给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带来不良影响”,总统亲自发出了停止播出日本动画的宣言。(J:原来天朝的禁播令也不稀奇啊)
看了这些事例我们就能明白无论哪个国家,机器人动画对于儿童来说都是具有相当大的魅力的。而实际上《变形金刚》就货得成了成功,所以说机器人动画还是具有很大潜力的。
另外,在对于机器人没什么宗教禁忌的亚洲,其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笔者已经在杭州动画展览会上发现了中国有很多的高达粉丝。御台场的Gundam Front东京也吸引了很多来自亚洲各地的粉丝,万代南梦宫为了强化高达产业已经在中国的大型在线购物网站“淘宝”开启了网店。其目标是三年后亚洲的高达商品的销售额能达到约是现在两杯的80亿円。
CCG上大黄蜂 和 中国龙纹RX-78-2
但是西欧圈仍然没有变化,在父母辈的眼里高达就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东西,再加上严格的播放规定,很难想象在现在的状况下高达在西欧能有什么发展。《变形金刚》花了二十年完成了本土化,高达是不是要走同样的道路呢?这就要交给制作方来判断了(好莱坞应该也有意制作高达电影)。
日本机器人动画的优势
今后,机器人将不仅仅是在工业上,还有在家务、清扫、调查、警备、看护和救援等各个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海外的机器人也毫无疑问会越来越亲近人类。汽车也可能会发展成不需要人类驾驶的机器人。
在这种情况下持有巨大优势的就是日本的机器人动画。它不像好莱坞电影一样否定机器人,而是给我们指示出了一条人类和机器人和谐共处共同前进的道路。
最近笔者观看的印度电影《机器人》中同时出现了西欧和亚洲的机器人观,是颇有意思的一部作品。另外香港电影中也出现了《未来警察 FUTURE X-COPS》这样的作品,《变形金刚》之后亚洲也开始出现了这些以机器人为主题的作品。
这些都是日本动画遥遥领先的题材,发挥出这个优势的方法不可能不存在。就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应该认为现在这种情况对机器人动画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机会。
增田弘道(ますだ?ひろみち)
1954年出生。法政大学毕业后,以音乐事业为开端,拥有出版、动画等多方面的contents business的经验。Video market董事,映画専門大学院大学专职教授,日本动画协会date base working主席。著有《アニメビジネスがわかる》(译注:我懂得了动画商业)(NTT出版)、《もっとわかるアニメビジネス》(译注:进一步理解动画商业)(NTT出版)、《动画产业报告》(编辑·共同执笔,年,日本动画协会date base working)等。
翻译:aoimishi
译文来源:
标签: , , , , ,
本文由[@和邪社]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
欢迎 [] 微博:[],[],[][]
发表评论:
和邪社是中国大陆最具活力的动漫游戏资讯网站,由资深动漫编辑Jimmy创始于2007年,现在是一个由48位记者、作者与摄影师共同组成的多人博客。和邪社提供一手报道,外电编译,大型展会采访,人物专访,并与厂商、媒体联动举办活动回馈读者。和邪社关注动漫游戏产业最新动态,关注动漫亚文化和商业化进程,支持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和国际交流。
Copyright &
- Powered by WORDPRESS - 皖ICP备号-2 - Hosted by
和邪社已经运营2730天,55位作者共发布15075篇日志并有评论281375条,更新于 13:18:34, 28 queries in 0.165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易停止运营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