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机器人股票有哪些有什么好处

地方公务员考试
1.选择试题2.注册/登陆3.开始答题4.提交试卷5.查看成绩6.答案解析
您的位置:&& && && && 试卷题库内容
试题来源:
1小题>文中画线的&这种理论&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A&机器人工程师从自然中寻找的灵感B&自动装置具备的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C&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D&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所获得的结论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2小题>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脑部件的不断缩小,有利于对机器动物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B&制造一种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模仿大脑构造来控制动物的行为C&像对真的动物一样,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来考察机器动物的行为D&机器蟋蟀找到正确路径,走向吸引它的雄蟋蟀,原估计需要20个神经元,实际只需要4个神经元就足够了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3小题>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机器动物优点的一项是( & &)。A&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B&可以利用它们揭示支配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C&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D&无需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4小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研究重点的改变,机器人工程师不再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而转入了对机器动物处理能力的研究B&无论机器运行和真的动物的行为是否相同,都能为更好地了解动物提供有价值的东西C&韦布的机器蟋蟀试验证明,机器动物对动物行为研究有重要贡献D&虽然科学家们用机器动物完成了某些动物实验,但取代所有实验中的真的动物尚需时日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5小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工程师总是为了制造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B&在对机器动物与真的动物的大脑进行实际操作时,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C&文中第六自然段中的&它&指的是机器动物D&韦布的机器蟋蟀能够揭示是什么促成了动物行为的机器动物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子母): ()
& &太阳风是1958年人造卫星测得,并为美国科学家帕克等人首先发现的。1962年,&水手2号&飞船获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1964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发表了一篇杰作《太阳帆船》,公开提出利用太阳光子流形成的太阳风扬帆碧空,实现星际航行。这个设想很有&刺激性&,很鼓舞人。日美国航天航空局为此专门发射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耗费2亿美元,用来对太阳风进行为期3年以上的观测研究。
& &那么,什么是太阳风呢?所谓太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稀薄的等离子体组成,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00万至10000万个,温度约为15000摄氏度。由于太阳温度极高,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驱使这些由低能电子和质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不停地向行星际空间运动。这些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达到每秒350公里以上,最高每秒达1000公里。尽管太阳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要大28倍,但这样高速的粒子流仍有一部分要冲脱太阳的引力,像阵阵狂风那样不停地&吹&向行星际空间,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太阳风&。
& &科学家根据对太阳风的基本特征的了解,现已查明:太阳风的风源来自&冕洞&。&冕洞&是日冕表面温度和密度都较低的部分,在X光射线和紫外线下看起来比周围地带要暗,就像是一个个的黑洞,不间断地出现在太阳&两极&地区。随着太阳旋转而旋转的冕洞,如同草地上浇水的水龙头,把太阳内部爆发产生的&高速等离子流&抛向太空。由于太阳自转会合周期是27天,因此,每隔27天,源于冕洞的&太阳风&就会&扫过&或&吹向&地球一次。&太阳风&从太阳&吹&向地球,一般只需要5至6天的时间。它一直可以&吹送&到冥王星轨道以外&日冥距离&(约合50个天文单位,即50&1.49亿公里)的4倍处,才被星际气体所制止。
& &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磁层的外形像一只头朝太阳的&蝉&,&尾部&拖得很长很长。
& &而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可以激发地球上南北极及其附近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这些微粒受激后,能发出多种形态的极光。巨大的冲击还能强烈地扭曲磁场,产生被称为&杀手&的电子湍流。这种电子湍流不但能钻进卫星内部造成永久性破坏,还能切断变电器及电力传送设施,造成地面电力系统全面崩溃。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还会使地球上空电离层受到干扰,引起磁爆,给无线电短波通信、电视、航空和航海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在磁层亚暴期间,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弧,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陨灭。1998年5月发生的一次太阳风使美国发射的一颗通信卫星失灵,导致美国4000万个寻呼用户无法收到信息。
1小题>根据上下文,下列对&太阳风&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B&从太阳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D&从太阳发出的会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强大的带电子粒子流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2小题>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B&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C&没有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是不会变化的D&地球磁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个因素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3小题>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阿瑟&克拉克公开提出了利用太阳风实现星际航行的大胆设想,美国航天航空局则耗费2亿美元来对太阳风展开进一步观测研究B&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因而会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C&尽管太阳的引力很大,但速度极快的带电粒子流还是有一部分像狂风那样&吹&向行星际空间D&强劲的太阳风强烈地扭曲磁场所产生的电子湍流能对人类生活产生极大的破坏性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4小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劲的太阳风一旦引发磁层亚暴,将导致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失灵甚至陨灭B&开展对太阳风的研究工作,对于无线电广播通信、电视、航天航空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C&地球南北极一带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受到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的激发,是多种形态的极光形成的重要原因D&对太阳风的研究,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如何减轻太阳风对地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太阳风蕴藏的巨大潜能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5小题>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 &)。A&&太阳风&与地面关系初探B&&太阳风&如何产生C&如何避免&太阳风&的干扰D&&太阳风&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第&2&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子母): ()
& &一个国际科学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尚需研究。
1小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成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2小题>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本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3小题>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D&不同海域中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4小题>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B&海洋生产力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C&在南极研究铁无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D&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5小题>根据短文,下列对硫酸铁对海洋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B&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C&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D&将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的来源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第&3&题:言语理解与表达 (子母): ()
& &太阳系原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科学家在已知离我们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以外20亿英里发现了一个围绕太阳运行的新天体。
& &美国航天局宣布了这一新天体(暂时以因纽特人的海洋女神赛德娜命名)的发现。它距离地球约60亿英里,航天飞机要飞行40多年才能到达那里。
& &发现这一天体的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副教授迈克尔&布朗带领的研究小组,他说,这是天文学领域多年来最重大的发现,赛德娜的体积很大,而且比此前发现的星体远得多。它大大[ 1 ]了已知的太阳系边界。
& &测量表明赛德娜的直径有1200多英里,是74年前发现冥王星以来,太阳系内发现的最大天体。
& &它只比冥王星小一点点。这一发现可能会再次引起对行星定义的争论。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就连冥王星的体积也太小,不能算作行星。而另一些人则说,只要是围绕太阳运转的较大星体都可算作行星。
& &不管结论怎样,这一发现都是美国航天局的一大胜利,显示了其新一代太空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能力。
& &近两年来,太空探测设备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体积较大的小行星和类行星物体。新发射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目前也加入了寻找行列。
& &2002年,布朗的小组曾发现了离冥王星10亿英里、直径800英里的一颗小行星。冥王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36亿英里。
& &不久前,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天体,代号为2004DW,其体积比前一次发现的小行星大10%,距离也稍远。但这两个天体都位于柯伊伯带中,这一区域有大量岩块和小行星在海王星外围绕太阳[ 2 ],它们有可能是约50亿年前形成太阳系的漩涡状岩屑环面的残骸。柯伊伯带中已知的物体约有800多个,绝大部分直径都在60英里左右。
& &相比之下,赛德娜的体积大得多,离太阳的距离也更远。它的构成成分还不能确定,但很可能主要是冰岩。布朗相信,还有更多环绕太阳的新天体等待人们去发现。
& &剑桥大学宇宙和天体物理学教授、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爵士说,赛德娜这样的天体可以为研究太阳系的构成提供有用的线索。
& &他说:&恒星是从尘埃气体构成的云团中形成的,当它们形成漩涡时,有些残余就被留在了外面。它们就像是绕太阳运转的化石。&
1小题>填入[ 1 ][ 2 ]中恰当的词语是( & &)。A&拓展 &运转B&开发 &运转C&拓展 &旋转D&开拓 &旋转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2小题>下列对科学家将太阳系的新发现赛德娜称作&新天体&的原因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它是在离地球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以外20亿英里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B&目前天文界对行星的定义还在争论之中C&它比冥王星的体积还小,还不能算作行星D&它具有行星的基本特征,与行星的最大差别在于大小的不同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3小题>下列对&这一发现&&显示了其新一代太空和地面望远镜的观测能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发现比此前发现的太阳系的星体远得多B&这一发现已使地面望远镜能够观测到太阳系离地球最远的行星冥王星以外20亿英里的太空C&新发射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目前的加入,将太阳系拓展了20亿英里D&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天文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比最遥远的太阳系行星冥王星更远的新的太空区域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4小题>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赛德娜是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发现的最大最远的天体B&赛德娜是在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56亿英里外的太空区域被天文学家发现的C&赛德娜比代号为2004DW的新天体的体积大10%D&赛德娜有可能是约50亿年前形成太阳系的漩涡状岩屑环面的残骸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5小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天体赛德娜距离地球60亿英里,目前人类还难以到达这样的新天体B&新天体的发现已经把人类的发现拓展到了太阳系的边界C&就现阶段而言,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新天体未被人类发现D&随着太空探测设备的完善,人类最终会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做了该试卷的考友还做了
······学习机器人的好处 - 长沙58同城
学习机器人的好处
联系电话:
长沙哪个机器人学校比较好?湖南哪个机器人学校比较好?长沙哪个机器人培训学校比较好?湖南哪个机器人培训学校比较好?培养操作、设计和创造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细致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再现、改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设计能力。 提升预测、判断和决策能力:在主题活动中,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想出多种方法后,通过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选定一个最合适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判断决策能力。 培养目的性、计划性和执行力:学习如何设定目标,根据总目标设置阶段目标,以及根据目标制定计划,并且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修正和反馈。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不习以为常、不满足现状、克服僵化思维,善于发现问题,进而对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发明,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欣赏、情绪觉察的能力。通过体验合作的快乐和高效,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善于取长补短,并在活动中察觉并分析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关系。提升学习能力、积极抗挫的能力学习表达自我、倾听他人意见,并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新的构思,进行深入探索,过程中不轻言放弃,学习调整心态,提高克服困难、抵御挫折的能力。 发展数理逻辑和领导协调能力:学生在机器人搭建的过程中,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在考虑材料大小、数量、方向、结构之余,还需要建立流程、系统等战略性思维,有助于开发数理逻辑和领导协调能力 1、游戏与玩相结合,孩子喜欢,学的轻松2、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和科学3、更好的发挥孩子的个性4、可以轻松的学习枯燥的初、高中理科知识,让以后学习更轻松,更有兴趣5、从实践中体会自我成就感6、有个健康、良好的娱乐环境,杜绝了去网吧等不良场所和控制了在外玩耍的不必要的浪费时间7、锻炼意志、韧性等持续力的提升8、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9、提升孩子对生活科学的兴趣,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索科学和应用科学10、参加机器人比赛成绩优异者,为以后中、高考加分或直接为保送提供机会11、学习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知识,以及生活中实际运用,更加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奥秘12、知识和阅历比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更加丰富,不仅仅是学到我们书本上以后要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做个小小博学家13、与时俱进,走在发展的前面,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现代化、智能化、科技化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14、培养全方面的思考能力,举一反三,培养孩子主动思考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与家长沟通交流,小班授课,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各方面的情况,为培养孩子做出更好的指导。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能更好的和孩子沟通。16、有个快乐的童年,您不也希望小孩一直处在繁忙的各种课外课程学习当中,对不对?您孩子现在学这么多课程,就是希望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特长,对不对?就是希望孩子选择喜欢的事情,并快乐的成长,对不对?所以今天学习我们的机器人之后,您不但为孩子找到了一个寓教于乐,能够释放压力又自己喜欢的健康场所,并且还能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创造力,做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从中获得快乐,您说是不是?这是不是您孩子想要的?长沙哪个机器人学校比较好?湖南哪个机器人学校比较好?长沙哪个机器人培训学校比较好?湖南哪个机器人培训学校比较好?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58同城看到的,谢谢!
热门推荐:您是访问本站的第位客人
&第九章 E 学习包——自动控制和模块机器人
第九章 E 学习包——自动控制和模块机器人
执教: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蔡钢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学习包以模块机器人为实例,利用模块机器人动手体验三个模块的功能及其关系,并学会运用模块电路组合思路联系实际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电路,是上一节简单逻辑电路应用的延续。模块机器人作为物理教学用具,有别于市场上的各种机器人。由于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模块机器人没有复杂的“积木”,也不需要高深的编程技巧,更不是少数学生的实验项目。作为教学任务,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通过实验了解自动控制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所需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有:(1)简单逻辑电路相关知识;(2)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干簧管等元件的特性。(3)电路的组成和简单的串、并联知识。
将“自动控制和模块机器人”内容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各自认领探究的课题。
通过子课题1,介绍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子课题2,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通过子课题3,介绍模块机器人的构成;通过子课题4,理解机器人三个模块的功能;通过子课题5,运用模块电路组合思路,设计生活中简单的自动控制电路。
本节内容采用学习包的形式编写,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个人-小组-全班”、“学生-教师-学生”三维一体的动态过程,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2)理解模块机器人的构成以及各个模块的作用。
(3)知道模块电路及其组合方式。
(4)初步学会组装和操作模块机器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设计的学习,经历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总结的自主学习过程。
(2)通过传感器的体验,感受“信号转换”的思想方法。
(3)通过生活中简单的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感受模块化设计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机器人实物,图片、影片等相关资料的展示,激发对机器人的兴趣,建立“生活蕴藏着物理,物理服务于生活”的科学认识观。
(2)通过学习包中提供的模块,组合成各种自动控制电路,感悟实践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模块机器人的构成。(2)模块机器人的实验探究。
难点: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生活中简单的自动控制电路。
四、教学资源
(1)DIS“模块机器人”及配套软件、多媒体计算机及大屏幕投影。(2)其他所需器材。
Internet网络、图书资料,有关机器人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
自制课件、Flash动画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是机器人的相关知识;三是模块机器人的构成;四是模块机器人的实验探究;五是生活中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学生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总课题“自动控制和模块机器人”提出系列性问题或子课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探究实验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小结、交流和评价。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模块机器人的构成和模块机器人的实验探究。方法是:通过子课题3的研究,了解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模块电路、模块机器人等相关知识;通过子课题4的研究,利用模块机器人动手体验三个模块的功能及其关系,进一步熟悉模块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生活中简单的自动控制电路。方法是:利用“模块机器人”提供的器材,也可以利用其它实际的器材设计出有一定价值和可行性的“自动控制电路”或“智能机器人”,感受模块化设计思想,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模块的功能及联系。
本设计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搜集、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创造发明的能力。
完成本设计的教学任务需3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
课内通过图片、录像、表演、演示实验等手段创设情景,指出自动控制电路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已经被广泛采用,机器人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课外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子课题及研究内容、明确角色和任务分工。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课题计划书和进度表。
探索研究 实验探究
课内通过小组内部交流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模块机器人的构成及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三个模块的功能及其关系。
课外继续实验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分析、整合,初步做成ppt、网页、作品等形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交流小结 成果交流
课内通过学生分组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课题评审团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根据成果交流情况评出各奖项,进行表彰和鼓励,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课外,让学生反思学习学习包的过程,做好小结,完成思考与练习。
拓展延伸 继续探究
课内:利用“模块机器人”提供的器材,也可以利用其它实际的器材设计出有一定价值和可行性的“自动控制电路”或“智能机器人”,感受模块化设计思想,进一步加深理解三个模块的功能及联系。
课外:介绍几个机器人网站的地址,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机器人的兴趣,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通过问题探讨、自由组合、资料收集、实验探究、对研究的初步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制作成课件。
第二环节,课中。学生对制作的作品与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和交流,教师总结评价,实例分析,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
第三环节,课后。学生在课后小结学习包的学习情况,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教学案例
(一)问题探讨
1、学生方面所做的准备
学生分组:以自愿组合为主,每6~8人分为一组,每组由一位组长负责。
角色和任务分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和承担对应子课题的各项任务。每一位同学必须要参与其中的一项任务,不参与的不给分,每组可设资料收集员,整理员、实验员、课件制作员、展示员,组长(兼)等。总负责人由课代表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和交流汇报会主持工作。
课题选题:包括教师指定选题和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可以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能操作的课题,然后填写选题意向表。其他课题需由指导老师主持开题评审会对学生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
2、教师方面所做的准备
创设学习的情境:从本节课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自动控制和模块机器人”的兴趣。编写课前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应考虑时间的合理性,高中生课后作业较多,为了让学生有宽裕的课前自主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应根据具体要求,编写了“课前导学”,在“课前导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学法指导,针对所学内容,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参考,重在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思考,发现疑点,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搜集选题意向表:按照学生的意向分组,最后宣布分组名单。
成立课题评审团:由每个课题组的一名代表和指导老师组成评审团,一方面对学生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另一方面以投票方式对各组交流展示的成果进行评议。根据成果交流情况评出各奖项,进行表彰和鼓励,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评价分为小组自主活动表现、小组班级交流表现、个人参与活动表现三大块,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1.小组自主活动的表现
①包括小组的活动报告,自主活动的步骤安排,有关活动感受的文章,成果照片,考考其他组的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的设计等等。
②小组的凝聚力,即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小组班级交流的表现
①小组代表的发挥,包括代表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表达的感染力。
②回答其他小组的思考题、参与现场竞争的能力。
3.个人参与活动表现
由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组成。
(二)实践探究
各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学生可以到阅览室、图书馆或通过上网查阅自动控制和模块机器人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实验探究构成机器人模块的功能。还可以利用学习包提供的器材和其它实际的器材设计出有一定价值和可行性的“自动控制电路”或“智能机器人”。甚至可以走到校外,进行有关自动控制和模块机器人应用的社会调查研究。
以课题组为单位,归纳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将研究结果以word,Powerpoint、flash、网页、作品等形式加以总结,便于小结交流。
(三)交流小结
学生分组交流各自课题的研究结果(以下课题供参考)。
子课题1: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包括机器人实物,图片、影片等相关资料展示。
子课题2:机器人相关知识
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的分类。
机器人的身体组成。
机器人的发展史。
子课题3:模块机器人的构成
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模块电路、模块机器人等相关知识。
子课题4:模块机器人的实验探究
传感器实验。
控制器实验。
执行器实验。
子课题5:生活中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
利用“模块机器人”提供的器材,也可以利用其它实际的器材设计出有一定价值和可行性的“自动控制电路”或“智能机器人”,包括设计方案,实验探究,组装调试,展示交流,反思改进。
其他课题:由指导老师主持开题评审会对学生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评审。
师生评价由师生组成的评审团以投票方式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根据成果交流情况评出各奖项,进行表彰和鼓励,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子课题1: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机器人实物,图片、影片等相关资料展示。(略)
子课题2:机器人相关知识
1、机器人的定义
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就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
1988年法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作业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0年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
(2)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
(3)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相抵触者除外。
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机器人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
2、机器人的分类
(1)工业机器人
(2)农业机器人
(3)服务机器人
(4)仿生机器人
(5)微型机器人
(6)机器人玩具
3、机器人的身体组成
(1)机器人的大脑
(2)机器人的眼睛
(3)机器人的鼻子
(4)机器人的耳朵
(5)机器人仿生触须
(6)机器人的手
(7)机器人的手臂
(8)机器人的下肢
(9)会弹跳的机器人腿
(10)机器人的皮肤
(11)机器人的触觉
(12)机器人的语言
(13)机器人的距离感
4、机器人的发展史
(1)机器人的萌芽
(2)首台机器人诞生
(3)第一代机器人
(4)第二代机器人
(5)第三代机器人
(6)未来的机器人
子课题3:模块机器人的构成
1、传感器:利用敏感元件将外界各种信息转换成电信号。
光传感器:光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光敏电阻。当有光照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传感器向控制器输出信号;没有光照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传感器停止向控制器输出信号。
声传感器:声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传声器(话筒)。当有突发声响时,传感器向控制器输出信号;没有声音时,传感器停止向控制器输出信号。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传感器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反之,随着温度的下降,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大,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传感器停止向控制器输出信号。
磁传感器:磁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干簧管(相当于一只小开关)。当有磁铁接近时,干簧管内的簧片受磁场的作用而闭合,传感器向控制器输出信号;移去磁铁后,干簧管内的簧片分离,传感器停止向控制器输出信号。
红外线传感器:传感器端部的两只小圆孔内,有一只是红外线发射管,不断向外发射红外线。另一只是红外线接收管,这是红外线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当传感器的前方有物体遮挡时,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回来,被红外线接收管接收,此时接收管的阻值变小,传感器向控制器输出信号;而当没有物体遮挡时,接收管的阻值变大,传感器停止向控制器输出信号。
触发传感器:触发传感器实际是一个小开关,按下触发传感器前端的按扭,小开关闭合,传感器向控制器输出信号;松开按扭,小开关打开,传感器停止向控制器输出信号。
循迹传感器:循迹传感器实际上是由两组红外线传感器组成的,分别输出两路信号,这在以后控制小车沿黑线行走时要用到。目前我们暂且将它看作是一只方向向下的红外线传感器。其基本原理与红外线传感器完全相同:当传感器接近浅色桌面时有信号输出,否则没有输出。
2、控制器:是模块机器人的控制中心,它的核心器件是微控制器(又称单片机)。
(1)控制器的三只按键:?
复位键——用来终止执行程序。
选择键——用来调节数码管的数字,从而选择所对应的控制方式。
运行键——用来启动程序。
(2)控制器中预先存放的综合实验程序(五种控制方式):
“与”门控制
“或”门控制
“非”门控制
4、模块电路
(1)模块电路的定义:不一定要明白电路的内部结构, 而只需要知道它所具有的功能,有时我们把具有某一特定功能的电路称为模块电路。
(2)模块电路组合:只要我们了解每种基本模块电路的功能, 以及不同模块电路之间的相互联系后, 就可以根据课题要求将它们进行组合,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它是促进现代电路的不断创新,加快新电路的开发和应用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5、模块机器人
经过理论研究,任何自动控制(包括简单的机器人)都可以分解为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模块。假设有5种传感器、5种控制方式、5种执行器,经过组合排列,从理论上可以组合成125种自动控制电路。
子课题4:模块机器人的实验探究
1、传感器实验: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作用。
以小灯作为执行器,选用各种传感器,程序选用“即时控制”方式,体会传感器的作用。
(1)触发传感器控制小灯实验
将触发传感器插入控制器的输入端,小灯模块插入控制器的输出端。?
按下电源按键,数码管显示“00”。?
按“运行”键,控制器中预先存放的“综合实验”程序开始运行。?
按“选择”键,数码管显示“01”,表示选择第一种控制方式——“即时控制”。?
按“运行”键,实验开始进行。?
按下触发传感器前端的按钮,传感器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小灯点亮。反复按动触发传感器前端的按钮,可以看到,小灯随着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而立即做出反应。?
按“复位”键,退出程序。
(2)光照控制小灯实验
将光传感器插入控制器的输入端,小灯模块插入控制器的输出端。
按下电源按键,数码管显示“00”。
按“运行”键,控制器中预先存放的“综合实验”程序开始运行。?
按“选择”键,数码管显示“01”,表示选择第一种控制方式——“即时控制”。?
按“运行”键,实验开始进行。?
如果没有用物体遮挡光传感器,由于光传感器受较强光照的作用有信号输出,所以小灯随着程序的运行而立即点亮;用物体遮挡光传感器后,传感器停止向控制器输出信号,小灯熄灭;移去遮挡物,小灯重新点亮。?
按“复位”键,退出程序。
(3)红外线控制小灯实验
将红外线传感器插入控制器的输入端,小灯模块插入控制器的输出端。?
操作步骤同上。?
在实验开始前,先调节红外线传感器内部的可调电阻,让小灯不发光。开始实验时,用物体遮挡红外线传感器,小灯立即点亮;移去遮挡物,小灯熄灭。?
按“复位”键,退出程序。
2、执行器实验:让学生了解执行器的作用。
选用光照传感器,程序选用“即时控制”方式,分别插入不同的执行器,体会执行器的作用。
3、控制器实验
(1)即时控制方式:所谓“即时控制方式”,就是执行器的工作状态随着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立即做出反应。应用举例如下:
(2)延时控制方式:在自动控制过程中,有时需要执行器的工作能持续一段时间,有时又希望执行器等待一段时间才开始工作。这就需要使用“延时控制方式”。
声音控制小灯实验: ?
将声传感器插入控制器的输入端,小灯模块插入控制器的输出端。?
按下电源按键,数码管显示“00”。?
按“运行”键,控制器中预先存放的“综合实验”程序开始运行。
依次按“选择”键,使数码管显示“02”,表示选择第二种控制方式——“延时控制”。
按“运行”键,实验开始进行。?
击掌发出声响,光传感器有信号输出,小灯点亮,持续几秒钟后自动熄灭。
按“复位”键,退出程序。
(3)“与”门控制方式
在控制器的任意输入端插入两只触发传感器,输出端插入小灯模块。?
选择“与”门控制方式,开始实验。?
按动任何一只传感器,小灯都不亮,只有两只传感器同时按下,小灯才亮,松开其中一只传感器,小灯立即熄灭。
(4)“或”门控制方式 ?
在控制器的输入端插入两只触发传感器,输出端插入小灯模块。?
选择“或”门控制方式,开始实验。
按动任何一只传感器,小灯都会点亮,松手后小灯立即熄灭。
(5)“非”门控制方式
在控制器的输入端插入触发传感器,输出端插入小灯模块。?
选择“非”门控制方式,开始实验。?
实验开始后,小灯立即点亮,按动传感器,小灯立即熄灭。
*子课题5:生活中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
要求: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每个小组设计出一个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自动控制电路或模块机器人,交流展示后评选出最有价值、最体现创新精神的作品。
以下仅供参考:
与门的应用
1、自动风扇模拟:当温度升高,并且人接近时,电风扇转动。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温度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
与门控制方式
电动机和叶片组合
2、声控灯模拟:晚上,楼道中有声响,灯亮。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声传感器和光传感器
与门控制方式
3、滚筒洗衣机控制电路模拟:只有当电源开关和洗衣机盖子同时闭合,电动机才会工作。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两个触发传感器
与门控制方式
或门的应用
1、简单车门报警电路模拟1: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好,报警灯就发光。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两个触发传感器
或门控制方式
2、简单车门报警电路模拟2: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好,报警灯就发光。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两个红外线传感器
或门控制方式
3、保险箱防盗报警器模拟:只要放在保险箱前地板上的按钮开关被脚踩下,或者保险箱内部被手电筒照射,警报器报警。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触发传感器和光传感器
或门控制方式
非门的应用
1、光控路灯:白天灯不亮;夜晚小灯点亮。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非门控制方式
2、简易火警报警电路:正常情况下电铃不响,当火警发生时电铃响起。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温度传感器
非门控制方式
3、遇障即停小车:程序启动后,小车立即开动。当用手接近红外线传感器时,小车立即停止。
传感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控制方式)
执行器模块
红外线传感器
非门控制方式
还可将不同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组合,并通过计算机下载预先编制的程序,轻而易举的组合成各种自动控制装置。
在计算机上利用简单易学的语言,自己编写程序,然后下载到控制器中,组合成自己的机器人。
发布时间: 7:41:10&nbsp&nbsp 阅读次数:1172
Copyright &
上海市第八中学,推荐分辨率以上,推荐浏览器IE9.0及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运动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