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北极格陵兰群岛窗外挂塑料袋

无锡格陵兰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无锡格陵兰冷却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先进企业。
  
  以生产闭式冷却、开式冷却塔、水水冷机组、螺杆式冷冻机、箱型工业冷水机、空冷器、软化器、工业水箱等的股份制企业。广泛应用于工业炉、淬火生产线、铸造、熔炼、液压站冷却、CNG加气站冷却、空压机系统冷却、 合成氨工序、化工反应釜、中央空调系统冷却及医药行业冷却。
  
  公司拥有10多个系列,600多个规格的产品供用户选择。公司产品以材料的多样性,结构的多变性,形式的多选性等多个方面来适应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不同比热,不同颗粒含量、不同运行环境等的需要。
   公司技术研发人员设计制造冷却设备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靠的产品制造,众多的生产业绩,良好的市场信誉,热情的售后服务,深得海内外用户的信赖。
热门推荐:
产品推荐: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世界工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世界工厂网不涉及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
友情提醒:本网站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就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平台。为避免产生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联系方式: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欢迎您向该邮箱发送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世界工厂网的关注与支持!中国与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被指意在北极地区 - 第一食品网 第一食品网 没有国界的贸易平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会见到访的冰岛总理约翰娜?西于尔扎多蒂。当天,中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冰岛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彭博社15日报道:称,经过6年谈判,冰岛成为第一个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国家,冰岛将向中国提供地热能源的专业知识,向中国出口水产品,从中国巨大的经济增长中获益。“冰岛从北京可获利益显而易见,但中国何以对冰岛感兴趣”?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5日自问自答的答案是:北极地区日益显露的巨大利益。文章引述学者的话称,“中国对北极地区感兴趣,希望成为北极游戏的一员”。据中国外交部消息,西于尔扎多蒂4月13日至18日访华。15日签署的中冰自贸协定吸引了大量关注。冰岛当地媒体《冰岛评论》说,为了签署这份协定,冰岛和中国政府官员已经忙碌了6年,冰岛将受益匪浅。《华盛顿邮报》称,中国和冰岛去年双边贸易总额约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冰岛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水产品,而冰岛政府一直致力于向中国推销服务业和地热能源技术。中国则希望通过发展和冰岛的关系,在北极圈站稳脚跟,这有利于拓展北冰洋航道,开发北极圈内资源,并争取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身份。彭博社称,冰岛总理表示,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对冰岛十分重要,在2008年经济崩盘后的复苏时段尤其如此,将大大提升两国商业交易和合作开发的意愿。英国广播公司(BBC)15日报道:称,去年4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冰岛,成为41年来首位访问冰岛的中国总理,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冰岛女总理访华将两国的合作又推进了一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同冰岛的合作将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北极是未来全球开发热点之一,北极冰雪融化将方便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并令北冰洋航线畅通”,而中国也做好了准备。“当被问及为何中国驻冰岛大使馆大到能够容纳冰岛外交部全体职员时,中国外交部只是表示要派出必要和适宜数量的外交官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奥斯陆大学北极问题安全专家弗里克指出,中国在北极地区利益日益增多,渴望成为北极游戏的一员。报道称,中国非常关注北冰洋航道的开通,这将令中国-欧洲运输成本下降30%,目前这条航道需要俄罗斯破冰船开路,主要运输铁矿石和天然气,去年全年只有46艘船通过。但随着气候变暖,专家预测本世纪中叶,北极航道夏季将无冰层,而加强船体的船只可全年通行,且北冰洋航线还可避免中国油轮通过危险的马六甲海峡。报道称,虽然中国迄今并未宣布自己的“北极战略”,在同北极圈国家的交往中仅强调双边关系,但实际上已采取了“近北极国家”姿态,包括派遣“雪龙”号破冰船去北冰洋考察,积极谋求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等。冰岛还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北方交通枢纽,且离格陵兰等北极资源开采潜力巨大的地区很近,中国有意在这里立足。美联社称,尽管冰岛人对中国的影响力有时会感到不安,如2011年曾拒绝中国亿万富翁黄怒波的购地申请,但总的来说,在发展与冰岛的贸易合作关系上,中国的行动是成功且顺利的。和中资企业投资丹麦格陵兰岛一样,中国同冰岛的合作也引起欧盟一些人士的不安。彭博社15日引述冰岛雷克雅未克大学副教授哈尔多森的话称,欧盟不应担心怀疑中国和冰岛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协定并非别有用心,对冰岛而言,拓展视野、开拓多元化的国际经贸渠道至关重要。英国《独立报》15日则关注称,西于尔扎多蒂是世界上首位同性恋政府首脑,她携同性伴侣访华也是对中国世俗的挑战。“不少中国网民认为,西于尔扎多蒂和妻子的出现将对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带来帮助,但现在看起来,她和北京的会谈很可能只限于贸易问题。”&&来源:环球时报&&作者: - &&编辑:淑芳&分享到:相关信息
人民网上海4月15日报道:(记者沈文敏)14日,上海市农委再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区县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做好家禽养殖场(户)与定点禽类屠宰企业对接工作,确保出栏家禽能及时屠宰;市农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定点屠宰企业落实速冻冷库等储存场所。今天,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212份样品进行了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4日,上海禽类定点屠宰点共屠宰家禽8.5万羽。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加强了对定点家禽屠宰场的检查,重点检查凭证收购、防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落实情况。同时,市、区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查家禽养殖场(户)95个、批发市场6家、冷库大卖场16家、其他相关单位39
“用筷子吃饭就必须使用收费湿纸巾,这是否有强迫销售之嫌?”日前,有市民致电本报114新闻热线反映,在餐馆吃饭时并未使用湿纸巾,但仍被收取了2元费用,觉得不合理。记者致电物价部门咨询此事,相关人员表示,目前餐馆收费一般是自主定价,且每家餐馆的经营方式有不同,只要将收费项目事先告知消费者就没问题。日前,市民王先生在五角场一家餐馆用餐。结账时,王先生对餐厅收取2元的湿纸巾费用提出质疑:“我连纸巾的包装都没有拆开,为何也要收费?”原来,这家餐馆是将筷子、餐巾纸、牙签、湿纸巾“打包”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提供给消费者,内分三个小包装,其中筷子和湿纸巾各有独立包装,而牙签和餐巾纸被装进了另一个小密封袋里。顾
酒桌上劝酒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大家知道酒的风味特点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好的白酒应该是纯粮食酿造的。市场上的酒大都在原料表上标明,酒是货真价实用高粱、小麦等粮食酿造而成,没添加其他的东西,然而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四川省邛崃金穗实业公司是一家有三十年历史的造酒公司,公司总经理自称是按照浓香型白酒国家生产标准,也就是纯粮全固态发酵工艺酿造白酒的,用这种工艺酿造白酒是不准添加任何非白酒发酵产生的物质。据了解高粱、小麦、大米等粮食通过发酵、蒸馏出来的酒被称为基酒或者原酒,金穗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要把这原酒变成装进瓶子里的成品酒,这中间还要经过一番勾兑调制才行。在金穗公司内的调
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消息,央视焦点访谈《不明不白的白酒》播出后,质检总局立即组织四川、河南等地质监部门连夜开展检查。经初步查证,当地质监部门对涉嫌造假的6家白酒生产企业一律依法查封,对涉案企业的生产许可证一律依法予以暂扣,并责成企业立即公开全部召回所生产的问题产品。同时,对相关的添加剂生产企业开展严格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从严查处。在检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昨日,一则关于“烤肉变味猛加料吃剩甜点再回桌”的报道,将南美烤肉见长的知名连锁餐饮企业金汉斯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曝光让金汉斯大为震动。金汉斯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于操作流程和食品安全一直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此次个别门店出现的因管理松懈导致的问题,公司一定会认真调查核实,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金汉斯会第一时间整改,并将调查结果及时通过媒体向外界公布。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金汉斯西直门店在餐具卫生、制作幕后、食品上桌等多个环节,存在诸多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如“一盆水可洗数百套碗筷、烤肉变味后猛加料、配料过期继续使用、所剩烤肉直接置于生肉中……”曝光情形令消费者触目惊心。有消费者看到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苏-15 细嘴瓶 Flagon 截击机 苏联/俄罗斯 :: 空军世界
苏-15是苏联霍伊设计局设计的单座双发全天候截击机,北约组织称它为“细嘴瓶”(Flagon)。50年代末,苏联军方要求发展一种作战半径较大,爬升性能好,速度在M2.5一级的全天候截击机来取代苏-9。苏-15就是按照军方的这一要求发展的。苏-15是前苏联第一种性能比较完善的全天候截击机,采用复合三角翼(原型机为纯三角翼)、尖机头两侧进气的总体布局,兼顾了低速与高速飞行的需要,同时在水平尾翼前方的机身两侧装有两块减速板,用于空中及地面减速。飞机推重比大,翼载荷比较小,具有较好的飞行和机动性能。与西方同类飞机相比,其缺点是航程比较短,电子设备不完善,座舱视界较差,早期型别没有装机炮。在1978年和1983年,前苏联的苏-15战斗机曾经两次攻击韩国的民航客机,造成了伤亡近300人的严重的事故,苏-15也因此而”臭名远扬“。
七十年代末期,苏-15是前苏联高度保密的机种之一,只配置在苏联本土,没有进驻华约其他国家,也未出口。
1967年苏联航空节时,10架苏-15作了编队飞行表演。1969年开始进入苏联防空军所属的歼击航空兵服役,逐步取代苏-9,成为歼击航空兵的主力飞机。1977年装备数量增至850架。据说,1977年苏-15已逐渐停产,到1988年仍有400架左右在服役。
据分析,苏系截击机从50年代的苏-9到60年代的苏-15,逐步完成了从简单灵活的轻型截击机到设备复杂的全天候截击机的过渡。苏-15仍然采用有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形式。为提高性能和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需要,机翼形状作了修改,机头雷达加大了。
下面介绍“细嘴瓶”F的设计特点。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内翼段后掠角53°,外侧后掠角37°,在不同后掠角翼段之间有与机身垂直的很小的无后掠角翼段。双三角翼的设计,较大的改善了飞机的起降和大迎角飞行性能。但尽管如此,该机的起降速度仍然相当高。机翼外翼段前缘向下弯曲,以改进操纵性能。在两侧翼根向外70%处上表面有翼刀,外翼段的后缘有副翼,从副翼内侧的机身有襟翼。机翼无上、下反角。
机头有单座封闭式座舱,其截面基本上是圆的。座舱有向后滑动的气泡形座舱盖。机头雷达罩为尖顶形,其他各型的雷达罩为锥形。冲压式进气道位于座舱两侧,进气口呈楔形,进气量靠垂直的可调斜板调节,进气道外侧开有辅助进气口,尾翼前的后机身两侧上下各有一对门板式减速板,没有尾腹鳍,当速度超过M1.8以后,飞机靠自动增稳系统来提供方向安定性。另外,后机身有加力燃烧室冷却进气口。
据西方媒体称,苏-15的操纵性能并不太好,飞行员操作失误时,飞机易于进入失控状态。
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各个翼面均有后掠角。全动式平尾装在稍微靠下的位置,有上反角,平尾翼尖装有防颤振配重杆。垂尾的顶端装有甚高频/超高频天线,后缘装有雷达探测天线,垂尾的底部有减速伞舱,方向舵无配平调整片。
起落架 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轮向前收起,主轮向内收入主起落架舱内。
两台图曼斯基P-13Ф-300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不加力推力64.7千牛(6600千克),单台加力推力70.6千牛(7200千克)。与同时期的其他战斗机相比,苏-15有着较高的最大速度与爬升率。
机头有大型X波段“跳跃旋转”火控雷达。COД-57M空中交通管制/选择识别装置,CPO-2敌我识别器,“警笛”雷达警戒系统。
苏-15的光学瞄准具
武器 正常武器是翼下挂架挂两枚AA-3“阿纳布”空-空导弹,一枚半主动式雷达制导导弹,另一枚为红外制导导弹。中机身下两个并排挂架可挂其他武器或副油箱。估计没有装机炮。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一种中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取代仍在服役的РС-1/2近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后者的主要问题是射程短、与机载雷达不匹配。由于50年代中期,在РС-1/2导弹基础上改进的К-6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系统,最终未获准投入批生产,因此苏联国土防空空军决定研制中/远距新型空空导弹系统,装备新型防空截击机如雅克-28、米格-Е-152、苏-11、图-128等。当时,参加竞争研制的单位有四家飞机设计局和两家导弹设计局,从而造成研制工作大量重复。
米高扬和古列维奇两个设计局推出的导弹是两级式远距空空导弹,其系统代号为К-9或К-155,其载机为米格-Е-152截击机,在1961年土希诺机场举行的苏联航空节上由米格-Е-152截击机翼下挂两枚模型弹参加飞行表演,西方和北约集团给予其编号和命名为AA-4“锥子”(Awl),1962年随着米格-Е-152截击机计划被取消而停止发展。
拉沃奇金设计局推出的远距半主动雷达型导弹,其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15(K-15)和Изд.175(Izd.275),载机为Ла-250“水蟒”(Анаконда)远程截击机,整个系统代号为Ла-250К-15。由于该设计局研制任务重点转向用于莫斯科防空系统的В-300地空导弹和用于战略攻击任务的В-350巡航导弹,К-15导弹停止研制。
苏霍伊设计局推出的导弹代号为ПР-38,载机为该设计局的Т-37和П-37截击机,采用与К-80(Р-4)相似的气动外形,后随其载机计划被取消而停止发展。
参加竞争的两家导弹设计局:一是伊凡?托罗波夫领导的第134试验设计局,即现在的“三角旗”(Вымпел)机械制造设计局的前身;二是马图斯?比斯诺瓦特领导的第4试验设计局。前者推出的是К-7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系统,它是该设计局的第一个空空导弹系列,1955年开始设计,采用与К-5、К-6相同的鸭式气动外形布局,但体积和射程均增大,共有К-7Л、К-7С、К-7СЗ和К-75四种型号,因试飞表明其性能欠佳而停止发展,该设计局则受命研制К-13空空导弹系统和3М9(SA-6)地空导弹。
最终获胜的是马图斯?比斯诺瓦特领导的第4试验设计局,它推出的是К-8半主动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和К-80半主动雷达型远距空空导弹。从日开始,应用了该设计局设计的苏联第一个空空导弹СНАРС-250的先进技术的原型导弹К-8,在雅克-25К和雅克-27К截击机上试飞,总共发射了49枚,其中5枚带真实战斗部,试射全部成功,两枚导弹直接命中无人驾驶的ИЛ-28靶机。此外,该弹还在米高扬-И-75Ф截击机上进行了大量试飞。该弹在1961年土希诺机场举行的苏联航空节上参加飞行表演,首次公开亮相,西方和北约集团给予其编号和命名为AA-3“阿纳布”(Anab)。该弹1961年进入现役,有多种改进型,70年代末停产,在空军服役的使用代号有Р-8(R-8)、Р-30(R-30)和Р-98(R-98)。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装在弹头后部,4片大切梢三角形弹翼装在弹体后部,4片弹翼后缘各带有1个横滚稳定片。关于该弹的性能,过去一直将其视为近距空空导弹。但是,从苏联解体后透露给外界的消息表明,该弹首先并不是为近距空战、而是为拦截空战设计的中距雷达型空空导弹,是苏联国土防空空军的第1个半主动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工作波段为I波段(8~10GHz),原型导弹Р-8的射程为12km,改进型导弹Р-30的射程为26km,最后改进型导弹Р-98的射程在26km以上。由于该系列导弹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通过互换导引头的办法,使得能在其基本型――半主动雷达型基础上很快发展被动红外型,但由于受当时红外器件性能限制,早期红外型只能用于尾追攻击。
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 12km(Р-8Р/Т)
 18km(Р-30Р/Т)
 26km(Р-98Р/Т)
 30km(Р-98МР/Т)
最小射程 2.0km(Р-8Т、-30Т)
 1.8km(Р-98Т)
 9km(Р-8Р、-30Р)
 <9kmk(Р-98Р、-8МР)
最大速度 M2.8
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制导(Р-8Р、-30Р、-98Р、-98МР)
 被动红外制导(Р-8Т、30Т、98Т、98МТ)
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40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 275kg(Р-8Р、-30Р)
 227kg(Р-8Т、-30Т)
 292kg(Р-98、98М)
弹长 4.27m(Р-8Р、30Р、-98Р)
 4.0m(Р-8Т、-30Т、-98Т)
弹径 275mm
翼展 130mm
苏-15迄今为止共有六个型别:
“细嘴瓶”A 预生产型,只少量生产,供部队鉴定和进行使用试验。其三角翼与苏-9/苏-11的完全相同,机头雷达罩呈锥形。据说,发动机是图曼斯基P-11Ф2C-300加力式涡喷发动机,不加力推力45.1千牛(4600千克),加力推力60.8千牛(6200千克)。
“细嘴瓶”B 短距起落型,代号T-58VD,1967年7月苏联航空节时在莫斯科附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公开展出过。机身中部垂直安装三台升力发动机,发动机是科列索夫设计局的产品。机翼形状与A型不同,机翼前缘有双重后掠角,机翼从翼根向外五分之二的地方后掠角减小,翼展增长1.5米,因而翼面积略微增大。机翼外侧五分之二的部位有小的附面层翼刀。由于升力发动机占用了内部空间,机内载油量大大减少。此型是短距起落研究机,并未投入生产。
“细嘴瓶”D 第一个生产型,与A型基本相像,机翼为双三角形,翼展加长了,外翼段的后掠角明显地减小,与B型的机翼形状不同之点是,在前缘后掠角不同的两个翼段之间,有一狭窄的非后掠平直翼段。据说,翼展加长是为了改善飞机持续盘旋速度和着陆性能。机翼修改后,由于气动力中心后移,改善了稳定性,增长了亚音速巡航时间。雷达整流罩呈锥形。
“细嘴瓶”C(苏-15U)该型是“细嘴瓶”D的串列双座教练型,与D型同时开始服役。两个座椅有各自的座舱盖,后座舱盖上有潜望镜,便于后面的教练员操纵飞机。机上装有“警笛”3全向警戒雷达,保留了武器外挂点,这表明C型和苏联多数战斗机教练型飞机一样,具有作战能力。
“细嘴瓶”E 苏联的编号为苏-15ВД,第二个生产型,1973年下半年开始服役。进气口比D型的大一些。该机估计装米格-21МФ飞机的图曼斯基Р-13Ф-300加力式涡喷发动机,单台不加力推力64.7千牛(6600千克),加力推力70.6千牛(7200千克)。机载武器除两枚导弹外,机身上加装了一门机炮。雷达是X波段“跳跃旋转”雷达,作用距离约40千米。另外,还装有CPO-2敌我识别器和COД-57M空中交通管制/选择识别装置。
“细嘴瓶”F,使用中的最新型别,外形上明显的特点是机头雷达罩不像其它各型的雷达罩那样尖,端部粗大。其教练型为“细嘴瓶”G。该机开始使用R-60(AA-8)格斗导弹和R-23(AA-7)中距空空导弹。后来部分苏-15开始使用装有Gsh-23L双管23mm加斯特炮的UPK-23-250型吊舱。
其他一些改型包括:苏-15T“细嘴瓶”E。该型号使用了新型雷达,北约代号Taifun,载油增加,总重增大,起落架进行了加强。机腹增加了挂架以携带增加的副油箱和炮舱。由于新雷达性能并不理想,1973年苏-15T被苏-15TM(苏-21)取代,TM型改用了Taifun-M型雷达,雷达罩外形改为圆弧拱顶状。
Taifun-M探测距离
轰炸机
战斗机
搜索(高空)
60-70 千米 (37-44 英里)
45-55 千米 (28-34 英里)
搜索(高空)
40-45 千米 (25-28 英里)
35-45 千米 (22-28 英里)
搜索(低空)
10-12 千米 (6-7.5 英里)
6-10 千米 (3.8-6 英里)
搜索(高空)
7-10 千米 (4-6 英里)
5-10 千米 (3-6 英里)
“细嘴瓶”G(苏-15UM)是TM型的教练型。
最近西方推测,仍在服役的“细嘴瓶”E、F、G的代号可能为苏-21。
1978年韩国一架波音707客机曾被苏-15击中
俄罗斯《劳动报》许多人都知道1983年苏联歼击机在远东击落韩国航空公司波音客机事件。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此次事件的5年以前,该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客机曾被苏联导弹击中,被迫降落在苏联西北部卡累利阿冰雪覆盖的湖面上。
这架波音707客机从法国巴黎飞往安克雷奇,途经英国、冰岛东岸、格陵兰和加拿大的北极群岛。该客机从法国奥利机场的起飞时间是日14时40分。机上有来自6个国家的97名乘客,其中包括26名妇女、5名儿童。共有2名飞行员和1名领航员。
飞了7小时后,机长问领航员:“我们飞到哪里了?”“格陵兰。”但是过了几分钟后,领航员叫道:“我看到了军用飞机。”“飞机标志是什么?”“红五星。”“苏联的!这么说我们偏离了航线!”
客机早就进入了苏联边界,正飞在科拉半岛沿岸上空,具体是在北方舰队核潜艇基地上空。
机身有红五星标志的苏联歼击机一会儿出现在波音客机的左侧,一会儿出现在右侧。过了一会儿,客机左侧响起爆炸声,乘客都从座位上震了下来。飞机急速下降,从万米以上的高度降到3000米,然后更低。
客机目标于20时54分第一次出现在科拉半岛的苏军雷达屏幕上。监视人员最初只是观察它,因为苏联战斗机在完成训练飞行后通常都飞这条路线。但当目标飞入苏联领空后,发出了警报:目标以每小时850公里的速度从北向南行驶,高度为1万米。博索夫大尉驾驶一架苏―15歼击机从摩尔曼斯克州阿夫里坎达机场起飞,前去拦截。他得到的命令是:使飞机迫降,否则就击落它。
博索夫驾驶的歼击机直接飞近波音客机,扇动机翼示意:跟着我飞。但客机掉头就飞往芬兰方向,而到边境只需飞几分钟。博索夫当时接到地面的命令:“击落目标!”21时42分,他发射了一枚红外线弹头的自动制导导弹。
这时,雷达屏幕上出现了新的目标,它是从波音客机分离出去的。苏联军事专家们被搞糊涂了:这是什么?是扔下的集装箱还是有翼导弹?于是,飞行员谢尔盖?斯洛博德奇科夫受命驾机从波杜热梅机场飞上了蓝天。
“看到目标。”斯洛博德奇科夫报告说。“消灭它!”指挥中心命令道。斯洛博德奇科夫发射了一枚导弹,随后返航。当飞机着陆时,目标还滞留在空中。
原来那不是有翼导弹。波音客机在遭受博索夫的打击后,一块机翼掉了下来,其形状酷似一枚有翼导弹。这块被雷达捕捉到的机翼有3米大小,斯洛博德奇科夫在6000米高空进攻的就是这块飞机碎片。而波音客机早已急速下降,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客机虽然严重受损,但没有马上坠到地面。它使用备用油,又歪歪斜斜地飞了40分钟,找到了降落地点。尽管天很黑,机组人员还是看清了长长的湖面。它降落在湖面上,压倒几棵小松树,机头插进岸边隆起的小雪堆。它就这样停在了湖面上。
苏联军人们来到波音客机旁。第一个登上飞机的是名准尉,他喘着粗气,脸颊红红的,歪戴着军帽。乘客们心惊胆战地看着他。准尉问:“有人会讲俄语吗?”有两个姑娘回答说会。原来她们曾在莫斯科的一所大学里学习过。
“那就请翻译:你们都被捕了。”乘客和机组人员被直升机疏散走了,伤员被送进医院。遗憾的是,被导弹弹片击伤的两名乘客不治身亡。目击者后来说,机组人员用了好几分钟,才使机长离开驾驶座位,他在降落时耗尽了心力。苏联专家对这名飞行员的高超技艺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而且不仅仅是苏联专家,人们后来了解到,韩国飞机驾驶员由于这次迫降获得了波音公司的巨额奖赏。
乘客被送进一个军官之家俱乐部。第一天,他们极度兴奋,因为知道活下来是个奇迹。
克格勃侦查员瓦列里?杰夏特科夫被编入一个临时成立的调查小组,几个小时后,乘直升机飞到了出事地点。杰夏特科夫回忆说:“我审问了韩国客机领航员。他对我说,导航罗盘出了故障,所以偏离了航线。”
客机领航员没有把罗盘同自动驾驶仪连接好。在奥利机场上,领航员被告知罗盘有毛病。因此,在他发现航向角奇怪地增大时,就用手调小了罗盘的角度。可自动驾驶仪程序化地恢复了原来的角度。杰夏特科夫接着说:“我没有理由不相信领航员。没有找到任何有侦察性质的秘密原因。我至今仍相信,韩国波音707客机是一架普通的民航客机。”
苏-15击落韩国波音747客机
日凌晨3点30分,东半球的人们还在酣睡之中。突然,在北太平洋上空,一架正在航行的南朝鲜波音747客机被一枚苏联导弹击中。一声巨响,飞机在9000米高空爆炸,残骸伴随着火光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
一个半小时以后,日本海上保安厅派出9艘巡逻艇和4架飞机开始进行搜寻和营救活动。随后,美国也派出了两架飞机到出事地点寻找客机残骸和幸存者。结果在苏联萨哈林岛(库页岛)以西60公里处的莫涅龙岛附近发现海面上漂着一层油,此外别无所获。一个星期以后,日本渔民在鄂霍次克海海面发现了一具漂流的小孩尸体。北海道警察署法医从尸体内取出了一块不大的金属片和4小粒玻璃碴子,经鉴定,确认这是波音747客机上的乘客。然而,这是迄今唯一找到的小乘客尸体,尸体的下半身和头部早就被炸飞了,连性别也无法辨认。据查,在遇难的240名乘客中,有27名是2至14岁的男女孩童。
这架客机,预定当天早晨5点53分抵达南朝鲜汉城金浦国际机场,也就是说,再往前飞行两个半小时便可到达目的地。热望早些同亲友见面的人们已摸黑赶到机场等候。当机毁人亡的噩耗传来时,人们呼天号地,捶胸顿足,金浦机场上一片嚎啕和饮泣之声。
据报道,所有乘客中,只有110人的最后目的地是汉城,其余130人都是过境旅客,他们原定在汉城稍作停留后即飞赴各自的目的地,他们在各地的亲友也早已在翘首盼望。然而,他们的亲友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俄罗斯军事史学家亚历山大?科列斯尼科夫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一事件的调查工作。最近他在《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发表了令人吃惊的研究结
论:“现在可以断言:这是北约精心策划的一次间谍行动。不论是我们的人还是美国人,大家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架间谍飞机。这其实是一场战斗,死亡的不是官方宣布的那269名乘客,而是29名间谍。”
日深夜,一架波音―747客机越过苏联边界。这种事情以前经常发生,但总是平安无事。一般是苏方得到通报:“飞机迷航了。”然后,不速之客在苏联空军歼击机的陪同下迅速飞离苏联领空。
但是这一次,这架飞机无视苏联军方的警告,没有离开,而是在飞出苏联防空系统的射程后,飞临苏联核潜艇基地上空。该基地装有洲际核弹,是苏军的绝密重地。
军事专家们多年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苏联军方不在波音客机飞到该基地之前就将其击落,或是使其迫降到附近机场。时任远东军区司令的伊万?特列季亚克大将(后任苏联防空军总司令)揭开了其中的秘密,他说: “我已这么大的年纪,没什么可害怕的了。我想,现在是说出真相的时候了。第一,早在波音飞机进入我国领空那一刻起,我们就获悉,机组成员在同北约情报部门通话。我们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击落它,但没有那样做,因为如果飞机在堪察加半岛上空爆炸,可能会引爆潜艇或其他设施上的核弹,这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第二,如果我们迫使对方在我军用机场降落,美国人也可能引爆飞机,因为我们的战略航母就停泊在附近,上面也有核武器。”
后来的调查证实了这一判断。专家们得出一致结论:飞机内部发生了爆炸。具体经过是这样的:苏联空军歼击机发射导弹击中飞机,此后飞机又飞行了17公里,到达中立水域上空后爆炸。爆破专家认为,飞机是因内爆而解体的,爆炸威力相当于4吨TNT炸药。而苏联的导弹根本没有如此大的威力。
特列季亚克回忆道:“专家当时就认定,飞机内部发生了爆炸。因为其残片是均匀散落的。而且没有发现大的残片,足见爆炸之威力。因此可以推论出:这是一架间谍飞机。机组人员身上估计装有遥控设备,一旦迫降,可将飞机炸毁。这样,机上的侦察设备和一切秘密装置便会荡然无存。”
这架波音―747飞机的此次飞行有许多奇怪之处。从安克雷奇起飞时,飞机补充了4吨燃油,而飞往汉城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燃料。此外,飞机起飞时间延后了40分钟,结果当它飞临苏联边界时,美国的侦察卫星正好抵达堪察加上空。特列季亚克说:“我们当时已发现,飞机在向卫星发送密码文件。另外还有一点使我产生怀疑。我们在附近部署有两个导弹营,而飞机刚好从二者之间的缝隙中穿过,谁都打不到它。”
据当时的歼击机飞行员奥西波维奇中校回忆说,起初他想让波音飞机迫降,并发出了国际通用的信号。随后他开炮射击以示警告,炮弹从波音客机前方呼啸而过,炮口喷出的火舌在地面上都清晰可见。但对方先是毫不理会,然后突然加速逃跑。奥西波维奇紧追不舍,在得到击落对方的命令后发射了导弹。不过他说:“我只是击伤了波音飞机,并没有击落它。我亲眼看着它飞离现场。”
下达开火命令的是航空师师长阿纳托利?利尔努科夫少将(后任俄罗斯空军总司令)。他后来受命与波音客机乘员组家属会面时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疑惑。他说:“波音―747客机装备了现代化导航设备,它大大偏离了航线,为什么机组人员却不知道?也没有能够及时修正航向?为什么机组人员对歼击机发出的信号和警告性射击毫无反应?美国和日本的地面监控人员为什么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纠正波音飞机的航向错误,坐视悲剧发生?为什么不与苏方联系,告知必要的数据?”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苏联领导人当时在哪里?为什么击落客机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决定来自一位师长?原因很简单:当时苏共中央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正躺在医院里,他的保镖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中将回忆了当时的情形:“那天我守在安德罗波夫身边,寸步不离。那时他时常做血液透析,已经奄奄一息、康复无望了。乌斯季诺夫?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突然打来电话,想和他商讨韩国客机一事。但他感觉很不舒服,谁也没敢去打扰。乌斯季诺夫自己不敢擅作决定。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也不敢下令击落飞机。外交部、国防部和克格勃都在等着上面的指示。最高领导层实际上已陷入瘫痪状态。”
这架波音―747飞机上到底有多少人呢?打捞情况表明,机上乘客最多不超过29人。可是为什么有269人的行李呢?而且奇怪的是,这些行李都被串绑在了一起。特列季亚克认为,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防止水流将行李冲走,这样就可以证明共有269人死亡。而这些乘客在安克雷奇机场起飞前就离开了飞机。
参与调查此事的多个国际委员会都承认,苏方的做法是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法的。没有人对苏联正式提出指控。苏联也没有给予受害者家属任何赔偿。
但是,这其实是美国当局与苏方达成的一种交易:我们认定你们无罪;你们不要公布被击落的波音飞机是间谍飞机这一事实。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叶利钦后来访问汉城时,曾正式向韩国道歉,并隆重地将那架波音客机的两个黑匣子交给了韩方。但令韩方大失所望的是,黑匣子是空的,因为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彼得罗夫当时递给叶利钦的就是两个空匣子。叶利钦得知此事后大怒,当即将彼得罗夫解职。而黑匣子里的胶片却因此留在了俄罗斯,人们等待它能够重见天日。
据日,韩国外务部发言人宣布该事件原因现已查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39次理事会上,公布了大韩航空公司007号客机脱离航线原因的最后调查报告。报告分析认定,007号客机没有利用惯性航行系统飞行,而是利用罗盘方位固定在245度飞行,导致脱离原来航线。这架飞机在萨哈林岛上空,被原苏联空军导弹击落。机上26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这位发言人还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通过这次事件的调查,再次确认了禁止对民用飞机使用武器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日,韩国政府通过俄罗斯驻韩使馆向俄政府转交了包括要求俄罗斯政府对10年前苏联战斗机击落韩国客机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进行赔偿的一份信件。这是韩国政府首次向俄罗斯政府正式就该事件提出赔偿要求。这封信件没有提出具体的赔偿金额,但建议韩俄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据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统计,该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为1500万美元,飞机及营业损失为8400万美元。
日,俄总统办公厅主任、波音747客机事件国家调查委员会主席费拉托夫授权宣布,苏联对击落韩国客机无责任。而是机组破坏航行规则和一系列不幸情况的偶合导致了飞机被击落。他说,这是来自俄、美、韩等5国的50名高级专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详细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费拉托夫指出,飞机偏离航线250英里不可能是偶然发生的,这是破坏了当时有效的规章和指令的结果。从另一方面说,苏联防空系统已跟踪飞机两个多小时,但在夜间条件下无法判定为客机而误认为是侦察飞机。远东军区司令部根据苏联国防部总参谋部关于对入侵飞机采取强制措施的指示而进行攻击是有理由的。在试验导弹的封闭地区,对入侵飞机开火是无需事前发出警告的。他还说,委员会没有足够材料能证实该飞机进行侦察飞行的结论,但是业务极熟练的机组在航行中犯下的一系列严重错误是“令人尴尬的”。
到底是怎么回事?日,《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我击落了韩航007客机》,也许会透露点什么。其中写到:
日,韩国航空公司007客机偏离航线数百公里,进入苏联境内最敏感的秘密基地上空,结果被击落,机上269人全部命归黄泉。这被称为冷战时期最大的悲剧(叶利钦语)。
韩航007为何偏离自己的航线?苏联空军是否小题大做、草菅人命?当时那位苏联飞行员是明知故犯呢,还是将007客机误认作了RC135美式侦察机?机上乘客是全部死亡,还是有部分被关押在苏联?
13年来,围绕这些问题,各种说法扑朔迷离。不久前,当年亲自驾驶苏―15战斗机击落韩国客机的退休飞行员格那蒂?奥斯皮维奇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1983年8月底,奥斯皮维奇中校从休假中被紧急召回待命,一连几天,他都住在库页岛某秘密基地跑道尽头的一间小屋里,无所事事。
9月1日清晨,“我接到紧急命令,一架身份不明的飞机正穿过堪察加半岛向库页岛飞来,对于我们来说,命令就是一切,我必须行动起来。我的任务是在离苏联领空95英里的地方拦截它。我很快驾驶着飞机跟在它后面,在距它8英里的地方,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大家伙,包括头尾部的灯。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一架苏联运输机,是防空部门派来测试空防反应速度的,因为我根本没想到这会是一架外国飞机。美国情报部门的飞机通常只沿着苏联的边境线飞行,而西方的商用飞机不可能载着乘客飞到既定航线几百英里外的苏联军事重地。”
“跟了它60英里以后,我驾着苏―15爬升到10000米的高空,飞到它旁边去看个究竟。在150或200米开外,根据灯光和窗户的形状,我判断这是一架民用飞机。我还看到了两排窗户,我知道这是波音飞机,是一架外国的飞机!”但中校看不清驾驶舱和乘客,一些专家认为,那是因为多数窗户夜里都关上了。尽管确知这是一架民用飞机,但在冷战时代长大的奥斯皮维奇中校只把它当作一个反苏阴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架迷航的商用飞机。情况紧急,他没有向地面指挥员详细描述看到的一切。
“我没有告诉他们那是一架波音飞机,他们也没问我。我只说看到灯亮着,有可能是架运输机。”
时至今日仍有人认为,是中校使他的上司反应过激。中校则说,原想等它一越过边界就将其击落,但很遗憾,上头不同意。
“他们命令我拦截它迫降”。
为了迫它降落,中校三次开火,一共射出520发。航炮没装曳光弹,天太黑看不见。但中校至今认为韩国飞行员应该能看到炮火和灯光,这是要求迫降否则开火的信号。
几分钟后,韩航007已飞到海上,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中校发出两枚空对空导弹,准确地击中了目标,韩航007坠入大海。“我很想迫降它,非常想,你以为我想杀他吗?我还想和他喝一杯呢!”中校说。
尽管知道这是一架民航客机,中校仍坚持认为它负有特殊使命,且上面根本没有乘客。他不后悔亲手打掉它,甚至为此感到荣耀。
让他不太满意的是,苏联当局给的奖金低于他的期望值:200卢布还得扣除汇费。
翼展 10.5米
机长 20.5米
机高 5.0米
机翼面积 40.0米2
重量及载荷
空重 122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16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9280千克
最大速度(高度11000米,不带外挂)M2.5
(高度11000米,带外挂) M2.3
实用升限 20000米
最大爬升率12400米/分
作战半径(不带副油箱) 750千米
转场航程(带两个800升副油箱) 2420千米
爬升时间(从松开刹车至11000米)2.5分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陵兰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