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内衣之谜丁子内衣怎么拼

助购价:49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买了两个内内 两件上衣 一起评价了 内内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款式也还好 掉不掉色我还不知道 还没洗 可能你们家就是做内衣吧 买的两件衣服都不是很满意 首先尺寸有点小 我健身 已经拍大一码 还是修身的过分了些 习惯性好评了 几十块的东西懒得折腾 no comment
助购价:21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非常漂亮的内裤,穿上去很舒服,质量也很好,卖家态度没得说,全五星~
助购价:22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想在业余赚些的加&&:⒉⒏⒐0.⒉⒉⒊⒏⒊
时间地点不限制 每天一两个小时 家 办公室 学校都可以
适合各种人群
不能保证一小时上百,一个小时几十没问题,只要会网上购物就简简单单
你可以侑一份不错的收获
保障解决日常一部分开支, 不需要自己有流动资金安全保障
要求 有网购经验 诚心求职者 欢迎您来咨询了解
★★★★★★★★★★★★★★★★★★
助购价:20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手感不错,不知道穿上什么感觉,物流不给力,还要自己下去拿
助购价:19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性感,白红搭配感觉时尚,青春,但是此款的提臀带比较硬,从臀部拉到会阴部,会使得会阴部那个地方感觉不舒服,有东西挡着,走路或者站着都觉得不舒服,不过也是刚开始穿,有个适应过程。不能传图,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很性感!
助购价:45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不错,就喜欢这样的内裤,完全不勒腿,很舒服...大腿也很轻松,总之,穿上确实蛮舒服的...
助购价:15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质量很好,做工规范细致,快递尚可,金币优惠购买,物有所值,好评。腰围2.5买2.4的会更好,买2.5-2.7的洗几次就会松了。
助购价:9.6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買了8樣東西
都到齊啦沒有錯
厚身质感不錯
後空很性感
態度好, 發貨快
助购价:22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内裤非常非常的不错!嘿,哥们儿 你内裤穿这么性感,你男朋友知道吗?!
助购价:29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老公说很喜欢,也好穿,物流也快,就是贵了点,很性感哦&呵呵
助购价:22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不错,这个只有均码,什么人都可以穿,熊熊、狒狒效果会很好。
助购价:22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穿了不是很好看,可能是自己没有模特性感!质量还好,做工挺细致的!
助购价:24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素的一样,非常好,态度好考虑周到,发货速度快包装严实,物流运送速度快,全五分。
助购价:69.9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布料很好,穿的很舒服,很合身。再来就是和描述的一致。 掌柜服务很好,发货又快,当天拍当天出货,有问必答。 强力推荐
助购价:22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衣服我超级喜欢超级合身质量也很好
已经又下单了
还给包邮了
绝对不是托
谁买谁知道
助购价:38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有点偏大,卖家很贴心,快递单上的留言很是温暖。服务很周到,继续努力吧!下次一定光顾小店。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宝贝很不错,收到后立刻试用,松紧可调节得适合自己的身体,戴上后柔软舒适,比吊带产品好得多,使用后立感外形阳刚。今后有其它产品仍光顾贵店。
助购价:16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物流挺快,东西不错,关键是没有照片中模特的身材,努力健身吧!
助购价:13.6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一款很好的裤裤,纱质柔软贴身,大小合适,穿着舒适透气,最主要是性感。卖家态度好,物流速度也快,还送了小礼物。绝对好评!
助购价:18.79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质量还可以,就是兜蛋蛋的有点小了。希望能有所改进。这样穿起来就舒服了。还有能送套套做礼物吗?总之还是很感谢的
助购价:23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超性感 布料超薄。穿着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感觉。和舒服的丁字裤。当然 雄起的时候还是包不下的。可以平常穿。
助购价:13.5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内裤很好,产品和介绍的一样,穿上很性感!
服务周到,以后会经常光顾的!
助购价:40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喜欢 颜色很好
穿着也舒服
洗过一次了 也不掉色很好
助购价:25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这条是给朋友买的,可惜现在他外出了,不能试,按照我的标准,他应该穿着合适的,不错,挺喜欢的
助购价:18.79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合身稍紧,感觉很舒服,卖家服务态度好,物品质量也很好,很满意。
助购价:25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感觉不是很能兜得住啊?。。。不过商家态度挺好的,物流也很快,还没洗,希望不掉色
助购价:40
分享到#丁子内裤男性感#穿着有点不习惯
内裤设置还不是很好
不过很性感
更多热门内容
更多相关标签
你感兴趣的宝贝丁子开头的男孩名字,姓丁带子字的男孩名字大全-丁姓男宝宝起名
姓丁以子字开头的男孩名字大全
丁子晋丁子荐丁子峥丁子在丁子泺丁子帅丁子形丁子尘丁子实丁子潍丁子型丁子石丁子隆丁子垒丁子霆丁子濯丁子章丁子廷丁子丁子一丁子世丁子业丁子东丁子中丁子义丁子之丁子乐丁子于丁子亚丁子亨丁子亮丁子仁丁子付丁子以丁子会丁子伟丁子伦丁子伯丁子俊丁子保丁子信丁子健丁子元丁子先丁子光丁子克丁子全丁子兴丁子兵丁子冈丁子军丁子冠丁子冬丁子凡丁子函丁子刚丁子利丁子剑丁子力丁子功丁子勇丁子勤丁子华丁子博丁子卫丁子卿丁子厚丁子原丁子友丁子双丁子发丁子可丁子叶丁子吉丁子君丁子启丁子和丁子咏丁子哲丁子善丁子喜丁子喻丁子园丁子固丁子国丁子土丁子圻丁子均丁子坚丁子坤丁子坪丁子垠丁子城丁子埔丁子培丁子基丁子塑丁子境丁子增丁子墨丁子士丁子壮丁子声丁子夜丁子天丁子夫丁子奇丁子威丁子婴丁子子丁子学丁子孺丁子宁丁子安丁子宏丁子家丁子宸丁子富丁子寒丁子展丁子山丁子岚丁子岩丁子岳丁子峰丁子川丁子巧丁子希丁子平丁子广丁子庆丁子康丁子建丁子弘丁子强丁子彦丁子彪丁子彬丁子影丁子征丁子德丁子心丁子志丁子恒丁子悦丁子懿丁子戈丁子成丁子才丁子扬丁子承丁子振丁子捷丁子政丁子敬丁子文丁子斌丁子新丁子旌丁子旖丁子时丁子昂丁子昊丁子昌丁子明丁子昕丁子星丁子昭丁子昱丁子晏丁子晓丁子晨丁子晶丁子有丁子朋丁子朗丁子木丁子札丁子术丁子朴丁子机丁子权丁子杉丁子李丁子杏丁子材丁子村丁子杜丁子杞丁子来丁子杨丁子杭丁子杰丁子松丁子极丁子林丁子枝丁子枫丁子柄丁子柏丁子柠丁子柯丁子柱丁子柳丁子栋丁子栎丁子树丁子校丁子栩丁子根丁子格丁子桂丁子桃丁子桉丁子桐丁子桢丁子桥丁子桦丁子梁丁子梓丁子梧丁子梵丁子棉丁子棋丁子森丁子椃丁子椒丁子椿丁子楚丁子榄丁子榆丁子榕丁子槐丁子槑丁子槟丁子槿丁子樱丁子正丁子武丁子毅丁子民丁子永丁子汇丁子汉丁子汕丁子江丁子池丁子沁丁子沂丁子沅
“丁”姓热门取名山丁子(我的聊斋故事之最新修订版)_聊斋志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07贴子:
山丁子(我的聊斋故事之最新修订版)收藏
  ,蒙女也,京中操蛇头①业。工诗善媚,曼妙风流,艳绝京师。性豪,有侠女风。网友孤烟,男身而产女,世人怪之,丁子不避非议,购三鹿奶粉赠之饮。孤烟大喜,暴饮,当夜病死宅中。由是,为官府侦缉,避祸山中。  山村,丁子日日以弦歌为乐,不数日,远近闻名。邻村一男名华仔,健捷如猱②。一夕,与友饮于庭,有吟风者,为华仔至交,席间亟③赞丁子艳。酒至酣热,华仔曰:“且候片刻,盗一物,聊慰兄之相思。”语讫④,耸身一跃,屋瓦无声,已莫知所在。一杯未尽,握一物飞落檐前。展布席间,状如“丁”字,乃女子之⑤也。⑥香软,金彩绚烂,非人工所能制。一座为之嘉叹。细审之,系带处有字如蝇“春丽”,盖丁子之闺中小字⑦也。吟风宝藏之,后为妇人所得,依样仿制,由是风靡闺阁,世称“丁子裤”。  ,此事播扬,村里皆闻。丁子含羞,折简约华仔至一品香小聚。一品香掌柜,丁子之闺蜜也。徐娘已半老,佳韵却天成,艳名远播。见丁子至,荐至“风月”包厢。无何华仔亦至。入,则丁子兀坐若有所思,见人惊起,斜立含羞。视之,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不禁魄荡魂飞。丁子亦惑其勇健,乃与共酌。数盏后,嬉狎无忌。华仔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必能销魂。”丁子笑曰:“不敢度曲,恐销君魂耳。”遂以莲钩⑧轻点桌足,歌云:“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其声宛转滑烈,动耳摇心,华仔一时形神俱惑。丁子近曳之。忽闻异香竟体,使人骨节欲酥,遂狎抱之。纤腰盈掬,吹气如兰,撑拒曰:“何遽⑨尔?”仔曰:“好事多磨,迟为鬼妒。”乃揽体入怀,代解裙结。玉肌乍露,热香四流,之间,觉鼻息汗熏,无气不馥。顷之,缓带交偎,口脂浓射,真数不尽汉家温柔乡也。  欢爱既竟,引与俱归,自此琴瑟静好如形影焉。华仔为人蕴藉潇洒,工于内媚,喜做房中之戏。一夜,漏三下,吟风偶过其门,犹闻丁子房中,吃吃不绝。越垣窥视,见二人正自嬉闹。华仔时探手于怀,捋裤于地,丁子佯怒,蹴之。华仔俯身,口衔凤钩,微触以齿。丁子方嬉笑间,忽觉媚情一缕,自足趾而上,直达心舍,意荡思淫。媚意流转,娇啼,不能自主,遂身化春水,共赴巫山。窗外吟风,口角流涎,惟嗟叹而已。因题句树下,云“苦,含情对短窗。已归秦昭华,何处觅无双?”后浪迹天涯,不复归。  居数月,旦旦而伐之,甚惫。一夕谈笑,华仔戏曰:“山村亦有卖房中丹否?”丁子微笑,解衣角,出药一丸如黍大,曰:“已为郎君备之。此物名伟哥(viagra),亦称丈夫再造丸,产自亚美利加洲之红毛国。合水而饮之,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刻见效,不俟经宿。有此,郎君可称雄于床笫,无复走路扶墙之忧。”仔索药吞之,约半炊时,觉脐下热气一缕直冲隐处,蠕蠕然似有物垂股际,自探之,身已伟男。大喜,急捉臂登床,发硎新试,其快可知。后恒无虚夕。  一日,与邻人共话,忽有数捕役,汹汹入户,欲絷⑩丁子去,盖孤烟事发也。众方惊骇,丁子从容曰:“此有前因,且勿惊。妾虽陋质,痴于歌,幼时从今之国母授业。今会短离长,相见无期,愿尽技能,为诸亲友寿。”言讫,高歌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响遏行云,芳华绝代,大有国母风。众捕役相顾失色,唯唯而退。  华仔从丁子数岁,亲爱甚笃,得一女,亦佳丽。后移居京师,相约终老。 注释:①蛇头:专门组织非法偷渡,从中谋财的人。②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身体便捷,善攀援。③亟:屡次。④讫:完结,终了。⑤:内衣。⑥:绫绸绉纱之类。丝织品的总称。⑦小字:乳名。⑧莲钩:妇女的小脚。⑨遽:着急。⑩絷:拘捕。
<div class="clearfix BAIDU_CLB_AD BAIDU_CLB_AD_pb" id="BAIDU_CLB_AD_">
修改了倒数第三段 欢迎来评
楼主高看我了,点评不敢,既艾特我,回复可也。越数月,楼主才情不减,兴致高昂。纵观全文,条理明晰,脉络清楚,读罢,顿生怅然若失之感。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温馨小故事,却以楼主之如椽大笔化腐朽为神奇,且引人入胜,恐难自拔。读至房中之事,令我等热血青年面红耳赤。恨不能取而代之。佳人丁子亦是我钟意之类型。然丁子裤,吾尤为喜爱,如若再配以黑丝袜,乃猛虎添翼也。骤然间,突生幻象,浮想连连。只见丁子曼妙酮体之上,着一小丁字裤,修长之玉腿更裹以黑色蕾丝,高跟鞋必不可少。此女怎不令人鼻血横飞,怦然心动?胯下之伟器,已饥渴难耐矣。无须多言,立马扬枪,遽解罗裳。逐狎之。期间丁子半推半就、直呼不可,宛若处子。在下早已饥渴难耐, 垂涎欲滴。有丁子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香汗淋漓,兰麝熏室。温柔乡里,此中闺阁。丁子迷醉,柔荑与我伟哥三粒。大喝道:“何须伟哥? 生平未尝一快!”,倒吹玉箫,丁子坐莲,猛男推车,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极尽鱼水之欢,共享巫山之乐。玉体交错间,吟声四起,卖力冲刺中,丁子哀嚎。嗟乎!还未爽也。异史氏曰:不才,亦戏作,望见谅。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圆而神&(附书法习作)
圆而神,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无上的境界。所谓“圆而神”,是中国《易经系辞传上》里的名词,与“方以智”对照的。
易系辞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义,易以贡。"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是从宇宙观而来。演易实际上就是重新推演人类知识由宇宙天文知识(圓而神)到一般知识(方以智)再到具体知识(易以貢)的生成过程。众所周知,《圣经》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地位是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周易》则可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这段话是孔子说的。他说,《周易》是用来“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什么叫“开物成务”?简言之,就是开启智慧成就事业。朱熹对此有一个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开物”的物是指人物,“成务”的务是指事物。这就说得明确多了,“开物成务”也就是开启人的智慧,进而成就他的事业。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百年来,不同的解释也有。“开物”就有人理解为揭示事物的道理,如此,全四字就可以解释为:揭开事物的道理而成就大的事业,涵盖天地万物大同。“道”就是规律。“如斯而已者也”,如此而已,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就是这些。也就是说,孔圣人他使用《周易》来通晓天下心智,确定天下的事业,而决断天下的疑惑。
&&&&“蓍之德圆而神”,蓍草的茎是圆形的,这里是说圆的东西可以不断滚动,不断变化,所以蓍草的提示是非常圆通神奇的。“卦之德方以知”,卦的性质在《周易》里是方正而明智的。“知”通智,六十四卦最后画出来的是方体,方形的东西是正直而刚健的,所以它集中了人类的智慧。“六爻之义易以贡”,六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变化而告诉人们吉凶,所以圣人是用卦和爻来洗心,“圣人以此洗心”。
蓍(sh&#299;)用七(七乃六之余),因为大衍用(7*7)四十九象征圆,故而化简七为阳为圆,才讲蓍之德圆而神;其中神表达出的是圆心之义。“蓍之德圆而神”,说的是,办事讲话既圆且润,但是要有本体和根本,不能离开中心主旨。彖(tu&n)用八,重卦用六十四,八为阴为方,故言卦之德方以智;说的是看问题办事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并且要运用智慧。蓍乃古人计数所用之物,又作数学的代词,数学可启发人的聪明智慧,所以《系辞传上》称赞:“蓍之德,圆而神”,即而神明。……必人能于其普通抽象之概念原理,能才执即化,而有与物宛转俱流之圆的智慧,而后心之精神之运,无所不伸,故谓之圆而神之智慧。
圆同时是吉祥、完整的象征:各种形状中,相同的边长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各种庆典中,人们祝愿工作顺利开始,‘圆满’结束,祝福新人‘花好月圆’。
"神"是一种知,《孟子》里面说&#8758;"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足见神比圣更高,是某种极高明而至精微的知。据《易传》说,有了这种神知,可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真个是神乎其技了。
神知何处求?"蓍之德"告诉我们,神离不开圆。有一点需要明记,方智也是一种智,圆智不能排斥方智。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的善统恶、清统浊、是统非之说,便是方智。能圆此圆与方,亦圆亦方,即圆即方,无圆无方,是谓大圆。
附:方以智的圆而神---《东西均》&所以&篇简注&
作者:庞朴&&(转载国学网)
人类世界虽因山河阻隔而被裂成不同区域,形成不同人种,生出不同文化,演出不同历史,但说来有趣,这诸多不同的人文之间,却往往有许多所谓的"同构现象"。而尤为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同构现象,甚至看来是最难同构的思潮,不仅同构,而且竟然更在差不多同时发生!譬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轴心时代"理论所指出的人类在公元前一千年到六世纪有所谓"超越的突破"思潮,便是人们已经熟知的实例。此外,近代历史开端时期,为摆脱中古世纪而兴起的启蒙思潮,十七世纪见于中国,十六--十八世纪盛于西欧,十九世纪波及俄国,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于欧洲的启蒙运动,研究者们已能言之凿凿矣;至于中国的启蒙思潮,似乎尚如雾中之花,岂止不甚了了,连存在与否都还成为争论的问题。
我是认为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过启蒙思潮或者叫早期启蒙思潮的。也感到我们对它的了解还似乎不足或者相当不足,譬如&#8758;就人物而论,仿佛常限于顾、王、黄;就思想而论,仿佛多停在民主科学;偶尔谈到哲学观点,又总跳不出唯物唯心框框。形成这种现象,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要不得的原因也许是,我们自己思想上还有不少待启之蒙,障碍着我们对启蒙思潮的正确了解。
譬如,当时有一位人称复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便很少得到研究。据《方以智全书》编者冒怀辛先生介绍,"三百年来,都以为他是一位贵公子、诗人、书画家和博学者,晚年则是苦行头陀和名山主持,未有从他哲学贡献,更很少从他的科学贡献进行分析的"。又据说,"这些情况,在近二十余年来有所改变"(《方以智全书》《前言》)。但就我的孤陋寡闻所及,这些有所改变的研究作品中,也多半只是说他能不羁世俗,具科学精神,有唯物思想,等等而已。其实方以智的历史价值,并不真在这里,至少并不全在这里。方以智的最大特色,正象他的弟子兴斧所一语中的赞誉的那样&#8758;"非现五地身而说三圣之法者欤?"就是说,方以智的最大特色,在于他能"总持三教,烹炮古今","踏完天地而归不二,穷尽一切而乘中和"(见《冬灰录》兴斧跋,据《方以智全书》《前言》引),在于他的勇敢的多元精神和精湛的辩证思想。
总持三教的多元精神,是蔑视经院主义和一元主义的根本性的启蒙精神。比起用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去代替经院主义来,它更多一层否认任何一元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人性至少是人的认识能力的彻底解放。而这种多元精神,又不是来自盲目的狂妄或者狡黠的诡辩,在方以智那里,它是建筑在深邃的辩证思想基础之上,因而显得格外坚实牢靠。正是这些思想和精神,使他得以冲破中古牢笼,迎接近世天地;其中许多精萃,到今天仍然光芒四射,耐人寻味。&&&&&&&&&&&&&&&&&&&&&&&&&&&&&&&&&&&&&&&&&&&
方以智"说三圣之法"的代表作,当推《东西均》。
《东西均》由中华书局编辑所于1962年刊刻点校本发行,此前仅有抄本流传。书的导论《东西均开章》中,开宗明义道&#8758;"均者,造瓦之具,旋转者也。……乐有均钟木,长七尺,系弦,以均钟大小清浊者。……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至今犹然。"这是说,"均"的特点是旋转,作用是造瓦与均钟,因之其性能形能声,是一种合两端之物,俗称"东西"。这是作者对书名给出的交代,一种欲说还休的机锋式的交代。
说白了,"东西"就是物,就是事,也是道;"均"是旋转者,是合两端为一之物。所谓"东西均",是说万事万物包括它们的小道大道无不处于不息运转之中,并在运转中呈现出对立的合一。除此之外,或者说在此之中,更有一条尤为重要但却隐而不彰的含义是,"佛生西,孔生东,老生东而游西,而三姓为一人。……是谓大同"(《象环寤记》,《东西均》中华上海62版162页),寻求东学西学在运转中大同,这才是《东西均》的真正要旨所在。
方以智时西洋之学已在东渐,他与西士毕方济、汤若望、穆尼阁等曾有往还,并且抱着"藉远西为郯子"的态度,对西学之天文、历算、物理、语言等学多所借鉴。但他在接触中发现,西学"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即详于科学而拙于哲学,所以他在从世界观高度立论的《东西均》里所要均的"西",并不包括远西或泰西,本是很自然的;也是应该在此说明的。
《东西均》作于顺治九年(1652)前後,全书二十六篇,约十万字。文字艰涩古奥,用典冷僻晦隐,思想又一波三折,因而极难把握。自点校本于1962年问世以来,三十多年过去了,似尚未有必要的注释工作跟上。我不揣浅陋,拟择其要者,试作简注,以期引起广泛注意。现在先将《所以》篇简注如下&#8758;
&&&&&&&&&&&&&&&&&&&&&&&&&&&&&&&&&&&&&&&&&&&&&&&&&&&&&&&&&&&&&&&&&
气也、理也、太极也、自然也、心宗也,一也,皆不得已而立之名字也;圣人亲见天地未分前之理,而以文表之。尽两间&#9312;,灰万古&#9313;,乃文理、名字海,无汝逃处也。尊名教者&#9314;,执正名正词之例,方以离伦物&#9315;、首上安首&#9316;者为偏苦外道&#9317;;而习心宗者&#9318;,执反名破执之执&#9319;,又以自然、太极、言理气者为无因外道&#9320;,诋诃相驾,各尊其名。夫乌知名殊而实本一乎?吾从无是非之原,表公是非之衡而一之&#9321;。
*载《东西均》,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11月第1版,第106-110页。
&#9312;两间,指天地。就空间言。
&#9313;灰,消失。言通彻万古。就时间言。
&#9314;指儒家人物。
&#9315;伦物,人伦物理。
&#9316;即"头上安头"。作者之《药地炮庄》评庄子《齐物论》"若丧其偶"句有曰&#8758;"一切法皆偶也。……丧二求一,头上安头;执二迷一,斩头求活。"盖方以智主张&#8758;一切无非相待(二),绝待(一)即在相待中,一即在二中,头即在体中。丧二则丧一,丧体则丧头。今以丧二来求一,是自迷其头而另安它头也。此处泛指道、佛学说于实在之外另觅本体。
&#9317;佛教九十六种外道中,无"偏苦外道"一说,此处殆代儒家拟言。
&#9318;指道、佛人物。
&#9319;道、佛执反名(以无、空为实有)破"外道"之执,自己亦成一执。
&#9320;无因外道,佛教二十种外道之一,以万物为无因而然者。
&#9321;儒与道佛所立不同名号皆不得已者,其实本一,原无是非。今总持三教,表出公是非的标准来,以统一之。
天地生人,人有不以天地为徵&#9312;者乎?人本天地,地本乎天,以天为宗,此枢论&#9313;也。天以心予人,人心即天,天以为宗即心以为宗也。
有因无因,何&#57919;&#57919;&#9314;为?又安知有因无因之为大因、公因耶?有质论者,有推论者&#9315;,偏重而废一论乎?不通天地人之公因,即不知三圣人&#9316;之因,即不知百家学问异同之因,而各护其门庭者各习其药语&#9317;,各不知其时变,何尤乎执名字之拘拘也&#9318;?吾折衷之而变其号曰"所以"&#9319;,此非开天辟地之质论而新语也耶?
&#9312;徵,象徵、验证、依据。
&#9313;枢论,谓关键之论、中心之论、根本之论。方以智认为,天生地,天地又生人。所谓"生",不是派生,而是化生&#8758;天生地,天即在地中;天地生人,天地即在人中,人心即天,人体即地。
&#9314;&#57919;&#57919;,即饶饶,唠叨。有因无因,指上节之诋诃相驾。
&#9315;质论,据实之论;推论,推理之论。二者不可偏废。
&#9316;三圣人,指儒道释之始祖。
&#9317;方以智认为,若据守各家学说,则迷,则各家学说都是迷药(见《东西均开章》等)。
&#9318;尤,怨。难怪他们要各尊其名而诋诃相驾了。
&#9319;取气、理、太极、自然、心宗诸名号之长,而改称为"所以"。
人之有心也,有所以为心者;天地未分,有所以为天地者&#9312;。容成、大&#57920;之伦&#9313;,知天地气交之首,标心于雷门&
&#9314;;四圣人于《易》之冬至,见天地之心&#9315;,此推论、呼心之始矣&#9316;。则谓未有天地,先有此"心"可也,谓先有此"所以"者也&#9317;。学者能知天地间相反者相因、而公因即在反因中者&#9318;,几人哉!
&#9312;方以智常析事物为"所以然"与"不得不然",後者又包含"何以"与"可以"之隐、显两端,并主张三者为一。他在《译诸名》篇解释道&#8758;"所号`所以“者,答`可以“、问`何以“者也,本一也。"在《东西均开章》篇中更有&#8758;"两端中贯,举一明三。所以为均者,不落有无之公均也;何以均者,无摄有之隐均也;可以均者,有藏无之费均也。相夺互通,止有一实,即费是隐,存泯同时。所以然,生不得不然,而与之同处。"此处之"人之有心",指不得不然之心,亦即可以然的显心与何以然的隐心;此心有其"所以为心者",亦即有其本元,即其他哲人所谓的道、理、气、心、无之类。而"人之有心也,有所以为心者",意为,人之有心,在于有其所以为心者。天地句同。
&#9313;容成,《庄子·&#57926;箧》以容成氏为历史人物之首;道教尊容成公为黄帝师或老子师。大&#57920;,传说为黄帝臣,作甲子。此处泛指道家。
&#9314;"天地气交之首",即天地未分时。"雷门",不详。
&#9315;《易》之&复&卦有"先王以至日(冬至日)闭关","&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句。四圣人,不详;旧谓作《易》者"人更三圣",乃伏羲、周文王、孔子。
&#9316;意为&#8758;这是一些最早的"呼心"的推论。又,"呼"疑为"乎"之误;推论乎心之始,即心宗之始。
&#9317;这些心宗说的虽是"未有天地,先有此心",实等于说,未有天地先有"所以"为天地者。
&#9318;此处之"相反者相因",指何以与可以之相反相因;"公因即在反因中"指所以即在何以、可以中。
源一流二,二即善、恶。儒者谓"恶"乌可以训?心有善恶之嫌,而指当当然然者号之曰"理"&#9312;。既曰"理",则亦哆哆和和而理之,此固无所回避者也,岂知胶柱之理成障乎&#9313;?理之障理犹心之障心也&#9314;。故又曰一真法性、涅&#57921;妙心为实相心&#9315;,余六凡、四圣&#9316;之心,皆生灭心&#9317;,岂得已于分乎?剔理于气外,犹之剔心于缘心,而无真、妄之真真即统理、气之至理。譬算器有一万,又有大一,究竟大一即在算器中,绝待乃并待也&#9318;。
&#9312;"呼心之始"进而为分别"心有善恶"。儒家以心有"恶"为不足用,改以"理"为本元。
&#9313;胶柱,执着。後儒执着于理,理遂成障。
&#9314;理因执成障而障理,亦如因心有恶而遂成障以障心。
一真法性,华严宗用语,谓绝对不变之体。涅&#57921;妙心,释迦牟尼于灵山会上曰&#8758;"吾有正眼法藏、涅&#57921;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迦叶尊者。"(见《五灯会元》卷一)&
涅&#57921;妙心谓无累解脱之真心。
&#9316;《法华经》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为十法界,前六为六凡,後四为四圣。
&#9317;生灭,依因缘而和合、离散。故"生灭心"于下句亦称"缘心"。
&#9318;一万、大一,殆指具体数与数之理。绝对的数之理就在相对的具体数之中,
考其实际,天地间凡有形者皆坏,惟气不坏。人在气中,如鱼在水;地在天中,如豆在&#57922;,吹气则豆在&#57922;中,故不坠。泰西有气映差,今夏则见河汉,冬则收,气浊之也&#9312;。由此徵之,虚空之中皆所充实也,明甚。人不之见,谓之"太虚";虚日生气,气贯两间之虚者、实者,而贯直生之人独灵。生生者,气之&#57914;&#9313;也,有所以然者主之。所以者,先天地万物,後天地万物,而与天地万物烟&#57923;&#9314;不分者也。既生以後,则所以者即在官骸一切中,犹一画後,太极即在七十二、六十四&#9315;中也。于是乎六相同时&#9316;,世相常住&#9317;,皆不坏矣;称之曰"无二"。
&#9312;气映差,亦译蒙气差,今称大气折射(atmospheric&
refraction),谓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作用,人们所见的天体方向与真实方向有别。方以智这里误以为银河的见与不见,由气映差造成。
&#9313;&#57914;,发生、发展的势。
&#9314;烟&#57923;,即氤氲。
&#9315;七十二,谓七十二候。六十四,指六十四卦。
&#9316;六相,佛学术语,谓事物有其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凡夫但见事物于某一相,而圣眼则于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同时而且圆融。
&#9317;世相,世间诸事相,《法华经方便品》&#8758;"世间相常住"。
无二分无断、无别、事理不二&#9312;,即如如佛&#9313;。有、无二无,无二亦灭,特玄其语耳&#9314;。慈湖所守之"无知"&#9315;,文成所标之"良知"&#9316;,即真常、真我之易名也,随流见得不落有无&#9317;。吾何妨以贯虚于实、即有是无、遮照存泯&#9318;,同时俱&#57924;此一味之"中道法界"&#9319;耶?
&#9312;无断,相续不断;无别,相依不分。事理不二,事物与其理无彼此之别。
&#9313;如如佛,佛学术语。事物各如其实相,曰如。知一事之如,可推知事事皆如此而平等不二,曰如如。觉悟如如之理,曰如如佛。
&#9314;二无,谓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使"有""无"二无,意在使上述"无二"之理不立;不过是故作玄语耳。
&#9315;慈湖,南宋人杨简(),有"无知者圣人之真知,而圣人知之实无知也"之说。
&#9316;文成,明人王守仁(),有"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问莫非良知之用"之说。
&#9317;杨、王之说即佛学真常、真我的变通说法,一般人却以为它能"不落有无"、使有无二无了。
&#9318;贯虚于实,强调有;遮照(明)存泯,强调无;即有是无,则打通二者。
&#9319;中道法界,中立于道、法二界,即二无即不落有无。一味,一迷、一味地。谓若同时运用上三句所示办法,则可销&#57924;不落有无之迷。
心本无心,无岂有二&#9312;?人犹有胶扰者,谓之"所以然"。所以然岂有二哉&#9313;?老庄之指,以无知知,无为而无不为,归于自然,即因于自然。自然岂非所以然乎&#9314;?所以然即阴阳、动静之不得不然,中而双表,概见于形气&#9315;。形本气也,言"气"而有清浊,恐人执之,不如言"虚";虚无所指,不如言"理";理求其切于人,则何如直言"心宗"乎?近而呼之,逼而醒之,便矣。然圣人且忧末师偷心自尊之弊,遁于恍洋,无所忌惮,故但以好学为教&#9316;。
学至于学天地,盖莫可徵于天地也&#9317;。《易》者,徵天地之&#57914;也,日月、魂魄之率&#9318;也。子思题乃祖之像赞,惟有绘天地而已矣。
&#9312;第二节有"人心即天"句,第三节有"人之有心也,[本于]有所以为心者"之说,故可以说"心本无心"。心既无,岂能更"有二",即更有善、恶,有实相心、生灭心,有道心、人心之分?
&#9313;常人不知心不可有二之理,仍说有所以然之心,以与自然之心对待;不知"所以然"乃本然,是绝对的,无对待的。
&#9314;老庄的无知、无为都是"自然"的意思,不更立所以然。盖老庄所谓的自然就是所以然。
&#9315;所以然即是事物之自然或不得不然,如果一定要分开来表述的话,可以约略谓之形、气。
&#9316;这里次序是&#8758;所以--气--虚--理--心--学。"所以"最确切,但不易理解,不妨表述为"气";气有清浊,不如"虚";虚无法落实,不如"理";理又不如"心"更切近于人。而心难免使人妄自尊大,所以圣人但以"好学"为教。
&#9317;著者之《一贯问答》有云&#8758;"天与人交,人于天交;天生人是顺,人学天是逆;交则为爻,爻即是学。故孔子只说学字,而不以悟道挂招牌。"
&#9318;率,读l&#470;。
一切唯心而不能徵天地,又谓徵天地为向外驰求以阱其肉心者,此真所谓一往不反、迷于一指者矣&#9312;。向外驰求病矣,向内驰求非病耶?内外驰求病矣,内外不驰求非病耶?华之发也,春在其中&#9313;;其未发也,春不在其先乎?所以为华者,即所以为春者也;所以为心者,即所以为理、所以为气、所以太极、所以自然者也&#9314;。
明心者,明此无善恶、不生灭之心,适用其善统恶之心&#9315;;养气者,养此无清浊、不生灭之气,适用其清统浊之气;穷理者,穷此无是非、不生灭之理,适用其是统非之理。明至无可明,养至无可养,穷至无可穷,则又何心、何气、何理乎?又何不可心之、气之、理之也乎?既知生即无生矣,心即无心,又何异于理即无理、气即无气也乎&#9316;?天以日明,君以政显&#9317;,废日即废天矣,废政即废君矣。谈心名家,粪弃理气,以竞诡越,推论而扫人之质论,鬼论而扫人之推论,直是巧言桔槔,忌理之防其肆欲耳&#9318;!
&#9312;指明代心学。
&#9313;华,同花。
&#9314;花之所以发,亦春之所以至。心、理、气、太极、自然,其"所以"皆同。学天地、徵天地,则可以知"所以"。
&#9315;所谓"明心",应该是"明此无善恶、不生灭之心"体,即明彼所以为心者;以便"适用其善统恶之心",即妥善运用其不得不然之心。方以智认为,在不得不然的、有善恶的生灭心中,善居于主导地位。以下"养气"、"穷理"法同此。
&#9316;明至至极,则无心不心之分矣;当然更无所谓善恶了。"养气""穷理"同。
&#9317;天以日明,天有如春,日有如花,天在日中。君政同。
&#9318;同理,心以理气见。心学家以其诡论,存心而弃理气,是害怕谈理将妨碍他们肆欲。
出世者泯也&#9312;,入世者存也&#9313;,超越二者统矣&#9314;。泯自扫一切法以尊"体"&#9315;,存自立一切法以前"用"&#9316;;究竟执法身,亦死佛也&#9317;。立处即真,现在为政&#9318;,无亲疏之体在有亲疏之用中,主理臣气而天其心,乃正示也&#9319;。存泯同时,舍存岂有泯乎?而笼统首上首者,且执其隐语名字之坯瓶而不知归实&#9320;,岂不大可悲耶?
&#9312;泯,意为泯一切法,否定事事物物。
&#9313;存,意为立一切法,肯定事事物物。
&#9314;统,意为统一切法,超越否定肯定的真肯定。方以智少子方中履曾有文论及其父处世,曰&#8758;"三十年间高人奇士,往往隐于别路。〔先公〕看破世间,又看破出世间,其谁知之?"(据《方以智全书》《前言》第32页,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9315;泯的本意为的尊重"体"。
&#9316;存的本意为着尊重"用"。
&#9317;究竟,极致。执,执着。法身,佛之真身。顽固执着着佛之真身,也是置佛于死地的做法。意为无论固执于泯或固执于存,都不能真识事物。
&#9318;政,通正。当下即是真正,意为体用统一的事物,方是真正事物。
&#9319;主理、臣气、天其心,理为事物之何以,气为事物之可以,心为事物之所以。三者圆融,方为正道。
&#9320;笼统首上首,谓不知存泯为偶、而"所以"即在存泯中,欲舍存保泯另求其天,有如头上安头者。这是只知有"天"之名号而不知"天"之所在。
本无名字而立名字,随其名字,是无相相&#9312;。质论理安有障?乃见障之也,人仆而罪路乎&#9313;?破见止为破识,破识止为破执耳。吾故又变"所以"之号&#9314;,旧谓之"太虚",我何妨谓之"太实"?旧谓之"太极",我何妨谓之"太无"?且谓之"生生",且谓之"阿阿",又安往而出吾宗乎?非合顶、背、面三目以为伊帝目者&#9315;,乌能知之?不为遮表&#9316;所诒乎?
&#9312;本元本来无名字,是人给它立了名字,大家遂沿用这些名字。这等名字可以说是无相之相。相,事物的外现形象,对性而言。
&#9313;此论于理无障。反对之者系障于自己的偏见,自己跌倒了却责备道路不平。
&#9314;为了破除此类偏执之见,我可以改变"所以"这个名号。
&#9315;方以智借用禅宗的&#57917;符号(参《五灯会元》卷六洛浦元安禅师等)说事物本相。&#57917;即此处所谓的顶背面三目或伊帝目。&#57917;读伊,亦称圆伊,其三点中,上一点代表"所以"或"统",它统贯代表"何以"即"泯"与代表"可以"即"存(随)"的左右两点,且彼此交互旋转圆融,有所谓"园&#57917;之上统左右而交轮之"、"园&#57917;三点,举一明三,即是两端用中,一以贯之"(《三徵》)诸说。
&#9316;遮表,遮诠、表诠,佛学所谓二门。诠,诠释;遮诠谓遗其所非,表诠谓显其所是。
先儒止曰人心即太虚,愚谓太虚非空阔之太虚。凡天地间有形有声、一木一石,皆太虚也,以无实而非虚、无虚而非实也&#9312;。苟非彻见自心,安能信此心之即天地万物乎?水中之天光云影,谁容内外而可即之云云乎&#9313;?则珞珞举气与理而析合之者&#9314;,皆丁子之尾&#9315;矣。
&#9312;以,由于。无实而非虚,无虚而非实,没有一处实不是虚,也没有一处虚不是实。
&#9313;水中之天光云影,犹如心中之天地万物,非彻见自心者,不能"内外而可即之",即不能相信水中天光云影即水外天光云影,不能相信此心即天地万物。
&#9314;珞珞,《老子》有"不欲&#57928;&#57928;如玉,珞珞如石",谓不愿如玉之美貌而为人所贵,只求似石之丑陋而为人所贱。此处泛指那些析(分)合气、理的高论。
&#9315;丁子之尾,《庄子·天下》谓辩者有"丁子有尾"一说。此处意谓"鬼论"、"诡辩"。
古文"无"从"天",象气也。古文"气"作"&#57925;",亦作& "&#57927;", 从"无"、
"火"。"理",玉之孚尹旁达&#9312;、文理密察也。天有文,地有理。曰"道理"者,谓其路可由而文可见也。圣人何处不示人?有真识字人,则必不受文字障矣。自孟子创之曰"气",而愚创证之,气发为声而出为言,其论附後&#9313;。
须知有正方便,有权方便&#9314;。辟异端者,辟碍正之权也;抑外道者,亦尊正因之权也。必曰非权,未梦见在&#9315;!况更有格外之表诠、遮诠、显权、冥权&#9316;乎?
&#9312;孚尹旁达,《礼记·聘义》对玉的描述。郑玄注&#8758;"孚读为浮,尹读如竹箭之筠。浮 筠,谓玉色也。采色旁达,不有隐翳。"
&#9313;指《声气不坏说》。
&#9314;方便,佛学术语,犹方法。正方便,谓正统方法;权方便,指权宜之计。
&#9315;见在,现在。如果一定否定权宜方法,岂有今天。
&#9316;格外,非常规。显权、冥权,即权表诠、权遮诠。
读完方以智的《所以》篇,不禁想起《易传》里的两句话&#8758;"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神"是一种知,《孟子》里面说&#8758;"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足见神比圣更高,是某种极高明而至精微的知。据《易传》说,有了这种神知,可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真个是神乎其技了。
神知何处求?"蓍之德"告诉我们,神离不开圆。怎样叫做圆?方以智的那个&#57917;,给出一种形象的描述。只是必须记住,方智也是一种智,圆智不能排斥方智。方以智的善统恶、清统浊、是统非之说,便是方智。能圆此圆与方,亦圆亦方,即圆即方,无圆无方,是谓大圆。
[百科名片]: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科学家。十三年(1640)进士,授。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逝于万安惶恐滩。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恒之怎么拼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