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clsq最新地址1024告诉我在哪找

你好 你回答的关于帽子的起源 是在哪里找的资料 能告诉我文章的地址吗_百度知道
你好 你回答的关于帽子的起源 是在哪里找的资料 能告诉我文章的地址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帽子的起源与发展一.帽子的起源: 帽子是由巾演变而来的,据南朝梁陈之间的顾野王所撰《玉篇》载:“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于头。”在古代,巾是用来裹头的,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原来是人们在劳动时围在颈部用于擦汗的布,相当于现在的毛巾,人类在田地里劳作,由于大自然的风、沙、日光对人类的袭击,于是人们便将巾从颈部向上发展而裹到头上,用来防风沙、避严寒、免日晒,由此渐渐演变成各种帽子。 总体来看帽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候、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都在客观上推动了帽子发展的过程。二.帽子的发展: ●旧石器时代 “衣毛而冒(帽)皮” 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帽饰样式,常散见于一些陶器绘画遗存中。《后汉书·舆服志》有云:“上古衣毛而冒(帽)皮”,即用皮缝合制帽于头上以避沙暴和风雪。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上的图案●夏、商、周 “恶衣服而致美冕” 夏、商、周史称“三代”,是奴隶制社会从兴起、发展并走向鼎盛的相对完整阶段。夏、商用冠、冕来表现礼仪之制,到周朝日趋详尽完善。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心地域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论语》中“子曰:禹吾无间矣,恶衣服而致美冕。”冕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首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夏禹时不重视平日的衣着,而对祭祀天地、祖先和关于社稷大事的服装却设计华美而考究。 商朝是奴隶制社会巩固和发展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有了极大的发展。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批雕刻玉石人像可以看到三四种不同的帽饰样式: 周朝是奴隶社会在各方面走向鼎盛的时期,服装纺织都有较大发展。人们在生活的探索中取得较多的经验,麻布上已经出现涂漆的痕迹。涂薄漆,可制成防水避雨的漆布,可制作帽、鞋、蓬盖或隔潮坐垫等用途。 华夏人十分注重冠的标识作用,许多正式服装都是以所戴的冠名来做服装的名称,并世代延续着这种理念性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戴什么款式的帽子穿什么款式的服装,且有冠与衣有同色的习尚。现代词汇中的冠军、领袖,都是古代服装款式的主题中心和重点的装饰部位。 弁服是仅次于冕服的常用礼服。天子、诸侯十二而冠,普通人满二十加冠称弁。 弁有爵弁、皮弁和冠弁之分。文官戴冠弁,一种黑红相配的帽饰,武官戴皮弁。弁帽为奶白色翻毛麂皮制。晋制改成黑衣素裳,隋唐有乌色皮弁,后改乌纱,一直沿用至明代。
冠弁,一些学者认为很可能是一种帽箍形式,待有战事时上加皮冠。据载,戴此帽者,上身缁黑色布衣,下则积裥素裳。古有不见皮冠不应招之说,解放前仍称警卫为马弁,可见除爵弁外,弁冠大多为兵将武官所戴。春秋战国“孚甲自御” 战国时期的中国,随着周朝历代天子们威信的下降,为早日强盛的诸侯 相继“变法”,除“奖励耕织,发展桑麻”,还大力发展尖甲利兵以维护政权。为更有效地抵御敌方武器的杀伤,人类首先学会的是“孚甲自御”,从而形成了早期葛藤编制成的背心式甲胄及藤帽。 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纷纷改革变法。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于公元前307年为顺应战事,实行了一次著名的军制改革:抛弃战车,率先建立骑兵军团。骑兵所向披靡,不仅使胡人忘而生畏,而且成为与秦争霸的有力对手。这一改革被后人称之为“胡服骑射”。在帽子形制上的具体要求如下:冠,采用北方貂皮冠,也可能在原有的皮弁基础上加以貂皮暖额作为装饰。此大冠到汉代称之为武弁大冠。据载,其形制的沿革最初是在弁形上加以箕式形制的,后又加暖额,只是春秋之际已无实物可考。而后汉将貂尾插在冠上作冠饰,再加金附蝉,称之为貂禅冠。 秦、汉时期从巾帕到帽冠 秦兵马俑不仅以整齐军甲为世人感叹,其繁多的结巾发式也令今天的盘发 专家所望尘莫及。因多年的战乱与秦的暴敛,汉初的社会经济几乎全面崩溃。后经“文景之治”,至武帝时,一个全方位强大的汉帝国才开始崛起在神州。现遗存的大量画像石、砖及彩色壁画上,单骑、仪仗车马队伍大量出现。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 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汉代长冠, 秦统一各国后,对各国的冠饰也有了统一的安排。如秦灭楚后,以其君之冠赐御史服之。秦把赵国君冠(赵惠文冠)赐近臣,汉沿用与武官戴之,称武弁大冠。再如通天冠(铁梁,外裱细绢),帝王戴时,常以12梁为标识,臣属则以321…..等为顺序。
古代男子在18~20岁时加冠或巾帻,曾有冠巾束发而不裹头的记载。如商代玉人和秦俑的发式,至西汉才发展成帽箍式的帻,平顶的巾帻称“平帻巾”;上有人字形隆起的,因形似尖角屋顶,称“介帻”。官员燕居及因身份低微而不能戴冠的平民执事皆用巾帻。身份显贵的官宦也是先戴巾帻,然后才加冠饰,并有“文者长耳,武者短耳”的说法,汉朝巾帻运用十分广泛。冠下的巾帻,一般戴进贤冠的文官需衬介帻,戴大弁冠的武官只能用平上帻。魏晋南北朝“厌弁冠冕以幅巾为雅” 魏晋时期的冠帽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 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 在东汉末年,王公名仕“以幅巾为雅”,颇有一种厌弃冠冕公服的风气。晋魏时幅巾束发盛行主要是由于它适于各层次人物,并简便易行,易与衣裳配色,在追求高雅脱俗思想的时代,也有一种对礼教制度反叛的味道。由于当朝者的提倡,此时的幅巾样式种类繁多,并加以种种不同的名目,如折角巾、纶角巾以及纶巾、葛巾等几十种。 晋南北朝各代对于后妃命妇的帽饰记载,祥略不一。 隋唐五代主要的首服“幞头” 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就已流行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 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隋代幞头较简便,初唐幞头巾子较低,顶部多呈平形,即为“平头小样”巾子。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英王踣样”巾子、“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幞头有软脚幞头和硬脚幞头。除幞头外,还有纱帽等。 幞头,是唐宋汉族男子的主要首服。据载,北周武帝时,将汉魏时幅巾做了修改加工,使四角皆加带。幞头和幅巾的区别,这几条带子是重要因素,系戴时前两条带子系于脑后垂下,折带令曲折附顶反系于脑后垂下,故称“折上巾”。而脑后系垂的,便看似两条飘带,到中唐时,下垂两带逐渐缩短,出现了两角向上,插如脑后结系之势,到了晚唐已形成两脚略呈圆形的硬翅 据载,隋代天子只用衮冕,隋文帝听朝穿的是赭黄文绫袍,头上戴乌纱帽,折上巾。图(21)是唐代郞余令绘制的《古帝王图》,隋炀帝杨坚与侍从们的服饰,同前朝之制基本相同,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皇帝冕服形制。 唐朝天子的冠饰除爵弁之外,还有通天冠和翼善冠;平民的冠饰则有武弁,皮弁;黑介帻、平巾帻和乌纱帽。 隋唐服饰是中国服饰历史中最为灿烂的一页。其妇女的发髻饰物与服装的搭配之繁杂,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少见的。唐代的帷帽,新疆笠帽都是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这种帽子多用藤席或毡笠做成帽子骨架,糊裱缯帛,有的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后用皂纱全幅缀于帽檐上,使之下垂以障蔽面部或全身。 帷帽的样式在当时非常流行。它的作用,仅限于遮挡风尘,与原来用以“避人窥视”已完全不同。戴帷帽的风俗始于隋,妇女出门,必用纱罩头及全身。由于浅露芳姿,初时曾受朝廷干预,被认为“过为轻率,深失礼容”。从图(24)这个唐三彩或陶俑的形象上看,软兜和硬笠帷帽的形制渐具时装化。 宋、辽、金、元时期简朴为美 宋代的官员以冠,平民以巾 宋朝的通天冠服,是天子的重要礼服,通天冠也叫卷云冠,有二十四梁, 外用青色,里面用朱红色,冠前加金帛山及用金或玳瑁成蝉形为饰。戴此冠时穿织成云龙纹的绛色纱袍。 百官穿朝服所戴的冠有三种:一是进贤冠,涂金银花额,犀、玳瑁做的簪导横贯于冠中,在冠上簪白笔。以冠上梁数区别等级,有五梁、四梁、三梁、二梁等;二是貂禅帽也叫笼巾,前有银花,上缀以黄金附蝉,南宋后改为玳瑁附蝉,左右各有三小蝉,并在左旁插貂尾,王公、亲王等戴用;三是改良的进贤冠。 幞头是宋朝人广泛应用的首服,此时已经发展成硬脚,并且有许多样式,初朝两脚平直的较短,中期以后的两脚伸展加长,仆从、公差或身份低下的乐人,多用交脚或曲脚。宋代幞头已完全脱离了巾帕的形式,纯粹成了一种帽子。隋唐时代的幞头都用黑色纱罗制成,而宋代却不仅用鲜艳的色彩,还可以在幞头上簪以金饰、罗绢之花。 宋朝妇女的头饰有两种,一种是头上戴的冠子;一种是把发髻梳成不同的形式,然后插上各种金玉、珠翠的首饰。冠,有白角冠、珠冠、花冠、高冠、团冠等。 白角冠:大到三尺,有的达到肩,梳长一尺,后又规定冠广不得过一尺,高不过四寸。在宋代贵族妇女中用珠冠较为流行,珠冠是用珍珠装缀于冠上或者缀之于簪、钗、花钿间。当时妇女还崇尚戴高冠和插戴花冠的习俗。花冠由罗绢或金玉玳瑁制成,可饰桃、杏、菊、梅等装在冠上,也有将这些花朵合在一起,装在一个冠上。不仅妇女喜欢戴,男子也有戴的。另外妇女在出门骑马时多戴帷帽。是用纱全幅连缀于席帽而下垂,来遮掩面部。还有一种与帷帽作用相同的盖头,常以方幅五尺紫罗障蔽上半身,挡住风尘。盖头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妇女成婚之日以此蒙头,举行仪式后由男家派人揭开。 辽代冠巾的制度很严格 辽代冠巾的制度很严格,中小官员和平民百姓只能科头露顶,即使在冬天 也这样。男子发式多为髡发,一般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散鬓发;也有将左右两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金代通常戴小帽或头裹皂罗巾 金代的服制是:一品着七梁冠加貂禅笼巾,二品七梁,三品六梁,四品五 梁,五品四梁,六、七品三梁。常服则通常戴小帽或头裹皂罗巾。元朝的帽饰混杂蒙汉文化 皇帝帽饰服分冬、夏两种:冬戴暖帽,夏戴宝顶金凤钹笠;还有一种则是珠子卷云冠。
仪卫、侍从、仆役们多戴幞头,有凤翅、交角、花角、控鹤等种类。还戴唐巾、学士帽、锦帽、平帻、抹额等。 元代女子服饰以袍服为主,用料多以貂鼠皮为主,戴暖帽。一般身份较高的妇女,都戴固姑冠。普通妇女则戴皮帽。明代力图恢复汉族服饰文化 1.明代男子的冠巾帽饰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后,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废弃了元 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的习俗,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登基、册立、正旦、冬至等大的典礼活动中,通常穿衮冕服,戴冕冠;洪武元年规定穿通天冠服,戴通天冠;洪武二十六年规定皮弁服,戴皮弁帽(用乌纱蒙之,前后各十二缝);皇帝亲征或遣将时穿武弁服,戴绛纱做的弁(上锐,十二缝用五彩玉装饰);皇帝常服戴翼善冠。 皇帝燕居时穿用的是弁服,戴皮弁,也是用乌纱,分十二辫,各压以金线,弁后有四山。 明代官史朝服与公服不分文武,戴的是貂禅笼巾与戴梁冠。朝服按品级戴冠,以冠上梁数辨别等级。其制有一品七梁冠,二品六梁冠,三品五梁冠,四品四梁冠,五品三梁冠,六七品二梁冠,八九品一梁冠。状元戴二梁冠。公、侯、伯及驸马梁冠,另加貂蝉笼巾,笼巾呈四方形,前后附金蝉或玳瑁蝉。公爵冠上还插有雉尾(野鸡毛)。凡一品以下官员,朝服只戴梁冠,不用貂禅笼巾,在梁冠的顶部,一般还插有一支弯曲的竹木笔杆,上端联有丝绒做成的笔毫,名为“立笔”,实际上是仿照汉朝的“簪笔”制度。 进士在谢恩日穿深蓝罗袍,戴巾,形制如乌纱帽,展角,阔寸余,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穿用常服时要配戴乌纱帽。
金冠,重 一斤六两,冠后竖立两翅,当时称“山” 2.明代女子的头饰与冠饰 明代皇后的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明代凤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冠上除缀有凤凰外,还有龙等装饰。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但习惯上也称为凤冠。 图(31)是定陵出土的嵌珠宝金龙翠凤礼冠。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帖,色彩经久艳丽。冠上还饰有数量不等的珍珠宝石。 洪武四年皇后常服定穿真红大袖,织金龙凤纹加绣衣,特髻六龙九凤冠.图(32)是明孝靖皇后所戴的。皇妃、嫔妃的礼服,穿青衣质翟衣,戴九翚四凤冠,大小花插各九枝,两博鬓,九钿。 3.军戎盔帽 盔是武将在战争时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一般是硬胎,帽子上缀有绒球、珠子等装饰物,帅盔上还有樱子。盔的种类有:夫子盔,是一般大将戴的头盔,还有霸王盔、帅盔等。 盔有三种样式,一种是便帽式而下连长网的小盔;二是钵形,用棉织物护颈,盔体比较高但是没有眉庇,并且在轴上插有羽翎;三是尖塔高钵式,无眉庇。盔分头盔、锁子护颈头盔、抹金凤翅盔、四或六瓣明铁盔、八瓣黄铜明铁盔等等,也都是根据盔的制作、形式、材料及色泽的不同而命名的。总之,明朝实战用的盔甲齐全详备而且比较精致。 明末兵勇们用五色布扎巾,军将士卒及祭社祭时执事人戴红笠军帽,并在红笠上缀以靛染天鹅羽翎。尊贵者缀三翎,次者二翎。在朝贺时侍卫官都戴凤翅盔、锁子甲、锦衣卫将军戴金盔甲,将军戴红盔穿青甲、戴金盔甲、红皮盔甲及描银甲。清朝时期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关于满清的服饰制度,清初曾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制措施.名目繁多的礼冠 朝冠 冬天的暖帽用薰貂、黑狐制作。暖帽为圆形,帽顶穹起,帽檐反折向上, 帽上缀红色帽纬,顶有三层,用四条金龙相承,饰有东珠、珍珠等。夏天的凉帽为玉草或藤竹丝编制而成,外裹黄色或白色绫罗,形如斗笠,帽前缀金佛,帽后缀舍林,也缀有红色帽纬,饰有东珠,帽顶与暖帽相同。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顶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如吉服冠 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 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子是区别清朝官员级别的重要标志。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朝官顶子分为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文职一品顶用红宝石,二品顶用珊瑚,三品顶用蓝宝石,四品顶用青金石,五品顶用水晶,六品顶用砗磲壳,七品顶用素金,八品顶用阴文镂花金顶,九品顶用阳文镂花金顶,顶无珠者,即无品级。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为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代替。武职与文职顶子相同。吉服冠顶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个部分。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上的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常服冠 用红绒结于圆顶,俗称算盘结。冬用兽皮翻檐,两边垂带,夏天是尖顶的 敞檐,行冠 夏天用织玉草或藤竹丝做材料,红纱里缘,上缀朱氂。帽顶及梁都是黄色 ,前面缀有一颗珍珠。冬天用黑狐或黑羊皮、青绒等为材料,样式像常服冠。清代的暖、凉官帽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 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 暖帽为冬季戴用,其款式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 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以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格昂贵,后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名为骚鼠,时人争相效仿。康熙年间,一些地方出现一种剪绒暖帽,色黑质细,宛如骚鼠。由于价格低廉,一般学士都乐于戴用。暖帽中间还装有红色帽纬,帽子的最高处装有顶珠,材质多以红、蓝、白、金等色宝石。 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状如斗笠,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篾席或麦秸制作而成。外裹绫罗,颜色多用白色、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顶子级别如同暖帽。 花翎 即是孔雀翎。在礼帽顶珠的下面,有一根两寸长短,用玉或珐琅或料器做 翎管,花翎就是插在这翎管内,并在冠后垂拖着,其尾端有像眼睛似的极为灿烂鲜明的圈饰,称做眼,有单眼、双眼、三眼花翎之别,没有眼的叫蓝翎。清代根据眼的多少来区别官的等级,以三眼为最贵。 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日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规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清代风帽 也叫做“风兜”,后来又称“观音兜”,大概与观音大士所戴的相似而名之。 材料有夹布、皮等,多为年老者蔽风寒所用。以紫、深蓝色、深青色为多,红色是高官所用。便帽 也称“小帽子”,以六瓣合缝,俗称瓜皮帽。创自明太祖洪武年间,取其六 合一统之意。这种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多为硬胎,内衬棉花;尖顶大多为软胎,取其便利。小帽 即便帽。它是沿袭明代的六合一统帽,俗称“西瓜皮帽”。软胎小帽多为尖 顶,即可以叠放在衣袋中,称为“军机六折”。清末时帽顶结子用蓝色,变得像黄豆那么大小。小帽常为士大夫燕居时所戴。毡帽 样式比较多,有大半圆形、半圆形,四角有檐,可以反折向上或向下式, 后檐向上反折而前檐作遮阳式和顶作锥状等。清朝毡帽为农民及市贩劳动者所戴。由于北方寒冷,内蒙等地有的在毡帽里面加有皮毛。 女子的冠帽 皇后朝冠 冬用熏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 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饰金翟一只,翟尾垂五行珍珠,共三百二十颗,每行另饰青金石、东珠等宝石,末端还缀有珊瑚。 吉服冠 以薰貂为之,上缀朱纬,顶用东珠。贵妇们的冠和皇后大体相似,只是质 地、颜色、图案与之不同。冠上的珠宝如东珠、珍珠、猫眼石、珊瑚等有多少分别,都是按照品级大小佩带或穿着的。 在《旧京琐记》中记载:“旗人女装,梳发为平髻曰一字头,又曰两把头,大妆则珠翠为饰,名曰钿子。”当时旗人妇女多梳这种“一字头”,也叫“两把头”、“把儿头”。 太平天国“纱帽雉翎一概不用” 1851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太平 天国鄙视清朝衣冠,剪去辫子,留满额发。他们对服装的选择非常慎重,并严明纪律,如纱帽雉翎一概不用。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制。 中华民国 “文明从头开始” 1911年的辛亥革命不愧为一次伟大的革命,它不仅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而且也使中国人从头到脚面目全新。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的新礼服标准是:男子大礼服为西服,有昼夜之分,戴高而平顶的有檐帽子。常礼服可以着西服,戴较低有檐的圆顶帽,冬天用黑色毛呢,夏天用白色丝葛。 此一时期在我国城镇流行的帽饰有:红缨帽、软缎圆形枣顶硬身礼帽,软缎尖形枣顶软身礼帽、布造孩童的狮头帽。此外还有毡帽、绒或布鸭舌帽,水松木通帽、草帽、遮太阳白纱凉帽、竹帽等。清末的农民戴毡帽、皮棉帽、尖草帽。商儒戴瓜皮帽、凉帽。士绅多戴黑缎瓜皮小帽,俗称“帽塔”,平民戴纱织或布制圆顶小帽。妇女裹头巾,俗称“青帕”。小孩戴绣花“头箍”或狮头帽(有的地方戴虎头帽)。民国时期,礼帽在士绅和知识分子中流行,俗称“高帽”夏季富有者戴椰子形吕宋帽。学生则戴有檐学生帽、童子军帽。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起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哪能买到朝阳市七年级各科课本和学校练习册.各科练习册全名 哪家出版社 在哪能买到.各科课本版本在哪里能买到.别告诉我去书店找人订.请告诉我哪家书店有.如果网上有告诉我联系地址.
哪能买到朝阳市七年级各科课本和学校练习册.各科练习册全名 哪家出版社 在哪能买到.各科课本版本在哪里能买到.别告诉我去书店找人订.请告诉我哪家书店有.如果网上有告诉我联系地址. 20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等待您来回答
辽宁领域专家请大家告诉我我的网段起始地址跟结束地址是多少,急!!!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复制一段给你一、0.0.0.0
严格说来,0.0.0.0已经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P地址了。它表示的是这样一个集合:所有不清楚的主机和目的网络。这里的“不清楚”是指在本机的路由表里没有特定条目指明如何到达。对本机来说,它就是一个“收容所”,所有不认识的“三无”人员,一律送进去。如果你在网络设置中设置了缺省网关,那么 Windows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目的地址为0.0.0.0的缺省路由。二、255.255.255.255
限制广播地址。对本机来说,这个地址指本网段内(同一广播域)的所有主机。如果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应该是这样:“这个房间里的所有人都注意了!”这个地址不能被路由器转发。三、127.0.0.1
本机地址,主要用于测试。用汉语表示,就是“我自己”。在Windows系统中,这个地址有一个别名“Localhost”。寻址这样一个地址,是不能把它发到网络接口的。除非出错,否则在传输介质上永远不应该出现目的地址为“127.0.0.1”的数据包。四、224.0.0.1
组播地址,注意它和广播的区别。从224.0.0.0到239.255.255.255都是这样的地址。224.0.0.1特指所有主机, 224.0.0.2特指所有路由器。这样的地址多用于一些特定的程序以及多媒体程序。如果你的主机开启了IRDP(Internet路由发现,使用组播功能)功能,那么你的主机路由表中应该有这样一条路由。五、169.254.x.x
如果你的主机使用了DHCP功能自动获得一个IP地址,那么当你的DHCP服务器发生故障,或响应时间太长而超出了一个系统规定的时间,Wingdows 系统会为你分配这样一个地址。如果你发现你的主机IP地址是一个诸如此类的地址,很不幸,十有八九是你的网络不能正常运行了。六、10.x.x.x、172.16。x。x~172.31。x。x、192.168。x。x
私有地址,这些地址被大量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中。一些宽带路由器,也往往使用192.168.1.1作为缺省地址。私有网络由于不与外部互连,因而可能使用随意的IP地址。保留这样的地址供其使用是为了避免以后接入公网时引起地址混乱。使用私有地址的私有网络在接入Internet时,要使用地址翻译 (NAT),将私有地址翻译成公用合法地址。在Internet上,这类地址是不能出现的。
对一台网络上的主机来说,它可以正常接收的合法目的网络地址有三种:本机的IP地址、广播地址以及组播地址1)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可以自己组网时用,但不能在Internet网上用,Internet网没有这些地址的路由,有这些地址的计算机要上网必须转换成为合法的IP地址。Internet管理委员会规定如下地址段为私有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2)回送地址
A类网络地址127是一个保留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进程间通信,叫做回送地址(loopback address)。无论什么程序,一旦使用回送地址发送数据,协议软件立即返回之,不进行任何网络传输。含网络号127的分组不能出现在任何网络上。
应用举例:
●Ping 127.0.0.1,如果反馈信息失败,说明IP协议栈有错,必须重新安装TCP/IP协议。如果成功,ping本机IP地址,如果反馈信息失败,说明网卡不能和IP协议栈进行通信。
●可以用127.0.0.1这个地址访问本机的一些服务(如Sql Server等)。3)广播地址
TCP/IP规定,主机号全为&1&的网络地址用于广播之用,叫做广播地址。所谓广播,指同时向同一子网所有主机发送报文。 4)网络地址
TCP/IP协议规定,各位全为&0&的网络号被解释成&本&网络。由上可以看出:
(1)含网络号127的分组不能出现在任何网络上;
(2)主机和网关不能为该地址广播任何寻径信息。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主机号全&0&全&1&的地址在TCP/IP协议中有特殊含义,一般不能用作一台主机的有效地址。IP地址是32位的二进制数值,用于在TCP/IP通讯协议中标记每台计算机的地址。通常我们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如192.168.0.5等等。 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网络号表示其所属的网络段编号,主机号则表示该网段中该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A、B、C三类IP地址有效范围如下表: 类别 网络号 /占位数 主机号 /占位数 用途 A 1~126 / 8 0~255 0~255 1~254 / 24 国家级 B 128~191 0~255 / 16 0~255 1~254 / 16 跨过组织 C 192~223 0~255 0~255 / 24 1~254 / 8 企业组织 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原先的IPv4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即网络号占位太多,而主机号位太少,所以其能提供的主机地址也越来越稀缺,目前除了使用NAT在企业内部利用保留地址自行分配以外,通常都对一个高类别的IP地址进行再划分,以形成多个子网,提供给不同规模的用户群使用。 这里主要是为了在网络分段情况下有效地利用IP地址,通过对主机号的高位部分取作为子网号,从通常的网络位界限中扩展或压缩子网掩码,用来创建某类地址的更多子网。但创建更多的子网时,在每个子网上的可用主机地址数目会比原先减少。 子网掩码是标志两个IP地址是否同属于一个子网的,也是32位二进制地址,其每一个为1代表该位是网络位,为0代表主机位。它和IP地址一样也是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的。如果两个IP地址在子网掩码的按位与的计算下所得结果相同,即表明它们共属于同一子网中。 在计算子网掩码时,我们要注意IP地址中的保留地址,即“ 0”地址和广播地址,它们是指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全为“ 0”或“ 1”时的IP地址,它们代表着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一般是不能被计算在内的。 下面就来以实例来说明子网掩码的算法: 对于无须再划分成子网的IP地址来说,其子网掩码非常简单,即按照其定义即可写出:如某B类IP地址为 10.12.3.0,无须再分割子网,则该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如果它是一个C类地址,则其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其它类推,不再详述。下面我们关键要介绍的是一个IP地址,还需要将其高位主机位再作为划分出的子网网络号,剩下的是每个子网的主机号,这时该如何进行每个子网的掩码计算。 一、利用子网数来计算 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内的所需主机数目。 1)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2)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为 N 3)取得该IP地址的类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的前N位置 1 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 如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 1)27=11011 2)该二进制为五位数,N = 5 3)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5位置 1,得到 255.255.248.0 即为划分成 27个子网的B类IP地址 168.195.0.0的子网掩码。 二、利用主机数来计算 1)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2)如果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注意去掉保留的两个IP地址),则取得该主机的二进制位数,为 N,这里肯定 N&8。如果大于254,则 N&8,这就是说主机地址将占据不止8位。 3)使用255.255.255.255来将该类IP地址的主机地址位数全部置1,然后从后向前的将N位全部置为 0,即为子网掩码值。 如欲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 1) 700= 2)该二进制为十位数,N = 10 3)将该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 1,得到255.255.255.255 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 10位置0,即为: 00. 即255.255.252.0。这就是该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B类IP地址 168.195.0.0的子网掩码。 下面列出各类IP地址所能划分出的所有子网,其划分后的主机和子网占位数,以及主机和子网的(最大)数目,注意要去掉保留的IP地址(即划分后有主机位或子网位全为“0”或全为“1”的): A类IP地址: 子网位 /主机位 子网掩码 子网最大数 /主机最大数 2/22 255.192.0.0 2/4194302 3/21 255.224.0.0 6/2097150 4/20 255.240.0.0 14/1048574 5/19 255.248.0.0 30/524286 6/18 255.252.0.0 62/262142 7/17 255.254.0.0 126/131070 8/16 255.255.0.0 254/65536 9/15 255.255.128.0 510/32766 10/14 255.255.192.0
11/13 255.255.224.0
12/12 255.255.240.0
13/11 255.255.248.0
14/10 255.255.252.0
15/9 255.255.254.0
16/8 255.255.255.0
17/7 255.255.255.128
18/6 255.255.255.192
19/5 255.255.255.224
20/4 255.255.255.240
21/3 255.255.255.248
22/2 255.255.255.252
B类IP地址: 子网位 /主机位 子网掩码 子网最大数 /主机最大数 2/14 255.255.192.0 2/16382 3/13 255.255.224.0 6/8190 4/12 255.255.240.0 14/4094 5/11 255.255.248.0 30/2046 6/10 255.255.252.0 62/1022 7/9 255.255.254.0 126/510 8/8 255.255.255.0 254/254 9/7 255.255.255.128 510/126 10/6 255.255.255.192 1022/62 11/5 255.255.255.224 2046/30 12/4 255.255.255.240 4094/14 13/3 255.255.255.248 8190/6 14/2 255.255.255.252 16382/2 C类IP地址: 子网位 /主机位 子网掩码 子网最大数 /主机最大数 2/6 255.255.255.192 2/62 3/5 255.255.255.224 6/30 4/4 255.255.255.240 14/14 5/3 255.255.255.248 30/6 6/2 255.255.255.252 62/2 再根据CCNA中会出现的题目给大家举个例子: 首先,我们看一个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2.14.137,掩码是255.255.255.224,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常规办法是把这个主机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换算成二进制数,两者进行逻辑与运算后即可得到网络地址。其实大家只要仔细想想,可以得到另一个方法:255.255.255.224的掩码所容纳的IP地址有256-224=32个(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那么具有这种掩码的网络地址一定是32的倍数。而网络地址是子网IP地址的开始,广播地址是结束,可使用的主机地址在这个范围内,因此略小于137而又是32的倍数的只有128,所以得出网络地址是202.112.14.128。而广播地址就是下一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减1。而下一个32的倍数是160,因此可以得到广播地址为202.112.14.159。可参照下表来理解本例。 子网络 2进制子网络域数 2进制主机域数的范围 2进制主机域数的范围 第1个子网络 000 00000 thru 11111 .0 thru.31 第2个子网络 001 00000 thru 11111 .32 thru.63 第3个子网络 010 00000 thru 11111 .64 thru.95 第4个子网络 011 00000 thru 11111 .96 thru.127 第5个子网络 100 00000 thru 1 thru.159 第6个子网络 101 00000 thru 1 thru.191 第7个子网络 110 00000 thru 1 thru.223 第8个子网络 111 00000 thru 1 thru.255 CCNA考试中,还有一种题型,要你根据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进行子网地址的规划和计算子网掩码。这也可按上述原则进行计算。比如一个子网有10台主机,那么对于这个子网需要的IP地址是: 10+1+1+1=13 注意:加的第一个1是指这个网络连接时所需的网关地址,接着的两个1分别是指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因为13小于16(16等于2的4次方),所以主机位为4位。而 256-16=240 所以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如果一个子网有14台主机,不少人常犯的错误是:依然分配具有16个地址空间的子网,而忘记了给网关分配地址。这样就错误了,因为: 14+1+1+1=17 17大于16,所以我们只能分配具有32个地址(32等于2的5次方)空间的子网。这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关于IP地址的一些算法!
(1)已知ip地址和子网掩码,求所在的子网号、广播地址和主机号?(这是2001年上午题61-63)
假设ip地址为:x.x.x.y
子网掩码:255.255.255.a
则:子网号k:
首先计算出:b=256-a
而子网号k为:小于y值的最大b的倍数
b最大倍数 例如192.55.12.120 子网掩码:255.255.255.240
b=256-240=16
最靠近120的16的倍数是:16*7=112&120
所以子网号k就是:0.0.0.112
广播地址就比较好理解了,在以16为一栏的子网地址里面
广播地址m=(子网号+b)-1
于是:m=(112+16)-1=127
将y与a的取反 相与 =主机号
(2)已知建设网络所需的子网数n,求子网掩码m?
1、首先要知道:n所要求的理论子网数t:
例如所需子网数是5个,
那么它的理论子网数就是t=2^3=8
2、求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块大小e:
则:265/8=32
3、最后:256-e=子网掩码
256-32=224
大家看看2001年的64题,头十位用于子网,则第4个8位中有2位;
于是可以理解为(22-2)=2,即n=2
理论子网数t=22=4
就有:e=256/4=64
最后子网掩码=256-64=192
4、已知子网主机数,求m掩码?
例:ip: 192.168.5.0 ,要求划分20个子网,每个子网5 个主机。
解:因为4 &5 & 8 ,用256-8=248 ――&即是所求的子网掩码,对应的子网数 也就出来了。这是针对C类地址。
对于B类地址,假如主机数小于或等于254,与C类地址算法相同。
对于主机数大于254的,如需主机 700台,50个子网(相当大了),
512 & 700& 1024
256-()=256-4=252 ――&即是所求的子网掩码,对应的子网数也就出来了。
上面256-4中的4(2的2次幂)是指主机数用2进制表示时超过8位的位数,即超过 2位,掩码为剩余的前6位,即子网数为2^6-2=62个。
可以这样理解
1 :不管具体是什么,就从 掩码找起,是255的就不理,专找那个不是的,用256去减:
此题中即为: 256-240=16
则,把0-255以 16 为一栏划分:0 16 32 48 64 …… 112 128 ……
对应240 的IP地址部分为 120(都是第四部分),落在 112 和128 这个网段中间,
所以, 0.0.0.112 即为子网号,主机号为 0.0.0.8
以上是ccna书上的算法。方便实惠!
如果还不清楚,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子网数为240,即从主机位中借了4位划分子网,子网数和主机数=2^4=16,但可用主机数和可用子网数为16-2=14。排列如下:
而120在112~127之间,结合以上我总结的:小于y值的最大b的倍数
b最大倍数那么子网号:112
广播号:127
然后你数数看,ip地址120,所在的网络号是多少?
网络号就是8
na的算法实在是方便
至于2001年的65题
判断是否通过路由器通讯的办法是看它们是否在一个子网里面??
如果是一个子网,则不需要路由器通讯
如果不是一个子网,哈哈,就是我们要选择的答案!
m:255.255.192.0 要通讯的主机:129.23.144.16
前面的两个8位,我们就不算了,只看后两位
首先,求出通讯主机所在的网络号,由于是b类地址,就看第3位192
根据上面ccna的办法:256-192=64
64*2=128&144
网络号就是129.23.128.0
A.129.23.191.21的网络号是128 128&191
B.129.23.127.22 的网络号是 64 64&127
c.129.23.130.33 的网络号是 128 128&130
d.129.23.148.127 的网络号是 128 128&148
一些简单的方法
eg:已知建设网络所需的子网数n,求子网掩码m?
先看是那一类的网络,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
在原来的主机地址上,
从坐到右数1的个数,
这个数为n,
剩下的就添零了。
如: 在b类网,建6个子网.
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格式:
255.255.x.x
在着上面数一,剩下的就添零
255.255.252.0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网段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24地址发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