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新武将传说武将上传后怎么换下来,怎么好像上传了就固定了的样子

三国杀传奇怎么换武将_百度知道
三国杀传奇怎么换武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在武将页面点击要更换的武将,再点更换武将
点军营,再点阵容,点击要更换的武将,在点更换。
先点武将,再点下面的更换武将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转帖电脑报 三国杀武将乱弹
三国杀武将乱弹之1&东吴的女人们&大乔——“我一个人在家,好寂寞,好空虚。”&大乔无疑是个几乎人见人怕的女人,没几个人对于脸上被贴一个乐还能无动于衷的。这很容易理解,一个早年丧夫的寂寞美貌寡妇,那确实是相当之“可怕”。当然三国杀的作者对于这种“可怕”有着特殊的诠释——就是大家一见了大乔就“乐不思蜀”……唉真是教坏小朋友。&曹操更是尤其的怕大乔。收了一堆南蛮、万箭、杀、决斗什么的,结果脸上贴一个乐,什么都放不出来活生生憋着弃牌,那是何等的悲剧。曹操当初带着百万雄兵杀到赤壁,想要“铜雀春深锁二乔”,结果憋了几个月,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成,就又灰溜溜的回去了,大概也就是这类似光景。&但是光以勾搭未遂来理解曹操和大乔的关系就太肤浅了。需知,人与人之间,关系总是多维存在的,这里就需要留意到另一个人——大乔的妹妹小乔。说起来这两对姐妹花也真是命苦,孙策死于建安五年,时年二十六岁;周瑜死时时年三十六岁。这两位都是当初东吴的著名帅哥,一个英雄盖世威震江东,一个风流倜傥文武双全。(《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 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本来是两段才子佳人的美满姻缘,结果偏偏两位郎君都是红颜薄命。两位美女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就要守寡在家,定是黯然神伤,相对泣下。&扯远了。玩过3V3的,应该都知道曹操+小乔那是一对相当淫荡的组合,南蛮/万箭清场是拿手好戏。这下就明白了,老色鬼曹操虽然败走赤壁,但是仍然勾搭上了小乔。大乔本来没了夫君就已经寂寞难耐,这下连自己唯一能作伴的妹妹都被拐跑了,自然是怒火中烧。因此,大乔一看到曹操就要往死里整,那是理所当然的了。&除了曹操以外,三个主公里,刘备也挺怕大乔。一旦吃了乐,给牌给不了,回血回不了,也是相当郁闷。唯一不怎么怕的就是孙权了,这手换不了牌留着下手再换就是了……毕竟嘛,自己嫂嫂有什么可怕的。&三国杀武将乱弹之2&蜀国的男人们&“哼,跟你的二弟三弟子龙睡去吧!”——香香语&相比三国杀中吴国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技能性武将,蜀国简直堪称纯爷们团队。关张马黄赵魏,个个都是砍人不眨眼的角色。原本,四血武将基本上都是菜刀型,单打独斗尚可,而配合起来就比较乏力。但只要有刘备哥哥在,顿时就能将这些武将捏合起来,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要论个人战斗力,刘备完全是个肉脚,唯一能干的就是送牌。(当然历史上的刘备其实也没那么肉的,博望坡和定军山两战都是刘备亲自打的。)不过这一送就不得了,例如说刘备张飞就是3V3里一对叫人闻风丧胆的组合。实际上因为刘备这特点,跟大多数武将都有配合,因此刘备也是3V3里最热门的首选人物之一。历史上的刘备,虽然有那么几场漂亮仗,但终归是败多胜少,尤其最后在猇亭被陆逊大败,最后郁郁而终。而在为人上,也被三国演义明褒暗贬。不过抛开这些不说,在用人方面,刘备的眼力其实堪比曹操。这大概也是就算刘“皇叔”前期久不得志,身边一众能人仍然义无反顾追随他的又一原因。&不过擅长仁德送牌的刘备,其实也有不少纠结之处。孙夫人香香后来独居公安,传闻说夫妻感情不睦。但当初两人如此干柴烈火,怎么突然就不睦了呢?其实想想就明白。香香说:“夫君,我要武器”,三弟就跳出来说“不给俺丈八蛇矛俺怎么砍人啊?”香香说“夫君,我要马马”,二弟就跳出来说“红牌显然要先给我啊!”香香说“夫君那给我几个闪保命吧”,子龙就跳出来说“主公我的杀闪还不够用呢”……于是香香气跑了。&诸葛亮:“主公和老婆,唉,都惹不起。”&诸葛亮和黄月英算是三国杀中又一对奸夫淫……错了贤妻良夫。3V3里分坐两边,只要有孔明在,黄月英就不愁没锦囊用,那是何等的风流快活。史书中没什么关于黄月英的记载,不过据说这是一个才女,甚至传说木牛流马也是出自黄月英的发明。『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虽然传说黄月英是丑女,但也有另一说是黄月英故意把容貌扮得很丑,好躲避一般俗人的追求。&孔明和月英的夫妻感情应该相当和睦,三国杀中两人的和谐组合就是明证。不过,在这和谐底下,其实又藏着些许小小矛盾。孔明的空城是最强的防御技能,但怎么空呢?一手杀闪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适当的拿锦囊。但一旦下面坐着月英,孔明就很纠结——这锦囊拿不拿呢?拿了肯定要被老婆骂……&另一方面,月英拿到南蛮万箭之类的牌,那肯定是高兴得很的,肯定是要放的,这一放那边好不容易空城的诸葛就傻眼了——“唉哟老婆你轻点啊死人了喂”。由此看来,诸葛丞相也是个相当怕老婆的。&不过孔明最怕的人其实不是自己老婆,是谁?是跟自己翻脸的刘备。好不容易空城,结果刘备笑嘻嘻扔过来一张垃圾牌,孔明铁定脸都绿了……接下来就是一顿胖揍。想想孔明是何等人物,舌战群儒面不改色,结果刘备托孤时轻描淡写一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把孔明吓得跪倒在地,至死不敢有二心。就如同三国杀里,没人敢选诸葛亮跟刘备做对头,都是同样道理。&三国杀武将乱弹之3&魏国的神棍们&司马懿——“你要改变我的命运,我便要你的命。”&相比起张角的改判总给人一种山寨的感觉,司马懿无疑才是原装正版神棍。既然是原装正版,架子总要端得高些,成本也要多些,所以张角换来换去总还是那么多牌,司马却只能牺牲手牌去改判——轻易不出手,一出手不是关键的乐被改了,就是有人被雷劈了。&除非下家坐了个对立阵营的张角,否则一般很难有人能够改变司马懿的命运。诸葛亮观星观半天,司马一句“天命?哈哈哈哈哈……”轻易改写。《三国演义》中将司马懿描写得处处被诸葛亮压过一头,但还是不得不承认他在五丈原拖死诸葛亮的事实。倘若古人如现代人般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那罗贯中笔下“多智近乎妖”的那个是司马懿也不一定,在那个版本的演义中,诸葛亮或许会像三国杀中一样面对司马懿一筹莫展。&说到这里又要说一下司马懿与曹操的关系。这一对君臣,两代皇朝的奠基者,之间的关系显然不是一个“相生”或者“相克”便能尽述。三国杀中,曹操主公常见,倘若司马懿是忠臣,一个八卦,防雷防乐防人杀;倘若是反贼,乐死劈死主公不偿命。但反过来说,曹操主司马反的日子也不好过——随便两个AOE,也够三血司马喝一壶的了。&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年轻的司马懿并非演义中那样老奸巨猾(其实晚年的他也未必是),只是一个饱受儒家教育的书生。二十出头任郡职,曹操听说他的名声,召他到身边就职。他却觉得曹操并非仁主,装病不出,而这一装,竟是整整七年。七年后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派人再去请他,并扬言若不来便砍他的头,这一次司马懿终于无可奈何地踏上仕途,也踏上了另一个皇朝的创建之路。&从文学椽做起,经历了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司马懿渐渐取得了多疑的曹操的信任。然后经历曹丕、曹睿、曹芳三代,他从一个儒生变成掌控一国权力的重臣。三国杀中的司马懿并非攻击型武将,而历史上的司马懿是嗜杀之人吗?所有人们对他“残忍”的印象,不过来源于诛曹爽、杀王凌。但曹爽和王凌又对司马懿干了什么?一个好端端地夺取了他的权力,另一个密谋废帝立新君。就好比装着黑桃2~9装备或者诸葛连弩去砍司马懿一样——你没事去招他干嘛?&企图改变司马懿命运的人基本都丢了自己的性命,唯一例外的大概是曹操。至少在曹操死时,司马懿仍好好地做着他的忠臣——大抵是因为强力主公在上,跳反会让两个人日子都不好过,不如还是好好地做忠吧。被逼出仕之辱,不知道司马懿是否遗忘。但人们不会忘记的是,曹操曾说过:“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而司马懿面对天命,放声大笑。&郭嘉——“仲达救我……”&郭嘉看上去不是神棍,但无疑也是看到判定就两眼发光的那种。场上有闪电在转,相当于每回合一个英姿;装上八卦,更是有如神器;即便不幸被人脸上贴了个乐,也未尝不可以说句“也好”,倘若乐被判出个桃或者无中,那更是相当地好了。当然郭嘉并不是那么地不怕乐,尤其是在欢快地卖血卖出一堆好牌和桃结果被人一个乐贴在脸上的时候,或者是非满血被闪电劈中的时候。那种感觉,简直就像远征乌桓重病不起,刚要对曹操说出平定辽东之计,结果话还没说出口人却去了一般。留下曹操在旁边茫然四顾,然后辽东惨败,损兵折将回家打酱油。&如同刘备和几个蜀将配合默契一般,曹操照样有几个配起来很爽的魏将,其中之一,首推郭嘉。想像一下,当一个没人砍的郭嘉寂寞地在那里呆着恨不能自爆卖血分牌的时候,曹操的AOE显然如同久旱之甘露。而一个装着八卦的郭嘉忠臣更让曹操连同郭嘉一同进入无敌状态——反贼卖力地砍着砍着,发现不但没砍掉多少血,主忠方手牌还多了许多。&历史上看上去很聪明的人在曹操手下多半没有什么好下场,唯独郭嘉是个例外。郭嘉在生时曹操的优待自不消说,即便在他死后一年,曹操于赤壁犹在叹息:“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两个人,说是君臣,更似知己。陈群曾上书弹劾郭嘉“不治行俭”,然而曹操反而对郭嘉更加亲厚。也许因为曹操本来就不是个君子,站在睥睨教条睥睨中庸的高度,突然发现他并不孤独——所以他能够容忍,且唯一一次容忍,郭嘉那连上天都要妒忌的聪明。&郭嘉的聪明,并非只有在曹操手下才能够发挥异彩。在三国杀中,郭嘉和所有爆发型武将几乎都能有一腿。刘备左右逢源算什么,他能做到的郭嘉一样能够做到,甚至做得比他还要好——后期刘备基本上就是每回合两牌还非得要自己出牌阶段才能分牌,但郭嘉只要有伤害就有分牌来源,在任何时间。&郭嘉天生就是一个辅佐型的将,天生就是要帮助别人的,但是能够帮助郭嘉的,却寥寥可数。当郭嘉遭遇一血一堆手牌一个乐贴在脸上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只能是司马懿。当非满血郭嘉被闪电劈中时,他需要的还是司马懿。郭嘉加司马懿这两个都非暴力型的武将,组合起来却有不错的效果。有司马在,郭嘉可以放心卖血不用怕被乐;有郭嘉在,司马也不用担心珍贵的手牌不足。只要郭嘉头上有需要判定的牌,司马就可以高兴地送连弩送八卦送桃。在一波流四处横行的乱世,两个生存能力本来就不错的的武将站在一起,简直就组成了坚不可摧的壁垒,还附送着突然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闪电和关键时刻的爆发力。&可惜郭嘉去世得太早而司马懿出仕得太晚,否则这两个人一同站在曹操麾下时,不知会变成怎样的光景。在曹操手下讨生活并不容易。两个都是那么特立独行的人,碰在一起或许会不和,但更可能会惺惺相惜吧。&现在的人们谈论起郭嘉时最多的感叹来自于他的英年早逝。有如放了闪电高兴地想每回合多摸牌却瞬间被电劈死的郭嘉一般,现实中的他也是聪明到了不容于天的地步。可惜这个得天独厚却又遭天妒的人在他死的时候,并没有遇到那个能够改变天命的人,大笑着打出一张红桃,将他的传奇续写下去。&三国杀武将乱弹之4&红颜与薄命&甄姬——“大姨妈什么的,最讨厌了。”&三国杀卡牌中,黑色多为进攻牌,红色多为防御牌。而无中生有、桃这类人见人爱的牌,都为红色。但对于甄姬来说,这些人见人爱的牌,却未必是她想见到的——至少不是在摸牌阶段想见到的。&虽然不是靠判定吃饭,但甄姬对于判定的依赖,一点都不比神棍们少。一个人品爆发的甄姬有着不亚于黄月英的爆发力。但与黄月英不同的是,黄月英的人品爆发起来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但甄姬纵然攒够了人品,也能够轻易地被人改变——敌方的随便什么诸葛司马都能废掉甄姬的一个技能,即便是不能中止洛神的张角,如果将洛出来的关键好牌换掉,也足够甄姬郁闷半天。&说起来,历史上的甄姬,也仿佛一直这样被人郁闷着。她的人生本来有个良好的开局——天生绝色,性格贤良,自幼便饱读诗书。年纪小小便被相士断言将母仪天下。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听说此事,特意将她聘给二子袁熙为妻。袁绍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虽然都是只会窝里横的角色,但是袁熙人还是不错的。甄姬嫁与袁熙的日子,想必也还过得不错。&可惜好景不长,不久袁绍便败给了曹操,曹操派人将袁府团团围住保护家眷,偏偏曹丕又冲了进去。看见甄姬绝色,纳了做老婆,后生下魏明帝曹睿。本来这样也未必是个悲剧,但曹丕晚年宠幸的一位郭夫人,总不停在曹丕面前诽谤甄姬。曹丕一怒之下,竟将甄姬赐死。赐死不止,还要将她“以发覆面,以糠塞口”。一代绝色,竟落得如此下场。到曹睿即位,虽然追封了甄姬为文昭皇后,应了那个“母仪天下”的预言。但斯人已逝,留下的只是一段黑色的命运,有如一地散落的黑牌。&三国杀标准风扩版MM共六个,其中三个在吴,魏蜀群各一。除开吴国的MM外,其他都可以算得上杀伤型,也各有各的风格。而甄姬的风格,恰恰就像魏的许多武将一样——既算不得嘲讽,也不容小视,人们不会因为对面有个甄姬而害怕,也不会因为自己队伍有个甄姬而特别高兴。不喜欢她的武将技的人会觉得这个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喜欢的人却逢她必选。个人认为她是三国杀中将武将技与性格命运结合得最为丰满的一位,阵亡时那句“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更不知引起多少人遐思。&貂蝉——“一个男人实在无法满足我。”&在非爆发型武将中,貂蝉是少有的仇恨极大的角色之一。她的输出,虽不算强大,但每回合固定一次,只要浅浅一笑,必然有人应声掉血,成本低,效率高。——什么?你说场上只有一个男人?……那当我没说。&因为本身是三血武将又仇恨高,虽然有闭月增加一点防御,但在8人局的混战中往往很难生存。但放到3V3场上,貂蝉的作用便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董卓一人独大时,貂蝉凭一己之力能让董卓丧命。但待到群雄并起时,便只能眼看着吕布被送上白门楼了。&在刘备郭嘉等配合型武将风靡3V3场时,貂蝉加吕布却也是一个从前期到后期都一直很稳定的组合。说起貂蝉吕布,这两个名字让人听起来就能让人大概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事实也是如此,貂蝉吕布的组合不仅有稳定的杀伤力,还能方便给吕布送牌。即便吕布是对面的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更好——奸雄刚烈反馈什么的统统只能吃哑巴亏。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对面有貂蝉,没有几个是敢在本方硬着头皮上吕布的。&从输出这方面来说,貂蝉可谓以不变应万变——管你是什么身份、技能,只要是两个男人,便能让你们其中一个掉血——通常会算牌的貂蝉还能想让谁掉血就让谁掉血。连华佗于吉这种老头子也难以抵御美人出招——可见年龄只是假象,世人还是好色的多。&美色当前,倘若每一次离间都是一次生死相争的话,最容易活下来的应该是吕布吧——毕竟是夫妻,这没什么可说的。除了吕布,要说还有人不那么怕离间的,应该是不缺杀的关羽和赵云了。&说起来蜀汉兄弟对于美人计貌似都不怎么受用。刘备一被人打败就丢下老婆逃命,赵云为了主公大业拒绝了赵范之嫂,至于关羽,大抵更是当中的佼佼者,道德模范的标兵——相传历史上吕布命丧白门楼后,貂蝉便被送给了关羽。但关羽却怕貂蝉水性杨花有污自己名节,于是夜传貂蝉入帐,拔刀斩美人于灯下——而关羽那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也是由此得名。&红颜大多薄命,貂蝉也难逃此命运。好在三国杀的赛场上只有胜负,并没有那么多的后来。好比看书的人看到吕布斩了董卓故事便告终该多好,在读者心目中,貂蝉与吕布便能一直幸福地活下去。&三国杀武将乱弹之5&偌个书生万户侯&陆逊——“运气不是万能的,但没运气是万万不能的。”&东吴的两个帅哥都督都是三血武将,没有什么特别的防御技能,其中周瑜更被人冠称为“周脆脆”。陆逊虽不至于此,但有些时候你同样会觉得场上的陆逊不堪一击。死了之后,手中滑下来一张借刀之流。&但在另一些时候,看上去手中仅有一牌的陆逊却仿佛开启了无敌效果,怎样都杀不死。三国杀贴吧曾有一个帖子,一个赵云表示装连弩十六张杀闪,却未能杀死一个一血一牌的陆逊。而笔者也曾用一血一牌陆逊被满血曹操四次决斗,最终死的却是曹操。&当然这些个例都需要极好的运气。事实上在三国杀靠运气吃饭的诸将中,陆逊是最靠运气吃饭的一个,没有之一。像诸葛亮一样,都是尽快把牌出光求空城/连营,但陆逊永远不知道下一张连上来的牌是什么,也不知道下一张对自己的进攻需要自己出的是杀还是闪。而为了爆发,有时候陆逊甚至要不惜伤血以免连上桃来憋在手里。在三国杀的战场上,陆逊总是面临着比起别人来更叵测的命运。&历史中的陆逊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出身江东大族,但陆逊早年的命运一直坎坷。他年幼失父,投靠叔祖庐江太守陆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也没过多久,随后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太守陆康殉城。陆逊只能回到吴郡,漂泊无依。&这样说起来,陆逊和孙氏家族应是存在罅隙的。但在他二十一岁那年,孙策去世后,还是出任了孙权的幕府,并娶了孙策的女儿。是达成谅解还是出于无奈不得而知,但在出仕之后,陆逊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蒙赖三国演义中的渲染,世人对陆逊的印象都是一个年轻的儒将,但事实上夷陵一战成名时,陆逊已四十岁。比起周瑜死于三十六岁,孙策死于二十六岁来说,已经不能算很年轻了。而真正年轻的那段岁月,他只是在海昌、鄱阳等地担任地方官,剿着不成大器的流寇。荒年时开仓赈灾,十足地方官楷模。&看似温和的人,一旦爆发起来,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有如坐在你身边的敌家的陆逊,有可能连续几轮酱油,但突然之间,你便不知道怎样被他弄死了。夷陵之战时吕蒙已死,东吴正值人才断档时。好比一血一牌的陆逊,看似轻轻一刀,便能收掉人头。而刘备也正是抱了这样的心思,出兵东进。只是他没想过,东吴手中一直有一张不曾亮出的底牌,而那张底牌,也许能够要他的命。&当然,歼灭刘备虽然需要智慧,也未尝不是运气。毕竟再主动的出击,也很难制造出敌人致命的错误。而在战场上,陆逊的运气一直很好。他一生中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唯一一次因为信使被俘而导致退军的北伐,也在敌人的虎视眈眈之下退得干净利落。只可惜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将军,最后的归宿竟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死于孙权末年的政治阴谋。就好比数十张杀可能都不能杀死一个陆逊,但一个AOE,他却莫名倒下了吧。&说到这里要提一下孙权与陆逊的君臣关系。三国杀三大主公,孙权几乎是最无法与忠臣配合的一个。主公技除了救命好用外,其他时候形同虚设。需要别人给牌扶持的忠臣看到孙权做主公是十分难受的。但陆逊不同,他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也没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人的技能。这样的两个人站在一起,反而比较舒服。话又说回来,孙权主时,陆逊无论忠臣、内奸还是反贼都是不错的选择,也难怪历史上孙权对他一直心存忌惮了。&三国杀武将乱弹之6&酱油男也有春天&吕蒙——“酱油三十回合,当刮目相看”&三国杀三大酱油男——曹仁、周泰、吕蒙中,吕蒙是唯一一个标准版便出场的将,也算得上是酱油党开山鼻祖。既然是鼻祖,相比起曹仁和周泰来说,吕蒙可以说是最有个性的一个。&虽然在3V3中总是沦为最后被选的命运,但在8人场中,吕蒙的亮相率算是相当高的。对于新手来说,吕蒙也是很容易上手且好用的一个将——当然,一场中绝大部分时间,你会觉得这个人就跟不存在一样。&虽然也有爆发的机会,但比起天生多牌的集智、英姿等,吕蒙从开局到爆发的过程完全是一部饱含血泪的平民奋斗史。而这种奋斗不仅仅需要等待,更多的还需要忍耐——任凭周围刀光剑影,也只能强忍着不出杀,一边努力活下去,一边等待机会的来临。&这恰恰也是历史上吕蒙的奋斗史。东吴四大都督中,只有吕蒙出身最为贫寒。不仅没读过什么书,十六岁从军到二十三岁,也不过是行伍之间的一个小军官。若不是在孙权决定合并小支部队时赊借了一笔钱给部下添装整治军容,恐怕一辈子就只能酱油下去。但就是这样一个酱油了七年的小军官,得到孙权赏识后,迅速地在对黄祖的战争中赢得了孙权的信任。后来的荆南三郡之战,也显示出了他的军事天才。&当然,在吕蒙的争战史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吕子明白衣渡江”取荆州之战了。关羽一世英雄,最终竟死于吕蒙之手。想必是一手红闪的关二哥毫不在意身边的酱油男,孰料酱油男酱油了许多回合突然掏出一把连弩直接将二哥突死。与其说死于敌人的爆发,不如说死于轻敌,需知道,酱油男也有春天。&也就是这样一个酱油男,相对来说跟史上最难配合的主公孙权算是最投契的一个。孙权主的忠臣吕蒙只要手不是那么黑,基本上一桃二血可以让反贼放弃先杀主公的念头。而最冷门的主公技救援,也因为酱油男的藏桃绝技存在,变得好用了许多。&这对君臣在现实中的感情也是难得地深。吕蒙壮年染疾,孙权“为之惨慽”,不惜悬赏千金求人治好吕蒙的病。这种感情,甚至发展到孙权想去探望吕蒙又怕他劳碌接待,便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看的地步。如果看见吕蒙能吃下东西,孙权就有说有笑;如果发现吕蒙吃不下东西,孙权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命道士为他祈祷,想保全他的性命。&当然吕蒙最终还是不幸病逝,正如同三国杀的战场上孙权面对被敌人重火力集火的吕蒙忠臣只能一筹莫展一样。东吴四大都督,有三位都是青壮年早早离世。唯一活到六十三岁的陆逊,最终还是死于孙权之手。其实陆逊与孙权也曾有过蜜月期,好的时候,孙权以自己的华盖覆之,解下身穿的白狐裘批在陆逊身上——只能感慨也许吕蒙壮年早逝也许未必是一件坏事。正如三国杀的战场进入主忠内局,只要不是明内,多疑的主公也会愿意先杀那个天生一张内奸脸的吕蒙吧。&三国杀武将乱弹之7&曲高和寡的天才&周瑜——“你们都错了,其实黄盖最爱的人真的不是我……”&既生瑜,何生亮。想必演义中的周瑜看到三国杀的场景依旧要吐血一头——凭什么诸葛亮还是比自己热门?(虽然诸葛亮也算不上很热门)好在实际到了赛场上,周瑜也未必怎么怕诸葛亮。反过来说诸葛亮可能还有点怕周瑜——空城是吧?给你一反间,掉不掉血都有牌了,看你怎么空城?但不幸地是,除此之外,周瑜也并没有太多骄傲的资本。破了空城的诸葛亮和少了手牌的周瑜谁会先死,也真不一定。“周脆脆”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虽然英姿每回合多摸一牌,但论防御性尚不如貂蝉的闭月一笑。反间虽然号称能让周瑜每回合固定两杀,但仍然不如貂蝉的离间来得稳定。再遇到运气很好的对手或者是自己一手桃闪之类的,那反间无异于给对面送牌了。&所以周瑜在三国杀的赛场上总是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局面——3V3鲜有出场,8人场出场机会相对较多,但大部分时间活不长。很多人甚至一看到队友周瑜就有一种头皮发紧的感觉——这货千万不要给对手送牌啊。&当然事实上周瑜也并没有大部分人想像的那么不堪。一些高手手中的周瑜同样可以有如神一般的存在,不仅让你觉得周瑜确实可以每回合稳定两血输出,还能在关键时刻通过反间给队友送上需要的牌。而一桃三血这种传说中的配合,更非一般其他将的简单配合可以比拟。&只是反间送牌也好,一桃三血也罢,不仅需要周瑜的高明,更需要拥有恰到好处的牌和队友心照不宣的默契。这也就是为什么感觉周瑜总是比其他武将更难发挥的原因。他可以是一个了不起的将,但是曲高和寡,大部分人,都难以企及那样的高度。&而历史上的周瑜,也未尝不是那样一个人。虽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他描述成了一个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家伙,但在三国志中记载的周瑜,只能用“完美”两个字来形容。这种完美,不仅包括战场上的智慧,更包括了他人品的光辉。孙权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蒋干说:“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程普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赞美他膜拜他纪念他,只是又有几个人可以成为他?&在这里又要提一下周瑜和小乔这对夫妻档了。三国杀的夫妻档大多有明显的配合技能,譬如刘备两口子、吕布两口子、诸葛两口子等,唯独周瑜和小乔这一对,怎么看都很难看出好的配合来。但是难,并不代表没有——传说中的周瑜拿桃反间小乔小乔天香一血孙权再被救,是可以打出一桃四血三牌的效果。只是这样的配合依旧需要太多条件,只能属于曲高和寡的人罢。&总体来说三国杀中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将:刚入门的新手或许会喜欢,但稍微懂一点的便不会选择他,直到真正精通三国杀并且拥有很好队友的人,才会甘之如饴。大多数情况下,周瑜只是一个看上去貌似多点输出,偶尔有点辅助能力,但是什么都不专长的将罢了。甚至很难找到一个容易打出配合的将与他相配——即便那口口声声叫着公瑾的黄盖,心里头恐怕最想的还是华佗罢。对此周瑜恐怕只能长叹一声:“你们不懂我的寂寞”。&三国杀武将乱弹之8&孤注一掷的死士&黄盖——“请鞭笞我吧……等等,我是说我自己鞭笞自己就够了!”&三国杀对于势力武将的划分都有一定的套路,譬如说蜀将偏重攻击,魏将偏重防守,吴将则居于两者之间,大部分都给人一种温良无害的印象——纵然陆逊吕蒙等人也会有爆发,但试问一下在8人场上,你是宁愿看见身边坐个张飞还是坐个陆逊/吕蒙呢?答案显而易见。&在东吴一片温良无害的美男间,黄盖大概算是个另类,也是让人不由萌生“原来东吴也有纯爷们”这种感想的力挽狂澜之人——虽然这“纯爷们”也来得有些奇怪,试问哪个“纯爷们”会口口声声念着另一个男人的名字拼命抽打自己的?但无论如何,要从8人场中随便抓一个人来问他身边坐着谁最能让自己头皮发麻菊花一紧,答案十有八九恐怕是黄盖。&说起来黄盖也算是有点冤。我相信三国杀制作者创造这个将时本意并不是让他一上来就手执大鞭自爆掉或者把别人鞭笞至死的。苦肉并非锁定技,事实上,个人认为在适当的时候苦肉一小下多摸两张需要的牌恐怕比一开始没头没脑地纯赌RP要好。但是鉴于在8人场上黄盖的仇恨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第一轮不果断苦肉,到下一轮再出牌时即便不死也半残了,与其这样,还是第一轮赌一把的好。&也难怪别人害怕黄盖,即便无人送牌,只要自己愿意便可以在自己回合固定多摸六牌,这一点摸牌爆发流的黄月英甄姬等都比不上。但话说回来,虽然摸牌流的终极目标都是摸出连弩,可是黄月英甄姬等这一轮即使摸不到也无伤大雅,大不了下回合再来一次。但大部分黄盖都没有下一回合,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成功便成仁。&这也造成了8人场上的黄盖苦短的生命。表演一轮,摸到连弩秒主公,摸不到连弩自爆结束。不可能酱油,因为所有人都盯着你;更不可能企图苟延残喘,因为只留一两血过的黄盖无异于废人。黄盖的游戏从他的回合开始时事实上便走向结束。&这也是黄盖当反贼远多于当忠臣的原因。内奸?想都不要想。虽然也有远位黄盖忠很好用的说法,但在看脸打人盛行的OL路人局中,一个远位黄盖搞不好轮不到自己出手就废了。而且很可能是主公打你、反贼打你、忠臣内奸跟着一块打你。8人局两忠四反,忠臣方的命应当比反贼金贵才是,而选择了黄盖当忠事实上是把主忠方的胜利都寄托在渺茫的RP上了。&回到一千八百年前,黄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被印上反贼的标签。这个为东吴抛头颅洒热血的零陵好汉,从孙坚时代便出仕,到孙权时病卒于官,历经三代君主,一直是最为忠心耿耿的肱骨之将。在三国杀的赛场上却要经常与反贼为伍,只能说是不幸了。&不过据说有一种玩法比较适合二位黄盖忠:开局无伤大雅地顺拆主公一下跳反,然后开始自爆,这时反贼会纷纷献桃出来明身份。如果手执连弩,可以将明反的人一一收拾掉,即便苦不出连弩,也算是耗尽了反贼的桃。这种玩法十分狡诈,但倒是与历史上的诈降不谋而合。毕竟,战场上谁能怪兵不厌诈呢?&三国杀武将乱弹之9&一世枭雄&曹操——唉,我原话其实是“宁教天下人妇我”……&三国杀中,曹操是个很有趣的角色。与在3V3中的低出场率相对的,是8人局中可怕的杀伤力。这也颇有点与史实暗合的味道:3V3中讲究的是配合,而无论重臣内戚,恐怕没几个人猜得透曹操的心思;而在8人场的乱世,曹操始终是不可忽视的枭雄。&曹操的基本技能叫“奸雄”,就是这一招万年神受的技能使曹操有了傲视8人场乱世的资本。曹操放起AOE来,那是不怕伤到忠臣的,必要的时候,A死也无妨,反正只要最终能扫平天下,爱卿就安息吧。玩曹操,关键时候就得够狠。&自古能够成就霸业的君王,没一个是不狠的。曹操也不例外,攻陶谦、胁献帝这两件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更甚者,按照敌国宣传小册子《曹瞒传》的说法,『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还有《三国演义》中一系列什么杀杨修、杀迩衡、赐死荀彧之类的故事,都让人觉得曹操就是个心狠手辣、残忍嗜杀的货。&不过纵不说上面许多只是恶意贬低者的杜撰,通观历史,就会发现曹操其实即有一代枭雄所需要的狠辣果断,又有传统士子的正直和爱惜羽毛,还有自身性格中的叛逆、豁达、不拘小节。从举孝廉时锐意整顿治安、不畏豪强的那个鲁莽青年,到孤军追击董卓的那个义气诸侯,再到胁献帝、东征西讨荡平天下那个一世枭雄,再到叹言“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至死不肯称帝的那个固执老头。这些合起来,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曹操。(8人局中,曹操除了主之外,还适合的身份是忠内,唯独不适合做反。老曹泪流满面:“过了1800年,终于有人知道我其实是汉室忠臣了……”)&又扯远了。虽说曹操在3V3中没什么配合,不过在8人局中由于有“护驾”这技能的存在,还是有满多配合的。首当其冲,就是号称左右护法的司马郭嘉。司马不但能防乐,还能改判八卦;而郭嘉不管是卖血分牌、还是八卦护驾,都堪称绝配。&郭嘉在历史上只是个酱油男,而正是曹操一封跟荀彧哭诉的信称『欲以后事属之』,把郭嘉的地位抬得很高。后人都以为这是因为郭嘉的才华出众,殊不知,这其实更因为两人的臭味相投。两人的关系,与其说是主仆,更像是忘年之交。出常同车,入常同睡。《三国志》记载:『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正是因为郭嘉和曹操性格相投,也是不拘小节的人,能够猜透曹操的心思,再加上才华出众,曹操才会『欲以后事属之』。&曹操的另一大爱将,当然非张辽张文远莫属,一手闪闪闪,护驾无比强力。关于张辽,又是后话了。此外,曹操其实还跟一个人有很诡异的配合——那就是关羽。关羽一是可以送连弩,二是可以用丈八送牌。这也足以印证两人那非同一般的奸情。&作为一个以受为攻的角色,可以说曹操在三国杀里面没有什么特别怕的武将。唯一怕的:那就是大乔。卖血收来一堆南蛮万箭,结果还没到出牌一个乐贴在脸上,那下场基本上就是死。论起原因,大概是因为拐走了人家妹妹,“拿人的手软”。3V3中曹操唯一搭档就是小乔,两人的奸情可谓是世人皆知,有目共睹。而历史上,曹操最惨痛一次败仗,也就是因为勾搭了人家嫂嫂,张绣怒而兴兵……所以说,无论牌桌还是历史上,老曹都是死在女人手里,真是天理昭昭啊……&三国杀武将乱弹之10&刚烈哥传说&夏侯惇——“我样子很凶,其实我是一个好人”&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惇哥不幸在战斗中瞎了左眼,不得已戴上了眼罩。而就是这一个眼罩,顿时衬托出了猛将的凶悍形象,与其它泯然众人的酱油男区分了开来。于是,无论是小说里也好、电视里也好、PC游戏里也好、街机里也好,惇哥都作为曹操手下出镜率最高的角色,以凶悍打手的形象出现。&而在三国杀里,惇哥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狠角色——不是技能狠,而是玩法狠。从技能上来说,惇哥继承了魏国“受”的传统。然而惇哥一届猛男,显然光是做受受受就埋没了。玩夏侯惇,就需要主动掉血刚烈别人,让那些三血手牌型武将痛不欲生。以受为攻,才是玩夏侯的最高境界。&不过也许正是受独眼形象的影响,惇哥才被文艺作品塑造成了凶悍猛将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惇哥,形象却是大相径庭。根据《三国志》记载,唯一的彪悍行径,还是十四岁时,『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之后几十年征战生涯,惇哥虽然重为大将,每次统握重兵,但在战场上却没有什么太多有记载的建树。《三国志》中唯一的记载,是惇哥被吕布的人诈降劫为人质,最后还是被部将韩浩救出来。这也被很多人作为惇哥打仗无能的论据之一。&不过仔细看看,发现惇哥其实真正擅长的,实际上是后勤大将。『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不仅如此,在作风上也非常清廉正派,乐施好学,一点都没有粗莽样子,反而非常有儒将之风。『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又说远了。惇哥在三国杀里,由于技能的特殊性,几乎没有任何值得配合的武将。但反过来,惇哥却是一个非常强力的防御型武将。四血,被动技能,又完全不依赖手牌,因此几乎可以胜任任何场合的防御任务。当然……最怕惇哥的,莫过于需要卖血收AOE牌的曹操了。&三国杀里曹操怕夏侯惇,历史上怕不怕呢?也许根本谈不上“怕”这个字。众所周知,魏国始终是由曹家和夏侯家联合把控军权,外姓几乎无从在高层中立足。这也是曹操政权致死都非常稳固的原因。而像张辽这样的能力出众的大将,也是在后期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有机会跻身高位。&即便如此,夏侯惇在曹家、夏侯家一众忠臣中,也是尤其受器重的一位。『二十四年,太祖军(击破吕布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还将女儿清河公主下嫁夏侯惇之子夏侯楙(遗憾的是这是著名废柴),两家联姻。身为君主,将女儿下嫁臣下之子,也算得是莫大的荣显了。&然而最让人感概的,还是魏书中的这段记叙:『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曹魏之时,名将云集,而夏侯惇始终身为众将之首。也许,除了领兵打仗的能力之外,品德威望也是也是不可或缺的吧。&三国杀武将乱弹之11&一脸反贼相的忠臣&甘宁——“打劫,其实是一门成本高昂的技术活。”&三国杀3V3的赛场上存在着许多淫荡的组合,譬如什么大乔张角、郭嘉华佗、貂蝉吕布等等。这些组合中哪个杀伤力大一点姑且不论,但要说起最讨厌的组合,相信十个人有九个都会毫不犹豫地丢出一句:“辽宁组合!”的确,张辽+甘宁的辽宁组合,又名拆迁队,让许多人看到都头皮一紧,更是手牌型武将的噩梦。随便再配上个输出稳定的貂蝉孙权之流,也算是旱涝保收了。&但虽然同为拆迁队成员,甘宁大抵只能算个副队长,小日子过得完全不如大队长张辽。张辽尽管每回合撑死偷走两牌,但自己手牌并无减少,而且偷来的多数是桃闪之类,生存能力妥妥的。甘宁的拆迁则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类型——通常把敌人扒干净了,自己也跟敌人差不多了。再则战斗拖到后期,甘宁的拆牌更是无力,反倒是张辽有种越战越勇的感觉。这也让许多人感叹甘宁的存在就是“以我的一条贱命,换你的一手烂牌”。&当然这样说未免有些失之偏颇,甘宁的命贱不贱,应更多取决于操作的玩家。三国杀大部分武将的特殊技能都存在一个量度的问题,但很多人用起来却是过犹不及。有时候拼死用全部手牌将对方拆光可以换来胜利,但也有些时候,盲目地乱拆一通倒不如留牌拆关键的武器防具和乐,具体该怎样操作,还得依靠玩家的判断。打劫是一门成本高昂的技术活,即便是始终给人一种“狂傲”印象的历史中的甘宁本人,也并不是一味地只是狂着的。&历史中的甘宁,虽然小小年纪便干起了打劫这项很有前途的工作,但并非目不识丁的粗人。他“颇读诸子”,人“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即使早年长作劫匪,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有个性的劫匪。平时身上挂个铃铛,人们听见铃声便知甘宁来了。行船劫江时以昂贵的蜀锦做船索,开船时便命人将蜀锦砍断,任其沉入江底。&这样一个有个性的劫匪,洗手从军后,又摇身变为有个性的军人。带兵有方、勇猛善战等自不必说,最有个性的是他手下人马亦仿佛保持了他的匪性,从不怯场。带着手下一百多人便敢去劫几万大军的曹营,竟能全身而退。随鲁肃镇守益阳抵挡关羽时,自称带八百人便能让对岸号称三万人的关羽军不敢渡江。最后鲁肃给了他一千人,关羽果然不敢渡江来袭。而让东吴诸将见而胆寒的张辽,也只有甘宁敢在他手下走几个回合。以致孙权也曾感叹过:“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矣。”&而甘宁这样一个有个性的将,也只有有个性的君主才能相得益彰。他起先投刘表、后投黄祖,皆不得重用。只有在孙权手下,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才能,从而青史留名。虽然并非天生长着一张忠臣脸,但一旦做了忠臣,便足以成为堪赖大用的左右手。&8人场、路人局中的孙权主公,看到甘宁尤其是后位甘宁不妨多想想,不要急着往死里杀。说不定这充满匪气一副反贼相的人,会恰恰是将你从一个关键的乐中解救出来的忠臣呢。&三国杀武将乱弹之12&孤独的单挑王子&孙权——“其实除了牌可以换,我觉得老婆敌人忠臣统统都可以换……”&孙权,人称孙换换,又名单挑小王子,在8人场中拥有不俗的出场率,3V3中无配合时拿来填坑的不错选择,5人场的VIP。什么,你说1V1?——对不起,由于此人过于强力,已被驱逐出了1V1的赛场,成为三禁之首。&为将如此,也算是一份殊荣了。可惜在8人场的中选孙权做主公的并不多。一来不如刘备般能和忠臣形成配合,二来不如曹操般让人有决斗之类的也不是特别敢往身上招呼。虽然制衡是非常好用的技能,但在第一次出牌到下一次制衡之间,有四个反贼的拆、杀、乐之类在等着自己。战火乱飞的8人场上,孙权,尤其是孙权主的优势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做孙权的忠臣其实很不容易。无人给牌,主公亦算不上特别硬朗,一方面要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拼命输出杀反贼,一方面还要随时小心主公不要被乐了或者被暴揍了。为了个冷门的主公技救援特意选吴将也不轻松,毕竟大部分吴将不是天生反贼脸就是蒲柳之姿,自顾且不暇的那种。另外由于主公在残局的强势,孙权主的内甚至还会提前跳反杀忠臣。这日子简直是要多难过有多难过。&好在孙权也不是特别在乎。即便死了一忠甚至两忠,越是拖入残局,他的单兵作战优势便越容易体现出来,只要不是反贼满血自己残血无手牌这种绝望局面,他便总存在翻盘的可能性。如果将战局拖入1V1,那更是基本没什么问题了。&纵观历史,三大主公的成长之路虽然或多或少都离不开人才的扶持,但东吴的人才资源相对来说确实显得比较薄弱——不是没有好的人才,但四大都督中,周瑜鲁肃吕蒙都是四十岁左右英年早逝,唯一陆逊活到六十多岁,也不能算寿终正寝。在大大小小人才真空期的伴随下,东吴依旧一路努力地发展壮大起来,这是离不开孙权的个人能力的。历史上的孙权不仅善于用人,自身本来也能征善战、多谋善断,他并非只会坐在帷幄中指点天下的君主,也曾亲搏猛虎,而演义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段子,史实上也是出于孙权之计。难怪曹操也曾感慨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了。&所以将“制衡”这个技能安排给孙权,也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它不仅让武将个人能力上了一个档次,也实际上形容了历史上的孙权的特性。虽然许多人一看到“制衡”就本能地想起是指对三国关系之间的制衡,但我认为其实不单单指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人才取用方面,孙权也是制衡的能手。不同于曹氏的重用亲信和刘氏对益州士族的打压,孙权在亲信、江东大族及外来者之间的人才采用,一直有着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这也是为什么东吴政权中既能看到吴郡四大家族的身影,也有甘宁、潘浚等蜀人甘于效命。虽然孙权身边一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永恒不变的是他个人的控制力和智慧,一直坚持着东吴的平安,直到他死去。&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11-29 03:0611-29 03:1511-29 03:2911-29 03:2911-29 03:2911-29 03:3811-29 04:3211-29 04:3311-29 04:3411-29 04:51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4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武将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