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的三国游戏游戏跳什么背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阅读(588)|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id:'fks_095065',
blogTitle:'看看小时候常玩那些游戏的英文表达',
blogAbstract:'\r\n'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你还记得吗?盘点80后小时候经常玩的小游戏
【17173整理报道】
  80后的小时候,没有那么多毛茸茸得泰迪熊陪伴,也没有华丽的芭比娃娃自说自话,但总的来说,大家玩的游戏还是花样繁多。对于玩,我们总有着无穷的热情和精力:下课十分钟铃声一打,就迫不及待的冲出教室,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放学路上,可以踢着个小石子就可以开心得一路小跑;晚上写完作业,就会和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疯跑。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我们,快乐来的总是那么简单。一起跟着小编来回顾一下小时候的我们经常玩的那些欢乐的小游戏吧!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打弹珠
  玩法: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5个小圆洞,谁先打完5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
  历史起源:据说起源于16世纪,当时两名年轻人,同时喜欢上一名女孩子,便决定用弹珠比赛分胜负,打弹珠的游戏便因此产生。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丢手绢》的作曲者是85岁的著名音乐家关鹤岩
  丢手绢
  常规玩法:选出一个丢手绢的小朋友,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唱起《丢手绢》歌谣,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或跑步。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讲故事等。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
  历史起源:起源于公元1243年左右,由黎族人民所创,后来由黄道婆带到了上海,并很快传到中原地区。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老鹰捉小鸡
  玩法: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母鸡,一人老鹰捉小鸡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丢沙包
  常规玩法: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团围困。圈外的人一声令下,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
  沙包制作:沙包多由碎布缝制为5-10厘米的全封闭口袋,内用细沙、豆类或大米填满。沙包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家中常用的五谷类以及沙子等,均是用来塞入沙包的好材料。只要先缝好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布袋,将沙子或五谷放入布袋后缝住袋口就可以了。沙包的大小依自己的喜欢而定。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跳皮筋
  女生最喜欢的游戏,有单人跳、集体跳两种,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皮筋晃啊晃,女孩子就慢慢长大了!记忆最深的就是那首:“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也不知道这算术怎么学的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抓石子
  抓石子,顾名思义必须要有石子,而所用的石子以圆、润、大小相同,直径约1厘米左右为宜,一般为5颗,两人玩最适宜,游戏规则也有多个。常玩的一种为两人席地而坐,以“背分”多就先开始游戏。先将右手心向上,将5颗石子放在手心里,然后迅速翻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让手心里的石子翻到手背上,然后用手背将落在手背上的石子向上抛起,然后手心向下去抓,谁抓到的多,谁就可以先玩。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跳房子
  一般玩法: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
  历史起源: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镶嵌地面上就曾经发现类似跳房子的图案。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滚铁环
  玩法: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制成,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滚铁环悦耳的声音。比谁跑得快时,几个人同时出发,滚着铁环拼命往前跑,快者胜;比谁慢时,停在原地不动,必须保证铁环不倒,时间长者胜。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贴膏药
  玩法:学生站成,双层圆圈,左右间隔两臂,前后学生身体靠近。先由两名学生开始,一人圈内为追人者,另一人站圈内为被追者。被追逐者可利用圆圈上的双层人墙作障碍,且挡住追逐者,也可沿圈外奔跑。当被追的人即将被摸到活着不再想要逃奔时,从外圈钻入内圈,并以自己背部紧贴任何一组学生的身前,临时造成三人重叠的一组,此时这三人重叠的最外层的人应立即代替贴在前面的人成为被追逐者。
  凡在被追逐者已经组成三层小组之前未被摸着者,原来的被追者为安全,追逐者必须开始追最外层的另一人(即第三人),使圆圈上的双层队伍始终保持双人。凡以手摸到被追者即为追上,此时追与被追者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跳山羊
  玩法: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骑马打仗
  一般玩法: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倒,对方这一队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队都不剩。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木头人
  玩法:就是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三三四四,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摆个姿势就不动了,谁能坚持住到最后谁就是胜者。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玩法:把所有挑棍抓在手中,垂直于桌上,放手。棒棒撒开后,然后将挑棍一根根地挑起来收回,但不能动到或碰到别的小棒。失手者,换另一玩家提取。谁挑回的小棍越多,收集的分数越高,谁就是赢家。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玩法:也叫打面包,用烟盒或者硬纸盒做成“宝”“面包”,一人把“宝”放在地上,另一人用自己的“宝”往对方“宝”旁边用力砸,靠气流把它冲翻,也有直接往“宝”上砸的。打翻了别人的宝就算赢,最后看谁赢的多。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斗蟋蟀
  二虫鏖战,战败一方或是逃之夭夭或是退出争斗。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生蟋蟀的寿命大约为100天。到10月下旬,蟋蟀数量减少,斗蟀季节也随之过去。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打水漂
  经常以几人为单位在河边进行打水漂的比赛。原指用扁型瓦片,用力擦水面飞出,瓦片碰水面弹起,继续向前飞出,再碰水面弹起,再向前飞出……如是反复多次,直至瓦片落入水中。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跳跳球
  将双脚站在踏板上,配合双脚的运动,橡皮球会带动身体上下跳动。生长期的小孩多跳多运动不仅个子会长高~而且也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你拍一我拍一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打电话;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爬高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跳跳舞;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吃石榴;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刷油漆;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喝啤酒;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不许动。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打水仗
  小时候的河还是非常干净的,炎热的夏天放学后,大家都喜欢到河边打水仗。大家你泼我,我泼你。弄到一身湿透,回家经常被大人骂。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打弹弓
  制作:可以用旱伞的伞骨做弹弓架,只是费时费力又费钱罢了。要买弹力很大的橡皮筋,就和那种变魔术似的差不多的就行。先从弹弓兜穿起,四个橡皮筋一折把折过来的橡皮筋的8个孔对齐,接着穿,以此类推做5个,把八根橡皮筋塞进弹弓肩上的圈圈里
  打弹弓射弹花样繁多:杯上打弹,打弹落蛋。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踢毽子
  又叫“打鸡”。起源于汉代。
  制作:只需用一小块布,包上一枚铜钱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开口的鹅毛管子,用针线缝牢,成为底座;再在未剪开的鹅毛管子上端里,插上七八根鸡毛就做成了。鸡毛最好是雄鸡的。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摸瞎子
  通常叫“捉迷藏”,把对方的眼睛蒙住,然后大家伙一哄而散,甚至故意给抓的人产生错觉,也是小编本人很喜欢的一项游戏。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抽陀螺
  用鞭子连续抽击一圆锥 抽陀螺物体,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转。
  盛行于上世纪40年代的男孩游戏,当时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因那时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招人恨,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拍纸画
  玩法:一种印着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各色人物的画片,谁拍得翻过来了,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画片。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翻花绳
  的确是一个简易的游戏,只需要两个人,找来一根绳子,就可以随时随地玩了。它最初都由大河开始,但通过不同的翻法,最后翻出来的图案却会大不相同。有的能翻出北斗星,有的能翻出铁索桥,有的能翻出花蝴蝶,有的则能翻出大吊塔。就看你的手有多巧经验有多少啦!
注:点图片,即可查看下一张
  撞拐子
  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曾经有一个膝盖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与此。如果上天让我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从旁边撞!
【编辑:小飞】
<div class=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1]&&2217[2]&&2158[3]&&2094[4]&&825[5]&&180
[1]&&2281[2]&&660[3]&&648[4]&&495[5]&&494
[1]&&2286[2]&&2170[3]&&2130[4]&&2127[5]&&2127
[1]&&2202[2]&&2178[3]&&2131[4]&&127[5]&&118
[1]&&2136[2]&&2125[3]&&2123[4]&&819[5]&&808
[1]&&2172[2]&&2132[3]&&2105[4]&&2031[5]&&1392
[1]&&2182[2]&&2157[3]&&2101[4]&&1537[5]&&238
[1]&&2121[2]&&2074[3]&&2067[4]&&110[5]&&60
关于80后,游戏的新闻
00:03:23 11:34:24 10:43:06 03:39:19
大B神:潘可姹ǜ
超级搞笑的邪恶漫画
甘城卖肉公园等你来哟
17173新闻一周评论排行
? 评论条? 评论条? 评论条? 评论条? 评论条
游戏盛典卖肉会
如何成为铁血真汉子
一朵含苞的出水芙蓉
雷神极速枪托连杀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跳房子
  原材料:
  一支粉笔
  一块石子
  锻炼:
  平衡能力
  小孩儿们在地上用粉笔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再分成十个小方格,就成了“房”或者“田”。每人手拿一块小瓦片或扁石头,站到线外往小方格内扔,条件是不能将瓦片扔出方格或压在方格线上。扔准了,单腿一个格子接一个格子地跳,然后保持单腿,弯身将瓦片捡起,回到起点,按着数字顺序继续扔,谁先过关谁赢。
  跳皮筋
  原材料:
  旧车胎或
  松紧带儿
  锻炼:
  节奏感
  跳皮筋是那个时候女孩子的专属游戏。用的皮筋一般都是旧自行车胎剪成的胶皮圈,一个个套在一起,想要多长就有多长。可以三五个人一起玩,也可以分成两组比赛,跳皮筋的时候一般会配着歌谣,当时比较流行的有“小马过河”、“马兰花”等。有一套基本动作,玩的时候由易到难,从脚踝一直跳到颈部,直到抬腿够不到了,从头再来。若是中途跳错,就换人。即使没有伴的时候,也可以把皮筋绑在树上自己玩。
  踢毽子
  原材料:旧铜钱和公鸡毛
  锻炼:腿脚协调能力
  那时翻看女生的书包,里面如果没有皮筋,肯定就有个鸡毛毽。鸡毛毽都是自己做的,由一堆公鸡毛和两个旧铜钱做成,为了做个漂亮的鸡毛毽子,很多女生惦记着家里的大公鸡,要是在垃圾堆里看到公鸡毛,也是如获至宝。踢毽子也是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边踢边念叨着“桥,外,别,背”之类的动作指令,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左脚踢到右脚。
  抓羊拐
  原材料:四个羊后腿踝骨
  锻炼:手眼配合
  “羊拐”就是羊后腿踝骨的俗称,一般要准备四个,将它们洗净并染上红或绿的颜色。另外,还要缝制一个一寸见方的布包,里面装入绿豆或小石子。有多种玩法不同规则,普遍的一种玩法是,先将四个羊拐抓在手里,一转手腕将拐撒在地上,并同时抓起布包,每抛起一次布包时,要顺序把拐扶正或按倒,并要接着布包不能落地,最后要一次把羊拐抓起,并接住布包即为赢,如果有一次没接着布包或没按规则顺序扶好拐就为输,就由另一人接着玩,轮流进行直到赛出结果和名次。
  扔沙包
  原材料:几块碎布、细沙
  锻炼:团队精神
  沙包都是自己做的,找几块碎布,缝成小口袋,在里面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一般三个人以上就可以玩,当然,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若被沙包打中就要下场,直到同组人能用手接住扔过来的沙包,下场的人才能“起死回生”,但接住一次沙包只能换一条“人命”。
  铁皮玩具
  上世纪70年代是铁皮玩具发展的一个黄金年代。当时的铁皮玩具都是纯手工加工制作,虽然没有多少高科技元素,却有简约的外形和精密的机械装置,带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时髦气息。比较常见的铁皮玩具有会下蛋的母鸡、敲军鼓的小人、弹跳青蛙、小鸡吃米等,几乎都以上发条为动力,色彩鲜艳,还非常结实。那时的男孩子都以得到一只铁皮小手枪为自己的终极梦想。 
  弹弓、铁丝枪、水枪
  在“Y”形树枝上套上皮筋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弹弓。在铁丝枪出现之前,弹弓是男孩们的御用武器,几乎人手一个,每天纠集一帮同伴,练习打仗。铁丝枪算得上是弹弓的升级版。有用粗铁丝和橡皮筋做的,也有用旧自行车链条做的,扣上小纸团做的子弹,比弹弓射程小、威力弱。水枪也是自制的。用打点滴用的橡胶管,用气筒先打点气,然后把圆珠笔的笔心去掉,用铁丝绑在橡胶管上,在水管中加入水,挤压水管,水就出来了,虽然简陋,但这种水枪储水量大,射程远,威力十足。
  弹弹球
  原材料:
  各色玻璃珠
  锻炼:
  指关节的
  爆发力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经典游戏”。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算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玻璃珠也是分等级的,最不值钱的是普通弹珠,然后是磨砂弹珠,再往上就是彩弹——一种透明的彩色玻璃弹珠。最贵的彩弹价钱都在1角以上。
  原材料:
  锻炼:
  下盘稳定和力度
  选一块平整的场地,在地面上用粉笔画出几个一米左右的圆圈作为“阵地”,一对一两人玩法是在地上的两个圈内各站一人,每人抓住自己一只脚腕,将腿盘起来,用另一条腿跳着走。一人先出圈“攻击”,一人守“阵地”,出击者蹦到对方圈边,两人互用膝盖撞击对方,但不能用手去推拉,被撞出圈或另一条腿着地的,就算输。这个游戏在南方也被称为“斗鸡”。
  拍烟盒
  原材料:香烟包装纸
  锻炼:腕力和臂力
  所谓拍烟盒,就是把香烟的包装纸叠成长方形,按照香烟的档次把烟盒划分成“梭了屁”、“小迪”、“中迪”、“大迪”等级别,谁出的最大谁先拍。游戏规定把一摞烟盒拍成“全过”、“剩一”什么的,谁先按要求拍对了,所有的烟盒就归谁。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那时的孩子得到一个高档烟盒,比考试得了双百还高兴。
  挑小棍
  原材料:冰棍棍
  锻炼:眼手配合
  那时的冰棍棍通常都是那种细细的圆形竹棍,吃完冰棍后,把它们收集起来,洗干净。玩的时候,把手中的木棍撒到地上,然后用一根棍把相互压住的棍一根根挑开。每次只能挑一根,且不能碰到其他木棍,否则就轮到对方玩。谁抽出的棍多,谁就算赢。
  拍洋画
  原材料:洋画
  锻炼:同拍烟盒
  洋画一般是16开的一张纸,正面印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里的人物,5分、8分和1角的都有,一大张上大约有20张小洋画,男孩们将它们一张张地剪下,随时随地拿出来拍。玩时双方都把自己的洋画拿出来,每人依次用手去拍,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洋画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攥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
欢迎参与调查
儿时你玩过哪些游戏?
老鹰抓小鸡
弹弓、弹枪
气门芯滋水枪
剁刀(分田地)
阅读(410)|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id:'fks_',
blogTitle:'(70后)老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blogAbstract:'和90后、00后甚至80后的孩子比起来,70后的童年是简单甚至是简陋的,但他们却有可能是最自由快乐的。看着吃速食戴眼镜玩网游的下一代,70后们是否忆起儿时爆米花摔泥巴钓小虾的日子。重温这份快乐,不仅仅是怀旧,即便没有了池塘,爆米花变得廉价,只要自由的童真之心在,就会发现快乐如此简单。
  一起来过六一吧!
  那时的概念中玩具都是要花钱的,与其做个“乖孩子”等爸妈奖励,不如索性动手自己做,面筋粘知了,线轴做小车,许多创意就在动“坏脑筋”的时候诞生了。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王晓彤',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