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上海一水间间,在地图上怎么表示

20 / 28 页
京口瓜洲一水间-----镇江、扬州记游(欢迎我吃酒老师等镇江、扬州人士莅临指导)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牌坊.jpg (532.85 KB, 下载次数: 0)
19:20 上传
7 p/ q6 _1 m. E! f/ O* R0 g
&&X! p: W( B1 i
金山原是长江江心的岛屿,和焦山并称为“东浮玉”和“西浮玉”,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成为内陆山
4 J( E1 y$ p9 z+ |" O5 V4 T0 Q2 P" H
寺门上方的匾额上写的是“江天禅寺”,这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题写的名字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迦叶微笑 于
10:30 编辑
9 y3 M5 C9 k5 T* ?
水陆法会祖庭.jpg (332.5 KB, 下载次数: 0)
20:07 上传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金山志》载:“山有佛寺,始建于晋明帝时”(323—325)
有历史的寺庙,名称总是被改来改去,改个不休,金山寺也不例外 ' w& M" X0 v0 w, J
初建时称“泽心寺”,南朝、唐朝时,称“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间,因真宗梦游金山,便赐名为“龙游寺”。宋徽宗时因崇尚道教,改称“神霄玉清万寿宫”。宋钦宗、徽宗被金兵俘虏后,又复名“龙游寺”。从元代起,又称“金山寺”。清康熙南巡时,给金山寺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
金山寺还是水陆法会祖庭
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说:“所谓水陆者,因梁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水陆法会,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普济群灵?’帝因志公之劝,搜寻贝叶,早夜披览;及详阿难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仪文,遂于润州(今镇江)金山寺修设。帝躬临地席,命僧佑禅师宣文。”其年代或说在天监七年(508,据《事物纪原》,或说在天监四年505,据《佛祖统纪》等)。
7 U8 E/ S! V) \4 L
北宋元丰七八年间(),佛印(了元)住持金山寺时,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禅师亲自主持,大为壮观,遂以“金山水陆”驰名 ; d* z2 @6 g& ^9 Y( |4 ?
( w# W: T&&m&&k
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是个“皇帝菩萨”,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他四次舍身出家,再由群臣捐钱赎回,在中国皇帝中可算十分另类,可惜下场不太好,被大将军侯景困在台城饿死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迦叶微笑 于
20:22 编辑 + a- ^4 v* C/ w) Y
/ k1 k' T* O: |$ c
石狮.jpg (593.52 KB, 下载次数: 0)
20:21 上传
0 X4 F; \7 l$ V6 T) @
石狮 和尚.jpg (463.82 KB, 下载次数: 0)
20:21 上传
3 n8 b8 O1 M( W&&h
- Y4 R# [& O8 o0 l- j3 W
金山寺门口这一对石狮子是明代遗物
它们背后还有一段惊心动魄、曲折离奇、颠沛流离的故事哩~~~~ 6 t: o& p) I* D&&s& n& r) W. o
$ C$ J' T% a' g. x" l
1966年夏天,金山寺慈舟方丈为保护金山寺山门前的一对明代石狮子不被“造反派”毁坏,叫工人夜里用小板车偷偷运走,隐埋在一水塘里。“四人帮”粉碎后,1978年,有关部门在寻找这对石狮子时,发现水塘早就被填埋,且道路几经拓宽,很难找到当时的旧址。地图收藏家张平良老人闻讯后,拿出自己收藏的一张解放初期的镇江市区地图,运用三角交会法,在地图上测出原来水塘的中心位置,施工人员按图标示,很快找到了这对石狮子。/ G; l3 Z# k: T( m. Z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迦叶微笑 于
20:29 编辑
. A* A# U0 s2 S# S. [4 O/ r1 a1 W+ H
大雄宝殿.jpg (518.4 KB, 下载次数: 0)
20:24 上传
: O3 v2 t" x) ]&&a3 @. H" f0 h! L
大雄宝殿。庄严佛土~~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迦叶微笑 于
20:34 编辑 5 l& s. B: ?- @+ ]7 D" ^+ n! u&&Y
导游.jpg (502.94 KB, 下载次数: 0)
20:31 上传
在大雄宝殿前面,我们又遭遇了西装革履,热情洋溢的镇江男导游。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金山 水月.jpg (425.9 KB, 下载次数: 0)
20:40 上传
金山寺依山而建,殿宇楼阁层叠而上,布满整座山,人们站在山前却看不到山,因而有了“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说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金山 .jpg (490.95 KB, 下载次数: 0)
20:47 上传
2 K; u- m: R: Z" J" K) n+ g$ e
焦山是山包寺,金山是寺包山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金山 飞檐.jpg (394.05 KB, 下载次数: 0)
20:50 上传
/ g# Y! o7 U" }3 T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不二法门.jpg (448.85 KB, 下载次数: 0)
20:54 上传
9 {. M1 L7 d5 q. N3 D4 `. G
- J5 E' h4 {1 W' q
大殿后面的一个小院子,悄无一人 * l&&u0 b+ ^4 s: {
我喜欢门上高悬的“不二法门”,只觉得妥帖无比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茶坛熟客, 积分 67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8 积分
茶坛熟客, 积分 67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48 积分
确切的讲,那个小山叫蒜山,北固山比那个大。
<p id="rate_8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帮忙加上&茶叶 + 5 片
" class="mtn mbn">
<p id="rate_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谢谢~~~不好意思,茶叶不够了&茶叶 + 2 片
" class="mtn mbn">
20 / 28 页
Powered by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site3/zjrb/html//content_1079239.htm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Apache/2.0.46 (Red Hat) Server at .cn Port 80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全诗的意思_上句下句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泊船瓜洲》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诗人的作品《》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数重:几层。读sh& ch&ng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鉴赏】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上一句  下一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的读音
京口瓜洲一水间的读音
老妹执迷不悟
希望给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
|我还是坚持第四声|
我们老师读的是第四声
其他回答 (2)
“金口瓜州一水间”的“间”字的读音,一直以来就有争议。 认为“间”应读第一声的人认为:从音韵上来说这是一首格律诗,此句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间”字所在的位置必须与后面的二四句押平声韵,如果这里的“间”读第四声,就出律了,而且也犯了格律诗“三仄尾”的毛病,王安石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的。 认为“间”应读第四声的人认为:从字义上来看“间”在此处应该是“间隔”的意思,句意是金口和瓜州这两个地方被长江隔开。但“教师用书”上并没有明确说明这里应该读第几声。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在这句诗里,“间”应当读第一声而不是读第四声。因为古人写格律诗遇到多音字时处理的原则就是,字的读音要服从句子平仄的硬性要求。这种例子很多,例如“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中的“看”字应读第一声才合乎格律要求。在格律诗中,多音字的意义往往并不能决定字的读音,这点和多音字的常规有所不同。
神馬都是浮雲,爭去幹嘛呢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京口瓜洲一水间”之我见
“京口瓜洲一水间”之我见六年制10册语文课本选用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据《诗律》可知,它属于“近体诗”中的七绝,截取了七言“仄起平收式”律诗的首尾两联而成诗,首句入韵。而“近体诗”一般押平声...&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一个世纪前,镇江还叫做京口,绵延的长江和运河,在它脚下交汇。也是春天,江涛拍岸的声音里透着荒寒,隔江相望的扬州,已是琼花烂漫的时节。55岁的王安石鬓角已经霜白了,他在镇江的西津渡登舟北去。一千年前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江面上,他蓦然回首,只见江南一片绿色春光,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他居住的南京……刚到镇江,正是早春的清晨,城市在薄雾中苏醒,早起的人步履匆匆。抬头望时,这座寂寞的江边老城上空,竟然高悬着淡淡的冷月,让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去西津古渡追寻王安石的足迹,不用门票。入口处在镇江云台山南麓,山脚有53级台阶,人称“五十三坡”,上面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席地而坐的古董摊,一级级藤蔓一样爬上去。尽头的山顶立着一道古朴的青砖卷门,上嵌着四个字:西津渡街。走进那里,就跨进了历史的入口。辕迹斑斑的石板路,就是当年建于破山栈道上的古街,两旁雕花小楼连绵数里,散落着各朝各代的遗物以及零乱而高深的历史思绪。不到500米长的街道上,唐宋元明清历朝遗迹...&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京口瓜洲一水间”一句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此诗选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同是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编者特别指出:“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读“jiàn”,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认为此处“间”应读平声,即“jiān”。为方便论述,兹录全诗如下: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作者简介及其晚年创作态度。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王安石不仅是当时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在当时文坛上地位举足轻重。《泊船瓜洲》为王安石()晚年(1075)作品。王安石晚年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世称“王荆公体”。《泊船瓜洲》一诗,历来被人称道,一大原因是此诗对字的锤炼,对修辞的讲究,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据说诗中的“绿”字,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无论是白娘子水漫金山寺.还是那脍炙人口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镇江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城市概念.优美的意境和神话色彩给这个江南小城渲染了一抹亮色但几经变迁,今日的镇江和古时的京口显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搭乘着时光的列车.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镇江离数字城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产业和应用,一个.不能少”十五”期间.镇江市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通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国内六大运营商都在镇江设立了分支机构并积极参与镇江市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全市已建立起一个技术较为先进、筱盖面广基本适应信息化斋要的现代信息基础网络.截止2005年底.全市固定电话总数为140万户,移动电话总数为90万户,合计230万户.百户家庭电话拥有t超过200部.互联网用户达16万户.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搜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 六年制第十册最后一个单元《古诗二首》,试作多角度解析如下. 泊船瓜洲 一、朗读解析 《泊船瓜洲》描写了王安石路过瓜洲时见到的景物,反映出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沙,可用中速朗读。第一句“京口”、“瓜洲”间不要有明显的停顿,然后重读“一”字,把两地只隔长江一道水的意思弧调出来,第二句明显地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瓜洲、钟山虽然相距百里,诗人却说:“只隔数重山”,意思是说离自己的家已经很近很近了。其中,重读“只”“数”二字,这样,就可表现出作者归心之“急”。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写眼前美丽春景,朗读的音调要略高于前两句。“春风”二字连读,“绿,字是历来传诵的炼字的典范,自应重读。为此,可用弱读“又”字的办法来衬托“绿,这一重音。“江南岸,三字均为鼻音,要读得声韵饱满而不拖沓,收尾的“岸”字最好轻轻扬起,为自然过渡到用思念的语调读第四句作好准备。 “明月何时照我还,,在速度上要稍慢于第三句,其中“何”为...&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据《新民晚报》消息,王安石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下一句是什么?应该是“钟山只隔数重山”。然而,近日有网友发现,在镇江市政府旁的文化墙上,却赫然写着“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这位网友说,宣传镇江的历史与文化是好事,但连小孩子都能诵读的诗句,其差错却在市政府的文化墙上出现,实在不应该。这位叫“ruyu”的网友说,星期天他带小孩到镇江市行政中心旁,在靠近行政中心东门的围墙前,看到了介绍...&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茶一水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