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古代战士的战士怎么画

剽悍古战士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剽悍古战士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让我们重回浴血征战千军万马征服的时代斯巴达克斯阿提拉科提兹狮心理查萨拉丁…是什么让他们拥有易于常人的杰出表现他们有哪些长处和弱点他们真如历史上描写的那般英勇Discovery频道全新的纪录式剧情片系列剽悍古战士将尝试还原这些古人的真实面貌剽悍古战士画面逼真写实内容考究严谨
还原勇士们的真实面貌BBC之剽悍古战士剽悍古战士全系列共分六集每集将透过历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揭开史上知名将领的复杂性格其中包括领导英明但决策优柔的斯巴达克斯集天才与精神变态于一身的匈奴王阿提拉还有引爆内战动摇阿兹特克帝国的西班牙探险家贺南科提兹除此之外剽悍古战士也将重现历史上的知名战役包括史上最大型的武士战争十六万名士兵为了日本的前途而战还有狮心理查率领各地基督徒组成的军队从海上突袭雅法港痛击库德战士萨拉丁
这些英勇善战充满魅力的人物各自在历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这是因为他们不惜为信仰而死--无论是为了上帝或黄金追求权力或自由或是追寻崇高的理想这些人有军事将领政治权谋家残酷暴君侠义骑士也有艰困年代的生存者他们甘心为了远征财富地位与名声付出一切不达目的绝不终止
以详尽的历史考据配合全球各领域专家的建议Discovery频道剽悍古战士将利用现代原址与计算机动画特效让古代场景与历史战役重现屏幕这个精彩的最新系列节目将带您认识这群古战士惊人成就背后的真正动机
■■整体外包装一览
■■独立设计的装碟信封
■■金盘烫码优质片基
丽思的片基采用目前市面口碑最好生产线烫码片基让您不再为好片子读不出看不畅而烦恼○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果真如大导演库柏力克的名片万夫莫敌描述的那般是一个自由的斗士吗这部剧情纪录片将揭开斯巴达克斯的真实面目他一方面既是游击兵团的英明领袖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性格充满缺点处事优柔寡断的凡人
○匈奴王阿提拉:
匈奴王阿提拉拥有古代最让人闻之丧胆的大军本集将详述他在中亚与欧洲各地的征战介绍这位经常被描写为残酷暴君同时也是伟大明君的传奇战士
○西班牙探险家贺南科提兹:
我们经常听到的故事内容是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贺南科提兹只带着少数士兵与16匹马就撼动了伟大的阿兹特克帝国但是根据最新研究显示这个故事恐怕有着截然不同的真相
○狮心理查:
狮心理查真的是一名英勇高尚而睿智的战士吗抑或他只是一个掠劫圣地的贪婪暴徒也许这两种观点都不尽正确本集将揭开理查不为人知的一面且看他如何肩负着基督徒的使命率领一群难以驾驭的国际联军对抗强大的穆斯林对手
○日本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堪称日本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推翻了当权的日本幕府王朝建立起长达几世纪的新政权德川家康的政治势力在史上最大规模的武士战争中达到最高峰总计有十六万大军为了日本的前途而战节目中也将描绘父亲对莽儿的溺爱喜欢变装的政客忍者的暗夜奇袭以及自杀与背叛的动人故事
○法国拿破仑:
一个身无分文的法国士兵如何建立起继罗马帝国之后最伟大的欧洲帝国拿破仑波拿巴自己曾写到答案的关键就在1793年的土伦围城他的战略天分英勇智谋与强大野心自此展露无遗本集将介绍拿破仑在土伦那重要的三个月内如何以机智与勇气打败英国人丽思版剽悍古战士2D9采用台湾三区版和泰国三区版为主要制作素材集成了原版丰富的花絮内容这套节目一共分为6集每集均透过历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揭开史上知名将领的复杂性格其中包括领导英明但决策优柔的斯巴达克斯集天才与精神变态于一身的匈奴王阿提拉还有引爆内战动摇阿兹特克帝国的西班牙探险家贺南科提兹等人丽思采用2张D9的格式收录了本纪录片的所有六集内容此版本的素质相当不俗正片画面为高清拍摄的169可变宽银幕格式片中场景十分宏大制作者利用现代原址与计算机动画特效让古代场景与历史战役重现屏幕英语DD5.1音轨效果也非常优秀丝毫不逊于电影DVD且每一集都携带了三区官方的优质中文字幕喜欢BBC优质纪录片的碟友们千万不要错过了这套优秀的DVD
■■剽悍古战士2D9DVD数据
■■牌号丽思
■■编号LS-1063
■■配置泰国三区版+台湾三区版
■■容量6.86GB+6.94GB
■■片长300分钟
■■画面169可变PAL制式
■■音轨英语DD5.1(448Kbps)泰语DD5.1(448Kbps)
■■字幕英文泰文三区简繁中文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求一幅图片 是中国和日本地图的 中国的轮廓是一位古代士兵骑马 剑指日本 日本的轮廓画成虫子 李毅吧看到的_百度知道
求一幅图片 是中国和日本地图的 中国的轮廓是一位古代士兵骑马 剑指日本 日本的轮廓画成虫子 李毅吧看到的
李毅吧看到的,有好几张,感谢大神给我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是这个吗?
虽不懂,但觉厉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现在位置:&&&&&&&&&&&&&&&假面天使
玖月奇迹图片_奇迹私服1.3h战士满级8点pk怎么加点_我要关于一个古代穿越的《假面天使》小说-假面天使中国古版画简目    
录    
一、 唐、五代版画(三种)  
二、宋代版画(七种)  
三、金、元版画(四种)  
四、明代版画(四十二种)  
五、清代版画(二十一种)  
六、现代版画 (三十三种)其中:历代版画选集六种,现代版画合集九种,现代版画家专集七种,版画理论著作六种,现代版画报刊五种。    
整理说明    
周五,发狠买下杨定见本水浒全图后,屈指一算,水浒的历代插图中,我能看得上眼的三种之中,只缺《水浒叶子》了(外一种是老黄的容与堂刊本)。怅怅中,比较黄刻与刘刻水浒插图,发现了一个早就发现过的问题:这两种插图怎么这么像呢,有时,人物形象几乎一模一样!到底谁抄袭谁?找出以前从网上下载的、没写作者名的《中国古小说版画史略》,才知容与堂本是更早的刻本,刘君裕的刻本居然是抄来的。可是,我还是更爱刘君裕的刻本,因为它更生动,场景更浩大。看容与堂本插图,就像看舞台剧;看杨定见本插图,才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感觉,以前只有在看精印的《金瓶梅插图》时才有。  
买到精印的杨定见本插图,真是人生一大幸事。什么时候才能买到精印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图》、《西厢记插图》、《唐诗画谱》等梦寐以求的古版画呢?这样一想,立刻忘记了任何版本的水浒插图,开始梦想起那些明代版画精品来。买到它们之前,有一个目录也好。于是,我上网寻找古版画目录。最后,在“中国美术网”找到了一份目录,共22页。下载后发现,原文的年代顺序很乱,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的。没办法,自己重新整理、归类、添加小标题吧。  
半个下午过去了,整理工作终于结束。与《中国古小说版画史略》对照,发现这个目录并不全,故擅自更名曰“中国古版画简目”。该目录中,连上述的两种水浒插图都没有,更别说杜堇那种照猫画虎的《水浒全图》了。可是,我没把它们添上,反正这又不是“全目”。现代版画部分,缺失的就更多,就不一一标举了。  
总之,这个目录可以算作我“按目索图”一个小参考,如有可能,以后我会让它更详尽一些。不过,这工作是很困难的,因为我既无大量的资金,又毫无美术专业知识,做这种工作,既有力不从心之感,又有越俎代庖之嫌。今天,就到这里吧。    
二○○三年三月二日肖毛识          
一、 唐、五代版画     1.陀罗尼经咒图    木版画。1944年在四川成都市内一唐墓中发现。图面四周双边,高31厘米,宽34厘米,框外镌“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近卞□□□□□咒本”一行。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时成都改为府,故知经咒图刻版行世当后于此时。国内现存的古版画,以此图为最早。 印本中央镌有小佛像坐于莲花座上,周围环以梵文经咒,咒文外刻小佛像。当时流行于民间,犹如后世“路引”之类。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2.说法图    木版画。图见佛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的扉页。1899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全书共七叶,成一长卷形式。扉画长28厘米,高24.4厘米。卷尾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题记一行,咸通九年为公元868年。右上角有“祗园给孤独园”标题,下右方有“长老须菩萨”标题。描绘释迦牟尼正坐在经筵上说法,弟子须菩提跪拜听讲。释迦左右前后有护法神及僧众、施主十八人,上部有旛幢及飞天。雕刻纯熟,刀法峻健,为世界上现存最古的雕版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3.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    本版画。五代后晋开运四年(947)曹元忠请匠人雷延美雕印。高20.6厘米,横13.7厘米。观音菩萨立莲座上,戴宝冠,后有圆光,右手提宝瓶,左手拈莲花。图像两旁各有标题:一曰“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一曰“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曹元忠造”。下部刊有一百零六字的长题。雕工精致,可代表五代版画的水平。      
二、宋代版画    1.四美图    木版画。独幅,黄纸墨印。高约70厘米,宽约30厘米。绘刻历史上四位美人:赵飞燕居中,与绿珠同在前列;王昭君亦居中,与班姬(即班昭)同在后面。图中还配以栏杆、假山和牡丹。上刻横标题“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下落款“平阳姬家雕印”。此系山西平阳坊刻本的代表作。图像于清宣统元年(1909)在甘肃皇水城旧址发现。现藏苏联列宁格勒东方博物馆。    2.弥勒菩萨像    木版画。据传系日本僧人从我国携归,藏在佛脏内,图中右上方刻“待诏高文进画”,左上方刻“越州僧知礼雕”,中部于菩萨像两边分别刻有“云离兜率,月满娑婆,稽首拜手,惟何逸多。沙门仲休赞”(右),“甲申岁十月丁丑朔十五日辛卯雕印普施,永充供养”(左)款式。宽28.5厘米,高54厘米,图绘释迦佛坐莲花座上,下绘佛弟子,上绘飞天,佛像庄严,线条生动,有唐人遗韵。同时发现的尚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灵山变相图》等三幅,每幅均题宋雍熙元年(984)刊本。 绘图者高文进。 雕板者僧知礼(越州人,天台宗名僧)。    3.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图    木版画。1978年春在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内发现。 是藏于真珠舍利宝幢内的两幅古版画之一。图高44.5厘米,宽36.1厘米。署有“咸平四年(公元1002年)杭州赵宗霸雕”字样。经咒图中心绘释迦牟尼像,四周环以汉字咒文,四角为四天王像,上部正中饰以图案,绘刻精良。现藏苏州市博物馆。     4.宋版列女传    木版画插图本。宋嘉祐八年(1063)“建安余氏靖庵刊于勤有堂”,文图相辅,全书八篇,插图一百二十三幅。原《列女传》为汉代刘向编撰。王回序谓:“向为汉成帝光禄大夫,当赵后婕妤嬖宠时,奏此书以讽宫中。”徐康《前尘梦影录》载:“绣像书籍以来,以宋椠列女传为最精。”元有重刊的摹本,及至明清两代,仍传模影印。   
  5.宣和博古图    木版画集。古器物图录。刊于北宋宣和()间,王黼集商、周、秦、汉的青铜器,描绘其形范,辩识其款识而后编辑成册。绘刻精细,明清二代有多种刻本以明万历间徽州泊如斋本为精。
      6.天竺灵签    木版画集。寺庙中用来配合求签的诗签。有宋嘉定间(公元) 的刊本。其形式是,每一签,上刻图,下刻诗文,计有九十二签,九十二图,板框高17.5厘米,阔10.2厘米。所刻简略,作风质朴。1958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认为“可能出于福建刻本或杭州刻本”。另有明洪武间所镌的梵夹本,以黄纸双面印刷,图较宋版为粗,属于民间通俗的版刻。4.梅    7.花喜神谱    木版画集。宋代宋伯仁编绘,刻工姓名不详。原刻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后有景定二年(1261)刊本,分上下两卷。前有编绘者自序。画梅花蓓蕾以至就实的各个程序,计分“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一百个花品。每画梅花一态,即配以诗。笔法粗壮,雕版极精。       
三、金、元版画    1.赵城藏插图    木版画。大藏经为佛教典籍的丛书。《赵城藏》系金皇统八年(1148)至大定十三年(1173)在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西南)天宁寺雕印,1933年于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故名;又因刻于金代,故亦名《金藏》。此版藏经四千九百五十七卷。扉页画疏朗简洁,   绘刻者注意装饰效果而又较为写实,佛与弟子的刻画具有个性,图中袈裟以粗犷的黑线条表现贴边,使线条有变化,增强衣纹转折和立体感。赵城离临汾不远,临汾即金代平水地区,  是北方雕板印刷中心, 此经的扉页画可代表这个时期我国北方版画水平。现藏北京图书馆。今《中华大藏经》据以影印。    2.孔氏祖庭广记插图    本版画。金代孔元措撰,太学生马天章绘,浮光季奫刻。分二十六门,八百四十事以记之。据家谱《祖庭广记》增益门类,冠以图像,故名。蒙古乃马真后元年(1242)曲阜孔氏刊本。北京图书馆藏书。《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均据此帙影印。插图十二幅,图高22.9厘米,宽29厘米,白口,左右双边, 形象凝重苍劲,不求浮华,人物行止,井然有序。    3.平话五种插图    木版画。指《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秦併六国》、《前汉书续集》和《三国志》等五种平话小说的插图。编辑绘图人不详,吴俊甫、黄叔安刻。每种凡三卷,不分回。元至治()间建安虞氏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书。有日本盐谷温氏影印四种本,上海涵汾楼曾影印《三国志平话》一种本,建国后文学古籍刊行社合以上两印本影印为《平话五种》本。全书插图为上图下文,对页连式,场面宏伟博大,人物分布恰当,主次分明,作风古朴,有宋人遗韵。是建安版画的优秀作品,我国最早的连环画长编和“讲史”小说的祖本。    4.碛砂藏插图    木版画。南宋绍定四年(1231)至元至治二年(1322)间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地区)陈湖碛砂延圣禅院雕印大藏经本。陈升绘、陈宁、孙祐、袁玉等刻。全藏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原存西安开元、卧龙两寺。1935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此藏,改梵夹装为方册本,框高28.3厘米,宽44.4厘米,共五百九十三册(其中目录二册)。每种卷首附扉页画一幅,分五六块图版,轮返刷印。插图宏伟,构图饱满,纸墨精良,这部大藏经扉页画是苏州版画早期代表作。已散失不全。现藏陕西省图书馆。     
四、明代版画    
(1)明初至嘉靖年间版画    1.石守信报功图    木版画。刻工姓名不详。高188厘米,横267厘米。主要绘刻宋初大将石守信及其祖先的战功。图中人物多至千人以上。版刻结构严密,单纯之中富有变化。作品除印刷外,还采用捺印方法,如旌旗、刀枪及某些连续成行的人马,均以此法处理。原藏安徽绩溪石氏宗祠。图之四边刻龙纹,其上标题一行为“□武威石氏源流世家朝代忠良报功图”。图中标明作于宋初太平兴国元年(976)四月,但据考订,认为系明初所作。上海博物馆藏类似形式版画二幅,一有元代刊记。    2.娇红记插图    本版画。图出《新编金童玉女娇红记》。明代刘东生撰。二卷。宣德十年(1435)金陵积德堂刊本。全书八十六页,每页前图后文,图为单面方式,绘申原卿、王娇娘遇合故事。人物形象古拙,衣冠绘刻和景物雕镂具有宋元版画朴质的风貌,是明初金陵版画的重要作品。
  3.白兔记插图    木版画。图出《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不著撰人。明成化()间北京永顺堂刊本。1973年上海博物馆影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附本。书内插图18厘米,宽12厘米,图极古拙粗俗。此系1967年在上海嘉定古墓中所出土,世无二本,今藏上海文管会。另有插图本《白兔记》,为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刊本,较前本晚出百余年。永顺堂刊本实为明刊传奇中最早的一种刻本。时南北二京先后为国都,刻书业至繁荣,插图作风亦较相似,人物突出,线条粗壮,豪放有力。    4.历代古人像    木版画。像出《历代古人像赞》一书。明弘治十一年(1498)刊本。此书辑刻图像自上古伏羲至北宋黄庭坚止,共计八十三幅。单面,高26厘米,宽21.1厘米,为人物肖像版画书籍之最早刊行者,对后世历史人物画传之作颇多影响。1961年中华书局曾据长乐郑氏藏本影印为《中国古代版画丛刊》本。    5.明刊西厢记全图    木版画集。绘刻者均未署名。据弘治十一年(1498)京师书坊金台岳家重刊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插图本翻印。原刊本系上图下文,画集中取其图,配以简短说明文字。图分单面式、二面连式、多面连式,因此,在一百五十六个画题中,有二百七十三个画面。绘画和刻作都比较粗犷,是北京版画明刊代表作品。原刊本藏北京大学。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参见“西厢记插图”。     6.高松画谱    木版画集。明代高松绘编。现存菊谱、竹谱、翎毛谱各一卷。嘉靖()间刊本。松、文安人,善书画。此谱图为单面,高26.8厘米,宽22.8厘米,绘刻作风甚为大胆泼辣,劲健有力,多以墨色块面为之,叶脉茎节枝枒处用阴线表现,注重黑白对比互衬效果。建国后有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影印本。惜版片有损伤断裂,摹印本有失原作风致。   
(2)万历年间版画    
(2).1 系年可考的版画    7.目连记插图    木版画。图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明代郑之珍撰,黄铤等刻。三卷。万历十年(1582)郑氏高石山房刊本。明富春堂及清种福堂均复刻此本。插图单双面不一,画风大胆活泼,线条粗实有力,阴刻与阳刻互用,线面结合,变化多端,为徽派版画的早期作品。徽派版画以此本插图分为水岭,自此以后,版画作风转向工细纤巧,在刻印技术上有长足的突破。原版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8.君臣图    本版画。图见《君臣图鉴》。明万历十二年(1584)益藩刊本。此本辑刻太古至元代君像四十一人(目录作四十三人),臣像一百一人(目录作一百人),并附传赞。君臣图像之类的刻本中,都有浮夸之感,惟此本绘刻不苟。    9.月亭记插图    木版画。图见《新刻重订出相附释标注月亭记》。明代星源游氏重订。二卷。万历十七年(1589)金陵世德刊本。此剧依据元代关汉卿《幽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衍变为传奇,别有施惠《幽闺记》,均有插图本。图绘王端兰、蒋世隆悲欢离合故事。插图单面方式,框高25.5厘米,宽13厘米,作风与富春堂本大同小异,线条较细,古拙尚存,而豪放健劲则不足。别有德寿堂校刊《全像注释月亭记》,插图已为双面对页连式,说明金陵版画自世德堂以后,作风向细致工巧方面转变。    10.顾氏画谱    原名《历代名公画谱》。木版画集。明代顾炳编。万历三十一年(1603) 虎林   (今杭州)双桂堂刻本。前有余玄洲、朱之蕃等序,并顾炳谱例六则。选编晋唐至元明画家如顾恺之、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赵孟頫、唐寅、董其昌等一百零六家共一百零六图。当时缩小其尺幅,仿佛笔意而成,可谓细摹精刻,颇费经营。此书有多种刻本。  
  11.帝鉴图说插图    木版画。图见《帝鉴图说》。明代张居正撰,黄秀野、黄应孝刻。四卷,万历三十二年(1604)金镰刊本。书内插图,对页连式,每事一图,插图甚富,绘刻均美,为徽派版画代表作。图文皆依历史故事绘编,用作规谏儿皇帝的读物,故名《帝鉴图说》。此书有万历元年张氏原刊进呈本,绘刻亦甚可观,别有江陵邓氏及日本翻刻缩本,均不及此本富丽精工。   12.程氏墨苑    明刊四大墨谱之一。程大约(君房)撰,丁云鹏绘,黄鏻、黄应泰、黄应道刻。十四卷。人文爵里九卷。万历三十三年(1605)歙县程氏滋兰堂刊本。该谱绘刻、印制都极讲究,无论画面构成、黑白处理和刀法运用都有特点。有彩印本。此谱附有罗马字表和《圣经》插图四幅,系当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赠,程氏以之复刻于《墨苑》。     13.图绘宗彝    木版画集。明代杨尔曾编,蔡冲寰绘,黄德宠刻。八卷。万历三十五年(1607)夷白堂刊本。又有万历间金陵文林阁刊本,卷首序末亦署“新安蔡冲寰汝佐绘,玉林黄德宠镌”。日本亨保二十年(1735)江都书肆嵩山须原屋新兵卫复刻武林杨衙夷白堂本。每卷前载画论,后以图示。卷一人物山水,收四十二图;卷二翎毛花卉草虫,收五十六图;卷三梅谱,收八十七图;卷四竹谱,收六十三图;卷五兰谱,收三十六图;卷六走兽杂画,收四十九图;卷七各家画论,无图;卷八各种画法介绍。大抵据周履靖编《夷门广牍·画薮》五种增润而成。  
  14.程氏竹谱    木版画集。明代程大宪绘编。二卷。万历三十六年(1608)程氏滋荪馆刊本。大宪字敬夫,海阳(今安徽休宁)人,为万历间画竹名家。卷首附写竹语诀及图中解说多为作者实践经验之谈,图文并茂,为明清两代同类书之上乘。
    15.海内奇观插图    木版画。图见《新镌海内奇观》。明代杨尔曾撰,钱塘陈一贯绘, 新安汪忠信镌。十卷。万历三十七年(1609)夷白堂刊本。书内插图,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单面、双面对页连式不等,所收皆名山大川,古刹名胜。图中标出山名古迹,旨在导游。是明代山水版画的重要作品。刻于武林,绘刻俱工。    16.人镜阳秋插图     木版画。图见《人镜阳秋》。明代汪廷讷撰,汪耕画,黄应组刻。二十二卷。万历三十八年(1610)汪氏环翠堂刊本。辑录历史故事,每事一图,对页连式,至为宏富,精工雄伟,兼而有之。为徽派版画之杰作。此书有日本宽文九年(1669)中尾市郎兵卫翻刻本,题《全一道人劝戒故事》,刊署明新都无如汪廷讷昌朝父编辑,见于长泽规矩也《和刻本类书集成》。   
  17.西游记插图    木版画。图见《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明代吴昌龄撰。六卷。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本。图有神仙佛菩萨,善男信女、芸芸众生、妖魔怪物、鬼魅精灵亦皆人格化,生趣盎然。所绘悟空、八戒、玄奘、沙僧亦栩栩如生。版本罕见,是同类书插图之佼佼者。其作风属苏州版画。   
  18.元曲选插图    木版画。图出《元人百种曲》。明代臧晋叔改订。十集,一百卷。万历四十三年(1615)臧氏刊本。插图每种一幅,单面方式,共百图,多数藏本集中成一册,列于卷首。绘刻精工,图中只署仿某某笔,不记仿绘人姓名。右上角标图(曲)目,作风一致。别有黄应光等两三人刻图本,当为武林翻刻本。      
(2).2 系年不可考的版画    19.青楼韵语插图    木版画。明代朱元亮编,张梦徵绘,黄桂芳、黄一彬、黄端甫刻。四卷。万历()间武林刊本。插图为十二双面,幅幅精工。图据散曲中香艳之词,撷句绘景设境,词情画意,相映成趣。梦徵为插图能手,仁和人,与同邑徐元玠同绘《东西天目山志》插图,点画精严,雕镂精巧,同为插图书中之上品。黄桂芳、黄一彬等为黄门子弟,木刻名手。此本当刻于杭州,为武林版画中的重要作品。    20.古杂剧插图    木版画。图见《顾曲斋元人杂剧选》。明代王骥德编, 黄吉甫、黄德新、黄一楷、黄一凤、黄庭芳等刻。二十种(卷)。万历()间顾曲斋刊本。1957年《古本戏曲丛刊》四集影印收此本。插图为单面方式,版心上方镌曲(图)目,下刻“顾曲斋藏板”。皆黄门叔伯兄弟所刻。人物秀俊,景色不苟,线条挺拔,刀锋犀利,刊于武林,为明季武林版画中的代表作品。徽州籍木刻家在杭州刻有多种版画书籍,故亦称杭州是徽派版画的第二故乡。    21.状元图    木版画。图见《状元图考》。明代顾鼎臣等撰,黄应缵书写,黄应澄绘图,黄应瑞、黄应孝、黄元吉、王玉生等刻。四卷。万历间徽州刊本。此书有多种刻本,书名题称不一。应澄字兆圣,号沧吾,工书法,善绘事。插图为单面方式,四周单边。白口,版心上方刻卷次,图中偶见刻工姓名。一图一考, 皆收明代历科状王。图画工致,镌刻不苟,为徽州版画之代表作。    22.环翠堂园景图    木版画。长卷通景。明代钱贡绘,黄应组刻。万历 () 间汪氏环翠堂刊行。环翠堂主人汪廷讷,字昌朝,号无闷道人,别题坐隐先生,安徽休宁汪村人。以盐业致富,寓金陵,筑室环翠堂,刻书甚多,所刻多自撰,且附插图。此图高约24厘米,长约1468厘米,绘刻精工,为难得的古版画珍品。图景自“白岳”如,大抵仿休宁一带的山水名胜和庭院建筑式样。山岚雾霭,掩映环护,庭常栉比,结构精严,界画工致,点刻不苟。金陵版画自汪氏出,一扫粗壮豪放作风,诸家书坊,纷纷向徽派版画靠拢,改单面为双面大版,逐步走向繁华工丽,以至乖巧。此为金陵版画与徽派版画合流后出现的新作品。     23.万锦情林插图    木版画。图见《 新刻芸窗汇爽万锦情林 》明代余象斗编 。六卷。万历 ()  间余氏双峰堂刊本。此本罕见,版面分上下栏,图上方镌“双峰堂余文台梓行”。双峰堂为万历间建安著名的书坊,刻有多种版画书籍。插图始以上图下文的传统式样,后改为卷首附图或书内插图,单面大版,作风亦由粗犷简略转为工细柔软。    24.杨家府演义插图    木版画。图见《镌出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明代纪振伦撰。六卷。万历()间刊本。书内插图,双面对页连式,图中上方刻图目,左右两旁联句,甚有气派。图绘杨继业世族保卫边疆的爱国故事。插图景物不多,人物突出,是金陵版画的传统作法,而描写细密,线条秀美,精工雕镂,一丝不苟,则是受徽派版画的影响。    25.三遂平妖传插图    木版画。明代罗本撰,刘希贤刻。四卷。二十回。万历()间钱塘汪慎修刊本。书内插图系对页连式,人物生动,绘刻精丽,风格独特,是金陵与武林版画合流的产物,为小说插图中的上乘之作,惜不具绘图人。    26.琵琶记插图    木版画。图见《李卓吾先生批评琵琶记》。元代高明撰,明代李贽评,赵壁(无瑕)绘,新安黄应光刻。二卷,万历()间武林容与堂刊本。卷首附图,对页连式。构图别致,设境幽美,虚实繁简,层次分明,诗情画意,相映成趣。容与堂为武林著名书肆之一,所刻各本附图亦甚精美。高氏《琵琶记》插图本有十数种之多,独以此本为优。    27.紫箫记插图    木版画。图见《新刻出像点板音注李十郎紫箫记》。明代汤显祖撰。四卷。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刊本。1954年《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收此本。书内插图,单面方式,框高19厘米,宽13厘米,四周双边,白口,黑鱼尾,版心镌“出像”某书名、卷别、页码及“富春堂”。图中上方题图(出)目,正文花栏有界。插图风格古朴,人物突出,线条粗放有力,黑白处理,变化多端。别有世德堂刻,两家插图作风相近。富春堂主人唐富春,号对溪,刻有百余种书籍,以戏曲为主,今存有四十余种。    28.西厢记插图    木版画。杂剧《西厢记》有数十种刻本,以所附插图闻名者亦有多种刻本,在版画史上影响较大,足资珍重的有:一、《新刊大学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五卷,卷首题咏一卷。元代王实甫撰,关汉卿续。此本插图,雄伟壮观,甚是少见。据该书牌记称“重刊印行”,当有原本,然已失传。现存插图本《西厢记》(全),以此本为早。所绘人物、服饰、建筑、器具、山水、花草、树石等景物,都与万历以后西厢诸本插图迥异,是这个时期北京版画的代表作。有影印本行世(参见《明刊西厢记全图》)。二、《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二卷,附录一卷,蒲东崔、张《珠玉诗》一卷、《钱塘梦》一卷。元代王德信撰,关汉卿续。明代余泸东校。万历初书林乔山堂刘龙田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北京图书馆藏本于1958年影印此书。建安版画以上图下文闻于世,自刘龙田出,始易为单面版式,书内插图,上方刊图目,左右联句,并饰以花纹图案,别开生面。三、《北西厢记》二卷。不著撰人。 明代汪耕 (于田) 绘图,黄鏻、黄应岳刻。万历()间玩虎轩汪氏刊本。白棉纸印本。书内插图,每出一幅,双面大版,绘刻精工。安徽省博物馆藏书。此书罕见,卷首崔莺莺图左下方刊署“明伯虎唐寅写,于田汪耕摹”两行。据此知起凤馆等插图本皆从此本出。四、《北西厢》五卷。元代王德信撰,明代陈洪绶、董玄宰、蓝瑛、褚允锡、单期等绘,项南洲刻。崇祯间山阴李氏延阁刊本。此本卷首附图,单面“月光型”,绘刻均极精丽。此外,明清之际还有不少刻本,其中著名的有:“钱穀画、夏缘宗刻《西厢记杂考》与黄应光刻《新校注古本西厢记》;陈聘洲等刻《环翠堂乐府西厢记》、《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王文衡画、黄一彬刻的凌氏本《西厢五本》(或称闵氏本《六幻西厢》);陈洪绶绘图本《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祕本》等。     
(3)天启年间版画    29.彩笔情辞插图    木版画。图见《彩笔情辞》。明代张栩辑,黄君倩刻,十二卷。天启四年(1624)刊本插图。十二幅,双面大版,对页连式,绘刻精工。卷首张栩自序称:“图画俱系名笔仿古,细摩词意,数日始成一幅。后觅良工,精密雕镂,神情绵邈,景物灿彰。”所图山光水色,屋宇树石及人物器用,皆潇酒绵密,摇曳多姿,情境交融,意味浓郁。    30.万壑清音插图    木版画。图见《新镌出像点板北调万壑清音》。明代止云居士辑,白云山人校订,黄光宇刻。八卷。天启四年(1624)刊本。书为曲选,每曲附图,对页连式,插图甚富,风格近似《元曲选》。    31.集雅斋画谱    木版画集。明末黄凤池编。八种。万历、天启 ()间刊本。一、《唐解元仿古今画谱》,又名《唐六如画谱》。传为唐寅摹画,实出曹羲(有光)、陈裸、宋旭等人手笔。 计四十八图, 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都有。万历间武林金氏清绘斋原刻。二、《名公扇谱》。孙克弘、陈淳、文震孟、吴炳等画,张成龙选辑, 万历间武林金氏原刻。计四十八幅, 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双面对页连式。三、《五言唐诗画谱》。蔡元勋画,刘次泉等刻。万历间集雅斋原刊本。每图后有明人书五言唐诗一首。共五十幅,绘刻均极精工,颇具圆润之致。四、《七言唐诗画谱》。蔡元勋画, 刘次泉等刻。万历间集雅斋原刊本。卷末有钱塘林之盛撰跋。图五十幅,单面,每图后有明人书七言唐诗一首。五、《六言唐诗画谱》,又题《唐诗六言画谱》。万历间集雅斋原刊本。此谱目录与诗画不合,诗图两全者四十页。四十至五十页有诗而无图,并多会出唐诗八首,图中不见绘刻人题款,或仍系蔡、刘等所为。 六、《梅竹兰石四谱》。虎林孙继先摹绘。万历末集雅斋原刊本。收梅竹兰石图一百幅,单面方式,每面一幅。七、《木本花鸟谱》。天启元年(1621)集雅斋原刊本。图为单面, 前图, 后为明人书花名及说明文字。图与目录有不合处,实收四十四种。八、《草本花诗谱》。天启元年集雅斋原刊本。图为单面,收牡丹及鸡冠花七十二种。前图,后明人书花名种类、形状及种植法说明文字。后两谱为黄凤池对景写生之作。 别有汪士珩镌图本,与原本小有出入,雕镂亦甚精工。1710年有日本中川茂兵卫复刻八种本,1918年日本文求堂铜版复印中川茂兵卫本,1926年日本大村西崖校辑《图本丛刊》本。此外尚有翻刻、石印本行世。八种画谱绘刻精工,诗书画合一,堪称三绝。   
  32.萝轩笺谱    亦称《萝轩变古笺》。木版画集。明末萝轩辑。 二册。 天启()间江宁吴发祥刊本。 此本罕见,且用“拱花”之术,早出胡正言《十竹斋笺谱》二十年,足资珍贵。框高21厘米,宽14.5厘米,白口,四周单边。辑刻自“画诗” 至 “杂稿”共一百八十八单面笺谱图,雕镂极工。卷首有天启丙寅年颜继祖“小引”,略云:“大如楼阁关津,万千难穷其气象;细至盘盂剑佩,毫发倍见其精神。 少许丹青,尽是匠心锦绣,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现藏上海博物馆,1981年有上海朵云轩复刻行世。日本存半部,大村西崖校辑《图本丛刊》曾收此本,但误为清康熙间翁松年刊本。    33.十竹斋书画谱    木版画集。明末胡正言编印。“十竹斋”是他的室名。该谱绘、刻约始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完成于天启七年(1627), 彩色套印。 内分“书画谱”、“墨华谱”、“果谱”、“翎毛谱”、“兰谱”、“竹谱”、“梅谱”、“石谱”等八种,每种图二十幅,由胡正言及当时名家如吴彬、吴士冠、魏之克、米万锺、文震亨等所画。除“兰谱”外,在图版的对开上,都有名人题句。程家珏《门外偶录》载:十竹斋常雇刻工十数人,胡正言“不以工匠相称”。其中刻工有名者为汪楷。胡与之“朝夕研讨,十年如一日”,故“诸良工技艺,亦日益加精”。该谱与十竹斋笺谱是我国版画史上宝贵遗产,对后来的木版水印技艺和版画艺术制作,影响较大,出版不久,便有翻刻本。《芥子园画传》饾版套印即仿之。     
(4)崇祯年间版画     
  34.十竹斋笺谱    木版画集。明末胡正言编印。四卷。刻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前有李于坚(介止)的《笺谱小引》和李克恭(虚舟)的《十竹斋笺谱叙》。李克恭文对笺谱演变与饾版、拱花的刻印阐述较详。笺谱内容:卷一分七类,六十二幅,有“清供”、“博古”、“奇石”、“华石”等;卷二分九类,七十七幅,有“龙种”、“入林”、“凤子”、“墨友”、“胜览”等;卷三分九类,七十二幅,有“孺慕”、“应求”、“敏学”、“尚志”、“高标”、“棣华”等;卷四分八类,六十八幅,有“建义”、“灵瑞”、“香雪”、“文佩”、“杂稿”等。其特点是用拱花法印制。1934年,鲁迅和郑振铎据通县王孝慈藏本,对此笺谱略作整理交荣宝斋翻刻。后又编入《中国版画史图录》。     35.九歌图    木版画集。明末画家陈洪绶据屈原《九歌》所绘,黄建中刻。初刊于崇祯十一年(1638),重刊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共二十幅。有东皇太乙、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及屈子行吟等。每图后面绘者手书题名。所画想象力丰富,《屈子行吟》一图,成功地塑造了屈原的庄严形象,为画史上重要的作品。   
  36.鸳鸯冢娇红记插图    木版画。图见《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明末画家陈洪绶批点并绘图,项南洲刻。二卷。崇祯()间刊本。此本卷首有锈像仕女插图两幅,单面方式。画面构图简洁,不用背景,人物形象顾盼有神,衣纹花饰均极讲究,形体感很强,为人物绣像图中难得之作。
  37.水浒叶子    或称《水浒牌》。木版画集。 是描绘水浒传中的四十名英雄人物而成的一种酒令牌子。明末画家陈洪绶绘,安徽黄肇初刻。每叶上书人名,有宋江、林冲、呼延灼、卢俊义、鲁智深等。前有江念祖题《陈章侯(洪绶)水浒叶子引》。《正字通》载:“牙牌,今戏具。俗传宣和二年设,高宗时,诏颁行天下,谓之骨牌。”《陶庵梦忆》谓后“以纸易骨,便于角斗”。“叶子”,则从本版印刷纸牌沿变而来。别有黄君倩刻图本,略早于此本。    38.博古叶子    或称《博古牌》。木版画集。明末画家陈洪绶绘,黄建中刻,唐九经题记。歙县汪南溟制,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有汪光被刊行本。共四十八叶,分为四组牌目,计绘刻陶朱公、石季伦、孟尝君、虬髯客等一百四十九人。绘刻俱精,题记上说:“备须眉,横姿态”,而又是“古雅精核,较水浒叶子,似又出一手眼”。    39.金瓶梅插图    木版画。图见《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明代兰陵笑笑生撰,新安刘启先、刘应祖、洪国良、黄子立、黄汝耀刻。一百卷。崇祯间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万历词话,附图即影印此本。图绘西门庆从发迹到衰亡的一生堕落腐化生活,反映欺压人民、凌辱女性等人间相,但有的插图格调不高。   
  40.燕子笺插图    木版画。图见《怀远堂批点燕子笺》。明代阮大铖撰,陆武清绘,项南洲刻。二卷。崇祯()间刊本。1955年《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影印收此本。此本卷首附图,单面方式。框高20厘米,宽12厘米,绘刻精工。图绘霍都梁和华行云、郦飞云二女的遇合故事。所附“华行云像”和“郦飞云像”,华服盛装,甚为精丽。刊行于杭州,属武林版画。此书别有《雪咏堂批点燕子笺》,图为圆型,亦精美。   
  41.明刊名山图    木版画集。明代郑千里、吴左干、赵文度、林士良、陈路若、黄长吉、蓝田叔、孙子真、刘叔宪、单继之等绘,刻工姓名不详。是崇祯()间刊印《天下名山胜概记 》的插图。计绘有燕山、鍾山、九华山、黄山、西湖、天目山、衡山、岳阳楼、赤壁、庐山、嵩山、泰山、五台山、华山、雁荡山、桂林等五十五图。据扉页所刊崇祯六年墨绘斋说明,“名山图访自旧志”。但绘刻精致,为明代版画全盛时期中山水画的代表作。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翻印出版《明刊名山图版画集》。    42.唐诗画谱    本版画集。明末黄凤池编,焦竑、董其昌、陈继儒等书, 画家蔡元勋、唐世贞绘,   徽派名工刘次泉等刻。选收唐人五言、七言及六言诗篇,集诗、书、画、刻于一辑,是为徽派代表作品之一。原书版框高27厘米,宽18.5厘米,画面先诗后图。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善本影印出版。    
五、清代版画      
(1)清初至康熙年间版画    1.离骚图    木版画。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绘图并集校,汤复刻。弘光元年(1645)刊本。收入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影印本。别有罗振玉、陶湘、郑振铎先后的影印本。此本目录作六十九图,实有六十四图,计《离骚》一图,《九歌》九图,《天问》五十四图,《远游》五图。据凡例说,“经兵燹阙失”。图为单面,卷首冠图及书内插图人物魅丽多姿,且富想象。《山鬼》一幅,不作狞恶怪物,而画成美女形象。《国殇》一图,改败绩而突出“武终鬼雄,生死不二”的精神。《天问》五十四图,则反映了“大荒内外,何所不有”的古代神话传说,具有“极古今名象之微,天地事物之变”,使观赏者“疑胸顿开,饥目得饱”,是萧云从著名版画插图。   
  2.太平山图画    木版画集。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绘,旌德刘荣、汤尚、汤义刻。清顺治五年(1684)刊本;别有乾隆三年(1738)熊氏集古堂辑印《太平三书图》本。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影印本中收此书原刊本。图绘太平山水全图一幅,当涂十五幅,芜湖十四幅,繁昌十三幅,共计四十三幅。双面蝴蝶装,绘刻精工,惜印刷模糊。图上题有古人诗名,并标明摹写,如王维、关仝、郭熙、夏圭、马远、黄公望等字样。此图为应太平推官张万选之请而作,卷首有张氏《图画小引》,称此图“原本古人,自出已意”。为萧氏的版画巨制。     3.息影轩画谱    木版画集。明末崔子忠绘。清康熙十二年(1673)梁清标刊本。为画传,前像,后书传,绘自上古许由起至明代海瑞止,计历代人物全身像四十幅。卷首有梁清标序。画传原作约百幅,后散失,梁氏“以重价收回四十人,付之梨枣,以传崔君之不朽”。   
  4.避暑山庄图    木版画集。全名《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清圣祖玄烨撰诗。 沈(山俞)绘图。二卷。康熙五十年(1711)内府刊本。绘自“烟波致爽”至“水流云在”三十六幅。双面,蝴蝶装,无边框版口,矩度精严,点粒不苟,皆承德行宫仿制江南名胜古迹,亦有气势,惟嫌刀刻板滞,稍逊韵味。绘图者沈(山俞)(有误作沈喻)曾与冷枚等同绘《万寿盛典图》,康熙、乾隆间供奉内廷司库,善山水及宫殿建筑,远近合法度。此书别有乾隆刊本,高宗弘历和诗,朱圭、梅裕凤刻,见《喜咏轩丛书》丁编《朱上如木刻四种》本。     5.耕织图    木版画集。清代画家焦秉贞绘, 朱圭、梅裕凤刻。《耕图》与《织图》各二十三幅。   刊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南宋时,奉化人楼(王寿)曾绘有《耕织图》,焦系据楼本而作。耕图描写“浸种”、“布谷”、“插秧”、“收割”、“登场”以至“入仓”等生产场面。织图描写“浴蚕”、“上簇”、“下簇”、“窖茧”、“练丝”、“染色”以至剪帛、成衣等生产场面,每幅并刻有清圣祖玄烨之诗。是清初殿版画中影响较大之作。   
  6.万寿盛典图    木版画集。清代画家宋骏业、冷枚等绘,朱圭刻。全书一百二十卷,内卷四十一、四十二都是版画,诗一百四十八页。原为清圣祖玄烨六旬而刻。康熙五十年(1711)又诏王原祁补绘,五十二年刻成。绘刻江南十三府戏台,福建等六省灯楼诸图,人物多,场面大,点缀繁复,宣扬清初“天下升平康乐”,影响较大。    7.凌烟阁功臣图    木版画集。清代刘源绘,朱圭刻。绘刻唐代凌烟阁功臣如杜如晦、魏徵、房玄龄、尉迟敬德、虞世南、秦叔宝等二十四人像。前有康熙间佟彭年、萧震等序,图像背面临摹历代书法家如蔡邕、颜真卿、黄庭坚、杜甫、文徵明等各体法书题句为之赞。绘者“自叙”谓受陈洪绶所画水浒三十六人影响,认为“古法谨严,姿神奇秀,辄深向往”,而又出自机轴,乃作精心描绘,今仅有陶氏涉园影印本行世。刻工精良,奏刀挺拔。与朱圭另一刻本《无双谱》(金史绘)是姐妹篇。   
(2)乾隆年间版画    8.三不朽图    木版画。图见《 有明于越一代三不朽图赞》。明代古剑老人(张岱)撰。清乾隆五年(1740)凤嬉堂刊本。书取《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图绘明浙江一地人物,以立德、立功、立言分门别类,镌像立传,系以赞语。编者标准不同,有可议之处。但图刻不苟,似为同代人所绘,足资参考。    9.晚笑堂画传    木版画集。清代画家上官周绘,刻工姓名未详。书成于乾隆八年(1743)。杨于位序。图中人物,自汉高祖、西楚霸王至魏晋、唐宋、元明以来,凡明君哲后,将相名臣,以迄忠孝节烈,文人学士,山林高隐,闺媛仙释之流,计一百二十人。用笔稳健有力,人物表情细腻,构图合法度又富变化,衣纹刀刻劲挺流利。在绘图及刻工上,与《凌烟阁功臣图》异曲同工。是清代人物画谱佳构,颇为当时艺苑所重。    10.圆明园图咏    木版画集。全名《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清世宗胤禛撰诗。孙祐、沈源绘图。二卷。乾隆十年(1745)武英殿刊本。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原为明代故园,清初多增修扩建,乾隆间达于全盛时期,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本绘刻的图景自“正大光明”至“洞天深处”计四十幅,无边框版口,蝴蝶装,仿热河承德山庄行宫而作。孙祐、沈源为乾隆时内廷画家,学西洋透视画法,凡建筑诸景皆合远近法,有法度。绘刻工致不苟,然板滞软弱为殿本之通弊。别有意大利郎世宁设计的西洋楼诸图,与木刻本迥然不同。   
  11.南巡盛典图    木版画集。清代画家上官周绘,刻工姓名不详。书为高晋所辑,刊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有弘历序。全书一百二十卷,分十二门,其中“河防”、“阅武”、“名胜”各门,都附有插图。如“名胜”门中,插图自河北芦沟桥起画至浙江绍兴兰亭止,正所谓“导游胜览,极一时之盛”。作品较为写实,关山寺镇,披图细览,一一可指,系记录清高宗弘历多次南巡的插图文献。   
  12.红楼梦插图    木版画。《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清代曹霑(雪芹)撰,高鹗续。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萃文书屋活字印本,通称“程甲本”;五十七年程氏再次印本,称“程乙本”。两本插图皆木板雕印,实为一板两用。插图本《红楼梦》以此本为早,卷首附图二十四幅(二次印本选刊十八幅),传为程伟元所画。单面方式,框高16.5厘米,宽11厘米。前图后题词,四周双边。与明末插图风格迥然不同,别具一格。比之此后的翻刻本、新续、后补本以及各种以《红楼梦》小说为题材的版画之作,较有价值。     13.皇清职贡图    木版画集。清代监生门庆安、徐溥、戴禹汲、孙大儒等绘, 刻工姓名不详。九卷九册。书先刊于乾隆年间,图则补于嘉庆十年(1805)。绘刻我国各少数民族人物和西洋诸国来使的图像,笔法颇写实。如所绘《淡水厅竹堑等社熟番》、《柔佛国夷人》等图像、衣着,皆有所据,力求逼真。原序曾谓:“非我监臣所手量,我将帅所目击,我驿使所口陈者不以登椠削焉。统计以部曲区名者,凡三百数,以男女别幅者凡六百数。”刻本旨在歌颂“四夷向化”,故笔拙刀软,意趣淡漠。    
(3)道光年间版画    14.五百名贤图    木版画集。图见《吴郡五百名贤图传赞》。清代顾沅编,张应麐传。孙继尧(玉峰)摹图,张锦章刻。二十卷。道光八年(1829)长洲顾氏刊本。据“例言”称:原本名《吴中往哲像赞》,为明王世贞辑至明中叶,后由长洲画家钱穀增绘若干人,至清张蟾增得五百七十人,定名《吴郡名贤图传赞》。顾氏从中选出二百余人,复依乡贤祠宇塑像及好古者鉴藏,加以考订付梓,四年方竣工。为同类书之集大成者,与《历代古圣贤像传略》为姐妹篇。    15.古圣贤像    木版画。像见《历代古圣贤像传略》。清代顾沅编,孔莲卿绘。 十六卷。道光十年(1830)长洲顾氏刊本。收自上古仓颉至明末冒襄止历代名公巨卿四百二十五人。前像后传, 图中篆文标目,凡政治、哲学、史地、科技、文艺等人物,皆附像传。吴廷琛序称:“(艹鬼)罗之博,诚好古之极思也。”与《吴郡五百名贤图传赞》为姐妹篇,收录宏富,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4)咸丰年间版画    16.列仙酒牌    木版画集。清代画家任熊绘,蔡照初于咸丰三年(1853)秋刻,翌年二月完工。画集绘有老子、嫦娥、黄初平、锺离权、葛洪、蓝采和、林逋等四十八人图像。其中“老子”一图,曾绘刻过两幅,足见创作谨严。初版印四十部,后有续印,扉页用朱色套印“每册价银一两”六字,即所谓流通本。原版已流入日本。
      17.於越先贤传    木版画集。清代画家任熊绘,蔡照初刻。咸丰六年(1856)王龄逐一作传并赞。绘刻浙江绍兴、上虞、余姚一带有关的名人如范蠡、西施、 郑吉、王充、王羲之、王琳、虞世南、贺知章、陆游、黄宗羲等八十人图像。为清代版画艺术中后起之秀。
    18.剑侠像传    木刻画集。清代画家任熊绘,蔡照初刻。刻成于咸丰六年(1856), 原名《三十三剑客图》, 后改版为《剑侠像传》,将唐人传奇文附刊在后为定卷。内绘刻赵处女、嘉兴绳技、西京店老人、聂隐娘、虬须叟、行者(韦洵美)、李胜、青巾者(任愿)、解洵娶妇、角巾道士(郭伦观灯)等三十三人像图。人物造型,吸收陈洪绶的传统;刻工尤佳,刀法清练。为任熊四部版画作品中最为得手的一部。   
  19.高士传    木版画集。清代画家任熊绘,蔡照初刻。绘者年仅三十五岁即去世,此系绘于咸丰七年(1857),是其一生最后之作。据光绪三年(1877)沙家英翻版本序言载,上卷缺《被衣》、《颜回》两图,中下卷有传无像。今所见之《高士传图像》仅二十六图,有王倪、巢父、许由、壤父、老子、曾参、原宪等。     
(5)光绪、宣统年间版画  
  20.红楼梦图咏    木版画集。清代李光禄(笋香)原辑,淮浦居士重编。画家改琦(七芗)绘图。光绪五年(1879)刊本。另有几种刻本,所见“黛玉”一幅,刻本有长扁两“玉”之别,以扁玉字本为佳。还有杭州文元堂杨耀松本,刻印较劣。白描造诣颇深,此册线条流畅,刀刻不苟,是清末的出色之作。     21.百华诗笺谱    又称《文美斋诗笺谱》。木版画集。清代张兆祥(龢庵)绘。 张祖翼序。宣统三年(1911)五月刊于天津。图计百幅,有牡丹、万年青、紫丁香等。饾版精印,可与当时雕印的彝器笺、古玉笺、吉祥喜庆笺以及李瑞清、姚华等所作的罗汉笺等媲美。有多种版本行世。
      
六、现代版画  
(1)历代版画选集    1.西湖十景图    木版画集。现代李一氓辑。一册。收明清有关杭州西湖书中的插图三种刻本: 前“西湖十景”十幅双面图,选自《西湖志类钞》,新安汪弘(木式)绘图,明万历七年(1579)刊本。后“西湖十景”十幅双面图,选自《西湖志纂》, 清雍正九年(1731)刊本。书前附有《 西湖全景 》一幅, 选自《天下名山胜概记》一书。明崇祯六年(1633)墨绘斋刊本。书末有李氏后记,叙其十景本末。“西湖十景”指: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曲院凤荷、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鐘、双峰插云。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影印出版。     2.北平笺谱    木版画集。鲁迅、郑振铎编印。刊于1933年。鲁迅作序云:“北京夙为文人所聚,颇珍楮墨,遗范未堕,尚存名笺。顾迫于时会,苓落将始,吾修好事,亦多杞忧。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名之曰《北平笺谱》。”内署“荣宝斋笺”。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等之作。饾版印制,镌刻工致。    3.红楼梦版画集    《红楼梦》小说、戏曲、年画、信笺等版画选集。阿英编。1955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所选插图有:清乾隆年间程伟元《红楼梦》刊本木刻插图,道光年间王希廉评本《红楼梦》巾箱本木刻插图,光绪年间姚梅伯评本《石头记》石版插图,嘉庆年间荆石山民《红楼梦散套》刊本木刻插图,以及1913年李鞠侪绘《金玉缘》石版面、苏州桃花坞木刻敷色《红楼梦》、天津杨柳青《红楼梦》木刻年画、木刻《红楼梦》压花笺、1914年《红楼梦七十二钗笺》石版画等,共九十二图。它反映了我国木刻插图艺术晚期及石印插图艺术早期的一般水平。    4.中国版画选    古代版画选集。1958年由北京荣宝斋编选翻刻。分上下册一函装,玉扣纸六开印制。前有郑振铎序,概叙我国雕版插图的发展历史,并指出建国后荣宝斋在继承古代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时有发展。选用书目七十五种,图一百六十七幅。内容包括宗教、科学、文学、画谱等类,尤以文学插图为多。最早的为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扉页画,历宋元明直至清道光三十年(1850)时作品。所选各图均有文字说明,对各本刊刻时间、地点、绘者、镌者及其风格都作简要介绍。在编排上,照顾到时代先后,也照顾到地区各派。上册分:唐宋元版画、明初版画、嘉(靖)隆(庆)版画、明金陵所镌版画、万历版画、明刊墨谱、诗馀画谱。下册分:明代黄氏诸家版画、明代汪刘郑鲍诸家版画、清康(熙)乾(隆)版画、嘉(庆)道(光)版画。    5.套版简帖    木版画集。系明清木刻水印契纸装饰图。赖少其编。196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共收四十二图。大凡山水、人物、花卉、亭台之属,尤以人物故实居多。采用《十竹斋书画谱》的饾版法,行云、流水、花朵多用拱花印制。相比之下,简帖诸作,更多吸取民间风格,较为奔放,套色华丽,是研究徽派版画的珍贵资料。    6.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    木版画集。傅惜华编。分上下二册。198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选辑古典文学作品二百二十余种计图八百余幅,包括杂剧、传奇、戏曲、说唱、小说、传记、诗词画谱等。前有出版说明,约略叙述我国文学版画的发展以及本书体例。所选各书,均有释文,对书籍类别、刊刻时间、地点、书肆名称、插图绘者、镌者及其版式均作介绍,附排在图的上方。所选最早的插图有宋山西平阳姬家刻印的《四美图》,元至治建安虞氏新刊全相平话,最多的是明万历以后至清光绪年间的作品,前后历六百余年。我国雕版印刷史上著名的刻地,如建安、新安、金陵、武林、平水、北京、吴兴等地都有代表作;著名刻书家黄氏、汪氏、刘氏、郑氏、鲍氏、唐氏、陈氏、凌氏、项氏等也均有作品选入。      
(2)现代版画合集    1.木刻纪程  
木版画集。鲁迅自费编印的我国最初的创作木刻集。1934年铁木艺术社出版。由何白涛、李雾城(陈烟桥)、陈铁耕、黄新波(一工)、陈普之(蓝加)、张望(张致平)、刘岘(王慎思)和罗清桢八名作者的二十四幅黑白木刻集成。自1929年朝花社出版《艺苑朝华》,特别是1931年夏在上海的木刻讲习会后,木刻社团相继成立,如木铃社、野穗社、无名木刻社、MK木刻研究会以及一八艺社木刻部等。画集系五年实践的纪录。当时限于资力,只印行一百二十本,除赠送作者及选印关系人外,以八十本发售。    2.北方木刻    木版画集。郭沫若序。1947年高原书店出版。收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西北二十八位作者的一百二十二件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件木刻窗花)。作品反映北方解放区广大军民的生产劳动和战斗生活,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乐观情调。风格上吸收中国民间美术的养分,具有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郭沫若称其为《抗战八年木刻选集》的姊妹篇。全书用中、英两种文字刊印。    3.中国版画集    木版画集。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并序。 1948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收集六十四位作者的九十七件作品,从“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后举办的一、二、三届全国木展中选出。作品反映出国民党统治区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之中的苦难及他们的斗争和希望。画集附有《中国新兴木刻发展史》一文。有中、英文二种版本,英文版由老舍作序。    4.新中国版画集    木版画集。全国美术协会编并序。分上下二卷。1949年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有精装本、普及本两种。上卷收解放区二十六位作者的三十七幅作品;下卷收国民党统治区二十九位作者的三十六幅作品;前面有彩色版画七幅。作品均选自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会。    5.十年来版画选集    木版画集。李桦、力群编并序。195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选录年十年间全国九十四位作者较有代表性作品一百六十幅,各以不同手法塑造了当代各种人物的生动形象,描绘了新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作品的品种、体裁、形式多样,除木刻外,还有砖刻、石版画、铜版画、玻璃版画;风景画和静物画较过去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套色版画更有显著的提高。    6.解放区木刻    木版画集。邹雅、李平凡编。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四十七位作者的作品一百四十四件。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连环木刻、窗花、插图和木刻抗币等,描绘了人民子弟兵英勇善战、可歌可泣的动人场面和军民之间亲密友爱关系,展现战争年代的风貌。作品朴实有力,明快清新,摆脱了外来影响,形成一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新风格。书首有邹雅序。书末附有《回忆鲁艺》、(陈叔高)、《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木刻活动》(邹雅)、《晋察冀敌后木刻运动》(徐灵)、《版画活动在新四军》(杨涵)等文稿。    7.鲁迅收藏中国现代木刻选集    木版画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为纪念鲁迅诞生八十周年与新兴木刻运动三十周年而联合编辑。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鲁迅生前对木刻作品的搜集和整理,仅北京、上海两馆当年收藏的木刻作品就达三千多幅。选集收录年创作的作品九十三件(九十七幅),反映了被压迫群众的苦难生活和革命发展的方向。也有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风俗画和风景画。这些作品是研究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和研究鲁迅的珍贵史料。    8.中国现代木刻    (Modern Chinese Woodcuts)英文版木版画集。向国外介绍我国现代版画的作品集。1965年外文出版社出版。收录六十年代初期优秀的套色、黑白木刻作品八十一幅。作品富有诗情画意,表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面貌和各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形式风格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中国气派;不同流派画家的作品都得到了反映。    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会版画选集    木版画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辑。196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所收一百二十幅作品,选自1964年全军第三届美展版画展品部分,其中三十一幅为美展获奖作品。作品以各种不同的手法描绘了部队生产,富有艺术感染力。      (3)现代版画家专集    1.古元木刻选集    木版画集。古元作。艾青序。195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选自作者年十一年间创作的木刻作品四十三件。以清晰明朗、简洁朴实的手法描绘西北解放区的人民生活和八路军与人民的鱼水情,如《运草》、《选民登记》、《人民的刘志丹》以及《焚毁旧契》、《减租会》等。1949年后创作的《鞍山钢铁厂的修复》、《工人上夜校》和《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则表现了城市工人生活。画册反映出作者从早期受欧洲版画影响的表现手法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技法的转变,创造出独特的富有中国民族气派的风格。    2.彦涵木刻选集    木版画集。彦涵作。力群序。195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中的三十六幅木刻,是从作者1941年开始创作后十三年间的作品中选出。其中有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创作的《不让敌人抢走粮食》、《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狼牙山五壮士》(插图)以及《诉苦》、《向封建堡垒进军》等。1949年后,作者从朝鲜战场、治淮工地、工业建设基地等方面体验生活,创作了《彭德怀将军》、《攻克天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治淮民工》、《祖国向工业化迈进》等。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富有战斗性和生活气息,刀法流畅,层次丰富,具有个性特色。    3.阿诗玛插图    木版画集。黄永玉作。1957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阿诗玛》是云南撒尼族口头流传的叙事长诗。内容叙述聪明美丽的姑娘阿诗玛和她勇敢的哥哥阿黑与恶霸地主英勇机智斗争的故事。插画者运用优美而富有抒情味的线条和色彩,描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共十幅,为水印套色木刻。作品充满诗的意境和情调,具有清新独特的风格。    4.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    木版画集。罗清桢作。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共收录木刻作品七十五幅,除个别作品外,几乎都是按原作大小制版,能清楚地看到作者从粗犷的刀法渐趋精细严谨的风格。创作态度认真,作品内容注意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如早期的《韩江舟子》、《逆水行舟》、《贫病》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着重于抗日救亡题材的创作,如《抗战三部曲》、《号角》、《追击》等。    5.李桦木刻选集    木版画集。李桦作。力群序。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曾直接受到鲁迅的指导。画集选有年早期作品如《丽日》、《山居》、《细雨》等;抗日战争时期作品《开到前线去》、《雪地行军》等;年创作的《粮丁去后》、《怒潮》(组画)、《民主的行进》等;建国以后则有《抢修发电机》和为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所作的插图等。在艺术处理上较多使用三棱刀和圆口刀。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早期作品豪放自然,后来逐步严谨细致,注意结构的正确性。    6.张漾兮木刻选集    木版画集。张漾兮作。196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选刊作者年二十年间的作品三十八幅,分建国前后两部分。1949年以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成都和川西农村,以反映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为主,具有一定生活深度。作者善于吸取民间年画和画像砖、画像石的效果,溶于木刻,线条流利并富有金石味,黑白处理有致,对比强烈。建国后多作套色,画面明朗欢愉,均具个性风格。代表作有《成都车码头》、《人市》、《抢米》、《西湖风光》和《送饭到田间》等。    7.新波版画集    木版画集。黄新波作。林垦序。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从他一生创作的六百余幅中选录年四十四年间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一百三十八幅,如《卖血后》、《年轻人》、《太阳从我们手中升起》、《沉思》、《横断南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作品以黑白为主,构思新颖,线条优美,画面富有装饰效果和诗情画意。      
(4) 版画理论著作    1.木刻创作法  
版画技法书。白危根据日文版《创作版画的作法》及《世界美术全集》等书编译而成。鲁迅校阅并序。1937年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正文分六个部分,简要讲述木刻版画的特点,创作版画的意义,版画的种类,中国、西洋木刻史略以及木刻创作法。附录介绍了木口木刻和木面木刻的各种用具和材料,并有附图和说明文字。还附有中、比、德、苏等国的版画作品四十幅。鲁迅于1933年为该书作序时评说:“虽然稍简略,却已经给了读者一个大意”。    2.中国版画史图录    木版画集。郑振铎编。共五辑二十册。1940年中国版画史社出版。珂(王罗)版及彩色木版印刷。辑录古代木刻版画一千数百幅,对唐至清代的典籍、佛经和小说、戏曲插图以及画谱、笺谱等,博采兼收。每册附有中英文说明。为研究中国版画和重要参考资料。每辑各印二百部,其中一百九十部为编号发售本。每六辑印好一半,未成书。    3.鲁迅与木刻    版画理论文集。陈烟桥著。景宋序。1944年在福建赤石由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出版。系《新艺丛书》之一。收集作者1939年所写的《鲁迅与木刻》、《鲁迅论木刻版画》、《论木刻与绘画》三篇和附录《鲁迅精神与新美术家的任务》一篇。对鲁迅提倡新兴木刻的用意,培养指导木刻青年的劳绩,以及对木刻版画的论述,作了较为具体的叙述,是最早评述鲁迅与美术的著作。《论木刻与绘画》一文,系作者对木刻与绘画关系的看法。1949年由开明书店重版。1956年苏联莫斯科《造型艺术》有译载。    4.中国版画    版画史论著作。王伯敏著。分六章二十三节。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从最古的殷、周时代的雕版书起,论述了版画的雏形期(汉)、成长期(隋、唐、五代)、兴盛期(宋、元)、鼎盛期(明)及至版画的普遍发展时期(清)。并对一些典型版画、著名画家、刻工作了简略的介绍。附录中还对《石守信报功图》一画的内容、历史意义、表现特点及创作年代问题等作了探讨研究。书末附有历代单色、彩色版画图版共一百二十七幅。    5.中国版画史略    版画史论著作。郭味蕖编著。分六章三十二节。1962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通过对历代经典佛画、文艺读物插图、画谱、笺谱等典型版画作品和陈洪绶、萧云从、任熊等著名画家的介绍,阐述了从唐至清的版画艺术的发展过程和风格、流派的沿变关系。书末附有历代版画图版七十四幅。    6.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    版画史料。李桦、李树声、马克编。为纪念我国新兴版画的导师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编集。1982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大事年表”、“回顾中国新兴版画的战斗历程”和“建国以来版画发展的丰硕成果”三大部分组成;记事及回忆文章均出自写作者亲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除文字外,并附刊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版画创作活动照片及形象资料三百七十余幅。  
  (5)现代版画报刊    1.抗敌画报    美术刊物。1938年初在新四军政治部驻地云岭(今属安徽泾县)出版。四开,石印,单页。新四军政治部文艺科吕蒙主编。读者对象为部队战士,兼顾敌后人民群众。内容以木刻与漫画为主,用皖南当地的玉版宣纸印刷,分发各连队并张贴于市镇街头。每月出版一期。1939年9月起由赖少其主编。用铅印和石印结合印刷,改为三十二开本,不定期出版,并有色彩画页,文图并茂,出版至1941年皖南事变止。    2.刀与笔    综合刊物。1939年11月在浙江金华创刊。十六开本,每月一期,内容以木刻与漫画为主。万湜思、项荒途等主编。由万湜思、项荒途、张乐平、章西涯、金逢孙等组织的刀与笔社出版,出至第四期,被勒令停刊。    3.木刻艺术    美术刊物。1、《木艺》。日在桂林创刊。二十四开本。黄新波、刘建庵等主编。共出二期。2、《木刻艺术》。1941年在浙江丽水出版。十六开本。 郑野夫、杨可扬主编。浙江丽水木刻用品合作社发行。1943年在福建赤石续出了第二期。1946年9月,为配合《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的宣传,在上海由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又编辑出版了两期。    4.新木刻    木刻副刊。由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主编,1947年5月起附刊于上海苏商中文报纸《时代日报》。初为双周刊,后改为周刊,1948年8月该报被迫停刊时为止, 共出五十二期。该刊除发表木刻新作外,并有木刻理论和评论、技法和经验等方面的文章。停刊后,曾将该刊前后发表的作品和文章,选辑成《新木刻》单行本,由时代书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5.版画    美术刊物。1956年10月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创刊。双月刊,十六开本。编委会由王琦、彦涵、古元、吕蒙等组成。并由李桦、力群、野夫、赖少其、杨可扬等轮流担任执行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出至1960年第23期停刊,中国版画家协会于1980年成立后,《版画》作为协会会刊,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恢复出版。     
(日晚20:20肖毛据“中国美术网—[期刊画谱]”分类整理)  
楼主发言:9次 发图:0张
  肖毛兄功德无量,也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如现代部份,不可没有《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啊。
  4.中国版画  版画史论著作。王伯敏著。    似为《 中国版画史》。
  好极了,有参考价值。遗珠难免,银鱼兄还可以在下面接续嘛。
  小银鱼:我不是说了,里面缺的很多嘛:-) 我连里面的错字都没改。这只是个纲,有了大家的补充,才会更完善。今天我太累了,懒得再弄了。
  补上几条:  唐
五代  1. 文殊菩萨骑狮像。如来形坐像  敦煌出土  2. 菩萨像  新疆出土  3. 地藏菩萨像  敦煌出土  4. 观世音菩萨像  敦煌出土  5. 沙门天像  开运四年(947)曹元忠刊刻  宋  1. 一切如来心秘全身舍利宝箧印  北宋开宝八年(975)钱弘俶刊  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北宋雍熙二年(985)刊  3. 应现观世音菩萨立像  北宋钱弘俶刊  4. 营造法式  北宋元符间刊  5. 达磨宗六祖师像  南宋刊  6. 妙法莲华经  南宋绍兴年间刊  7. 小字法华经  南宋刊  7.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  南宋嘉定间杭州刊  8. 六经图  南宋乾道间刊  金 元  1. 圆悟禅师语录  元大德二年(1298)  2. 义勇武安王位  金平阳徐家刊  3. 居家必用  元至元五年(1339)友于书堂刊  4. 长春宗师庆会图  元大德九年(1305)刊  5. 法华经普门品  元刊    另:四美图当为金平阳姬家刊  明清版画不可胜数,改再补。    
  五年前,我曾在一家小画廊里猛然发现古元先生的版画。    尺幅不大却开价很高,竟还价后700成交,后装框装裱后,    一精品也。    古元,中山人也,中国美院院长,版协副主席,曾多年前亲笔为俺题过匾,字拙,已故。    借此顺悼先生。  
  好文,学习了~~~~~~~~~~:)
  四美图当为金平阳姬家刊  __________    甚是。原稿错了。这个版画目录,对宗教版画收得不多,我手上有本谈版画的小册子,光这些宗教画就收了几十种。另外,谢谢补充。      如现代部份,不可没有《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啊。  --------  因为这是古版画目录,所以,现代版画方面没怎么细看,本来想删去的,却没舍得:-)《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这本书的初版我有,年的木刻界大事及木刻集,里面基本包括了,当然也有茅盾作序的那本抗战八年木刻集。          我曾在一家小画廊里猛然发现古元先生的版画  -----------  好羡慕你。我只有几本古干先生装帧设计的几本书而已:)他画的西游记插图也很不错。
  江苏美术出版社近年曾出了两种中国古版画集9金陵版画、日本藏版画)
  江苏美术出版社近年曾出了两种中国古版画集9金陵版画、日本藏版画)  ————————  谢谢!那肯定是大块头,不是我能买得起的:-)
  刚在超星下载了几本书,其中有郑振铎全集第14卷,里面包括了很多论古代艺术的文章,还有我最想看到的《中国古代版画史略》的全文呢。
  多谢肖兄,我也喜欢古代版画,今日见此书目,受益非浅.但我曾见几种&&孔子圣迹图&&,肖兄好象没有提,郑振铎先生好象挺推崇它的.
  各位:江苏美术出版社的《日本藏中国古版画》原价98元,《金陵古版画》原价135元,两书均16开精装 ,现对折供应!地点:江苏启东市长龙苑8-104
邮编:226200
  种&&孔子圣迹图&&,肖兄好象没有提,  ——————  不是我没提,是那书目没提:-)      各位:江苏美术出版社的《日本藏中国古版画》原价98元,《金陵古版画》原价135元  ————————    能否提供简目,印刷情况等?谢谢!    
  请看今天的天涯书局BWT发的“书画文博特价图书!”即可!《日本藏中国古版画》、《金陵古版画》均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约97年初版图书,全新。款寄施惠新经理收即可,电话:,款到即寄!
  测试一下雅虎的相册:-)
  易拍那里上传成功,但不知怎么用。
  喜欢此单! 收藏!:)
  喜欢此单! 收藏!:)    
  俺也收藏。
  请教一个问题:  《水浒叶子》是酒具(酒令牌子)还是酒具?画的正上方的“X万贯”是什么意思?
  打错了字。  《水浒叶子》是酒具(酒令牌子)还是赌具?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一个战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