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讲故事视频然后同时候给我们小人物的游戏

EETC_FORUM1土豆网_小组帖子_爱看电影_ 《让子弹飞》——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
本帖地址:/groups/posts.html
1. 《让子弹飞》——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点击:531
前言:统一回复给几个满嘴五毛党的五毛控们,尤其是电影还没看就来指责我的五毛控,不再一一回复了:这篇影评本来做自high之用,预想的读者就是&br/&我自己和我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文中怎么来劲怎么写,怎么高兴怎么写,更从没求着时光网把我推荐到首页,所以如果我的来劲而让你感觉到没劲,对不起,&br/&本人不是专栏作家,只对自己的来劲负责,对你的没劲,表示同情,但是概不负责。&br/&PS:影评的标题是《不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不是首页显示的《不讲故事的导演不是好导演》,嘿嘿,我觉得题目被这么一改我就变成老学究了。&br/&&br/&&& &br/&《让子弹飞》是一部让我倍感幸福的电影,就像饿了好多天之后突然吃了一顿麻辣火锅一样,幸福的倾诉欲急剧上升,但又被辣的说不出话来。这种幸福感源于对姜&br/&文的信任,尽管《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难懂透支了一部分人对他的信任,但是《让子弹飞》向这一小部分人声明“你们现在回来还是来得及的”。一般导演在取得&br/&一定话语权之后都会拍自己最想拍的东西而不是最容易拍的东西,这是一种难以忽视的情结,我始终认为姜文是有艺术片情结的人,这种表达自我的欲望在《太阳照&br/&常升起》里通过隐喻的镜头得以诗意的表露,但是“不好好讲故事”绝不代表姜文讲不好故事,当他愿意踏踏实实讲故事的时候,他讲的活色生香百花齐放,那嘴皮&br/&子比天桥底下专业讲故事的还灵泛,最重要的是还没丢掉情结。敢情在人家手里电影就是一玩具,想拍成什么样就能拍成什么样,能给自己找乐还能让你乐,这才是&br/&他最可怕的地方。       &br/&如果看电影就像跟着导演进行一次旅行的话,这次姜文的确是做了一个称职的导游,向观众证明了,不会讲故事的导游不是好导演。在《让子弹飞》之旅的开头他就&br/&已经花样百出的牢牢抓住了观众,观众和片中的葛优一样吃着火锅唱着歌就中了姜文的埋伏,“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此后催笑弹一路穿膛破肚再也没落下&br/&来。观众一路上左拥英雄,右抱美人,更有各色坏蛋做伴,赤裸裸的恶和闪亮亮的义都转化为坦荡荡的乐,不用偷着捂着,不用藏着掖着,《让子弹飞》就是要挠遍&br/&你的痒痒肉,让你笑让你笑让你笑。       &br/&跟前几年的《疯狂的石头》一样,此次《让子弹飞》再一次为“喜剧”正名:真正好的喜剧绝对是高智商者的游戏,不在故事本身有多高深,而是讲故事的手段。虽&br/&然几千年来我们的主流文艺作品一直以来都背负着“文以载道”的传统追求一种厚重感,但是我一直相信中国人绝对是世界上最有幽默感的民族,而且是高级幽默,&br/&既然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说,那我们就换个方式说,说的让上头听不出来还得让自己人听的出来,幽默感就是这么来的,是面对残酷生活的必备武器。我们的各种民间&br/&传说和小品段子中,幽默层出不穷,所谓话糙理不糙,看似粗俗的话中蕴含的是从苦哈哈穷光光的生活里凝练出的智慧,另外中国人历来在战场上是擅长攻于心计&br/&的,三十六计,计计走心,而在我看来《让子弹飞》就是把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战场上的计谋揉碎了放在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框架里,&br/&再用姜文天马行空的脑袋瓜子一整合,这部电影就用“不3D,不山寨,不抄袭网络用语(反而是给网络用语添砖加瓦了)”的“三不”方式制造了一场视觉奇观以&br/&及语言艺术奇观,将电影的造梦功能以去科技化的方式发挥到极致,证明了中国人的梦幻不一定非要科幻。这是这部电影最让我激动的地方,因为这才是我心目中中&br/&国国产喜剧电影的正路。       &br/&说回电影本身,前面提到《让子弹飞》制造了一场语言艺术奇观,台词已经不能用搞笑来形容,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不刻意,恶趣味横生,有时法庭辩论(凉粉案),&br/&有时小品段子(张麻子抱县长夫人尸体痛苦),有时群口相声(大哥,你是懂我的),当骂人都能变成一种艺术的时候,我崇拜的只想骂人。所以这部电影是真的不&br/&怕剧透和影评,在这部电影身上不会再出现“影评比电影好看”的惨剧了,因为你如何用苍白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那场语言奇观?从故事主题来看,《让子弹飞》在&br/&鹅城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建造了一个男人的“梦想战场”,融合了血性、心性与智慧,姜文姜文把最容易出彩的一个奸角和一个丑角分别给了发哥和葛优,自己扛起&br/&了一个兼具匪气、霸气、灵气、义气、正气等各种气的理想型男人,大有“让你们可劲儿的出彩,我愿意一个人挂彩”的豪情壮志,怀抱“站着挣钱”以及“让老百&br/&姓站着收钱”的治国理念,姜文试图在电影中建立一个没有阶级之分的“理想国”。简单来说,这个故事就是骗子买官,土匪抢官,恶霸想当官,土匪和恶霸你一拍&br/&我一拍的交手,骗子在土匪和恶霸之间来回蹦跶,最终土匪利用民怨铲除了恶霸,土匪做了官应该做的事情,而真正的官在哪里?电影中突出了恶霸、土匪和骗子三&br/&种边缘人物,真正的官是隐匿的,民众的脸是模糊的,而其实他们又是无处不在的,如果非要从《让子弹飞》电影中读出什么政治隐喻的话,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这&br/&不是这部电影的看点,包括电影中的各种死亡以及暴力场面,都被黑色幽默消解了其本身的残酷,观众来不及伤感就又被推入狂欢的洪流中,只有在片尾经典国片&br/&《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再次响起时,在制造了这一切的英雄望着奔向“上海滩”的“孩子们”时,我才发现确实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忧伤隐藏在了大欢乐的&br/&缝隙中,马和枪注定要被留声机和自行车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取代,刚才那一场集体高潮已经变作为一场《鹅城旧事》罢了。       &br/&最后不得不提《让子弹飞》中那些角色,《让子弹飞》的演员无疑是很幸福的,当剧本给了表演这么强有力的支撑后,他们只需把自己扔进去,享受表演的撞击享受&br/&戏剧的快感。从主线看《让子弹飞》其实就是用三个人来演两个人的对峙。姜文在片中一如既往的“大男人”却不会让观众反感他在“装爷们儿”,因为片中张麻子&br/&这个角色“有粗有细”,有豪情又有智慧,是不摆pose只干实事的“军事家”,男人都想成为的男人,女人都会崇拜的男人。有了一头飘逸长发的葛优用他举重&br/&若轻的台词功底将一些本没那么好笑的东西给放大到极致,他的身上兼具小人物的油滑与天真,把汤师爷这个终于掉进钱眼里屁股却留在了树上的倒霉蛋儿演的活灵&br/&活现,在喜剧片中葛大爷无非是最好使的演员,一句话不说就能逗的观众前仰后合,最难得的是他仿佛并不自知自己的魔力。演惯了正剧的发哥终于有机会发挥了生&br/&活中老顽童的一面,在电影中他演一个恶贯满盈的奸商,永远体面的装束,中英文双语频道自由切换,无厘头的表情,步步为营的算计,发哥本来就有张讨喜的脸,&br/&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可爱了,在《让子弹飞》里让个喜欢按照严格的程序行事的反面人物只让我觉得是个爱演的科学怪博士,却是真的恶不起来。     &br/&  &br/&让子弹飞中的“群戏”是真正的群戏,各色配角都整齐划一的团结在大哥的周围,基本上有配角出现的时候就有主角出现,所以三位大哥的脸始终是最清晰的,而配&br/&角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尤其是张麻子的麻匪队伍,“欢乐六人行”或各显神通或群口相声,出彩也是集体出彩,很少有人单独跳脱出来。相比较麻匪这边有爱的&br/&家族式组织结构,黄四这边就像分工明确的专业恶霸公司,陈坤和姜武“欺男霸女二人组”被安置到黄四这边反而因为一场“凉粉案”而跳脱了出来,在这场掀起第&br/&一个小高潮的群戏中,姜武和陈坤一红一白一莽一阴配合的天衣无缝,硬生生的在不谙世事的小六子的肚子上扯开了一条血口子,这场闹剧式的杀戮让人触目惊心。&br/&有意思的是,在陈坤姜武吊儿郎当出场的时候,我身后一位女观众惊呼“这是陈坤?”,相比较其他早已被贴上“硬汉”标签的几位黄金配角来说,被贴着“文艺”&br/&标签的爱情片“黄金主角”的陈坤光名字排在众演员表里就让人心生疑问,可是当他抽去了眼底的深情,换上赤裸裸的无情时,跟本片的整体气场竟然也很和谐,原&br/&来这个演员不仅可以谈谈情,更可以发发恶。在凉粉案中,胡万这个角色一方面要在众人面前扛着所谓“正义”和“道德”的大旗,另一方面要在慷慨陈词之中渗入&br/&利器般的阴邪,像个明知道被告是无辜的仍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无良律师,陈坤演的很有张力,捋头发的小动作,台词的爆发力,以及在“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这句&br/&台词时展现的戏剧范儿的身段,这段表演难得的是完整,动静皆有,一气呵成。最后刽子手眼中流下的那滴鳄鱼泪让我不得不感叹,他流露出的这种坏已经不是一种&br/&谋生的手段一件招摇过市的衣服,而是一种属于天生混蛋的浑然天成的呼吸。想到“鸿门宴”那场戏中胡万自然的舔过自己嘴角的血,我心理暗想:幸亏这个角色很&br/&快就被姜文弄死了,要不让他再成长几年,也许他会是张麻子最大的对手。虽然所谓的大师级作品里经常给坏蛋做人性善恶的二元论分析,但我一直认为世界是一定&br/&有人的恶是流淌在血液和基因中的。《让子弹飞》里的天生恶人暂时满足了我的对于“恶”的“恶趣味”。       &br/&子弹呼啸而过后,其实我觉得姜文还是那个姜文,你可以说《让子弹飞》是大众电影,但全民狂欢反而更证明了这是属于姜文一个人的胜利,他身上永远有种领袖气&br/&质和革命激情,我不觉得他在刻意迎合谁,从他之前的作品中比比皆是的幽默桥段里就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有做“大喜剧”的天赋,而且谁又能说《让子弹飞》之后姜&br/&文就一定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了?针对姜文,任何定义都很多余,因为很明显,他不愿意被别人定义。如果非要说迎合,与其说是《让子弹飞》的趣味迎合了观众趣&br/&味,不如说《让子弹飞》的智慧迎合了观众的智慧,因为恶搞常有,智慧却不常有,本山大叔说这是一个对快乐宽容的时代,观众从不缺快乐,缺的是走脑子的快&br/&乐。
站内影片推荐
创建时间:Feb 26, :03 PM
爱看电影的土豆们呐!来燃烧你的视力吧!
今日浏览量:11
总浏览量:866647
新加入成员
小组收藏的视频
Copyright &
沪ICP证:& 网络视听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沪公网安备:
药品服务许可证:
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医疗卫生许可证: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土豆和
本网站主办方已经对本网站内全部正版授权的视频内容,采取了必要的反盗版和防盗链等技术措施,并且添加、设置权利管理电子信息。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主办方的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盗链、冗余盗取等)直接或间接地盗取相关视频内容、不得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隐藏或者修改本网站域名、播放器软件、土豆标识等)删除或者改变相关视频内容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否则,本网站主办方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后半部分,哥哥舍利姆和弟弟贾马尔在一个高楼工地上重逢。这时的哥哥跟着老大混江湖,已经是个&人物&。四周高楼林立。城市发展之快抹平了往日的痕迹,一排高楼取代了兄弟俩童年居住的贫民窟&&在那里,他们的母亲在教派斗争中被活活打死。脱贫致富、出人头地的哥哥亢奋地告诉弟弟:&这就是印度!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我们站在世界的中心。&  哥哥的眼睛里燃烧着虚妄。作为世界上的人口第二大国,继中国之后取得经济改革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面是大型购物中心、国际奢侈品牌、国际艺术买家纷纷进驻,科技上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另一面是印度占人口总数70%仍是文盲。  作为一部反映印度社会现实的电影,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下简称《百万富翁》)获得成功并不奇怪,尽管导演丹尼&博伊尔不喜追随好莱坞叙事风格,但和原著相比,电影中增加的美女爱情、印度贫民窟生活场景、融合印度民族音乐的现代电子曲风等无一不是吸引眼球的商业元素。  其实看完电影之后,应该去看书。原著不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叫《问答》,作者是一位印度外交官维卡斯&斯瓦鲁普。这是他的处女作,文笔不算特别漂亮,正如斯瓦鲁普自己所说:&我写的都是真实。&作为一个印度人,他笔下那些情节的感人力量其实不是来自于文学性,而是来自真实。  斯瓦鲁普说,他根本不用为积累素材而费神。年,他作为印度大使常驻伦敦,身在那样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城市,他的一些同事写起了小说。他对自己说,也许我也可以写点什么。然后他被两则新闻吸引,一则是一个英国军官在参加热门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中舞弊被控;另一则是印度没有受到教育的孩子学会使用电脑。他把这两个故事糅合起来,想写一个励志故事,让一个来自贫民窟的孩子最终得到《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大奖。他想说的是,只要努力,充满信心,梦想就会实现。  仅仅用了两个月,斯瓦鲁普就完成了小说。他说,我的速度快得你大概都不会相信。提笔之前,他完全没有想到会大受欢迎。电影开拍前,小说已经被翻译成36种文字。  2009年3月,中文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由作家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也许是为了销售成绩,书名沿用电影的名字,书封使用电影照片。  7个月后,斯瓦鲁普的第二本小说《六个嫌疑人》也由作家出版社在国内推出。和《百万富翁》类似,《六个嫌疑人》也采用分体结构,聚焦印度社会现实。不同的是,《百万富翁》关注穷人改变命运,《六个嫌疑人》聚焦中产阶级的社会责任缺失。更不同的是,《六个嫌疑人》是一本推理小说。在一个派对之夜,高官之子被杀,警察锁定了六个嫌疑人,因为他们都带枪出席派对。六人来自六个不同社会阶层:甘地灵魂附体的退休贪官、大牌电影明星、非法入境的部落人士、手机惯偷、被骗婚的美国男子、腐败政客。在介绍这六个人的生平、动机时,印度社会的表皮被层层揭开。最后的结局当然出乎意料。  斯瓦鲁普在小说方面的成就令人艳羡。他出生在印度一个律师世家,如果不是母亲在饭桌上撂狠话&如果再有人当律师,就把他赶出家门&,他的大学专业就不会是历史、哲学和心理学。翻开斯瓦鲁普的履历,没有丝毫的文字创作经历。他回忆说,童年爱好写作,但是没有持久。1986年,他进入印度外交部,在2001年之前的15年间,他从来没有提笔写过任何东西。  2010年4月,斯瓦鲁普携太太来到上海。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他穿西装打领带,在书城二楼电梯口设摊签书,来往的人流很惊讶:哇,是个外交官。B=《外滩画报》S=维卡斯&斯瓦鲁普(Vikas Swarup)外交官的书写代表自己  B: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你三个选项,a、让更多的人了解印度;b、表达自己对印度当下的观点;c、满足儿时的写作瘾。  S:都不是。我是为了取悦于读者,让读者快乐,拥有休闲、愉快的几个小时。  B:但你在书里针砭印度现实,比如你批评司法制度,描写刑讯逼供。你借作品有所表达,是吗?  S:不,我的初衷并不是要写一部反映负面的作品。我在早先的采访中也提到了,我的作品是在写那些一无所有并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小人物,他们不是百万富翁,也不是优等生、富二代。在通常情况下,他会从事一些诸如酒保之类的工作,并且工作性质多种多样。他们出身贫寒,生活困苦,但是生活的历练赋予了他们解开所有谜题的答案。总的来讲,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告诉读者经历风雨之后才能看到彩虹。我必须承认印度社会现存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并相信自己,最终会获得成功。小说的基调是乐观正面的。  B:你是外交官,外交官是有政治性的。你在书写时,怎么处理这一身份带来的限制?  S:如果你的作品是文学小说而不是政治小说,你的文稿是不必接受审查的。政府与你的文学创作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作者表明书中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政府意见,就可以自由创作。拿我的作品《六个嫌疑犯》为例,我没有接受任何来自政府的审查,我只需申明这部作品是文学小说,甚至不需要申请出版批准。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我拿政府发给我的工资,唯一要征求政府同意的就是:领取版税。  B:在电影《百万富翁》中,贾马尔被诬告作弊,被警察刑讯逼供。据说是由于印度政府的干预,执行刑讯的警察从高级警察变成了低级警察。  S:在原著中,高级警察收受了贿赂,执行拷问的是低级警察。电影和原著是一样的,并没有受到政府任何的暗示。  B:你出身律师世家,家境富裕,如何体味贫民的生活并感知他们的人生?  S:我虽然出身中产阶级家庭,但是印度贫富阶层的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彼此的生活空间不是相互隔离的。你可能住在五星级酒店或豪宅,但是一推开家门就能看到穷人、乞丐。我也有很多来自底层阶级的朋友。但是观察贫民仅仅是涉及他们的表面,无法触及他们的灵魂,所以想要深入描写好底层人民,自己必须具备同情心。想要真实刻画出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作家必须从他们的角度来想象他们的生活,只有如此才能够创作出真实可信的人物。  B :在《百万富翁》的结尾,小人物得到爱情和金钱。在《六个嫌疑人》的结尾,凶手没有被抓获。这两个结尾都好得让我觉得不真实,是你的一厢情愿。  S :的确如此,这两个完美结局都是我刻意为之。在《百万富翁》中,贾马尔回答问题时是在讲述他的一生和故事。他的听众不是他的律师,也不是他爱慕的女孩,而是广大读者。其实我一直在询问读者:贾马尔是否值得堂堂正正地获得大奖?当读者坚定地认为&是的,他应该赢得大奖&时,结局就非常合情合理。与此类似,争取民主的斗争过程也很缓慢并充满了不公正,但是最终真理会获得胜利。所以,我觉得这种美好的结局是很自然的。  和《百万富翁》相比,《六个嫌疑人》比较灰色。《百万富翁》的人物性格黑白分明,好人就是好人,《六个嫌疑人》的人物都是有缺陷的,面对很真实的生活,很难去界定某个人物的好坏,所以后者的结局较为模棱两可。电影和作家的关系就像远房亲戚  B:在印度,一个人的名字是识别其身份的标签。电影《百万富翁》把男主人公的名字从罗摩&穆罕默德&托马斯改成贾马尔&马立克。听说你对此非常遗憾?你和导演丹尼&博伊尔就此沟通过吗?  S :是的,我对此感到很遗憾。主人公罗摩&穆罕默德&托马斯的名字代表了印度的三大宗教,这个特殊的名字不是某个特定群体的代表,既不代表印度教、伊斯兰教,也不代表印度北方南方,而是整个印度的代表。在书中,他是孤儿,因此可以这样取名。但是在电影中,他有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因此他的名字必须改变。这是由于家庭总是处于某个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不具备整体代表性。他们可以是来自印度南部或者北部,也可以信仰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基督教。因此,这种特定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主人公需要一个特定的姓名,导演最终选择了贾马尔这个伊斯兰姓名。我当然有点遗憾,但是没有办法,电影是电影,书是书。  B :电影《百万富翁》虽然保持了原著的结构,但还是改了不少地方。  S :我遇到苏童,苏童说起电影和作家的关系就像远房亲戚,不是母亲和父亲。我认为苏童很精辟地概括了原著作者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的电影对原著都作了巨大的改编,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指环王》和《哈利&波特》。总体来讲,我对电影还是挺满意的,整体制作水准很高,在舞蹈、音乐、剪辑、摄影方面都请了优秀人才。电影虽然改编了一些东西,加入了爱情等成分,但是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和结构。  我告诉大家一件趣事。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在看电影之前读过原著,由于原著和电影的名字不同,他不知道电影是改编自我的作品。看完电影之后,他告诉我有一部电影抄袭了我的作品,我必须控告电影公司。等他知道电影是改编自我的作品之后,非常吃惊,完全无法相信。  B :电影增加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女孩拉提卡,她是男主角杰玛一直为之努力的人。在我看来,拉提卡是杰玛的梦想化身。在书中,没有拉提卡,杰玛一直幻想到的是母亲等女性的身影。  S :书的主线是&问答&。电影加入女孩拉提卡,强化爱情之后,主线就不仅仅是&问答&了,&问答&和爱情两根主线并行,把书的着重点转移了,电影也因此变得非常煽情。如果没有这段爱情戏,可能它就得不到奥斯卡奖。现在摆在我面前的现实是,加入爱情戏之后,这么多观众喜欢,获得了奥斯卡奖,市场也成功了,那就这样吧,有什么呢?挺好的。  B :电影强调命运。这部电影也改变了你和主演们的命运。男女主角一炮而红,你的生活也被打破平静。对于这种突如其来梦幻般的命运变化,你的感觉如何?  S :这本书在电影开拍之前已被翻译成36 种文字,但是这部电影把这本书带到另外一种高度,更成功的高度,很多人在看过电影之后阅读了原著。对我个人来说,这一切的改变都不是特别重要。成功和名望固然很好,但我认为谦逊踏实的精神更为可贵。我的人生哲学非常简单,成功和名望都会成为历史,生活会从头开始,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持谦逊踏实,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B :影片拍完之后,在片中扮演童年贾马尔的小演员的家还是被拆了,他的前途在哪里?  S :那两位小演员的结局还是很好的。他们已经搬离贫民窟,现居住在中产阶级社区。之后,我在洛杉矶、孟买见过这些孩子几次,也和他们交流。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凭借这部电影的成功,他们获得了来之不易的机会,千万不要被镁光灯下的光鲜生活所迷惑,而是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过两三年,谁还会记得这部电影的演员呢?而良好的教育能够使你在未来的人生中继续受惠。我认为他们迄今所取得的成功已经很令人赞叹。  参加奥斯卡颁奖礼时,我站在台上,看到那孩子在台下,站在他旁边的就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那一刹那我意识到,你的出身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未来。当两位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同台交流,这传达出一个什么样的讯息呢?他们不再是来自贫民窟的孩子,而是优秀的艺术家。我觉得这就是媒体的伟大之处,它可以使你一夜成名,把你从零变成英雄,也可以把你从英雄变成零。印度有一个著名演员Johnny Walker,他曾经靠捡酒瓶为生,也开过公交车,有一天突然被人看中,变成超级明星。  B :《百万富翁》在印度的争议很大,被媒体指责为&出卖贫穷&。  S :原著的书名和电影不同,对于贫民窟的描述在书中的比重非常小,在最后才出现。电影的叙述结构和小说完全不同,贫民窟充斥影片的主要内容,主人公出生并生长在贫民窟,所以电影在上映之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而原著在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任何争议。但是在奥斯卡大获全胜之后,所有围绕这部电影的争议都消失了,电影也成为了印度的旗帜。我们的良心被扼杀了  B :你在《百万富翁》之前就写过一本关于职业杀手的长篇小说但没有出版,它和《六个嫌疑人》有什么内在渊源吗?S:《德里的杀手》是我在伦敦时写的,写了一半,停下来开始创作并完成了我的处女作。  B :在《六个嫌疑人》里,来自原始部落的小伙子艾可提被冤入狱,并死在狱中。艾可提是一个象征美好人性的人物。你为什么安排他死去?  S :艾可提来自一个非常原始的文明,在他的部落里,打猎时使用的武器是弓箭,没有任何诸如电视、录像、图片等现代科技。同时,艾可提的部落中不存在谎言和欺骗。因此,当艾可提来到印度北方邦这个有霓虹灯、电视&&什么都有的城市之后,他就像一面镜子,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看看,你们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创造的文明和推崇的价值观只是在宣扬金钱和美色,穷人和丑陋的人都被从文明中驱逐。艾可提这个人物的设置是用来让我们自省并思考这个问题。  艾可提代表的是我们的良心,这种良心恰恰是我们在现实中扼杀的。  B:《六个嫌疑人》针对的是印度的中产阶级,责问中产阶级的责任缺失。  S :在我看来,中产阶级是国家最重要的部分,是上层和下等阶级之间的桥梁。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勇于创新,很多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来自中产阶级向前的推动。在书里,记者阿德瓦尼发问:当中产阶级丧失前进的勇气和思维,仅仅想维持现状时,未来会怎样?所以,我就是提出这个问题,让大家自省其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B :书里,记者阿德瓦尼写给总统的信措辞激烈。他的观点能代表你吗?  S :当我描写人物时,书中人物并不能代表我的自传和思想,我只是在描写这类角色的思想和方法。正因为阿德瓦尼是一个激进人物,冲动,所以他才会去杀人。这和生活中的我完全不同。但是他的很多观点是正确的,如中产阶级满足于现状,只想进入上流社会,飞黄腾达。当中产阶级不去关心底层阶级人民,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困境,因为当中产阶级只关注自我的利益,谁来关心照顾底层阶级的人民呢?  B:《百万富翁》的结构来自电视节目,《六个嫌疑人》的结构来自哪里?很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结构。  S :我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读者,几乎读了她的所有书,但是《六个嫌疑人》的结构正好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相反。她总是先发生案件,然后等待侦探出场解决,而在这部作品中,罪犯竟然是侦探本人,这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惯常的结局相反。  B:《六个嫌疑人》即将搬上银幕,剧本由《猜火车》的编剧约翰&霍奇操刀。你对电影有怎样的期待?  S :初编的剧本约翰&霍奇给我看过。这版比较忠于原著,但是我不知道最终的剧本是否会有更大的改变。  B :你希望谁来导演电影《六个嫌疑人》?在《百万富翁》上映之后,有评论说,如果由印度导演执导,电影的命运会完全不同。  S :如果由印度导演来执导电影《六个嫌疑人》当然更好,因为这部作品的很多界定更加模糊,印度导演更能把握。但这是一个商业决定,不由我说了算。我曾经问过丹尼&博伊尔是否愿意再次执导,他很明确地拒绝了,因为他手头的片子很多,没有时间。  B :你今后的写作计划还会和印度有关吗?  S :不,我正在创作一部新的作品,但还在构思阶段。故事的背景在印度之外并涉及到众多人物,其中一个角色可能是中国人。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上海外滩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