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金戈上市时间”是不是很贵?

【金戈赤兔】末日降临,贵金属触底反弹无力
摘要:   美国众议院议长伯纳(JohnBoehner)周三表示,如果总统奥巴马(BarackObama)无法拿出有效的减支减赤法案来使美国联邦执政党恢复财政收支平衡,也许者拒绝批准共和党提出的为所有年收入低于100万的家庭永久减税的法案 ...
  美国众议院议长伯纳(JohnBoehner)周三表示,如果总统奥巴马(BarackObama)无法拿出有效的减支减赤法案来使美国联邦执政党恢复财政收支平衡,也许者拒绝批准共和党提出的为所有年收入低于100万的家庭永久减税的法案,那么他将需要为谈判破裂导致“财政悬崖”,并使全体美国人蒙受大幅增税之苦的这一系列后果负责。  奥巴马表示,将会继续与共和党籍的国会众院议长伯纳(JohnBoehner),以及其他一些国会领导人进行会谈,以商讨出能够进一步消弥双方之间分歧的措施来。他表示,希望能够争取赶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先行敲定一个初步的协议,从而确保能赶在新年到来之前表决完毕。  投资者似乎已经将对欧元债务危机的所有注意力都转向美国财政谈判,尽管目前谈判缺乏最新进展,但投资者仍预测期望两党能够在年底达成一致,令风险情绪受到支撑。此外日内积极的欧洲经济数据也扶助风险情绪。  欧元(EUR)区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12月18日将希腊的长期主权债务信用评级由“部分违约”上调为B-,同时将其短的期限债务信用评级由“部分违约”上调为B。评级后市为“稳定”。而这也是自欧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的主权评级首度被上调。  受到来自标普及欧洲中央银行的双重肯定的情况下,希腊国债吸引资金的能力明显增强。周三欧洲市场尾盘经济数据显示,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下滑,最新下行147个基点至11.42%。    昨天天交所再度收取中阴线,目前进一步下行至6263低点,空头其实凶凶,但是比较明显的信号是,在进入这一区间后,的下行速率有所减缓,走势图日线再度向下测试至前期起涨点6220一线,乃至于6160强支撑的概率比较大,其中一旦实体突破6220,将会形成大级别的M顶,届时技术面将会非常恐怖。但是反观蜡烛与移动平均线系统的结合来看,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乖离,尤其是在4小时和1小时周期上,均显示白银已经进入超跌状态,走势随时有触底反弹的需求,那么对于日内操作就需要格外谨慎,笔者认为,自6954高点跌至日内低点6263,下跌幅度将近700个点,此时进入区间后,不能盲目追空,可适当博取多单。操作上多空均有机会,但是短的期限必须以短期为主,快进快出,毕竟财政悬崖方面还未取得明显进展,在这种大背景下,白银触底反弹很难有所趋势偏强表现。  行情分析:  1、日内回测6200-20一线买入,如见6160附近继续补入多单,止损在6140下一点,目标合理把握至  2、上方初次测试6340-50一线轻仓卖出,止损在6400上一点,目标合理把握短期即可。  3、盘中如果趋势偏强站稳在6340-50上方,则可以等待回测6310-20之间去买入,止损利润合理把握  4、日内操作风险进一步加大,需要做好风险防范,尽可能的先去顺势操作,单不宜追空,对于低位多单,策略轻仓短期尝试   15:00德国1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  15:00德国1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年率  21:30美国上周续请失业救济金人数  21:30美国上周初请失业救济金人数  21:30美国第三季度GDP年率终值  21:30美国第三季度GDP平减指数年率终值  21:30美国第三季度消费者支出年率终值  21:30美国第三季度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季率终值  23:00美国10月房价指数月率  23:00美国11月成屋销售  23:00美国11月成屋销售月率  23:00美国11月咨商会经济领先指标月率  23:00美国12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  23:00欧元(EUR)区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责任编辑:张汇 ,
来源:贵金属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建议,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贵金属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真实姓名:张汇
介绍:贵金属网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贵金属黄金资讯门户网站,为黄金投 ...
路演直播:
相关阅读 22:53 22:2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34 19:13
论坛最新执帖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作者:
最后回复时间:
千足金收兑价:309.26
金条(浇铸)
品牌金条(压铸)
批发价:339
批发价:341
指导价:349
指导价:351
回购价:324
回购价:324
回购价:---
回购价:--
市场概况:昨天,欧洲出炉了多项数据,其中最令市场感到意外的是德国10月失业人数出现减少。并且,欧元区10月服务业信心和经济信心也意外出现增长。除此之外,其他经济《大秦帝国》---- 电视剧已经很精彩!书,更是精彩绝伦!|读书|文学 - 河源论坛 - 河源九九论坛|河源新闻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大秦帝国》---- 电视剧已经很精彩!书,更是精彩绝伦!
《大秦帝国》一共十一本,我已经看完第一部----《黑色裂变》上下册,现在已经转入第二部----《国命纵横》下册。 作者把秦国定位为,“中国的原生文明”。我极为认同!秦朝虽然短短几十年光景。但是,从商鞅变法到一统中国,近一百年(粗略算),留给中国的是2000多年,至今仍旧的中央高度集权、统一度量衡、封建社会式法治、奖耕奖战、不再是孤独的“学而优则仕”,更有“学而优则商”的萌芽。。。。。。 春秋战国,数十国并列,犹如现今的国际社会、犹如现今的市场经济----每个行业都多强并存。。。。。。,期中的法家、兵家、纵横家、道家、儒家。。。。。。犹如现今的各种治国治商之道。。。。。。 商鞅的“大公无二虑”的精神,现今的政治家中仍然难寻一二------而我们的当今社会又是不可缺乏的!。。。。。。 我们只知道,秦国统一中国的意义重大,可我们并不知道,数十国并存,相互牵制、互为平衡,对统一中国的难度有多大!现今,联合国的安理会要通过一个决议尚且如此艰辛、多国打伊拉克、阿富汗仍旧举步维艰,何况统一实体的十数个列国。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所起到的作用是如此的举足轻重!
《大秦帝国》第二部-----《国命纵横》上下册:商鞅变法经历了整整23年,随着秦孝公的升天,商鞅成为了秦惠文王安抚旧势力的“牺牲”!之后,秦惠文王任用书(音)里疾和司马错,继续坚定大兴商鞅变法之势,引进张仪,运用“连横”融化苏秦为六国对抗强秦所使用的“合纵”之策,中间的内容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苏秦其实并不轻松,他不仅要面对各国六百多年积下的错综复杂的恩恩怨怨,防范“合纵”过程中的反反复复;又要为各国君主平衡国内的新旧势力;更要寻觅各国当中的“合纵”砥柱。。。。。。张仪和苏秦的外交斡旋无疑就是当今国际社会当中的大外交策略------美国与欧盟、美国与中国。。。。当年的“华约”和“北约”、苏联和美国。。。;当今的欧盟无疑就是“合纵”,美国利用希腊的经济危机所运用的手段,无疑就是“连横”的手段之一;丰田的全球扩张战略无疑就是“商业的合纵”,美国参众两院的听证会,无疑就是一种为本集团的汽车崛起的“连横”玩法。。。。。。秦国的秦惠文王时期,可谓“内忧外患”------国内,富裕升平30多年,吏治难以跟上形势,腐化之像已现!国外,“合纵”已成,48万列国“合纵”军队已在东国门-----虎牢关驻扎。秦惠文王对内急需进一步改革,对外重用张仪坚决走“连横”之路,可谓延续商鞅变法的重点在于整顿吏治,张仪认为,吏治不正,强国之路则无以为后。秦惠文王果断行事-----凌迟处死处死“耕牛贺君寿”的县官。。。中国改革32年至今,是否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国内-----吏治?!国外-----欧盟、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我们国人是否能像当年的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们的政府能否一如秦惠文王。。。?!历史永远在延续、永远在重复。。。。。。今日的中国与当年的秦国都有惊人的内忧外患啊!我们今天的中国不就是-----国命纵横?!
敬佩老秦人的厚重、敬佩老秦人的卧薪尝胆、敬佩老秦人的天下为公!
大秦帝国这段历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视为“中国的原生文明”。这本《大秦帝国》共11本,从秦孝公力主的商鞅变法到秦国一统中国,绝对是波澜壮阔,中间的强国之道、兵法儒墨道策百家争鸣之势、权谋之术、春秋战国文明、中国的版图历史.....于商于政都无所不予涵盖。而且有关春秋战国的书本来就不多,《东周列国志》太杂乱、《史记》太简单...适合现代人看的真不多,《大秦帝国》暂时是绝无仅有的。如果你要看《明朝那些事儿》的话,《大秦帝国》可是不得不看的。
最近看报纸,温总理的一句话可以让人对吏治的担忧,“通货膨胀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乃至政权的稳定。。。。。。”。2009年,乃至本月,仍不断有央企“叫”一个又一个的“地王”。我们说,央企拿着的是谁的钱?是不是“别家的钱好花”?这些央企的背后,除了地方政府的利益以外,是否还有“吏治”的问题呢?
《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上册秦惠文王去世以后,其长子-----赢荡成为秦国君主,历史上称之为秦武王。秦武王力大无穷,堪比楚霸王。拥有强大武力的人都崇尚武力,秦武王成为君主以后,几乎把商鞅变法之势损而殆尽,一味寻求武力上的治国之道,这于秦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条亡国之道。好比训蛇有一手的人都会沉迷、炫耀于“玩”蛇,而终逃不出被蛇伤命一样。秦武王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进入周天子的洛阳城,灭周尚无快感之际,要独力举雍鼎,力竭身亡!在位时间不到十年。秦武王力则大矣,确是天生的“没有生育功能”,虽然妻妾成群,却无一生儿育女!也可以说是天意、是秦国的国运所在。其弟赢稷成为了君主接任人,历史称之为秦昭王。秦国也因此回到商鞅变法的轨道上。。。。。。秦昭王是秦国历代君王当中在位最长时间的君王,虽然秦昭王和秦始皇之间还有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但是这两代君王在位时间总共不超过十年,对秦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可以说,秦昭王对秦国最终统一中国起着承前继后的强大作用。从《金戈铁马》上册150多页开始,转入了战国最后的列国恋战之中------齐国要合纵秦国灭宋国、宋国要联合秦国灭齐国、楚国要灭鲁国。。。。。。再次合纵、外交斡旋、利益交易。。。。。。我正在看。。。。。。
至今为止,春秋战国时代和秦国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重视人才: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为自身的强大和霸主地位,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是中华5000多年历史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齐国更是堂堂煌煌地办起了稷下学宫,供天下来齐的学子、宗师进行学术研讨和讲学、开坛论战。当时,大名鼎鼎的孟轲(孟子)也多次进住稷下学宫。二。志大才疏:春秋战国的历代君王绝大部分都是志大才疏,也就是眼高手低之辈。既无用人之力又无容人之量。譬如魏国,孙膑、商鞅、张仪。。。。。。一个又一个的时代大才都是魏国人,却没有为魏国所用;譬如,齐国,稷下学宫每年耗费大量财物,吸引了大量人才,但是,齐国却有一条怪例------ 稷下学宫的人一律不予任用为官。三。不容易突破统一中国的惯性思维:能够成为霸主几乎是所有君主的春秋大梦。历时700多年的春秋战国,群强并列,相互牵制,灭一小国也要做大量的外交斡旋的工作,以避免失衡成为列强的众矢之的,带来亡国大祸。久而久之,列国君臣都养成了习惯思维------不敢一同中国为大任。可想言之,习惯性思维经常会为我们带来很多的盲目和损失。四。封地奖赏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周朝以礼治国,因而制定了至今仍见其影《周礼》,奖赏功臣以封地为主,尤其是大功臣,而且经常是世袭制,到最后封无可封,没有能人效死力,原来的大功臣通过兼并别人的封地,封地日益扩大,孙子兵法所云“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功臣的势力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控制,就变成列国并起,自己倒只有几十里地,勉强维持生计了。结果让犬戎一打过来,西周就不得不从镐京搬到洛阳,变成了东周。有鉴于此,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及后,君王就不敢再乱封地了。五。现今我们所崇尚不已的儒家圣人------ 孔夫子、孟夫子在春秋战国时代是空有嘴脸上的地位:各国君王为了不至于落得不敬贤人、堵塞才路的骂名,才表面上去应酬两位圣人。用孔子自嘲的话就是“惶惶如丧家之犬”。而跟上时代的法家、兵家、纵横家的人才则是抢手货,后世的几千历史里仍旧大放异彩。所以,治学之道是条条大道通罗马的。
增长知识,感谢朋友的来稿。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秦国的人才之道: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君王痛定思痛,从仅重视奖耕战,一切以武力宣泄,导致越大疆域越小的教训中清醒过来。从秦孝公大胆任用外来人才------商鞅,大力推行商鞅主导的商鞅变法,废除封地世袭制、废除奴隶制(以国民代之)、以功论赏、奖励耕战的同时奖励工商业,引进“外资”兴办企业。。。。。。;秦惠文王则大胆启用商鞅推荐的文才书(音)里疾和兵家天才司马错的同时,主动引进外来人才张仪------专门负责国家的对外事务。治国政策上,延续商鞅变法的同时,大刀阔斧地整治吏治,使吏治完全适应和符合新形势下的国内综合发展和“国际”形势。。。。。。;秦昭王的用人特点是,以能力和品德用人,不以官职高低和亲缘而论,令丞相魏冄(外戚)大胆举荐,以20万军队彻底打败了六国第二次“合纵”军队60万对秦国的围剿,并成就了一代名将白起的杰出贡献。同时,三代君王的“将相和,国家兴”的人才眼光造就了秦始皇一统中国宏业的坚实基础。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兴,则国家兴。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一样,决定未来的,不仅是现今的营收(或者GDP),更重要的是长远的人才策略和管理者容才胸襟。
接上帖:对秦国当时的疆域情况了解透彻,就会明白当年红军25000里的长征,目的地为什么是陕北?为什么选择延安?当地民风朴实、厚重、眼睛雪亮、忠心无二虑,是“扬名立万”的好地方,而且地方纵深、有险可守,当时也是民心思变。无怪乎两三千的列朝都城。
还没看过这部电视剧哦...但是我看过那部历史巨作...赞捏..[s:163]
秦国的人才之道(接):即使是秦武王,在位时间短、无所作为、一届武夫,但是临终前仍能清醒地选择合适的接任人选------被送到燕国为人质的弟弟------赢稷,而没有让位于另一个野心勃勃而才能平平的弟弟------赢壮。而秦昭王(赢稷)确实是一代明君,执政时间也是秦国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其任内不但取得了横扫六国第二次合纵军队的围剿,而且通过继续沿用商鞅变法和整治吏治,奖耕战、尚工商,壮大国力,更及时和有效、恰到好处地采用白起所提出来的扩充秦国的实战部队(从20万扩充到40万)的建议,使秦国在综合国力、可继续发展、有效军备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和提高。这些贡献是日后秦始皇能够完成一统中国,结束700多年的国家分裂、战火频仍局面的宏伟大业起到承前继后、储蓄力量的决定作用,也是秦始皇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有如此宏大作为的有力保障。众所周知,虽然是临终前的一刹那的决定,但是离开了日常的所思所虑,这种决定是难以有所安排的。以秦武王一届武夫尚能做出如此恰到好处的接班人安排,恰恰是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做好人才选用、做好君王传承的有力证明。这也是秦武王对秦国的最大、也是唯一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轨迹!
昔日的楚国------- 楚怀王晚年,秦国大良造爵、上将军白起,吸取和改变历史上齐、魏等中原大国出兵楚国的习惯做法,利用秦国已占据的巴蜀国的优势,统兵十万、在巴蜀招训水兵三万,下江洲(今日重庆地区),建造楼船、斥船等各色大小船舰近千艘,水路并进,并以船只运送步兵,以现今海军陆战队的战法,沿江东进一举占领楚国沿江大小城市30多座,楚怀王被迫迁都(从郢都千往)淮水(淮河)附近的寿郢。白起更以焚毁楚国的王陵------彝陵,企图激怒楚怀王前来决战,一战而灭楚国主力部队。同时,白起步步为营,禀报秦昭王派遣丞相魏冄带领文吏把攻占的楚国城市旋即归入秦国疆域管理体系,面对秦国这种文治武功,楚国忙于迁都、忙于混沌不堪的政事,竟毫无动静!------没有增援部队、没有应急措施,几乎让秦国为所欲为!白起的聚歼计划也因此落空------真是大愚若智!秦昭王立刻抛出和谈计划,派出赢显(秦昭王的同母异父哥哥)入楚面见楚怀王。以楚怀王为首的楚国政府上下,把秦国抛出来的主动和谈举措,与“迁都寿郢,楚国中兴”的方士预测扯上关系,楚怀王更大言不惭地向赢显提出,秦国赔偿损失,向楚国赔礼道歉......,举朝上下一片喝彩!视为振兴楚国之举!。。。。。。最终楚怀王被“送”入秦国。。。。。。可见“阿Q精神”的优雅领导风格在我们的春秋战国已经屡见不鲜的啦!
“好战必败,忘战必危”燕昭公执政时期,燕国的中兴名将------乐毅,在齐国名士鲁仲连以低姿态(赔偿侵燕损失、就合纵时燕国军队首领被齐缗王所杀一事赔罪。。。)向燕国斡旋,力争燕国承若取消当时合纵列国、武力对付齐国,以挽回当时齐缗王趁合纵攻秦之机,擅自灭宋并据为己有而成为众矢之的危险局面时,燕昭公因整整20年的卧薪尝胆,力图合纵一举灭齐的努力“一脚踏空”而耿耿于怀之际,所作出的精辟评论。 乐毅认为,目前以燕国一国之力难以灭齐,必须借合纵之力。要列国坚决参加合纵,燕国则必须出师有名------越有名列国则越坚决!而齐缗王思想、行为乖涙,以武力为至尊,让他接受如此“屈辱”的条件,简直是“让猪上树”之难!只要燕国明确接受如此斡旋,并向人民公开、向列国通布,制造“蓄水于千仞之势”-------把国内和国际的力量都移向对齐的战线之中!齐缗王一旦推翻这个斡旋结果,齐国所遭遇的绝对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灭顶之祸! “好战必败,忘战必危”,不改一字用于近这几十年来的国际形势是再贴切不过了,二战的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的越战、韩战。。。;进入2000年以后的萨达姆、美国在伊拉克。。。;改一字用于我们的人生、用于企业的发展、用于国家的内强,也是入木三分--------“好进必败,忘进必危”!
安逸而亡的齐国------- 齐国主要在现今的山东作为主要疆域,东临东海、南接壤楚国,西部主要以魏国及几个小国,北邻是燕国。国土肥沃,春秋时期齐桓公重用管仲,奖耕、奖商,工农商都发展迅速,其后几百年中,齐国都城临淄的“齐市”一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金融商业中心,齐国可谓富得流油!而且,齐国地处春秋战国边缘,无论是国与国的战争,还是战国几百年不断合纵连横战火,基本都不是在本国境内。燕国在整个春秋和战国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衰弱不堪的境况,对齐国根本不构成丝毫威胁,只能充当齐国的附庸国的角色;楚国一直处于世族分割、牵制的政治局面,对邻邦的吴国、越过等一些小国虎视眈眈,也未能腾出手与齐国相争;魏国是当时的另一个中原霸主、强国,但是,在孙膑先后两次对魏国的致命打击-------围魏救赵的桂凌大战和围魏救韩马凌伏击战,一举歼灭了魏国主力野战骑兵、步兵,并让魏国当时的中流砥柱-------庞涓葬身马凌之战后,魏国由强迅猛变弱。后来的先后两次六国合纵围剿秦国,也都是在秦国东关-------函谷关和魏国境内进行,魏国也由此损失惨重,更是一糜不振!秦国崛起,对燕、赵、魏、韩、楚五个列国都构成莫大的威胁,但秦齐有三晋------赵魏韩三国作为屏风,唯独齐国可以自身度外!在战国中期的一百年历史中,基本无人可以威胁齐国!齐国的小日子过得滋润滋润的!齐国在安于现状的齐威王、齐宣王任内,齐国虽然有当时天下闻名“稷下学宫”,但是“敬贤多疑”的用人之道,使齐国一直没有什么大才。在这个时期中,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能够“入相拜将”的田忌,并拢回了一个兵家大师-------孙膑,也没能够留住人才!到了“神蛟托生”的齐缗王,这个怪诞不经的君王,沉迷于“军队技击”的武力、杀人于自己喜怒之间、不惜被作为天下众矢之的而灭宋国的“近视”眼光、六国两次都对秦国无可奈何,六国合纵又能对我如何的自大狂妄心理。。。。。。终于被重用乐毅,中兴20年的燕国为首的五国合纵军队一举而灭!齐缗王也落得被自国国民千刀万剐而身亡!后来,田单复兴齐国乃是后话!齐国实实在在是“死过一次”,是死于安逸!
因强而狂的秦国君臣: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势军力一路走强,在战国历程中,近百年俯视列国。令“金戈铁马”中的秦国君臣,面对中兴而强的赵国吞并中山国的时候,欣然放弃白起“蓄势以待,寻机致命一击”的对赵策略,改用胡伤为8万精骑主帅,两战而下赵国对秦咽喉险关------阙(缺音)与,直接面对并猛攻廉颇为守城主将的二道关城,历经28天而不下。最终被赵奢所率的、以逸待劳28天的六万赵国精骑迂回截住退路,并一举而灭,无一漏网。当时的秦国君臣面对近百年的奇耻大辱,为了安抚国人、继续维护对国人的强大凝聚力,而采取了与列国不同、极其负责任的举措------当时实际掌决策权的太后自杀以谢国人和君臣。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当时的秦国之所以能够在纷乱、相互制衡极其微妙的格局中脱颖而出,最终打破种种困局一统中国,除了历史学家所分析的人心趋向一统、分久必合、列国日渐衰微。。。。。。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外,我认为还要加上非常重要的一点-------秦孝公之后的秦国政府都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政府,这个政府会自身的错失付出自身的代价,杀身成仁也在所不惜!一个真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这是衡量一个大国的其中因素之一!
补充说明:当时的秦国总共有40万军队,其中10万是骑兵,胡伤所率的8万骑兵全军覆没,意味着秦国自司马错以来近百年运用得得心应手、出其不意、令列国闻风丧胆的奔袭战法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因此,8万骑兵全军覆灭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仅仅丧失五分之一军队造成的损失所比拟的!
根深蒂固的商鞅新法:宣太后自裁以后,登位30多年而仍未亲政的秦昭王一直雄心勃勃一展高志,太后的哥哥-----魏冄------秦昭王的舅舅恋权,连同其弟弟、外甥(秦昭王同母异父的哥哥)------“秦国四贵”把持着军政大权,秦昭王对局势毫无良策、一筹莫展。秦昭王终归不是泛泛庸君,他几番周折引进了当时在魏国饱受迫害、名声才气尚未闻达的纵横法家综合人才-------范隹,君臣配合上演对拥有军队最高实权的白起晓之以理和明之以厉害、旋速安定蓝田大营、紧急高密换防咸阳守军。。。。。。等一系列收权风暴,使位高权重的“秦国四贵”无可奈何,被迫交权。当时的秦国民间闻风一遍喝彩拥戴!究其原因,除了秦昭王君臣谋划高度合理到位而且时机掌握恰到好处、行动迅速不着痕迹,全国军队、商贸经济、社会稳定丝毫未受牵涉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秦昭王出师有名------维护和继续推进商鞅新法。当时商鞅变法在秦国已经推行了近百年,奖耕战、尚工商、废除奴制、以功论赏封爵、以罪论罚。。。平民百姓耕有地,生活富足年年有余;普通老百姓和过去的奴隶都能够在耕、战等方面多渠道获功封爵,其奖惩与传统贵族机会平等。商鞅新法在百姓心中已是根深蒂固!而魏冄“四贵”把新法以来的有功土地虚封变成实封(变相重新回复土地贵族世袭,剥夺平民土地)、丧师辱国而不自罪。。。等行为无疑是对新法的复辟!因此,秦昭公的收权行动因乘势而为,而广受国民支持!所以,为什么商鞅变法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为成功的改革之一呢?是因为其国与民的双赢!正如1978年,我们的邓小平先生振臂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经历两代领导人的今天仍旧一如既往。原因何在?-------顺应民心者,昌!
长平大战:孙子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战国末期的长平大战其实就是典型的国力大战!起因是韩国由于国力衰微,已无力防守当时与秦国之间的要塞------韩国上党地区属于韩国的部分,无条件地交给当时变法、胡服骑射而中兴的赵国而引起的秦赵大战,也是历史上颇为注明的古代战役之一。两军对峙整整三年,双方都拥有六七十万军队在上党,如此对峙三年也就意味着两国都六七十万青壮年劳动力脱离生产并且有国家承担他们的日常消耗和军备所需,这不是一笔小开支!孙子兵法所云“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十万之师的费用尚且如此庞大,更何况六七十万的军队呢?胡服骑射的赵国,军力与秦国不分上下,但是国力毕竟大大不如商鞅变法由弱而强近百年,国力人口和粮食军需储备都足以俯视列强的秦国,因此,秦国上将军白起为了避免直接与赵国展开只有50%希望的生死大战,而使用对峙的方法与赵国先打消耗战------先拖垮赵国的国力,迫使赵国放弃高垒深沟的牢固防守,转而为攻,然后一举歼灭了赵国整整七十万的主力军队。即管如此,秦国还是付出了四五十万伤亡的巨大代价。因此,把长平大战赵国的失败单单归咎于赵括的“纸上谈兵”之过其实是历史对赵括的不公平!廉颇与秦军对峙了整整三年之久而双方均寸土、颗粒未获,赵国国内的粮食都已经吃光,向齐国借粮未果,赵括的主动出击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所以,赵国在长平大战之败应该要追溯到,第一,赵国当时的对外斡旋工作-----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而赵国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蔺相如;其次,廉颇一开始决定采用防守战略时,大大忽视了防守可能持续的时间和中间的军需等必要因素。无论如何,长平大战的最终得益者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因为秦国之所以发动如此庞大的战争,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拖垮并战胜赵国------这个在战国后期勉强可以与秦国并肩而立的诸侯国。为数十年以后秦始皇一统中国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长平大战补充:每一场战争都具备着战略和战术两大方面,赵国君臣无可避免地要承担战略上的巨大失误,赵括要对当时战术上的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认为,这是一分为二,较为公平的评价!因此,卓卓有名的《孙子兵法》十三章里面的“计篇”“形篇”“势篇”“谋攻篇”“军争篇”“虚实篇”“九变篇”等篇章都非常有条理地论述战争的战略战术,而且战略性论述排在前面,由此可见,战略比战术更为重要,对战争的最终胜负所起到的作用更为重要。
长平大战再补: 二战当中的德、日两强的最后失败与其说是军力的不济,不如说是国力不堪重负所致!德国在欧洲的东西两条战线同时开展,东线深入前苏联,苏联地理上的博大纵深让德国军队如孙子所说的“千里溃粮”,苦不堪言!再就是美国的对德宣战,与英国、加拿大共同发动了闻名于世的“若曼底登陆战”,与苏联一道东西夹击,德国军队一溃千里!日本的战败和德国如出一辙!所以,战争历来就是国力的较量,而非一战一胜所决定的!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扩张也是一样!中国的企业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亦非当日可比!但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也是出奇地短,只有两三年光景。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就是在扩张当中衰亡的,究其原因就是制定战略的时候犯了与当年赵国君臣同样的战略误判,导致扩张的盲目和过快,“千里溃粮”导致了资金链断裂而致!
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才:纵观整个春秋战国700多年历史,尤其是战国300多年当中,可谓人才迭出、繁花似锦....;兵家、法家、儒家、道家、纵横家、计然家、墨家......百家争鸣;商鞅、苏秦、张仪、司马错、白起、管仲、乐毅、孙膑、庞涓、屈原、孔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范蠡......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大才如黄河之水般源源不断。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当中近乎是绝无仅有的。多国共存、列强争霸,大小诸侯国都在战战兢兢中求生存、图霸业。大小睿智君王都主动出击,想方设法、突破旧思维、不遗余力地培养和引进人才,因此,在春秋战国时代,尤其是战国当中,怀才不遇的事可谓少之又少。大才们也往往是良禽择木而栖,他们精心研究各国的综合情况、研究当代君王的用人胸怀和量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大展宏图。譬如,卫鞅,卫国人,在魏国只能做一个文吏,终被秦孝公的《招贤榜》真诚所动投身于秦国的变法中兴的大业当中,至死无悔。在秦国一统大业中起到了如同我们邓爷爷的作用;乐毅,中山国人,为燕昭王所用,终以弱燕灭强齐......
陀螺受鞭,茫然飞旋;身不由己,心岂有明。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大秦帝国》电视剧国内的电视台也有放映过。当时,我是断断续续看过几集,觉得蛮不错,但时间又不允许我天天看,所以我找书看了。结果发现书更是精彩!《大秦帝国》总共11本,我现在看到第七本(第四部上册-------《阳谋纵横》)。一套小说超过三本已经算得上是一本长篇小说了,更何况是11本呢!这是一个不小的阅读工程,但是如果真有兴趣就不会觉得很艰巨,价格也不算很贵,11本书,每本400多页,一套才300多元--------就是一顿饭的价格。这套书我估计将来自己还会重新再看,所以我买下来了!去年这个时候,我看了《德川家康》,总共13本,这也是一本不错的作品,我在看完《德川家康》以后又接着看了《拥抱战败》、《日本人的心理结构》、《拯救日本》、《菊与刀》、《中国崛起日本应该做什么?》、《日本史图解》等书籍。经过这个阅读工程以后,我觉得我比较了解日本人,至少将来如果有机会和日本人做生意,我不会促手无策。看《大秦帝国》至今,我觉得我隐隐约约觉得,为什么中国人最终不怕日本人(虽然他们现在仍比我们强大)!
掌握公器,必有公心: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所谓天下就是国家,天下不是哪一家的天下!中国5000多年中从三皇五帝到历朝历代更替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要掌握公器必须要有为民的公心!秦昭王晚年虽然精力不济,在一次与太子的对话中却明确阐述这一观点。“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刚好是四任三世。秦昭王虽然不如秦孝公、秦惠文王般宏才大略,总算还是一个中才明君。“尽管庸才,只要公心不泯仍可守势以待敏睿之君...”,只是秦昭王对已经50多岁的平庸太子的嘱咐。可见,运转公器必有公心的重要性!只要剖心对民,实心实意地做一些真真正正为民造福的事情,人民是非常明了的。那些政绩工程是某些政府官员的私心,他们以为公心,却是“掩耳盗铃”的现代版!所以是政府不能取信于民的根源。政府无以取信于民,则国家之难至也!企业的发展同于此!“公司不盈利犹如犯罪”,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是,公心仍然是需要的,否则企业也难以持续发展。捞一把就走,这不是做企业,那只是做赚钱的勾当。《大秦帝国》中的吕不韦有一句名言:“义为立商之本”。所以大商也要有公心。
从秦国的崛起看战国时代的国用政策和用才取向:
西周乃至整个春秋时代的整整五六百年,政府推行《周礼》实行以“礼”而治------以礼影响并形成国民乃至政府、整个国家的行为价值观衡量标准,来制约人们的行止。由于当时一直流行有功封地、世袭罔替,西周的后期疆土已封无可封,大诸侯的封地日渐扩大,势力之强已非朝廷所能有效制约,于是周朝由西周进入东周(春秋和战国时代),周朝更是由盛而衰、群雄并列,朝廷面对列强的崛起已无可奈何了!这是一个“高墙为谷、低谷为陵,礼崩乐坏、瓦釜齐鸣”的年代。各国为了脱颖而出成就王霸功业,都非常重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让国力凌驾于列强。随着经济的振兴、发展和国力的迅速强大的需要,各诸侯国越发崇尚农工商齐头并进,国民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因此明显加快、经济意识迅速增强,“以礼而治”的约束力已经难以为继,更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反过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迅速强大。
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以法为治来规限人们的行为和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列国争相变法图强,最早的是著名李俚变法,其主要内容是惩办盗贼,以保护地主阶级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其基本特点是:保护新兴地主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一断于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体现法家“重刑轻罪”的思想。把当时的魏国带向强盛。秦孝公及时意识到变法的必要性,重用当时卫国才子卫鞅(即商鞅),开始了长达23年之久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变法虽然起步远远晚于李俚变法,但“商鞅变法”更为彻底,“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持续几百年的功臣封实地封爵、世袭罔替的做法,形成更为完整的国家政府的中央集权制,方便了中央政府对整个国家的一切资源(包括军队)的有效调动惟一性;废除奴隶制、尚商奖耕战政策充分调动了人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法行止,让国民充分享有律法允许下的相对自由.......秦国经济一日千里,在列强当中傲视群雄,奠定了“国强东出”的坚实基础。随着秦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整个战国形势进入了新一轮的大洗牌,列国也争相寻才变法。这时候,法家人才是列国争相网罗重点。
从秦国的崛起看战国时代的国用政策和用才取向(二):由于列强并存,相互牵制的均衡之势千丝万缕,是真真正正的“大争”之势,如同各国称霸一样秦国东出也遇到重重困难,绝非单单依靠军事优势可以心想事成的。秦孝公的接任人-------秦惠文王(赢稷)意识到在延续变法、巩固变法成果、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有专门的外交人才来理顺这种微妙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国的君王也纷纷意识到这种“国际”问题的复杂性。于是,纵横家人才继法家之后同样变得炙手可热,以张仪、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大才横空出世。这个时代就是法家和纵横家人才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时期。
我以前在学校看过这部书的简介,看来挺不错的!呵呵,还有电视剧的?这个就没听说了!
我就是因为看过几集电视剧,觉得不错!在书店里找到这套书,看了一两个小时才买下来的!
功业不容苟且,谋国何计物议
宣而成,隐而败
从秦国的崛起看战国时代的国用政策和用才取向(三):
秦昭王时代,秦国引进了范雎为开府丞相,范雎是一位内政外交都具有相当魄力的综合人才,对内以整顿吏治、完善律法作为巩固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对外则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这个时期,列国仍旧在前赴后继地进行变法,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乐毅的燕国变法中兴等等,战国格局再次面对新一轮的波动。列强之间为了自身的霸业进行多次大战,包括燕灭齐大战、秦赵之间的“长平大战”等系列战争。在这些大战中,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当时并肩而立的强国、乐毅变法中兴的燕国、原为强国但齐缗王国策狂乱后继乏力的齐国的国力受伤害程度都非常深,弱国继续变弱。
从秦国的崛起看战国时代的国用政策和用才取向(四):秦昭王后执政时期是列强都急需喘息的时期,没有大战。这时期及后的秦庄襄王时代,催生出“计然家”人才,“计然家”以东周(周灵王)时期的春秋谋士计然而命名,计然的祖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范蠡拜计然为师得营商“七计”,后来范蠡帮助越王勾践中兴越国后离开越国经商,成为一代“大商”。这种人才其实是以商业为基础,在经济、执政、外交等方面都有一定认识的杂家。这种人才尤其善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他们对国家的经济、商业等的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具有条理性非常强的认识和执政操作能力,喘息中的列强尤其秦国,当时意识到自己要第一个从喘息当中“大出”,就必须重用这种人才。后秦昭王时期引进的燕国人蔡泽,甚至秦庄襄王时期的卫商吕不韦都属于当时“计然家”的佼佼者。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强国易为谋,弱邦难为计。
从秦国的崛起看战国时代的国用政策和用才取向(五):由于秦昭王的晚年对自己儿子们的才能十分不放心,故此不得不放眼于孙辈,以孙子辈的才华、身体素质来选太子,在多番考察下,最后因为赢柱在赵国为人质的二儿子赢异人身体、心智尚可入眼而确定赢柱为太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秦昭王对赢柱的告诫是‘平庸不要紧,只要勤政,守势以待明睿之君即可’。也因为秦昭王的后期为自己的接班人问题大费周章,也感受到自己的时日无多、精力耗费殆尽,不敢再作变革性和政策重大修改等举措,不得已也只能“守势以待明君”!因此,蔡泽遇时不佳空有计然家的才华,对秦国的经济、国策不得丝毫作为的空间。及至秦国秦昭王之后的两代君王总共也就几年的在位光景,没有耽误秦国喘息已定急需崛起的大势所趋,吕不韦作为开府丞相总揽了秦王嬴政加冠前的国政,联合蔡泽,对秦国的工农商业等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番完善,大大振作了秦国的综合实力。计然家在秦国方始开拓了一番宏图大业!
从秦国的崛起看战国时代的国用政策和用才取向(六):也是秦国国运昌盛,赢荡和赢异人两代庸君的在位时间也总共三年左右,对秦国的经济、国力、军事、国家政策等方方面面丝毫没有影响。紧接着就是我们国人耳熟能详的秦始皇------嬴政登基,成为秦国的最后一代君王,也是秦朝的第一代皇帝!由于秦国从秦孝公以来,取消了爵位、官职的世袭制度,无论王族还是平民都一律凭耕凭战立功获官职获爵位,王族平民一视同仁,中国文明至今尚无朝代出其右。这种风气已经深深植入秦国当政者、官僚、国民的思维当中,举国上下都视此为必然。因此,自秦孝公以来,秦国无论明君还是庸君当政,重才、用才已经成为风气,在当时七国大才眼中,秦国已经成为“干海绵入水”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秦国也一直采取吸引外来人才和培养自身人才并举的人才战略,让秦国自秦孝公以来人才历久不衰。嬴政登基时秦国军政人才更是云涌而起,国政大才大多来自东方六国,如吕不韦、李斯、郑国等等,军事将领基本是“国产”大才(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如王翦、蒙恬、王贲等等。反观东方六国,商鞅曾任魏国小吏,屡屡被荐而未获重用、乐毅愤而离开燕国,令灭齐大战功亏一篑、吴起被魏国君臣迫害而出走楚国,在楚国也未能得志......。凡此种种人才流失的现象,都彰显了战国历经300多年终归被秦国一统的必然性。
大道为本,权谋为用现今社会崇尚权谋为不死之学,反观韩非子所描述的战国末期的法家,集法、权谋、势于一体,实际上是因为以商鞅的杰出贡献为代表的前期法家在之前往往因“至刚”而吃亏,甚至因“至刚”动摇了变法的根基而功败垂成,经过慎密的思考反思、总结得出来的新法家学说,却被后人“剑走偏锋”------忘却了“大道”、膜拜了“权谋”!实为韩非子所不齿的!
对荀子的看法:我们的课本和很多学者都认为,荀子是战国后期的一位儒家学派的大家;另一种观点是,荀子其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杂家大成者。我认同后者!原因在于,一是荀子有两位为后人所熟知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从他们的论著观点和治国理念来看,绝非儒家,更倾向于法家。《韩非子》本身就是法家的著名著作之一;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初的“焚书坑儒”,当时李斯是丞相,虽然皇帝可以“只手遮天”、可以“反手为云覆手为雨”,但如果没有丞相李斯的推波助澜,要实施这种前无古人的大动作,绝非轻易可为的。更何况像秦始皇这样的雄才大略的皇帝呢!二是,荀子主张的是,“人之初,性本恶”,与儒家正宗的主张-----“人之初,性本善”可谓南辕北撤!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就是这种立论基础的相反,之后的治国理念就不可能走到一块了!三是,儒家虽为华夏第一学派,但是其治国的理念多为迂腐守旧之说------秦朝建立后,儒家学士们所奔走四方、极力推崇的诸侯封建制,已经被汉朝及其以后的历朝历代所采用,乃至当今地球村里仍占据主流的国家中央集权制证明其落后守旧性,因而,儒家历来极少出治国大家,哪怕是圣人孔子也自嘲“惶惶如丧家之犬”。荀子哪能一门两雄------李斯和韩非子呢?严格意义来说,儒家是治学修身之学,并非治国之学!而荀子则是集春秋战国的法、兵、道、儒、墨各学派于一身,在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内容都富有自身观点和创造的杂学大家。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比如《劝学》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宗法。在《富国》《王霸》篇中,纵横于古今,引述历代兴亡鉴辙。而《天论》篇,则探微扶隐,极宇宙之玄奥,昌言“天道有常”之旨。文章气势雄浑,为诸子所不及。后人称其文“学分之足,了数大儒”(《艺概•文概》)可谓中的之论。
商鞅可谓生得逢时,而荀子却有点生不逢时!商鞅生在秦孝公急迫需要变法之时,秦孝公不惜血书勒石明志反省、《招贤书》公开向天下人才检讨祖先们过错以容纳天下人。荀子则生在战国之末,秦国的强大状态远远超出现今美国与世界列强的对比,而东方六国的衰弱和无能已经无可复加,这种两极分化的形态让人才的生存空间转入极端狭窄。因此,虽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家一波接一波地涌现并主宰着中国之后两三千年的意识形态、民族风貌、国家主流的统治制度,但是战国末期这几十年由于局势动荡不堪、秦国忙于一统天下六国忙于苟延残喘,人才的治学环境和用武之地确实是极端恶劣,如非楚国的春申君仍能珍惜大才,以兰陵县令赋予荀子,给了他在当时近乎天国的环境进行治学育人,荀子的影响力很可能非今天之强大。但是反观其他人就没有如此幸运了!虽然小环境很好,但战国末期的大环境对于人才来说毕竟仍然是一个很黑很黑的黑暗期。所以,荀子确实是生不逢时!
看过了,,增长了一点知识
增长知识,感谢朋友的来稿。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云山金戈上市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