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西游中为什么没有白虹刀13区

  所以,西行四人要去见“如来”,要到“如来”那里取回使人顿悟大道的方法。  最终他们见到了“如来”,取回了一部部无字的真经。也就是,他们这渐修顿悟的过程即是真经。  最终“无字真经”回到了如来那里,哪里来的回到了哪里去。  而众生因执着于文字,所以一部部有字的“真经”终究轮回在凡间。
  【那二圣得了旨,径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对四金刚、八菩萨礼毕,即烦转达。众神随至宝莲台下启知,如来召请。二圣礼佛三匝,侍立台下。如来问:“玉帝何事烦二圣下临?”二圣即启道:“向时花果山产一猴,在那里弄神通,聚众猴搅乱世界…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如来即唤阿傩、迦叶二尊者相随,离了雷音径至灵霄门外。】
  原文的此处,二圣对佛祖的诉说,可谓是长篇大论,将心猿的出处、经历及大乱天宫的始末又扼要的说了一遍。为什么要用“又”字,其实诸位或许不知,笔者在每段的原文录入中都会做一番绞尽脑汁的选择,所以诸位读者在此自是没有发现这个“又”。  类似这番的始末介绍,在通篇《西游》的很多处都要出现。借助某个人的嘴多说一遍,其实这不是作者在凑字数,那时的稿费也似乎不兴这个。这样的一番始末介绍其实和前面的“土地”的隐喻很有类似,一、是在描述体悟的阶段,二、也有着描述所在造作的因果的意味。  前面我们说,通篇的《西游》是在描述一个因果构成的世界,以及了却因果的感悟本来的过程。所以修持每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作者总要强调下当下的状态,及又了却了和造作了哪些“因果”,所以,佛祖的一句“炼魔”,可谓是直接点出心猿当下。
  (不出意外,明天对上卷的解读就算完结了。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看看 一直在追文的朋友能集体亮个相...)
  牛叔,你写唐三藏要写整整一卷吗?他到底有多少秘密啊?
  马克之,回去慢慢看。  
  骑牛看西游——走着瞧  DING
  偶来亮相
  亮个相!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还比较靠前,顶一个
  @骑牛的牛大叔
21:17:00  现在,我们该回过头来说玉帝与佛祖谁厉害了。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以作者的思想境界,其自然不会为所谓的派别所拘泥;也不会不认识到在“道”的高度上,事物在本质上是无分别的。  那么,佛祖与玉帝在此处的隐喻,即是一层全局高度的,也是最隐秘的隐喻,即佛祖与玉帝所代表的并不是两个神仙体系或宗教派别。而是以佛祖“如来”来隐喻世界的本来“道”;以“玉帝”等种种神仙、妖怪,来隐喻人在觉悟过程中所执.....  -----------------------------  这一段太精彩了,赞叹
  赞叹并亮相
  好吧  
  感谢诸位一如既往的支持,今晚完结。
  (接上文)  【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这是一句很关键的发问,无异是在说“心,你在执着着什么‘法’?”  心猿的修持部分,其实就是写心上的开悟过程。如果用一种现实中的行为来描述这个过程,就是类似西方的灵修、瑜伽的冥想、禅宗的坐禅,是在用某种哲学方法来去感悟世界的本来。而这种感悟,却会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论,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以,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庄子说:道,无所不在。因为你说它是这,这便不是那;说它是男,它便不是女。
  因有执着,而生分别。因见分别,不见本来。  《金刚经》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又云:“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就象船筏,渡过大海、江河的时候必要依靠船筏,但是到了岸边以后,船筏就已无用,只有放在岸边,行者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不舍弃船筏,而背着它则寸步难行。  同理,人在感悟的过程中,也不能不借助于方法,但是对所有的方法理论也应舍弃执着,即舍去“法执”,从某个高度来讲,一切的方法皆是假,只是借假修真的渡河舟船。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心猿执着于此,便如世人执着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如世人执着于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所以持妄当真,如叶障目而难以超脱。是故,心性修持到此,便当去身体力行,去验证心之所悟。但这狂乱的心神又如何能去踏实的实践!  所以,必得沉寂心魔,待缘而行。一座压身“五行山”,饥食“铁丸”, 渴饮“铜汁”。“五行山”隐喻凡尘,“饥渴”暗喻欲念。  这是否就是在说,任你心性的修持若何,终究不还是要在这“五行”之中去经历。收敛心神,去抵制各种欲念。  来等待这因缘的际会,等待去知行合一的证悟。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阿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佛祖闻言,回首瞻仰。  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
  众各酩酊,只见个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递与阿傩,叫贴在那山顶上。这尊者即领帖子,拿出天门,到那五行山顶上,紧紧的贴在一块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阿傩回报道:“已将帖子贴了。”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唵嘛呢叭咪吽”,即六字大明咒。她是一句观世音菩萨咒语,源于梵文,通常认为其象征着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  大明咒的六字是“唵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的异常丰富,已被佛教人士发挥的不能再发挥。也有人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阿门!或译:如意宝啊,莲花呦!也有人解释为:“如意莲花呦,让我带你去渡众生吧!”   通常,“唵”表示佛部心,代表着法、报、化三身,寓意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嘛呢”表示宝部心,意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叭咪”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不染的莲花,寓意去除烦恼,获得清净。“吽”表示金刚部心,为祈愿成就。  总而言之,“唵嘛呢叭咪吽”意寓悟得清除贪、瞋、痴、慢、爱,等烦恼,超脱凡浊若一朵出淤莲花。  作者在《西游》此处作是语,想来是不言而喻的。  毕竟,不知心猿何年何月方满灾殃得消心魔,且听下回分解。
  《西游记.心解》卷上----心的觉醒,孙悟空是谁?  本次对于《西游记》原著的部分解读,暂时告一段落。  感谢一如既往关注此文的朋友们。他日有缘,自当再会。
  着实精彩,楼主加油,一直跟着看
  几天没来,赶紧来追。
  请问菩提祖师跟如来什么关系,是师兄弟还师徒关系呀  
  2天没看大叔更新不少,把心的觉醒写完了,猴子是觉醒了,俺感觉自己的心还是在睡大觉,期待中部。
  期待中后篇
  唵嘛呢叭咪吽的正确发音大叔能否告知?
  @追寻已远
12:36:00  着实精彩,楼主加油,一直跟着看   -----------------------------  感谢一路支持~
  @寻道识途
13:11:00  几天没来,赶紧来追。   -----------------------------  追追更健康~
  @黑尔爱够
19:08:00  亮相   -----------------------------  感动厄~
  @maveina
21:34:00  我顶   -----------------------------  顶顶贼健康~
  @我系90后
14:24:00  请问菩提祖师跟如来什么关系,是师兄弟还师徒关系呀  -----------------------------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分两个方向去看。  一、故事角度,从这个角度分析,要考证一些原文内的问题,比如对人物形象的描述,出处以及上下文的呼应等等。  首先,我们看原文对菩提祖师的描述:  当孙悟空历经数年终于来到 西牛贺州 访道时,遇到樵夫。看樵夫对祖师的描述:【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 须菩提 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孙悟空去见祖师时的情况:  【这猴王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见那 菩提祖师 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 小仙 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 西方妙相 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到这里,祖师的形象其实还是模糊的,我们隐约的能知道祖师号 菩提 或 须菩提。如果是菩提,那么他与如来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朗了,需要在神话故事.佛道故事中去需找。  如果是须菩提,那么和如来便是师徒关系,须菩提长老,在佛经中出场的频率还是很高的,是个著名的古印度区长老。  在原文中,或可以找到一点点旁证,比如,如来在传经到东土时,对四大部洲的描述说,【“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如来在西牛贺洲,祖师的山洞也在。  再一个就是对祖师用诗词的描述:【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 祖菩提。】----西方妙相。这  些放在一起似乎就已经说明问题了。虽然这里笔者考的并不严谨。  不过个人以为对于这种小说人物的考证,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并不是所有的小说人物都有考证原型的必要。  说完了第一个,那第二个方向就是笔者主张的寓言式,具体内容前面已叙述,不赘。
  @信解行证2011 @道谷子
17:11:00  期待中部。   -----------------------------  今天看看把中部放上来点,时间紧,暂时不上网了。
  @信解行证-14 9:10:00  唵嘛呢叭咪吽的正确发音大叔能否告知?   -----------------------------  一般都是 ong ma mi bei mei hong~   个人以为不必着相,心到意即到。  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老太太诚心念佛,但很想得到个好的法门修行。一次就请教个高僧,高僧没空就写了个六字真言叫徒弟给了老太太,并说诚心念就是了。  后来,老太太灰常诚心的念诵,竟然出现了功能性的神通,谁家有病老太太对着一念就好。  老太太火了,轮到高僧去拜访。一见面,老太太说,这个真言是大师父传我的呀。  高僧很诧异,就让老太太念一下,一听更诧异了。  原来,老太太一直念,an ma ne ba mi 牛~~...  后来,高僧说您念的不对啊,是这样念的...  老太太很听话,但是再也没啥效果了。  听说的故事,未考。
  《西游记.心解》卷上----心的觉醒,孙悟空是谁?  《西游记.心解》卷中----藏密,唐三藏的秘密。(敲响钟声 -- 李世民的境遇)  《西游记.心解》卷下----打怪升级,知行合一悟真元。
  中卷:敲响钟声 -- -- 李世民的境遇  第七回: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一段开场诗,开始了我们《西游心解》的中卷之旅。  为了便于阅读,笔者还是要强调一下《西游记》是一部按照一定的次第,来讲述的一个人身心渐悟的寓言。  在上卷中,我们解读了“心猿”孙悟空的具体暗喻,也就是一个人顿悟的最初,源于心性上的觉醒及对世界的抽象认识。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也即是沿着修行渐次的阶段,作者在上卷的间隙暗喻了我们仅仅是心性上的开悟是不可以究竟解脱的。于是,知行合一便将是具体的下一阶段。  前面我们说,事物的发展是因着所有条件的具备与否而发展的。即构成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需要一定的因缘来集结的;可以讲,有一个因素不到位,事物就注定的不能被引发,也就是传说中的时机尚未成熟。  那么,在《西游记》中,这个等待去践行心悟的所有因缘来际会的阶段,就被描写成了心猿悟空被压在了五行山下的这几百年。  这几百年中,会有哪些因缘在逐渐的成熟呢?  首先,还得是从心上有个新的突破。
  【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接迎。  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  大众见了,皈身礼拜。……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但见那天龙围绕,花雨缤纷。  正是: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万里天。】
  原著叙述到了这里,作者把视角首先转到了佛祖如来这里,以期为后来的唐僧取经做个缘起。仅就小说手法来讲,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正是一个全书的点睛之笔,情节可谓起承转合皆是恰当好处,但是,是有但是的。  在这样的一个关键位置,或许是作者的文字处理太过于天衣无缝,以至于有一层与表面意义相并行的暗喻被深深的藏了起来。而这层隐喻,是只有在对上卷的严密解读下才好发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要在本卷开篇又讲了那么一堆。
  我们先看佛祖在降服心猿后说了什么?  他说,“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  前文中,我们解释“如来”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作者在此处借用塑造成的一个人物的嘴,来说明以“如来”的高度看心猿修行是什么状态。“他”说,世间的万有都是缘起性空的,而心猿的造作便是“名生死始”的。何谓“名”?名是区分事物与事物的符号,既是直指出心魔生于分别,“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如来这样讲了,心猿被压在五行山下,收敛悖乱的心神时,不会这样想么?  所以,这样沉寂的五百年里,心性的收敛,会渐渐的指引人去践行自己的所悟。五百年在这里或许只是个虚数,却侧面的明确了前面我们所说的待缘而成。作者用如来的嘴说出了根本,同样也隐隐的说明了心猿为什么要压五百年。  如来这里所讲的,便是心猿那里所自觉的。心猿驾驭了,一切使人迷惑的外在因素也便找到了突破口。  因有所执,所以有分别,因有分别,而生贪、嗔、痴、慢、爱等种种烦恼。  便是要反思自省,自觉于世间的一切一切根源,为践行所悟等待水到渠成。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在上卷的解读中,因为我们过于集中了心猿的解读,似乎在印象中把“人”的主体性有些忽略。  心猿寓意的心性觉醒,作为主体渐悟的一部分是整体践行的基础。开悟方式因人而异,但在一般规律下,人对世界本源的探索都是先从“心”上的觉醒开始的。在原著的这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如来的登台宣讲看似在对唐僧取经来说明缘起,实际上是作者借着人物的口,来说明已经心性觉醒的人所对世界假象的认识。  如来在这里所讲的,便是觉醒的人在心上所自觉的。
  如来说,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  回想下我们在上卷开篇所解读的四大部洲。  东方属木,万物之所生,天真未泯。---- 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  北方属水,万物所收藏,死之地生之机。---- 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  西方金地,万物收敛,虽肃杀而内敛心神,沉寂喧嚣。----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南方火地,万物峥嵘,喧嚣灿烂,为发展壮大之所。---- 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原著作者将南瞻部洲附会在东土大唐,客观上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使然,东土隐喻事物的初始那先天的清净,却不可避免的会发展壮大,所以南州的峥嵘喧嚣,隐喻了一切纷乱恶果皆是因于浮躁,因于为发展而生的争竞。  所以,“如来”有三藏真经可使人超脱,谈天论地渡鬼,修真正善,勘破一切性空。“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世人因为人心浮动,所以为纷繁的假乱所迷惑。不言天地人,而言天地鬼,鬼即人也。遍尘世间,醉生梦死,入于虚假,迷失本真,虽生如死,虽人如鬼,言度鬼即度人。  世间愚者多智者少,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有小智者聪明在外,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慧者,其形若愚,大象无形。所以世间有多少大智者无人所知,小智者却“大智”于外。因为大智者少,所以“如来”说取经人得“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在红尘中经历才能体悟,在实修中才能证得。  道贵于悟,尤贵于行。  而这,就得需要一个“有法力的”到“东土”,去寻找一个“善信”。实际,这个“善信”不过就是一个身处红尘中,而心性却已经自觉而又想去觉他的人。  讲到这里,想必读者们已经知道了,此时的境地,实际上便是前面我们说“观世音菩萨”所暗喻的“自觉与觉他”使修行者的自省内求。  所以,如来说,“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牛大叔真牛!  
  虹猫蓝兔哈姆雷特
  @骑牛的牛大叔
19:26:00  @信解行证-14 9:10:00  唵嘛呢叭咪吽的正确发音大叔能否告知?  -----------------------------  一般都是 ong ma mi bei mei hong~  个人以为不必着相,心到意即到。......  -----------------------------  受教了,欢迎大叔持续更新。
  越来越佩服牛大叔了,今天貌似有所领悟。盂兰盆会,圣境啊,强过蟠桃盛宴许多啊。
  大叔今天没更新?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大叔,是不是说按地藏经上讲的,六道众生在地狱中渴饮铁水,饥吞铁丸,也是按因果所得的修炼过程,只是众生不以为是修炼而以为是受苦,所以仍在六道轮回,如果坦然面对,即使渴饮铁水,饥吞铁丸也可以修行啊!
  修行最好的还是人身啊,筒子们珍惜机会吧!
  上去!
  一直在追楼主的贴子,一边看一边想,再看看书.很多地方明白了一些.楼主:你的牛吃饱饭了吧!快骑着来更吧!
  很多人在追这个。请继续。  
  牛大叔稍事休息,不日继续。
  顶顶更健康!  大叔回来看见高楼会不好意思不更新的!
  据说这六个字有实际功用,分别刺激不同的脑区,最终可能是对松果体有什么效果。不知道是真是假。
  自觉而觉他,牛师德莫大焉……请教:末法时代何解?——再拜……  
  自觉而觉他,牛师德莫大焉……请教:末法时代何解?——再拜……  
  曾读徐公子胜治的书《灵山》、《神游》等,却不明,牛师能解否?  
  大叔出远门了,静待,龙王都解到流沙河了,牛大叔的抓紧啊
  记得看西游时,最惋惜樵子,为了老母失去修仙……  
  行走坐卧,皆是修行……世上无不孝的神仙……  
  @gjyayz
22:28:00  行走坐卧,皆是修行……世上无不孝的神仙……  -----------------------------  修行何必出家,在家就是大修,大隐于市
  就好像大叔在第二回说到的,修炼并不是为了去逃避什么。
  牛大叔,龙王三宝指的啥啊?百度都查不到,大叔解疑。
  @dihuijunabc
22:10:00  牛大叔真牛!  -----------------------------  大家牛才是真的牛
  # 回复 作者: 学馆 回复日期: 22:35:00  虹猫蓝兔哈姆雷特  ----------------  黑猫警长葫芦娃
  # 回复 作者: 信解行证2011 回复日期: 8:58:00  大叔今天没更新?-  -------------  试着用手机回复……真费劲
  作者: 粱米 回复日期: 16:21:00  大叔,是不是说按地藏经上讲的,六道众生在地狱中渴饮铁水,饥吞铁丸,也是按因果所得的修炼过程,只是众生不以为是修炼而以为是受苦,所以仍在六道轮回,如果坦然面对,即使渴饮铁水,饥吞铁丸也可以修行啊!  -----------------  嗯嗯,lz读经不是很多,一共就读了几本,还不见得读的通。不过确实觉得经书有很多假借性的描述,或许仁兄的理解是个思路,受益。
  作者: 谷雨茉莉 回复日期: 20:37:00  一直在追楼主的贴子,一边看一边想,再看看书.很多地方明白了一些.楼主:你的牛吃饱饭了吧!快骑着来更吧!  468 # 回复 作者: sliuils 回复日期: 7:25:00  很多人在追这个。请继续。  ________________  感谢支持,家牛会努力吃草的。
  ……情何以堪,明明是全部回复了的…手机回帖还是费劲!这半小时浪费的。  改日换电脑再来过。诸位见谅。  &因近期要拆迁所以把宽带断了,原计划也是考虑到此事,准备只发到上卷便完结……lz会尽量更新的,感谢诸位的一贯支持。&
  @骑牛的牛大叔
20:51:00  ……情何以堪,明明是全部回复了的…手机回帖还是费劲!这半小时浪费的。  改日换电脑再来过。诸位见谅。  &因近期要拆迁所以把宽带断了,原计划也是考虑到此事,准备只发到上卷便完结……lz会尽量更新的,感谢诸位的一贯支持。&  -----------------------------  你更或不更,我就在这里
  《西游记.心解》卷上-----《西游记》中作者没有明说的东西 脱*水*版  /mulu-9579.html
    《西游记.心解》卷上-----《西游记》中作者没有明说的东西     快读
/go.php?id=12501  
    《西游记.心解》卷上-----《西游记》中作者没有明说的东西     迅读网
整理版:  
/go.php?id=0247beca-1b8f-40da-8581-e6eab3443beb  
  《西游记.心解》卷上-----《西游记》中作者没有明说的东西 脱*水*版  /mulu-9579.html
  很久没有上来给牛叔捧场了,牛叔加油!
  大叔没被野蛮拆迁吧,都立法了。望大叔换个大房子。
  再次拜读,期待下篇
  大叔终于来了!
  好深奥!!长见识啊!!谢谢楼主!!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虹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