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fc游戏是上下2层还是3层忘了,每层有门 有的门里面有神秘人质电视剧全集有的没有求名字

李宗瑞张家祯照片_最新快播幼女无毛_搜韩国女主播_平井玛利亚作品  精装带护封16开,1981年初版《鲁迅与书籍装祯》全书影162幅
    【创刊号至终刊号】香港经典文史期刊--《大人》(第1-42期齐) 沈苇窗主编 1970年5月-1973年10月出版 品好 16开本,各期页数不同,由48-104页不等.  《大人》是香港七十年代著名文史期刊.投稿人有:存仁,朱子家,齐如山,匀庐,王己千,南宫博,陈蝶衣,张大千等.  《大人》内容包含:晚清、民初、抗战、国共时期的资料及回忆;名人逸事;事件(历史);艺术(画家、京剧)逸事;人物;趣事评论等.  《大人》结束后,改为《大成》,但内容已经不及《大人》丰富了.  
  《杨柳青年画资料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图版93幅,印量:1500册,8开绸面精装
  《鲁迅收藏中国现代木刻选集》李平凡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10月一版一印,16k精装一册,外有书函
  1、【中国书店】——
  94春秋
  95春秋
  97春。
  2、【朵云轩】——
    3、【博古斋】——
    4、【嘉德】——
    5、【中鸿信】——
    6、【瀚海】——
  97春秋
  98春秋
  00春秋
    7、【敬华】——
  02春秋
  03春秋
  04春秋
    8、【鼎丰】——
  00秋。
    9、【上海工美】——
  只有一本:03春。 可能就这一拍?   作者:邯郸学步集 提交日期: 23:15:34
  这些图录都是有的。       10、【广州古今】——
  06春是首拍。
    11、【江苏中山】——
  06春是首拍。
    12、【中安太平】——
  06春是首拍。
    13、【传是】——
  只有一本03首场。
    14、【天津立达】——
    15、【德宝】原万隆——
    16、【上海崇源】——
  只有春拍?自02年首拍,我没见到一本秋拍图录。     17、【鼎盛国拍】   07年春是首拍。
  木版水印————————————————————————————  《补拙斋笺谱》(线装两册)雨新,荣宝斋,50年代,锦套  《百花齐放》(精装两册)郭沫若 诗,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 绘,纸本折装,1958年荣宝斋木版套色印刷  是书为庆祝建党四十周年而创作,手书上版,绘画刻印俱佳,套印艳丽,不失原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木版套印水平。  
  木刻雕印书—————————————————————————————  《楚辞集注》(四册)上海书画社,线装本  《稼轩长短句》(两册)上海书画社,线装本  《共产党宣言》(一册)上海书画社,线装本  
  線裝本————————————————————————————  《西諦書目》(6册)文物出版社,1963年一版一刷,線裝本  
  《念圣缔缘集》民国版,珂罗版印刷,16开线装本,印数极少。
  《中国大 陆地 下刊物研究》台湾商务印书,1985年  《山堂清话》庄慕陵(庄严),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民国69年8月初版本,排版印刷精美  
  《演员于是之》王宏韬,杨景辉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7年3月,521页  《周曹通信集》(全二册)香港南天书业公司,1973年    得。
  《荣宝斋木版水印画展览》?年,16开
  《荣宝斋书画汇编》?年,16开
  《楚辭集註》(雕版)朵雲軒,八十年代  《楚辭》是戰國時代後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作品為主的楚國詩歌代表作,依據目前所見的最古最完備的宋端平本刻印,於研究屈原作品有一定幫助。原文為小楷正楷,註文用長仿宋書寫,兩體相映成趣,賞心悅目,全書分六冊裝訂,外為布封套,定價二五o元。
  《共產黨宣言》(雕版)朵雲軒,八十年代  在全世界有繁多的版本。但用木版刻印,卻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本書在字體書寫、版式設計及印刷墨色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甲種本定價八元,乙種本定價八元五角。
  《稼軒長短句》(雕版)朵雲軒,八十年代  依據元大德本參照清四印齋翻刻元本刻印,是辛詞中較為完備的一個刊本。本書小楷書體秀麗瀟灑,刻工精到,印刷墨色均勻、濃淡適宜。全書分訂四冊,青布封套,定價二十八元。
  《毛澤東詩詞卅九首》(雕版)朵雲軒,八十年代  本書字體遒婉開張,刻工尤精,既不失書法意趣,又具有木刻的韻味;采用宣紙精印,外套是布盒,便利於長期保存。定價十五元五角。
  《古旧书讯》从1979年8月复刊——1986年,共出版了45册。   前45册没拍到手,慢慢配吧。     已有的列目如下——   1980年:5。   1981年:3、5。   1983年:1、2、3、5、6。   1984年:1、2、3、4、6。   1985年:1、2、3、5、6。   1986年:3、4。   上面的还缺25本。     1987年:1、2、3、4。   1988年:1、2、3、4、5。   1989年:1、2、3、4、5、6、9。
  《故宫博物院藏画集》是《中国历代绘画》中的一部分,这部画集所收的历代绘画作品,全部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历代绘画精品。其中绝大部分更是历代著名画家所创作并为以后收藏家所著录,流传有绪的名作。  《故宫博物院藏画集》  第一集内容为东晋、隋、唐、五代十七位画家的名画;  第二集为北宋十位画家的作品;  第三集为南宋部分;  第四集为元代部分;  第五、六集为明代部分;  第七、八集为清代部分。  本书以时代为序,通过众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貌以及中国绘画的历程。每册均有作者简介,介绍作品的时代,作者生平及作品流传情况。此书图版很多以原作大小印出,印刷精美,多次在国内获奖。  1979年,荣获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印刷装订奖。  1989年,荣获北京地区精装书籍装帧全优奖三等奖。  1991年,荣获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特别金奖。  1992年,荣获第一届新闻出版署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奖设计一等奖。  1993年,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年,获最佳图书综合奖、摄影一等奖、出版三等奖 印制奖。  
  记《故宫博物院藏画集》的编辑和出版    王靖宪      
《故宫博物院藏画集》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型画册。编辑出版这部画集的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拟印四开本大画册,用珂罗版宣纸彩色印刷,以贴页的方式,装在画册中。画页曾试制数幅,由于“文化大革命”,这项工作被迫停止。“文化大革命”后,社领导邵宇同志提出编辑《中国美术全集》的设想,1978年由我社牵头,召集全国有关美术单位和各大美术出版社,在北京和平宾馆商讨这一倡议。大家都认为我们这样大的国家,历史悠久、美术遗产异常丰富,应该有一部多卷本的美术全集。由于珍藏在各博物馆的美术品数量大,种类繁多,编选工作存在困难。于是商定先出版各大博物院藏品集,并由各地区美术出版社与各地博物馆人员共同编辑出版,以便为将来编辑《中国美术全集》做准备。人民美术出版社负责先出版《故宫博物院藏画集》。    会议一结束我们就投入工作,故宫博物院成立画集的编辑委员会,负责编选工作,我社负责拍摄作品。当时拍摄条件比较差,进口底片尺寸大,相机又是老式的,每幅作品要分拍全图、分图和局部图,又要考虑节约用片,因此首先要版式设计。我们从故宫借出画幅的档案照片,根据照片设计,再按设计样拍摄。为了既要照顾画面内容的需要,又要考虑画册的美观,往往反复设计多种方案。为了在短时间内出版第一册,拍摄工作要求尽可能快。时值盛夏,在几千度的灯光照射下,烤得大家满身汗水。由于各部门配合得好,拍摄、设计等工作在预期中完成了。画集由北京新华印刷厂负责制版、印刷和装订。为了使图版符合古画的特点和要求,我们组织印厂的车间领导和工人同志到故宫博物院绘画馆参观,并请故宫书画组专家为大家讲解古画的特色,使工人同志了解复制古画和一般绘画的不同。在制版的过程中,我们和校对科的同志及时赶到工厂进行校对,并和工人师傅商讨修改意见。经过多次校对后,才正式签字付印。这本画册的出版过程,每一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做到一丝不苟,在当时印制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我们力求达到国内最高的水平。  
《故宫博物院藏画集》共计8册,精装函套,1978年开始出版,到1991年3月出齐,历经12  年。画集第一册为东晋、隋、唐、五代时期,作品17幅;第二册为北宋时期,作品11幅;第三册为南宋时期,作品17幅;第四册为元代时期,作品28幅;第五、第六两册为明代时期,作品共100幅;第七、第八两册为清代时期,作品共115幅。画集分图版和文字两大块。作品的长卷则分全图、分段图和局部图。轴则分全图和局部图。文字由三部分组成:一、作品简介;二、题跋选印;三、历代著录资料。所选作品绝大多数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级品,有的是稀世珍宝。文字部分,是从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阅读和研究的参考资料尽量详尽的角度考虑。《故宫博物院藏画集》是建社以来编辑出版规模较大的多卷本高档画册之一。    在欢庆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社50周年的时候,回忆过去工作的历程,不由使人想起一起工作的同志,可惜有的同志已经不在了,这些同志中有我们的社长邵宇同志,以及为画册装帧设计的曹辛之同志,负责出版工作的翟世和同志,负责图版文字校对的张宏淼同志,以及负责摄影工作的欧志培同志(故宫博物院),我们缅怀着这些为美术出版事业做出贡献的同志。
  应是:    年,获最佳图书综合奖、摄影一等奖、出版三等奖 印制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铜版纸彩印,大16开,有书影,有获奖书目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纪念》()大16开,全铜版纸,有书影,有获奖书目
  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    得。
  更新——    《古旧书讯》从1979年8月复刊——1986年,共出版了45册。       已有的列目如下:  1979年:全。  1980年:全。   1981年:全。   1983年:1、2、3、5、6。   1984年:1、2、3、4、6。   1985年:1、2、3、5、6。   1986年:3、4。   上面的还缺13本。       1987年:1、2、3、4。   1988年:1、2、3、4、5。   1989年:1、2、3、4、5、6。      以下四本是复本:  1980年:5。   1981年:3、5。  1989年:4。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铜版纸彩印,大16开,有书影,有获奖书目    得。
  《明代青花瓷器图录》(全七册)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1963年,八开,彩印  《新中国农业丛书---中国的养马业》谢成侠,上海永祥印书馆,1952年  《景印崇祯本英雄谱图赞》金陵大学文学院出版,朱墨套印,编号发行,线装  《秋明集》上下两册,上册为诗,下册为词。线装铅印,黄纸。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二月,北京书局印行
  《越器图录》陈万里
  《元明工艺史》盖瑞忠著,台湾省立博物馆印行,1994年1月初版,16开,420页
  正中植物学词典
台湾正中书局 1974年1月初版 精装832页 32开
  红色本——  《越器图录》 陈万里 著,民国排印本,精装        
  黄裳在《珠还集》里,提到他拜访沈氏时沈送了他一套《秋明集》,可惜后来弄丢了。    唐弢先生在《晦庵书话》里介绍《秋明集》时,选了《秋明集》中的玉楼春(海棠开了好题诗,绿柳阴浓听燕语),---“洒脱清丽的情调,贯穿着尹默全部诗作”    作者:木兆轩主人 回复日期: 23:54:33 
  要说内容,上月我刚买了一册书目文献出版社的《沈尹默诗词集》,大约是收录沈尹默诗词最齐全的版本了,如果是使用,用这个本子也就行了。要说观赏价值,最近(好象是去年)出过一种线装手写影印的本子,看着很舒服,价格也就在50元上下。但《秋明集》则不同,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文物”。
  (民国)沈尹默撰 秋明集   23×13.5cm    本书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的第一部出版的诗词集。表达了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和自我个性。艺术上以运用旧诗音节入新诗见长,巧于构思,讲究含蓄。在我国的新诗倡导建设中起过重要作用。周作人《知堂书活》里谈到:“那时做新诗的人实在不少,但据我看来,容我不客气地说,只有两个人具有诗人的天分,一个是尹默,一个就是半农,尹墨早就不做新诗了,把他的诗情移在别的形式上表现,一部《秋明集》里的诗词即是最好的证据,尹默觉得新兴的口语与散文格调,不很能亲密地与他的情调相合,于是转了方向去运用文言,但他是驾御得住文言的,所以文言还是听他的话,他的诗词还是现代的新诗,他的外表之所以与普通的新诗稍有不同者,我想实在只是由于内含的气分略有差异的缘故。”
  《遁山竹谱》王世襄 著,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5月,精印足本。  《蟋蟀谱集成》王世襄 著,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8月。
  《书城挹翠录》沈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南京泽存书库图书目录》(二册),一册是普目,一册是善目,1943年    许多善本古籍标明旧藏之所。
  【中鸿信】99春     得。
  更新()        民国版部分——————————  《围城》钱钟书,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5月初版,32开,479页(要求9品),价钱好说。  《张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1月初版,大16开,红布面精装1巨册,649页  《邂逅集》汪曾祺,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4月      港台版部分——————————  《遁山竹谱》王世襄 着,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5月,精印足本。  《艺林丛录﹙十编﹚》香港商务印书馆,1961年9月版;1975年1月重印,全书十编,共十册。   《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香港太平洋书业公司,1972年   《近代藏书三十家》苏精,台北传记文学,1983年  《元明工艺史》盖瑞忠着,台湾省立博物馆印行,1994年1月初版,16开,420页  《正中植物学词典》李亮恭编 台湾正中书局 1974年1月初版 精装832页 32开  《明代青花瓷器图录》(全七册)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1963年,八开,彩印  《中国大 陆地 下刊物研究》台湾商务印书,1985年  《山堂清话》庄慕陵(庄严),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民国69年8月初版本      精装本部分——————————  《走向世界丛书》(全10册)钟叔河主编,岳麓书社,1985年9月,精装本  《蟋蟀谱集成》王世襄 着,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8月。  《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第3、6。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2巨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8开精装本  《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文物出版社,1962年版,100幅,6开精装本(另附解说1册)  《南唐二陵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57年,8开精装本绸面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英)杰弗里·巴勤克拉夫主编,三联书店, 1982年4月,360页,8开精装本,带函套、护封和一张地图。      平装本部分——————————  《棔柿楼读书记》宋远,辽宁教育出版社,印量:300册   《竹刻艺术》金西厓,王世襄,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48页  《北京鸽哨》王世襄编着,三联书店,1989年8月,86页      线装本部分——————————  《南京泽存书库图书目录》(二册),一册是普目,一册是善目,1943年  《楚辞集注》(四册)上海书画社,线装本,木刻雕印书  《稼轩长短句》(两册)上海书画社,线装本,木刻雕印书  《西谛书目》(六册)文物出版社,1963年一版一刷,线装本  《胡适手稿》(全十函)70年代胡适纪念馆出版,16开,线装本。  《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线装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200部,16开,带函套。  《景印崇祯本英雄谱图赞》金陵大学文学院出版,朱墨套印,编号发行,线装  《秋明集》(上下两册)中华民国18年十二月,北京书局印行,上册为诗,下册为词,线装铅印,黄纸  《念圣缔缘集》民国版,珂罗版印刷,16开线装本。  《吴游片羽》冒广生,商务印书馆,1929年,纸捻穿订,陈散原题签,黄公渚作序。  《凤叟八十年经历图记》16开铜版纸本,此书以道林纸珂罗版影印。  《梦坡画史》线装,洋纸印刷书画凡25页,1934年10月,此为私家印本,珂罗版印刷。  《雁荡山一览》蒋叔南,西泠印社,民国23年4月初版,20开,图文并茂,道林纸精印。  《一千零一夜》(线装本,3函15册)      木版水印部分——————————  《补拙斋笺谱》(线装两册)雨新,荣宝斋,50年代,锦套  《百花齐放》(精装两册)郭沫若 诗,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 绘,纸本折装,1958年荣宝斋木版套色印刷  是书为庆祝建党四十周年而创作,手书上版,绘画刻印俱佳,套印艳丽,不失原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木版套印水平。      杂志部分——————————  《古旧书讯》从1979年8月复刊——1986年,共出版了45册。   已有的列目如下:  1979年:全。  1980年:全。   1981年:全。   1983年:1、2、3、5、6。   1984年:1、2、3、4、6。   1985年:1、2、3、5、6。   1986年:3、4。   上面的还缺13本。   1987年:1、2、3、4。   1988年:1、2、3、4、5。   1989年:1、2、3、4、5、6。      拍卖图录部分——————————  1、【中国书店】——   94春秋   95春秋   96春   97春。        2、【朵云轩】——   00秋       3、【博古斋】——   97春   99秋       4、【嘉德】——   94春       5、【中鸿信】——   00秋       6、【瀚海】——   96秋   97春秋   98春秋   99秋   00春秋   01秋   02秋   03秋
  《一千零一夜》(线装本,3函15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梦坡画史》线装,洋纸印刷书画凡25页,1934年10月,此为私家印本,珂罗版印刷。    得。
  《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第3。    求得。
  《中国古代漆器》王世襄编著,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  本书前概述了我国漆器工艺发展的历史,对各种漆器工艺及漆器品类、造型、装饰、意匠经营等都有精到的评述,可作对对传世漆器鉴定与断代的参考。书中选收我国新石器时代以迄清代晚期多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品150余件,既有古遗址墓葬出土的古代漆器,也有传世的漆器精品,可以借此窥见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漆器特色,了解我国漆器工艺的概貌。本书由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同时出版。
  《髹饰录解说》王世襄著。文物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本书对我国现在唯一的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作了全面、详细地注释和讲解,是我国目前具有较高水平的传统漆工艺研究专著。明代名漆工黄成的《髹饰录》是漆工经典著作,内容涉及髹饰历史、原料、工具、工艺技法、品种及漆工禁忌、过失等各方面。它虽经明代漆工杨明作注并丰富了其内容,但不易读性。本书作者前后用了二、三十年时间,通过对古代漆器的分析研究和对现代漆工匠师的请教访问及历史文献的搜集印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髹饰录》作了深入浅出的注释、讲解和研究,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遁山竹谱》王世襄 著,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5月,精印足本。    得。  
  王世襄手摹明刊本《遁山竹谱》[明]高松绘,香港大业公司,1988年5月第一次版,190页,纸佳,16开,目录4页;有傅增湘、吴湖帆、邓以蛰、叶恭绰、启功等十二家题跋,此书是精印足本,印书极少,全品。     20世纪40年代初,他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一面奋笔疾书,完成《中国画论研究》一书的后半部分;一面利用空隙摹绘明代嘉靖年间的善本《高松竹谱》,以慰书画情缘。据考证,画竹有谱,肇始于元代李息斋的《竹谱详录》。明代嘉靖年间高松(号循山)的竹谱尽管首尾俱缺,仅有一册,亦为画界珍品。1942年夏天,王世襄在听雨斋观赏此谱后,“为之神往,不能自己,”用郭觯斋精制瓷谱纸,将版心纵、横均一尺有余的明刊本《高松竹谱》一丝不苟地描摹下来,达到了保存善本,“以广其传”的目的。这次摹绘竹谱,可谓王世襄早年在书画上较为成功的实践。随后,他又将摹绘的《高松竹谱》衬以乾隆素笺,分订两大册,盛以锦函,卷首有邵章《高遁山竹谱》题耑,卷末有徐宗浩、郭则沄、张尔田、黄宾虹、傅增湘、吴湖帆、启功、邓以蛰、林志钧、吴诗初、叶恭绰、夏承焘12名名公的题跋,使这件手摹明刊本的价值大增,成为一件文化瑰宝。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影印出版了王世襄摹本《高松竹谱》,但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摹者署名被改为王畅安,名家题跋也被全部删去。而在30年后的1988年,香港大业公司又以《遁山竹谱》之名重新影印了王世襄的摹本,并将署名更改为王世襄,名家题跋得与世人相见。1996年,王世襄将这本凝结了自己和名家心血的文化瑰宝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以自己对书画的热爱在几十年间成就了一桩文化盛事。
  古旧书讯(、6三期)     求得。
  《西谛书目》(六册)文物出版社,1963年一版一刷,线装本    求得。
  《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2巨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8开精装本    求得。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英)杰弗里·巴勤克拉夫主编,三联书店, 1982年4月,360页,8开精装本,带函套、护封和一张地图。    求得。
  《南唐二陵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57年,8开精装本绸面  《蟋蟀谱集成》王世襄 着,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8月。    得。
  《应县木塔》陈明达编著,文物出版社,8开,精装本,256页,1980年9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印数1300册。    应县木塔 [专著]
/ 文物出版社编. --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1966. -- 246页 : 照片 ; 26cm. --
: ¥25.00     应县木塔 [专著]
/ 陈明达编著. --   2版. --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1980. -- 243页 ; 38cm. --
: ¥60.00. --     本书是一部详细的、全面的资料记录性图录,以备学术研究、保护管理及修缮时参考之用。在编排上,分文字和图版两大部分。文字部分,有陈明达同志撰写的一篇应县木塔研究的长篇论文;图版部分又分为实测图和照片。此外,还根据现有资料编了一个简略年表,并将有关文献资料按年代排列附于书末,以便读者检索。  本书于1966年曾印刷少量内 部发行,这次出版改为8开,并附有一篇陈明达同志根据,营造法式》的研究对木塔的补充说明。  本书有实测图35幅,照片142幅。        释迦塔  
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 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 明清改制,惟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 后金明昌二至六年()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 状未变,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 建筑。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 年实地测绘,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补测考察,古 建研究专家陈明达编著了《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体造型 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 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个大型砖石基座之上,基座分两 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 4.4米。该塔每层之间 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 9层。附阶周匝,正南 面辟门,塔底层直径 30米。2层以上皆设斗□挑出平座 钩栏。每层柱间装隔子门。各层柱头上施斗□悬挑塔檐, 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    结构 塔身构造是逐层立柱,柱间额贯联,纵横 施以梁枋,其间有斗垫托,夹层撑设斜材,自下至上 逐层叠架而成。每层随塔身内外设柱子两周,遂致各层 构成塔室、围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间,有门额、立颊、 地□结成框架稳固柱身,围廊绕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 架。各层外檐柱上下之间的衔接,有斗和草承托,上 层柱根较下层柱向内收进半径,既可形成塔身外观轮廓 收分的曲线美,又可保持上下层柱的稳定。塔身斗□依 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荷载的骨架。1~4层外槽用乳 和草乳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两道,各角抹角一根,两根六椽之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 椽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连接。平座夹层外槽设承重 枋和草乳直角相交,当心立柱,两向设有斜撑,枝樘 固济。第 5层梁架是塔顶结构,外槽有乳和草乳,上 置方墩承平。内槽南北向用六椽和六椽草,其上 方木墩垫架四椽、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铸铁刹杆 插入其中。六椽之间施八角攒尖藻井。    塔刹系铁铸部件组合而成。刹下砖砌莲台式基座。刹 高9.91米,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 8条铁链系于戗脊下端,久经风雨,完好无损。  塑像与壁画 塔内各层均有塑像,底层释迦如来坐像高11米,内槽四周绘有壁画,南北门楣横披板上辽画供养人像技法尤精。底层内槽上部置顶式平綦藻井,布列纤巧,是辽代小木作中佳品。 2层佛坛方形,上塑一 佛二菩萨; 3层佛坛八边形,坛周束腰镂刻精细,坛上塑四方佛;4层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层塑一佛八大菩萨。 各像比例适度,面相俊逸,从造型风格分析,当是金明 昌年间“增修益完”时塑造。
  《王壮弘学术论文集》香港  《文 革御笔沉浮录:梁效往事》范达人,1999年,香港  
  【民国版部分】  《围城》钱钟书,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5月初版(要求9品),价钱好说    【港台版部分】  《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香港太平洋書業公司,1972年。  《近代藏书三十家》苏精,台北传记文学,1983年。  《胡适手稿》(全十函)70年代胡适纪念馆出版,16开,线装本    【精装本部分】  《中国历代绘画:故宫博物院藏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第6。  《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文物出版社,1962年版(另附解说1册),8开精装本。  《走向世界丛书》(全10册)钟叔河主编,岳麓书社,1985年9月,精装本。  《钱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人美,1963年,12开精装本。  《文学书籍插图选集》人美,1962年,12开精装本。  《鲁迅与书籍装帧》上海人美,1981年,16开精装本,带护封。    【平装本部分】  《棔柿楼读书记》宋远,辽宁教育出版社,印量:300册    【线装本部分】  《中国古明器陶俑图录》(线装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秋明集》(上下册)中华民国18年十二月,北京书局印行,线装。  《一千零一夜》(三函十五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线装本。  《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一函十册)人美,1985版。  《中国版刻图录》(一函八册)文物出版社,1960年10月一版一印。    【王世襄作品】  《北京鸽哨》王世襄编著,三联书店,1989年8月。  《竹刻艺术》金西厓,王世襄,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  《中国古代漆器》王世襄编著,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8开精装本。《髹饰录解说》王世襄著,文物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8开精装本。    【木版水印部分】  《敦煌壁画选》(三辑全)荣宝斋新记木版水印,1952年,三袋子,36张图片;3张目录。
  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从此卷所描绘的景物看,系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在部分山峦的表现上加进了一些北方山水的特征,可谓集南北山水于一体的精心之作。从画面表现的建筑形式以及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生产劳作使用的工具等方面看,画家对江南地区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其艺术创作当来源于生活,而王希孟于18岁时即创作出如此宏幅巨制,不可能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由此笔者推测,画家王希孟应是江南人,至于具体籍贯便无从知晓了。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卷
北宋  绢本设色  纵51.5、横1191.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希孟,画史无传。此画卷后蔡京题跋说他原在画学为生徒,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后宋徽宗赵佶「知其性可教」,「亲授其法」,画艺大进。此卷约作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作者时年十八岁。清代宋犖在《论画绝句》附注中说他在完成此卷后不久去世。该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趨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燦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荣宝斋木版水印画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1955年10月,内部印刷本,11页。
  民国新文学线装诗集《秋明集》(上下册全)沈尹默著,上册为诗,下册为词,北京书局印行,铅字排印,1929年12月,库存书全品。    得。
  精装带护封16开,1981年初版《鲁迅与书籍装祯》全书影162幅    得。
  《三家诗》黄苗子等着,如水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页 ¥12     得。
  补充一下这本书的资料:  华夏词诗丛书《牛油集》黄苗子,花城出版社,1989年,141页,32开    黄苗子曾先后出过两本打油诗集,一本是《牛油集》;还有早年同作家丽尼、翻译家杨宪益、散文家邵燕祥合出过一本《三人诗集》。
  《棔柿楼读书记》宋远,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32开,285页,300册。    得。
  《三家诗》
  《鲁迅与书籍装帧》
  《Requiem For My Friend》亡友安魂曲 - Zbigniew Preisner   【艺人名】 Zbigniew Preisner   【专辑名】 Requiem For My Friend   【风 格】 爵士|融合   【发行年】 1998
  求:  他们的音像制品:世界上最伟大的双人滑搭档格迪娃(Ekaterina Gordeeva)和格林科夫(Sergei Grinkov),人称G和G。
  格林科夫:颂祝一个生命     (本文是日的三联生活周刊第7期上,作者:三联生活周刊驻纽约记者——娜斯)       悲剧粉碎真实的童话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完美的存在几乎是不存在的,唯其如此,对完美所作的追求和呈现才特别使我们受到震动。毕竟以完美为目标的行动让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多一些让人欣慰的东西。因此,当我们看到某些人与事接近我们难以企及的完美境界时,会感到格外珍贵。体育精神里有许多为完美而作的努力以及因此而达到的高度——虽然短暂,却是真实的,活生生的,充满生命热烈的。即使我们无法企及,但因为呈现它们的是我们的同类所以使我们愿意认同的。因此,不管是政治家,还是文化精英,或者是小民百姓。面对体育精神会获得一种难得的平等与共识。体育不仅满足我们竞争心理,而且成长着我们的生命热情。     花样滑冰运动尤其结合体育与艺术精神,追求力与美的完美平衡。人们在谈到俄国双人滑冰运动员谢尔盖.格林科夫的时候,完美是最频繁使用的词汇。他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双人滑搭档格迪娃(Ekaterina Gordeeva)和格林科夫(Sergei Grinkov),人称G和G——中完美的伙伴,这对搭档并且在冰下也创造了体育界最有魅力的浪漫故事之一,并且有了美丽的硕果——3岁的女儿达丽娅。格林科夫杏⒖〉耐獗恚?巳顺圃薜男愿瘢?涝犊?实男θ荩?仁潜?弦彩潜?碌镊攘ν踝印??比嗣窃嚼丛饺鲜兜剿?涔蟮拇嬖谑保?肮?魍踝哟哟斯?判腋5纳?睢钡恼媸档耐?叭春廖拊じ娴谋槐?绶鬯榱耍喝ツ?1月28日,28岁的格林科夫在一次平常的冰上练习时心脏病突发逝世。他的成千上万观众和交往密切的整个花样滑冰界都震惊而痛苦。据医生诊断,格林科夫有遗传的心脏病基因,由于其强健的运动员体质,此前的一些小型征兆被忽视了,导致突发的冠动脉阻塞。事发现场的1992年奥林匹克银牌得主保罗.威利两天后说:“这是我们不需要的一课。这实在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事情发生在格林科夫和格迪娃定居的康涅迪格州Simsbury镇的世界滑冰训练中心。这个中心在近年建成,很多世界名选手都移居此地便于训练,美国选手之外,俄国(Alexes注:应该是乌克兰)的奥林匹克冠军Peternko,Oksana Baiul以及格林科夫和格迪娃都在其中。近年花样滑冰越来越吸引观众,各种比赛表演越来越多,有些季节几乎每个周末电视上都有表演,所以选手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在生活中都是相熟的朋友。除了冰上的冠军水准,冰下的格林科夫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是健康、快乐,是充满热诚的好伙伴、好丈夫、好父亲。为了寄托对格林科夫的的哀思,很多选手都陪伴格迪娃飞往莫斯科参加俄国为格林科夫举行的隆重葬礼,包括奥林匹克冠亚军斯考特.汉密尔顿、保罗.威利,Peternko,Oksana Baiul等。格林科夫在俄国是国家英雄,在葬礼上,由Peternko手捧其遗像走在葬礼队伍的前面,俄国军乐队奏国歌,卫兵鸣枪致敬。    不完美的世界里缔造完美   朋友们和家人都愿意做任何事帮助格迪娃,但他们都知道没有人像她那样清楚知道他们和她真正失去了什么。所有的叙述都显示G和G创造故事书般的生活历程,无论冰上还是冰下都是密不可分。最开始,她10岁,他14岁,勉勉强强,稀里糊涂地被旧式苏联体育机器安排在一起做双人滑搭档。然而命定般地,两个孩子长大了,成为世界冠军,陷入恋爱,结婚生女,在冰上配合和生活爱情中达到了自由的境界——一切发生在公众的注视中。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这么美妙的预期。他们的搭配曾被认为有点牵强:他身高体健,比她高10英寸;她娇小玲珑,像个娃娃。教练设想用他们来创造以前世界没见过的戏剧动作。他们成功了,她16岁,他20岁时他们赢得了第一块奥林匹克金牌——在他们赢得各自的心之前,他们先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心。这时候他们像一对兄妹,是一对好搭档,接下去——本来可能像很多人一样,继续得到若干奖牌,转入职业圈,赚很多钱,然后退休,各自建立自己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相爱了——于是他们的职业与生活永远联系在一起,成为完全的伙伴。开始,小4岁的她在他眼里一直是一个小姑娘,在冰下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找其他女孩子约会,然而有一天,在卡尔加里奥运会之后,他突然意识到,多年在冰上牵手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而且准备着接受他的爱——她回忆,当他注意她以前,她已经在期待他的目光。     他没有错过他的命运,他发现了他的公主。他们与1991年结婚,一年半以后有了一个女儿。最伟大的双人滑搭档成为完全彻底的搭档:每时,每刻。他们的冰上品质越来越好,人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的爱:相互的爱,对女儿的爱。虽然1990年以后两人已经转为职业选手,但1994年奥运会规则更改容许职业选手再次参赛,使得6年前的冠军再次出现在奥运会的滑冰场。熟悉的观众都为之兴奋:他们第一次赢得冠军还是不谙生活的小孩子,现在他们要让世界看到他们作为成人。作为情侣,作为父母而领略冠军的滋味。他们再次赢得了世界。在所有重返奥运会的前冠军中,他们是唯一再次夺冠的一对。     随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他们像展示月光一样,不仅体现了双人花样滑冰艺术的魅力,而且体现爱情的魔力。用奥运会教练约翰.皮克斯的话,“他们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关怀、照顾、成熟的结合。也因此把他们的冰上表现转变得更美好。”他象征着力量、稳定、基石,她则是优雅,是精灵,是火焰。高出许多的他灵活、安定,任她飞跃,任她旋转,任她凌空,在最后的惊险的刹那,却永远能把她接住,把她拉回,把她带稳。她像芭蕾舞女的精盈,像小鹿般自然活跃。而他则有着一个双人滑男选手最杰出地方品质,这也被人称为他作为一个核心:他能够净化自己的存在,突出伙伴的美。     G和G被称为滑冰界最棒的双人滑配对,展示了双人滑的本质:神奇如一体。也许同行们更能领略他们所达到的境界之难得,保罗.威利说:“你能看到在冰上他们之间存在的力量。他们的眼睛在整个表演中从不离开对方。在双人滑中,没有人能那么做,因为那会分散注意力。但对他们完全不同,那是如此自然而然。你能看到他们多么相爱。你只要看着他们,希望你能与什么人有那样的关系。我们都希望自己有那种感觉,那种完美的两人世界,却没有几个人能拥有。”美国教练约翰.皮克斯说:“他们是圆满的搭档,直到你亲自看到他滑的时候,你不会懂得欣赏一个180磅重的男人在冰上滑动却不带出一点声音。他们的感觉是交响乐。别看他们,光是听:没有一点声音。不管冰场条件如何,你听见的只有音乐。他们滑动得如此自由,他们的冰刀从不刮冰。”体育评论员迪克.巴顿说:“他有力量、意志、速度、浪漫呈现力,他有超乎寻常的乐感。最重要的,他有超乎寻常的合作能力,这是让人做双人滑的动力。”“他完全专注于她,”前美国双人滑冠军斯塔布克说,“而她回之以那种‘我是这样地爱你’的注视,那注视只有让你的心随之歌唱。”     这歌唱被意外地、悲剧地打断了。斯考特.汉密尔顿说:“科特.布朗宁曾经说G和G的比赛程式唯一的缺陷是不够长。这句话同样适于谢尔盖的生命。”人们都说格迪娃在冰上只能做单人滑了,因为没有可以替代的搭档。而24岁的她失去爱更让人感怀。在飞往莫斯科的葬礼前,格迪娃带上了一束干枯的花。朋友问他为什么不从她接到的众多安悼花束中选一束,他随之就知道枯萎的花束是谢尔盖离去前一天送给格迪娃的:不是为庆祝特别的日子,也
  颂祝一个超越平凡的灵魂   3个多月之后,格林科夫和格迪娃的冰上冰下朋友们在他们一起练习的体育馆举行了一次题名为《谢尔盖.格林科夫:颂祝一个生命》的公共纪念活动,表达花样滑冰界对格林科夫的敬意和对格迪娃的安慰,由CBS台向全美国转播。奥运会冠军克里斯蒂.山口以柔和优雅的音乐与动作开场。下面有格林科夫的教练之子(Alexes注:Marina Zueva的儿子Foder,现在是代表加拿大出赛,目前在加拿大排名第3),13岁的小男孩上冰,呈现体育精神的延续。格林科夫曾经对这个小男孩说:“如果你要做,就要追求极限。”参加这次活动的许多选手包括前东德著名奥运会冠军卡特琳娜.维特和美国的前奥运会冠军布莱恩.鲍依塔诺等,都为格林科夫和格迪娃的爱情故事而选择了象爱致敬。随著名歌手席尔的《不要哭》表演的鲍依塔诺说:“无论如何,我们知道最重要的是感觉爱与被爱。”维特挑选的伴曲则是:“我会记住你/你会记住我吗?不要让生活白白流走/——如果不是为了记亿”。本年职业世界冠军科特.布朗宁和前奥运会冠军斯考特.汉密尔顿都以活泼开朗的美国通俗文化风格著名,在他们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格林科夫永远的大笑。布朗宁说:“在更衣室里,我总见他在笑。我总想着,哪一天要问清楚他都在笑什么......。”与格迪娃和格林科夫最接近的汉密尔顿则说:“我的存在目的好象就是逗谢尔盖发笑,每一天,任何时候,只要他一来,就好象在问我,嘿,还有吗?......我要说我与谢尔盖一起度过的时光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两人都选择了幽默热闹的音乐和表演献给格林科夫:“希望这能使你今晚再次展露笑容。”Peternko和Oksana Baiul与格林科夫,一样是来自俄国(Alexes注:应该是前苏联)的世界冠军,都定居在美国训练、表演、比赛,他们比别人有更多的沉痛。Peternko说,他12岁就认识格林科夫,一直是好朋友,格林科夫是那种你有困难,他永远会在那里的伙伴。他表演了一个斗牛士的角色,他说:“谢尔盖,今天我是为你而滑。”在上届奥运会以优雅脆弱的芭蕾风格赢得全世界观众之心的Oksana Baiul有名的情感外露,她本人13岁成为孤儿,一直跟着教练生活,16岁得到奥运会冠军,所以此晚格外伤情。在会前采访中她说,不明白上帝为什么总把最好的人带走。谢尔盖是最好的人,而且,“我想谢尔盖会是我的守望天使。”她的表演充满宗教感,在圣母玛丽娅的颂歌声中,她画了个十字起舞,结束时——在唯一的一束中伸出双臂抬头向上。保罗.威利选择描写太空探险的电影《阿波罗13号》配乐,也在遨游宇宙的冒险中寻找精神的飞升,也是向上仰望......。     纪念活动的中心人物当然是格迪娃。这是她自格林科夫逝世后第一次在公众注视下上冰。在事先的采访中,她克制着沉痛回忆过去,感谢朋友和观众,她说:“谢尔盖离去后我好象第一次睁眼看见周围的世界......因为以前只看到谢尔盖。.......再也不会有一样的幸福。”在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的音乐中,她开始了此生第一次单滑表演:音乐和动作代替她表达比言语更有力的情感经验:损失、伤痛、孤独,然而也有勇敢,更有爱——当她单腿滑,另一腿后举,双臂后扬如飞燕时,这姿势本是著名的重叠的飞燕。结束时,全场观众长久起立,格迪娃与女儿拥抱,格迪娃接过话筒,她传达的是失落后而领悟的更深沉的爱的信仰:“珍惜爱,再多表达,只要再多几个字,每一天,就那么简单,就直接说,再多一次,我爱你。”     最后,全体明星集体出场,随着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陪伴格迪娃再舞。这个晚上,人们为格林科夫展示的完美而纪念他,感念他:颂祝一个生命,颂祝一次生命之爱,颂祝一个超越了平凡的灵魂。   (完)
  《文物出版社图书目录》(),文物出版社  《劫余古艳》(上下册)大象出版社,线装本  (是《来燕榭书跋》手迹的影印本,“名家珍藏系列”的一种,主编李辉)
  《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花城出版社,责任编辑是秦颖和文珍。  因政治和人际关系禁忌,《知道》原稿有相当篇幅此次未获出版。
  16开精装本《常熟翁氏藏书图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500册,带护封。
  求——  华夏词诗丛书《牛油集》黄苗子,花城出版社,1989年,141页,32开
  民国新文学线装诗集《秋明集》(上下册全)沈尹默著,上册为诗,下册为词,北京书局印行,铅字排印,1929年12月,库存书全品。    黄裳在《珠还集》里,提到他拜访沈氏时沈送了他一套《秋明集》,可惜后来弄丢了。     //////唐弢先生在《晦庵书话》里介绍《秋明集》时,选了《秋明集》中的玉楼春(海棠开了好题诗,绿柳阴浓听燕语),——“洒脱清丽的情调,贯穿着尹默全部诗作”     /////要说内容,上月我刚买了一册书目文献出版社的《沈尹默诗词集》,大约是收录沈尹默诗词最齐全的版本了,如果是使用,用这个本子也就行了。要说观赏价值,最近(好象是去年)出过一种线装手写影印的本子,看着很舒服,价格也就在50元上下。但《秋明集》则不同,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文物”。(木兆轩主人)    //////本书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的第一部出版的诗词集。表达了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和自我个性。艺术上以运用旧诗音节入新诗见长,巧于构思,讲究含蓄。在我国的新诗倡导建设中起过重要作用。周作人《知堂书活》里谈到:“那时做新诗的人实在不少,但据我看来,容我不客气地说,只有两个人具有诗人的天分,一个是尹默,一个就是半农,尹墨早就不做新诗了,把他的诗情移在别的形式上表现,一部《秋明集》里的诗词即是最好的证据,尹默觉得新兴的口语与散文格调,不很能亲密地与他的情调相合,于是转了方向去运用文言,但他是驾御得住文言的,所以文言还是听他的话,他的诗词还是现代的新诗,他的外表之所以与普通的新诗稍有不同者,我想实在只是由于内含的气分略有差异的缘故。”
  《西谛书目》(六册)文物出版社,1963年一版一刷,线装本
  《燕都》双月刊,自创刊号85年8月第1期——92年12月第45期停刊。  《燕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集于一身,语言通俗,叙说老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历代的政治活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展示民间风情习俗,宫廷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文物古迹和历史名胜。《燕都》描绘、刻画、和再现了一幅老北京通俗、生动、内容广泛的民俗画卷,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丰富多彩和具有魅力的历史形象,使我们更加深了对老北京的认识与了解。  85年有(总1-3);  86年有(总4-9);  89年:1、2、3、5、6有;  90年:1、5、6有;  91年:1有;  92年:5有。
  《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书信手迹》中华书局,1992年初版,精装本16开,3500册  本书选取1949年前近150位现代名人与中华书局磋商书稿,探究学问等的书札约750件,这些信函皆是近现代文化、出版史上的珍贵资料。   
  《记者生涯五十年》(上下)金雄白,吴兴记书报社,上集1975年初版,下集1977年初版,12元。
  得。    精装本、带护封《走向世界丛书》(全10册)钟叔河主编,岳麓书社,1985年9月。    此书当年赴香港展览时,岳麓书社还专门特制有100套精装本,后来50册返回内地,50册留在香港。  返回内地的50册为出版社赠送相关审读机关和审读人士所用,未曾进入书店销售,坊间几不可得见其踪影,全套精装本堪为稀品。  此次湖南出版集团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岳麓书社重新修订“走向世界丛书”,文本版式皆有改变,且配插图及说明文字,以十册精装本推出。       书目如下——    1985年,8册:     西海纪游草/乘槎笔记。诗/初使泰西记/航海述奇。欧美环游记 813页 10千册     西学东渐记/游美洲日记/随使法国记/苏格兰游学指南 712页 10千册     日本日记/甲午以前日本游记五种/扶桑游记/日本杂事诗广注 813页 10千册     伦敦与巴黎日记 郭嵩焘著 1022页 ?千册     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曾纪泽著 1080页 9.7千册     漫游随录/环游地球新录/西洋杂志/欧游杂录 813页 10千册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薛福成著 1000页 10千册     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新大陆游记及其他/癸卯旅行记 归潜记 932页 9.9千册     1986年,2册:     英轺私记/随使英俄记 891页 ?千册     李鸿章历聘欧美记/出使九国日记/考察政治日记 704页 1千册
  杨绛先生致钟叔河先生信云:“他生平主动愿作序者,惟先生一人耳。”“他”指钱钟书先生,所作序乃钟先生编《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才、学、识、胆为学人所推重,尤贵者胆,20世纪80年代,钟叔河先生编印《走向世界丛书》为思想界带来清新之风,为学界所重,撰写的叙论尤是精当,因有钱钟书先生致钟先生信云:“弟素不肯为人作序,世所共知,兹特为兄破例,聊示微意。”这点微意正是对钟先生胆识和勇气的褒扬。
  萧乾老人1994年在《读书》上写有一篇妙文,《长沙出版界四骑士——记四套丛书和它们的主编》,极力称赞四套丛书和它们的主编。四骑士中,钟叔河先生居首。文中论述“走向世界丛书”和钟叔河先生的内容如下:    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80年代都是难以忘怀的。经济上人们终于摆脱了“越穷越革命”的路子,敢于走向富裕与幸福了。多少读书人头上被扣的各种帽子,忽然不翼而飞,建设大业又成为匹夫之责了。于是,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知识分子,个个摩拳擦掌,一心只想尽多地挽回失去的岁月,在各自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方面可写的能人志士和可歌可泣的事迹,真是难以胜数。    80年代上半叶,我还在出版社工作。这里我想谈谈出版圈的四位能手。当时他们都属中年,又都在湖南人民、文艺和教育出版社以及岳麓书社工作,他们埋头苦干,不约而同地各自精心主编了一套极好地配合改革开放的丛书。每每翻阅他们这四套丛书,我就戏“封”他们为“长沙四骑士”。当然,80年代涌现的丛书很多,有的规模更大,并设有辉煌的编委会。但我在这里谈的只是:    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    杨德豫主编的:《诗苑译林》    李全安主编的:《散文译丛》    曹先捷主编的:“世界著名学府丛书”    这四套丛书层次不同,内容各异,然而都从各自的方面和角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功绩不可泯灭。    50年代初,为了向国外报道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我奉派去湖南参加土改。下去之前及结束后,都曾在长沙小住。当时湖南省委宣传部代部长李锐兼任《新湖南报》社长。他手下有几位思想境界高,工作能力强,而且是自学成材的青年干部,我同他们一见如故——而且1957年我们相继都遭到同样的厄运,被打入冷宫20年出头。钟叔河就是其中的一位。    30年阶级斗争的风暴后,80年代我们又联系上了。当时钟叔河已从青年进入中年,我则已开始被人称“老”了。然而大家既不为过去的委屈而喟叹,更不怨天尤人。今天从钟叔河在出版史上的辉煌成就来看,那顶帽子对他毋宁是难得的“幸运”,因为当旁人在歌颂大炼钢铁或大打派仗的时候,他好像早就料到80年代中国必将从阶级斗争的噩梦中觉醒,改革开放必将到来。为了拥护革新他一头扎进古纸堆中,夜以继日地披阅如山的资料,随阅随注。于是,年当他主持岳麓书社时,十大卷800万字的“走向世界丛书”就一本本地问世了。这是一位学者只手(他只在很短时期有过一位助手)编出来的,是卓越的知识和胆识的结晶,是废寝忘食的成果,也是一位受过委屈的知识分子在复苏之后对民族文化事业的重大贡献。    这些日记、游记、随感和杂录的作者都不是凡夫俗子。他们中间有钦差大臣(如李鸿章),出洋考察的大臣(如载泽),驻外使节(如郭嵩焘),出访的学者(如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有留学生(如容闳)。尽管身份不同,他们身在域外,都揣着一个问题在观察:李鸿章最关心的是中日战争咱们为什么打败,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里指出:“论者谓美国人民离英独立而自由,此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世界无突然发生之物。”然后指出西方民主始自地方自治。关于日本维新运动的观察,更多是针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所有文章的着眼点都在:旁人有的好东西咱们也该有,旁人的缺点咱们要避免。    出访人员最羡慕的是民主,而在皇帝还稳坐金銮殿宝座上的当时,这可是足以掉脑袋的,胆子真够大的!光绪十六年,一位作者居然敢写道:“泰西之君虽不拘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好,不得安其位矣!”还说,“西方无讳之典,其君之名国人均可呼之。”    这套书真称得起雅俗共赏。它是上好的近代史课的补充教材,也可作为茶余酒后消遣的轻松读物。当时,从落后一大截的中国出发,去正在闹着工业革命的泰西游览,新鲜事物可多啦,有的读来简直令人捧腹。一篇文章中这样描绘所乘的火车车厢:“其制为板屋,宽丈二三,长三丈。鳞次设椅。椅三人,分两行,八排,坐四十八人。”(志刚:《初使泰西记》)这不过就是今天极普通的三等车厢而已。但令人感动的是,当时奋发图强的出国人员不图享受,一心一意只想把外国的好东西尽量“搬”回来。所以他们是以如饥似渴的心情,睁大了眼睛,注视着外边一切在当时来说是先进的事物。    倘若要我开一门“编辑艺术”课,我首要选的范本就是这套“走向世界丛书”。每逢在刊物上看到90年代有些书出得糙劣,不但错字连篇,而且编排紊乱,我就不禁像鲁迅的《风波》中那位九斤老太婆那样慨叹“一代不如一代”了。    一个人编这么一套800万字的书已够奇迹了,而且钟叔河编得多么出色啊!这套书令人认识到一个编者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把稿子往印刷厂一送,然后尽量少出点讹误而已。十卷“走向世界丛书”说明,书的编辑正如报纸的编辑,倘若勤奋、用心思,把工作当作发挥才智的天地,是大有可为的。    除了“总序”之外,钟叔河为所收的纪述文章都写了专论,更可贵的是编者为每文所加的边注,大多概括内容,有的也带评注性质。这是说,编者是先把全文咀嚼了之后,才端给读者的。刘锡鸿的《英轺私记》前边,就附有编者的《用夏制夷的一次失败》。随着黎庶昌的《西洋杂志》,就附有编者的《一卷西洋风俗图》。80年代选集出得不计其数,然而这样认真的编者有几个!每文不但有边注,而且大都还附有索引。    同样弥足珍贵的是每卷前面的插图。那是照像术刚发明出来的19世纪,可以设想这些像片搜集起来要比文章著述更要艰难多了,它们都是逃过了大毁文物的十年浩劫的漏网之鱼。这里有清末文人官吏的相片,有原著的封面装帧及作者手迹。相信大多是从大图书馆的珍本室及世家箱底夹缝中觅到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复制的。    “走向世界丛书”是钟叔河及他的岳麓书社在80年代主要的但远不是他的全部贡献。他利用他那块出版园地,他那块大展鸿图的舞台,整理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早被人们忘记甚至遭到唾弃的前人著作,诸如胡适、周作人甚至无影无踪地消失了的储安平的著作。这里,我不妨作点自我暴露:当他征询我对某些前人著作的出版意见时,我曾狠狠地给他泼过一阵冷水。当时(也许现在依旧)我仍震悚在1957年的批判风暴之下,一见“民主自由”就吓得浑身发抖。我说,那些夸耀民主自由的书,怎可让它们在社会主义光天化日之下重新与读者见面!你岂不是自找麻烦!    然而钟叔河并未理睬我泼的冷水。他出了,他保全了一大批在文化史上应当留下的著作,而且至今也并未因此而受到批判。在表彰这位岳麓山人的才智学识时,还不要忘记他的果敢。胆小鬼永远难成气候,世界就是靠有胆识者的推动而前进的。
  515  王元化先生和夫人张可1998年合出过一本《莎剧解读》,我当年买此书,半为作者声名,半为书的装帧实在可爱。十年后,这本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了新版,书名亦换作《读莎士比亚》。报上的消息说,此次新版,装帧更为讲究,且有20册限量典藏版,以为元化先生米寿之贺。据说,典藏版书壳为葡萄酒红色,书名烫金,勒口三面镏金,大有牛津莎士比亚剧作羊皮本风范。得此消息,书情大动,料定此事必与王为松有绝大干系。《莎剧解读》出版时为松即是责编,况他现在又贵为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于是短信往来几番,逼他答应设法代购一册。他倒是答应了,所以这几天我就一直等着这“尤物”从海上飞来。    516  还是上海出版界懂书的人多。上海译文版的那套小开本精装杜拉斯雅致得像成熟女性的眼神,那两本精装的《伊利亚随笔选》和《伦敦的叫卖声》,设计得既绅士又从容,仿佛刚刚熨烫好的旧时名牌风衣。《洛丽塔》诞生五十周年典藏纪念本更让人着迷了:仿绒的硬精封面就像注满了时间的海绵,握在手中都不敢用力,惟恐不小心会把书中的岁月挤压出来。上海世纪文景的《追风筝的人》限量典藏版和《我的名字叫红》插图注释本也大有可圈可点之处,上海书店新版《读莎士比亚》限量典藏版美得就更不用说了。书籍之美不仅在内容,如今有此常识的出版人不多了。    胡洪侠书话  /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hu_hongxia&idWriter=0&Key=0
  《我们这一代》肖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16开精装本,带护封。  《我们这一代》肖全,香港文化传播事务所有限公司,1996年,16开精装本,带护封。  
  26巨册《良友画报》(影印合订本)张连生 发行,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12月,8开精装本,带护封、函套。
  《乱世文章》(五册)金雄白,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初版,1964年10月  《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六册)金雄白(朱子家),香港吴兴记书报社,1959年。  《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五册)金雄白(朱子家),香港春秋杂志社,1963年。  《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三册)金雄白著,李敖出版社, 1988年。
  被公认为有关汪政权的一部经典之作。  《记者生涯五十年》(二册)金雄白著,台北跃升文化事业公司,1988年。
  《江山人物》金雄白,星岛,1983年。  《春江花月痕》金雄白,台湾跃升文化,2001年,233页。
  《中国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上海联合出版社,1934年初版本,大开本布面精装,带书衣,209页,重磅道林纸。  《双照楼诗词稿》(线装二册全)中华书局民信公司,1930年最初版本,白纸大开29.5X17.5cm,上下二卷,60叶120面。  《双照楼诗词稿》汪兆铭撰,中华日报社,1941年,1册,铅印本綫装。  《汪精卫先生最近讲演集》汪精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25年10  铅印本《汪精卫先生尺牍》汪精卫撰,上海振学社,1913年 国光书局,1册。  《国民会议国际问题草桉》 汪精卫着,[广州]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1925年4月,1册,236页,64开
  《周佛海回忆录》周佛海著,台北龙文出版社,1993年,120页  中国现代自传丛书. 第三辑  《往矣集》周佛海著,周黎庵编,上海古今出版社, 1943年1月,106页,25开,古今丛书  周佛海()回忆录。曾发表于汪伪杂志《古今》。收周妻所写文字2篇。
  《杜月笙传》(四册)章君谷,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1年。  《杜月笙传》(全五册)王雅慧,传记文学出版社,2002年。  影印本《杜月笙氏家祠落成纪念册》(二册)刘绍唐主编,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年。  铅印本《杜月笙先生纪念集》恒社辑,台湾,1952年  
  线装本《杜月笙氏家祠落成纪念册》(上下)杜余庆堂编印,中国仿古印书局承印,1932年5月,自费出版。
  线装油印本《涉江词稿》沈祖棻,1978年
  《沪上往事》(四册)万墨林著,台北中外图书公司,, 4册,724页。  
  缩印本《海藏楼诗》(一函四册)十三卷全。太岁在阏逢摄提格刊于武昌,书前有郑孝胥珂罗版照片一幅,32开本,每册100叶面左右  《海藏楼诗》(三册)郑孝胥撰,八卷,清光绪壬寅年(1902)武昌精写刻本  查《贩书偶记》P492“海藏楼诗八卷,民国郑孝胥撰,光绪壬寅于武昌精刊”,此为较早版本,后有民国刊十卷本,十三卷本等。  《海藏楼诗》(四册)九卷,清光绪壬寅(1902)石印本,19.1*12.1cm
  补充:    《海藏楼诗》(一函四册)十三卷全。太岁在阏逢摄提格刊于武昌,书前有郑孝胥珂罗版照片一幅,32开本,每册100叶面左右  1902年武昌影印本 12.5×9cm  此书小板小字精刻精印,纸墨俱佳,可称民国年间雕板之精品,至为难得。此本为缩印本。
  《寒风集》陈公博著,上海地方行政社, 1945年2月,32开
  《苦笑录:陈公博回忆()》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79年,24开,456页。
  《建国新书》胡兰成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1年,197页  《革命要诗与学问》胡兰成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 1991年,305页  《中国的礼乐风景》胡兰成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 1991年,241页  《闲愁万种》胡兰成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1年,201页  《中国文学史话》胡兰成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1年,285页   《今日何日兮》胡兰成著,台北三三书坊,1990年,278页   《禅是一枝花》胡兰成著,台北三三书坊,1990年,336页  《争取解放》胡兰成著述,上海国民新闻图书印刷公司,1942年,222页。  分和平运动诤言、国际战局检讨2编,共96篇。有《国民新闻发刊词》、《中国地位的保证》、《渝共决裂的序幕》、《重心在清乡工作》、《美国的两洋政策》、《欧洲战败国的命运》、《德国控制大西洋》、《日阁改组》等。附录:《文化的厄运》、《寿颜文梁先生》。
  线装油印本《还轩词》丁宁,安徽省图书馆古籍部,大16开,1981年。
  油印本《书林琐录》无锡孙伯亮掇拾;同邑许瘦峰校核,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辑印,16开,85页,1981年。
  线装油印本《刻竹小言》王世襄,25.5*14.5厘米,78叶(156面)  注:有翻印本。
  《瓷都诗画选集》景德镇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60年,全图32幅,500册
  张伯驹《春游琐谈》(1-5卷),线装油印本  张伯驹《丛碧词》,油印本  夏承焘《瞿髯词》,油印本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油印本  彭隺濂《棕槐室诗》,油印本
  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油印本  郭沫若《孔雀胆》,油印本  孙犁《冀中一日》,油印本
  线装油印本《涉江词稿》沈祖棻,1978年    16开精装本《常熟翁氏藏书图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500册,带护封。    《我们这一代》肖全,香港文化传播事务所有限公司,1996年,16开精装本,带护封。    得。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秘人质电视剧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