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箱我怎么看不到神武80fb神秘访客客

开心水族箱里神秘访客从哪儿看_百度知道
开心水族箱里神秘访客从哪儿看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鹤舞水乡诗词集》序言三篇-诗词论文-作品-鹤舞水乡-中国诗词楹联网-中国古典文学的航空母舰-诗联资讯-个人作品集-征诗征联-诗词论坛-楹联论坛-百诗百联大赛-诗联文库-格律查询-出版信息-诗联网刊
《鹤舞水乡诗词集》序言三篇
《鹤舞水乡诗词集》序言三篇
心靈之舞&&志趣天成
——鶴舞水鄉詩詞集序
&&&&當今倍感天下狹小,蓋網路之故;而能隨性書寫人生,則首屬博客。自老夫開博,偶於網間識得鶴舞水鄉,其風度翩翩,詩詞蕊蕊,人所欣羨;而謙虛好學,勤苦自重,亦堪為範。以此相與往來,遂成忘年。
&&&&統觀鶴君詩詞,無不率性所作,情則因景而生,感則緣事而發,章句無不出於性情,文字無不納于自然,正所謂“心靈之舞,志趣天成”。鶴君生於貴州三都水族之鄉,其地山光水色,景觀怡然,被譽為“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而都柳江橫貫其境,水、苗、布依世居民族生生不息。鶴君受其哺育,得其靈氣,發於肺腑,流於筆端,當在情理之中。其《都柳江畔抒懷》、《都柳江夜景》、《柳林即景》、《蝶戀花·夏日舟遊》、《憶江南·詠三都二首》、《水歌對唱即景》等等,不勝列舉,皆可玩味。
&&&&古曰“文以載道”,今亦一脈相承。君子根植于土,心系於民,與土同興衰,與民共浮沉,乃古今道德所欽。鶴君正義在胸,熱血燃身,凡所醜惡,筆下無情,有所不幸,哀憐於心。其“獨兒遇難山西,老頭討債伊犁。媳婦攜孫離去,惟餘眼淚淒迷”(《清平樂·見老嫗挖山》),“惡主財豐官竊喜,奴工夢破命垂危;雷霆電火從天降,魍魎閻羅一併摧”(《驚聞山西黑磚窯逼民為奴事件》),“逝者無聲傷裂肺,生人有淚痛摧肝。遙將薄酒隨風酹,且把詩箋當紙錢”(《痛悼汶川“五·一二”地震遇難同胞》),愛恨分明,可見一斑。
&&&&鶴君詩詞,既不失傳統意象,又融入現代元素,盡力將古今熔為一爐。攬其篇什,松、梅、竹、菊、柳、鶴、鷺在焉,而笙歌月舞、端坡跑馬、股票熊市、初春雪災亦見筆端。如:“喜伴青松和瘦竹,何須媚蝶招蜂。怡然世外笑寒風。魂消千載外,香駐萬山中”(《臨江仙·詠梅》);“林深隱綠潭,地僻遠人煙。白鷺停枝矮,紅魚戲葉閑。抽棕懸釣餌,折竹作漁竿。獨酌斜陽裏,關鳩伴我眠”(《釣閑》);“輕舒雪羽舞翩翩,寄意青山綠水間。暮浴清溪鷗共樂,朝歌旭日鷺同歡”(《詠鶴》),此乃一種味道;而《西江月·近日證券市場漫畫》雲:“股友哀鴻遍野,基民怨氣沖霄。奔牛一去不回眸,任爾笨熊當道。巧姐銷魂蝕骨,呆哥割肉抽膏。波兇浪惡眾人愁,幾個寡頭偷笑”;《浪淘沙·年初南方凝凍災害印象》:“冰雪鎖江南,雲貴尤寒。停炊斷水路行難。千萬生靈翹望眼,蒼莽關山。帷幄運籌繁,徹夜無眠。軍民戮力鬥凝頑。四海同心連廣宇,情暖人間”,則另一種味道。
&&&&其藝術表達,鶴君廣泛吸收前人之精華,博取當代方家之所長,融會貫通,漸成個人風格。縱觀其詩作,既有豪放曠達之作(如《步杜甫〈登高〉韻並反其意》、《書生》等),又有婉約蘊藉之篇(如《青玉案·天生麗質》、《鵲橋仙·幽夢》等);既有大處落筆的雄渾之品(《過都江鎮排場河谷有感》),又有精雕細刻的細膩之什(如《蝶戀花·水族姑娘》)。以鶴君之平和與坦蕩、謙虛與勤奮、嚴謹與深入,其風格尚有發展變化餘地,不可就此定論。但其詩詞所追求的濃郁韻味、高雅情趣和誠摯情感已成一種趨勢,殊為可喜。
&&&&鶴君楊氏,大名昌盛,立於杏壇,傳道桃李,授課之餘,耽於吟詠,不獨陶冶性情,抒寫心靈,亦可豐富學養,裕益弟子,故此願為序焉。
————————————————
程裕祯,自号酎泉老人,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导师、教授。1939年出生于山西太谷,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被教育部选为“出国储备汉语师资”,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法语三年,曾分别在老挝老中友谊学校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汉语,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名誉院长,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和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名胜古迹词典》(与人合著)、《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与人合著)、《中国学术通览》(主编)、《中国文化要略》与古体诗集《酎泉集》等。
鶴舞水鄉留倩影
——鶴舞水鄉詩詞集選讀
鶴舞水鄉,本名楊昌盛。筆者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到貴州民族學院就讀,有幸與他成為校友。也許由於是水族同胞和三都老鄉的緣故吧,那時我們之間就有較多的交流。1985年7月,他畢業後被分回三都任教,我繼續學習後留校工作。雖然天各一方,工作也都較忙,但我們之間常互通資訊,有E-mai之後更為頻繁。2010年新年伊始,收到他2009年度發表的詩詞作品52首,十分高興,塗鴉《都柳江邊楊柳風》祝賀。今夏,又收到他發來的《鶴舞水鄉詩詞選集》電子文本,更令人欣喜激動。鶴舞水鄉留倩影,梅開雪嶺散清芬。可喜可賀!
昌盛仁兄是個勤奮的人。在二十多年的教師生涯裏,他一手抓教學,一手抓教研,兩手抓兩手都很硬,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此外,他還在詩詞創作方面有所涉足,時有作品見諸報端;尤其進入網路時代的21世紀,其創作也隨之進入快車通道。我在詩詞創作方面是個門外漢。每收到其成果,常與韋宗林教授議及。認為他一是具有良好詩詞功底,二是貴州民族學院的驕傲,三是水族山鄉難得的國粹詩詞傳人,四可能還是水族第一個被中華詩詞學會吸收為會員的詩人。拜讀《鶴舞水鄉詩詞選集》後,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民族史躍然紙上
“睢民”之說,在《沁園春·咕嚕產蛋崖遐想》“沐睢民情愛”、《芒勇水庫遐想》“睢民巧手奪天工”中出現。注釋雲“水族同胞自稱‘任睢’,意即睢民,睢水地方的人。據考證,水族先民發祥于河南睢水流域。”這一稱呼親切,但是不熟悉水族歷史的人則難以理解。
在國家民委2009年出版《中國少數民族》修訂版“水族”篇中雲:“水族自稱‘睢’,因發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間有‘飲睢水,成睢人’之說。……大約在殷商之後,水家先民從中原往南遷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逐步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為主流的,南北民族融合的二元結構形式。……因此,水族社會保留著殷商文化圈和百越族群的濃郁文化遺存。”
那麼,為何族稱由“睢”變成“水”?該書雲:“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與唐代設置的撫水州有關。開元年間,唐朝在今黔桂交界的環江一帶設置主要安撫水族先民的羈縻撫水州,這是中央王朝對自稱‘睢’族群的確認,標誌水族以單一民族身份躋身于中華民族之林。族名從此以‘水’代‘睢’。”水族的稱謂是1957年成立三都水族自治縣之後的事。
《過都江排場河谷有感》一詩,承載著水族厚重的史實。都江鎮在水族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貞觀三年(629年)設置的應州,下轄五縣,其中應州府及都尚縣就設在這裏。當時,都柳江作為貴州三大運輸孔道之一,直至民國,貴州的第一輛汽車分解在三都縣起岸靠人工擡到貴陽,足見其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重要地位。當地群山連綿,河谷深切,地勢險惡,兩山可對話,相會要半天。詩的前四句“誰將絕壁立雲霄?萬載蒼茫水似刀。鳥道盤旋浮隼鷲,巉岩捭闔戲猿猱”,堪比李白《蜀道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上世紀70年代,筆者在都江的壩街、甲雄小學任教,常為排場河谷所阻犯愁,體會尤為深切。後四句“風淒仿佛清妖哭,浪急依稀義士咆,幸得一隅存我族,欣逢禹世架長橋”包含著水族地區兩大辛酸事史實:一是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對“生苗、熟苗”的屠殺,揭開了血腥的序幕。雍正六年(1728),貴州巡撫張廣泗領兵進攻八寨(今丹寨),都江水苗各寨聯手阻擊。
為平定都江地區水族、苗族的反抗,雲貴總督、兵部尚書鄂爾泰決定疏浚都柳江河道。自雍正七年至十年(),他三次向朝廷呈報專題奏章。“略聞都江(今都柳江)南接粵境,向因頑苗盤踞,各寨巢穴棄諸上遊之界,外據乎三邊之腹心。故順則一水可通,逆則多方中阻,歷代相沿,為患已久。雍正七年題報在案。清水一江,雖已黔楚通行,而都江一帶皆阻于生苗。如來牛(今三都縣都江)、擺調(今屬丹寨縣)之類,皆以一大寨領數十百小寨,甚為兇頑,最稱難治。……是以臣調兩省之兵,竭三年之力,都江河道開通,相應備敘題報。”
雍正七年(1729),鄂爾泰調集兩省四路清軍會剿都江等地。獨山州牧孫紹武是急先鋒之一。相繼焚毀41個水苗村寨。都柳江摩崖“向來往化外,今入版圖中”就是孫紹武得意之作。為了抗衡,水族先民也在排場河大壩村一帶河段鐫刻水書摩崖。
改土歸流的血腥鎮壓,在水苗人們心中烙印難消。事後,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下,鹹豐同治年間水族潘新簡在九阡揭竿起義,都江的羅光明、羅天明兄弟緊密配合。最後,18年的抗清起義被鎮壓,屍骨遍野,後人哀憐而建萬人墳。當時,都江羊福有名苗族千家寨與毗鄰的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鼎立並雄。但羊福千家寨被焚之後一蹶不振,現在隻餘下20餘戶後裔。這就是“風淒仿佛清妖哭,浪急依稀義士咆。幸得一隅存我族,欣逢禹世架長橋”的歷史見證。
二、民間憂樂注心頭
家鄉一草一木的變化,引起作者的極大的關注。僅是三都縣城的變化,就出現不少詩句。作者生活工作在岸柳成行,規整條石欄杆的都柳江畔,柳樹入詩最多,如“燕舞魚嘻風拂柳,三都勝境最妖嬈”(《水鄉勝景》)、“花明春浴女,柳暗夏漁翁”(《都柳江畔抒懷》)、“閑行翠柳間,戲葉鳥啼歡。一陣風飄絮,迷離四月天”(《閑行翠柳間》)、“長堤萬樹競蔥蘢,曼妙纖枝舞綠風”(《柳林即景》)等等。
在作者的筆端,看不到摘柳送歸客、執手淚沾襟的哀婉,更沒有衰柳長堤、朔風裂面、枯葉橫飛的蕭索,而是春風剪柳,欣欣向榮的“禹世”景象。改革開放之後,偏居一隅的三都縣城變化的縮影,從而引申出祖國的巨大變化。《山居》後四句“躬耕南畝三倉滿,免繳公糧百姓歡。野老無憂歌盛世,山居何必羨陶潛”道出了8億農民的喜悅心聲。我們是農民的後代,很清楚集體年代揭不開鍋卻要繳納“餘糧”的尷尬。2005年國家免除沿襲2500餘年的皇糧課賦,還有一些良種化肥等補助,農民的腰杆才真正挺立起來。“惠風吹拂稻花馨……美景年年伴小村”&(《山村美景》),就是這一新景象的鋪陳。
作者並不是一味地謳歌,對國內社會轉型中出現的某些陰暗面也有大膽的觸及,或對處於弱勢地位的平民百姓報以深深的同情,或對貪官污吏和各種醜惡現象表示憤慨和譴責。諸如“群山蒼莽,滿耳西風響。骨瘦衣單鋤瘠壤,偶向來人張望。獨兒遇難山西,老頭討債伊犁。媳婦攜孫離去,惟餘淚眼淒迷。”(《清平樂·見老嫗挖山》);“疲勞受棒心肝裂,饑渴挨鞭血肉飛。惡主財豐官竊喜,奴工夢破命垂危。”(《驚聞山西黑磚窯逼民為奴》);“貓肥擒賊懶,鼠大跳樑狂。饕餮還毀器,逍遙尚借光。”(《鼠患》);“青山毀,農田缺。煤礦塌,民工血。看奔驰寶馬,往來如蝶。暴富無良商霸道,升遷有路官何懾!”(《滿江紅·有感於某些污染嚴重的禍害廠礦》);“救濟物資專管嚴,奸商仗勢欲欺天。如山律令聲聲緊,似傘帆篷朵朵鮮。把盞紅顏花影亂,持槍猛漢虎腰圓。市民眼見心流血,淚灑成都不敢言”(《驚聞汶川地震救災帳篷被挪用有感》)等等,一腔赤子之情,溢於言表。
三、民族風俗畫卷美
作者生活在水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相依居住的三都縣,相逢民俗淳樸,成為創作不可多得的好題材。
“翩翩蝶舞為香來,姐妹如花爛漫開。柳影婆娑添韻味,江波瀲灩助情懷。和聲跌宕輕輕唱,密語纏綿細細猜。露重夜闌歌未歇,西山頂上月徘徊”(《水歌對唱即景》)一詩,細緻地描繪了水族男女青年月下對歌的生動,寫出了民俗特點,寫出了情歌韻味;尤其是尾聯結得非常巧妙,趣味盎然,餘音嫋嫋。
“稻秧青,楓葉茂,忙壞布依姑嫂。蒸飯糯,泡茶香,祭呈牛大王”(《更漏子·布依族“四月八”》)這首詞描述布依族陰曆四月八祭祀牛王,尊重勞動合作夥伴,給牛喂五彩色糯米飯、灌酒、休耕的傳統節日活動,展現“惠風吹醉顏”的農家歡樂景象。
“崎嶇小道繞高山,對面閒聊去半天。心恐客人歸路餓,臨行又送嘎雕還”(《作客歸來》),“嘎雕”是苗族同胞用米草包糯飯、肉塊的禮包,即表示對來賓的情誼,又防客人途中受饑。水族也有此俗,有的加上幾塊煎豆腐或炕魚,或一隻雞鴨膀腿。當地漢語稱為紮包。過去商品經濟不發達,“嘎雕”紮包成為民間交往的重要禮品。“嘎雕”紮包很有人情味,尤其更重視為女性來賓準備,並成為女性的榮耀,甚至身份的象徵。每當女賓走出寨門,送客的彙集這裏,一份“嘎雕”紮包就是一籮別離寒暄話語,真是執手閒聊去半天,興緻濃時還打花臉、相互對歌。民間自有民間的樂趣,那麼淳樸生動。
水族的人口比例在三都縣中占多數,水族的年節也十分特殊,而且年節不統一,有端節、卯節、蘇寧喜、額節、七月半、春節等。端節是水族盛大節日,在水歷年底歲首的穀熟時節(對應夏曆八九月),分七批在50餘天中歡度。端者,一年兩端,新年開端。《說文解字》釋“年,穀熟也”,古書雲“穀熟慶典曰過年”。水族曆法與端節準確詮釋漢字“年”的本義。水族先民由中原融入百越族群之後,騎馬征戰的遺俗演化成為世俗節慶的跑馬活動。端坡跑馬之前,司儀者祭祀天地祖宗之後,高呼“開端、開年、開道”,騎手縱轡馳騁。過去跑馬多推崇無鐙無鞍的騎技,騎手僅憑雙腿夾住馬腹,一手揪住馬鬃,一手執鞭俯身前沖。水族年節登高賽馬與特殊騎技成為南方民族罕見的特色。這些,成為作者創作的珍貴素材,除了《水族端節即景十首》一組之外還有幾首,成為重頭的民俗風景線。如“獵獵賓士山地馬,揚鞭越嶺水家娃。千年戰事遺風在,笑傲群峰震落霞”(《端坡跑馬》)、“無鐙無鞍穩似粘,鐵蹄如電掠山間。水家騎俗從何始,血火求生自古傳”(其七《端坡跑馬》)、“山村美,民俗足流連。馬跑端坡風正疾,情迷卯節夢猶甜。相約待來年”(《憶江南·詠三都二首》其二)等等。
卯節是預祝稻作豐收的節日,是端節之外另一古老部族的年節,是祈求稻作豐收與祈求人口增殖的歌節,與稻作穀熟慶典的端節是互補性的節日。未婚男女“相約待來年”牽手成家的期盼。
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從水族姑娘的服裝、面容、銀飾、體態、職業等都成為作者關注的切入點,除了《為水族姑娘題照八首》、《為水族姑娘題照十四首》兩組之外,再加上單列的幾首,而成為詠唱最多的主題。
在作者的詩詞集中,當地風景名勝、特色土產與習俗皆入詩。都柳江、月亮山、瑤人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奇觀咕嚕產蛋崖、渣拉溝產蛋崖、能應歌聲起舞的風流草,毛澤東飲用而誇獎的著名佳釀九阡酒,入選首批國家級的水書、馬尾繡、端節等等,作者都以滿腔熱情,十分投入,有感而發。如果沒有對民族的熱愛情懷,沒有對民族歷史文化的準確解讀,沒有對生活的瞭解熟悉,沒有駕馭文字的良好功底,世人是難以見到這些充滿社會生活氣息的優美作品。雖然《鶴舞水鄉詩詞選集》的作品談不上字字珠璣,但看得出至少是事事用心留意,注意選取角度,傾注沸騰心血,力圖完美地進行藝術表達。
中國古典詩歌源遠流長,國粹之一。中國人口越來越多,但是傳統詩詞寫作的人越來越少。究其原因,不是傳統詩詞不好,而是一般人難以駕馭,諸如格律的嚴謹性,表達的含蓄性,思想感情的集中性,吟唱的音樂性,詞語的優美性,文字的凝練性,典故引用的準確性等等,陽春白雪,讓人望而卻步。我屬於望而卻步者之列,拜讀之後對詩詞中不少老家民風民俗,以及民族歷史所激發,由此發兩句感慨而已。一個弱小的民族,出了一個國粹詩詞的作者,不亦樂乎!
《鶴舞水鄉詩詞選集》的取材很廣泛,思想內容很豐富,藝術表現也很精彩。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古典詩詞鑒賞常識和相應的審美情趣,是難以深入理解、充分感受的。我隻能作為一個普通讀者談點個人粗淺的理解和直觀的感受。時間倉促,蜻蜓點水。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望作者鑒諒,望讀者鑒諒!
&&&&&&&&&&&&&&&&&&&&&&&&&&&&&&&&&&&&&&&&&&&&&&&&&&&&&&&&&&&&&&&&&&&&&&&&&&&&&&&&&&&&&&&&&&&&&&&&&&&&&&2011年9月於花溪
————————————————
潘朝霖,1947年生,男,水族,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兼职: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水家学会副会长。合作出版著作《中国水族文化研究》、《水书·丧葬卷译注》、《水族文学史》等20余部。发表论文《神奇水字神秘水书》、《水族历法与端节准确诠释“年”的本义》等百余篇。
詩詞,我心中永遠的錦瑟曲
——鶴舞水鄉詩詞集自序
我無緣聆聽曾皙與同窗們侍坐恩師孔子時演奏的曲子,卻十分景仰他那“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的儒雅風度和娓娓道來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的詩情畫意;我無緣目睹那讓李商隱“一絲一柱思華年”的五十弦錦瑟的芳容,卻時常沉醉於他《錦瑟》詩中那略帶迷惘感傷的朦朧韻緻的吟詠……因為現實中無緣於錦瑟,於是我便將自己放逐於古典詩詞世界的錦瑟曲裏了。
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急切情狀,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一往情深,那“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赤子情懷,那“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相思之苦,那“香霧雲髻濕,清輝玉臂寒”的深切關懷,那“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悵然若失,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孤獨悽楚,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闊大雄渾……無不令我癡迷、令我陶醉。無論是建功立業還是思鄉懷人,無論是生活雜感還是長亭送別,無不閃爍著詩人們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品格的光輝,無不演奏著人文精神裏豐富多彩的錦瑟曲,無不共鳴著千百年來具有相同品性的人們的心弦。
我喜歡李白的豪放飄逸,也喜歡杜甫的沉鬱頓挫;我喜歡李商隱的絢麗、李賀的奇麗,也喜歡陶淵明的平淡、王維的清新;我喜歡白居易的明快和淺顯,也喜歡陸遊的蒼勁和雄渾……眼觀百態,意接千秋。現實生活中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常與先賢墨客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遙相呼應,互相碰撞,互相激蕩,進而縈繞於懷,不吐不快,於是陸陸續續就有了一些塗鴉之作,就有了這個集子。
我不敢說這些塗鴉之作與時下大張旗鼓推行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是何等一緻,不敢說我在“詩詞進校園”、“創建書香校園”、“創建詩詞之鄉”、“詩教工作”等一系列活動中作了什麼探索或貢獻,更不敢說我對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起到了什麼作用。但我十分欽佩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教育部校園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楊叔子教授的真知灼見:“民族,主要是同文化有關。沒有自己的文化,就沒有這個民族;而沒有自己的詩歌,也就沒有這個民族的文化。詩歌,以其極為明顯的民族特色,極為精煉的形式及深刻的內容、極為獨特的風格、極富感情的語言,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映射著一個民族文化的光輝,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華。”(楊教授1999年9月題為《讓中華詩詞大踏步走進大學校園》的講話)
心靈之舞,志趣天成。作詩在於靈感,填詞在於性情。我性喜自由,推崇獨立;羨鶴舞之天姿仙態,慕鶴鳴之爽籟清音,而自己又托身于睢民後裔,覓食于鳳羽水鄉,故有“鶴舞水鄉”之網名,意即“像白鶴一樣起舞於水族之鄉”,也算是我的筆名或自號吧!
作詩填詞講究韻律,韻律是唐代詩人們對漢語音韻學研究成果最成功的運用,是近體詩詞有別於古體詩和自由詩的重要標誌。初學者往往把它看成束縛自己表達的桎梏,望而生畏;入門者往往把它當作幫助詩意飛揚的翅膀,愛不釋手。我愛格律詩詞,當然也得遵循它應當遵循的韻律。
我尊重《平水韻》(106韻)的悠久傳統,我與老同志酬唱時也偶用《平水韻》;我也尊重《中華新韻》(14韻)的現實權威,我與中學生談詩,多用《中華新韻》,但是我自己更偏愛《詩韻新編》(18韻)。我喜歡它歸韻的寬窄適中,接近現代漢語語音實際,更喜歡它對漢語幾千年來固有的入聲調傳統的尊重和對當今南方大多數省市方言裏仍然使用入聲調的現實的尊重,使格律詩保持了一些古典的味道。這個集子裏的作品,除了特別注明的以外,我寫詩均以《詩韻新編》為依據,填詞均以《詞林正韻》為依據。特此說明,以免有的詩友又用《平水韻》或《中華新韻》的尺子來衡量,到處“出律”,進而影響其對拙作語言特色、表達技巧、意象意境、思想內容等方面進行指教的興趣。
集子裏的絕大多數作品已在博客裏貼出,並經福建恩師郭金鎮(癡翁)、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程裕楨(酎泉老人)、貴州詩詞學會理事婁季初(一得齋主)等老師以及眾多熱心詩友的雅正和錘打,有的甚至五易其稿,才有今天這副基本上能夠見得“公婆”一面的樣兒。值此結集之際,特向長期以來與我並肩而行、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心和一如既往的支持的眾多師友們緻以衷心的感謝!當然,藝無止境,這些東西肯定還存在諸多不足,還希望各位行家和廣大讀者進一步賜教。
我願與更多的朋友一起在古典詩詞的優美意境裏徜徉,與更多的朋友一起在古典詩詞獨特的錦瑟曲中陶醉。
2008年07月26日
————————————————
&&&&杨昌盛,网名鹤舞水乡,水族,1961年12月生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同年参加教育工作。现为语文高级讲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州级骨干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联学会会员、黔南州诗联学会理事。近十年来,先后发表、出版论文、教材、诗词作品等100余万字。先后被黔南州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人才”奖和“政府特殊津贴”奖。
阅读(222) | 分享(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武80fb神秘访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