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国度电脑版下载敏弩学百万狂风好,还是多重射击好啊?能详细解说下莫,谢谢

正文 第二章 大危机有大机会:狂风暴雨之中的乱舞十年(2世纪80年代)-最三国,最枭雄:汉末五十年的风云往事-书谷网-
选择字号: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二章 大危机有大机会:狂风暴雨之中的乱舞十年(2世纪80年代)
本章节来自于
/49/49508/
&&&&【本章导读】&&&&公元180年,对于袁绍、曹操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一年。www.23us.cc更新最快不是所有小说网站都是第一,搜索+你就知道了。被罢官的曹操终于回到京师,担任议郎职务。而何进的上台,也给了袁绍大展身手的机遇。然而十年之后,回顾整个2世纪80年代,袁绍们发现,这是何等不堪的十年,在70年代看上去还是强盛的汉帝国,在狂风暴雨中,已成一座危楼,倾侧将倒!&&&&生活在危机时代无疑是一段很痛苦的经历,脆弱者往往不能承受而失去生存希望,譬如经济危机年代自杀的人。但希望总是在绝望中诞生,有时正是危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只有捕捉住机会的人,才能在危机中变得更坚强!&&&&袁绍、曹操,甚至身处底层的刘备,都在这场大危机中捕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当危机来临,并非所有人都能及时转变自己的心态去迎战。于是对于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人而言,危机反而成了一种机遇。黄巾起义打破了权贵的醉生梦死,却成了曹操等人崛起的良机。&&&&风暴前夕的平静夏天&&&&光和三年(公元180年)的夏天,在老家谯闭门反思一年多的曹孟德终于回到了京城。孟德得以归来,自然又是老父曹嵩的功劳。缘起于朝廷的一份诏书,命朝廷公卿推荐能通《尚书》、《毛诗》(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左传》、《谷梁春秋》(相传战国时鲁人谷梁赤所作)者各一人,担任议郎职务。&&&&议郎的薪水只有六百石,也没有什么实权,可是作为天子的顾问咨询官,有机会参与国事的讨论、为天子献谋划策,所以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仕途上进的良好机遇。&&&&但是以曹操的学问,是否满足推荐的公示条件呢?其实,是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曹嵩决心为此慷慨解囊。&&&&于是事情变得十分顺利,王甫等人已经死去,曹节年老多病,估计也是时日无多,宫廷新一代的宠儿,是赵忠、张让。尤其这张让值得一提,他本来是宫中一个杂役小黄门,居然能逐渐取得天子欢心,当上中常侍。曹嵩听说天子在西园卖官敛财,便是此人的唆使,因此要让曹操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曹嵩一定要和此人搞好关系。&&&&曹嵩的一片苦心经营,终于得到回报。六月,朝廷征召曹操入京,授以议郎官职。与曹操一起回来的,还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丁夫人派去服侍夫君的刘氏,本是陪嫁丫头的她,回来时已经是肚皮隆起。刘氏怀孕,让曹嵩高兴,也在丁夫人的意料之内,可是另一位女子的到来,丁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此女便是卞氏。她是徐州琅琊人,诸葛亮的大同乡,只不过出身于娼家,也是机缘巧合,居然在谯这个地方被曹操一眼看见且一见钟情。&&&&如果说与丁氏的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曹操对于卞氏,完全是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不是后世所说的爱情?不敢下结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卞氏的年轻貌美,让曹操产生了一种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感觉,于是曹操便不可抑制地下了决心,要把这个女人娶回家。&&&&但是真的回到京师,曹操又胆怯起来,尤其在阿丁面前,他不知该怎么说。&&&&曹操的这个烦恼,同样被曹嵩轻易解决了,他为儿子做主,同时纳刘氏和卞氏为妾室。在强势的公公面前,丁夫人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曹嵩告诉曹操,当下不是为女人烦恼的时候,他应该把精力放到仕途上去,议郎这个职位虽然地位不高,可是有机会结识许多达官贵人,更有面圣的可能性存在,因此,曹操必须全力以赴!&&&&曹操说:“是,父亲大人,孩儿谨记教诲!”&&&&曹嵩说,你也快当爹了,该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可为了!&&&&这一年曹操已经二十六岁了。&&&&袁绍这一天收到了一封书信,写信人姓何,单名一个进字。&&&&何进是南阳屠户出身,因为妹妹入选掖庭当上贵人的缘故,也混上了一官半职,如今是颍川太守,也算是一方的父母官。他在书信中表示对袁本初的久仰羡慕之意,说自己不久或将入京,希望能与袁本初结交云云。&&&&说实话,对这样的暴发户,袁绍极为不屑。若在平日里,他早把这书信扔到一边去了。但是这一次不同,因为袁绍已经听说,天子即将册封皇后,而皇后的人选,很可能就是何贵人。一旦真的如此,何进就是皇后的兄长,必然获得重用!也就是说,如果何进进京,而袁绍又与他交好,那么对于袁绍来说,这很可能就是他仕途腾飞的极佳切入点。&&&&道理很简单,何进只不过一个暴发户而已,他在朝廷的人脉极为单薄,而袁氏世代名门、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何进要立足京师,必要倚重袁氏。而袁绍正是何、袁结盟的最佳人选。当时,袁家虽然没有人做三公,但是三公之首的杨赐,却是袁氏的亲家。袁氏支持何贵人为后的态度,同样影响到杨家。&&&&其实宫廷嫔妃之中,能与何贵人竞争的,只有王美人而已。听说这位美人聪明有才,可是她的父亲,不过担任过五官中郎将,而且已经死了。她有什么强硬的后台呢?据说天子的母亲董太后对她不错,可是别忘了,何贵人是当下唯一为天子生下儿子的女人。只这一条,已经足以让何贵人傲视群芳。&&&&果然不出袁绍所料,宫廷角逐的结果,以何贵人的完胜告终,天子于十二月初五下了诏书,封何贵人为皇后。何进也鸡犬升天,调进京师,担任侍中。&&&&进京之后的何进,更亲自拜访袁绍,两人的关系急速加温,这令袁绍的弟弟袁术又嫉妒又不屑:“兄长的品位越来越差了!”&&&&袁绍一笑置之。&&&&宫廷最近很热闹,先是天子在后宫修建了一条“皇家商业街”,兴致勃勃的天子,让一些宫女充当商贩和客人,做买卖游戏。&&&&为了让“皇家商业街”游戏更好玩,年轻的天子和他的宦官群动足了脑筋,在这条“皇家商业街”上,吆喝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那真是声声入耳,人来人往、比肩继踵,好一个络绎不绝。为了增添真实气氛,更是随机安排了盗窃、打架的即兴节目,那些原本平日里就有些小摩擦的宦官、宫女,更是化假打为真打,打得是不亦乐乎。&&&&天子穿着商人的衣服,流连在商业街上,喝酒、购物、看热闹,不亦乐乎!&&&&正当天子惬意之际,一个小黄门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商业街,直奔天子所在的酒楼而来。天子不悦的神色立刻显现在脸上。&&&&宦官蹇硕一直陪在天子的身边,见此情形,立刻把这名失魂落魄的小黄门喊到一边盘问。当蹇硕回来,告诉了天子一个惊人的噩耗:王美人死了。&&&&王美人是近年来天子最宠爱的嫔妃,本年,她刚为天子生下皇次子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王美人的死,让天子又是伤心又是狐疑,王美人还很年轻,身体也一直很好,入宫以来,从未生过什么大病,生刘协也很顺利,据太医说:产后恢复也很不错。这样一个健康活泼的美人,怎么就好端端地死了呢?&&&&美人如花凋零已不可追,但是死得不明不白,汉灵帝决心,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天子态度如此,有司自然卖力追查,然而一查下来,却发现了更为惊人的结果:原来王美人死于一碗粥。案情报告中明白无误地写着:“粥中有毒,王美人系中毒而死!”&&&&那么,下毒者谁?所有的证据、线索,最后指向一人,那人便是当今皇后。天子大怒,这是真的火了,做了十几年皇帝,这大概是他最愤怒的一次。为此,天子在自己的寝殿来回踱步,大叫大喊,嘴里始终只有一句话:&&&&“一定要废了皇后!”&&&&很快有人通报到何皇后那里,何皇后敢杀人却不敢担当,知道事情露馅,当时就吓呆了。何皇后唯一能想到的对策,就是找她的哥哥何进商量。但是拿惯了杀猪刀的何进也是平生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应付,何进完全没有主意。&&&&何进想找自己的老师、帝国总理(司徒)杨赐帮忙,可是前不久,杨老师已经因为一场宫廷火灾而免职,正在家反省呢!无奈之下,何进找袁绍商量,袁绍告诉他,这种事,找士大夫没用,宫里的事情,还得找宫里人解决。&&&&宫里人?何进听明白了,这是让他求助宦官。何进立刻想起一个人:他的老乡——中常侍郭胜。当初妹妹进宫,就是走了郭胜这个门路。后来妹妹能够受天子宠幸,也多亏郭胜明里暗里帮忙。&&&&郭胜这么帮何进,是因为同乡关系,更重要的是何进的银子。如今出了这档子事,何进找到郭胜,郭胜也很为难。不帮何进吧,拿着人家的银子呢,况且好容易扶持她当上了皇后,为自己找了一棵大树,如果看着不管,等于前功尽弃。但是帮何进吧,郭胜估量自己,又没这么大把握可以说服皇上,搞不好把自己赔进去。&&&&郭胜思来想去,最后决心为何进牵线搭桥,找个更有能耐的主,这就是张让。张让也犹豫了好久,但终究还是答应了,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挽救危局,必然要花钱,而且这钱少不了。这个破财免灾的道理何进也明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谁还计较这个?但是张让说出具体数目时,何进还是吓了一跳,这是趁火打劫啊!何进下意识地想骂娘,但是骂人的脏话到了嘴边又硬生生咽了下去。&&&&张让的第二个条件,是他有一个养子,现任太医令,尚未娶妻。听说皇后有个妹妹,尚未许配,却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何进懂了,这是要联姻。皇后的妹妹,那是何等的尊贵,嫁给宦官的养子,这是什么搭配?传到士大夫耳朵里,真是天大的笑话。可是现如今生死交关,哪里还顾得了这些。&&&&何进爽快地拍板,说两个条件,全答应了。&&&&张让把宦官们召集起来,一起到皇帝那边为何皇后求情。&&&&宦官们齐刷刷、黑压压地跪倒在天子面前,这还是头一次,连天子都被吓了一跳。待得问清楚宦官们是为何皇后求情而来,天子龙颜大怒,破口大骂这些大胆的狗奴才!倘是别人,早就被天子的声势吓退了,可是这次挑头的可是张让,对天子的德性太了解了。就是天子也常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为“父”的岂有不知“儿子”的道理!&&&&于是宦官围着天子哭个没完没了,天子也没辙了:“大胆的狗奴才,尔等究竟有什么话说?”张让上前,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在场的中常侍,愿意各出一千万钱替何皇后赎罪。其他大小宦官,则按级别各自孝敬,作为天子的“息怒钱”(精神损失费?)。这个请求打动了天子,天子一盘算,合起来有一亿多钱,这买卖划算!&&&&成交!&&&&就这样,何皇后保住了她的凤冠,天子则大赚了一笔,以张让为首的宦官主流派则通过这件事与何进达成了共识,结成了同盟,可谓三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皇后风波尚未完全平息的时候,朝廷里又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端,一个年轻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议郎,居然上了一封奏章,为当年的窦武、陈蕃喊冤,要求平反冤假错案。&&&&这事搁在往日,这议郎早被一顿乱棍打死了,可是这一回竟然无声无息。或许是因为天子被皇后风波给气糊涂了,他几乎没有任何反应。&&&&这名议郎幸运地逃过了一劫,知道内情的人,却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如袁绍,就毫不客气地警告他,他这是在玩火。他的老爹,更是火冒三丈。&&&&倘若当年汉灵帝一怒之下,杀了这名议郎。汉朝的历史,不知会有怎样的改变?这名年轻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议郎,便是曹操!&&&&曹操很烦,刘备很苦!&&&&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那年的夏天特别热,而且又久旱无雨,虽然贵为国家干部,但是曹操没有电风扇和空调,只好把着鹅毛扇使劲地摇,饶是如此,汗珠还是大滴地落在文件上,好在竹简不会被打湿,刻写的文字也不会被浸糊。&&&&曹操今年二十八岁,妾刘氏不久为为他生下一子,起名曰“昂”。&&&&曹操给儿子起这个名字有他的用意,“昂”者仰也,取其向上之义。曹操是希望自己的仕途能早日青云直上啊!&&&&可惜若干年来,曹操从洛阳北部尉到顿丘县令,再到如今的议郎,虽然有所升迁,却完全没有达到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要想有所作为,至少得是刺史、太守、校尉、大夫这样的级别才行呢!&&&&曹操最为窝火的是:虽然他勤勉政事,可是士大夫群体对他的总体评价还是不高。他曾多次拜访南阳名士宗士林,可是在宾客满堂的宗府,不起眼的曹孟德总是被漠视。有一次宗士林外出,曹操乘机拦住,握手表示结交之请求,谁料宗名人不屑一顾、拂袖而去。&&&&老实说,曹孟德高傲、孤独而脆弱的青年之心,很是受伤。&&&&其实,曹操也明白,士大夫们看不起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出身。宦官子弟的背景,难免被主流社会排斥。&&&&为了引起士大夫群的注意、取得主流派的认可,曹操很卖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会故意做一些出挑的事来惊世骇俗,譬如为窦武、陈蕃喊冤这样士大夫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曹操的所为,目的只有一个,告诉世人:我曹操虽是宦官子弟,却不与宦官同流合污,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追求,别小看了曹操。&&&&慢慢的,也有一些名士开始注意到曹操的存在。&&&&曹操上书为窦武、陈蕃喊冤的时候,正值二十七八岁,已经不是孩子,但在政治这个圈子里,他的确还有一份可贵的天真和理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天真和理想,袁绍何尝没有自己的抱负,只是现实太过冷酷,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就是这种状态的真实写照。&&&&其实袁、曹都有自己的人脉基础,虽然有差异,但是都为他们的将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之相比,身处远离京师洛阳的北方边城涿县的青年刘备,几乎是在毫无人脉根基的一块空地上搭建他的未来。&&&&刘备姓刘,大汉帝国也姓刘,但是刘备这一支,虽然说是中山靖王之后,却关系疏远,早已脱离宗室名籍。&&&&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这个人,没什么别的本领,妻妾成群,足足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其中25个儿子得以封侯。其中一子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来因故失去侯爵之位。虽然如此,刘贞也没有回中山,而是从此在涿县安家、开枝散叶。&&&&刘备自认为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是从中山靖王到今日,已经过去了三百年,其中曲折,哪里还说得清楚。&&&&这正是刘备最无奈之处,刘备所能说清楚的先祖,只有祖父刘雄,曾经被举为孝廉,当过兖州东郡治下一个名为范县的小县之令。至于父亲刘弘,死得太早,以至于刘备家境如此贫寒,必须依赖贩履织席维持生计。&&&&但刘备即便真是中山靖王之后,东汉皇室也不会对他有什么特别的照顾。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的九世孙、景帝的六世孙,到汉灵帝这一代,已经传了七世。所以如果一定要攀亲戚,刘备与汉灵帝的亲戚关系,得一直算到十三代之前,俗话说:“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亲戚”就不算亲戚,刘备这“十竿子都打不到的亲戚”能算亲戚么?当然不算!&&&&所以刘备的苦日子,不能怪东汉。他只是大汉帝国统治下一个普通的百姓而已。&&&&既然是普通百姓,刘备便不得不过普通人的日子,受普通人的苦。&&&&这一年,刘备刚过了二十岁生日,族中长辈为他举行了简单的冠礼,取字为玄德。也就在这一年,大汉帝国面临天灾的严峻考验,一场瘟疫在春天袭来,延续到夏天,又是极为严重的大旱。刘备的故乡涿县在汉帝国的北疆幽州,本来就是少雨的地界,今年的大旱,更让百姓吃足了苦头。龟裂的泥土、枯死的禾苗、干涸的河渠,百姓的生机,在这罕见的天灾中被扼杀。&&&&让百姓吃足苦头的不仅是旱灾,瘟疫也在进一步扩散传播,而对于大汉的子民来说,旱灾加瘟疫,其危害远远超过单一的旱灾或瘟疫。当大旱来临,百姓不得不离开干涸的家园,寻找水源。成群结队的避灾难民,又因为人口聚集,瘟疫传播得极快。于是,因大旱而逃难,因逃难而人口聚集,因人口聚集而瘟疫横行,大汉帝国陷入了可怕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这一场灾难,同样影响到涿县——刘备一家的生计,大批农民因大旱而流离失所,大量人口因为瘟疫而死亡,富足的家族往往闭户自守,街市上人烟稀少,如此情形之下,谁来买刘备母子编制的鞋呢?&&&&不但涿县如此,整个北方都是如此,天灾**已经引发一场经济危机,首先是农业因为旱灾而歉收,而后是瘟疫影响之下的商业和手工业随之陷入萧条,最后出现了小户流离、中户破产、大户恐慌的悲惨局面,经济危机成了政治危机。然而,日益僵化的大汉帝国朝廷却对此反应迟缓到麻木不仁、只有少数人意识到这一点的地步。&&&&这少数清醒的官员中,有何进的老师、帝国总理(司徒)杨赐,他派出下属刘陶等人到旱灾最为严重的冀州调查,结果发现了对朝廷来说比旱灾和瘟疫更为可怕的威胁,这就是太平道。&&&&别怪我骗人,是世道太乱!&&&&刘陶等人在调查中发现,太平道的首领就是巨鹿人张角,冀州大凡生了病却没有钱医治又不能享受公费医疗的人,都到他那里讨碗符水喝。有些人喝了符水,病不见好,不久便死了;也有些人喝了符水,病好了,抖擞精神又去种田。&&&&病死者的家属,自然不能去怪张角,人家又没收你一文钱,况且人各有天命,寿数到了,自然有地官来收你。病愈者自然是千恩万谢,于是张角施医术的地方,总是有一拨人围着。张角便用夸张的神情说:“我那年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看了我的骨骼,啧啧称赞,将我唤至一洞中,授予天书三卷,又对我说,此书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围观者发出惊讶和叹服之声,便有人问:“这老人既有天书,莫非是神仙下凡?”张角自然是故作神秘:“我也有此疑虑,所以拜问姓名。他原不肯说,见我求得恳切,这才吐露名号,原来是南华老仙也。”&&&&这时又有人来看病,这位病人与前面那些人不同,衣着华丽,坐着牛车,在奴仆的簇拥下而来,显然不是贵人,也是个富绅。张角却不为所动,拿出一碗符水,口中念念有词一番,便命病人下跪。站在一边的张宝(张角的弟弟)提示病人说:“上天赐病于人,这是对人的警告。你将平生所犯罪行告知太平道人,道人为你祈求天恕,若罪有可原,则饮下符水,病情可解,若罪无可恕,太平道人亦不能相救,你可听清?”&&&&病人点着头,絮叨地说着一些琐碎之事,张角忽然瞪大了眼喝道:“你敢欺天么?”&&&&病人吓得瘫倒在地,看着张角拂袖而起,似要离开不顾的样子,连忙匍匐向前:“道长慢走,听我说!”&&&&但张角已经起身,张宝将符水洒在病人的面前,病人用口去接,哪里能接到一滴。&&&&“你须记着:官可欺天不可欺,皇帝可欺道不可欺,苍天已经将死了,因为他失去了天之道;黄天将要诞生了,因为他得到了天之道。”&&&&穿着平民布衣混迹在人群中的刘陶这时差不多已经断定这个张角是在装神弄鬼,他故意问张宝:“请教道长,什么是天之道?”&&&&张宝炯炯有神的目光盯了刘陶许久,缓缓道:“所谓天道,不就是人心么?”这话让刘陶站立在原地,恍然若失了很久。他意识到:太平道不是装神弄鬼骗人钱财一般的把戏,他们有所图,而且志存高远、所谋者大。&&&&进一步的调查则更让刘陶等人心惊肉跳,原来张角派出门徒,到各州传道,已经有十多年时间,太平道的势力,弥漫八个州,追随太平道的群众,多达数十万人。&&&&刘陶掌握的情报表明:太平道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已经形成初步的组织规模,甚至派人潜入京师观察政府动向。各地方政府害怕生出事端,都假装不知道,只是口头互相告知,公文之上,一个字都不敢写。&&&&刘陶把结论告知上司帝国总理(司徒)杨赐,杨赐极为重视,撰写奏章向皇帝报告此事,然而天子还未看到奏章,杨赐已经因为一次偶然发生的火灾而免职。&&&&刘陶没办法,只能自己写奏章报告,他在奏章中提出严正警告,并建议朝廷立刻下明确的诏书,悬赏捉拿张角,谁敢袒护,与张角同罪。&&&&但是奏章送上去之后,多日都不见回音。&&&&若干天后皇帝终于召见刘陶,刘陶很兴奋,准备将太平道的危害向皇帝一条一条地陈述,哪晓得皇帝听都不听。&&&&“听说司徒椽学问优良,朕打算派你去整理春秋条例。”&&&&刘陶脑子里一下子浮现一个可怕的联想,莫非太平道的势力,已经渗透入了宫廷。到了光和六年(183年)的秋天,西北段的黄河突然暴涨,两岸二十几里地的人家都被泛滥的大水所淹没。朝廷自然要组织赈灾,正在埋头整理春秋条例的刘陶听说这个事件,第一反应就是:“贪官污吏们乘机又要大捞一笔了!”&&&&冬天,一个叫做马元义的人奔走宫廷,与宦官接触密切。知情人的判断,又一个上京跑官来的。这一次,他们的判断错了!&&&&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经历了多灾的光和六年,帝国官员们都希望光和七年会是一个好年头。但是事与愿违,刚迎过春神句芒,喝过春酒,惊天霹雳的消息便如一声春雷般打破了朝野的平静。一个叫做唐周的济南人上书朝廷,揭发了太平道起兵推翻汉王朝的密谋。唐周是张角的直系弟子,在太平道里地位不低,张角对此人也是信任有加,否则他也不会把进京联络安置在宫中的内应这样的重要任务交付给此人。&&&&然而唐周的内心,其实并未完全接受太平道的黄天理想,他在做帝国的良民还是太平道的烈士之间权衡了许久,最终决定还是做一个良民。&&&&唐周在上书中写道:“张角已经设立了三十六个分舵,称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合计约有三十万左右,起事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就是今年),天下大吉。太平道的门徒,在帝国政府各部门的大门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大门,都用白石灰写上了甲子两字。”&&&&“张角的计划是:先集结荆州、扬州、冀州等地的信徒,到邺城会师,而后发动起事。马元义等人则接受特殊使命,到京师与宫中内应碰头,约定甲子年的三月初五,同时发动,内外夹攻,推翻汉王朝。”&&&&那么,太平道在宫中的内应,究竟是谁?&&&&唐周说:“是中常侍封谞、徐奉。”&&&&负责审查上书及问话的官员得知这个答案,又惊又怒又喜,惊的是如此大的密谋,居然就在眼皮子底下策划而官府居然懵懂无知;怒的是深受皇恩的中常侍们,居然和太平道勾结;喜的是中常侍们犯下如此大罪,皇帝再糊涂,也不能偏袒,士大夫多年以来饱受公公们欺压的这股子恶气,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如同一个久睡不醒的人突然被针扎了一下,朝廷再昏庸,这时候也惊醒过来,有司立刻行动起来,马元义第一个被捕。虽然朝廷有“秋冬行刑”(俗称:秋后问斩)的法律程序,但如谋反这样的大罪,向来是特事特办,马元义被立刻处以车裂酷刑而死。接着,急令冀州刺史,通缉捉拿张角兄弟等太平道有关人众。&&&&曹操和袁绍听闻此事后,特地去瞧了瞧几个衙门的大门,没有看到唐周所说的用白石灰写的“甲子”字样。但是听门子说,原本的确是有的,不过已经被擦掉。&&&&这一年是甲子年,三月初五又是甲子日,张角居然选择了一个“双甲子日”造反!当年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就发生在甲子日!他这是以周武王自比。&&&&然而唐周的告密却打乱了张角的部属,太平道只能向全国的信徒发出提前起义的号召,起义军头戴黄巾作为标示,由此得名“黄巾”。&&&&到了甲子年的二月,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则分别号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起义军冲击官府,驱逐官员,抢夺武器,打开粮仓。不到一个月,黄色浪潮已经席卷汉帝国的大部分国土,尤其是北方,几乎已经成为黄巾的国度。&&&&“有人从老家来报信,说黄巾贼还没到县城,县令和大小官吏就逃之夭夭,真是可笑又可气!”曹操放下手中的竹简,与妻妾说话。&&&&“黄巾为何如此厉害,难道太平道真的有法术?”妾卞氏说。&&&&曹操被卞氏的话逗乐,但是嘴张了一张又不知说什么好。太平道的法术,他不曾见过,有与没有,他无法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黄巾如此猖獗,与有没有法术并没有太大关联。不过这一段时间以来,东汉帝国的朝会,显示出难得的紧张气氛,天子一改荒唐行径,每天认真地上朝、听取臣属意见、阅览奏章、与公卿商量国家要务。&&&&“大将军的人选,公卿以为何进如何?”&&&&对于这个决定,公卿没有太多意见,因为外戚做大将军,是汉王朝的惯例,打卫青那时候起就是如此。&&&&但何进毕竟不擅长军事,所以具体指挥军事的将领,还得有真材实料。议论下来,决出了三个人选,第一位卢植,第二位皇甫嵩,第三位朱俊。&&&&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身高八尺二寸,国学大师马融的弟子,当年马融讲课时,让美女在堂前轻歌曼舞,别的弟子难免心痒痒,偷看几眼,唯有卢植始终专心听讲,数年如一日,从不斜视偷看。后来终于成为一代英杰,曾经任职博士,与蔡邕等在东观补续国史《汉纪》,是个文武全才,历任庐江太守、议郎、侍中,现在的官衔是尚书(国务官)。&&&&皇甫嵩,字义真,帝国名将、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此人少年时已经显示出文武大志,好诗书,习弓马。被察举为孝廉、茂才。现任北地太守。&&&&朱俊,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孤儿出身,靠母亲卖布抚养成长,因孝顺而闻名,从县里小吏做起,做到兰陵县令。遇上交趾(越南)叛乱,光和元年,朝廷便任命朱俊为交州刺史。旬月之间,州郡平定。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并征他入朝任谏议大夫。&&&&于是兵分三路,卢植为北中郎将,负责对付张角,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俊为右中郎将,负责对付张宝、张梁。&&&&皇帝接见皇甫嵩的时候,皇甫嵩提出了关于党人的问题。&&&&“党人被禁锢已经很久了,人情怨愤,若不下诏宽恕,恐怕祸患比黄巾贼还要严重!”皇帝点头表示赞许,几天后,赦免党人的诏书颁布,曹操和袁绍都去看,袁绍激动地说:“正是及时之雨啊,大汉这下子得救了!”&&&&曹操也很高兴,这日在父亲曹嵩那里又遇见了中常侍吕强,他是宦官中少有的守正之人,也是父亲的老友。&&&&“天下的民乱,都是因为官吏贪腐引起,现在大军出动,死伤的都是大汉的黎民。我打算借此机会,进言圣上,首先诛杀左右的贪浊之人,然后整治地方,那么民乱差不多可以自动平息了,生灵免遭涂炭!”&&&&曹嵩面有难色:“这件事太难,圣上对那些人太过爱护,恐怕有危险!”&&&&吕强说:“圣上最近有所觉悟,封谞、徐奉勾结黄巾的事端披露以后,圣上责骂那些人说,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现在看来,党人对国家忠心耿耿,倒是你们这些家伙反而与张角私通。现在那些人人人求退,连他们在地方上作恶的子弟,都被召回来避风头了!”&&&&曹嵩恳切地劝道:“那些人虽然过分,和我们却是一枝同气,公还是不要生这个是非!”吕强叹息:“我这也是为了我们这些刑余之人长远考虑,世人对我们的怨恨已经如沸腾之水,如果不能除去那些人,恐怕一旦积累怨恨的发作,玉石俱碎!”&&&&“有高高的宫墙拦着,宫里宫外,两个世界,你又何必杞人忧天!”&&&&“宫墙再高,恐怕也拦不住世人对宦官的痛恨和怨气!”&&&&吕强离去后,曹操对父亲说:“吕公说得有道理!杀掉几个作恶的宦官,天下出了一口恶气,对其他守法的宦官来说,反而是个好事!”&&&&曹嵩大怒:“你懂什么?不要别人没杀成,自己先成了刀下鬼!”&&&&曹操不服父亲的教训,但数日之后他明白父亲果然是对的,吕强在皇帝面前告了那些作恶的宦官,皇帝也听从了。但是在调查询问的时候,其他宦官联合起来反攻吕强,吕强寡不敌众,反而陷入法网,皇帝派中黄门拿着兵器传唤吕强,吕强不愿受辱,自杀了。&&&&皇帝下令搜查吕家的财产加以没收,曹操参与协助,吕强虽是宦官,却为官清正,财物不多,搜检官大失所望。&&&&吕强的死改变了曹操对宦官的看法,他觉得宦官之中,也各有高下忠奸之分。以往认为宦官都是奸佞的想法,现在曹操觉得太幼稚了。&&&&曹操把自己的观点告诉袁绍,袁绍不以为然,他觉得这是因为曹操出身宦官家族,所以不由自主地为宦官辩护,吕强这样的人,在宦官群体中属于凤毛麟角。一棵树不能代表整个森林,吕强的正直,属于他自己,与宦官无关。&&&&曹操的沙场初体验&&&&何进一朝就任大将军便迫不及待地邀请袁绍出仕,袁绍明白他对自己的器重之情意,但是还是有些犹豫,在心中反复做着重登仕途的风险估算。&&&&许多人劝袁绍出山。有人说,做官也要趁年轻,你的大哥袁基已经做到太仆(九卿之一、部长级),就是兄弟袁术也已经做到国务行政官(尚书),再不出来做官,你将永远赶不上他们!&&&&叔父袁隗也劝他,大意是说,你袁本初总是要出来做官的,现在你很有知名度,自以为了不起,待价而沽,没个好价钱不愿意出手。可是你也要知道,机遇转瞬即逝,知名度如果不能及时转化为实在的权力、地位,到末了也只是一场空。&&&&其实袁绍不是不动心,他只是担心何进不能成大事,到时候反误了自己。&&&&到最后,袁隗转告袁绍一句话:“袁本初沽名钓誉,拒绝接受朝廷征召出来做官,这小子究竟想做什么?”&&&&这话是中常侍赵忠在一次朝会上说的,当时他大叫大嚷,根本不顾忌袁隗的存在,显然,这是有意说给袁家人听的。&&&&袁隗郑重其事地警告袁绍,如果再不出来做官,他将会牵连到整个袁氏家族的生死存亡。袁绍第一次看到叔父如此严厉,他明白事件的严重性。&&&&数日后,袁绍接受何进的邀请,出任大将军的属官。不久便升任侍御史。侍御史是御史中丞的下属,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今之纪委官员)。&&&&大侠何伯求被委任为北军中候,监管禁卫军。至于曹操,也从议郎提拔为骑都尉。对于曹操来说,双喜临门,一是升官了,骑都尉的等级是“比二千石”,比起议郎的“六百石”,可以说是连升两级。二是从文官转岗成了武官,大战将至,武官显然更有前途。男儿志在四方,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单这几个字就已经足以令曹孟德的血液沸腾。曹操不禁想,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当然是皇上和朝廷不想看到的,但对于天下豪杰来说,又是千载难逢的表现良机。如此说来,皇上的不幸,乃是天下豪杰的大幸,这么说,虽然多少有些不敬,却也实在!&&&&曹操出征的时候,皇甫嵩、朱俊的两路征讨军已经与河南的黄巾连番恶战,官军一度战败,皇甫嵩被黄巾军将领波才围困在一个叫做长社的地方。皇甫嵩兵少,军心恐慌,形势恶劣,但是善于观察的皇甫嵩很快发现,黄巾军缺少作战经验,他们的营寨居然结在草木丛中。皇甫嵩派出别动部队,火烧黄巾营地,黄巾忙于救火之时,皇甫嵩大部队呼啸而出,冲击黄巾军阵列,正在突击的关键时刻,曹操到了。&&&&官军是骑兵,黄巾则以步兵为主,本身已经有兵种优势,加上黄巾军腹背受敌,阵型大乱,然而他们依然奋勇厮杀,并不轻易言败。曹操登上高处,只见头包黄巾的人群在平原上被官军骑兵所包抄、分割,他挥剑下令自己的部队冲刺,配合皇甫嵩军团,击破此敌。&&&&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处于下风的黄巾军终于溃退,一阵凉风吹过,曹操才发觉自己已是一身大汗淋漓,横七竖八的尸体就堆积在曹操眼前,曹操想跳下马,却动不了,这才丢脸地发现自己腿都有些软了。那时还尚未发明马镫,骑马的人必须用双腿夹住马身才能坐稳,曹操腿一软,几乎要掉下马来,他急忙定定神,咬紧牙关,总算不至于闹笑话。&&&&这就是沙场,来不得半点温情与仁义!一场对黄巾军的血腥杀戮,成为曹操的沙场初体验。黄巾起义给了宦官子弟曹操纵横沙场的机会,同样也给了贩履织席儿刘备出人头地的一线希望。他在涿县县城看到和朝廷缉拿太平道的告示,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可是他又迷惘不知该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刘备的第一念头是从军,但是要他去军中做一名士卒或是伍长,又不甘心。&&&&无心织席的刘备在庭院里徘徊,老刘家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东南角上有一棵大桑树,高约五丈,树冠犹如大伞华盖,刘备想起自己小时候曾经在这棵树下和同族的小孩们一起玩耍,读了点书的刘备想在同伴面前卖弄一下,说了一句:“这树冠多像羽葆盖车啊,我将来一定要乘这样的羽葆盖车!”“什么是羽葆盖车?”小孩们纷纷问刘备,刘备也正想卖弄一番,他叔父来了,给了刘备一巴掌:“小子胡说什么,想灭门么?”&&&&他叔父生气是有理由的,“羽葆盖车”乃是皇帝御用马车,刘备年少无知,说出狂妄言语,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听见,往县里一告,哪管你童言无忌,轻则杀头,重则灭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闹,族人对刘备这孤苦伶仃的苦命娃也重视起来,族里的长辈拿出钱来,资助刘备的学业,居然为他找了一个鼎鼎有名的大儒做老师。&&&&这位大儒就是卢植。他也是涿县人,算是老乡,当时刚从九江太守的任上下来,在家著书立说兼教授弟子。族里的长辈资助刘备做了这样一位大人物的学生,真是够对得起他了。&&&&偏这刘备又是个不爱读书的,斗狗骑马倒是强项,卢植虽是个优秀的老师,刘备学到了多少,却只能说声惭愧了。&&&&想起卢植,刘备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因为此次征讨黄巾的主将,正是老师卢植。不过卢植一时还真想不起刘备这个学生,他的军务太忙,他所应付的,正是太平道的教主、天公将军张角。&&&&战事初期进展顺利,张角的法术并未在战场上显灵,官军连战连捷,黄巾军一直溃退到广宗,这是一座坚固的小城,黄巾军依靠城墙,这些装备简陋的乌合之众在精神领袖的鼓励下顽强抵抗,居然阻挡住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官军。于是战事就在广宗这里僵持下来。&&&&正当卢植率领将士挖掘壕沟、制造云梯,布置攻城准备工作之时,朝廷的特使来军中慰问了。“来的是哪一位?”卢植问。&&&&“是小黄门左丰。”&&&&“小黄门?”&&&&“虽是个小黄门,能量其实不小,尚书不可怠慢他!”&&&&“那么,怎么做才算不怠慢他?”&&&&“无非是个钱字,截一些军饷喂饱他就是!”&&&&“什么话?军粮尚缺,哪里有闲钱奉承特使?”卢植说,“他若要钱,问我来讨好了,我把半月俸禄与他。”&&&&左丰自然不会真的来要卢植的半月俸禄,他也瞧不上这点钱。黄了脸,连声“辛苦”都不说,便回宫廷了。&&&&军中将士,都为卢植捏了一把汗,几个将校在暗地里议论说:“尚书怕是要下野了?”&&&&这话恰好被卢植听见,好脾气的北中郎将说:“你们给我卖点力,早日攻下广宗,等撤职的诏书下达,叛乱已经平定,卢植也就无憾了!”&&&&卢植在河北,曹操跟随皇甫嵩在河南,他们与另一支讨伐军朱俊的部队会师,击败了波才,接着连续几仗,收复了三个郡国。曹操心情不错,直到他收到袁绍从京师发来的书信。&&&&袁绍在书信中说:“两条战线的形势都进展顺利,但是太顺利未必是好事,小黄门左丰去北中郎将卢植那里慰问了,卢尚书的脾气你也知晓,左丰黄着脸回来,报告皇帝说广宗很容易拿下,只是卢植惧怕敌人,不敢力攻,所以拖延至今。皇帝听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卢植就地免职,用囚车押解京师处死,虽然如此,我等会努力营救,力保尚书的性命。其他的话,也不敢说什么了!”&&&&曹操把书信的内容告知皇甫嵩,皇甫嵩懊恼了半天说:“卢植被罢免,朝中也没什么良将,搞不好,接手的会是这个人!”&&&&“何许人?”&&&&“陇西人董卓!”&&&&为了攒点资本去投奔老师卢植,刘备使尽了浑身解数,他先是说服了好兄弟燕人张翼德,典卖了老张家的肉铺做了招兵买马的第一笔资金,接着把自家制造的鞋子全部拿出来做了军鞋。&&&&刘备的运气不错,中山的贩马商人张世平、苏双听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有报国之志,很是钦佩了一把,欣然把贩马的利润捐出来给刘备招兵。刘备检阅自己的人马,虽不多,也有几百号人,刘玄德至此,不禁生出一番豪气来。&&&&幽州一带,负责招募义兵的官员是校尉邹靖,刘备投奔邹靖,豪气万丈地告诉对方,自己乃是北中郎将卢植的门生。邹靖“啊”了一声说:“玄德你不知晓么?卢尚书已经被就地免职,押送京师,恐怕性命难保!”&&&&这回轮到刘备“啊”了许久也合不拢嘴。但邹靖说的是实情,北中郎将卢植已经被罢免,接替他的将领,正是皇甫嵩所担心的陇西人董卓。&&&&袁绍于不久前收到董卓的来信,用词一贯地谦卑,他说自己在西域做戊己校尉的时间不长,就因为西域的叛乱而被免职。本来以为从此将归隐乡里,终老陇西。可是朝廷居然不忘董某人,司徒(指袁隗)公多加关照,所以又起用为并州刺史(秩六百石),再升迁为河东太守(二千石),如今更蒙恩典,顶替卢植为中郎将,领兵讨伐黄巾贼。&&&&董卓在信中殷切地陈述对袁氏提拔他的感恩戴德之情,这给了袁绍深刻的印象,好感度自然也更上一层。&&&&八月,皇甫嵩的部队已经推进到了山东范县,不过北方的军情却发生了转折,皇甫嵩把曹操叫到大帐,给他看来自河北的军报。军报上说,董卓被张角打败了,部队溃散,河北黄巾有重振旗鼓的可能。&&&&“大块头虽然勇猛,到底缺乏点用兵的谋略。”皇甫嵩说,“孟德,你怎么看这件事?”&&&&曹操说:“董卓战败,但朝廷恐怕也不会启用卢尚书,很有可能会把将军调去河北。”&&&&曹操的话不久得到应验,朝廷果然下诏,征调皇甫嵩去对付张角。皇甫嵩对曹操的准确判断,颇为赏识。&&&&其实曹操哪里是预测,袁绍前日写来的书信,明白地透露给他朝廷的意图。&&&&袁绍在书信中还透露了一个信息,说朝廷可能还会启用董卓,因为西方的羌人最近又开始骚动,他们推举一个半汉化的匈奴人北宫伯玉当将军,杀害了护羌校尉,为了壮大声势,他们还挟持了两位西州名士,一个叫边章,一个叫韩遂,出任领袖,现在叛乱已经涉及金城。&&&&袁绍又写了几句含糊的话,说韩遂这个人你可认识,他前不久似乎来过洛阳。&&&&曹操拿着竹简在营帐里走了一圈,想起韩遂来了,这人也算是个西凉名士,与曹操相熟,前不久他来洛阳,见过自己。&&&&“孟德,请你帮忙,韩遂想见大将军,有所进言。”&&&&“想见大将军,文约应该找袁本初啊,他最近可是与大将军打得火热!”&&&&韩遂认为有理,曹操给了他名刺,把他给介绍给袁绍,后来就没管这事,也不知道韩遂见到大将军没有。&&&&曹操想到这一节,突然对袁绍此信的用意有了怀疑,莫非袁本初是在试探我?韩遂大概见到了大将军,又对大将军说了什么机密言语。袁本初这封信,是在试探我是否知晓韩遂所言的内容。如此一来,可见韩遂所言,实在是一个攸关大局的大秘密!很可能,就与这一次的西部变乱有关系。&&&&曹操原本以为,这一次西部的叛乱,或许是黄巾的同盟,响应张角的号召,打算来个东西夹击。&&&&不过边章、韩遂这样的西凉名士都卷入了叛乱,就没那么简单了。曹操甚至怀疑信中所说挟持一事也未必可信,边章、韩遂这些人,搞不好就是主谋。&&&&问题是凉州兵起,剑指何方?他们的目的何在,推翻汉室,还是另有所指?&&&&曹操敏锐地感觉到,黄巾叛乱或许并非汉帝国最严重的威胁,另一个群体正在图谋着什么,何进、袁绍、韩遂这些人,在这场风暴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而他自己,又将以何等角色出现?&&&&张角虽死,黄巾不灭&&&&张角死了。&&&&大贤良师、天公将军没有完成南华老仙给他的使命,就这么死了。&&&&这一年的八月,皇甫嵩与董卓的余部会师,随即挫败了黄巾军的反扑。九月,汉军再度将张角围困在广宗,这一次,上天没有再给天公将军一次机会,忧虑和病痛的双重重压终于使天公将军倒下,他的信徒们这才发现,原来他们顶礼膜拜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也会生病,而且很可能会病死。&&&&就连张角的弟弟张梁,也耐不住性子,私下里质问老哥:“南华老仙到底有没有赐你天书?我们所奉行的是不是天道?为什么起事这么久,我们还不能扭转战局?”&&&&张角浑浊的眼中并没有眼泪,虽然虚弱,但大贤良师的精神看上去还很矍铄。“你一下子问我这么多问题,我怎么回答?”&&&&张梁感到自己的质问太尖锐,抱歉地向兄长施礼。&&&&张角说:“不必抱歉!你只需记得,我们的所为是符合天道的,即便大事不成,这也是上天给朝廷的一个警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朝廷若是接受了这个警告,善待百姓,我等便是有功于天。朝廷若是不思改变,那么自有后来者来接替他。”张角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总之,我们太平道之人,无所遗憾!”&&&&这是大贤良师最后的清醒遗言,没有几日,张角便进入了昏迷状态,无论张梁给他喝了多少符水,也无济于事。&&&&某日广宗城中太平道众放声大哭,哭声震动四野,皇甫嵩与曹操登上瞭望台,观察这异象。皇甫嵩感慨说:“看来细作打探来的情报不错,张角死了。”&&&&曹操说:“既然如此,我们可以乘乱发起攻击了?”&&&&皇甫嵩摇头。&&&&曹操说:“将军莫非认为:礼不伐丧!不过,他们可都是叛军,和他们作战,还讲什么礼?”皇甫嵩说:“孟德有所不知,他们刚死了教主,满腔悲愤,只恨无处发泄。如果此时进攻,恐怕正撞在虎口!”&&&&曹操惭愧。&&&&同样惭愧的还有远在幽州的刘备三人团。&&&&“祸首张角已经死了,我们却还在幽州边缘兜圈子!”&&&&曹操在写给袁绍的回信中说:“张角虽然已经死去,但是黄巾贼的叛乱,还没有完全平定,更可担忧的是:朝廷轻易地平定了叛乱,我恐怕造成叛乱的源头,再也没有人愿意深究,革除弊政的计划,从此搁浅!”&&&&冬季的战事并未因为张角的死而变得简单,相反,失去教主的黄巾军却格外的勇猛,红了眼狼冲虎突,官军多次进攻,都败下阵来。&&&&“贼军怒气不小,但是因此也带来一个大破绽!”皇甫嵩说,“我多次探察,发现他们每日作战之后都精疲力竭,晚间的戒备十分松弛!”&&&&这一夜的星空暗淡无光,每个士兵的手上都发到了一支枚(类似筷子形状),将枚衔在口中,骑兵的马蹄也用布包裹起来,军中寂静无声,这是一场志在歼灭黄巾主力的夜袭。曹操心中却没有太多的激动,皇甫嵩更是平静如常。&&&&当士兵推进到黄巾军营地,整齐地扔下口中枚,低沉的喝声沉吟在口中,突然间一声厉喊,军令官发出指令,弓箭手万弩齐发,射入敌营。接着前排的刀斧兵砍开营栅,骑兵跃马冲入营盘,步兵随即跟上。&&&&血光飞溅,人声杂乱喧哗,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屠戮。大批黄巾军在睡梦中被杀,其余也来不及组织有效阵型反抗,只能随手就近拿起武器抵抗,然而即便如此,黄巾军依旧从官军发起攻击的拂晓时分一直坚持到当日的黄昏时分,人公将军张梁当场阵亡,三万黄巾被杀或被俘,另有五万黄巾企图突围,在河边找不到渡船,全部战死或淹死在河水中。&&&&战斗结束后的沙场死一般寂静,曹操从高处注视着从平原到河边差不多近十万具尸体,无论是官军、黄巾,死者都将进入黑暗的国度、长久的睡眠。善与恶、兵与贼、正与邪,在死亡面前都变得模糊。这死者的气息令曹操窒息,他现在完全想逃开这里,回到老家的小河边,在春风的吹拂下,跳入河水中痛快地洗个冷水澡,然后唱着歌儿在微风中回家。&&&&然而有些事还得做,张角的棺木被抬了出来,用斧头劈开,虽然已死,他的尸体仍然成为了帝**人行使暴力的对象,刀斧手一刀砍下他的头颅,装入木匣子,快马加鞭送往京师洛阳报捷。整个过程俨如一场仪式,曹操和其他将领站立在凌厉的寒风中注视着这场仪式直到完成,他感觉自己快被冻僵了。&&&&战事尚未结束,皇甫嵩兵团继续进军,在下曲阳又是一场恶战,杀死了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地公将军张宝,被杀和被俘的黄巾军人数多达十余万。&&&&到这里,战事终于可以说大体结束,黄巾主力已经被歼灭,剩下的不过是些残余。朝廷论功行赏,皇甫嵩的功劳第一,封爵槐里侯,提拔为左车骑将军、冀州牧。曹操也有战功,虽然不足以封侯,但也提拔为济南国相,这个职位与郡太守权力、地位相当,也算是地方大员了。十二月,朱俊攻克了黄巾的最后堡垒——宛县。当月的二十九日,皇帝下诏大赦天下,改元为中平元年,意思是祸乱即将平定,国家即将中兴。&&&&这时距离年节只剩下两天而已,曹操回到洛阳,与家人团聚。这时袁绍却派了一个仆人送来一函短简说:“虽然知道你车马劳顿,有很多话要和娘子说,不过朋友们也很想慰劳慰劳你这个沙场归来的英雄,所以备下酒宴为君洗尘,不赏脸的话,哥几个可不答应!”&&&&曹操看完短简对夫人说:“没办法,袁本初的面子,总是要给的!况且不单是袁本初的面子,还有荀爽、荀彧、刘表、许攸、逢纪、伍琼、周毖,这些人可都是一时的俊杰啊!”丁夫人说:“还有一个人,也是当今的雄杰,你怎么漏了不说?”&&&&“哦,什么人这么了得,连阿丁也知道了!”&&&&“沛国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你不认识么?”&&&&曹操笑。“曹操是当世雄杰!”这样的话从妻子的口中说出,特别是这样的隆冬,让曹操感觉有一种格外的暖意。&&&&但是曹操赴宴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人。他问袁绍:“子师从豫州回来了么?”子师,是王允的字,当时的官职是豫州刺史。&&&&袁绍回答说:“子师出事了!”&&&&当第一波风暴过去,人们往往以为危机已经结束。于是坚定的意志松懈下来,锐意改革的决心也化作乌有,结果不经意间,更猛烈的风暴袭来,人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才是危机!”东汉帝国镇压了黄巾起义,本以为天下从此回复太平,权贵们又可以过鱼肉百姓、骄奢淫逸的快活日子,但是瓶子一旦打碎了,便不可能复原。即便粘合起来,也不再是当初那个瓶子。&&&&天灾**&&&&王允和曹操一样,也参加了讨伐黄巾的战役,朱俊击破黄巾之时,他在黄巾的巢穴里,搜出了不少书简。其中有几封书简,牵扯到宦官门客与黄巾交结的内情,王允立刻向朝廷上报。“那么,被牵扯的宦官,究竟是谁?”曹操问袁绍。&&&&“是张让!”&&&&一提到这个名字,曹操便想起年少时的回忆,不过今时不比往日,这个张让,已经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宦官,皇帝说过的那句名言:“张常侍是我公。”说得不就是张让么?&&&&“王子师真是鲁莽啊!”曹操不由长叹一声,他已经不是鲁莽的少年,这几年的官场历练,多少磨平了曹操的棱角,有些人惹不得,有些祸闯不得,有些话说不得,曹操不禁为王允惋惜。袁绍告诉曹操,皇帝看到那些书信,第一反应是极度的愤怒,他把张让叫来,很是臭骂了一顿。“那么,他如何辩解?”&&&&“不,张让根本没有辩解,他只是磕头认错而已!”&&&&“难不成,这就饶了他?”&&&&“皇帝骂了他一顿,气渐渐地消了,说这是张让门客与贼人勾结,并不是张让与贼人勾结,所以张让要反省自己的过失,以后断绝门客!”&&&&“这就结了?”&&&&“结了倒好了,张让逃过一劫,还不把王子师恨死,找了个事端,说王子师有诬陷诽谤嫌疑,不由分说,逮捕入狱。”&&&&“前不久,皇帝不是下诏大赦天下了么,王子师也在大赦范围内啊!”&&&&“不错,大赦出来,官复原职,可是没过几天,又以别的罪名捉去。”&&&&袁绍说,王允二次入狱之前,太尉杨赐为了让王允免受严刑拷打之苦,派人劝告王允自杀:“你已经得罪张让,所以一个月之内,两次被捕,恐怕凶多吉少,请早做决断!”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王允的属下在探望上司之时,献上毒药,但王允却把毒药泼到地上,断然拒绝自杀。&&&&袁绍与曹操面面相觑,王允不想死,可是张让岂能放过他,恐怕他会像永昌太守曹鸾那样遭遇惨死!最后还是曹操想出了主意,他告诉袁绍,王允既然不想死,我们就不能让他死。他建议袁绍找三个人帮忙营救,第一个是太尉杨赐,此人同情王允遭遇,必肯帮忙,第二个是袁绍的叔父司徒袁隗,第三个是大将军何进,其中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自然是大将军何进!&&&&此时此刻,能劳动这三驾马车的人物,非袁本初莫属!&&&&瘟疫女神总是跟随着战争的脚步而跳舞,数十万黄巾、官军将士以及无辜受害平民的死亡如今都化成了索命的冤魂,在华北乃至全中国的国土上漂浮。中平二年的春天,一场大瘟疫袭击北中国。因为瘟疫的缘故,就连帝国的首善之地洛阳也死了很多人,曹操的妾刘氏,在此期间不幸染病去世。老父曹嵩做主,让曹操的正室夫人丁氏抚养曹昂。&&&&曹操曾经问袁绍:“大战之后,必有瘟疫!朝廷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袁绍苦笑:“不是朝廷想不到,是不愿意想,叛乱平息,天佑我大汉、圣上英明,从此又可以歌舞升平、鱼肉乡里,谁还愿意说什么‘大战之后,必有瘟疫’,多么煞风景、不合时宜!”&&&&曹操又说:“既然事已如此,朝廷应该立刻组织救灾、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才是!”&&&&袁绍说孟德你说得完全正确,但是行不通。因为皇上已经作出圣裁,全国田赋,每亩将提高十钱,用以修建被大火焚毁的宫殿以及熔铸“金人”。&&&&曹操想起二月以来,洛阳连烧了两把火,第一把火发生在二月初十,烧了南宫的云台,第二把火发生在二月十一,烧了南宫的中门乐成门。起火原因不明,有传言说是“天火”,是上天给不思悔改的汉室一个警告;也有传言说是宫里人自己干的,目的是重建宫殿,可以中饱私囊、大捞一笔;甚至有传言说是皇帝授意干的,原因是他嫌南宫太陈旧,想要翻新重建,但又怕公卿们反对,所以出此下策。&&&&所谓“金人”就是铜人,袁绍说:“我听说是中常侍张让、赵忠的主意,皇上也颇为嘉许。宫里已经知会大将军,不许他带头反对,要领会圣意。”&&&&曹操笑:“大将军不便出面反对,朝中公卿也不出手,可以让地方官员上书反对,然后根据形势,公卿们再做响应,本初你看如何?”&&&&袁绍琢磨这话,觉得是个好办法,可惜刚直的豫州刺史王允已经罢官,上次的劫难,幸亏太尉杨赐、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三驾马车一齐出面说情,才营救下王允的性命,这一次,又有哪位不怕死的地方官敢出头呢?&&&&陆康是大汉帝国乐安郡的太守,来自江东,籍贯吴郡,帝国官员,一大半来自北方,像陆康这样的南蛮子确实不多。和遇事缓冲、明哲自保的中原老官油子们相比,陆康的身上有一股子蛮劲,做事认理不认人,发起蛮劲来,连天王老子都敢骂。所以朝廷增加田赋的诏书下达到乐安郡,陆康便有了上书逆龙鳞的念头。&&&&汉帝国的驿传制度发达,十余日后,陆康的奏章已经传到了京师洛阳,他的奏章是这样写的:“臣听说先王治理国家,注重仁政爱民、轻徭薄赋,所以天下安定,废除繁苛、崇尚简约,所以百姓拥戴。但是末世衰主就是另一个样子,他们穷奢极侈、造作无端,压榨百姓的血汗,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黎民怨恨,天象震动。如今陛下在位,圣德承天,当隆盛化,然而突然之间,接到诏书,每亩将提高十钱,目的是为了铸作铜人,我读了诏书,心中无比惆怅难过。我国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已经很久,可以说是万世不易的法度,怎么能轻易地改变?”&&&&陆康接着引用《春秋》鲁国的例子说:“故鲁宣税亩,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他据此阐述道:“天下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的道理!后世怎么来看待陛下?希望陛下能够仔细考虑此事,深刻反省,改敝从善,老百姓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真是一篇好文章,亏这南蛮子写得如此透彻!”袁绍说,只可惜天子未必看得进去!曹操说:“恐怕不但看不进去,又要陷进去一位刚直之士!”&&&&曹操的话很快应验,皇帝并不以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宫中的宦官更恼恨断他们财路的人,中常侍们很快找出了文章的纰漏。&&&&“陆康居然援用亡国的例证,冒犯亵渎圣明的今上,这可是大不敬的罪行!”多日后,袁绍告诉曹操,陆康已经被囚车押送到了洛阳,现在就囚禁在廷尉监狱。“这个人,我等一定要想个法子解救才是!”&&&&“你不说我也明白,好在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是侍御史刘公。”&&&&袁绍所说的侍御史刘公就是刘岱,袁绍的妻子刘氏,就是刘岱的族女。有赖刘岱的全力维护,陆康得以不死,免去官职,放逐回乡。&&&&公卿们虽然保住了陆康的性命,却不能阻止皇帝加税,皇帝又下诏,各个州郡政府要为皇家分忧,代替皇家采购木材、山石。而这一个环节,又成为宦官们中饱私囊的机会。木材、山石运到京师,负责接收验货的宦官百般挑剔、一律退货。州郡官员们苦苦哀求,他们才肯压价收下,实际成交价格往往只有原价的十分之一。宦官尚且不满足,又将木材强卖给州郡,并要求州郡再度缴纳,于是程序再走一遍。如此反复,直到木材腐烂。而且,因为有暴利可图,宫廷工程,一拖再拖,宦官们更是乐此不疲,再加上州郡采购官员,也往往乘机勒索百姓、强买木材,如此一来,最后所有的苦水,全部落在了老百姓这个“冤大头”身上,老百姓无力缴纳,只得重走老路,于是已经平定下去的黄巾民变,又如星火点点般燎原起来。&&&&五百万司徒&&&&袁隗不干了,袁隗是大汉帝国的司徒,也是袁氏家族的大族长。一个帝国也罢,一个家族也罢,得有一个好头。袁氏家族这些年来为什么这么兴旺,就是因为出了好些个好家长,带着袁家走上了正道。但是这大汉朝就不一样了,一年不如一年,不是下面的官员不努力、百姓不勤劳,问题恰恰在于上头,士大夫们拼命地挽救将倾之大厦于不倒,可是当头的、负责最高职责的皇帝在上头大拆其烂污,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家当不下去,这样的国也维持不下去。所以袁隗不想干了,真心地退休、回家、养老。&&&&袁隗不干,皇帝乐了,因为司徒的职位空出来了,这个位置,好歹得一千万。河北名士崔烈通过皇帝的奶妈,要求给个优惠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敲定五百万,五折,崔烈走马上任,皇帝觉得有点亏,说:“真后悔,朕应该坚持到底,这个官职,怎么也值一千万啊!”&&&&奶妈说:“陛下见好就收吧,崔烈是冀州名人,怎么肯干买官这种没品位的事,他是看我的面子上,才拿这五百万出来,陛下知足吧!”&&&&崔烈的儿子崔钧和袁绍、曹操都是相识的朋友,但最近几次聚会,崔钧都被朋友们嘲笑得面红耳赤,有一日,袁绍对曹操说:“老崔和小崔打起来了!”&&&&曹操吃一惊:“不至于吧!”&&&&袁绍说得夸张,却绝不是完全没影的虚构。那天老崔问小崔:“你老父我位列三公,外面可有什么议论?”小崔说:“父亲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士大夫们议论说您要是当不上三公,那就那太没天理了!”老崔一听挺高兴,小崔又说:“但是现今父亲大人您真的登上了三公之位,天下人又大失所望!”老崔大为诧异:“为什么会这样?”小崔用手捂鼻子状说:“论者嫌其铜臭。”老崔一听,勃然大怒,举起手中拐棍就要打小崔,小崔当时做的是武官,穿着武弁,戴着鹖尾,狼狈逃跑。老崔还骂骂咧咧:“臭小子,老爸打你两下就跑路,算什么孝子?”小崔边跑边说:“从前大舜事父,小棍子打来就忍受,大棍子打来就逃跑,我学大舜,不算不孝!”老崔听了惭愧,只好罢手。&&&&袁绍边说边学老崔和小崔,倒也惟妙惟肖,曹操等人抚掌大笑,可是笑完了,一群人又觉得莫名的心酸,这算什么事啊!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世道,给这样的主子卖命啊!不久,曹操的老上级皇甫嵩也出事了。&&&&平定黄巾起义之后,皇甫嵩当上了左车骑将军、冀州牧,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以赡养饥民,皇帝看在他劳苦功高的面子上,勉强答应了。&&&&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冀州的老百姓,他们编了首民谣唱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但是皇甫嵩当初征讨张角时,途经邺地,无意中看到了中常侍赵忠的豪宅,严重超出了朝廷所规定的标准。于是耿直的皇甫嵩上书请求查处赵忠,并将豪宅没收。&&&&同时,中常侍张让看到皇甫嵩得了冀州牧的肥差,向他索要一个五千万钱的大红包,结果也被皇甫嵩拒绝。&&&&这两件事,使皇甫嵩一下子得罪了皇帝最宠信的两个人。&&&&这时恰好西方的叛乱越闹越大,皇甫嵩受命西征,讨伐北宫伯玉、边章、韩遂等叛军。战事未能取得进展,赵忠和张让借机弹劾皇甫嵩“连战无功、白白地耗费钱粮”。因为冀州免粮一事,早就对皇甫嵩不满意的皇帝也不含糊,立刻下诏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夺封邑六千户。这时,曹操已经赴任济南,袁绍给他写信说:“有一件事,孟德听了不要生气。陛下认为平定黄巾,中常侍功劳显著,所以册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侯。”&&&&曹操看了竹简的确没有生气,只是心中透着一股寒意,即便是在这炎热的夏日,也让他瑟瑟颤抖。这年八月,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节制董卓等将领,代替皇甫嵩讨伐西凉。西凉的战事与曹操无关,曹操的心思,现在全部扑在了济南相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上。然而年龄、资历的增长,没有改变曹孟德为大汉帝国澄清吏治、做一名“能吏”的初衷。上任一个月,微服私访下来,曹操发现济南的吏治极其糟糕,特别是县一级的官员,简直是公然贪污受贿、草菅人命、无法无天。而民间,则弥漫着对帝国公平公正法律秩序的不信任。&&&&百姓不信任大汉帝国的法律秩序,他们信什么呢?曹操发现,西汉吕后专政时期的城阳景王刘章(即朱虚侯,详细事迹见拙著《汉朝的密码》相关章节)成为了百姓心中的保护神。在济南国境内,居然矗立着六百多座城阳景王祠。百姓在祠中祈福、求雨,甚至生病也不求医,到景王祠烧香,指望景王为他驱除病魔。更令曹操警觉的是,一些地方官借景王祠与黑社会官匪勾结,从中渔利,官纪、民风,都一扫无遗。&&&&前几日,老父曹嵩写信来,说京中局势微妙,天子似乎又将重用宦官,一些正直的官员频频遭到打压。揭发宦官与黄巾党勾结的谏议大夫刘陶,反被指控与张角有牵连,逮捕入狱,日夜拷打,刘陶绝食而死。前司徒陈耽,为人正直,也被诬陷而死。&&&&曹嵩在信中警告曹操,济南虽然只是一个诸侯国,但是济南的事并不仅仅是济南的事,许多是非的背后,牵扯到宫廷。如果冒失行事,得罪的不仅是地方权贵,还有宫廷。&&&&曹嵩语重心长地提醒曹操,别忘了曹家宦官家族的身份,士大夫终究不会认同我们,不要读了几年圣贤书就以比干自居。得罪了宫廷,曹家将成为无根之萍。&&&&曹操看完信就明白了,老父这是未雨绸缪,可见他的用心良苦,曹孟德不禁自问:曹操你该怎么做,才能对老父和自己都有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曹操发下公文,召集济南国属下十个县的长官到他的治所开会,会议的主题是当年的征粮工作布置。县官们三三两两地来开会,曹操态度和蔼至极,亲切地和他们攀谈当地水土人情,又极有耐心地等待十个县的县官们到齐,这才宣布开会。&&&&话音一落,士兵们已经将府衙二道门全死死地关上。县官们略有些诧异,曹操解释说:“事关朝廷机密,操不得不谨慎些!”&&&&县官们不明白,征粮有什么机密可言,但是国相大人这么说,也不好多问。曹操拿出册子,让主簿念给诸位县官们听,这一听把县官们全唬住了,这哪里是什么征粮事项,分明是这些年来县官们贪污**、欺压百姓的罪状。&&&&“国相这是何意?”&&&&“没什么意思,诸位对于主簿所念的内容,有什么异议?”&&&&“国相何必如此?”&&&&“操只想知道,诸位对于主簿所念的内容,有什么异议?”&&&&“并无异议!”&&&&主簿退下,士兵鱼贯而出,将十县的县官中的八人,摘了官帽、剥去官服,押解下去。&&&&堂下只剩下两名县令,曹操的脸色转温和些,说:“你们两个,虽然也有些过失,不过总算还能秉持良心,贪得不多,平日里也算爱护百姓,所以曹操为济南留下你们二人。”&&&&一人回答说:“国相罢免了这八人,恐怕上面会对国相不利!”&&&&曹操哈哈大笑:“这个国相,当不当已经无所谓了!”&&&&罢免八县县令的公文递上去不久,从洛阳来了家书,是老父写的,心里责怪曹操做事鲁莽,宫中一班常侍,都十分不高兴,为父左右抵挡,总算为你遮下。不过这个济南国相的位子,你是别想再待下去了,自己请辞好了,免得丢人现眼!&&&&曹操读完家书,心里倒是轻松许多,他走进妻子的房间,轻揽丁氏的柳腰,妻子娇叱说:“大白天的,不做官家事了!”&&&&曹操得意地笑:“阿丁,你说对了,我还真不想干这官家的差事了!我打算辞官,回归故里隐居,盖一间幽雅的书房,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一张一弛、文武并进,如何?”&&&&丁氏诧异:“真的隐居么?夫君你才三十出头,就淡泊名利、急流勇退么?”&&&&曹操更加得意:“正因为刚三十,所以才要隐居,你看和我一道被举荐为孝廉的,有的已经五十多了,可是在朝廷诸公里也不算老,我不过三十,哪怕隐居个二十年出来,还是比他们年轻,有什么可担心的?”&&&&丁氏本来就揣测出曹操有以退为进的意思,听他这么一讲,更加明白:“也好,现在世道这么乱,回老家避避也好,省的我整天担惊受怕,你隐居在家,也正好辅导昂儿的功课。”&&&&曹操道:“曹家可不能只有一个昂儿,这一回隐居,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开枝散叶。”&&&&丁氏推开曹操,没好气地说:“这开枝散叶的大事,你找你喜欢的人去!”&&&&清廉在浊世是一宗罪&&&&中平二年,辞去济南国相的曹操回到洛阳,做回老行当议郎,但这一回的曹操变了个人似的,上朝议事,要么闭口不言,要么随口附和。袁绍觉得老友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日袁绍来找曹操,得意地说:“孟德,有个好消息,朝廷打算任命你去做东郡太守。”&&&&曹操头也不抬地说:“哦……”&&&&哦是个什么意思,袁绍纳闷至极,说:“孟德莫非不肯接受此官?”&&&&曹操笑:“知我者本初是也!”&&&&袁绍更加郁闷,我知什么呀,再问:“官不做,孟德难道是要隐居山林么?”&&&&曹操笑得更诡异:“操正有此意!”&&&&袁绍嗤之以鼻:“岩穴隐居,那是高人所为,就你曹孟德这大俗人,酒色气一样舍不得的曹阿瞒……”&&&&曹操没有理会袁绍的嘲笑,他递了病假的条子,就在这年的夏天,辞官下野,回到了老家沛国谯县,正式过起了逍遥的隐居生活。&&&&两年后,曹操的妾室卞氏,为曹操产下一个白胖小子,起名叫丕。《说文》里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丕,大也。”所以曹丕就是曹大的意思。&&&&袁绍笑,到底是暴发户的儿子,起个名字也土得掉渣。这时,袁绍的后妻刘氏也怀孕了,如果又生个儿子,将是袁绍的第三子,名字早预备好了,叫“尚”,《广雅》说得好:“尚,上也。”这一年,当今圣上继续卖官发财,但凡州郡官员调动、任命、升迁,必须缴纳助军钱或修宫钱。河南人司马直被朝廷任命为钜鹿太守,定价两千万,但是皇上和宫中的公公都晓得他是个清廉名士,特别给予二折的优惠,司马直只需缴纳三百万钱即可上任。&&&&然而司马直却拿不出这三百万,接到诏书后怅然道:“说什么做百姓的父母官,实际上却反而要盘剥百姓,迎合上意,我不忍心这样做。”推辞不做,被上司驳回。司马直走到孟津渡口,写了一封遗书,服毒自杀。&&&&袁绍听说司马直的遗书不是写给家人,而是写给当今圣上的,而皇帝读了遗书之后,也触动良心,下诏停止征收修宫钱。&&&&袁绍很久没见到曹操了,他写了封书信去谯县,说:“孟德,你在家隐居好自在,我可是埋头案牍之间好辛苦,不过我盘算着你的清闲日子也快要到头了,黄巾虽然平定,但西部的叛乱愈演愈烈,到时候可能朝廷会征召你出山。记得你曾经说过梦想做大汉的征西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搞不好你的希望有可能要实现了,呵呵!”&&&&袁绍只是戏语,可是不久朝廷真的下诏征西,只不过没曹操什么事。西征的主将是司空张温。不过张温是文官,不通军事,因此他特别请求让富春人孙坚做自己的参谋辅佐自己,朝廷准了。孙坚是南方人,当年跟随同样是南方人的中郎将朱俊讨伐黄巾军,立下赫赫战功,提拔做了别部司马。张温久闻他的勇名,特别招揽到自己帐下。于是孙坚又从帝国的东部来到西陲,参与西线军事。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西线的战事,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发生了重大变化。叛军终于抵挡不住政府军的压力,向西退到榆中城(今甘肃兰州东)死守。&&&&指挥政府军围攻榆中的将领,是荡寇将军周慎。孙坚带领骑兵侦查,发现叛军虽然困守榆中,却有一条粮道,秘密供给城中。孙坚立刻提醒周慎,切断粮道,逼迫叛军弃城逃走。但是周慎却对孙坚的建议不屑一顾。不久,政府军的运粮路线,反而被叛军切断,军中开始恐慌,周慎无法控制局面,只能丢弃辎重,全军撤退。&&&&孙坚回到张温大本营,张温说:“我已经派出另一支主力部队,由董卓带领,讨伐参与叛乱的先零部落。据说作战不利,已经退却到扶风,但是我几次派使者去征召董卓前来会合,都没有反应,莫非有敌情。”&&&&孙坚觉得诧异,扶风一带并无敌军,董卓应该早已经安全撤退。大本营既然发令征召他来会合,他应该速速前来会合才是。&&&&结果董卓过了好几天后才大模大样地来大本营报到。&&&&“本将军的部队,在天水的西北被先零部落军包围,军粮吃光,几尽覆灭。本将军下令在河水中筑起堤坝,捕捞鱼虾以麻痹敌人。等到敌人松懈,本将军便凭借堤坝掩护,顺利突围。待敌人发觉来追赶时,本将军又下令挖开堤坝,抬高水位,使敌人无法追赶。本将军于是从容撤退。”&&&&虽然打了败仗,但董卓还是从容不迫地大吹大擂,好像大获全胜似的。&&&&“将军既然早就退守扶风,为何大本营几次召唤,都不来会合!”张温问他。&&&&董卓拿眼角瞄了一眼主帅,傲慢地回答:“本将军也想早日来与大军会合,只是一来军队需要整顿,二来听说大军新败,估计会合了也没什么仗好打,不如慢慢来好了。”&&&&说完董卓哈哈大笑,壮硕的身体随之颤动。&&&&孙坚就站在张温身旁,当下附耳对张温说了句:“请将军到后帐商议!”&&&&两人走到后帐,孙坚立刻提议:“董卓违背军令,又态度嚣张,当以军法处置!”&&&&张温吓了一跳,他撩起帐幕一角窥视大帐,将领们烫着酒,董卓和周慎一边喝酒,一边大声说话。其实孙坚的声音极轻,又是在后帐说话,只有张温可以听见,然而张温却变了脸色:“这人在西部颇有威望,杀了他,谁来带兵打仗?”&&&&孙坚继续:“他态度如此傲慢,显然不把将军放在眼里,将军你又怎能依靠这种人平叛?这次出征凉州,此人对将军的军令,再三阻挠,居心叵测、动摇军心。如果不杀此人,恐怕军令得不到贯彻,征讨必然会因此失败,最后朝廷还是要怪罪将军!”&&&&张温不听,摆摆手让孙坚不要再说:“文台你先出去,停留太久,我怕董卓起疑心,对你不利!”&&&&孙坚走出营帐,西北的冬天如此寒冷,一场风雪又将降临。孙坚顶着风雪走回自己的寝帐,忽然有一种感觉,帝国的真正敌人,或许不是中原的黄巾,也不是西陲边疆的羌胡,而是董卓这样桀骜的军人。他们没有接受过帝国文明的教化,不知仁义为何物,唯强权是从,却掌握着帝国的军队。一旦这样的军队反戈相向,那么帝国的百姓、朝廷、礼仪,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只能如羊羔般被虎狼吞噬。&&&&刘备的沙场初体验&&&&张温指挥不动西北军董卓,他打起了征调东北军的如意算盘,他上书请求征调幽州的三千乌桓突骑前来增援。&&&&奏章到了中央,朝廷平乱心切,立刻给予批准。但就在这三千乌桓突骑的指挥官人选上,又出了问题。曾经做过中山国相的渔阳人张纯想要这个官职,张温却看不中他。&&&&张温欣赏的人选是时任涿县县令的辽西人公孙瓒。&&&&刘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不错,因为公孙瓒正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当年在卢植帐下一同求学,颇有交情。&&&&刘备带着礼物去求见他的师兄,公孙瓒正闹心呢,看见他,态度冷淡。刘备颇为尴尬。&&&&“玄德,莫怪我怠慢,你难道不知道出事了么!”公孙瓒看见刘备的尴尬表情,自己也觉得太过怠慢了,连忙解释两句。&&&&刘备这几天为了见师兄,到处借钱备礼,委实不太注意时事,听师兄这么一说,立刻反应过来:“莫非那张纯……”&&&&公孙瓒点点头,他告诉刘备,张纯联合乌桓酋长丘力居等人,已经杀害管理乌桓事务的护乌桓校尉,举起叛乱旗帜。&&&&这一来,汉帝国又多了一条东线战场,本来准备增援西线的公孙瓒,不得不留下来镇压张纯叛军。刘备说:“既然如此,就让备为兄分忧如何?”&&&&公孙瓒笑:“玄德,这上战场可不是编鞋子,鞋子编错了可以拆了再编,沙场之上一旦有失,可没有拆了再编的机会!”&&&&刘备一听这话就生气了:“好你个公孙伯珪!我刘备就该一辈子跟鞋子、席子打交道么?”&&&&公孙瓒摸摸自己漂亮的胡子,他想起自己当初跟卢植在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来有幸被举为郡吏,所侍奉的上司涿郡太守见他是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颇为赏识,便将女儿许配给他。然而好景不长,太守因事犯法,发配遥远的南疆日南(今越南)。帝国的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公孙瓒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太守的日用品,驾车护送。&&&&从帝国的北疆涿郡,千里迢迢去南疆日南(今越南)。公孙瓒明白自己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临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受太守的恩德,无以为报,应该跟随太守到日南去。只是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公孙瓒向列位先祖辞别。”&&&&当此之时,慷慨悲泣的公孙瓒,俨如易水边引吭高歌的荆轲,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公孙瓒的义名由此远播。&&&&其实这一去有惊无险,太守在途中获得了朝廷的赦免。公孙瓒也被举为孝廉,入朝为郎,任期满后出任辽东属国长史。辽东属国与鲜卑接壤,有一次公孙瓒带着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与数百名鲜卑骑兵遭遇,大家都畏缩思退,公孙瓒说:“这个时候逃跑肯定逃不掉,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有生还的机会!”&&&&说完这话,抱定“置之死地而后生”信念的公孙瓒挺起冲刺用的长矛,策马直冲鲜卑而去。突然遭到袭击,措手不及的鲜卑人哇哇乱喊,公孙瓒一矛刺下最前列的骑兵,他的部属们见状也跟随而至。空旷的雪地之上,居然出现了几十名汉军骑兵追逐刺杀数百名鲜卑骑兵的奇观。“杀啊!”公孙瓒在雪地中来回冲刺,长矛折断后换上手戟,手戟折断再拔出佩剑,最后他发现自己连人带马倒在一片血泊中,虽然身上多处伤痛,但他活了下来。&&&&当另一队巡逻骑兵到来的时候,公孙瓒知道自己得救了,不但得救,他还成了边地的英雄,鲜卑人从此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过边界乱溜达。不久,公孙瓒凭借自己的军功,升迁为涿县县令。公孙瓒想到这里,决心帮助学弟刘备,不过,他还是叮嘱刘备:“沙场争战可不那么容易,只有从乱尸堆里爬起来还能战斗的人,才能成为沙场上最后的胜者!”&&&&刘备表示谨记。&&&&刘备与叛军的第一次遭遇,比他预料的还要早。而且只有十余人的小队,根本无法与叛军的大队人马抗衡。刘备很想仿效师兄公孙瓒,勇猛地冲刺一回,但是他刚一出阵,马匹就中了箭,那马本不是耐痛的战马,而是便宜买来的驮马,一吃痛便发狂地乱跳,生生将刘备甩将下来。这会刘备真的倒在了师兄公孙瓒所说的乱尸堆里,他也很想如师兄公孙瓒所说,从乱尸堆里爬起来继续战斗,但是他警觉地听见大批敌军急促的脚步,于是明智地保持横尸状的姿势不动。刘备闭上眼,平原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他背上,他趴在乱尸堆里,背上流淌过鲜血,有他自己的,也有别人的。&&&&许久刘备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哥!大哥!”&&&&这声音刘备听出来了,是关云长。&&&&刘备艰难地挤出一个音节,关云长的耳朵很好使,立刻向这边走来。&&&&“大哥在这里!”还有张飞的声音。&&&&刘备觉得有点丢脸,但是丢脸总比丢命好。&&&&张飞抱起浑身是血的刘备,把他载到一辆车上,关羽用水冲洗他脸上的血污,把他拍醒。其实刘备一直醒着,这一拍把他已经快麻木的知觉也拍醒了。&&&&这一年,公孙瓒平定了张纯叛军,刘备因为军功,得到他生涯中第一个公职:中山国安喜县的县尉,虽是不入流的职位,但刘备已经依稀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曙光。&&&&这时候在老家隐居的曹操也终于接受朝廷的征召,重新担任公职,这一次他的职务是都尉,孙坚与他短暂的同事之后,奉命出征长沙,并且因为成功镇压了当地的叛乱,受封为乌程侯,这令曹操极其羡慕,不得不感慨人生之无常、命运之曲折。&&&&一个月后,曹操的老爹曹嵩花了一个亿的买官钱,当上了帝国太尉。&&&&来客许攸&&&&曹操一回到京师,立刻有客人来拜访他,这个客人姓许,单名一个攸字。&&&&许攸是曹操的好友,与袁绍关系也不错,听说最近他去冀州交游,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京师。这一来,说是专程拜访,见了面却又不说要紧事,有一搭没一搭地尽扯些没用的,曹操知道他的用意,屏退了左右,许攸才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书简给他看。&&&&书简是冀州刺史王芬写来的,写得很简约,但内容却惊天动地,曹操看了几行,感觉自己的双手已经不可自制地微微颤抖起来。&&&&原来帝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襄楷最近与王芬走得很近,他发出一个惊人的预言:“天象的变化不利于宦官,帝国将会发生巨变,那些黄门、常侍很可能会遭遇灭门之祸。”襄楷不是个一般的术士或是星象家,他曾经在桓帝时代多次上书,预测灾祸,在士大夫中颇有影响力。这一次他居然做出了宦官即将被消灭的预言,而且言之灼灼,不由得王芬等人不信。&&&&而就在襄楷预言同时,皇帝居然又做出了巡访河间故宅的决定。&&&&公开的告示,说今上的三世祖,曾受封河间王,皇帝出于孝心,要巡访河间故宅。&&&&私下的版本,曹操听袁绍闲谈时提及,原来河间经历黄巾战乱之后,原来的乡绅贵族死的死,逃的逃,幸存下来的乡民,也一贫如洗,所以河间的产业地价,已经十分便宜,皇帝不知从哪里打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要在河间购置房产,发国难财。&&&&“如果是赈济灾民、慰问地方倒也罢了,偏偏是去看风水、购地产、兴宅院,如此行径,怎不叫人寒心?”&&&&曹操提醒袁绍,小心隔墙有耳,这个话题,也就就此打住,再也没有提及。&&&&王芬、许攸的谋划,恰好是利用皇帝巡视河间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废除昏君,诛杀宦官,另立贤君,重振汉室。&&&&王芬在书信中说:正好最近黄巾又蠢蠢欲动,为了镇压叛乱,他已经获准集结地方部队及民兵,可以使用。&&&&曹操看完书简,心中已经将王芬所说的方案走了一遍,他也明白,王芬之所以派许攸来联络他,是因为他现任都尉,是个武官,手头有一点兵,又参加过平定黄巾的战争,多少有点实战经验。&&&&“废除昏君、重振汉室。”&&&&这八个字在曹操眼前跃动,多么动听诱人的八个字,一下子就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曹操几乎可以感觉自己的热血在沸腾。&&&&但是,曹操看看许攸,许攸热切地看着他。曹操明白,许攸期待的,是从他曹操口中吐出一个“好”字。若在五年之前,他曹操早就该拍案而起,大叫一声“好”,然后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去了。但是现在,曹操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个“好”字,这是为什么?曹操问自己,是什么改变了曹孟德?许攸看着曹操,终于明白一时是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了,他暂且告退,明夜再来,听取曹操的回音。&&&&曹操没有留他,许攸走后,曹操收起竹简,一个人呆坐了一会,觉得发闷,又转悠到花园里,凝望着初夏的夜空,他是如此出神,以至于妻子到了他的身后,一贯机敏的曹操居然未能察觉。&&&&孟德咏叹调&&&&丁夫人柔柔地说:“夫君做了半年隐士,越发有情调了,居然在此独自赏月了。”&&&&曹操从神游太空中惊醒,下意识地握住夫人的手说:“阿丁,你也嘲讽我么?我哪里是在赏月,不过是触景生情,感慨身世罢了!”&&&&月光下,丁夫人浅浅地笑着:“如夫君这样既富且贵的出身,天下人羡慕都来不及,阿丁倒要听听,曹吉利有什么身世感慨?”&&&&听妻子叫他吉利这个小名,曹操心里流淌过一股暖流,是的,人求的不过是富贵,他曹家还缺什么!但是……&&&&“阿丁,拿刀笔竹简来吧!”&&&&初夏的夜空,幽静的花园,习习凉风吹来,曹操在妻子的注视下,思如泉涌,挥笔下飞龙走凤:&&&&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大意:自惜身微福气薄,幼遭孤苦无依靠。既无迁居之母教,又无过庭之父教。贫如抽肠又裂肤,自然思念吾家父。虽然胸怀志向,当时如何能实现?)&&&&“三徙”说的是孟子家近墓地,孟子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后决定搬迁到集市附近;然而孟子又学习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于是孟母决定再次搬迁;他们最后把家搬到一个学校旁边,在那里,孟子学礼仪,好读书。孟母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过庭语”,也叫“庭训”,说的是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曹操的生母很早去世,父亲曹嵩娶了后母,又生下弟弟曹德。曹操这样的古灵精怪,后母无法加以虐待,反而常常被他捉弄。虽然如此,像孟母、孔父这样的三徙、过庭之教,哪里还会有?所以曹操自叹命苦,发出了“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的感慨。&&&&曹操回忆起往事,不觉惆怅&。&&&&“当时欣赏曹操的人,大概也只有太尉桥公。”&&&&曹操说的太尉桥公就是桥玄,曹操曾经去拜见桥玄,桥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战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桥玄的器重,给曹操受宠若惊之感,更令他感动的是,桥玄让他去找当时鼎鼎大名的许劭。“假使君能得到许子将的点评,对你的前程,大有好处!”&&&&许劭,字子将,当时的名士,特别喜欢点评人物,并以此闻名天下,因他习惯每月更换一个话题,所以民间有“月旦评”之称。&&&&但曹操带着礼物去找他的时候,却被许子将所拒绝:“你这人相貌太过奇特,不好随意评论,还是请回吧!”&&&&曹操再三请求,许子将执意不肯。年轻气盛的曹操这时作出出人意表的举动,他拔出佩剑,挟持许子将。无奈的许子将只得说出了一句让旁人为之震惊的评语:“君乃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另一种说法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松开许子将,感觉似有所得,却又恍然若失。&&&&“说完了?”&&&&“可不完了。”&&&&曹操回味许子将的话语,仿佛犹在昨日。但是妻子突然大声说:“夫君很在意许子将的点评么?”&&&&曹操一惊,不错,他自然是在意许子将的点评,否则,他何须花费那么多的周折!然而他很想听听妻子怎么说。&&&&“其实阿丁看来,他说他的,曹操还是曹操。我的夫君若是被人用十个字就将死了,阿丁可要大声哭泣所嫁非人了!”&&&&曹操心中一种莫名的感动,阿丁是懂自己的人。不错,许子将的点评始终只是他的一己之见而已。曹操要走的路,又何需许子将的指引?这世上的人,各走自己的路而已。又何须旁人置语,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指引者。&&&&只是,这路该怎么走?&&&&曹操又写道:&&&&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大意:安于贫贱的人生活自然悲苦,感慨自己的人生不幸,泪水如雨。悲伤哭泣,哪里是我的求生之路?我祈愿苍天,祈求苍天施神威,使其琅邪东方摧。尽忠为国恨未能,欣喜天子自楚归。使人高兴又有叹,难向天子吐心愿。欲行王令化万民,谁知此事难实现。待何时,心中感叹难持续。何以面目对日月,雨有止时忧无期。)&&&&曹操当然并不穷困,穷困潦倒这个词与曹家无关。可是这个帝国的前途,却与那些穷人的生计有着莫大联系。&&&&这些年来的仕途经历,加上本身的敏锐观察力,曹操仿佛看到腐朽的汉帝国将如破败的大楼般缓缓倾倒,问题仅仅在于:有没有人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不倒”?如果有,这个人会不会是自己?&&&&曹操又想起白天许攸来访时所带来的密谋。&&&&废除昏君,另立明君,能不能拯救这个帝国?&&&&殷商时代,帝太甲登基在位三年,昏庸暴虐,不遵守成汤制订的法度,老臣伊尹把他废除,流放三年。三年之中,伊尹代理太甲治国,直到太甲悔过自责,改恶从善,伊尹这才迎接太甲回朝,把帝位还给他。太甲重新登基以后,果然面目一新,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诸侯百姓齐夸赞。&&&&如果说伊尹的事太过久远,那么本朝霍光的事迹就近在眼前了。汉昭帝无嗣,驾崩之后,霍光等公卿大臣选择了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来继承帝位,但是此君本是纨绔子弟,荒淫无度。他竟于服丧期间四处游猎,虽有属下苦谏不止,他仍放纵自若。进京途中,就派人掠取民间女子、财产,并让其属吏、家人都穿上官服,胡作非为。霍光遂在刘贺即位的第二十七日,&&&&
(快捷键:←) &&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不错,请把《最三国,最枭雄:汉末五十年的风云往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的连载更新
《》最新章节地址/49/49508/
为您提供的《》版权归作者司马路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国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