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侠世界2官网西夏境内兀刺海城在哪里?

编年史_剑侠世界_全球新网游_新浪游戏_新浪网
网游导航:
游戏名称:剑侠世界
游戏类型:角色扮演
游戏特色:武侠游戏
游戏画面:2D画面
开 发 商:金山软件
运 营 商:金山软件
官方网站:
测试状态:公测
 本新闻留言共条 显示条
登录名:&&密码:&&匿名发表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访问起点女生网,请&&或&
加入书架书签 |
投女生推荐票 |
阅读底色..
字体大小..
默认设置..
打赏作品&|&
给本书投粉红票&|&
给本书评价
作者:&& 更新时间: 22:15&& 阅读最新章节
第一卷 江山北望 分卷阅读本卷共0字江山北望,少年志。出身名门郭稼,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北伐蒙古,一统天下。
第001章 一叶扁舟离桃花&第002章 神剑出世&第003章 大侠郭靖&第004章 兵出大散关&第005章 有女来投&第006章 此为上策&第007章 大宋才女&第008章 你怎么教人学坏&第009章 大城小人物&第010章 众生皆苦我渡之&第011章 风雨大散关&第012章 因粮于敌&第013章 西夏悲风&第014章 飘过兴庆府&第015章 才女也是女人&第016章 人就怕动了情&第017章 以前的那些事儿&第018章 原来还是旧相识&第019章 但去莫复问&第020章 他是中神通&第021章 烈火神掌&第022章 老顽童&第023章 如此媒人&第024章 幻影神刀&第025章 今夜不太平&第026章 宝剑出鞘&第027章 骑马步兵&第028章 如影随形&第029章 马踏连营&第030章 偷袭也要有觉悟&第031章 人之将死&第032章 马蹄骤起&第033章 分兵合击&第034章 只好拼命&第035章 烈火再现&第036章 高手风度&第037章 钓鱼城&第038章 襄阳郭夫人&第039章 蜀中处处起烽火(一)&第040章 蜀中处处起烽火(二)&第041章 红衣女孩&第042章 英雄救美&第043章 我叫香怡&第044章 郭稼哥哥&第045章 心在他乡&第046章 东邪&第047章 得胜而归&第048章 月下大漠&第049章 静夜迷人&第050章 又见飞刀&第051章 幻影迷踪(一)&第052章 幻影迷踪(二)&第053章 蜀中危殆&第054章 谁解老臣心&第055章 哲别遇哲别(一)&第056章 哲别遇哲别(二)&第057章 日落襄阳城(一)&第058章 日落襄阳城(二)&第059章 众生苦(一)&第060章 众生苦(二)&第061章 众生苦(三)&第062章 失街亭(一)&第063章 失街亭(二)&第064章 失街亭(三)&第065章 直插斡罗孩(一)&第066章 直插斡罗孩(二)&第067章 直插斡罗孩(三)&第068章 直插斡罗孩(四)&第069章 和林门前过&第070章 复仇&第071章 咱也放把火&第072章 驰马草原心方壮&第073章 算天算地不算命&第074章 天道有常&第075章 人道&第076章 品茶论英雄(一)&第077章 品茶论英雄(二)&第078章 宴席惊变(一)&第079章 宴席惊变(二)&第080章 大幻佛指(一)&第081章 大幻佛指(二)&第082章 心太软(一)&第083章 心太软(二)&第084章 心太软(三)&
起点女生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向朋友推荐 |西夏是怎样的 国家?_百度知道
西夏是怎样的 国家?
蒙古的征伐和西夏的灭亡 夏天庆十二年(公元1205年)蒙古第一次向西夏显示强大的武力。三月,成吉思汗借口西夏收纳了蒙古仇人,率兵攻破力吉里寨(即应里县),并且纵兵瓜、沙诸州进行掳掠。西夏统治阶级对蒙古军队的突然进攻束手无策,只得任其蹂躏。四月,成吉思汗退兵经过夏落思城,又“大掠人民及其骆驼而还”。纯佑对成吉思汗灭亡西夏的企图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当蒙古退兵后,以为从此可以太平,于是下令大赦国内,做起西夏再度“中兴的美梦。 可是,好梦不长,夏应天二年(公元1207年)九月,蒙古又以安全废黜纯佑没有通报为借口,第二次出兵,攻占了兀刺海城。安全调集右厢各路兵进行抵抗,蒙古军队在夏境攻掠数月,因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兵。 应天四年(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为了消除灭亡金朝的后顾之忧,第三次出兵征西夏。三月,派兵自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北,由居延海关口攻入河西。安全遣皇子承祯、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率兵五万竭力抵抗,但没有能抵御住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面惨遭失败,高逸被俘后不屈被杀。四月,蒙古兵再度围攻兀刺海城。太傅西壁氏率兵和蒙古军队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夏兵战败,城陷。七月,蒙古军队进攻右厢朝顺军司所在地克夷门。西夏在克夷门原有驻兵七万多,安全获悉蒙古军队进攻的消息后,又派嵬名令公率兵五万增援,夏兵坚守两个多月,城最后还是被蒙古军队攻陷。嵬名令公也做了蒙古军队的俘虏。蒙古军队乘胜包围中兴府。安全束手无策,只好亲自督军登城防守。九月,正遇大雨,河水暴涨。成吉思汗派兵筑起堤坝,提高水位,引水灌城。中兴府被围困达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掩死者无数。城墙即将塌时,突然河水决堤四溢,蒙古军队也受到洪水的淹溺,才退兵解围。蒙古退兵以后,成吉思汗遣太傅讹答入城招谕,安全只好纳女求和,蒙古遂放还嵬名令公。 蒙古和西夏议和后,便集中力量进攻金朝,金在蒙古大军的攻势下,于公元1214年将都城迁至汴京。从公元1216年起,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先后灭掉了今伊犁河以西的西辽和花刺子模王国。蒙古在西征和进攻金朝的过程中,不断向夏国征兵。西夏“不堪奔命,礼意渐疏”,于是又惹怒了蒙古。 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十二月,蒙古军队渡过黄河,第四次出征西夏,当蒙古军队逼近中兴府的时候,遵顼惊恐万状,将太子德任留在城缄领兵防守,自己匆忙逃窜西凉,夏兵无力抵抗,再次向蒙古请降。 公元1223年,遵顼让位给德旺。德旺想趁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西征的机会,把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蒙古。当蒙古得悉西夏“阴结外援,蓄异图”的消息以后,决定调集大军灭亡西夏。 夏乾定元年(公元1224年)九月,蒙古军队攻破银州,夏兵数万人战死,夏将塔海被俘后受害。德旺向蒙古表示愿意投降和派遣人质,蒙古才退兵。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回到摸北。次年二月,成吉思汗借口西夏迟迟不纳人质,又亲自统兵十万,由北路攻入夏境。先破西夏的军事重镇黑水、兀刺海等城。接着,蒙古大将阿答赤率军与畏兀儿亦都护合兵攻沙州。夏将藉辣恩义领兵顽强抵抗,蒙古军经过月余的强攻才攻克沙州。五月,蒙古军挥兵南下,先后攻陷肃州、甘州和西凉府。至此,西夏的右臂河西地区,几乎全部丧失。 在蒙古大军压境、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夏城连连失守。乾定三年(公元1226年)五月,六十四岁的上皇遵顼病死,谥曰英文皇帝,庙号神宗。时隔两月,德旺忧悸成疾,也发病面死,卒年四十六,庙号献宗。德旺死后,献宗的侄子睨被拥立继位。 蒙古军队分成东西两路向西夏都城挺进。八月,西路军越过沙陀(今宁夏中卫县西),抢占了黄河九渡,攻陷应里。十月,东路军攻破夏州。两路夹击,形成对西夏政治、经济中心灵、兴地区的钳形攻势。十一月,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大军围攻灵州。末主睨遣大将嵬名令公率十万大军紧急赴援,途中被蒙古军队打败。德任领固守灵州的夏兵和蒙古军队进行死战,其激烈的程度为蒙古作战以来所少见。最后因夏兵伤亡惨重而失败。灵州失陷,德任被蒙古军队俘获,不屈被杀。十二月,蒙古军队攻克盐州川,派兵四处搜索,烧杀抢掠,夏民“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乾定四年(公元1227年)一月,末主睨以蒙古兵临城下,国势濒危,顾不得改元,继续使用乾定年号。这时,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继续围攻中兴府,自己带领大部分军队渡黄河进攻积石州,以彻底卡断夏兵的后路。末主睨被蒙古军围困在中兴府内,一筹莫展,委托右丞相高良惠领兵抵抗。高良惠“内镇百官、外励将士”,领兵在都城日夜拒守,积劳成疾。部下劝他保重,他感叹说:“我身为国臣,不能消除祸乱,使敌寇深入至此,活着有什么用呢?”最后由于劳累过度而死。闰五月,成吉尽汗回师隆德,因气天炎热,避暑于六盘山,派御帐前首千户察罕赴中兴府谕降。六月间,又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末主睨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向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七月,成窑思汗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西江得重病,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全部杀掉。不久,末主睨率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蒙古军队带着末主等行至萨里川,成吉思汗病死。蒙古军队为了防止夏主生变,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末主睨等杀死。建国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王朝终于灭亡。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西夏是指 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公元1038年至1 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拔思恭占据了夏州(今 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建国时便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所以宋人称之为“西夏”。 其实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这个时候党项族开始强大起来。其中拓跋赤辞投降唐,被赐姓李,迁其族人至庆州(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封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平黄巢起义有功,再次被赐姓李。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  另一种说法是西夏皇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北魏鲜卑之后。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08年2月29日新华社: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后代”,这又一次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宋初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引起李氏的不满。虽然他们一开始服从宋的命令,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 文字(西夏文)。公元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西夏处西凉地区,是游牧民族,经济并不发达.西夏经济的来源是靠侵占宋的土地而成的。西夏在太祖(李继迁)时期占领了宋的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和兴庆(今宁夏银川)等地,又向西占领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和瓜州(今甘肃安西)等地.这些地区丰饶五谷,经常种植蔬菜,水果和粮食.党项人在这个广阔的农田里耕作,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西夏经济的发展。并且,西夏长期与汉人杂居,农业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史书曰:“耕稼之事,略与汉同”。  西夏本来没有瓷器,瓷器靠掠夺宋人来获得.宋夏庆历和议以后,西夏与汉族人民交往的同时学会了制瓷技术。西夏毅宗时期,西夏开始兴建瓷窑,开始生产自己的瓷器,发展制瓷业。西夏的制瓷中心位于&塞上江南&银川平原.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区的优点,也有本民族的特点如淳厚朴实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西夏瓷器。西夏瓷器还远销到海外。  西夏崇宗、仁宗时期,西夏经济大大的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起来,四方的物品会集到兴庆,进入了西夏经济最鼎盛的时期。
西夏的统治民族党项族本是游牧民族,佛教东传甘肃以后,西夏内部开始创造独有的佛教艺术文化。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宝库。在额济纳旗黑城、绿城子中发现的西夏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观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发现。  另外,不得不提到敦煌莫高窟。大庆二年(1036年),西夏人消灭瓜州、沙州的归义军政权,开始统辖敦煌地区。此时西夏将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莫高窟中,使其更加增添了几分光辉。从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整修莫高窟。当时莫高窟涂绿油漆,接受了几分中原文化,还有一些维吾尔、吐鲁番风格。西夏将自己强悍的民族精神和别具一格的文化也让这座佛教建筑显得更加光辉灿烂。  此外,表现西夏文化的还有西夏文,又称蕃书。西夏设立蕃字院和汉字院,使西夏民族意识增强,百姓“通蕃汉字”,文化也增加了许多。  西夏还设立蕃学和太学。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西夏末期,朝政长期处于内乱之中,政敌和宗党间的斗争激烈。蒙古汗国建立后,几次征讨西夏,经过长期的抗争,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初期及中期  西夏建国后采取联辽抗宋的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夏宋之间的战争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宋承认夏的割据地位,夏对宋称臣。另外宋每年“赐”夏若干财物。但同年夏与辽之间又爆发了战争。夏取得了与宋,辽平等的地位。  李元昊死后,他不满2岁的儿子李谅祚成为皇帝,由其母没藏氏专政。辽攻西夏,夏大败,向辽称臣。李谅祚子李秉常即位后被其母梁氏幽禁。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归夏。梁氏又发动与宋的战争。失败后被迫让权于李秉常。李秉常死后他三岁的儿子李乾顺即位,梁氏再揽大权。重新发动与宋和辽的战争。李干顺亲政后采取依附辽,于宋修和的策略。战争逐年减少,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115年金朝立国,开始发动对辽的进攻。1123年辽天祚皇帝兵败逃到西夏。同时金使到西夏劝李干顺将辽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击李乾顺看到辽灭已不可挽回,答应了金的条件。从此西夏归服金。  金灭北宋时西夏随其尾迹而入,获得了数千里的土地。  李乾顺死后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内发生了强大的饥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发生了巨大的人民起义。李仁孝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从桓宗到神宗  李仁孝死后,其子李纯佑即位,政治腐败,国势日益衰落。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杀李纯佑。李安全改变了与依附金的政策,开始依附此时不断强大起来的蒙古族。他发动了与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使两个国家被削弱,而且,他统治时期,西夏百姓十分贫困,军队非常衰弱,政治腐败到极点,而李安全自己却十分腐败,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四处怨声载道。再说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并没有给他带来蒙古的友好。早在1205年蒙古就开始进攻西夏。至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夏无以抵挡。1211年西夏内部发生宫廷政变,李遵顼篡位,李遵顼仍然保持着襄宗(李安全)的作风,西夏政治更加腐败。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帮助成吉思汗西征,触怒了蒙古,次年蒙古第四次进攻西夏。1223年,由于李遵顼声称自己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太子李德旺。  西夏的灭亡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败下,终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尽管献宗李德旺是治国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权覆灭命运。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际抗击蒙古。不料机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银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质,才得免灭国。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又开始对西夏的进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党项族也被灭族。西夏灭亡。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最小单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组成,主力一人,辅主一人,负担一人。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 1038年称帝,在位11年。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景宗长子。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 1139年即位,在位55年。崇宗长子。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 1193年即位,在位13年。仁宗长子。以附金和宋为国策。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 1206年即位,在位6年。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 ()年在位,在位13年 。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李德旺() 1223年即位,在位4年。神宗次子。即位后,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末帝李睍(生年不详-年即位,在位1年。献宗侄。即位仅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末帝投降被杀。西夏亡。
西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当时和北宋、辽并立。西夏和北宋发生过战争,后来双方实力相当,战争都无益于两国。因此双方签订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北宋每年赐予西夏白银和布匹等物!西夏后来被蒙古铁木真灭了!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 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建国时便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西夏史*嵬名令公传
  西夏名将录之嵬名令公(附:高逸、高良惠)
  1.盛世之后
  西元1227年,发生了两件令人印度深刻的历史事件。
  一个在中世纪的东亚大陆,曾经金戈铁马绽放异彩的辉煌王朝――灭亡了!
  一个说不清是英雄还是屠夫,是伟人还是魔鬼的人――去世了!
  灭亡的王朝是:西夏王朝。
  死去的人是:蒙古的成吉思汗。
  然而,很少有人记得,有两个人也在同一年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身影。
  在蒙古与西夏交替的动乱时代中,西夏这个落日王朝也曾经存在过一群热血的男儿,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为了与时代相抗衡,去开创自己与其民族的命运。
  他们就是稍早在前一年为国殉死的籍辣思义、阿绰,以及在这一年身亡的嵬名令公、高良惠。
  嵬名,是西夏皇族的姓氏。
  西夏皇帝若要玩“赐姓”的花样时,从来不会将『嵬名』的姓氏赐给别人,他们只会赐『李』这个姓氏而已。
  所以,嵬名令公毫无疑问的是西夏皇家的宗室重臣。
  至於『令公』则不知是他的名字,或是官位,还是尊称了!
  高,这个姓氏,乍看之下似乎是汉人的姓氏。
  但是在西夏的汉姓集中并没有收录『高』这个姓氏。
  一些西夏学者推测『高』应该也是西夏的皇族大姓,是从嵬名本家分出去的家族才可以使用的。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么高良惠则无疑也是西夏皇家的宗室重臣,只是也许其血缘上比嵬名令公更较本家疏远一些。
  嵬名令公是武将出身,高良惠则是文官出身。
  他们两人都为西夏奋战到最后,而高良惠的父亲高逸也在一次与蒙古的战争中英勇牺牲。
  嵬名令公则更是几乎全程参与了首尾22年的蒙古与西夏战争。
  西夏王朝的首都『兴庆府』,也就是今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的银川市,素有“凤凰的故乡”之称。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七只彩凤姊妹从风光绔丽的江南一路向北飞去。
  当彩凤七姊妹飞经大漠包围中的银川平原时,七姊妹中最小的那只凤凰爱上了这块地方,就直飞下来,停留在银川平原上。
  它的头朝东,面对万里黄河;它的尾向西,直指巍巍耸立的贺兰山峰;它舒展的双翼,顷刻之间就化成了兴庆与灵州这两座美丽的城市。
  银川市在西夏建国以前叫作『怀远镇』,自汉朝至唐朝,一直只是一座边陲小镇而已。
  然而,到了西夏以后,独具慧眼的西夏统治者开始将经营重心转移至此。
  西元1020年,西夏王李德明把西夏国都从西平府(今灵武县城西)迁到怀远镇,改名兴庆府。
  此后,经过西夏王朝的多年营建,原本只是个边塞小城的兴庆逐渐发展为一座宫殿恢宏、寺庙众多、规模宏伟、繁华富丽的大都市,成为西夏国的政治军事中心。
  从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正式称帝算起,西夏王朝在第四代与第五代帝王 ――夏崇宗 、
  夏仁宗――统治的一百年期间达到鼎盛。
  往西:在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也有西夏的钱币出土。
  往南:在夏崇宗时,晋王察哥五渡湟水,将宋、金势力逐出河湟。在今天青海省最南端的囊谦县也发现了当年夏仁宗赐给昂欠国王的佛教文物。
  往东:在夏崇宗时,连当时最强大的金国也将陜西大片土地割让与西夏。
  往北:在夏仁宗时期,曾打败蒙古高原势力最大的克烈部,并俘掳克烈部首领王汗的弟弟扎合敢不,后来西夏人与克烈部和亲,而使克烈部对西夏称臣。
  嵬名令公大约於夏仁宗后期开始出仕。他早期的征战经历不详,但是他应该有过实战的经验,他很可能也参与了西夏北征蒙古大漠的战役。
  在夏仁宗死后,西夏的国势迅速走向下坡。
  原本臣服西夏的蒙古大漠克烈部也脚踏两条船的同时向金国称臣。
  然而,更大的剧变却还在后面。
  稍后,蒙古高原上,兴起了一股更强盛的势力――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崛起后,陆续消灭了蒙古高原上的敌对部族,克烈部也无法阻挡这股浪潮。
  最后克烈部的王汗兵败身亡,而王汗之弟扎合敢不则投降了成吉思汗,就剩王汗之子桑昆仍然在逃且不愿投降蒙古。
  西元1204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其统治区域东起黑龙江上游,西达阿尔泰山草原。
  扎合敢不将其女儿唆鲁禾帖尼嫁给了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
  唆鲁禾帖尼后来为拖雷生下了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个儿子。
  其中,蒙哥、忽必烈先后成了蒙古的大汗,忽必烈必改国号为元,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旭烈兀则远征波斯建立伊儿汗国。
  由於,扎合敢不娶了西夏大族之女为妻,所以从唆鲁禾帖尼以致於蒙哥、忽必烈、旭烈兀等人很可能都有西夏党项人的血统。
  西元1205 年夏天,桑昆带着少数亲信南逃至西夏北境。成吉思汗命大将木华黎和博尔术领兵南下追捕桑昆。
  当桑昆逃到西夏的亦集乃路(又作亦失黑巴剌合孙、亦即纳城,在今内蒙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南)之后,便以打猎和偷窃为生,而受到当地西夏人的驱逐。
  另一方面,木华黎、博尔术快马加鞭,向亦集乃路推进。当他们到达西夏边境的城堡力吉里寨,试图从此借道通过。
  西夏的力吉里寨指挥官自然拒绝了他们过境的要求。
  木华黎、博尔术遂对西夏的力吉里寨发起攻击。力吉里寨的守军不多,很快就被蒙古军攻破。蒙军骑兵接著继续往南追击。
  但是,此时他们却得到消息:桑昆已被逐出西夏境而逃入了波黎吐蕃部。
  木华黎和博尔术觉得此次追捕之所以功亏一匮都是由於西夏人的不合作,他们遂在一气之下,攻打西夏的乞邻古撒城(今地不详),洗劫一番后再撤军北还。
  因为西夏周边的势力中,较强大的向来都是在东边与南边,如:宋、辽、金、唃厮罗等。所以西夏的军队主力也大部份都部署在这些地区,因而西夏在北方边境的驻军不多,且疏于戒备,防守薄弱。
  西夏人在北部边境还尚未遇到过强劲的对手。
  所以,当此次上万名蒙古骑兵入侵西北边境,掳走大批人口和牲畜的消息传至兴庆之后,使西夏统治阶层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蒙古军第一次入侵西夏时,当时在位的夏桓宗李纯佑在得到边关警报后,立即下令嵬名令公部署军队,准备迎战。
  但是嵬名令公刚部署好军队,尚未成行,蒙古军便已大掠而还。
  夏桓宗闻讯后松了一口气,以为从此可以太平。
  于是夏桓宗下令大赦国内,更将首都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做起西夏再度“中兴”的美梦,对蒙古军的可能的再次入侵没有任何防备。
  整个西夏上下,大部份的人还沉溺在昔日的荣光里。他们对蒙古大漠的印象,依然只记得夏仁宗时期打败克烈部的辉煌。
  没有几个人把真的把蒙古当一回事儿。
  过了不久,在西元1206 年正月,西夏镇夷郡王李安全以夏桓宗抵御蒙古不利为由废掉夏桓宗,自立为帝,是为夏襄宗。
  嵬名令公对此感到忧心忡忡,他曾经与蒙古部族打过不少交道,比朝中的任何人都更要清楚蒙古的情况。
  嵬名令公已经开始有预感:“在漠北草原上崛起了一支以成吉思汗为首的强大势力,他们已经战胜了蒙古草原上各个强大的部落,统一了漠北,并且跃跃欲试其尖锐的爪牙有多么锋利。”
  ――我大夏国,会否成为蒙古这头初生之虎首试爪牙的牺牲者呢?
  如同嵬名令公所推断的,在蒙古大漠里,成吉思汗此时已经把他统一蒙古后首次对外用兵的对像定为:西夏。
  嵬名令公与蒙古纠缠不清的征战生涯也自此拉开了序幕……
  2.蒙古来袭
  嵬名令公针对蒙古军可能的再次来袭,向夏襄宗提出了他的应对方针:
  ◎联合蒙古大漠东边的金朝,从东边与南边共同夹击西夏北方大漠的蒙古人。
  ◎调兵遣将,加强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卫。
  夏襄宗此时虽然还没有把蒙古人放在眼里,但是一来嵬名令公在军中名声卓著,二来他也希望能做出一点成绩来稳固他的统治。
  所以,夏襄宗还是听从了嵬名令公的建议。
  与此同时,在蒙古大漠上,成吉思汗虽然对木华黎和博尔术未能抓到桑昆感到失望,但是他却对他们在西夏的意外收获感到很满意。
  成吉思汗从他们对西夏北部边境的攻击中判断:
  ◎西夏边防空虚,军队战斗力弱,不堪一击。
  ◎但是西夏的城垒坚固。
  ◎西夏地域富饶,城镇繁华,人口、牲畜很多。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的的主要目标是蒙古大漠东边的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
  因为金国长久以来一直统治、迫害著蒙古草原上的诸部族。
  但是,成吉思汗虽然已经统一了草原,却仍迟迟未与金国开战。因他有著以下的顾忌:
  ◎金国与西夏互为犄角,一东一南的对蒙古形成夹击之势。
  ◎金国物产丰富,文化发达,在西边与蒙古的边界上筑有三千里的界壕。
  ◎金国的军力依然相当雄厚,在几乎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同一时间,金国也击败了南宋由大臣韩侂胄在南宋开禧年间所主持的北伐金国(史家一般称此役为“开禧北伐”),甚至还反过来南征南宋(因此役发生在金泰和年间,所以金史研究者称之为“泰和南征”或“泰和伐宋”),迫使南宋朝廷将韩侂胄的首级送至金国。
  韩侂胄虽然人品不好而引起南宋许多人的议论,但是他毕竟是国家大臣,就是要处分也应该由南宋自己内部来处分才是,什么时候轮到金人来插手了!南宋有许多人因而不满朝廷,并发出“未闻涵首可安边”、“宰相飞头去求和”的讥讽。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因为年事已高,再加上眼见国是日非,而一病不起,在稍后西元1209年左右去世。他临终前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辞句,至今读来,依旧令人心酸不已。
  对於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开禧北伐”或“泰和南征”,成吉思汗未必清楚,但是他凭著野性般的直觉而决定先不把矛头指向金国,而是以蒙古南边的西夏为突破口。
  成吉思汗制定的整体战略如下:
  ◎一面与金保持和好,一面集中兵力准备进攻西夏。
  ◎在准备攻打西夏的期间,将桑昆等克烈部残余势力清除殆尽。
  ◎先从西夏掳获战利品,壮大自己的势力。
  ◎迫使西夏屈服,拆散西夏与金国的联盟,解除蒙古南方的后顾之忧,再全力东向征伐金国。
  西元1207 年8月秋天,桑昆身亡之后,趁著秋高马肥之际,成吉思汗亲率5 万大军,第二次南征西夏。
  根据蒙古人的史料记载,成吉思汗是以西夏不纳贡为理由,而率兵再次进攻西夏。
  但是,这并不是个充足的理由。
  在此之前不久,西夏甚至还让蒙古草原的克烈部称臣,虽说蒙古军前次击败了西夏军,
但是也没有伤及西夏军的主力,更没有迫使西夏称臣的记录,哪里谈得上西夏必须得向蒙古纳贡呢?
  这显然只是成吉思汗对内部向蒙古军民们的宣传而已。
  成吉思汗不管有理无理,他每次出兵,都强调师出有名,而常以“复仇”
来驱使士卒。这次也是以此为藉口来激起蒙古将士同仇敌慨之心而已,至於理由充份与否,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铁骑离开漠北草原,浩浩荡荡向南袭来。
  蒙古军穿过荒凉而又平坦的戈壁滩,卷起漫天尘土。
  成吉思汗亲自领兵兵包围了西夏的兀剌海城(又称斡罗孩城,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一说今阿拉善右旗境)。
  兀剌海城是西夏位于河套以北的狼山山隘北口附近的北疆重镇,城墙高大,易守难攻。
  蒙古骑兵擅长在草原、河谷、山沟等地驰骋野战,面对高大的城墙,他们此时还不熟悉要如何去应付。
  西夏的兀剌海城守军居高临下,从城头上,用弓、弩射击,杀伤不少企图靠近城墙的蒙古士兵,使蒙古军难以靠近。
  成吉思汗只得改变战术,用围城的方式,争取困死兀剌海城。
  成吉思汗另遣别动部队洗劫了兀剌海城附近的乡村和牧民营地,使兀剌海城得不到支援与补给。
  蒙古军围攻兀剌海城达数个月之后,兀剌海城终於因为粮尽援绝而被蒙古军攻破。
  之后,成吉思汗占领了兀剌海城,以此作为进取西夏北境的前进基地与指挥中心。
  蒙古各路军队隋即像洪水一样相继吞噬了西夏北部边境的绿洲和城镇。
  至此,夏襄宗李安全才终於知晓事情的严重性,而立即令嵬名令公率领右厢诸路军二十万人北上驰援。
  嵬名令公将军队分成六路,向兀刺海城分进合击。
  西夏右厢诸路兵从六个方向,朝北方不断的收缩并压迫蒙古军。
  他们一面向兀刺海城进发,一面抵御蒙古军凶猛的攻势。
  此时的成吉思汗兀刺海城在听到嵬名令公领军北上正向蒙古军分进合击的消息后,他见西夏兵势尚盛,不敢骤进。
  於是,成吉思汗便在屯兵五个月之后,因为粮饷匮乏,而在次年(西元1208年)2月,果断地放弃兀刺海城,撤军返回蒙古大漠。
  不过成吉思汗在离开西夏北境之前,还先洗劫了西夏北部乡村城镇,然后才带着无数战利品,心满意足地返回斡难河畔的营地。
  一直到此时,除了嵬名令公等少数明白人以外,西夏上下大部份的人都还没有把蒙古人的事情看得很严重。
  他们只看到在西夏军英勇的奋战之下,蒙古军被赶出去了!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蒙古军自身的损伤并不大,更没有看到西夏北疆被狠狠蹂躏的惨状。
  成吉思汗此次亲征西夏,掳获了大量百姓和物资,也进一步了解西夏的防卫与战力。
  ――蒙古人已经看透了我们的虚弱,他们迟早还会再来。
  嵬名令公的心中,已经有了这个预感。
  在蒙古军退走的这一年(西元1208年)年底,金国的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为新君。
  完颜永济在金国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同时也是出了名的――无能。
  嵬名令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忧心忡忡,其心情也表现在了脸上,而显得神色忧虑。
  大臣高逸素来与嵬名令公交好,他见嵬名令公神色忧郁,便奇怪的问道:“金国新君无能,您何必替其担忧呢?”
  嵬名令公道:“我不是为金人担忧,而是担心蒙古人若失去了金国的牵制,那么蒙古兵锋所向便会是我大夏了!我大夏承平日久,国内上下仍沉醉於过往的荣光,丝毫无忧患之心,能是这群在血与火中锻炼出来的漠北苍狼的对手吗?”
  嵬名令公遂向夏襄宗李安全进言说:“上次我大夏派出二十多万军队,试图反击蒙古骑兵,但是尚未接敌,敌已先撤。这并不是我军打退了敌人,而是他们准备不足,后继无力。现在金国由无能的卫王永济即位,蒙古已失去了东方的牵制,迟早蒙古人还会再来,我大夏应趁早准备才是。”
  夏襄宗虽还不把蒙古人当成多么强劲的大敌,但他也知道不可轻视蒙古人。他连忙问嵬名令公:“那么应如何著手准备抵御蒙古人的再犯呢?”
  嵬名令公便提出他早已想好的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应加固兀刺海城的城防工事。
  ◎增加北疆驻军,防止蒙古骑兵再犯。
  ◎北疆边防部队要加强警戒与巡边,并及时通报敌情,以利从京城派兵增援。
  夏襄宗闻言,立即一一施行。
  正如嵬名令公所料,成吉思汗在听到金国由卫王永济即位后,私下对部将们说:“我以为中原皇帝都是天上人才能做得,不想他卫王永济也当上了!这真是长生天的庇佑。金国长期对我蒙古诸部残暴压迫,草原上的各部也因分裂互斗而无法与金国相争,但是如今我们已然统一了草原上的各部族而日益壮大,金国现在又是昏君在位,是时候灭金了!但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趁此机会先征服比金国较弱的西夏,以防止西夏与金国联合北犯我大蒙古国。”
  於是,成吉思汗决定用一年的时间砺兵秣马,然后预定在西元1209 年,再次亲率10 万蒙古铁骑,对西夏发动第三次进攻。
  就在这一次的战争中,嵬名令公终於要正式与成吉思汗交锋了!
  3.一截二堵之策
  西元1209年3月,成吉思汗为解攻金的后顾之忧,而率军第三度攻打西夏。
  蒙古军出黑水城(今内蒙古狼山山脉西北喀喇木伦之滨),沿着西元1207年那一次的进攻路线,由北向南,直朝西夏北部边防重镇兀刺海城袭来。
  夏襄宗李安全立即召集重臣聚集,商议对策。
  嵬名令公献策道:“蒙古军来势汹汹,我应以『一堵二截』之策应对。”
  夏襄宗忙问:“何为『一堵二截』之策?”
  嵬名令公道:“兵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蒙古军远来,不能持久。我军要层层设阻,将其渐次削弱。首先,应先遣大军至边境上,给蒙古军一个迎头痛击,但是不要恋战。接著,大军撤至与可与兀刺海互为犄角之处。然后,大军与兀刺海城守军相互呼应,前后夹攻,将蒙古人困在兀刺海城下。待蒙古人求战不能欲退不行之时,再一鼓作气将之歼灭。”
  ――什么嘛,这太胆小了吧!
  太子李承祯不满的大声抗议著。
  夏襄宗立即喝道:“太子,不得无礼。”
  然后,夏襄宗沉吟了一会儿,接著他宣布了他的旨意:
  ◎以太子李承祯为元帅。
  ◎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
  ◎发兵5万前往阻击蒙古军。
  通常像这种派遣太子或是亲王为统帅,而以有经验或战功的大臣为副的人事布署,很少是由太子或亲王去统领指挥全军,真正的统帅还是名义上的副帅。
  至於,太子或亲王这些名义上的统帅,主要的作用在於用其身份地位稳定人心或鼓舞士气。
  夏襄宗不派嵬名令公挂帅出征,而是派太子承祯出征,说明了他对蒙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只想趁这个机会历练一下太子李承祯,并给太子李承祯累积名声捞些政治资本。
  至於,夏襄宗以高逸为副,则不仅是认可高逸的能力,也是因为嵬名令公是个认死理的人,再加上今日太子与嵬名令公的意见相左,若以嵬名令公为太子之副,怕首先就会将帅不合而酿成大祸。
  所以,夏襄宗才会决定以太子为正帅、以高逸为副。
  然而,李承祯却完全不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他还真的拿了鸡毛就当令箭,而跃跃欲在沙场上一试其兵锋。在他心理,还把战争当作是好玩的游戏,一点都没有兵凶战危的危机意识。
  高逸则头脑比较清醒一些,他在进驻兀刺海城之后,听到了不少关於蒙古军的传闻,他根据这些传闻对敌我情势作了一番分析:
  ◎西夏军队的骑兵特点是善骑射、善冲锋、善于围歼敌人。
  ◎然而,蒙古骑兵也像西夏骑兵一样,擅长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全力攻击一点,等到将敌阵冲开一角破绽,立即从突破口发起冲击。
  ◎西夏承平日久,部队军纪松弛,缺乏训练。西夏骑兵像蒙古骑兵那样能征惯战,冲锋陷阵,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高逸认为当日嵬名令公所提出的『一堵二截』之策,还是有道理的。所以西夏军应该:
  ◎先以小股军队轮番骚扰蒙古军。
  ◎大军主力应坚守城垒。
  ◎待敌疲惫,再伺机出击。
  然而,李承祯初生之犊不畏虎,他自恃有5 万精锐部队,而决定在城外原野布下堂堂之阵,欲一战而大获全胜。
  “何须一堵二截,直接就在边境上给蒙古军来个迎头痛击就好了!”李承祯自信满满的说。
  高逸再三劝谏,却只被李承祯斥责胆小无用。
  最后,高逸还是抝不过李承祯。
  ――谁叫人家是太子呢?
  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听到探子报告说:“西夏军队由夏国太子李承祯挂帅,在城外原野上布下5 万人的军阵,欲与我军决战。”
  成吉思汗和诸将感到非常高兴:这样他们就不用攻城了!
  此时的蒙古骑兵还不擅攻城,而是更精於野战。
  成吉思汗决定发挥蒙古骑兵善于突击敌阵的特长:对西夏军轮番攻击,直到打开缺口,然后再发起冲锋,展开包围,一举将其歼灭。
  计议已定之后,成吉思汗接著部署军队:
  ◎左翼:博尔术领1万5千人。
  ◎右翼:木华黎领1万5千人。
  ◎中军:术赤台领1 万人;后方由哲别、忽必来、赤老温、者勒蔑、速不台各率1万人随时支持。
  ◎后方:成吉思汗与几位王子率1 万精锐的怯薛军殿后。
  布署好将领配置之后,成吉思汗又说明了他的计划步骤:
  ◎开始进攻时,由中军诸将率兵轮番冲击西夏军阵。
  ◎接著,博尔术和木华黎从翼侧做掩护。
  ◎一旦中军突破敌阵,中军诸将马上纵兵突入敌阵,以冲乱敌阵。
  ◎最后,博尔术和木华黎同时从两翼包抄过去,掩杀西夏军。
  李承祯,甚至是高逸,对於“知己知彼”这战争最基本的工夫都没做好。等到他们与蒙古军遭遇时,才发觉到蒙古军的数量比己军要多上一倍。
  但是,已经迟了!
  蒙古骑兵立即杀声震天地冲向西夏军,从中央对西夏军实施突击。
  西夏骑兵也针锋相对地展开进攻队形,迎战蒙古的中军突击队。
  术赤台、哲别、忽必来、赤老温等中军诸将率兵轮番突击,击退西夏骑兵的进攻,并反过来冲乱西夏军队的军阵。
  李承祯一看势头不妙,竟带领亲随慌忙撤退,临阵逃逸了!
  虽然李承祯的作用不过就是一个装饰或是一个象徵,但是当西夏将士得知主帅遁逃之后,对其士气的打击也是相当致命的。甚至有的部队与士卒见到统兵的太子跑了,便也随之跟著跑了!
  蒙古中军诸将见西夏军心不稳,立即把握机会,源源不断地冲杀过去,而蒙古军的左、右两翼也同时开始展开包抄行动。
  至此,西夏军的败局已定。
  然而,高逸临危不乱,他立即派遣亲卫部队往四处去稳住各军。然后,高逸纵马奔向几个逃走的士卒。
  高逸一边策马,一边拔出配刀。
  手起,刀落,血溅。
  倾刻之间――
  几个逃亡的士卒已经去见了腾格里。
  顿时,西夏军中一片森然。
  各军将领也趁此时机整好队伍。
  但是,此时蒙古军已经逼近了!
  高逸心中不由懊悔。
  ――若是当日在朝廷上,我能支持嵬名令公就好了!或者当日我若能坚持住自己的意见就好了!但是我一来轻视蒙古军,二来畏惧太子权势,遂轻易让步以致酿成今日之大祸。国家即将遭遇的大难,皆因我而起,我有负国家。今日,不是敌亡,就是我死,绝没有第三种可能。
  高逸作好觉悟之后,遂以副统帅之身份,接手全军的指挥。
  西夏军有了主心骨之后,军心再次的稳定了下来。
  高逸决心牺牲自己,来实行嵬名令公的『一堵』。他现在只希望自己的牺牲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使太子能平安的逃至兀刺海城,然后整顿城中兵马实行嵬名令公的『二截』。
  已决心以死报国的高逸立即率左、右翼两军拼死抵抗蒙古军的进攻。
  蒙古军将西夏军包围在战场中心,然后从各个角度发起进攻,意图围歼西夏军。
  虽然实力相差甚远,但是高逸还是率领西夏军义无返顾地投入了与蒙古骑兵的战斗中。
  血染疆场,马革裹尸。
  大批的西夏士兵接连战死。
  最后,高逸也力竭被俘。
  成吉思汗见高逸临危不乱、斗志坚毅,遂起惜才之心,有意将高逸收为己用。
  成吉思汗数次劝降,但是高逸都只是回答说:“ 我有负国家,而今只求一死。”
  成吉思汗见高逸如此顽固,也不再劝降了!
  高逸最后终於英勇不屈,就义身亡。
  这是成吉思汗第一次见识到西夏党项人的顽强精神。
  ――往后,他还会再见识到更多。
  与高逸就义的同时,李承祯已经逃至兀刺海城内,并下令紧闭城门。
  成吉思汗战胜高逸之后,立即追击李承祯部队,并下令再次包围兀刺海城。
  李承祯见成吉思汗有围城之意,竟又连夜逃出城外。
  李承祯这一逃,兀刺海城的军心顿时不稳,而没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高逸的牺牲算是白费了!
  高逸兵败殉国、太子弃众而逃、蒙古军又像蚂蚁一样围攻,这一切都使得兀刺海城守城的西夏士兵深深感到绝望。他们虽然不愧为党项男儿,依旧持续奋战,但是任谁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
  ――兀刺海城,城破已在旦夕之间了!
  也许我们不应该对李承祯作过多的苛责,他还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对战争充满了憧憬与幻想。哪个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如此呢?
  但是,战争的本质,不是掌声也不是鲜花,而是铁与血。
  这次的战争打破了李承祯对战争的憧憬与幻想,并摧残了他的心灵。从此以后,他几与废人无异了!
  至於高逸,仅管他未能坚持住原则,但是最后他仍以他的生命为他的失误作出了负责。对他,我们就不要再责怪了!
  高逸战败除了他自己的疏忽之外,真正要对此战失败负主要责任的还是夏襄宗。
  第一,他对蒙古的实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第二,他又不能听从嵬名令公的正确意见。
  第三,他因为轻敌而不以经验丰富又善军事的嵬名令公为帅(即使是以高逸为帅,结果也会更好一些)。
  第四,他最后还在军队部署上让李承祯给高逸掣肘。
  这一连串的失误,已经为西夏最后的毁灭开启了第一道程序。
  这一年(西元1209年)4月,蒙古军攻破了兀刺海城。
  至此,嵬名令公的『一堵二截』之策完全失败了!
  4.欲擒故纵的伏击战术
  蒙古军再次占领了兀刺海城,这不仅消除了蒙古军进一步南下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有了一个前进基地,并保住退往漠北草原的通路要隘。
  至此,成吉思汗终於可以长驱直入,沿着黄河,向西夏首都中兴府逼近。
  另一边,在中兴府内。
  ――太子李承祯战败逃回。
  ――北部重镇兀刺海城沦陷。
  ――蒙古军乘胜南进,已经向西夏都城中兴府外围的要隘克夷门(今内蒙古乌海西南)直扑而来。
  一连串的恶耗不住传来,令夏襄宗心急如焚,他立即召嵬名令公率兵5
万,增援中兴府北部的屏障关隘克夷门,以阻击南下的蒙古铁骑。
  克夷门位於贺兰山北麓,是北漠通往中兴府的必经要隘。
  嵬名令公没想到高逸与太子承祯会败得那么快,只得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仓促的率兵5万至克夷门布防。
  ――蒙古人来得太快了,我的既定部署已经被打乱了!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减缓蒙古人的行动,争取到时间去做好应战的准备才行。
  虽然情况险峻出乎意料,但是嵬名令公仍不慌不忙的冷静分析情势:
  ◎克夷门的地势险峻,关口外有两座险山对峙,两山之间仅有一条狭路径可以通往克夷门,而狭路旁的两山又都悬绝不可攀登。
  ◎成吉思汗用兵最重情报,每遣军出击之前,必先派出探马摸清有无埋伏等敌情。
  ◎蒙古军虽已开始发展步战、城战,但是到这时为止,蒙古军还是以野战为主,而仍不是很擅於攻城。
  ◎西夏军虽然也曾经擅长骑兵作战,但是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的西夏军已经演变成精於城战更甚野战了!
  ◎西夏军现在虽已不如蒙古骑兵般的善於野战,但是西夏军传统的游击、设伏、偷袭的拿手好戏依旧没有荒废。
  针对上述的情况,嵬名令公制定了以下的战略方针:
  ◎扰乱蒙古军的情报,使成吉思汗因为摸不清西夏军的底细而放慢行军速度。
  ◎趁成吉思汗放缓进攻速度,争取时间加固克夷门的防务。
  ◎不与蒙古军在野战上作硬碰硬的正面对战,而凭险据守,并以西夏军拿手的游击骚扰作战去对付蒙古人。
  为了达成扰乱蒙古军的情报,减慢成吉思汗的进军,嵬名令公决定――先歼灭蒙古军的先头部队。
  在宋人的史料里,经常有许多宋朝将领真刀实枪的单挑干赢西夏将领的记载。
  许多所谓的“宋粉”依此而很鄙夷地认为:西夏党项算不得什么英雄好汉,从来不敢和宋军真刀真枪地拼杀,都是靠狡诈跟侥幸才打赢与宋军的战争。
  不过,战争本来就是综合性全面行为,而不是匹夫之勇的干架,胜利才是唯一的目的,形式是次要的。
  此外,这些记载都是出於宋人之手,只是宋人的片面之词,也许宋军将领确实勇猛,但是西夏一方也未必没有表现杰出之人。
  现在研究宋与辽,或宋与金的战争,都可以同时得到交战双方的记载,而进行相互比照对参。
  但是,在研究西夏战争的历史时,却只能全凭西夏的对手一方的片面之词而已。
  不过,即使宋辽金元等史官对西夏的记载有贬低偏颇之处,但是依然可以从中看出西夏军善於扬长避短,并审时度势,然后发挥自己优势的特质。
  综合来说,西夏军特别擅长以下两种战术:
  (1)利用骑兵跑得快的机动性,而迅速集结兵力,采用运动战,迂回包抄,灵活地打击敌人薄弱的环节。有几次宋军、辽军声势浩荡地举大军征讨西夏,在开始的时后都势如破竹连连捷,但是西夏军却百折不屈,坚持抗战,并在退中找机会,最后终於瞧准了宋军与辽军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其虚弱之处,使宋朝与辽国先胜后败,最终灰头土脸的损兵折将溃败撤退。
  (2)西夏军还擅长将领们当然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他们经常会预先设好埋伏,然后或是佯装投降或是假装败逃,而将敌军引诱进入预先设好的包围圈予以伏击歼灭。宋朝的曹光实、李士彬、任福、葛怀敏等大将,都是这样被西夏军解决掉的。辽兴宗亲征西夏,也被西夏搞了这一手,而在河曲被打得仅余单骑遁逃。
  嵬名令公很清楚:此时的西夏军已经失去了第一项本领,只剩下第二招还通晓一些。
  既然如此,那么就让他嵬名令公――将这第二招发挥到极致吧!
  嵬名令公先命令几支小部队去前方迎战蒙古军,但是开战没多久,这些部队便都不敌蒙古军而仓皇退逸。
  这些小部队当然不是真的要他们打败蒙古军,而是要迷惑蒙古军使其轻敌;另一方面,则是要争取时间布置预设战场。
  嵬名令公把部队埋伏在克夷门前方山谷两侧的树林里。
  当蒙古军先头的小股侦察部队前来时,嵬名令公沉住气的没有急著消灭这些侦察部队,以免打草惊蛇。
  ――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这些蒙古侦察小队虽然机警,但是在擅於埋伏搞偷袭的西夏军眼里,还是太嫩了一些。他们硬是没能探查出嵬名令公的埋伏,而回去向先发部队报告说:“前方一切安好。”
  於是,蒙古先头部队遂安心放胆地朝克夷门方向进发了!
  当蒙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时,嵬名令公终於下令西夏军发起攻击。
  等待已久的西夏军此时已是蓄势待发,一声令下之后,立即发起冲锋。
  西夏军势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一时之间,双方的士兵与战马声嘶力竭,彼此刀来矛往,厮杀呼啸震得大地嘎嘎作响。
  经过一番激战,最后西夏军终於消灭了蒙古军的先头部队。
  嵬名令公不愧为西夏名将,至此西夏军总算取得了对蒙古军作战的首次胜利。
  但是,嵬名令公可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他心理清楚:“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蒙古军大部队随后就会前来,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无法与之抗衡,而且此次胜利不过是有心算无心才能打了个对方措手不及,若真的正面比拼野战的话,我军的胜算并不大。”
  於是,嵬名令公在胜利之后,便立即对部队下令:“全军立即撤往克夷门要塞之内,准备凭坚据险,以阻抗成吉思汗。”
  就在嵬名令公率军撤往克夷门的同时,从贺兰山北部克夷门前山谷幸存逃回的蒙古士兵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先头部队中了埋伏而全军覆灭的消息。
  成吉思汗与蒙古军上下一时全为这个消息所震惊,而迟迟无法回神。
  当成吉思汗领其大军来到蒙古军先头部队战败之地时,放眼望去,只见地上尽是残破不堪的碎片与兵马血肉馍糊的尸身。
  ――看来,西夏还是有人的。
  蒙古军每次进军时,成吉思汗都会先派遣数支侦察小分队,探堪前方情况,以防中了敌人埋伏。
  成吉思汗一时弄不清楚先头部队为何会中敌伏击,更摸不准前方是否还有埋伏,因而放慢了南进的脚步,派出更多探马去勘察周边状况以测万全。
  蒙古军就在这种草木皆兵的疑神疑鬼状态之下,缓缓向克夷门进发。
  这――正是嵬名令公所要达到的效果。
  趁著蒙古军放缓行进速度,嵬名令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加紧布置好克夷门的防卫力量。
  就在嵬名令公刚作好备战准备之时,成吉思汗也亲率大军开抵至克夷门城下。
  终於,嵬名令公就要与成吉思汗正面交战了!
  5.克夷门
  时间迅速地流逝,太阳开始变红,斜斜的落向地平线上。
  与此同时,蒙古军终于赶在天黑之前,开抵克夷门前。
  “进攻!拿下克夷门!踏平中兴府!”蒙古军响亮的声音霎时在克夷门周近响起。
  “蒙古军!蒙古军来了!”一名在城头上忠实监视着城外动向的将领厉声大叫:“蒙古人来袭了!速速鸣号!快去通报嵬名大人!”
  凄厉的号角声骤然在克夷门上空响起,守城的西夏军开始蜂拥上城头,嵬名令公的帅旗也同时在城头升起来了!
  嵬名令公早已组织好了弓箭手和弩兵,并命令弓箭手和弩兵抵近城头,只待蒙古军一靠近克夷门,就齐齐射向蒙古军。
  不一会儿,成吉思汗率领的大军已经到达克夷门关隘前,他立即组织突击队强攻克夷门。
   “放箭!”
  嵬名令公一声令下,箭雨立即从克夷门城头上铺天盖地的向蒙古军倾斜而下。
  接著,嵬名令公并命令部将点燃城头上的火炮。
  轰然,一声巨响。
  几处蒙古军所在的地方就被炸裂开来了!
  顿时一些蒙古军将士都被震得懵了,立马不能动弹,只是呆呆的看著被炸裂而冒著浓密不散的黑烟之处。
  然而,此时的火炮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射程并不远,威力也不够大,更不能击出太多发。
  很快的,火炮就没再继续射击了!
  蒙古军毕竟身经百战,很快就从惊愕中恢复过来,并继续攻向克夷门。
  虽然大部份的蒙古将士都被浓密的箭雨所伤所阻,但是还是有小部份的蒙古将士突破了箭矢的阻挡而突进至克夷门近前。
  嵬名令公见状,立即命令部份士卒从城头上抛掷滚木和圆石,给试图攀附克夷门城墙的蒙古军突击队造成巨大伤亡。
  此时的蒙古军经过之前几次攻打西夏以后,对於攻城已经开始有所概念,并初步发展出了攻城的器具与战术。
  但是……
  一来,蒙古军尚是初掌握攻城战术而已;二来,嵬名令公早已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做好充足准备。
  所以,蒙古军迟迟无法攻下克夷门。
  成吉思汗见再战下去只会徒增伤亡,遂下令撤军。
  蒙古军虽然伤亡不轻,但是并没有乱了阵势,而依旧井然有序的策马退后。
  嵬名令公见蒙古军进退有方,只得打消了趁胜出城追击的念头。
  ――蒙古军虽然暂时退走,但是他们并没有被重创到无法再度进攻。看来,这将会是一场艰的持久战了!
  虽然打退了蒙古人,但是在见到了蒙古军退而不乱的过人素质之后,嵬名令公的心中也不禁如此的感慨的。
  事情果然如同嵬名令公的意料,蒙古军虽然受到不小的损伤,但是蒙古军依旧斗志高昂,无意撤退。
  不过成吉思汗见硬攻无效,便不再强攻硬突,而是准备再用老方法:围城。
  ――本汗就不信困不死你。
  成吉思汗於是下令在克夷门外围安营扎寨,准备与嵬名令公长期抗战。
  蒙古军行动效率极高,在天黑前就已经完成了营帐搭建工作。
  经过了一天的漫长战斗,大家也都累了 成吉思汗便下令众将士歇息,并安排巡逻警卫。
  蒙古军虽然安排了夜间守卫,但是,没有人想得到,就在当天夜里,在白天甫经过一番苦战的西夏军竟能主动袭击蒙古军。
  於是,蒙古人很快地就为他们的大意付出了代价。
  嵬名令公在白天的战斗之后,并不稍事歇息,而是紧接著准备当晚的作战行动。
  入夜之后,嵬名令公亲自带队,出了克夷门 迅速袭向蒙古人的营帐。
  在距离蒙古军营帐还有几十步之处,嵬名令公及其部队便将预先准备好的『火蒺藜』绑在箭上,向蒙古军营帐射过去。
  火蒺藜,别名瓷蒺藜,或称蒺藜火球,是西夏中期发展出来的特殊武器。
  「蒺藜」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呈尖刺状。
  最早将蒺藜拿来作为军事用途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墨子,他将野生的蒺藜作为阻挡敌军行进的布置。
  后来,军队便用金属做成尖刺状的「蒺藜」来阻挡敌军行进。
  西夏军的「蒺藜」则是用瓷制作成蒺藜的形状,所以称为「瓷蒺藜」。因为西夏人经常将火药装填在其内部,所以又称之为「火蒺藜」。
  在今日甘肃武威市(凉州)出土的西夏瓷制火蒺藜,外表或为黑釉,或施绿釉。
  火蒺藜略大於拳头,内部是空心的,表面有一个孔可以往内部填充火药。
  火蒺藜可以埋在地下当地雷用,也可以用手投掷,当成手雷用。
  咻――咻――
  绑著火蒺藜的箭呼啸着划破天空,带着死亡的弧线飞向蒙古营帐。
  接著,西夏军又向蒙古营地射出燃著火的箭矢。
  一瞬间,某个地方的火蒺藜被点燃了!紧接着,在其他各处的火蒺藜也接连一一被引燃了!
  起火了!
  蒙古军营帐周近的烈焰,很快吞噬了一部分的守军,惨叫声不断地传出。
  在火海的包围中,不少蒙古士卒无处可逃。
  包裹著火药的瓷片在烈焰中炸开,飞溅的屑让一些蒙古士卒很快地去见了长生天。
  滚滚浓烟冲天而上,笼罩着大半蒙古军营帐的上空。
  在夏夜中沙漠里吹来的风的帮助下,火势越发猛烈,蒙古军将士虽然不断的运水救火,但这里毕竟汲水不便显然不便,而收效低微。
  不一会儿,赤红的火舌便伴随著滚滚黑烟,高高窜起,包围蒙古营帐,噬向天际。
  除了人员的伤亡以外,蒙古军一些堆放粮草的营帐也相继被随风飘散的火星点燃。
  嵬名令公趁著蒙古军大乱之时而命令部队袭击蒙古军,他自己则在数十步之外,随时观望战情。
  远处的火光映照着嵬名令公的脸庞忽明忽暗。
  蒙古军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死伤了不少士卒,但是渐渐地,蒙古军已经开始稳定情势了!
  ――该收队了!
  嵬名令公一声令下,在黑夜里,西夏军重新集结,向克夷门撤去。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火光依然熊熊的蒙古营帐。
  嵬名令公领兵纵火烧毁蒙古军的帐篷,给蒙古军将士造成极大的伤亡。
  接下来,西夏军与蒙古军在克夷门要塞,一相持,就是两个月。
  这两个月间,西夏军不但未显惫态,反而还越战越勇。
  嵬名令公经常组织敢死队,在夜间偷袭蒙古军营地,把蒙古人给搞得灰头土脸,士气日益低落。
  蒙古军对嵬名令公可谓是防不胜防。
  一段日子下来,蒙古将士们甚至经常会神经过敏的听见火蒺藜带着呼啸声纷纷落在营地的幻听。
  成吉思汗眼见蒙古军将士精神日益低靡,心理暗自想道:“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军不能老是被挨打,必须化被动为主动。”
  成吉思汗针对嵬名令公有时候会亲自带队来袭的特点,决心――擒贼先擒王。
  ――敌我两军已经相持了两个月,不只我军,想必西夏军也必定开始懈怠了!我军正可据险设伏,以游兵诱嵬名令公入我军的埋伏,只要嵬名令公成擒,克夷门就形同我囊中之物了!
  计画既已在成吉思汗的脑中成型,他立即下令召来诸将,并一一分配各人的任务:
  ◎博尔术、木华黎、哲别、速不台四将亲自领兵设伏。
  ◎博尔术、木华黎、哲别、速不台四将要在克夷门前的山谷布置许多帐篷,帐篷彼此间要挨得很近,然后白天要故意让许多士兵在各个帐篷进进出出,给西夏军造成假象蒙古军主力在此的假像,引诱西夏军来袭。
  ◎一入夜,在西夏军来袭前,博尔术、木华黎、哲别、速不台四将便要把士兵撤出帐篷,然后在山谷两侧设好埋伏。
  ◎为了正确掌握西夏军情,赤老温、术赤台二将要带领少数精兵,在入夜后爬到克夷门近前的灌木丛里,观察克夷门的西夏军夜间的动向。
  ◎若是嵬名令公亲自出马,赤老温、术赤台二将就发暗号通知伏兵。
  ◎当嵬名令公来袭时,赤老温、术赤台二将就要立即断绝嵬名令公退往克夷门的后路,同时阻断克夷门的西夏军来援救嵬名令公的通道。
  果不出成吉思汗所料,嵬名令公在白天看到克夷门前方的山谷里忽然又立起许多蒙古包,而蒙古士兵也频繁地在帐篷之间前进进出出。嵬名令公估计:“成吉思汗又在调整部署,看来新一轮强攻很快又要来了!”
  ――应该被动的等待蒙古军前来攻打呢?
  ――还是要先下手为强,抢先挫败他们的主力呢?
  ――待在克夷门里等蒙古军前来,是最万全的,但是太过於被动了!不知要拖到何时才能结束这场战争。
  ――先下手为强?可是毕竟蒙古军主力都聚在那儿,就算偷袭得手,也未必能给予蒙古军重创……
  经过一番思索,最后,嵬名令公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不管赶走一次、两次,蒙古的威胁依然会一直存在。
  ――既然如此,倒不如在此干坤一掷,使用奇袭去重创蒙古人。
  嵬名令公决心亲自带领敢死队,趁夜间偷袭蒙古军,并用火烧毁蒙古包,烧死熟睡中的蒙古将士,以挫败蒙古军的攻势。
  於是,嵬名令公等到半夜 便亲自带队出克夷门,直向蒙古人的营帐扑去。
  当嵬名令公率军袭抵蒙古军大帐之时,他立即发觉情况不对劲。
  ――没人,营帐是空的。
  ――糟了!中了蒙古人的奸计了!
  嵬名令公虽然很快的发觉中计,但是已经太迟了!
  与此同时,博尔术、木华黎、哲别、速不台、赤老温、术赤台诸将已经迅速从四面八方向嵬名令公围攻上来了!
  至此,嵬名令公已经陷入了蒙古军的包围。
  嵬名令公尽管陷入重围,却依旧不慌不忙,依次有序的组织军队,试图杀出蒙古军的层层包围。
  当嵬名令公调度好部队分工之时,西夏军与蒙古军的战局终於展开了!
  惊心动魄的喊杀声卷天盖地袭面直扑而来,两军展开一场厮杀。
  嵬名令公身先士卒,策马向蒙古军冲荡过去,一马当先横扫蒙古千军。
  蒙古军受到西夏军来势凶猛的攻击,几乎抵挡不住,而连连后退。
  成吉思汗见状,立即下令改变战术:不与嵬名令公作近身格斗,而从远距离以弓弩射击嵬名令公。
  嵬名令公身旁的亲卫部队也马上聚至嵬名令公的身边,为其掩护。
  嵬名令公在亲卫部队的牺牲之下,又突至蒙古军前,杀伤了数名蒙古军将士。
  然而,终究大势已去,不管嵬名令公如何英勇奋战,也不管西夏将士如何舍命牺牲,都已经无法改变既定的战局走向。
  嵬名令公身陷乱阵之中,他不住的冲刺拼杀,乘骑的战马也已接连被箭矢射中。但他仍不停地砍杀 直砍到利剑钝折,马死力尽为止。
  此时,在蒙古军的围攻之下,西夏的敢死队已经全部阵亡。
  嵬名令公尽管奋战不懈,最终仍因力尽而受伤被俘。
  嵬名令公引军出击而中伏被擒之后,成吉思汗立即命令全军连夜对克夷门发动大规模攻击。
  克夷门的西夏军失去主帅之后已是群龙无首,再加上猝然遭到蒙古军在夜间突袭遂陷入一片混乱。
  经过一夜混战,到了天亮之时,克夷门要塞已经落入蒙古军手中。
  嵬名令公虽然屡次痛击蒙古军,但是成吉思汗对他不但没有怨恨,反而还很欣赏他,而有心将嵬名令公收为己用。
  趁著攻下克夷门之后的休整期间,成吉思汗去了监禁嵬名令公的处所,打算说服嵬名令公改投蒙古为己效命。
  於是,成吉思汗与嵬名令公,两人就这样,第一次的面对面地相会了!
  在面对成吉思汗时,嵬名令公觉得他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与眼光辽阔的印象,仔细注意的话,可以看到他的视线,似乎是穿过自己,在眺望远方。
  ——此人心志高远,不愧为一时雄主。
  成吉思汗则见到嵬名令公虽然脸色苍白,颊上肌肉消陷,身上血污未清,但在憔悴之中仍保持沉稳的气度,而其眼神依旧凌厉。他的心中对嵬名令公也不免佩服了起来。
  ——此人败而不挠,心智坚毅,真良将也!
  两人虽然都认同了对方的能力气度,但是长生天与腾格里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始终是要互相敌对的两方。
  尽管成吉思汗不辞劳烦地屡次劝降嵬名令公,但是嵬名令公却一直不为所动。
  成吉思汗在又一次劝降无果后,慢慢走回了自己的大帐。
  ――如此人才,若不能为我所用,与其纵虎归山,倒不如……
  顿时,成吉思汗身边的空气骤然冰冷了起来,阵阵肃杀的风彷佛於此时吹起。让成吉思汗身边的亲卫不禁打了个寒颤。
  ――还是,再看看吧……
  说不清是出於惜才敬重之心,还是另有用意。总之,成吉思汗暂缓了对嵬名令公的处置,然后加紧了对西夏的攻略。
  克夷门之战结束了!但是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大举攻略,才正要开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剑侠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