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小可爱辅助免费版 爱丽森,全名

爱丽森漫游记之土耳其——台北女孩Lisa
他乡遇故知,在土耳其能够遇到和我这么合得来的志愿者真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我们居然住在一个借宿家庭。
,一个来自台湾大学化工系的台北女孩儿,小我一岁,长得也非常可爱,性格单纯有些大剌剌,语出惊人而且豪气冲天,很有大陆北方女孩子爽朗的味道。
因为个性相似,我们可谓一拍即合,一起“嘲笑”(寄宿家庭的“爸爸”)生活宅味十足;一起步行闲游布尔沙城的大街小巷;一起组织“华人旅行团”闯荡安塔利亚(,地中海边的旅游城市)和伊斯坦布尔();一起搬着“笔电”(笔记本电脑的台湾话)到办公室上网用“抱怨”的吝啬;一起在打折季冲到和“金字塔”(均为布尔沙当地商场)疯狂大抢购;一起四处去当地人家里“骗吃骗喝”;一起被强迫看我们的土耳其学生无比痞气的男友……说我们经历的那些回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又怎么可能轻易忘掉?
的父亲是台湾本地人,母亲的父母是当年从浙江过去的外省人,她还有一个聪明的弟弟。她去过很多地方,小三(小学三年级的台湾话)的时候全家一起去日本玩,初中全家又一起去瑞士卢森堡比利时捷克玩,然后自己去英国游学个月顺道去了法国,后来又去了加拿大游学,可以说世界的很多角落都有她的足迹,而她也非常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感受不同文化。
别看学化工,她却不是一般的理科女生性格。她为人活跃,待人真诚,英语交际能力是非常之强的,比起英语专业的也毫不逊色。别人大多说出国了就不要和华人天天聚在一起,显得太过局限性,我个人却认为,不论华人还是非华人,只要他的经历不同凡响,只要他的想法个性独特,都是非常有必要和他们交流的,你确实可以从中得到新的感悟,新的见解,丰富你的人生和成熟你的思维,这才是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交流最宝贵的部分。
我们聊的很多,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她会笑我说话“旁征博引,善用成语”,虽然全部用来“挖苦嘲笑”别人,她说“我朋友都说我直,你根本比我还直”。我们做事直来直往,不喜欢虚以逶迤,不喜欢绕圈子,喜欢把该讲清的话讲清楚,尽量不让别人或者自己误会,所以两个月下来,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从来没有闹过脾气,从来没有大小眼,从来没有互相冷战。因为我们会在问题发生之前直接说出来直接解决掉,因为我们相似,因为我们理解对方,她让我感到开心,在异国他乡却有来自她的那种温暖和感动。
的高中台北第一女子学校(简称北一女)是所女校,和里面的明星以及台湾政客吕秀莲都是校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北一女是全台湾女校数一数二的,考进去的学生都是奔着台大清大,那地位就如同北京的人大附中一般。说道这里我顺便说一下台北比较优秀的高中,女校里面北一女,景美女中和中山女中都是很优秀的女中,而建国中学(建中)则是男校里的佼佼者,基本上北一女和建中会举办一些联谊,让优秀的男生女生互相认识。
的班级有个特殊之处,就是不以阿拉伯数字划分班级个数,而是以中文编排顺序,二十几个班分别取自“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功诚勤义温良恭俭让理乐射御书术真善庄严……”,比如曾经去过的班级叫做“礼班”,而我只能告诉她我去的就叫做简朴的“班”。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每个班级都有“班服”,都是本班的“美术天才”们设计绘制的图案,可以让学生们张扬个性和体现特色,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们“自己的班级自己做主”的精神得到了发展。
台湾的补习班制度也很令我感到新奇。我们的复读生往往都会选择回高中和年纪比自己小的应届生们坐在同一个教室听去年或是前年大前年听过无数遍的一样的课,一起再参加当年的高考,坚强有毅力的人大概会坚持到考上的那一天。然而台湾的高中生不论你是否考上大学,你都已经从这个高中毕业,你不能再回高中复读,只有自己在家里用功读书或者参加补习班,然后隔年再考。
说到这个补习班和大陆专门为高考开办的补习班有些不同,他们的补习班更像我们的“新东方”,纯为了考试性质的补习学校。它们有针对各种考试的各类补习班,特别是针对联考的补习班非常红火,他们会给重考生安排密集的课程,分发自己编著的讲义,安排饮食,全封闭式住宿,直到你考上大学为止,但是收费,大家也都猜得出来——那是相当的惊人!
台湾的联考也和大陆的高考差不多,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性质和日本、韩国的高考也基本一致——一考定终身,除非你考的不理想不断复读。然而和大陆的保送或者特招一样,台湾也有提前批考试,和美国的()一样,也就是根据你高中的成绩去报名一所学校/专业,然后在联考之前的半年参加该学校的考试,我的另一个土耳其好朋友台湾人就是这样去的台大咨询工程系。
说到国立台湾大学,的母校,当然是全台湾最好最著名的大学,如同我们的北京大学,是学子们趋之若鹜的顶尖学府。台大地处台北市最繁华的地段,周围交通便利饮食丰富购物方便,离西门町也比较近,学生们逛街游乐都很便捷。但是台大正因为处于黄金地段随着学生的增多没有办法扩大校园,导致学生宿舍非常紧缺,所以但凡家住台北的学生都不可以住校,作为其中一员,也不得不每天搭捷运上下学,总是不如住校生方便,我默默庆幸北京还是够大到每个学生都可以住校,住校生们的“寝室卧谈”毕竟还是一种同学之间交流沟通的好方式。
台大也是个学识气氛很浓厚的“文化圣地”,各种各样的讲座,活动,社团层出不穷。每个学期,都会按排名评给年级前名“书卷奖”,我曾有幸看过班某位“卷哥”的“玉照”,那基本上他不拿书卷他的人生就没指望了。的好友就是一位卷哥,这个真是极其凶猛,因为某个我忘记名字的国际性天文类比赛拔得头筹,居然用天上的一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作为奖励,真是震惊无比,卷哥还真是牛!(后话是,这位卷哥目前在念研究生院)
经常登陆台大,它建立在一个叫做的系统上,说大家用它都用的很凶,我于是纳闷那个阳春的黑屏感觉的破烂有什么可取之处?后来才发现,从学校附近的有名小吃店,到各个社团发布的最新资讯,从台大美女们的相册地址,到某男给某女写的模范情书,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感慨是不行了。
说台湾的大学以台大(台湾大学),清大(清华大学),成大(成功大学),政大(政治大学),交大(交通大学)最为出名,专业近些年牙医、电机、资工、兽医还有化工等都非常受欢迎。这娇小可爱的女生居然学化工让我为她的毅力惊异不已,我还常常嘲笑她当心天天研究化学元素将来变成“居里夫人”英年早逝了,她的回应就是给我个白眼。
年台湾的学生们用“无名小站”的部落格(博客的台湾话)和相册人数如同大陆学生用“校内”、“”一样庞大,大家都会写写文章,贴贴照片,大家互相评论交流感情。我在相册里看到了传说中的台大美女“国企匡、兽医姬、资工弥”等的照片,说会在校园里看到她们,后来都到了年我才知道原来国企匡和资工弥都进了演艺圈,还出演了台湾大火的剧集《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和的角色。
这丫头和我的生活方式可谓完全相反。她每天早晨点起床,点散步回来时我才起床,她早晨早起和她的妈妈,晚上早睡洗澡;而我每天早晨晚起洗澡,晚上上网。这对于只有一根网线一个卫生间的我们来说,非常方便。每天上蹿下跳的出去乱跑,而我在没工作的时候往往宅在家里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研究周末去哪里玩儿的线路图。一天我还嘲笑她提早过上了老年生活,早晨伴着我们家门外垂死丧鸣鸡的嘶哑啼叫一起起床,然后和楼下老人家结伴出去甩手“练太极剑”,生活滋润健康。我们还每天密谋房东大叔是不是故意给我们断网,今天如何出去“骗吃骗喝”,如何躲避可怕小姐的催命,生活真是充满了乐趣。
每天早晨和她妈妈,我都会听到她妈妈都喊她“妹妹”或者“姐姐”,我很奇怪她妈妈为什么不叫她小名或者干脆叫她名字呢,她说台湾那里的妈妈都会叫自己女儿“姐姐妹妹”儿子“哥哥弟弟”,我想说我独生子女大概不会这么叫我吧。的妈妈也是个可爱的台湾人,每天大笑,也很喜欢和我们一起揶揄房东大叔经常把我们两个人丢在屋子里十天半个月不见人。还拉我和她妈妈视频聊天,介绍我给她妈妈认识,有时候和她妈妈商量着她的工作结束回台湾去哪里玩吃什么东西。
从年月底伊斯坦布尔一别,我至今还没有机会再见到她。就像她写给我的一样——“人与人的缘分就那么短”。临走之前,我们互换了带来土耳其的旅游书作为留念,我们都在书的扉页写下了给对方的祝福,约定只有回到了各自的家乡才可以看。后来我在多哈机场转机的时候,忍不住偷偷翻开,看到那留言的时候,我真的很庆幸也很难过;庆幸是她,陪我度过了那灿烂的两个月异国生活,难过是她,可能以后不会有机会还这样一起生活。或许擦肩而过的人,和你这辈子都不会再次相见,那些你生命里留下痕迹的人和事,就这么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一辈子。
再见,土耳其;再见,年的那个奇异的夏天。
后记:后来和一直都保持者和的联系,后来她大四去美国交换了半年,毕业以后申请到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在美国念书。
(在番红花城初遇Lisa)
(布尔沙和Lisa吃一里拉的土耳其donar)
(和lLisa同游地中海)
(伊斯坦布尔一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可爱辅助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