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国庆龙司号兵在哪

长征路上的司号兵
您的位置:&&&&&&&&&&&&正文
长征路上的司号兵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消息  10月16日上午,记者在通江县诺江镇盐井巷见到88岁高龄的老红军段克礼。走路一瘸一拐的段老在战场上受过4次伤,但身体硬朗,一顿尚能吃一大碗面条。  人们叫他“段号长”  1933年7月,15岁的段克礼参加了红军,被安排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司号连学吹号。  那把铜质双管短号,他一直形影不离,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到没人的地方练,不练的时候就背号谱,几十种号谱一大本,他都烂熟于心,丝毫不差。  从号兵到号长,天天围着首长转的他十分“风光”,走到哪里都有人叫他“段号长”。“我在部队一共教会42个号兵。”段克礼很是得意。  弹片击中脸颊  仍没停止吹号  记者问段克礼:“集合号怎么吹?”他一笑:“这多简单,‘嘀嘀嗒嗒嘀―――,嘀嘀嗒嗒嘀―――’只有我死了才会忘记。”又问了几种,他都是张口便答。他说,嘹亮的冲锋号一响,不仅能起到发布命令的作用,还能鼓舞士气,震慑敌人。  “在打江油中坝时,我们司号连站在山头一起猛吹,敌人不知道我们有多少部队,胆小的吓得直往后跑。”他说,正当自己吹得起劲时,一颗炮弹掉在几米远的地方,弹片击中脸颊,顿时血流如注。但他仍然坚持吹号,后在战友们的劝说下撤出战斗,接受治疗。  翻雪山,铜号上缠棉花  段克礼记忆最深的还是长征路上翻雪山、过草地。“翻党岭山时,我只穿了两件单衣、一条裤子,打光脚板。”他说,那时过雪山,前面的人在没过膝盖的雪地里咋走,后面的人就跟着走,不敢往后看也不敢停,因为一旦停下来就可能永远爬不起来了;如果走错了,滚到雪坑里,看都看不见就被雪埋了,根本没法救。  为了不误吹号,他在铜号上缠了厚厚一层棉花,防止嘴唇一挨上号就被冻得粘在一起。就在那时,他患上严重的雪盲症,眼睛肿得像桃子,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才好。
&&&&郭亮罗福荣本报记者谢离江  
编辑:邱波&&39军钢铁七连 冲锋号退敌——中国人民解放军司号兵揭密
在战场上,军号为我军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这句当年流传在军营中的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司号兵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中,就有一支神奇的司号兵,成为人民军队的光荣与骄傲。正值建军80周年,本版特刊发此文,以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就设立了司号兵。新兵入伍后,都要进行背诵号谱的训练,什么是冲锋号?什么是集合号?什么是防空号?什么号是在叫连长……军营的一日生活和训练、作战基本上要听号音指挥,上百个号谱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否则在战场上就傻了眼,吹了冲锋号,你还以为是吃饭号呢。司号兵编制在我军的序列中,连编有司号员,营编有号目,师和团有号长。每逢师、团举行阅兵式,全师、全团的司号兵都要集中起来,为吹响军乐,场面十分壮观。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号游击战”时期,的军号游击战法,曾使日伪军闻风丧胆。1939年冬,第5旅第15团在栖霞县松山镇战斗中,巧妙地发挥了军号的威慑作用。当时,由于进攻兵力不足,15团将全团的司号兵集中起来,在松山镇四周设置了多组司号兵,每组两人。攻击开始后,我军司号兵从松山镇的四面八方同时吹起了冲锋号。日伪军听到这么多号声,以为八路军大部队包围了松山镇,惊慌失措,命令炮火和轻重机枪向四面八方疯狂扫射,分散了火力。15团2营乘虚而入,发起猛烈冲击。日伪军见势不妙,仓皇向东山方向逃窜。这时我军司号兵又发起新的“军号攻击”,一会儿这边发号,一会儿那边发号,一会儿两边一起发号,一会儿四周同时发号,敌人搞不清我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只觉得大兵压境,惊恐万分,只好放弃东山逃跑了。此战,日军小队伤亡过半,伪军中队大部被歼。15团对此战的总结是:“四面发号,威慑敌人。”“游动发号,牵制敌人”,是“军号游击战”的又一战法。1940年秋季,我军由两个排组成的保卫队与50多人的日伪军发生激战。敌人先是采取了拖的战术,等待援军到来后对我进行围攻。为了及时撤出这一危险地带,司号长林军带一名司号员一边游动射击,一边吹冲锋号迷惑敌人。他们在阵地上机智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向敌人射击,不但到处吹号,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吹出不同的调来,搞得敌人莫名其妙,以为我军增援部队到了,因此不敢进攻,只向有号声的地方开炮射击。保卫队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安全地撤离了。胶东八路军创造的“军号游击战法”,后来被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回忆史料》。志愿军一把军号退敌一个营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朝鲜人民军三个军团的协同下,志愿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黄昏,我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西起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发起第三次战役。如同摧枯拉朽,“联合国军”的阵地被我军迅速突破。日,志愿军全线转入追击作战。当时,我50军149师和39军116师,分别向高阳和汉城方向迅猛攻击。追击部队直插釜谷里,切断了“”的退路。釜谷里是距汉城不到40公里的一个小镇,虽没什么名气,却无疑是敌我双方拼死必争的“咽喉要道”。日晚,向汉城方向开进的我志愿军374团在釜谷里遭到“联合国军”的阻击。当时,我侦察排潜入敌方阵地抓回一名哨兵。经审问得知这里全是英军,有一个联队的兵力。当时我方翻译误把一个“联合国军”理解成了一个“连队”。当时团领导就派一连和三连上去,说你们赶快把他们俘虏了算了!没想到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守敌竟有一个团(英军的联队就是团)。弄清事情的原因后,我志愿军374团迅速调整部署。3日凌晨3点,七连83名官兵,接受了攻占釜谷里北面一个小高地,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守敌的抵抗相当顽强,再加上他们有强大的炮火支援,所以,在攻击无名高地时,刚到山脚下,七连指导员和副连长就相继牺牲。七连战士拼死冲锋,前仆后继,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攻占了小高地,但连长却负了重伤。牺牲前,他对战友只说了一句话:“我们钢铁连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你们一定要守住阵地!”这时,在他身边的司号员郑起就站起来对连长说:“您就放心吧。我是共产党员,请把手枪交给我,我替您指挥!”关键时刻,郑起拿起那把手枪,在山头上大喊:“同志们,现在连队的干部都牺牲了,大家都听我指挥。共产党员都要站在前面,人在阵地在!”当时全连只剩下26人。英军为了打通退路,向无名高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这是郑起在朝鲜战场上经历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在英军第六次进攻之后,阵地上我军仅剩下7人。后来郑起才知道,被困在釜谷里的是英军的王牌部队“莱福枪团”和一个重坦克营。该团团长奥斯特曾扬言说:“莱福枪团”的战斗力可以顶得上中国的一个师或一个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当天,他们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进攻,竟没有打下这个小高地。在敌人的第七次进攻中,“莱福枪团”孤注一掷,在半小时内将5000发炮弹雨点般倾泻到了七连阵地上,然后组织8辆坦克和一个营的兵力,向七连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冲锋。激战之后,七连弹药已所剩无几。不久,子弹打光了。眼看敌人就要占领阵地了,情急之下,郑起想到身上的军号。他把军号从身上取出来,傲立山头奋力吹响了冲锋号!“嘀嘀哒—哒嘀”伴随着嘹亮的军号声,仿佛有千军万马汹涌冲杀而下。对这种如魔鬼般狂啸的军号,英军太熟悉了。“联合国军”李奇微,曾在《朝鲜战争回忆录》里这样描述的军号:“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它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它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当然,这次也没有例外。当郑起一口气吹响两遍冲锋号后,对面的英军被吓得愣住了,虽然他们端着枪,距这位志愿军战士只有十几米,却没有向他开枪!后来,一位英军士兵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听到这号声,我感觉到这分明是中国式的葬礼!”最初,英军迷惑、惊慌,接着转头便往山下逃。真是兵败如山倒,正如李奇微所说,“联合国军”再一次如潮水般溃退了。当然,这其中包括他们那几辆无坚不摧、火力强大的!就这样,我志愿军374团7连从83人打到最后7人,从2日午夜打到3日黄昏,硬是击退英军的轮番进攻,像钉子般牢牢守住了阵地。由于扎紧了口袋,他们配合主力部队,创造了歼灭英军“莱福枪团”大部的经典战例。如今,郑起立过战功的军号,作为一级文物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1951年冬天,郑起荣立特等功。不久,志愿军总部又授予他“二级”称号。他那把曾在阵前吓退英国王牌军的军号,现被军事收藏。如今郑起老人已72岁,离休后在辽宁鞍山安度晚年。英军怕中国军队的军号,美军也不例外。在他所著的《朝鲜战争回忆录》一书中写到:日,凌晨3时许,有一小队人由南面接近我军的守桥。这些陌生人在指挥所对面停下来时,其中一个人吹了一声军号,他们随即从四面八方以和向指挥所发起攻击。我方许多人被军号声(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战,我们后来才熟悉,又头疼)或几乎近在耳边的射击声惊醒。美军官兵普遍反映:“听到中国军号嘶鸣,我们个个胆战心惊。”朝鲜战争中,在我军战俘营里,当我军管理人员询问美军战俘——美军第2师一位工兵营长是怎样被俘的?他回答说:“你方到处都是的怪物在叫,把我们叫懵了,结果就成了俘虏。”我方管理人员听后,一阵大笑。尔后,把“怪物”叫来当场表演。我军司号员吹起了冲锋号,美军营长恍然大悟,尴尬地低下了头。(本文内容于
19:29:24 被hongphen编辑
本贴相关帖文
|||军迷有话说|||经典军事|||环球风云|||老照片
||争议话题|||社会万象||男人情感||天天贴图||网友实拍|热点新闻排行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国庆阅兵是在哪年取消骑兵的?
国庆阅兵是在哪年取消骑兵的?
09-10-01 & 发布
1959年国庆阅兵取消骑兵方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49年到1955年先后参加了7次国庆阅兵。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 ... 伴随现代通信的发展,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我军取消了司号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1959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目前我军还有骑兵,当然不是用于严格意义上的作战平台,现在蒙古和新疆尚有少量装备,主要用于边防部队冬季运输等用途,      80年代中期,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代替了骡马化。在“百万大裁军”中,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担负影视片拍摄和参加民族地区重大庆典礼仪等任务。这就是--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骑兵宣告下马。从此,我国除边防哨卡等特殊部位留有少量军马外,骑兵这个兵种已成为过去的辉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009年取消骑兵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国庆阅兵淘汰三个兵种
国庆阅兵六十年 淘汰三个参阅兵种
  在新中国已经举行的13次大阅兵中,骑兵、探照兵和铁道兵三个兵种陆续被淘汰,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编制体制的变革和现代化的进程。
  1骑兵曾参加七次阅兵
  骑兵部队1949年到1955年先后参加了7次国庆阅兵。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我军骑兵部队的鼎盛时期发展到12个骑兵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剿匪作战中功勋卓著。开国大典,骑兵第3师2000余匹战马组成了白马连、红马连、黑马连,威武雄壮,格外引人注目。由于我军现代化的发展,骑兵已适应不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1985年,我军由摩托化取代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在我军消失,目前仅象征性保留了少数的骑兵营和骑兵连。
  2探照兵七十年代解散
  探照兵是利用探照灯夜间照射来犯敌机,配合高射炮兵和航空兵对空防空作战,也可直接照落敌机的兵种。我军探照兵于日成立,先后组建了6个探照灯团和3个探照灯独立营,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中立下了累累战功。探照兵从1951年开始参加国庆阅兵。1974年4月,由于我军防空武器的发展,防空作战淘汰了探照灯,探照兵从此解散,国庆阅兵再也没有出现探照兵的身影。
  3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1948年我军组建铁道纵队,1953年9月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的鼎盛时期达到40余万人。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作为一个兵种在我军消失。铁道兵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共和国铁路大动脉建设建立了不朽功绩。1959年,石家庄铁道兵学校代表铁道兵参加了10周年国庆阅兵,这是铁道兵唯一一次参加国庆阅兵。
  相关新闻
  我军消失的兵种和兵种专业
  除在国庆阅兵中消失三个兵种之外,我军还消失了三个兵种和兵种专业。
  日,我军第一个对空监视哨营在上海组建,对空情报兵在地面借助目力和望远镜目测敌机,能看到雷达“看不到”的敌情。到日,对空情报兵解散时,我军共建立了17个对空监视团。
  八一南昌起义时,我军就有了司号兵,用以鼓舞士气和通信。在我军编制中,师、团通信部门编有号长、营编有号目、连编有司号员。伴随现代通信的发展,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我军取消了司号兵。
  基建工程兵是我军保留时间最短的兵种,它是1966年组建,1982年撤销,在我军的兵种序列中存在16年,为国家的基本建设和战备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号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