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到任务,沈阳世博园小白菜们忙碌起来

2010上海世博会闭幕日:一样和不一样的忙碌
<font face=仿宋_GB2312 color=#0年10月31日,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服务的东华大学志愿者,上岗前合影留念。当日是上海世博会的最后一天,服务世博的“小白菜”在世博园留下自己的一抹亮色。 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31日,上海世博会的闭幕日,世博园区忙碌依旧。只不过,因为即将到来的告别,这份忙碌与往日又有些许不同。  
“最轻松的一天”  
在44岁的李金伟看来,今天是他世博开幕以来最轻松的一天,因为入园人数“不算太多”。即便如此,在他“办公室”里的十分钟采访仍时常被打断。  
“师傅,没有纸巾了”“麻烦帮忙开一下残疾人厕所的门”“请问德国馆怎么走?”,不时有游客推门进来提着各式各样的要求或问题,李金伟一一予以回应。  
早就过了午饭的时间,盒饭还在桌上摆着,一切与“轻松”相去甚远。  
李金伟的工作地点是位于西班牙馆和瑞士馆之间的公共厕所,他和他的5人小组负责厕所的维护和管理,“办公室”兼“休息室”就在厕所的正中位置。  
由于地处热门馆区,又紧挨主干道,这里大概是世博园区最繁忙的厕所之一。按李金伟的估计,每天光顾这里的人次约为当日入园人数的十分之一。  
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除了打扫卫生等传统的维护工作,实时记录如厕人次也是李金伟的一项重要工作。  
“厕所门口有红外计数器,那边墙上仪表里不断增加的读数就是目前记录到的数据。”李金伟说,接着又拿出一本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不同时段的详细数据。  
“领导隔几天就会来检查一下这些数据,据说这对世博园及时改善服务很重要。”这位来自甘肃天水的中年汉子很自豪地说。  
最后一次加班  
下午3点,45岁的清洁女工王翠平又一次从非洲联合馆的北门经过。从这里到联合馆的东门,大约500米的便道是她的责任区。6个月来,每隔一天她都要在这里工作12个小时,时间是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中途有少许吃饭时间。  
“今天可能要加班了。”她说。“毕竟是最后一天了。”  
朴实的王翠平来自江苏宿迁,90多个工作日,热闹的非洲馆就在身边却从未进去逛逛。“身上土太大,里面人又多,蹭到别人不好。”她说,只有在天太热或下大雨的时候才会进去躲一下。  
世博园里王翠平只参观过一个场馆,那一次是8月份,单位趁着游客较少组织员工参观了中国馆。  
“明天就离开这里了,会不会很遗憾?”记者问。  
“还好,只是会挺想念这里。”王翠平说,“这么长时间了,对这几个馆有感情了。”  
说这话时,王翠平双手拄着那把大笤帚,望着眼前的非洲馆有些出神。  
盖坏的“小白菜”章  
同一个时间,非洲联合馆的北门外排起了给世博护照盖章的长队,受追捧的是近两天疾速蹿红的“小白菜”章。  
“小白菜”--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昵称,因为绿衣白裤的志愿者服饰而得名。有志愿者自己设计了一款“小白菜”章,上刻“难忘世博、难舍白菜、难说再见”三句话,边上是一颗可爱的白菜娃娃,被媒体报道后反响强烈。  
盖章处就在便道旁的花坛边,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洪运寅已经忙得满头大汗。  
“章坏了,没有印油了,大家不要排队了。”这位世博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一边尽力给排在前面的游客盖着章,一边吆喝着。  
可队伍仍越排越长,甚至还有小小的争执。“我可是特意从浦西赶过来的。”上海市民赵先生对一名上来劝阻的“小白菜”说。  
队伍最前面的几位很满意地离开了,虽然章盖得并不清晰。  
洪运寅说,“小白菜”章都是自带印油的一次性图章,使用得太多就报废了,“真没想到这个章如此受欢迎”。  
不止是图章受欢迎,遍布园区的“小白菜”们同样抢手。在法国馆边的一个志愿者服务点,3名来自东华大学的“小白菜”像以往一样忙碌着,指路、介绍场馆,还要满足游客不断的合影请求。  
“这些‘小白菜’太辛苦了,我一定要和他们合个影留作纪念。”已经入园参观10多次的浦东居民杨建中说。  
“我们是以苦为乐加助人为乐。”东华三人组中唯一的男生温韬在一旁接话说,听得出嗓音已有些沙哑。  
公交车站的退休三人组  
不远处的塘子泾公交站,一个退休三人组也在忙碌着。65岁的韩玉玺、63岁的葛如康和55岁的陈佩娟,三个巴士公司的退休员工正在维持乘车秩序。  
“最后一班岗了,终于快松口气了。”大嗓门的韩老爷子一边说,一边到车站边的休息室里歇脚。  
韩玉玺告诉记者,这两天客流不大,可以不时到屋里休息一会儿。“客流高峰的时候,就没这待遇了。”  
葛如康对10月16日的情景记忆犹新,那一天世博园的客流量达到创纪录的103万。“下车的人都是拽下来的,上车的人都是推上去的,我算是锻炼身体了。”老爷子笑着说。  
陈佩娟是7月份上岗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露天像烤火一样,屋里有空调,但人进进出出的,更像是进蒸笼。”  
对于陈佩娟来说,另一个考验是上下班的路程太远。家住宝山区的她,每天下班到家都是夜里一两点了,为此家里人并不太赞成她上这个班。可她考虑再三,还是在单位报了名,“能出点力就出点力吧。”  
谈及松口气后的打算,韩玉玺兴致颇高:“都去旅游,单位慰劳我们,去苏州玩三天两夜。”  
说完戴上自己那顶西部牛仔帽,出去站“最后一班岗”了。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在世博园区内提供服务的“小白菜”近7000名、公共交通服务人员近7000人、环卫清洁工3588人……他们的忙碌,带给人们一个干净、有序、难忘的世博会。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2802条
评论7866条
评论4581条
评论4513条
评论4156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的部落主页
有 1944646 人来看过 | 粉丝
新东方(上海)英语学习部总监,上海外语频道ICS主持人
今天到世博园区主题馆讲座,并看望小白菜们(附照片)!
今天早上,受&#8220;上海市语委&#8221;特邀到世博园区主题馆,就&#8220;世博志愿者英语和中英文标识规范化&#8221;做专题讲座。
小白菜们很辛苦,5点钟起床,6点半上车,7点钟到园区,就开始忙碌了。。。。。。
我来的时候,一批小白菜们刚刚换岗回到志愿者之家,看着各个拖着疲惫的身体,很心疼他们。
更多现场照片,可见:
留下脚印(共0个)
沪友评论(共1条)
邱邱辛苦了!
Expo Volunteers更是辛苦了!
(Ctrl+Enter 即可回复)
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和回复。世博园工作人员:忙碌并快乐着(5)_新浪上海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世博园工作人员:忙碌并快乐着(5)
  采访当晚,园区内刮起大风,站在中国馆第一层平台上,安保人员正迎风跑来跑去,大声指引着从扶梯上来的浙江旅行团排队等候。5月4日园区开售夜场票,这或意味着他们的下班时间将更迟。
  咖啡店店员:咖啡冲到手软
  在世博园区,口渴了最方便的是喝直饮水,饮料店并不是随处可见。4月20日,在别处餐饮纷纷涨价,参加试运营的市民回去后大呼“上当”时,价格不变的星巴克在网络上意外受到了追捧。
  “小朋友们泡咖啡泡到手都软了,叫到喉咙都哑了。”有见证者还原当时的疯狂。“平时父母那辈的人不会进去喝咖啡的呀,那天一对比价格,面40元一碗,咖啡、蛋糕、三明治比套餐便宜,还是全市统一价,就都拥进去了。”有父母参加试运营的年轻白领告诉记者。而店员印象较深的是要面对来自阿姨叔叔的奇怪询问,例如“拿铁是不是富含铁元素呀?”或把卡布奇诺听成上海话的“揩布”。
  “五一”后,记者来到加拿大馆对面的星巴克,顾客不多,280平方米的营业区域因而显得空旷。和园外的门店不同,这里的透明食品柜台内塞满了三明治、奶酪芝士蛋糕和水果杯等,一方面是为应对大客流,同时也增强了视觉效果,令进门的客人觉得这里食物储备充足。柜台后,三四位店员正悠闲地工作,另有两位没事,便仔细将地板拖亮。难以想象,这家园内最大分店此前的拥挤。
  “没想到那么忙。那天我们预备了600份点心,800盒1升的牛奶(调咖啡),8个伙伴全部被动员起来干活。到了下午2点,点心脱销,只剩饮料。由于店内人流大,需要排队等候,所以大家还不停地向顾客致歉。”店长张文青回忆,“所以5月1日起,我们就增加存货,每天准备1500份食品。这个数字会根据需要微调。”最终,5月1日当天,该分店卖出食品1000份,饮料1800杯。
  “不过大家很high,越忙越high。”和其他类别的工作人员一样,能来世博园区工作,大家充满了自豪感。诺大的世博园区内,星巴克总共有三家分店,分别在世博轴、世博文化中心和C片区内。店员来自江浙沪各门店,工作时间和世博园同步:大家早晨8点就要进园,一直忙到凌晨。
  “客流高峰一般从早上11点开始,持续到下午,原本是有换三班,但忙起来就要全体出动。”张文青说,C片区是欧洲馆和美洲馆,对咖啡的需求量大,顾客的消费能力也相对强。“来买咖啡的一半是来自各国家馆的工作人员和其他进驻企业。”
  检验检疫人员:半夜忙碌到凌晨
  在浦东世博园区的最东面,靠近美国馆的地方,有一片游客进不去的区域,横卧着一片厂房。白天,这里很安静,也不起眼;到了晚上9点之后,当园内游客渐次减少,各场馆的灯光渐次熄灭时,这座2号仓库才刚迎来了它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时段。
  世博会是“万国博览会”,每个参展国都会带来各自的特产和精品。在游客参观或品尝这些进口物品之前,它们先要经过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员的层层把关,确保安全。
  “世博园里的进口植物、种苗、食物、化妆品和木质包装等,都是我们的检查对象。”世博园区办事处的胡俊彦主任介绍。
  比如罗纳-阿尔卑斯大区馆的玫瑰园,前后空运来3000株法国玫瑰,已先期在检疫隔离区监管养护了一段时间;意大利馆的室内花园里,也有70多种进口植物;其他诸如日本的枫树、新西兰的观叶植物等,都要先进行1到3个月的隔离观察。“因为植物是许多有害虫物的寄主,为保障世博和我国的生态安全,必须做检疫工作。”丹麦国宝“小美人鱼”抵沪时,检验检疫人员也亲临现场,主要查看护送的实木框架上有无虫蛀和虫卵。
  在检验检疫二科的顾朝煜脚边,摆着两只箱子,里面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食品和酒。它们各自被装入单独的塑胶袋,上面贴着标签,准备送检。在世博园内的进口食品中,酒和巧克力数量最多。
  “所有的集装卡车晚上9点后才能开进世博园区,所以我们的工作主要在深夜。一般从晚上9点半忙到早上7点,要将当日所有的进口物品送检,争取在一天或几天内出结果,然后通知相关供应商送货。白天则相对轻松,主要处理单据之类。”他笑着指了指办公室的一角,那里有两张简单的躺椅,“我们已经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了,忙起来就睡在这里。”
  大家戏称现在一周的上班时间是“7×24小时”,最忙的4月30日一口气工作了18个小时。“今天星期几?”采访中顾朝煜问,他和同事都有点“不知今夕是何年”。
  下午4点,7800平方米的偌大仓库显得很空旷,半人多高的停靠平台边一辆卡车也无。“一次最多停满15辆集卡,一批接一批。”胡俊彦说,再过几个小时,这里将变得热闹非凡。
  各馆礼宾人员:休息也得端庄
  “你们身上穿的真的是PRADA吗?”接受采访之前,Janet已经被问了不下几十次相同的问题。面对记者的再一次疑问,Janet肯定地点了一下脑袋:“是的,整套都是。”她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装备”:一件鲜亮的玫红色短外套,白色圆领衬衫,黑白格子短裙,白色运动鞋,灰色小挎包。还有整体相似,局部差别的――玫红色短裙,或者全套灰色。“那都是比我们高一级的管理人员。”
  下午2点,在意大利馆担任礼宾工作的Janet和同伴在前台短暂休息,她刚刚习惯性地叠起双腿,就被意大利籍的上司小声提醒,“Everyonecan seeyou。(每个人都能看到你的)。”只要是游客会看到的地方,即使休息,也要姿态端庄;每天上班要求化妆,为了能有一个美好精神的面貌。“还是蛮累的,补妆的时间都没有。”Janet笑笑说。
  同样是大三的学生,和园区内的志愿者不同,Janet是作为正式员工为意大利馆工作的。“每个馆的礼宾都是独立的。”而意大利馆对于Janet们的吸引力,除了它本身艺术气息浓厚的场馆布置、时尚优雅的展品、大牌制服,还有参与感。“报酬么……不多的,不过衣服真的很漂亮,非常喜欢。”Janet笑着说,尽管这身衣服在当前的天气穿起来着实闷热,采访当日正逢意大利馆的通风设备遇到了一些问题,室内闷热,很多进馆的游客都把外套搭在手上。“这个料子是很厚很挺的那种,油啊水啊这些东西洒在上面,都可以擦掉的。”她说。
  现在他们的制服是人手两套,“用来替换,”Janet说,“这几天是没什么问题,不过再往下就不知道了。”她指了指自己的玫红色外套,“这个是可以脱的,不过脱了就不好看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
  这些大牌制服,根据他们的身材制作,“分L、M、S号的”。至于世博会结束之后的处理,则还未定论。“没确定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不过无所谓啦,能穿着它参加世博会,就很开心了。”
  在看完了馆内的展览后,去敲一个纪念章成了必修活动。几乎80%进馆参观的游客,都手持一本世博护照,有些甚至手拿一叠。“要带给孙子孙女,”一对老年夫妇游客笑着说,“一人一本,每本上的章都要一样,不多不少,否则他们肯定吵起来。”
  敲章也是礼宾人员的工作内容。加拿大馆敲章处人头攒动,个子娇小的礼宾小姐穿着和加拿大馆外观同样颜色的浅褐色西装外套,握着巨大的印章,两手上下翻飞,只听到此起彼伏的“啪啪”声。“没油了!没油了!颜色很淡了!”一边敲章一边抓住游客翻页间隙的几秒钟,礼宾小姐向同伴们“求救”,很快又淹没在自己制造的“啪啪”声中。
  秘鲁馆的礼宾小姐则很喜欢敲章这个任务。“因为可以不用穿高跟鞋。”敲章间歇,秘鲁礼宾小姐小声笑着向记者悄悄透露。秘鲁馆的敲章台设在出口处,高而狭长的敲章台需要礼宾小姐坐在高台椅上才能弯腰替游客敲章。“没有规定谁敲,大家轮流,谁站累了就过来敲章兼休息一会儿。”――一掌宽的敲章台后,藏着礼宾小姐暂时脱下的高跟鞋,细细的鞋跟足有6厘米高。
  大学生志愿者:晒黑了的“小白菜”
  世博会志愿者很好辨认,翠绿色的外套,白色长裤,远看形似一棵棵挺拔的“小白菜”。他们往往单独,或是两个一组散布在偌大的世博园区内。他们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给行人指路。对于面积和距离都远超出普通人概念预计的世博园区,指路实在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几乎每一个看看地图又看看周围,然后抬起头依然眼神茫然的游客,在看到“小白菜”一样的志愿者时都会露出仿佛遇到救星一般的微笑。
  “沿着这条路往前,第一个路口右转,笔直走到底就是了。”左手执地图,右手向前方伸直示意。这几乎是“小白菜”们的统一指路姿势。一边是仔细聆听的游客,低头看地图,抬头看大路。有指路完就安心前进的游客,也有继续询问是否有园区公交车的游客,还有继而打听演出时间、到场明星之类的游客,如此这般不一而足,每天动不动就来上好几回。
  “指路基本上都没有问题,因为自己站岗的这片区域基本上都熟悉了,不过要是问到其他的,就只能告知‘前方欧洲广场上有演出预告’或者‘左边就有园区公交车的详细路牌’。”志愿者小虎说。偶尔有没拿地图和演出预告的游客,问询完毕了就问他们索要,“那就给呀,总不可能让游客再跑到入口处去拿吧?”小虎的经验是前两天得出的,所以现在每天“站岗”前他都会在身上多备几份,休息或者吃饭的路上也会留意最新的演出预告,“拿几份放在身上。”他说。
  据悉,世博会开馆头3个月白天的志愿者大多是复旦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面庞稚嫩,周到热情。“早上9点之前到岗,下午3点到4点间和同济来的志愿者换班。”记者在员工餐厅遇到一位组长级的志愿女生,和普通志愿者的橙黄相间的证件带不同,组长的证件带为蓝色。“不能进馆玩的,就算离岗了之后也没有时间,因为每天早晚都是学校统一出车接送的。”她说。
  “等志愿期满了我们肯定还要自己买票过来玩的。”组长对面的眼镜男生说。和一起就餐的志愿女生比起来,这个男生呈健康的巧克力色。面对记者“你这是这两天给晒的成果么”的提问,女生们纷纷笑起来抢着回答,“他本来就不白,现在只是加强效果。”――5月6日上午,上海的气温近29摄氏度,进馆的游客很多都已经短袖短裤裙角飞扬,而志愿者们依然一身“小白菜”的统一长袖长裤,站在几乎没有遮蔽的世博园区露天区域,目光所及,无一佩戴墨镜,无一解开外套。志愿女生们唯一爱美的装备,是一顶小小的遮阳帽。游客倡议:一起来做“小白菜”
来源:解放网日 06:55
本报记者 黄海华  “百闻不如一见!早就听说世博会的‘小白菜’很辛苦,今天看到他们一直被游客包围,忙着回答各种问题,就连喝口水也是匆匆忙忙的。”家住普陀区的毛先生昨天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倡议大家在体恤志愿者辛苦的同时,能互相帮助,一起来做“小白菜”。“我在园区车站等待国展线时,走过来一家人,他们正商量着去找‘小白菜’打听怎么从浦东园区到浦西园区。我身旁一位年轻人已经是第四次来世博会了,便上前介绍了几种不同的交通方式,这一家人很感激地称赞他为 ‘小白菜’。如果游客们都能这样互相帮助,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让‘小白菜’喘口气。”  记者昨天在园区里看到,由于游客众多,“小白菜”们比平时更加忙碌。“各省区市馆就在中国国家馆下面,不需要预约”、“到欧洲区展馆,可以到世博大道乘坐免费公交车。”在6号门出入口附近,几位“小白菜”一直都在忙着回答游客们的各种问题。遇到老年游客,他们还会特意多说几遍。尽管有的问题已被问了许多遍,但他们没有半点不耐烦,脸上依然带着笑容。  陈女士一家是第一次参观世博会。“世博园真大,我们一进来就没方向了,多亏了排队安检时认识的一家人,给我们指点方向,也就不用麻烦志愿者了。”“互相帮助,本来就是咱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应该提倡。刚才我乘世博越江线,差点坐过站,就是旁边不认识的人提醒的。”来自东北的顾先生深有同感。双胞胎姐妹接力当小白菜 全家都为世博忙碌着
| “我有两个女儿在会上当‘小白菜’,真的非常高兴!”近日,世博园区家长、双胞胎姐妹赵梦&#23236;和赵梦琳的父亲赵朝会,在世博园探望“白菜”闺女时激动地说。就读于上海电机学院的姐姐赵梦&#23236;正在绿地公园部做“小白菜”,而上海师范大学的妹妹赵梦琳前不久刚从“小白菜”岗位上撤离。姐妹俩“接力”当“白菜”,姐姐正好可以向妹妹“取经”。笑得眼睛像弯月的姐姐赵梦&#23236;说:“主要问她怎样回答游客的问题。”机灵的妹妹赵梦琳插话说:“我还给她传授防晒的秘诀呢。” 上岗一周,起初的紧张和拘谨已消失,赵梦&#23236;现在的服务很自如。经过志愿工作的历练,姐妹俩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了,责任心更强了。 其实,她们一家人都在为世博会忙碌着。父母都是上海电机学院的老师。学院这次有1619名学生以世博园区志愿者、城市服务站点志愿者和特殊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世博服务,学校原有的教学秩序受到很大冲击。为了安排好志愿者的课程学习、期末考试等教学活动,身为教务处处长的赵朝会率领教务部门的老师们,周密制定教学方案和措施,想法设法为“小白菜”、“蓝精灵”们当好“小红帽”,做好志愿者的“志愿者”。谈到给女儿们当“小红帽”的经历,赵朝会说,就是四个字&#8212;&#8212;&#8212;“全力支持”。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184天的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落幕,但她所呈现给观众的精彩去永远不会褪色...
世博人对世博园寄托了无限的感情,在闭幕即将分离的这刻难免会有伤感的泪水...
视频图片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世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