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德乐大药房可以买到魔法鱼吗

敬畏星空 - 王宇的博客 - 联盟博客
访问:11821
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 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一,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康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伊曼努尔o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 作为自然科学家,康德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为辩证法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1754年康德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变慢的假说,后来得到证实。1755年康德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向认为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观点挑战。后来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后人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著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著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一,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解体后,许多德国大学的哲学又发展为新康德主义,他们的口号是“回到康德”。而十九世纪后期直至二十世纪中现代哲学中的新实在论、现象主义等思潮也可从康德哲学溯源。康德对后世的影响如此之大,然而当年的他却是命运多舛。怀疑论者说康德是一个蠢笨渺小的唯心主义者,而唯心主义者又说康德是一个喋喋不休的怀疑论者。教士们把他称作狗,甚至给狗取名叫康德。他的著作被普鲁士的教育部长韦尔纳所禁,不得不送到耶拿去出版。《纯粹理性批判》刚出版时,有人向康德抱怨说感到手指头太少了。因为他每读一个从句便用一个手指按住,十个手指头用完了,而整个句子还没读完。确实,这部著作哪怕对学者来说也是有些枯燥晦涩,何况是普通读者。然而,当康德在学术上终于获得公众认可,受到哲学界尊敬后,他的书又突然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成了时髦的货色。甚至连不学无术的贵族夫人和小姐也要设法买几本放在卧室里,显示自己的修养与学识。自然,康德对身边这一幕幕悲喜冷暖的情景是无动于衷,绝不理会的。他只是一如既往地重复着自己的教学、读书、著述和散步。看来什么也打动不了他。那么这位孤独而倔强的老人心里装着什么呢?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写道:“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人们在一代乐圣贝多芬的笔记本中也发现了这样的话:“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我们头上的星空。康德!!!”他一连用了三个惊叹号!真难以想像:康德,这个矮子竟有这样大的魔力。拿破仑,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其貌不扬的矮子,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巨人,曾经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与笔。而他承认最终剑总是被笔战胜。难道不是吗?世无定事,沧海桑田,时间可以湮没任何看来是万古不朽的丰功伟绩,却无法毁损真正智慧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当人们厌倦了尘世的喧嚣与污浊,在黑夜里不经意抬头仰望天宇时,总还能看到星空。星空,永恒的星空,深深撼动人心的星空!(共2859字)
阅读全文(209)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热门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
奥雅之光公主的魔法
作者:4399小编
时间:13-04-29
本文概要:4399奥雅之光公主的魔法攻略 奥雅之光公主的魔法视频
往期剧情回顾:一路追着WING来到罗莎的房间里,却发现WING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仪态端庄的&异国公主&。康德是否能认出眼前的公主就是怪盗小羽呢?小羽是否能顺利盗取碧水之星呢?土豆泥哥哥这就为你解答~
任务奖励:1000奥光,3000金币,课程晶石X1
大侦探果然是大侦探,最终还是认出公主就是怪盗啦~
大侦探这一回没有马上揭穿小羽,而是打算看看小羽怎么玩~
虽然被认出来了,但是小羽还有必杀招哦,那就是公主装的三次许愿~
利用第二个愿望&让所有人暂停十秒&,小羽轻松拿到了碧水之星(话说为啥不更长一点啊&&)
共234条评论,2324人参与,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生平概述
十八世纪的天空里,闪耀着的是思想和艺术的群星,其光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多年前,在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走来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个子。
  他散步时闭口不言,只用鼻子呼吸,据说他认为在路上张开嘴不卫生;有人戏说他“”,因为他胸部凹陷,胸腔狭小,但他却拥有广阔的精神天空;他就像精确的钟表一样守时,风雨无阻,市民们在满怀敬意与他打招呼时,总是趁机校正自己的钟表。
  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的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的《爱弥尔》,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这位得近乎刻板的人就是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和外,还讲授、、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1781)、《》(1788)、《》(1790)。1793年《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尔·康德在家乡科堡去世。康德去世时形容枯槁,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遗体放在那里就像一个。而且他的遗体也确实像一个木乃伊那样被展览:科尼斯堡的居民排着长队瞻仰这个城市的最伟大的。当时天气寒冷,土地冻得无法挖掘,整整16天过去后康德的遗体才被下葬。
  去世时的康德似乎仅仅是自己的一个,临死前的若干年里,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极为衰弱,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也只剩下了一个影子,那时哲学界的风云人物是、和等人,他们作为德国的领军人物誉满天下。1799年,康德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论与费希特科学学之关系”。在这篇封笔之作中,康德对费希特的给予的评价是:一钱不值。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康德,自小身体不好,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方圆40公里的范围,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好,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他的生活非常,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一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下午3点半,他准时散步一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里,他读书、写作,准备第二天的讲课。晚上9-10点间睡觉。
  康德有过想娶妻的冲动,一次当他还在盘算自己的财产时,就被人捷足先登,另一次则是偶然邂逅了一位来柯尼斯堡旅游的年轻,当他还在对是否求婚进行哲学论证的时候,这位女子离开了柯尼斯堡,从此芳踪难觅,只能不了了之。海涅对此评价说:“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
  这是一个褒贬难定的评价,也许康德的生活平淡了些,但他在精神领域的生活实在是太丰富了。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死后的康德很快就从哲学的影子变成了人类思想天空里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哲学奠基人卡尔.(1883~1969)将康德与(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和(354-430)并列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和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实际上康德力求调和和理性主义者对于与客体的统一,他认为极端的经验主义是必须给予驳斥的。而康德首次把客体与思维的同一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这不得不说是德国哲学具有里程碑的一步,费希特更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把这种能动性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病态的“”。由于康德没有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造成自己体系的二元性,不过在康德这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暂时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而德国古典哲学则是在后人的批判和发展康德的哲学慢慢建立起来的,不得不说康德的贡献是伟大的。
  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康德(Immanuel
Kant,),德国哲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但是,由于当时形而上学的排斥,此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期被埋没。直到1796年,著名数学和天文学家(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种太阳系起源的,人们才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论,因而后人把此学说称为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整个十九世纪,这种学说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他对于天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和贡献。
  虽然康德大部分著作都很艰涩,读他的书需要勇气,但要研究哲学,康德却是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他对德意志心灵的影响非常巨大。
  他那种严格遵守纪律和确保精确性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的德国人身上普遍存在,最精密的仪器就是出自这些认真得近乎呆板的人群之手。更重要的是,他为的哲学思辨立下了一个榜样,让哲学这门科学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大行其道,以至于世界领域内,最有名的哲学家和的名字上冠有德意志标志的比例太高了。黑格尔、费希特、马克思、……这在许多,只要能出现一位,就足以夸耀世间的名字,却在德意志接二连三地出现。
  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道路,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
  1746年
《论活力的正确评价》一书付印。该书于1749年出版
  1754年6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地球是否由于绕轴旋转时发生过变化》;8月 《关于从物理学观点考察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的问题》
  1755年3月 《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4月17日 提出学位论文《论火》;5月13日
硕士学位考试 ;6月12日 得到硕士学位;9月27日 求职论文答辩。 《对形而上学基本原理的新解释》
  1756年1----4月 论述的两篇文章和一本书;4月10日 为取得教授职位进行文化答辩。《唯物单子论》
  1757年春 《自然地理学讲授提纲》
  1758年 1月(至1762年7月)康德-----俄国臣民。春 《运动和静止的新学说》;12月 康德争取基波克死后虚悬的教授职位,未成。12月14日
向女皇呈交的申请书。
  1759年10月 《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
  1760年6月 《对丰克先生夭亡的想法》
  1762年 《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
听康德讲课(到1764年)12月 《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根据》
  1763年 《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
  1764年
《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的观察》《论脑病》《对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
  1765年 《关于1765年冬季学期讲课时间表的通知书》
  1766年2月 康德被认命为王家图书馆副馆长。 《视灵者的幻想》
  1768年 《论空间方位区分的基本根据》
  1769年 兰根大学聘请担任教授职务
  1770年1月 耶拿大学聘请;3月31日 被任命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编内正教授职务8月21日 学位论文《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答辩
  1771年 评论卡提的作品
  1772年2月21日 致函赫茨,谈到写作《纯粹理性批判》的构思
  1772年 5月 康德辞去图书馆副馆长一职
  1775年
《论各种不同的》
论“”的两篇文章
  1778年
策特里茨大臣劝说康德,要他转到工作
  1780年
康德成为哥尼斯堡大学评议委员会成员
  1781年5月 《纯粹理性批判》问世
  1783年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评所著《道德学入门》一书
  1784年
康德购置一所私人住宅。10月
《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撰写世界通史的想法》;12月
《问答:什么是》
  1785年1月和11月 康德评论赫德尔的书《人类思想》;3月 《论月球上的火山》;4月 《》;11月 《论人种概念的确定》
  1786年1月 《对人类历史起源的推测》;春
《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夏康德被推选为大学校长;10月 《何谓在思维中确定方向》;12月7日
康德被选为科学院院士
  1787年6月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出版;12月31日 致函霍尔德,说明哲学体系的三元结构
  1788年1月 《论目的论原理在哲学中的运用》;春
《实践理性批判》出版;夏康德第二次参加校务会议
  1789年 金拜访康德
  1790年
《批判力批判》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三版
  1791年8月 费希特为了与康德认识,来到哥尼斯堡 ;9月 《神正论的所有哲学尝试归于失败》
  1792年4月 《论人的劣根性》
  1793年春
《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9月
《论:道理上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实践上却行不通》
  1794年5月 《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6月《论万物的终结》;7月28日
康德被选为科学院院士;10月12日 康德因为就宗教问题发表意见受到国王申斥
  1795年 《永久和平论》发表
  1796年
《论灵魂的器官》;6月23日 康德最后一次讲课
  1797年
《道德形而上学》发表;6月14日
哥尼斯堡的大学生们纪念康德学术活动五十周年;7月《关于迅速签订哲学上永久和平条约的通告》;9月 《论出于利他动机而说谎的虚妄权利》
  1798年4月4日 康德被选为(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秋 《学科间纷争》 《》发表
  1799年8月 《关于费希特所著《知识学》的声明》发表
  1800年
最后一篇单独发表的著作-----德语词典的跋;9月 耶舍出版康德的《逻辑学》
  1801年11 月14日 康德请求解除他科学院评议委员会成员的职务
  1802年 林克出版康德的《自然地理学》
  1803年
林克出版康德的《》;12月15日
写最后一篇日记
  1804年2月12日 康德逝世;2月28日
林克出版《自莱布尼茨和以来德国形而上学的成就
国内译介情况
  康德“三大批判“之中译本,在此就我所知所读进行一比较。
  1、《纯粹理性批判》。共六个中译本(胡译本、蓝译本、牟译本、韦译本、邓译本、李译本)
  30年代,曾有一译本(商务版),这条信息我只是在三联《读书》上看到过。从未见过原译本。下来便是之译本(商务版),该译本在上个世纪是国内通用的版本。使用半文半白体,流畅,但对一些文言功底较差的人来说很难读。一些译名亦在商榷之间。接下来应该是先生的译本,名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其中含有牟先生的评注,故为“译注”,仅在港台广为使用,国内除部分外,皆无缘拜读。其中术语之翻译与大陆译本亦多不相同。我曾见到过牟先生的这个译本,无奈仅是一见,却无缘拜读。九十年代初,的中译本出版(师范版),该书是作为遗著整理才得以面世的。无奈因出版社的知名度不够高且发行面不够广,未能产生广泛影响。韦译本之术语,基本成为目前认同的标准,但该版本校对极差(再版后依然多有舛误,令人多少有些诧异),语句流畅性相较蓝译本亦较差。以上译本皆从英文译出。学术界呼唤新的从德文直译过来的译本,酝酿数年后,在2004年,恰逢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之际,的译本出版。邓晓芒与其师自90年代中期开始便开始出版其康德研究著述,书中所引皆为自德文直译过来的,开始的译文简直不通,但经过多年的研习,2003、2004年陆续出版的三大批判译得很好。起码是我所见过的译本中最好的。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康德哲学的研究便成为“显学”,与邓晓芒同时,也从德文直接翻译了《纯粹理性批判》。
  2、《实践理性批判》,共四个译本(关译本、牟译本、韩译本、邓译本)
  与《纯粹理性批判》相比,《实践理性批判》的翻译要容易一些。这不仅是篇幅上的原因,还有其内容上的原因(与个体能接得上,不像《纯理批判》那样晦涩与思辨)。最早通用的是译本,译文很不错。牟宗三先生的译本名为《》,我甚至连见之缘分都没有,甚憾!以上皆是据英译本译出。直到上世纪末,韩水法的译本出版,该译本是据德文本翻译的,译文亦很优秀。接下来便是2003年出版的邓晓芒译本。与韩译本各有胜场。
《判断力批判》(共三个译本,、韦卓民合译本、牟译本、邓译本)
  宗、卓合译本一直在国内广泛使用,译文有滞感。牟译本《判断力之批判》无缘见。邓译本据德文本译出,现基本已取代宗、卓合译本。
  《康德美学文集?判断力批判》 曹峻峰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附:《》(共两个译本,何译本、李译本)
  国内通行的为何兆武之译本;先生的译本(复印件),书名为《历史哲学论文集》,也翻译得很好。
  此外还有《》、《》、《》等书之译出,李秋零更是从2000年开始翻译《》(2003年至今已出三卷,共九卷,据德文本译出)。且抛开译本本身不谈,最起码对于康德哲学引介之功是巨大的。
  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3.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不学会幽默和风趣 ,人就太苦了。
  5.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这样的人就没有。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7.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9.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10.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备注:这里的工作是指你所爱好的工作。)
  11.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而航行。
  12.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13.活动或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导师.
  14.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15.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16.“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17.当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9.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20.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1.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
  22.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23.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24.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25.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26.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27.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28.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29.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30.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31.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内省不疚,不怕良心谴责吗?
  3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33.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法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