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是施一公的老婆学过CS吗

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知道
在新药研发领域,施一公所代表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式科学家的状态,他们不会因为一个东西与癌症、生产新药有关而去研究,他们只是享受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乐趣,但&我也希望能够把我的发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施一公都该是这场中国科学家海归运动的标志性人物。1997年,接到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电话时,这位书生气十足的科学家脱口而出:&我很高兴接受这个职位。&他实验室的老师曾因此批评他:&如果我是你,我不会这么快就答应下来。&&&接到电话,正是该谈价钱的时候。
施一公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姜晓明/图)
没有谈价钱就去了普林斯顿,在那个&美国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用5年的时间,施一公成了终身教授,还拿到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相当可观的研究经费。然而,又过了5年,他决定回到中国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施一公的研究领域是结构生物学,&与其他学科非常不一样。在其他学科,过程很重要,而结构生物学中,过程,原则上来讲,是不重要的&&你拿到结构后,才是结构生物学的起点,进而,对生命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潜在药物分子的设计,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关于结构生物学的妙用,他常举的例子是对抗HIV病毒的药物研发。HIV要在体内进行复制的时候,它需要一种蛋白酶把一个多蛋白切成三段,在年间,有三家公司同时推出了三种针对这种蛋白酶设计的药物,药物分子能抢先结合在蛋白酶发生作用的位点,使得它不能正常工作,这样,尽管HIV可以在体内转录、翻译,却不能够成熟、组装,侵染下一个宿主。
在施一公自己的实验室,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膜蛋白,那里包含着大量制药产业中的重要的药物靶点&&目前已上市的靶点药物中,针对膜蛋白的大约占40%-50%。
施一公曾说,对做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人来说,如果每天一门心思去研究那些跟癌症有关的东西、生产新药&&总之能拿专利、赚钱,他会觉得有拔苗助长之嫌。&因为很多科学发现,并不是你计划之后发现的,而是在充满兴趣的研究中,有意无意才发现的。&不过,这些发现往往对分子制药产生巨大影响,却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在复旦大学的一场讲座中,施一公鼓励那些不知道何去何从的生科院学生,&如果你喜欢科研,就不要轻易地放弃&,他说,并不是毕业后就去大企业任职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在实验室同样有机会,那些跨国企业并不短视。为了证明这个事实,施一公举了一个例子:他认识的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美国教授,某一天忽然接到了著名跨国医药企业的任命,转眼间就成了那家公司研发部的负责人,带领一个上万人的研发团队,而以教学和科研为&一生事业&,即使是对商业毫无兴趣的施一公自己,目前也是5家著名药企的科学顾问。
很多年后,大家不得不承认,科学和商业的分家是阻碍当时美国医学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今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在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的新靶点识别和验证的研究项目。
对中国新药研发的未来,施一公曾表示,中国研制新药的成本远低于美国,因为美国在原原本本地创新,而我国却大多在走破译对方专利的&合法捷径&,短期内这也许是中国制药的唯一出路。&未来十年生命科学行业会大热,分子制药业也会成为其中最大的行业。&
(该文主要内容来自2009年4月对施一公先生的专访)
上一页1下一页
谢小跳 图片编辑:李夏同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一)时间的付出(源于施一公个人博客)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博士生:(一)时间的付出
(源于施一公个人博客)
序:我从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整整16个春秋,但博士阶段的感受仍然历历在目。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13年了,其中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11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实验室的PI。他们的成长过程差别极大,性格、能力也各有不同。应该说,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可以简单地遵循另外一个优秀科学家的足迹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家的成功是不可能复制的。但是,优秀科学家常常具备的共同特点应该对年轻学生有很大启发。&
本文主要来自我在200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入学教育里一次2.5小时的讲座,又综合了一些随后的思考和总结。在那次讲座中,我一再强调,我的目的不是要求研究生完全按照我讲的去做,而是希望从根本上冲击、振荡一下研究生的思考角度,启发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本文很长,分四部分陆续发表出来。】&
1.时间的付出。&
所有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一条真理。实际上,无论社会上哪一种职业,要想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都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有时,个别优秀科学家在回答学生或媒体的问题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成功凭借的是运气,不是苦干。这种回答其实不够客观、也有些不负责任,因为他们有意忽略了自己在时间上的大量付出,而只是强调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因素,这样说的效果常常对年轻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导,因为有些幼稚的学生甚至会因此开始投机取巧、不全力进取而是等待所谓的运气;另外一些学生则开始寻找他们的运气,把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与科学研究无关的事情上面。说极端一点:如果真有这样主要凭运气而非时间付出取得成功的科学家,那么他的成功很可能是攫取别人的成果,而自己十有八九不具备真正在领域内领先的学术水平。&
大约在十年前,著名的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曾经有一封非常著名的email在网上广为流传,这封email是蒲先生写给自己实验室所有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其中的观点我完全赞同。这封email写的语重心长,从中可以看出蒲先生的良苦用心。我无论是在普林斯顿还是在清华大学都把这封email转给了我实验室的所有学生,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一段是这样说的:“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what I consider to be sufficient amount of
time and effort in the lab work. I mentioned that about 60 hr
working time per week is what I consider the minimal time an
average successful young scientist in these days has to put into
the lab work……I suggest that everyone puts in at least 6 hr
concentrated bench work and 2+ hr reading and other
research-related activity each day. Reading papers and books should
be done mostly after
work.”(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的紧张实验操作和两小时以上的与科研直接有关的阅读等。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应该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有些学生读完蒲先生的email后告诉我,“看来我不是做学术的料,因为我真的吃不起这份苦。”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句话表面上是劝学生,实则是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从小就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自己尽量刻苦读书;我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凭借着比别人更加刻苦的努力,综合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我获得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大学阶段,我保持了刻苦的传统,综合成绩全班第一并提前一年毕业。但这种应试和灌输教育的结果就是我很少真正独立思考、对专业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我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阴差阳错之间,我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
可想而知,留学的第一年,我情绪波动很大,内心浮躁而迷茫,根本无心念书、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第二年,我开始逐渐适应科研的“枯燥”,并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有时领会了一些精妙之处后会洋洋得意,也会产生“原来不过如此”的想法,逐渐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一点自信。这期间,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全部修完,我每周五天、每天从上午9点做实验到晚上7、8点,周末也会去两个半天。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开始领会到科研的逻辑,有点儿跃跃欲试的感觉,在组会上常常提问,而这种“入门”的感觉又让我对研究增加了很多兴趣,晚上常常干到11点多,赶最后一班校车从霍普金斯医学院回Homewood
campus(我住在附近)。1993年我曾经在自己的实验记录本的日期旁标注“This is the 21st consecutive
day of working in the
lab.”(这是我连续第21天在实验室工作。),以激励自己。其实,这多少有作秀之嫌,因为其中的一个周末我一共只做了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到第四年以后,我完全适应了实验室的科研环境,也不会再感受到枯燥或时间上的压力了。时间安排完全服从实验的需要,尽量往前赶。其实,这段时期的实验时间远多于刚刚进实验室的时候,但感觉上好多了。&
研究生阶段后期,我的刻苦在实验室是出了名的。在纽约做博士后时期则是我这辈子最苦的两年,每天晚上做实验到半夜三点左右,回到住处躺下来睡觉时常常已是四点以后;但每天早晨八点都会被窗外纽约第一大道(First
Avenue)上的汽车喧闹声吵醒,九点左右又回到实验室开始了新的一天。每天三餐都在实验室,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和晚上9、10点。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11天,从周一到第二个星期的周五,周五晚上做灰狗长途汽车回到巴尔地摩(Baltimore)的家里,周末两天每天睡上近十个小时,弥补过去11天严重缺失的睡眠。周一早晨再开始下一个11天的奋斗。虽然体力上很累,但我心里很满足、很骄傲,我知道自己在用行动打造未来、在创业。有时我也会在日记里鼓励自己。我住在纽约市曼哈顿区65街与第一大道路口附近,离纽约著名的中心公园(Central
Park)很近,那里也时有文化娱乐活动,但在纽约工作整整两年,我从未迈进中心公园一步。&
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每一个我自己的学生听,新生常常问我:“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时候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
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感觉仍很骄傲、很振奋!有时我想:如果自己在博士生、博士后阶段的那七年半不努力进取,而是不加节制地看电影、读小说、找娱乐(当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内容丰富),现在该是什么状况?&
做一个优秀的博士生,时间的付出是必要条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记住我&&&&
还没有账号?
清华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谈生命科学前景
20:33:32&&
  日,清华大学将联合新浪教育频道独家发布2010年招生政策并指导考生估分填报志愿,同时发布百年校庆相关事宜,届时新浪教育将进行网上直播。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老师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您现在关注到的是由清华大学和新浪教育共同推出的名师大讲堂,今天的节目继续进行,和大家关注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学科,我们邀请到的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老师。
  施一公:大家好,很高兴做客新浪,希望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主持人:生命科学学科,听起来很绚。不过不少人对生命科学学科有误解,有人认为生命科学学科就是生物;也有很多人理解生命科学学科会包含医学等等,一定要做解剖。生命科学究竟是怎样的学科?下面又有怎样的专业和方向,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施一公: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纵深出去要讲半个小时。
  简单讲,现在的生命科学学科,作为一个学科群远非20年前可比。简单讲是宏观和微观的生命科学学科。宏观包括大家熟悉的生态、营养、考古、林业、农业都在生命科学的范畴之内,包括医学。微观的生命科学学科在科学前沿的研究上占了很大的成分,这里面有很多分支,像遗传工程、遗传学、发育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结构生物学、病毒学、流行病学等等,至少可以有几十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生命科学学科群是博大精深,涵盖面非常广的,一些考生和家长们心目中想象的生物不一样,大家老是想,学生物要有动物、植物,动物、植物在生命科学占的地位重要,是很小的部分,是2―4%的定位,代表不了生命科学学科的特点。
  同时生命科学这个学科群的博大精深,在社会的地位远远超过单一学科起到的地位,在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相对国际来讲非常的落后。中国处在独特的发展时期。比如说在美国,生命科学整个学科群相当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的综合,在中国很可能是这里面学科的一个,这种区别造成了老百姓和考生家长,包括考生对生命科学学科不理解和误解。
  主持人:大家应该关注一些与国际接轨的学科,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这个学科也会慢慢壮大,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日子当中,像美国这样的学科构成比例。
  您刚才介绍了很多专业方向,本科生进入学科之后,什么时候会确定自己的方向?在确定方向之前,大家会学什么样的课程呢?
  施一公:非常好的问题。生命科学虽然博大精深,虽然有很多分支、研究方向,有很多小的研究学科在下面,但是核心的一些课程,是一致的。基本集中在四大课程,我们叫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学、生物化学。无论你将来是想做微生物学、流行并学、制药还是想看病,无论你是想做小麦育种还是生态实习等等,都需要知道这4门基础课。生命科学尽管是大的学科群,但是它有自己的特点,有基本的入门必学的课程。这些课程会对每一个本科生进行精心教育的课程。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宽口径,适应力很强,从生命科学学院毕业之后,可以继续深造做科学研究,也可以去企业,去研发部门,也可以去转行,去做经管,做其他的东西。为什么要转行呢?这是生命科学的特点,跟社会、老百姓的健康、疾病太紧密了,你学了之后,好比是学了这个社会很大一块基础知识。生命科学也可以叫转行,也可以叫应用,应用性非常强,出去之后是路非常宽的学科。这一点和很多考生家长和考生想象中不太一样的地方。
  主持人:有很多一些非常有名的与生命学科相关的高端的企业,他们在选拔自己领导人的时候,更加愿意用有生命科学学科背景的一些人来负责工作。他们既可以很快增长自己的管理才能,另外最关键的他是很懂业务。所以他能够提出一些很好的方式、方法。
  施一公:非常对。我也想对你这个评论再说两句。
  咱们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学生物难就业。实际上这里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以偏概全的片面性。这个观察本身不错,学了生命科学专业的很多学生,比如说学遗传、发育的等等,如果本科毕业以后,马上就业,有时候比较难。为什么?是因为中国这个社会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制药业是美国最大的产业,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是很容易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制药业,已研发为主的现代制药业,一些高端的生物产业还没有完全的发展起来,中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这时候学生就业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大家毕业学生物的不得去卖试剂,学的用不上,或者去工厂里面做简单的检测。我要说一点,第一点,在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或者是像清华大学这样国内一流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出来是没有就业问题的。我们的立足点并不是向社会输送低层次的简单就业人才,是向这个社会提供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端人才。可以说叫兴业大师,国家栋梁。这个目标是清华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简单一点讲,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从来没有就业问题,三分之二会选择出国深造,读博士,大部分选择去了美国,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有相当一批进入美国的主流大学当教授,做副教授,当美国人的老师。还有一些选择进入美国的大型制药企业做研发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有一些选择在生命科学拿到博士以后,去做跟生命科学相关的,比如说专利申请的律师,进入法律行业。
  我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不学生命科学的博士,而去做生命科学方面的专业的专利申请律师的话很难做,你必须有这个背景。同样的道理,因为有了生命科学博士德训练,你在美国申请读MBA,博士经历等价于你的工作经历,很多考生和家长不明白,他们总觉得,我要到美国,世界上最好的经济管理院校拿MBA,一定要本科学经济管理,这是非常错误的。而且考生、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毕业工作几年之后,这是美国大学最好的经济管理大学的要求,MBA的学位要求。你只要学生命科学在美国读一个硕士或者是博士,学习经验被认为等价于甚至更好于你的工作经验。我们的出路非常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前叫生物系,毕业的学生有美国法律公司的合伙人,美国大医院高级的手术师,心血管科、骨科等等的临床医生。也有美国著名大学里面非常著名的教授,都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现在叫生命科学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的出路非常好,挣钱也很多,根本没有就业问题。即使留在国内三分之一,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像清华大学这样的精英型大学,我个人意见,如果您是学生家长或者是考生,我不希望你们在本科毕业以后匆忙就业,你可以想象,中国的发展十年以后、20 年以后、30年以后,你作为学生会怎么样。面对一个高科技的社会,如果你只有本科的学士学位,够不够?我认为是不够的。在清华这样的学校如果你不利用这样的机会,把自己往前推一步,推上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太亏了。你的立足点也应该是继续深造,我们另外三分之一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不继续深造的学生往往去了非常好的企业和单位,没有就业问题的。我在这儿对大家说一句,当你选择进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时候,作为考生你是不会有就业问题的,作为学生家长不要担心就业问题,不要让社会的无知和偏见影响你孩子的前途。
  主持人:纵观全国其他高校生命科学的学生,他们可能不会有清华大学这样的条件,对于普通学院读生命科学的同学们,你有什么意见给他们?
  施一公: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在国内的大学层次拉的比较开,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我可以很自豪得讲,我们综合科研实力好于美国最好的研究生大学,比如说哈佛、耶鲁还要差一些,但是比一些其他的学校都要强了。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和国际接轨的人才。我们有充分的实力和自信这样做。在我们国家普通的大专院校还没有这个能力,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是大师之大,在教师水平。这些学校对于学生来讲,我个人认为,就业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考虑,这个考虑在社会中得到了一个过多的强调。
  我想说一点,其实这些大学出来的学生有两条出路,一条是就业,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出路,如果你选择就业,无论是选课还是实习,都要想一想怎么样跟你的就业更接轨一定。但是你千万不要排除这些学校也有相当一批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和科研,这条路是很通的。包括在我自己的实验室,我回清华已经两年半了,全职在清华。我的实验室有相当一批学生来自国内二线学校,甚至是三线学校,学校的名气不大,是省里面的大学,但是这些学生非常的努力,本着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想象,很想刨根。
  举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家很关心器官移植,中国每年器官移植需求量和捐献的不成比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将来是生命科学基础的研究。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干细胞的研究,一定会有这么一天,我们可以把普通的人体细胞通过基因,在基因水平上的一些操控,让它转化成人体干细胞,发育成成熟的器官和血管可以移植成人体。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人类的器官移植可以一了百了的解决。
  还有现在我是在参加新浪的访谈,中午打盹会睡觉,睡和醒之间是怎么区分的,这是非常简单的,大家都可以想象,什么叫睡觉?睡和醒是怎么界定的,是神经科学的问题。人的神经思维方面有很多很深奥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把人送到地球的外轨道上,送到月球上,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还非常的浅薄,对人自己的了解非常的浅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还有这么多疾病,这么多需求,有这么多社会健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问题。这方面也反映出,无论你上哪个大学,只要你有这个追求,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门,研究方向也好,专业方向也好去工作和探究。
  主持人:有的学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人数是颠倒带来的,研究生比本科生多,我们学院是不是这样?
  施一公:你这个评论比较有意思。特别好的国外的一流大学,研究生的人数多于本科生,这是事实。咱们国家经过 30年改革开放以后,在某些大学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学校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清华大学本科生的比例稍微低研究生的比例,在生命科学学院内部,我们研究生和本科生基本相当。但我相信,将来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的研究生可能会超过本科生的人数,这也是适应一个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需求。
  主持人: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我特别想知道,本科生的同学有没有可能跟研究生、博士生的同学在一块公事,老师有项目不仅请研究生做,还请本科生同学做,会是这样的吗?
  施一公:会是这样的。清华生命科学学院,在去年实行一项本科生进实验室的研究计划。我们原则上要求所有一年级的本科生选择一个实验室。平均每个实验室要接受2―3个本科生。咱们国家的教育太注重灌输知识,不太注重培养技能,咱们学生背书本背的很好,能力很差,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这个实践,跟生命科学研究相关的主要是在实验中培养。当你遇到前人没有答案的时候,不得不自己去摸索。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来进行研究。本科生刚入学的时候没有这种能力,差的很远。我们让他进了这个实验室,一个本科生会跟着师兄、师姐,博士、研究生一块做实验,逐渐这个学生适应这个科研环境,开始用自己的脑子做尝试。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里面,开始全面实行学生进实验室培养能力的实验。现在我们培养理念是重视能力。我们基础知识很扎实的基础上培养能力。
  主持人:刚才说的是同学们之间的学习氛围,我知道您在生命科学领域当中,顶尖级的专家学者。大家会说你是不是只带博士生,本科生有没有交流?有没有教授也要带本科生的?
  施一公:教授上讲堂是我们学院根本要求,也是清华大学根本的要求。所有做得好的教授都在讲课,而且讲本科生的课其实是我们更看重。本科生是清华的立校之本,任何一个大学本科生都是最受重视的,清华也是这样。无论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都是最优秀的一批教师在讲课。我们的课程和国际接轨,使用一般都是英文原版教材,这些专业课大部分是用英文上的。你不用担心学生听不懂,这些学生到了清华之后,经过基础训练英文都听得懂。不仅我们对学生讲课的环节很重视,很多高年级的本科生,上了三年级,到了毕业班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机会,和国际上一些大师级的教授,从美国、西欧、日本过来进行交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每年有50次―150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我们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正常每个礼拜都会有2―5次,非常的频繁。会有相当一批本科生,大三下学期开始听学术讲座,真正接触到生命科学尖端研究。对我们中间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人是非常难得的。他们有机会向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等等,和他们交流,虽然这些问题很简单,但是我们鼓励学生问问题,在提问题上没有对与错,只有深与浅,跟能力有关。我相信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也非常珍惜这种机会。每一次我们讲座,海外的教授来讲,都会有本科生来。
  主持人:刚才我们通过跟学长、老师们之间的沟通,我听到你也说到给大家进实验室的机会,动手的能力。除此之外,您觉得一个同学学生命科学,如果想成才的话,还需要怎样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呢?
  施一公:非常好的问题。我先说内在条件,再评价一下外在条件,所谓清华能提供的环境。
  内在条件,我非常强调一点,任何一个进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我也希望你的家长支持你这样做。希望你立足高远,不要满足于4年学士学位一毕业就马上进入,把自己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你只要这样想,我们一定可以把你培养成这样的人才,这是我们郑重的承诺。希望你可以立大志,而且尽量不要放弃,当你遇到困难,我们可以支持。我希望每一位申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都不要放弃。
  外在,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加强培养。我举一个我本人的例子,将近4年之前,有一个学生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前,高三的时候就来找我,就说施老师,我希望到清华以后,能够得到您的指点,我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这位学生想学医,临床医学,我说可以。他跟我约了,希望每两个月谈一次,我也同意了,过去三四年,他会到办公室来找我,我不知道谈过多少次,应该不下十次,甚至可能是20次、30次。他每走一步,我都给他我的建议,对他来讲,我是师傅,他是徒弟,一个成长就是师傅带徒弟这样的过程。清华大学我们会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因材施教,这跟学生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学生很内向,不太敢问,这时候希望我们的辅导员尽量注意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想法很多,因为性格问题不说出来,我们会关注这个问题。总得来讲,我们跟学生交流有很多方面,我们计划对即将进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的学生,做讲堂,我们会请做的非常优秀的大师级的人才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组织我们的教授,很多教授是从海外回来的,定期举办教授和学生的对话,我们也希望推广学生和教授,师傅和徒弟这种关系,我们正在制定这样的计划,希望每一个教授承担2―3个学生,固定咨询、指导,学生可以把心里话讲给教授听。教授是过来人,对很多问题看的很清楚,学生受社会影响很深,受周围环境影响很深,对很多问题看不清,容易走弯路,有时候走错路。这时候需要教授跟学生聊聊,开诚布公,把话说清楚。
  我上个礼拜用了两个半小时和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座谈,给他们讲讲生命科学发展的动向,生命科学的特点、前途。大家对生命科学的前途不太清楚,有些书本上看不到,需要有人帮他们答疑。
  主持人:刚才有一个故事特别打动我,就是跟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在我眼中这个同学一定是非常喜欢,否则不会鼓起勇气说我有问题要跟你交流。所以我下面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有一些学科容易出成绩,有一些学科研究的人不多,听起来很冷僻。生命科学全世界都在研究,是不是出成果很难,但凡我到的,以后有无数的科学家考虑过了,在这么多的成果当中,怎么开辟我的一条道路,取得我的成果呢?
  施一公:评论和问题问的非常好。你这个评论是对的,生命科学在国外做的人非常多,在世界上。我举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无论对考生还是对学生家长都应该是一个启发。
  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有一个论文叫SCI,凡是能到这个文章算是比较好的文章。在世界范围内所有这样的文章,大生命科学,除医学之外的生命科学,以及医学在一起,正好是50%。就是说全世界范围内50%的文章来自于生命科学。这个数字在中国是多少呢?是20%,意思就是说中国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研究的范畴远远低于世界,需求是远远大于世界。这个数字看美国前十所一流综合性大学,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大学,不包括比较小的学校,只看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在这些大学里面发文章,生命科学加上临床医学在一起,占的比重是61%。就是一所像哈佛大学这样学校,大部分科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在了大生命科学方面。这个领域的需求非常之强劲,最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个数字在继续扩大。我甚至觉得再过20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70%。
  比如说在麻省理工,新浪网上任何一个老师不会不知道麻省理工。MIT的发展会给大家很好的启发,60年以前,没有人做生命科学,是做工程的。大家可能不知道,现在在麻省理工,20%的教授在做生命科学,甚至多于任何一个工程方面的分支学科。麻省理工的校长是一个神经科学的专家,是麻省理工第16 任校长,这件事情是挺不可思议的。一个工程型大学为主的美国的王牌大学,经过60年的改变,成了生命科学为龙头的一个大学,而它的校长是一个女的神经科学专家。如果你对这个例子不觉得惊讶,我可以举很多其他的例子。就是生命科学成了所有学科的核心和前沿学科。比如说材料科学向生命科学靠拢,它最大的应用是在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应用很有限,除了飞机、宇宙飞船,再想不出什么应用。生命科学可以想像,微观的元器件,比如说每一件我们总会有微小器官。材料科学向生命科学靠拢。以前我在普林斯顿大学,材料系的教授到生命科学院来兼职,生命科学的教授不会到材料学科兼职。生命科学实际上起了非常核心的作用,这里面的问题不断出现,问题的出现远远大于它的地位。生命科学里面的问题不仅不会被研究完,反而会因为其他学科的介入在加强。很多原始的生命科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有无穷多的问题。
  生命科学的问题不仅不会枯竭,而且会越来越多。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生命科学的发展远远不够,将来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不要研究这个问题撞车的问题,只会有更多的问题。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行,无论你的兴趣出自哪一方都会找到相关的,因为生命科学这个太大了。
  主持人:下面我问一个很敏锐的问题,有很多的专业是需要天赋的,如果没有这个天赋的话,想从事一个学科很难,生命科学学科究竟需不需要同学们有天赋?
  另外有很多农村的同学会认为,从小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也没有听到这种很绚的名词,我认为根本不适合学生命科学,您对于这种观点有怎样的解答?
  施一公: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我觉得生命科学适合很多学生来谈,因为跨度很大。我自己以前在中学的时候,我的数学、物理非常强。我当时是河南省1984年全国数学联赛全国第一名,物理联赛是河南省一等奖。但是我当时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你的数物知识强,可以在生命科学得到应用,没有问题。现在生命科学有很多分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一些通过计算、分析要求很强的生命科学的学科,对你的数理基础要求非常严。还有一些描述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对数理要求很少。我以前在美国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博士研究生,他直到读研究生阶段了,连最基础的初中生都会学的三角函数这些东西他都不清楚,他也可以学生命学科,而且做得不错。因为生命科学有些分支非常偏重于理性思维,像我说的数理强的。另外一些特别感性,很多学生进来都可以找到自己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我认为生命科学是一个门槛相对很低,但是往下学的时候,要求会逐渐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你可以找到自己方向的学科。
  和很多其他的学科不一样,比如说数学,这种思维方式的要求是一致的。像物理、工程可能偏重于逻辑思维,特别要求数理基础。生命科学不一样,不同人进去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自留地,是很有吸引力的学科。
  主持人:大家不用有太多的担心,太多的负担在身上。
  施一公:对。
  主持人:如果我们在节目之余,还有什么样的想法想跟老师沟通,或者说想对这个学科有更多的了解的话,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方式,供大家查询?
  施一公:这一点尤其重要,咱们国内的媒体和舆论对生命科学总体来讲,不够客观,不够了解,所以说学生一定要找到好的渠道去了解这些情况。因为国内的生命科学尤其是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发展非常之快,我们在过去3年里面,就引进了40多位主要是美国回来的教授,教学科研能力极大的增强。
  对清华大学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有三种联系渠道,一种是联系我们的招生负责的老师,比如说有志于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可以直接联系生命科学学院的刘栋教授,电话是,他也是我们一个近期引进的教授,骨干教师,他会对大家的问题尽量进行解答,如果他解答不了的话,可能会找我们的教务人员帮忙。
  有志于报考清华大学生医工程专业的,它是清华大学的特色专业。可以联系王广志教授,生医工程是介于工程与医学之间的学科,像医疗器械改进,系统神经工程,器官工程,比如说干细胞这些东西,都会跟生医工程联系。他的电话是,也可以上网查询,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都可以找到刘栋教授和王广志教授的联系方式。
  第二种方式是可以直接上清华大学的主页,找到生命科学学院的网页,也可以找到清华大学医学院的主页。
  第三个联系方式可以电话预约,预约生命科学或者是医学院办公室管教务的老师直接来学校参观。生命科学的教务办公室李运燕老师可以负责,电话 。还有医学院综合办公室可以找刘老师咨询,他的电话是。
  如果你对学生命科学很有志向,欢迎你来咨询。如果某个渠道不畅通的话,我们一定会做一个比较好的解答。
  我们有一个实验班,去年在新浪网访谈的时候也讲到,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实验班,针对临床医学和药学的高端人才,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培养方式,简单讲可以说是高中毕业以后,到清华大学,我们设计了八年制,博士学位出口实验班,基本上采取3.5+2+2.5的教授方式,前三年半在清华大学打基础,要么是临床医学,要么是高端的医药创制,就是药学。三年半以后,我们会送到国外最优秀的医学院学习两年,以科研为主,可能会学一些课。这两年里面会和国际接轨,会讲英文,会做一个很深的学术问题的研究。然后最后两年半再回到清华大学,做药学继续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入临床的实习阶段,这样培养的学生有一个什么特点呢?他们可以把前面两年在国外研究方面的经验,科研的经验用在制药研发和创新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医学转化的研究上,可以在临床的观察中发现问题,真正用科学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我相信这些人会成为中国将来的医学药学的顶尖人才。这个班今年第一次通过高考招生的形式向全国统一招生。应该说是我们的特色班,是跟国际接轨的特色班。
  主持人:节目要接近尾声,还有没有要叮嘱大家的?对同学们还有怎样的祝福,做一下节目的小结?
  施一公:简单说两句,我觉得各位马上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我想说的话就是首先祝福你们在高考中发挥水平,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第二条,希望你们认真考虑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的医学院作为将来发展和培养的基地。
  第三条,无论你们是否报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无论能否录取,我都希望你们立大志。我今天没有机会跟大家讲那么多,你只要有比较远大的志向,不放弃,不太受这个社会世俗的干扰,一定能成才,希望大家走自己的路,不要轻易被社会影响,我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如果你真的对生命科学有报复的话,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才会胜利,优秀才会卓越,才会在这条道路上正到人生的方向,再次感谢老师来到聊天室跟大家交流,感谢在线网友的全程关注,本次聊天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清华名师讲堂 感受学科魅力之生命科学(1)
清华名师讲堂 感受学科魅力之生命科学(2)
清华名师讲堂 感受学科魅力之生命科学(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宁是施一公的老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