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战国 全面战争争魏国兵秘籍

飞扬二群:
查看: 11030|回复: 48
借用魏国兵制谈谈对诸葛亮“连弩”“木牛流马”研究的几点看法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支持飞扬,轻松注册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说到三国不得不谈诸葛亮当年制作的“连弩”和“木牛流马”,这也是历代吹捧得最高的东西,世之人都为此津津乐道,不知其玄妙之处在哪里,并以想象而造,灌以不同的专利引以为豪。“连弩”本就是西汉就有的普通的弩,只是可以一次射出多支弩箭而矣,诸葛亮不过是稍改了一下,能够一次打出十支箭,并不是现在的人造的这样。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损益”详细解释1. 增减;盈亏。2. 黜陟,升降。“元戎”——《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朱熹 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驍骑十万,元戎轻武,长轂四方,雷輜蔽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元戎十乘,驱 卫 霍 於前军;甲士三千,列 孙 吴 於后殿。”《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折衝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早在《汉书·李陵传》就有这样的记载:“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服虔曰:“三十弩共一弦也。”张宴曰:“三十絭共一臂也。”颜师古曰:“张说是也。”(《汉书》卷54《李广苏建传附李陵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63年版,页2454。)
又有清姚振孙《汉书艺文志条理》卷4引宋刘攽曰:“三十弩一弦,三十絭一臂,皆无此理,妄说也。盖如今之合蝉或并两弩共一弦之类。”
还有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引叶德辉曰:“汉郭氏孝堂山画像,猎者以弓仰地,一弓三矢,以足踏之,盖古连弩射法之遗。”(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04页。)
诸葛亮的连弩是根据阵法损益连弩而成,并不是一弩可以连续射击,而是多弩连射,一弩十矢俱发。根据魏国兵制和蜀汉兵制组织结构相同,“車駕四馬,率三萬軍,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馬,凡五人”;又根据五伍为兵的原则,所以可以看出是两人蹬桩,一人添矢,两人执射这种协作的方法,而使用这种器械。“咸得其要”就是说做的东西全都按照这样方法要领,基于阵法“损益”连弩而成,而本身在东汉后“虎贲校尉掌轻车”并入了“射声”,成为轻车载射,所以诸葛亮的连弩也是列阵时在车上使用的,而不是现代人根据前人之言片语,想象而造,现在人搞的连续射之弩,不要说用来杀穿了甲胄的人,20米的射远连杀死一只鸡都难。而要同时射出10支长八寸的铁矢,能够贯穿铁铠甲杀死穿着的人,没有强有力的弓臂是不可能的,依一个人之力也是不能蹬开弩弦的,需要多人协作,两人专门负责上弦,一人专门添矢,另外两人轮番执射。所以诸葛亮的连弩是一种车载,尺寸很大的,多人以足蹬弦的一次射10支铁矢的“连弩”,又通过多人协作实现轮番执射。西晋的马隆招募士兵要求腰引开弩要达到三十六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根据各种文献资料考证汉代一斤合250克,二斤合今一斤(市斤),每斤250克,十六两秤,所以一钧有7.5公斤,一人腰引开弩三十六钧合270公斤,这只是一般的一弩一箭的力量,而要同时射出10支铁弩箭,没有500公斤以上的弓臂引力都不要提是诸葛亮的连弩。
在出土的西汉《尹湾汉墓简犊》载[182]连弩床1具[103]连弩车五百六十四乘。说明“元戎”“连弩”早在西汉就有。这已充分说明了诸葛亮连弩就是“元戎”连弩车的改型。而在江陵楚墓出土的战国晚期一件双矢并射连发弩,其能够连续发射的关键是发明了矢匣组合机构,巧妙地利用了物体重力下落原理,使弩矢能落槽,自动进人发射管孔。矢匣装满共20支矢,每次射出2支,可以连续发射10次〈作者:李斌 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文章出处:中国历史文物 2002年第5期 30-39页)然而根据此原理尺寸做出的复制品射远20米,据说放大尺寸后可射100米。战国晚期江陵楚墓出土的双矢并射连发弩和后世清代连发弩都不是车上用的,在明代巨著《天工开物》和《武备志》中对连弩箭盒的形状,发射原理都有详细的描述。而明代邱浚在《大学衍义补》里说:“自古弓弩之制,其最善者汉称大黄、唐称伏远,宋之神臂克敌其最也。其制略见于史,谨录于此,使后世留心边事者,或因其名而得其遗法,想像而造之,以为中国之长技,是亦御边卫民之一助也。”汉的大黄、唐的伏远,宋的神臂在明代都是按之言片语想像而造之,在清代再想象个诸葛亮的连弩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根据明清所造发射速度可以达到10秒10箭,射程140米,但都不是一次能同射10支箭,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连弩和它们是没有关联的,是不同的两种器具。通观后世人所作同时发射多支箭的连弩射远难以超越20米,而放大尺寸后的弩复制品已非原品故不在研究范围内,以我研究判断此种连弩纯属儿童玩耍之物,绝非实用兵器,也和诸葛亮的连弩没有关联。
-----------------------------------------------------------------
1、南北朝时南齐祖冲之认为,“木牛流马”属于“一器”,是不用风、水和人力为动力的“自运”机械工具(见《南齐书.祖冲之传》)。
2、北宋陈师道认为,木牛是蜀中的“独推小车,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见陈师道《后山丛谭》卷四)。《宋史.杨允恭传》和明末诸葛亮第三十六代孙诸葛羲在《孔明全集》中,都持这种观点。
3、北宋高承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普通的手推独轮车,民间谓之“江州(重庆一带)车子”(见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小车’条)。清张澍在《诸葛亮集·制作篇》中引《稗史类编》也记载了这一段话。受高承影响,清初毛宗岗在《全绣像百二十回三国演义》通行本中,把木牛流马也画成了与宋代“江洲车子“类似的手推独轮车。现代机械工程学家刘仙州先生不但认为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而且认为这种独轮车是蒲元、廖立等人集体创议被诸葛亮采纳,给它起了一个新颖的名字叫“木牛流马”,因为东汉时期就已经有独轮车。他还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木牛流马为“木马”,可能木牛流马就是因为“无牛马而能行”得名①。现代史学家史树青先生也撰文赞同刘仙州的观点②。此说影响较大,后世多引用此观点。
4、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流马是改良的木牛,前后四脚,即人力四轮车”(见《中国通史》第二册)。
5、孙机先生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人推畜拉的车子,可以运载粮食500斤左右(见《农业考古》1986年第一期)。
6、陈从周、陆敬严先生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具有特殊外形及特殊性能的独轮车,即木牛行进时人或畜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而流马不是四轮,与木牛大致相同,行进不用人拉,仅靠人推,车身狭长,车形似马(见《文汇报》日版)。
① 刘仙州《我国独轮车的创始时期应上推到西汉晚年》 文物?? 1964年第六期
刘仙州《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科学出版社????1963年6月版
② 史树青《有关汉代独轮车的几个问题》文物??????????1964年第六期
引自《关于对诸葛亮“木牛流马”研究的几点看法》郭清华: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
建兴九年(231年)春,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
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可以看出木牛和流马不是同时用的,也是不同的东西。
而本人认为木牛流马也是根据阵法所用车辆或舟船改造而成。根据前文阵法用车,五车为一队,每车有72人步兵,可以横排8人,纵排9人列队护车。由于在山地用兵,这些“射声”轻车军不能前出作战,只能将其用来运粮,将轻车改成“木牛”,用“流马”传送的方法,就象今天我们击鼓传花一样,将步兵在道路上每段分开排列,每一队负则一段距离,这就是“木牛”推车的“损益”方法。“流”通“留”为停留,停止之意;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马的古字“码”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又如:马子(筹码)。《礼记·投壶》: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为繁体字:碼??汉字首尾分解:石马??汉字部件分解:石马。所以“流马”就是以每段距离传送的方法,这样做是劳逸接合的“损益”,也就是“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这段古文的含义。至于它的制作方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又有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三国志卷二十八 魏书二十八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邓艾五必出见于三国志,“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所以“流马”也有可能是单指船载的方法。《易·系辞上》讲的“旁行而不流”。马的古字“码”指船码头,也是可以这样解的。实地考查古战场,栈道沿江而设,江水有缓有急,用船载的方法分江段设活动码头,放流“流马”也是可信的。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楼主愤青甲于 06:29发表的 借用魏国兵制谈谈对诸葛亮“连弩”“木牛流马”研究的几点看法 :
说到三国不得不谈诸葛亮当年制作的“连弩”和“木牛流马”,这也是历代吹捧得最高的东西,世之人都为此津津乐道,不知其玄妙之处在哪里,并以想象而造,灌以不同的专利引以为豪。“连弩”本就是西汉就有的普通的弩,只是可以一次射出多支弩箭而矣,诸葛亮不过是稍改了一下,能够一次打出十支箭,并不是现在的人造的这样。.......木牛流马不是说没法还原复制的吗?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楼s888nj于 12:42发表的&&:
木牛流马不是说没法还原复制的吗?应该是的,没有原本实物和图像资料作为参照,是不能讲复原的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战国策》曰:苏秦为楚合从,元戎以铁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艺文类聚卷六十 军器部)
战国策 附录 帛书释文
〔一二〕札记自注云:「苏秦为楚合 从,元戎以桚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桚---夹桚__旧时酷刑之一。用绳联结的五根小木棍痛夹手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口技》:“忽究出铺中奸情,遂施夹桚。”
桚子 ---旧时夹手指的刑具。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木烛臺十八副,桚子十副。”
看来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并不是诸葛亮的杰作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3楼愤青甲于 21:31发表的&&:
《战国策》曰:苏秦为楚合从,元戎以铁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艺文类聚卷六十 军器部)
看来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并不是诸葛亮的杰作苏秦的故事,讹传颇多,甲兄在征信时要注意啊。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4楼林苑竹于 22:07发表的&&:
苏秦的故事,讹传颇多,甲兄在征信时要注意啊。西汉末年的刘向可比孔明早多了,呵呵.这里说的是元戎轻武与苏秦这人物无关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元戎以桚为矢,这就说明这个矢是象桚这个夹手指的刑具,是用线连在一起射击的,如果写成元戎以铁为矢,那就难怪后世之人扣破脑袋也想不出了[s:83][s:82]哈哈哈哈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墨子·备高临》:“备临以连弩之车。”《汉书·李陵传》:“陵军步鬭树木间,復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 颜师古注:“ 服虔曰:‘三十弩共一弦也。’张晏曰:‘三十絭共一臂也。’”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连弩又有称作“連鐖”的。鐖,通“ 机 ”,机括。
《淮南子·齐俗训》:“若夫工匠之为连鐖,运开阴闭眩错。”高诱注:“连鐖,鐖发也。”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以上记载,都比诸葛亮要早。
至于这些记载的“连弩”,是不是就是诸葛亮发明的那种“连弩”,则还要加以考证了。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一字之差,开了个千古玩笑,使后人为了连弩而再连弩想破脑袋瓜[s:82]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0楼愤青甲于 22:49发表的&&:
一字之差,开了个千古玩笑,使后人为了连弩而再连弩想破脑袋瓜[s:82]哪个字?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8楼林苑竹于 22:47发表的&&:
连弩又有称作“連鐖”的。鐖,通“ 机 ”,机括。
《淮南子·齐俗训》:“若夫工匠之为连鐖,运开阴闭眩错。”高诱注:“连鐖,鐖发也。”鐖 是弩上发箭的机关(板机),这个机关就是连鐖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1楼林苑竹于 22:52发表的&&:
哪个字?《战国策》曰:苏秦为楚合从,元戎以铁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艺文类聚卷六十 军器部)
战国策 附录 帛书释文
〔一二〕札记自注云:「苏秦为楚合 从,元戎以桚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红色的字[s:60]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是桚就对了,一切问题就搞清了,弩还是弩,连弩发的是连在一起象桚的箭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5楼愤青甲于 22:58发表的&&:
是桚就对了,一切问题就搞清了,弩还是弩,连弩发的是连在一起象桚的箭那《墨子》所说的连弩,是这个吗?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6楼林苑竹于 23:01发表的&&:
那《墨子》所说的连弩,是这个吗?《墨子·备高临》:“备临以连弩之车。”就是车载的大弩,就是这个.[s:83]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7楼愤青甲于 23:05发表的&&:
《墨子·备高临》:“备临以连弩之车。”就是车载的大弩,就是这个.[s:83]那文献记载连弩最早出现的年代就不是西汉了,还要再往前推不少。
墨子本人是能工巧匠,墨者都是行家里手,存在制作这种器械的可能性。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8楼林苑竹于 23:14发表的&&:
那文献记载连弩最早出现的年代就不是西汉了,还要再往前推不少。
墨子本人是能工巧匠,墨者都是行家里手,存在制作这种器械的可能性。好象这种大弩是有出土的,是车载的,只是不知道它其实就是连弩,很多人没有从箭上去想,想了也不敢求证,他们只是在弩上想问题,而没有想到弩与连箭合用才是连弩[s:95]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1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19楼愤青甲于 23:25发表的&&:
好象这种大弩是有出土的,是车载的,只是不知道它其实就是连弩,很多人没有从箭上去想,想了也不敢求证,他们只是在弩上想问题,而没有想到弩与连箭合用才是连弩[s:95]可以另外专写一篇论文,做好发表准备了。
结合兵制来研究兵器,结合军制和兵器来研究甲胄,是好的方向。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自周之亡,秦汉阵法,不复三代。其後诸葛独识其遗制,以为可用,以取天下,然相持数岁,魏人不敢决战,而孔明亦卒无尺寸之功。岂八阵者先王所以为不可败而非以逐利胜者邪?
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九 兵考一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在线时间 小时
我第一次看中央十的那个神马复原诸葛连弩的节目的时候,就觉得可笑。象铅笔一样放在箭匣里发射,那箭连尾羽都没有,弹道可想而知。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神马不是连弩,而是才是连弩。他是如何一次性将箭发射出去的呢?
PS: [s:81] 当初我说流马可能是船的时候,你可是反方代表。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22楼95飞龙在天于 00:17发表的&&:
& &我第一次看中央十的那个神马复原诸葛连弩的节目的时候,就觉得可笑。象铅笔一样放在箭匣里发射,那箭连尾羽都没有,弹道可想而知。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神马不是连弩,而是才是连弩。他是如何一次性将箭发射出去的呢?
PS: [s:81] 当初我说流马可能是船的时候,你可是反方代表。[s:95]不是反方代表哦,本文开篇说的就是船哦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在线时间 小时
回 23楼(愤青甲) 的帖子
你神马时候才告诉我神马是青甲泥?&&[s:65]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Re:回 23楼(愤青甲) 的帖子
引用第24楼95飞龙在天于 00:36发表的 回 23楼(愤青甲) 的帖子 :
你神马时候才告诉我神马是青甲泥?&&[s:65]青甲是神马?我也不知道,只有加个愤字才知道[s:60]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在线时间 小时
回 25楼(愤青甲) 的帖子
你不愿意说青甲,咱就还说说弓弩与甲胄。
我有一段幼稚的反动言论,也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我贴出来你看看,轻拍,表打脸。 [s:64]
西罗马帝国倒下后的欧洲很像我们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外,贵族战士还是保持着优势,但是其维持的费用高昂使得规模始终不大。比如,11世纪几百个骑士就拿下了西西里,几千个骑士就拿下了耶路撒冷。
欧洲之一变来自意大利城邦,在这个教皇和皇帝交叉地带上,城邦国家以商业化运行,以行会选举代替世袭贵族统治。通过雇佣军打败了德法的重骑兵和土耳其的轻骑兵。这个部队的伟大神器除了回归的长矛还有弩弓。和沉睡强调的不同,世界上最好的弩来自欧洲,因为中国人始终坚持“筋、角、木、丝、漆、胶”这六材。而意大利人用的是弩钢。
骑士是不会轻易的走下历史舞台的,他们通过更好的甲胄来提高防御,而弓弩手同时也在改进钢弩,这很像现在坦克的甲蛋之争。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在火器出现后很长时间里,它们并不是什么利器。但是在第二个青铜时代结束后,火器和大西洋欧洲国家确立了优势。使得无论是骑士还是城邦国家;板甲还是钢弩都成为浮云。
所以,我个人认为板甲是特定历史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产物,是恐龙妄图通过自我完善而存活的挣扎,全然不知它们的出路在于展翅飞上天空。
老周和愤青则认为板甲是甲胄的终结状态,非欧国家无法超越。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Re:回 25楼(愤青甲) 的帖子
引用第26楼95飞龙在天于 01:27发表的 回 25楼(愤青甲) 的帖子 :
你不愿意说青甲,咱就还说说弓弩与甲胄。
我有一段幼稚的反动言论,也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我贴出来你看看,轻拍,表打脸。 [s:64]
.......我是这么看的,从材料的角度出发,中国的材料比不上欧洲,但是中国人的仿生学搞的好,用材料的几何尺寸解决了材料不好的难题,特别是汉代和唐代.你的问题是把各个朝代都整一块了,这样很难论述清楚.其它几个朝代中国甲胄很糟糕.
中国人始终坚持“筋、角、木、丝、漆、胶”六材,这是复合弓弩,这种材料蓄能优于钢弩,但是有个缺点,就是怕水.
而在欧洲火器对板甲与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欧洲火器当时远比中国强,中国当时的甲胄是很糟的,所以这一时期不可比了.非要比,这个结果就是那段屈辱的历史.欧洲火器的进步使欧洲板甲停留在了终结状态,而中国在欧洲火器面前停留在棉甲与布面甲状态.
在我看来中国人更注重穿着的舒适度,棉甲与布面穿起来的感觉决对比那种钢铁裸露在外面的舒适.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引用第22楼95飞龙在天于 00:17发表的&&:
& &我第一次看中央十的那个神马复原诸葛连弩的节目的时候,就觉得可笑。象铅笔一样放在箭匣里发射,那箭连尾羽都没有,弹道可想而知。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神马不是连弩,而是才是连弩。他是如何一次性将箭发射出去的呢?
PS: [s:81] 当初我说流马可能是船的时候,你可是反方代表。  如果现代人绞尽脑汁也无法“复原”木牛流马,那么古书上天花乱坠的吹嘘显然就是完全不可信的。
  因此我认为: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如飞龙君所说的船。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金钱 飞扬币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Re:Re:回 25楼(愤青甲) 的帖子
引用第27楼愤青甲于 02:04发表的 Re:回 25楼(愤青甲) 的帖子 :
我是这么看的,从材料的角度出发,中国的材料比不上欧洲,但是中国人的仿生学搞的好,用材料的几何尺寸解决了材料不好的难题,特别是汉代和唐代.你的问题是把各个朝代都整一块了,这样很难论述清楚.其它几个朝代中国甲胄很糟糕.
中国人始终坚持“筋、角、木、丝、漆、胶”六材,这是复合弓弩,这种材料蓄能优于钢弩,但是有个缺点,就是怕水.
而在欧洲火器对板甲与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欧洲火器当时远比中国强,中国当时的甲胄是很糟的,所以这一时期不可比了.非要比,这个结果就是那段屈辱的历史.欧洲火器的进步使欧洲板甲停留在了终结状态,而中国在欧洲火器面前停留在棉甲与布面甲状态.  除了中国古代制甲水平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方专制主义国家对一般民众、对普通士卒缺乏基本的人权观念意识。
旭日出东方,精彩在飞扬。飞扬军事()欢迎您~
Powered by Discuz! X3.1&
Comsenz Inc. Designed
Powered by
X3.1 Desig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0418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