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联校模联好多教师在职不上班不知道怎么回事

妈妈的自传:乡村女教师
乡村女教师
我的自传&&&
一、苦涩的童年——我的童年时代
二、艰难的青年——我的学生时代
三、奋斗的成年——我的创业时代
1、我的工作
2、我的婚姻
3、我的孩子
4、我的婆媳
5、我的妯邻
6、我的娘家
7、我的爱好
8、我的日记
9、我的感受
四、幸福的晚年——我的悠闲时代
1、同事赠言
在这春风送暖、鸟语花香的四月天,读完刘翠英同志撰写的三百余页、六万余字的自传《乡村女教师》,掩卷沉思,百感交集。刘翠英同志是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一平垣公社任教育指导员时,一平垣七年制学校代数学课的一名教师。当时山区女教师甚少,又加刘翠英同志是山下人,显得更是难能可贵。转年三十余年过去,一个年轻、活泼、能干、勤快的青年,成了一个近七十岁的退休老教师。真是光阴似箭,人生苦短,才见东方旭日升,转眼西边夕阳红。人常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乡村女教师》就是刘翠英同志经历人生、品味人生、谱写人生的真实写照,是刘翠英同志走过春花秋月、夏热冬寒、人生四季坚定而深刻的足迹,是刘翠英同志在人生道路上处人处事、工作学习、奋力拼搏、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一个缩影。有志者事竟成,志向可以决定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刘翠英同志就是将两者结合,成就了自己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综观刘翠英同志的平生,她坚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五个台阶,终于圆了当一名好教师、做一名好校长的梦。这五个台阶是:艰难困苦的童年,勤劳好学的少年,奋力拼搏的青年,开拓进取的壮年,幸福快乐的晚年。
刘翠英同志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生她养她这块田野上的教育事业。其中的四个亮点,是她倾力追求的结晶,也是她对教育事业这个宏伟大厦上添的砖,加的瓦。
实践:在从教的三十五年中,刘翠英同志始终如一的实践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实;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树立:在三十五年的工作中,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刘翠英同志的心中始终树立着五种精神,这就是:虚心好学、实事求是的园丁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人梯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蜡烛精神;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黄牛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
总结:集十余年的领导经验,在办学上刘翠英同志总结出三抓经验:抓先进办学思想;抓科学办学模式;抓现代化办学手段。正因为重视了三抓,凡她工作过的学校,都办得有声有色。就拿刘翠英同志任校长时的魏村初中来说吧!这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贫穷半山区初中,生源不足,质量差。经刘翠英同志的奋发拼搏,科学管理。与当时的界峪初中(校长韩素兰)、泊庄初中(校长周俊陶)、大苏初中(校长张金庆)齐名,无论普及率、升学率均遥遥领先于全县40余座初中,被县领导、广大群众誉为临汾县质量最好的四块金砖初中。无怪乎当时的东西两县、城内的家长蜂拥送学生而来,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培养人才的摇篮。
结论:几十年前的一个弱女子,经历了人生的风雨雪霜,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她,一个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如今赢得的是:春色满园,硕果累累,儿女成才,桃李满天下;夫唱妇和,欢度幸福晚年,喜在眉梢,乐享天伦。纵观刘翠英同志的精彩人生,可谓:
呕心沥血数十年,矢志不渝磨一剑。
教书育人结硕果,桃红李绿春满园。
遥想翠英当年,艰难困苦,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励精图志,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成就一代教育精英。
喜看翠英今朝,功成名就,桃李芬芳,德高望重,心系家园,忠孝仁慈,健康快乐,谱写一曲幸福乐章。
(本序作者系原临汾市教育局人事室主任)
教坛女强人
——刘翠英自传读后感
刘翠英同志利用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写了一本自传《乡村女教师》。她把厚厚的一大叠誊得整整齐齐的书稿交给我,让我写个“序”。她的经历很感人,促使我一口气读完了书稿。看后感触良多,写下了这篇“读后感”,权当序言,望能笑纳。
翠英同志长我一岁,上学时高我一届,高小和初中都是同学。工作后,她又两次上一平垣任教,又为同事。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1971年暑期全县教师在刘村中学集训时我因青霉素过敏几乎要了命,翠英同志是抢救人员中最突出的一个,她骑自行车到刘村医院为我取抢救药物时跑得车子链子掉了,也顾不了许多,马上求过路的一个陌生人搭上链子就跑,为我赢得了抢救时间。这件事使我终生难忘。
今天又读了她的自传,我深深为她的苦难经历和辛勤忘我的工作精神所打动。尤其是她的童年和学生时期经历的痛苦及灾难,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我佩服她的记忆力,竟把过去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写得那么详细。她的自传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她本人是当代教师学习的榜样,自传很值得一读。
刘老师不愧为人民的好教师,她不论为人女儿、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还是为人师,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都做得很优秀,很出色,堪称女强人。作为同学同仁的我,真为有这样的同道同志而深感荣耀。感慨之余,吟赋如后,廖表心意。
满纸苦难史一把辛酸泪可怜吾辈人尝尽人间味
奉劝下一代莫忘老一辈少年能吃苦长大才富贵
寒门出才女贵人多遭难教坛女强人女中好英贤
苦难磨砺人意志铸辉煌好人有好报老来福满堂
2008.6.1
(本序作者系尧都区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原临汾市一平垣乡教办主任)
退休后,我利用闲暇时间,把自己的经历整理出来汇编成册。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他们的父辈工作、生活得多么艰辛,牢记历史,受到启发。激发他们在学习上刻苦认真,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上敬业求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国家,为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我文学水平差,没有优美的词汇形容,也没有精典的语句描述,只能把自己真实的生涯和经历记录下来。文不成章,理不通顺,若有读者,望能笑纳。
我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同志们,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全家幸福!
一、苦涩的童年
——我的童年时代
距临汾城西北方向五十多里地的魏村镇西,一面五里长的黄土高坡上有个西郭村,这就是我的故乡。村西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就到了一平垣山区,村南是从西山延续下来的深山沟,村里的窑舍靠沟的北坡依山梯形建筑。1941年农历5月24日,我就出生在从沟上向沟下走的弯子里一户农家。
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父亲刘春芳被征去当兵,从我记事起就是我和母亲左雪花两人同已经是两层伯父关系的伯父们生活在一起。
父亲排行最小,村里人称他老六,母亲当然是六婶啊!母亲每日里和伯母们做饭,她孩子少,比伯母们小,自然干的活儿多。三十多口人在一起吃饭,按老少、男女一拨一拨轮着吃,我们叔伯兄弟姐妹十六个,大的不用管了,我们小些的在大人们的关照下围着大磨盘吃。日子长了,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还供着几个大哥大姐们上学,饭越来越稀,馍越蒸越小,慢慢供不应求了。长时间内都吃的杂面饭,就是用小麦、大麦、豆子、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混磨成的面。后来又吃成圪穗,就是青黄不接时把快成熟的小麦穗剪下,搓成颗粒倒在磨眼里磨,我们眼看着从磨缝中挤出来的面穗就抡着揪的吃,那时侯觉得真好吃呀!一年到头眼巴巴的盼着过年好吃一顿饺子,跟亲戚拜年时吃几天白面。啊!那真是高兴极了。
斗地富分田财那年,只比我母亲小几岁的嫂子们说:“咱是富裕中农(上中农)斗的东西少,就把六婶儿房里的东西给了人家,以后分家时给她多分点”。我眼巴巴的看着贫下中农出身的农会领导们领着许多人把我家的大小桌柜、母亲的大小包袱全拿走了。我害怕得浑身发抖,母亲一手把我搂在怀里,一手捂着嘴流着泪。可怜的母女俩整整哭了一下午,母亲擦干眼泪又同伯母们做晚饭去了。
形势变,人心散。多年一起生活的大家庭维持不下去了。分家吧,长辈们决定后,几名将要成为各家主妇的嫂子们又说话了:“原来各家里有的东西就不要动了,只把大件的分一下就行。”牲口、大车母亲喂不了赶不动,做过油坊的机器设备母亲搬不动也没用,大磨盘、米碾子母亲更搬不动没法用,就这样,母亲只分得了几亩簿田和三间西房及半个草料院,还有几件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
母亲到姥姥家找了个小锅。我们母女俩又到离家二十里远的田村背了一块案板,案板不知是啥木料做的,挺重。一路上母亲背一会儿,或母女俩抬着走一会儿,就走了一天才返回家。我和母亲那时过的生活让现在的青年听了是不会相信的,实在是缺吃少用的,连最低的生活也难以维持。我长得又瘦又小,每逢磨面时,母亲借够了磨面的家具和牛以后,就去椤面。我坐在磨上一手扬鞭赶牛,一手往磨眼里拨粮食粒儿,圈儿转多了我就昏的从磨盘上滚下来,然后哭着又爬上去。母亲心疼地抱着我流着泪让我休息。她一人一会儿拨粮食,一会儿铲面,一会儿椤面,还得嘴里不停的大声喊牛,不喊牛就不拉了。冬天冷夏天热,我心里说:“母亲呀,你太累啦!”那时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曾想:如果我长大了还是这样生活,我实在受不了,我也活不老。多么渴望长大后有个好社会能好好生活呀!
在我们村里,不仅只是磨面难,更难的是吃水问题,水井在离家又远又深的沟底。有钱或有男劳力的都用牲口驮水,或一人担或两人抬。我和母亲一早上抬一桶水够吃一天,为了不让母亲误做早饭,我借了两个小桶去担,我体弱,没劲儿,一次不小心踩着石子,坡陡路滑,一下摔到了地上,小桶滚了,水流完了,衣服也湿了。捡起小桶哭着重新走到沟里担起两个半桶水,小心地走回家。所以在我小小脑海里早早就盼望何时能熬过苦日子,有个好日子过。我和母亲粮少面缺,经常去姥姥家逃生活命。每次去姥爷姥姥都心痛得要我们多住几天。记得一次因在姥姥家多住了几天,结果母亲竟然忘了自己要生孩子。姥姥、妗子、姨姨赶快收拾了一间没门没窗的小土窑,由于遮风挡雨的东西不够用,母亲生小孩后大病一场,可怜的小妹妹还没睁眼看一下世界就夭折了。暂时回不了家了,舅舅把我送到姥姥村里的学校。我在自己村里还没上过学,就先成了姥姥家村里的学生了,我好高兴。
1949年,父亲回来了,我们这才真正成了三口团圆之家。1951年二伯父的二儿子过继到我家,娶了媳妇,生了孩子,这样到1954年我的家就成了六口人了。人多了家也开始兴旺,但好景不长,有消息说二伯父的大儿子1948年解放临汾时失踪了,而苦苦等着丈夫音信的大嫂丢下几岁的孩子哭着回了娘家,不多久便改嫁了。
二伯父早已失去二伯母,大儿子丢了,儿媳妇也走了,在这种情况下,在我家的兄嫂全家又回去了,并分走了我家的三间西房和部分田地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具。我们的家就更穷了,又成了我和父母三口人了。从小过惯了贫苦日子的我,早早就懂得了勤俭节约,很听话的与父母苦度着岁月。
二、艰难的青年
——我的学生时代
我青年时代的生活是很艰难的。
1950年,喜庆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村里每天都在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人们兴高采烈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和体育活动。十岁的我用红纸染红了脸蛋、头上扎着红头绳、手里拿着红绸巾,扭在秧歌队女队的最前面,真高兴啊!正月十五演完节目后,学校通知我明天上学,我高兴极了,回到院里就蹦着、喊着“我上学了”、“我上学了”!
解放初期的农村小学都在庙里。庙院北边比较宽大明亮的房子里有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奇异的神像,村里人供奉,以求平安。东西房,位置低,窗户小,这些黑而潮湿的偏房是看庙人住过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兼卧室。
因为光线太暗,我们早上第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一节课都得点着自带的灯笼中的小油灯照明。虽然环境差,但我还是发疯般的学习,因为曾在姥姥家村里上过一段学,所以小学四个年级我只上了三年就毕业,然后考到了车辐完小。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远处的同学一周回家背一次馍菜,我们西郭村离学校较近,只有五里地,每天中午回家吃饭,带上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的馍就住在学校。五十年代的时候,冬天特别冷,刮风下雪的天数多,房沿上、麦杆堆上经常有一、二尺消不了的冰棒挂着。我们两个村之间有一条沟,绕着沟边走是平路,但较远,直接过沟较近,但要上下陡坡,为赶时间我们就从沟里走。每逢冬天,北边坡上的冰雪消了又冻,冻了又消,路上是泥泞的,南边坡上的冰雪消不了,踩上去很滑,我们就坐下溜,或者缩成一团往下滚,上坡的时候就揪住两边的蒿草往上趴。小伙伴们不但不觉得苦累,反而又说又笑、又打又闹的,每天往返于这条道路上,倒觉得挺快活的。那时教室里生一炉炭火,很冷。每节课中间老师叫我们起立原地踏步几分钟,才能继续上完课,下课后拥挤到炉子边烤火,曾把我一条心爱的花棉裤的两个膝盖被炉子的通火洞两年烧了四个窟窿。晚上睡觉时,宿舍的砖炕更凉,门窗又不严实,有时候我们的尿盆都结了一层薄冰。就这样,天虽冷但我们的心是火热的,情绪高昂。不管热天还是冷天,刮风天还是下雨天,每天按时到校从不间断,没误过一节课。我为了节约,各科作业写的字又小又密,年龄大的算术李老师多次发作业本时要我写大些,他才能看得清楚。我用的铅笔、石笔直到抓不住了才心痛的扔掉。我在班里年龄小但学习好,常被评为模范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1955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刘村中学。
这是临汾县河西最早成立的一所中学。接到通知后,我高兴得等着、盼着、倒数着开学那一天的到来。但天公不作美,好容易到了开学的那一天,却下起了大雨。雨再大没有我求学的欲望大,我们还是背着比自己还高的行李一步一滑的走向学校,四十里地整整走了一天。当我走到有三十八个台阶的校门下,抬头仰望,好奇的觉得像要进天门一样,也顾不得累和饿,便顺着红色箭头指的方向交了各种费用,找到了自己的教室和宿舍。老师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喜悦。啊!我上初中了,我真的上初中了!
在完小从家拿馍在校喝水,只交少数的学费,二年轻松度过。升入初中后,除学杂费外,每月要交捌元钱的伙食费,没有经济收入的父母亲怎么供我上学呢?母亲几次含泪劝我不要上了,但我死活哭着要去。之后,父亲设法借了一头小牛和一辆小平车,每天早出晚归从下南岭煤窑拉煤卖煤。晚上怕睡的误了喂牛,冬夏也都睡在院里门板上等着半夜喂牛,到第二次喂牛后天快亮了才卷上铺盖回坑上睡一会儿。农忙时还要下地干活,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的挣钱,使我经常无法一次买够一个月的饭票。初中三年内,我必须在一周或两周回去一次拿饭钱,从学校到我家四十多里地,每次回家的周六下午上完第六节课,慌慌忙忙收拾好学习用具,跑到大灶领上一个馍,也顾不上吃菜喝水,边跑边啃着馍馍,紧赶慢赶到天黑只能赶到羊舍或魏村,离家还有五里或十里路,只得摸黑踏着高低不平的土路,听着沟里狼嚎
狐吼的叫声。我害怕极了,曾多次边跑边乱想,如果我被狼吃了,家里学校谁也不知道,父母亲该咋活呀。所以我多少次都是汗水加泪水甚至还有时加上夏天的雨水或冬天的雪水,湿透了衣服闯进家门的。有两次进门慌得还碰了头。
记得1956年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一次我慌忙进家门,锁子把额头碰了个圪瘩,对门五伯家的嫂子说我父母亲和村里许多人坐马车到河东搞农业大协作,帮助某村收秋庄稼,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于是我在嫂子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饭后,我到了学校分别向两个同学借了一周的饭票,星期天我又跑到姥姥家,舅舅给了我拾元钱,我只要了捌元,够买一个月的饭票就知足了。因为舅舅的钱也来之不易,他每天也是早出晚归赶着骡子卖炭挣钱。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人口又多,还供着表弟上学(和我同年级)。在我没饭票不能继续上学时接济我,我实在感激不尽,拿上钱含着眼泪跑回学校。
1958年大跃进、大战钢铁,有一次进家门又碰了头,对门嫂子告诉我,父母亲去西沟里炼铁了,天已黑了,只好又在嫂子家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早起来赶紧去找父母,嫂子不知路,村里又只剩下老弱妇幼,我顺着老人们指的方向往西走,一直走到银雀凹煤矿。三面环山看不见去路,向路人打听后,顺山坡爬上去还是看不到人,但我远远看到了从另一个山沟里升起来的许多烟,还隐隐约约听见噪杂的响声。我快步朝着冒烟的方向跑去。从沟边看下去,那黑压压的人群、星罗棋布的火炉一定就是父母们劳动的地方。我顺坡下到沟底母亲早看见了我,并领我到炊棚里吃了玉米窝头,我看见从远处走过来的父亲本能的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走到我跟前说身上只有三元钱,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泪。父亲又向身边一位叔叔借了一元钱,凑够了我半个月的伙食费。我看看那些挖矿、背矿、担矿、砸矿、分矿、运矿、装矿、炼矿的父老乡亲们,在许许多多火红的小铁炉上炼铁的叔叔、伯伯、兄长们,他们头上冒着汗,手裂开的缝里流着血,我被他们的辛苦劳作深深打动,我流着眼泪直奔学校。当我路过魏村时,正碰上在信用社上班的完小同学杨学智,见我的眼睛哭的红肿的样子,问明情况后,又给了我10元钱,我好高兴,这样我又可以买一个月的饭票了。少回一次家,就可以有多学习一天的机会了。我谢谢这位好心的老同学。最难忘的一次是我回家拿了10元钱,高兴地往学校跑,路过羊舍村千手观音庙儿前,正凑遇上去东沟河里洗衣服的我未来
的婆婆。她硬要我回她家去,我不好推辞,只好勉强跟着回到她家,她从裹了几层厚的布袋里拿了10元钱给了我。这是我初中三年内拿钱最多的一次。我可以买到两个半月的饭票,就可以有几个星期天在学校学习了。我始终忘不了在自己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予我相助的婆婆。
姨姨没有生过孩子。母亲只生了我一个。姥姥心疼我这唯一的亲外孙女儿。多次吵我母亲:“就这么一个女子,身体又瘦弱还要叫上学,不要上了。”我多次劝说姥姥,我非要上学不可,姥姥无奈,为了帮我凑上学的钱,给了我母亲许多衣服。母亲一次一次地到魏村集上去卖。时间长了,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一次我亲眼看着母亲含泪把妗子给她的一双心爱的小脚雨鞋5元钱卖给了邻居嬷嬷。我接过母亲给的我4元钱,流了泪走向学校。怎么办呢?为了能继续学习,每次寒、暑假,我就和家庭困难的同学早早吃了饭,背上一天的馍到下南岭窑一块煤一块煤的端上给人家装小煤车,或者取高垫低修拉煤的路来挣钱。钱对我来说只要能交了学费,只要能买起饭票,只要能买下我必需的文具就很心满意足了。所以为了能挣钱上学,身体瘦小的我,从早坚持到晚,衣服脏了,手脸黑了,身上疼了,我却从不叫一声苦累,从不敢想拿钱买件好衣服。不管冬天、夏天,棉衣、单衣正面穿了反面穿,外面穿了里面穿,直穿得认不清了颜色,补不成了补丁,连布袜子也要补丁叠补丁。冬天一身棉衣不能换不能洗,夏天一身单衣,脏了就和尉双枝同学在午休时轮换着洗,她休息,我穿上她的衣服洗,起床时,她给我收回衣服我再起床,第二天再倒过来换。三年中一到冬天,冻的睡不着,就和樊九仙同学合被睡。这条被子伴我渡过了全部的学生时代。工作后又背到了襄汾县赵康中学,直到结婚后才换了。后来这条旧被子拆洗补修,又分开做了两个单人褥子,又分别伴随我的儿女刘平和刘红渡过了高中和师范。总之,不管有多少困难,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能上学,我什么苦也能受。漫长的三年初中,每当我要回家取钱的周六上午,我就熬煎的不由得流泪,班里的同学都印象我最爱哭。老了,分别几十年的同学闫清俊碰见我还开玩笑的问:“还爱哭吗”?
初中毕业后填报升学志愿,我填了师范,因为上师范不用花家里的钱。但班主任程德辉老师说“你学习好,应该报高中以后升大学。”我哭着说“父母亲没钱供我上学。”为了我的前途,老师向学校为我申请了每月4元钱的助学金,体育老师毛承勇每月给我5元钱的补助,我又跑回家告诉了父母,这样我高兴的被学校保送到了本校高一班。
后来,我慢慢倒想的后悔了。当时我被两位老师和学校领导高作栋支持我上高中的好心感动得只想上高中了,也没想高中毕了业怎么办?能上起大学吗?我真傻,就总是一个心眼“上学”,长久的日子怎么过?全然不顾,只要眼前能学一天,就坚持一天,听天由命吧!没想到的是情况有了变化,命运有了转机,当时刘村高一、二班是二年制,我一年没上完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体操队、射击队的训练和比赛,各级运动会通过层层选拔,我都被列入名单,最后留到了山西省国防体育训练射击队,在太原市小北门靶场训练一年。整顿组织时,我和几名同学要求回校学完高中课程后再返回训练场,没想到当从省里回到地区时,分管文教的李辉专员不让回原校,把我们送到了刚成立的晋南师专体育科上学。
晋南师专是现在山西师大体育学院的前身,位于城东东王村附近,武光天是校长,胥增全是党委书记。我们体育科的主任是刘银喜老师。学校占地面积很大,我们是第一批学生,和老师们都住在最南边的平房,最北边是三层楼教室,体育科在一层,从宿舍到教室之间很宽,全是沟壑纵横的荒草野地和耕地,要走很长时间,厕所是地上挖的许多土坑,周围用席子围着。风霜雨雪天,师生员工同在一起上课学习,同在一排平房住宿,同上一个灶露天吃洗,同在一块儿劳动建校,条件非常艰苦。体育科有两重任务,一是为全晋南地区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和各县市的体委工作者;二是随时准备代表晋南地区参加山西省召开的各种运动会。所以上课时全面学习,活动时分项训练,我参加的体操队,由洪黛英老师训练。那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非常困难,各级领导组织运动会很少,只有篮球队出去比赛较多。直到毕业后,篮球队几名主力队员雷时惠等人都统一分到地区专医院,还
多次参加比赛。
我们是第一批学生,建校初期,教学设备一无所有,办学条件是白手起家,场地由师生修造,教材由教师编写,器材、教具由师生制作。但师生们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信任。在环境和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学业,并且为晋南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
学校离我家有六十多里路,入学一个月后我想回家,周六中午放学后,急着快走,一路小跑到天黑才回到柴里村姥姥家。第二天一大早往家跑。早饭后和父母稍坐便拿上路上要吃的馍,赶快往学校返。由于前一天的劳累,第二天返校时我走的较慢,进城时天已黑了。上了北门坡在依稀的路灯照耀下我直向鼓楼走,然后转到了东关大十字路口时迷了路。街上行人极少,我边走边问,才跨过铁路往东行走,眼前漆黑一片全是耕地,我想遇到人又怕遇到人,碰见坏人怎么办?幸好那里的地势低而平,我很远就能看见唯一的学校电灯,我像大海中漂泊的孤舟朝着指航灯前进。脚下一会儿是地垅,一会儿是耕地,一会儿是路,心里特别害怕,加快步伐流着汗赶回到学校时,已经快下第二节晚自习了。辅导自习的老师和同学们惊奇的看着我说,还以为你不来了,说我真胆大。此后,我到放假时才敢回家,带的行李重时徐村的张晋高同学就帮我送回去,我至今不忘这位老同学。
这里的吃、住、穿一切由国家负担,零花钱要自力更生。一方面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天给学校刻印讲义挣钱(刻印一张四角钱);一方面利用暑假和部分同学到临钢劳动挣钱。我们班38名同学5个女的,就我家穷,所以这样的挣钱方式也只有我一个女的随男同学去。他们可怜我同情我,让我干的活少又轻松,还同他们平均拿钱。我饭量小,每顿分给我的饭菜大部分都送给饭量大的男同学了。记得1976年在土门中学召开山西省农村学校体育现场会时,几个在各县体委工作的男同学参加此次会议吃饭时,我给他们碗里夹肉块,孟宪洲、高隆等几位同学笑着说:“你还给我们分饭呀,这可不是咱上学时吃不饱的时候了。”我高兴地跟着大家笑。两年愉快的体育专科学习生活很快度过了,考试结业,结束了我的学生时代。1961年7月毕业时,临汾地区统一分配了工作。
回顾我的学生时代,充满着艰辛、眼泪和顽强的追求,是苦涩的家境逼着自己不能向困难低头,而只能是在艰难的道路上不懈地努力。回忆学生时代的体会颇多,简略归纳如下:①爱学。我有非常爱好学习的思想。所以,不论在任何困难面前,我都能主动、自觉的设法努力学习,直到现在读书、看报、记笔记已成习惯,始终在我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②会学。从上学起,我就非常重视课堂听课。上课时专心的看着、听着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划了许多。到中学后加上做课堂笔记,把重点和不懂的知识记下来,用红铅笔划出。自习时读读课文,看看例题,翻翻随堂笔记,问问辅导老师或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完成作业。交本后,预习一下明天要上的主要课程内容,记下疑难处,带着问题听课,激发自己探索新知的兴趣,前后知识连贯,可以学的主动,记得更牢。然后整理好书本文具,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学会。那时候,作业很少,学生不背书包,抽屉内一边放书,一边放作业本,中间放文具,不锁也不丢。每天早上按当天课表把书按顺序放在桌子左上角,上完一节课取下一本书,下午检查卫生时教室里干净整洁。我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晚自习后从不加夜班,早上打起床钟前就起来了,然后拿上昨晚放在枕头下的课本,悄悄走出宿舍到教室外背书,文科中要记的知识、理科中要背的定理、公式等在早上记得又快又牢。所以当天课堂提问我大都能答对,课堂提问分很高。中学时,期末总分是由期终考试、月考、平时提问记分三项分数按比例计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能下苦功,肯钻研,总会取得好成绩的。不论在小学、完小,还是在中学、专科,哪一个年级我的学习成绩都在前几名。
③多学。我有多种爱好,兴趣比较广泛。特别是在中学时,学校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生活非常活跃。我在体育活动时参加体操队、射击队训练;在自由活动时参加舞蹈队、生物科研组,到图书馆看课外书、画画。还参加板报组,每星期给班里教室内、外换黑板报内容。我追求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时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模范团员。
④苦学。学什么知识都是要吃苦的,学体育就更苦。内堂课的文化课、体育理论知识课要学,外堂课的技术技巧要练,各种项目的练习都有摔伤碰伤的现象。冬天冷夏天热,体操老师就要选择最冷最热的时候练,练成绩磨意志。例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子体操全能六项中,有一项低单杠,尽管在杠上、手上、腿上都抹上滑石粉,但做上几圈腿回环动作,手心里、腿弯里的皮就沾到了杠子上,流着血能不疼吗?我忍着疼再抹上滑石粉,再做,这样练的我们的手上、膝弯里都起了很厚的硬茧。再如:参加射击训练,这是一项要求非常严密、精确的运动。为了站的稳、肩部托枪稳,即是大热天也得穿很厚的棉衣和牛皮鞋。卧姿、跪姿、立姿三种姿势分别训练,每种姿势的预练和实弹射击必须坚持一小时,眼酸、手麻、脚肿、腿痛都不准动,训练完后,内衣、袜子、棉衣里全湿了。没有人叫喊累,还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嘹亮的打靶歌儿“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这些严格的规章制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都深深的渗透在我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
难忘的学生时代啊!
三、奋斗的成年
——我的创业时代
1、我的工作
我的职业是教师。
记得小学三年级第一堂作文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做什么?”我第一句话写的就是“我长大了当教师”。1961年9月,我如愿以偿,被分配到襄汾县当了一名教师。那时,当学校宣布分配名单后,同学们迫不急待地在各自的家人们的帮助下奔赴工作岗位。我是班里年龄最小又无任何人帮助的学生,发愁的坐在教室里哭泣,细心的校长看见并了解了情况后,给了我5元钱又指给我去襄汾坐火车的方向。于是我背上行李一路小跑赶坐车时间。找到襄汾县教育局,见了李仰西局长。思想单纯的我,只求有学校也不问有多远,拿上调令就走,边走边问,原来学校还远着呢!还得再坐火车到高显,向西过汾河,上五里地的坡到永固村,再走二十几里地,摸黑才到了赵康中学,这里就是我的目的地。因年轻,许多人认为我是转来的学生,但我却是新分配来的体育老师。上课时,我穿着得体的运动服,笔直的站在队前,喊着准确且宏亮的口令,做着标准的示范动作,学生们很钦佩也很尊敬我。我认真地、努力地上好每天的早操和每一节规范的体育课,心情非常愉快。
工作一个月后发工资了,当我听到叫我领工资的这句话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当我把工资拿到手里时,我不由得泪流满面。啊!我有钱了,父母亲啊!女儿可以养活你们了!我急切的盼到星期六,高兴的带上钱回家了。爸妈接过我给他们的19元钱(第一年39元,扣了10元钱伙食费,留了10元钱的车费和零花钱)喜得不知说什么好。三口人心里甜甜地睡着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半夜下起了大雨,我睡不着了。心想,这可怎么去学校呀?但雨大也没有我要去上课的决心大。第二天早早吃了饭,尽管这秋雨越下越大,我不听父母的再三劝阻,就踏上泥泞的道路。雨大路滑,没走多远,鞋带上扣子掉了,我一手按住草帽,一手提着鞋子,肩上背着包袱,赤脚行走在风雨中泥泞的路上,一步一滑地疾行到屯里汾河渡口。水涨了不渡船了。风声、雨声、水声伴随着我的呼喊声,才喊出了对岸小房里的船夫,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船夫渡过河来接我。水埋过我的胸部,船夫一手扶住顶在头上的我的包袱,一手紧紧地拽住我,嘴里不时地埋怨着,这样一脚深一脚浅艰难的、冒险的渡过了水流湍急、河面又宽的汾河。上岸后,我怕误了火车,没来得及向船夫道一声谢,就又冒着风雨一路小跑到甘亭火车站上车。车厢里湿淋淋的我像个怪人,周围的乘客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高显下车后,还好,这里没下雨,往西过河时搭着的是浮桥,但船与船之间搭的木板太窄,过多了头晕,怕掉到河里,就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走过去,到了永固村后学生马云风的母亲给我把鞋上的扣子缝上,并让我喝水吃馍。返校后已上晚自习了,身上的衣服也暖干了。过后,我还真有点后怕,一个女孩子,风吹、雨淋、淌河,万一闹出病来怎么办?河水冲走了怎么办?越想越觉得自己真傻,为了工作就一切都不怕了。
我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在学校除完成好我的本职工作外,还兼有教师工会、学生共青团的工作,组织编写学校的大型板报、全校女生工作(学校教师只有我是女老师)等。无论让我做什么事,我都会全身心地投入,领导和老师们对我态度很好,学校生活的条件也好,我非常知足。两年后,又调来一位体育老师——刘成喜,我也有了大孩子,被调到了教导处工作,还上初一、二年级的地理课,弟弟左龙失学跟我看着孩子。初带小孩又工作,我深感束手无策,心慌,到教室上课总觉得孩子哭,抱着孩子时又总觉得上课铃响,慢慢地习惯了才习以为常。有一次,孩子发烧一周,我每天早早抱着孩子到离校二里地的村里找医生打针,可到晚上孩子又烧,我整夜把孩子抱在怀里,困了打个盹,心急如焚,第八天另找了
一个医生,吃了一角五分钱的药却好了。后来弟弟告诉我,他和孩子在学生宿舍玩时,学生们你喂一口、他喂一口,让孩子吃多了。这里离家太远,交通极不方便,我最害怕弟弟和孩子身体有什么不适。之后,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两句话“小儿安受饥寒”,“小儿安七珍丹”。让孩子穿薄些吃少些,每月阴历头几天给孩子吃几粒七珍丹,所以后来几个孩子很少生病。那时,学校没有校长,只有教导主任,我起早搭黑没有因带孩子影响过工作。这是一所县局直属学校,去教育局开会要走六十多里路,我和薛主任都不会骑车子,每次都是天不亮就走,天黑才能回来。我年轻身体好,于是就用学生马云凤的车子学着骑车参加会议。土路高低不平,骑车技术不高,一路骑上摔倒,摔倒又骑,但从没因路远、难走而缺席会议,使国家的政策和局领导的安排能及时传达给师生们。几年中,我虚心好学肯干,同主任的工作配合得很好。教导处的工作很复杂,使我学会了许多管理学校工作的经验和方法,这为我后来当学校领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7月,我同时接到襄汾县委调我到县上工作和教育局调我到贾庄学校的两份调令。要放暑假又要调走了,我本应收拾行李回家,但责任心极强的我怕下学期调来的教导员业务不熟而影响开学工作,就决定暂不回去,和主任商议把下学期开学时要用的规章制度、表格都制订出来,分类刻印、装订成册,按班级、科目、课程分装在各柜中,直到八月中旬才回家。只休息了十几天就到新的学校报到了。幸运的是我从赵康往回搬家时,正好前一天通了临汾至绛县的长途车,我抱了大小八个包袱,真好,要是没客车,这么多的行李该怎么往回拿?我兴奋得只看着丈夫和炊事员搬东西,也顾不上数一下,结果车开了刚坐好就听见有人高声喊“停车”!原来是有人发现我们还有一个包袱没有拿上车。
感谢几年中关心帮助我的同志们,我一直想着他们。1984年,表哥左效增告诉我,七十年代他到赵康一带绘画像时,见到了我和学生们照的像,学生和家长对他特别款待,我心里也感到一股暖意。1989年我女儿小红因公去了赵康中学,有一老者问:“女儿,你很像我认识的一个人。”经了解,小红说“她就是我妈”。我听后,心情格外激动,虽然我不知他是谁,但几十年后能从女儿身上看出我,说明同志们相互想望的真情。这里是我开始工作的第一个学校,我永远不能忘怀。
贾庄是一所五年制学校。我愿意到这里的原因只有一条,离临汾近。四年中,我一直代五年级数学并任耕读班的班主任。
到了贾庄学校,“四清”运动接着“文化大革命”,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干部,甚至到普通老百姓,言行稍不注意,不是联系历史就是扣上“现行反革命”帽子,本来还同老师们不太熟悉的我,就更加小心。整天除了上课,辅导自习外,就是钻到我住的小门房里备课、批改作业、看书报、摘抄文章、写批判稿。作为班主任,教室里搞“忠”字活动不敢求人,自己模仿报上的美术字给教室里写标语,和学生一起办“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栏”、“红心栏”、“批判栏”、“学雷锋做好事栏”等。经多次检查评比都受到了领导赞扬。当时已分为两派的老师们以段彩云、段增煜、邓丙杰为代表的一派对我接近多,鼓励帮助多,我们是联
校校长杨文晋的所谓的“保皇派”;另一派和我们持对立态度,还经常借机会找我们的缺点问题,并伺机打击,因为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意见是分歧的,批判会上争论是非常激烈的。这几年正是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走向高潮的时期,机关、学校、各单位墙上大字报贴的一层又一层;院子里栽上杆子挂上绳子,大字报吊的一串又一串;用过的批判稿纸放的一堆又一堆;被批斗的对象一批又一批。
一天,我们几个人骑车到临汾,快到东关十字路口,黑压压的人群挡住了去路,我挤进厚厚的人墙,从前几层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中看到了被批斗对象的游行队伍,他们有男有女,有老年有青年,各自戴着不同形式、不同花色、上面写着“打倒牛鬼蛇神”、“打倒臭老九”等的纸帽子,脖子上挂着“我是反革命”、“我是坏分子”等牌子。押队的红卫兵高喊着口号,被押的人十人一排,低垂着脑袋,脸色灰白,步履蹒跚,慢慢前移着,看不见头也看不到尾,没有人敢问他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游到哪里去?我不时地闭住眼睛不忍心看下去。已经从中午看到下午了,刚要返回时,突然眼前出现的是我上初中时经常被评为模范教师王老师,我的心像被揪着一样,身上发冷,两腿发抖,怎么能是这样呢?我再也不想往后看了。在我再三的催促下,我们才往回返。一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实的一切实在难以理解,只觉得太可怕了。在这种形势下,我每天的讲课、讲话、写的大字报、会上的
批判稿都得非常的小心,唯恐有人找岔找问题,总是提心吊胆地过着每一天。当时从县教育系统到公社到联校再到学校,各种会议开的多了,领导发现我写的字整洁,星期天节假日多次抽我到公社、联校抄文章、办小报。后来的副省长王文学当时任贾庄公社书记,他的许多材料都是我誊写、刻印的,所以我又总是忙忙碌碌地过着每一天。
五年制学校是以小学为主,教师大部分是本村和附近村的,只有两三个老师上灶,雇用一名炊事员,师生一块儿吃饭,每人一份,根本吃不饱。生了大女儿后奶水很少,孩子身体受到影响,我心里很难受。
讲一下前面提到的耕读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国家经济非常困难,在一些特困地区,失学儿童较多,上级领导要求成立耕读班,分为全耕读和半耕半读两大类,尽量保证没有失学儿童。贾庄村经济条件很差,社员生活非常贫困,即便是全日制班里也有不少带弟妹上学的。我们经过下乡调查,逐步了解,造册登记,按类分班。全耕读生有20个左右,年龄较大,白天劳动做家务,晚上八点到十点学习两个小时;半耕半读班约十几个人,他们早上、中午劳动做家务,下午四点到六点学习两个小时,这两种形式学习的学生,因年级不同都是复式教学,由高年级各科老师轮流按课表按时上课。另外,还有几个孩子,自己是残疾的,或照顾家里有残疾者或者重病者,实在无法到校的,由我和段彩云老师在下午活动时间,分别到家里支教。教学科目都是算术和语文两科。我是班主任,还组织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学习毛主席语录,表快板、演小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活跃他们的文娱生活,使他们精神愉快,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这些情况对现在的适龄儿童来讲,可能认为是“天方夜谭”,但这都是我亲身经历的。相比之下,生活在现在的儿童是多么的幸福呀!
在贾庄学校的四年,是我情绪最低落,神经最紧张,工作最劳累,生活最困难的几年。
经我多次要求,1968年暑假终于调回家乡临汾了。县革委文教办人事室段兰记同志和我是同乡,他热情的接待我,真诚地问我“一平垣学校没有女教师,你上山去一平垣行不行?”我想:只要让我回临汾,哪儿都行。就爽快地随口答应。于是,我拿上调令背上行李奔赴一平垣。
一平垣学校是一所七年制学校。我代七年级数学。文化大革命运动仍在继续,但“山高皇帝远”,领导抓得不太紧,要求不严,批斗不狠,会议不多。老师们没分派别,而且还有我初中同班、同级的几个同学也在本校教学,心情很愉快。山上缺女教师,不论师生,还是家长、群众,对我非常好。我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教学和其它社会工作中去。
初来一平垣山区,不仅全联校没有一个女老师,就连我代的七年级班也没有一个女学生。经了解后,我利用星期天先后去辛店、扭峰沟、卧沟动员三名失学的女学生王雪巧、王登香、张爱珍家里,让她们重新返回校园。在学校,我和她们同住在一个窑洞,从学习到生活全面
关心她们。特别对从小失去母亲的王登香关爱有加,当她的父亲送馍时,看到像母亲一样关心着自己女儿的老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们三个女生的学习也进步很快,有她们做榜样,以后六七年级的女生才多起来。
当时,老师们有的加入到县上派来的工作队协助工作,有的被公社叫去整理档案,有的联校让帮助写材料,有的编节目组织文艺晚会进行宣传。老师左胜子和公社干部卓英龙还用泥塑了几组雕像搞展览开展社教活动。因为六、七年级就是当时的最高年级了,所以抽出的大都是六七年级的老师,我因为有二儿子还小就留校专门上课。有一段时间两个年级两个班就我和房敏老师两个人代课,我们就以上数学为主,其它如图画、唱歌、记日记、写美术字、讲卫生知识、组织游戏就相互轮换着上。忙而有序,忙而不乱,忙还有趣,忙不觉累。
1972年初,二儿子周岁半送回西郭村姥姥家。此时,一平垣公社书记程广祯组织的“二郎沟水库工程”上马,规模大、民工多,校长段志明被抽调到指挥部,副校长张福权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师生们每天按年级、按班轮流参加劳动。我没去带班上工地,但比直接参加劳动更忙,只要上完课,就赶着在校内给公社、联校领导或者粮站、供销社等社直机关刻印材料。如公社领导程广祯、候胜、联校领导孙百虎、梁兴保他们的好多计划、总结、汇报材料等都是我复写、刻印、装订成册上交的。有时去校外给上述单位及一平垣、丁家庄、辛店等重点大队搞“党员之家”;公路两旁从一平垣到核桃凹沿途的墙上大标语大部分都是我写的。豁口煤矿开全国安全工作现场会的几条大横标、二郎沟大坝上四米见方的《二郎沟水坝》五个大字也是我写的。这些烦多而累的社会服务工作,我都能认真地去做,认真地完成。所以,我在一平垣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72年7月1日,我在二郎沟大坝上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2年3月,土门七年制学校的李百玉老师也调来一平垣学校。他是土门村人,我又多了一个山下的同道,逢星期天回家,有时我们就坐同一辆拉煤的车,有时等不到拉煤车就相伴一路走下山,我俩在东涧北分路回家。李百玉老师不但人品好,业务素质强,还是音、体、美样样通的全面发展者,还写一手好字。山区太缺乏人才了,他成了我工作中的极好帮手,使我大大减轻了校外的许多工作负担。如在搞社教展览时,就以他为主编排、写、
画,并从家乡请来了摄影师,我们相互配合,很好地完成了学校、部分社直机关、部分大队的展览任务,受到领导的好评。他后来调到了县革委,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们的情谊依旧保持着。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每天要不停地做许多事,要计划,要安排,要走路,要干活。也辛苦,也劳累。但我总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既无怨言,又没有让困难影响我的教学工作。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下,师生们外出少了,学校工作正常了。在联校组织的几次数学考试竞赛中,我们的成绩远在杨家坡、核桃凹、虎头山同级学校的前面。年终,学校集体、我和房敏老师参加了教育局召开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大会。1972年教育局副局长武月喜和写作组的解耀庭老师来学校专门了解我的模范事迹,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教育局在枕头乡尧沟联校召开的教学和勤工俭学现场观摩大会,并做了大会发言,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代表们的好评。1973年“三·八”妇女节时,我又被评为教育局的模范参加了临汾地区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
勤劳朴实的一平垣山区的人们缺知识,少文化,尤其是妇女们更为严重。我下决心要在这里干一辈子,为山区人民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懂科学的好后代。让我没想到的是,1973年9月刚开学几天,指导员梁兴保老师突然通知我调回文教局。我不敢告诉学生,只在走的当天,上完最后一节课向同学们告别时才讲明情况,教室里立刻哭声一片,我含着激动的泪水,一走一回头的离开了我工作过五个年头的一平垣学校,第一次结束了我在学校第一线教学的生涯,走到了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奇怪的是几十年后的现在,我还经常梦到我住过五年的小土窑洞,在甜甜的梦中回味着和一平垣学校的师生以及山区人们建立的深厚的感情。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又让我获得了深切的体会。
①喜爱教学是当好一名合格教师的第一步。我热爱教育事业,安心、专心于自己选择的教师工作。所以,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按照教学大纲,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并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②努力教学是当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特别重视备课,这是讲好课的前提。我经常超前备课并写单元教后感。就每节课而言,备课时先多次看课体和参考书才写教案。写前节课的简要总结和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导入本节课题;写本节课的目的、任务、讲课的步骤、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方法;写时间的安排和要留的作业;我努力上好每节课,这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上课经常提前2—3分钟站在教室外,打钟进教室,课堂上3—5分钟复习前课知识,25—30分钟讲新课,10分钟左右让学生板练、讨论、提问及本课小结,打钟就下课,从不拖堂。从心理学考虑,下课钟后讲的话,学生根本不听了;我很注意自习辅导,它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自习时以学生做作业为主,个别问题单独解决,多数人的问题集中再讲。那时候作业很少,做完的把本送到讲桌上,学生极少有课外写作业的。因为我能尽量讲得清,使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近日我见到早已当了老师的张建静,她还清楚地记得我给他们上课时讲过的许多课文内容,我听了深感欣慰。
③热爱学生是当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品质。我很爱护学生,他们是自己教育的对象,自己的孩子不在身边,就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近,从没有打骂过他们。总是从教育出发,以理服人。找优点多表扬少批评,人多时表扬单独时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家长会上鼓励,父母面前指教;尊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有信心上进。
④充实自我是当一名合格教师的不竭动力。我特别重视自己的业务学习,提高文化水平,扩大知识领域。那时候,领导常讲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深深明白“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只有在业务上的开拓进取,多掌握知识,讲课才能系统化,知识化,才能贯通,解决问题才能举一反三,学生才能更好理解,自己也才能不断提高进步。
⑤遵守纪律是当一名合格教师的人格体现。除产假外,我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过假,也没随便误过学生一节课,还利用一些机会多上课。就连家里兄弟分家也没回去。那是在1970年,弟弟的前妻和弟弟、婆婆经常吵闹,老人曾多次求神送鬼祈求安然,不顶用,无奈决定分家。丈夫接我回去,我想,弟弟小又没工作,分家要让着点。人常说:“要想好,大让小”。况且有些日用家具还是我添置的。就对丈夫说:“我不回去了,你们看着分吧”。这样,分家的事就自然好办了。之后的多年内,婆婆只要听到谁家因分家而吵闹就自豪地说:“看我家多好分呀!”分家之事我既没有请假误课,又和谐处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想,自己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群众的爱戴,是因为自己有一颗教育他们做人的好心,有为他们服务的诚心。一个人,尤其是做为一名教师,如果要想立于社会,受到社会和学生的尊重,没有好品德是万万不行的。善良、诚信、和谐、高尚的人格是我今生今世做人的基本信条。
1973年9月份,我被调回文教局。当时的文化局和教育局合在一起,但两个单位的领导还不足十个人。我在办公室,同一批回局的几位老师分别在其它科室。一年后,又调回几位老师分组下乡助教,我也和孙应龙、张俊华等五位老师分到乔李学校工作了一年。
1975年后半年,张连甲、张福保正副局长和我谈话说“临汾县还没有中学女领导,你有能力去当校长,为全县女教师做个榜样”。我被领导们的话惊呆了。天哪!这是我做梦也没想过的事情,不行!不行!我不愿意也没能力当学校领导。我想在别人的领导下当个好老师,好好工作。我再三推辞,可两位局长说他们已经研究决定了。随后,我就被任命为土门中学副校长。同时任命的还有李临生、翟文会分别是第二中学和翟村九年制学校领导。
一个初中教师,被提拔为中学领导,而且是在高中教师知识分子成堆的学校工作,我是非常胆怯的。好的是正校长王璞有多年的领导经验,工作有方,有他给我“保驾护航”。我虚心好学,勇于实践,很快就适应了由被领导变为领导者的角色。虽然有个别教师也找问题难为我,但他们越这样,越激励我要大胆地工作。
在土门中学工作的两年中,已到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到了低潮,学校上课步入正轨。但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到临汾,上课、住宿都在露天。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天灾人祸闹得人心慌慌。学校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外,体育工作最为特色,体育老师张天柱,为人忠厚老实,工作任劳任怨,专业能力特别强,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他除上好体育课外,还采用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一条龙的训练方法,培养了许多田径、篮球运动员和体育教师,他制订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安排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素质训练和专业技术指导。星期天、节假日学校停灶,他每天从离校十里地的魏村家里拿馍,吃大葱,喝开水,和运动员一起刻苦训练。分管教学工作的我,又是体育专科毕业,责任和爱好促使我陪着他和学生参加训练,给予张老师工作中很多帮助与支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劳苦,就会有丰硕的成果。在县上组织的多次中、小学运动会上,土门中、小学的田径等多项成绩都名列团体第一名,篮球队多次是冠军,张老师多次受到县教育局的表扬。记得1976年夏天,山西省体委、教委在土门中学、土门联校召开了全省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在大会主席台上我见到了1958年在省队认识的领导、同事和采访过我们的体育报社记者曾英等人。土门中学出名了,我的心情非常高兴。
农历九月我生了小女儿,土门离家羊舍村很近,照顾方便,所以我很安心在这个学校的工作。
生活的实际情况总不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如意。1977年春节刚过,教育局在土门中学召开全县教师会议,没想到张福保局长在大会总结发言后,突然宣布我调到吴村中学去工作。我服从领导安排,但是又怀着极不想走的心情。丈夫用自行车推着行李,我抱着四个月大的小女儿,后面跟着照看小女儿的大女儿,一家四口去了吴村中学,这所中学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吴村中学是1956年成立的河西第二所高中,占地面积大,教职员工多,学校领导有潘森林校长,副校长我,教导主任马生庆共三人。潘校长是我五十年代在车辐完小上学时的老校长,马生庆是本校的老教导主任,他俩年龄大,经验多,我诚恳的向他们学习,听他俩的指教,主动多做工作,在他们的帮助和影响下,我的领导能力很快又提高了一大截。
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影响了十年的高校招生。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简直像水库放开闸门浇灌久旱的禾苗一样,师生们高兴极了。我们领导分工协作,各大教研组长认真负责,全体老师迸发出火热的教学激情,学生们如饥似渴的狠学,朗朗地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学校领导必须代课,深入第一线和师生们打成一片。我再次走上了讲台。我代的是高三年级文班的中国地理课,世界地理由刘柏会老师代。我把一切精力都致力于无限勤奋的学习之中,没日没夜的埋头于教学工作之中。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在教学中长进,在工作中提高,日月年复,水滴石穿,洒下的心血汗水换来了知识的黄金。我们的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在粉碎“四人帮”的第一次高考中,我们学校就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和刘老师代的地理课成绩和数学、语文等科的成绩同在全县高考中名列第一。学校集体奖旗、奖品和各科个人奖状、奖品领了很多。特别是郭金寿、郭向一、张文治、乔正顺、李振东、乔生福各位教研组长,工作能力强,教学成绩高,所以接连多年的高考成绩我们都名列前茅。
回想,在我工作的坎坷道路上处处充满了艰辛和欢乐。工作中含辛茹苦,成绩突出倍受鼓舞。坎坷的道路磨炼了我百折不挠的性格,增添了我不断进取、干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和勇气。
1978年和1980年两次调工资,每次都是40%,我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和教职工是分开的。我和潘校长一次一名正合适。第一次我主动让给了老校长。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次他还升一级,乘我给婆婆在城里看病之机,他偷偷填了表。于是,我找了局领导阐明实际情况,局领导经研究同意调了我的工资。之后,我在多次反省中理解了老校长的苦心,可能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以后调资机会少了,趁在职期间多升几级吧!设身处地的想过后,还觉得怪对不起他的。但当时为何不能让给他第二次呢?因为我自己也实在不容易。1980年是我工作后的第十九年,第一年月工资39元、后十八年中月工资43.50元,十九年全部工资9864元,比现在五个月的还少。记得1974年,羊舍二姐的公公在临汾东关笼箩厂有一大间房,一千元出卖,那时候我在文教局上班,心里多么想买呀!可实在没钱,一千元需要二年的全部工资呀!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一大遗憾。
吴村中学有一位使我受益匪浅的老教导主任田万里。他是建校元老,治教严谨,德高望重。文化革命中被打成反革命被迫停职,在太涧村劳改,却一直牵挂着学校工作。恢复高考后得知调来的是一个年轻女副校长负责教学,就非常关心的经常到教导处教我怎么做好有关的工作,具体帮助我写计划,搞安排,使我的业务能力和领导素质不断增强。可惜,在他平反后的当天晚上乐极生悲,突然病故。我经常怀念这位忠于教育事业的老前辈。还有,当时的教导主任马生庆老师,他为人忠诚老实,工作踏实肯干,精益求精,我们每天在一起工作。他像对待学生那样无私的将业务知识和领导经验传授给我,拓宽和加深了我的知识领域。他的言传身教感染激发着我,使我在工作过程中犹如鼓满风帆的船。他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令我难以忘怀。也可惜他积劳成疾病故了。有幸得到两位教导主任对我无私的帮助和指导,我觉得作为年轻的领导,我才长大了,充实了,成熟了。我永远深深地感谢他们,怀念他们。
总之,在吴村中学工作的几年里,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为每年给国家多送些大学生着想,为自己所代学科考出好的成绩努力,谁也顾不上闹矛盾,也没有出现不团结或某学科拉后腿的情况。尤其是数学老师郭向一、杨继宗、化学老师张惠英等为了解决高难度的问题,他们经常熬到深夜,做题演算的底稿纸积累了一大堆,在老师们奋斗工作的精神鼓励下,我自己除了领导教学工作,上好所代学科外,还负责学校党、团支部和体育、卫生等工作。每天尽管都很忙、很累,但心情却是非常愉快的。
附:1979年临汾县高考光荣册名单
1、高考受奖单位
(均按名次排列)
临汾县教师进修学校高考复习班、吴村高中、魏村高中、翟村九年制学校
刘村中学、土门高中、大苏九年制学校
2、高中一年级统考获奖单位
县统招重点班一名县底高中三十二班
县统招普通班三名吴村高中
屯里高中、枕头高中
3、高中招生获奖单位
吴村公社、魏村公社、县底公社
刘村公社、土门公社、城隍公社
4、获奖领导
临汾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杨恒信
副校长:李临生
校长:潘森林
副校长:刘翠英
副教导主任:郭金寿、张文治
副总务主任:卫武记
副校长:张清泉
教导主任:张鼎元
总务主任:张吉余
翟村九年制学校
校长:亢天祥
教导主任:范金友
总务主任:吴万龙
党支部书记:孙荣川
校长:李中奇
获奖教师(包括职工)
县教师进修班
李振业、孙明章、王克强、徐宝录
刘文昌、张弃疾、樊金海、姚青郎
翟通会、靳桐荫、郭柏山、潘宁生
邓效昌、杨建泽、杨永安、段奇俭
秦源、赵耀龙、芦登山
乔生福、刘柏会、郭向一、郭金寿
袁天星、张惠英、李振东、张会
杨继宗、乔正顺、张建国、刘翠英、李永顺
李道南、卓越、翟增功、邰北辰
翁文生、温根元
翟村九年制学校
吴希河、李春喜、刘三元、杨连泉
窦汉阳、王润芝、解中孚、张中荣
张国兴、王全英、苏林海、王白红
潘玉瑞、梁洪喜、宋金明、宋守仁
段继荣、齐会连、卢玉山、关玉珠
樊文艺、毛承勇、王雷彪、穆英
田祥才、贺淑慧、白瑶英
李新民、张惠元、江金魁、李守信
韩洪范、段炎秀、周建义、王彩萍
张勇洁、刘兆吉
大苏九年制学校
方武成、张耀德、斐玉岗、薛存良
牛志国、翟国保
高考单科第一名获奖教师
政治第一名泊庄中学:段玉林
语文第一名大阳中学:许司钧、逯映春
数学第一名吴村中学:郭金寿、郭向一、杨继宗
历史第一名刘村中学:穆英
地理第一名吴村中学:刘柏会、刘翠英
政治第一名土门中学:李新民
语文第一名金殿中学:吴福全、王振帮
数学第一名小于中学:李新起
物理第一名小于中学:周原野
化学第一名土门中学:王彩萍
体育第一名刘村中学:毛承勇、关玉珠、王雷彪
1980年暑假过后,因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到魏村中学,这是我故乡的一所乡镇初中,规模小,师生员工少,我还是担任副校长并代地理和生理卫生课,比在吴村中学时工作轻松多了。学校只有一个校长张清泉,没有教导主任。张校长领导有能力,办法也挺多,加上在全县有名的好联校校长王永德老师的得力帮助与正确指导,我们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团结一致,研究工作,使魏村联校和魏村中学的各项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进行着。从多年的领导经历中,我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新知,认真实践。掌握了开学前、上学后、学期中、学期末、放假后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具体措施,及达到的目的要求,精心的计划安排和实施细则。我们几个领导以身作则,老师们积极肯干,使魏村中学在多年内中考成绩遥遥领先,给重点高中、中师、中专、幼师输送了很多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周围一平垣、土门等联校、洪洞县龙马、景村、马驹等村、附近煤窑、厂矿、社直机关的学生纷纷来我校求学,教育局人事室主任梁兴保、纪检书记李占先、高考组组长张文治、一平垣教办主任杜刘记等领导的子女也来我校学习,学生来源广,学校越办越好。
我们魏村中学曾多次参加地、市、县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大会,获得诸多殊荣。记得领回电视机时,除魏村公社机关外,我校是第二家有电视的。当时演电视剧《霍元甲》,每到晚上,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坐上三轮车到学校来看,会议室里挤得满满的,好不热闹!到了魏村中学我才真正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个学校。在这个没教导主任更没教导员的学校,一切具体事情大都是我一个人干,他就成了我的得力助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虽小,但各项工作安排一样。战斗中要做到“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教学工作同样要做到提前准备。我俩每学期开学都是提前十天到校。我把所需的表格、各项制度全部设计并在钢板上刻好,耐心、细心的丈夫把一大捆白纸按需要裁成八开或十六开,又按各项所需页码分成一摞一摞,然后开始印。有时他印我揭页,有时我印他揭页,有时他让我休息,自己印自己揭页,多次都干至深夜。印完后,又按学科、班级装订成册,又按各代课老师所需分好,为按时开学、开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所以,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教育局检查我校的开学情况时,看到井井有条,领导非常满意。除此外,还有平时按计划要做的一系列更繁忙、更精细、更具体的工作如:每次月考后,各科各班级的总分和学生个人考分的进步与退步的情况统计;总结会上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订措施的会议记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记录;老师备课本、学生作业本检查评比的结果;为巩固课文知识的学科竞赛结果的公布。像语文中的诗歌诵或当堂小作文或背诵短课文比赛、外语中的背单词或英汉语对话比赛、理科中的速算或抽背概念中的定理公式等知识的比赛,还有体育、唱歌、绘画及一些勤工俭学的组织评比结果的公布等等,丈夫吴左喜都起到了教导主任应起的作用。我们真正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对学校的事,我们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去做,而且努力做好。这也为老师们以校为家、爱校如家、安心教学工作起到了榜样作用。
魏村中学有一批思想进步、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好老师。我处于公心,团结同志,知人善任,平易近人,量材使用,合理安排,使全体老师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把业务水平较高的年长老师和骨干教师安排到重要岗位,给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对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或有缺点毛病的教师给予及时的针对性的帮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教师也可能存在缺陷,再差的教师也可能蕴藏着某些潜在的积极因素,我们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用才之胆,善于发现和爱护每个老师身上的优点,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之中,了解熟悉他们,体谅关心他们,团结各种类型的教师一道工作。他们就会高高兴兴,满腔热忱地在各自所代的学科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会根据各科知识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法。如数学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死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初三数学教师马志祥就摸索积累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探索知识内在联系,归纳总结解题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讲直角坐标系时,研究点的坐标的特征,归纳总结了点的坐标的六条规律: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3、关于坐标轴和原点为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4、平行于坐标轴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5、各象限两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6、关于丙轴夹角平分线为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的特征。
认识总结这些规律,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为后面学习函数和图像及解析几何打下了基础。
又如:学生在学完平面几何的圆后,深感引辅助线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就在边教边练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添辅助的一般规律。
1、题设若有圆切线、圆心、切点连一连;
2、题设若有相切圆,通常做出公切线;
3、题设若有弦中点,圆心、中点连一连;
4、题设若有相交圆,通常做出公共弦;
5、题设若有圆直径,圆周直角可能用;
6、证垂直、平行等线段,四点共圆想周全。
按照这些规律,大大提高了学生平面几何解题的速度和解决难题的能力。马志祥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注意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教学质量向更新更高的方向发展。特别在复习课上启发学生多想,让他们自己综合运用知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阔学生思路,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解法,并诱导他们讨论得出正确答案。促使学生越学越想学,越能促进师生向更广更深的知识领域迈进。实践证明,教学进程就是认识运动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马志祥教的数学课成绩逐年上升。1981年班级均分62.8分,1982年班级均分65分,1983年班级均分72分,其中两名学生取得100分的优异成绩,现在他已是临汾市第三中学的特级教师。
初三化学教师吴左喜认为:化学课是初三年级才增设的一门新课,难懂难记,要启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非常重要。每年开学初,他都要同学生一起学习教学大纲,介绍化学课的内容特点和在国家“四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成才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他在第一节课就采用了游戏实验的教学方法:
1、用玻璃点燃洒精灯。平时点灯用火柴,可他却用玻璃棒蘸取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点燃了洒精灯,学生感到像魔术一样新鲜。
2、用气灭火。在烧杯中放入长短不同的蜡烛,将一杯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即可看到最短的蜡烛熄灭,逐渐长的蜡烛也灭了,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思而不解。他就因势利导,向学生讲解原因,并强调这些知识是化学课研究的重要内容的一部分,还举了许多实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多年来,他通过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许多学生成了“化学迷”。他上课讲话不多,语言精炼、演示实验、直观教学。学生印象深,记得牢,用得活,当堂消化当堂巩固,缩短了讲课时间,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这样有活力有激情的课堂教学,必然有高效率高收获。1981年班均分74.1分1982年班级均分76.1分,1983年班级均分82.3分,还有两名满分100分。所以,他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被评定为中教一级教师,2003年已退休。
学校工作是一盘棋,毕业班重要,起始班的基础知识更重要。如乔来兴、杨元虎、安敏、杨忠贤、刘延宁、吉智英、安凤巧、衡玉林、陈秀梅、贾文胜、马国连等老师积极的工作,出色的努力,为学校中考成绩优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艺无穷尽。攀登这座高峰需要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魏村中学的领导和全体老师相互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教学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营造欢乐的课堂气氛,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中考成绩连年上升。如1981年升学率为61.7%,1982年升学率为81.7%,1983年升学率为86%,在六科参考中,就有数学、
化学、物理、语文、政治五科名列全县前茅的优异成绩。
魏村中学是我家乡唯一的一所中学。我的工作职务和责任心,加上亲情、乡情、儿女情,我决心要在这个学校干到退休,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好后代,为促进家乡经济的迅速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所以当临汾县委书记王文学亲自到魏村中学叫我回县上工作时,我毫不犹豫的谢绝了。我不想离开,也不想高升,只想为家乡人民多做点贡献。然而,事与愿违,因工作需要,1988年我再一次调到了一平垣教育办公室,结束了我任中学领导的职务。离开了魏村中学以及已相处八年的老师们,留恋故土的情怀长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我的领导体会:
1、努力进取,勇挑重担
我35岁被任命为中学副校长,主管教学。这是领导对我极大的信任,为了能担起这个重担,负起这份责任,我如饥似渴的狠抓学习。学习中央和县教育局文件,关心国家大事,明确工作目的,把握工作方向;学习党的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增强业务素质;学习同行同级领导的先进模范事迹,提高领导能力,树立一个领导者的形象,适应领导工作的要求。建立自己在师生和广大群众中的威信,决心肩负起上级领导给予的光荣而艰苦的职责。2、按照政策,遵循规律
每次开学后,期初教学计划、教材进度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的学习及教材的统览;期中教材教法的疑难研究和同时要搞的月考、赛讲、听课等活动;期末复习计划的制订实施、总结及经验交流;期中、期末考试后的质量分析、评估;全面工作的评比、评模等都能按时间、按要求的圆满完成。所以就在每学期特别重视整顿和健全学科教研组的调整,并制订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制度。选用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教学经验,更有较强教研能力的教学骨干担任教研组长,他们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起着研究、指导、管理、培训、辅导的作用。
学校把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估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非常服从上级领导对学校工作的安排和要求,我也尊重领导我的正校长和我领导下的教导主任、教导员及各大教研组长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们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大大弥补了自己知识少、能力差、经验缺的问题,使所在的每个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学校的全面工作蒸蒸日上,成绩显著。
3、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①我始终坚持代课。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所以学校的工作计划、总结和汇报材料都是我亲手写。
②亲自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教学能手的观摩课,听同级同科的评比课,听讲座,参加培训班、研讨会、复制典型课的录音带等有关的教学活动。这样,我便学到许多知识,大幅度地提高自己和全体老师的整体素质,激发了自己和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③坚持每天早起床。我从上学,教学时就有五点多钟早起床的习惯,当领导后更是如此。我总记着母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我每天起来梳洗后,理顺一下当天要做的事情,温习今天要讲的课文和教案,出去站在马路上看看按时快步到校的师生员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
④坚持每天上操。不论在哪个学校,都能听从体育老师的口令,以正确的姿势和师生一起做操。
⑤坚持每年冬季为防止师生煤气中毒所做的几项工作:即讲煤气的毒害;如何生火、看火的注意事项;窗户上安装有关的设备等。那时候,教室宿舍都是砖土炉子,我每天都是白天到教室和宿舍看看,晚上到学生宿舍转转,检查封火安全后,才放心的休息。即使这样,在吴村中学时还发生两次女生煤气中毒事件,幸亏有轻度中毒者要去厕所才发现,老师和医生们抢救及时才没酿成严重后果。从此,我不论在哪里,只要见到烧煤取暖,就特别强调防煤气中毒。
⑥坚持按国家规定星期天、节假日让师生放假回家。身体得到休息,精神得到调养,上学后,他们会以极高的热情投身于教与学的学校工作中去。不打疲劳战,不向时间要质量,要向课堂求质量,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平时抓紧每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每节课上能听懂学会,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的教与学,就会事半功倍。
4、关心老师,帮助职工
我全面关心、爱护、帮助学校的教职员工。关心他们的政治思想,党团支部按时过组织生活,每年七月一日发展条件合格的教职工入党。培养积极分子,活跃学校政治气氛;关心他们的生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教师工资低,家庭负担重,生活非常困难。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除尽量搞好食堂伙食外,还把学校的空地给每个教职工划分一块儿,开荒种地作为生活补助;关心他们的进修提高、职称评定、家庭情况。并对特殊困难者给予适当帮助和照顾,尽量减少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干好学校工作。
热爱并安心于教育工作的教职工们最易知足。在生活中他们把我当成姐妹互相关心体贴,我也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心多做好事,这样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善待老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自己虽然年纪轻、知识少、能力差,但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全体师生员工的齐心努力,我工作过的吴村、魏村的高考、中考成绩突出,土门、一平垣的体育工作受到省级、国家级的好评。那时,临汾县教育界有名的四个“英”,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即:刘村教办主任周菊英,教育局写作组闫丽英,魏村中学领导刘翠英,八一小学领导李凤英。我们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忙很累却很高兴,真是其乐无穷啊!
1988年9月份开学,我忍痛离开了我准备干到退休的魏村中学。由弟弟左龙用三轮车把我和丈夫、我年迈的母亲及小女儿小红一家四口送上了一平垣教办。
这里是我二十年前工作过的地方,人熟土也亲。年老的熟悉,年轻的许多老师、小学领导、中心校长曾是我的学生,他们的热情接待,使我有一种回到娘家的感觉。我的心情愉快,很快就适应并重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新的工作中去。
我留在教办任体育辅导员。丈夫被安排到初中代化学课。校长张金生对我的老母亲和小女儿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我们一家四口在山沟中学安了家,也安了心。
体育辅导员是个新职务。是临汾县体委和教育局在试行“农村小学体育工作改革”时设想出“教办设体育辅导员、班主任代体育课”的。此举,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还决定1992年在临汾召开“现场会”。领导们高兴的作宣传,实际工作却进行的很慢很差,具体问题很多,困难很大。尤其是在山区,非常缺乏专业体育人才。此时,我来的正合适。这里有我的一片蓝天,有我的用武之地。我憋着一股气,要为山区培养体育人才,也为领导们争点光。
五十岁的我,虽已年过半百,但自信有好的身体、好的思想、好的心态、有专业技术技能、有专业理论知识、有领导组织能力、有好的教学方法,敢于勇挑重担。
几年内,我每天早起晚睡,在蜿蜒曲折的崎岖道路上翻山越岭、过沟爬坡,不管严冬风雪冰冷,不论盛夏高温炎热,为抢时间经常是一路快走,汗流浃背。除了寒、暑假集中辅导外,平时都是在十四个中心校轮流教,重点学校还单独教。这样,辛苦我一人,大家不用跑。例如:去杨家坡中心校,我早早起床,天刚亮就动身。严寒的冬天,山上白雪皑皑,山间小道,冰冻路滑。丈夫送我到茂峰圪塔山顶,一直照我下山翻过二郎沟,爬到对面山上的岭南村,转过山凹看不到我了才返回学校。我赶到杨家坡学校时已到早上第二节课时了。再如:去蟒王中心学校,因路太远,王安民老师用三轮车把我送到碾窑小学。正值山乡的夏日,山路弯弯,麦浪滚滚,漫山遍野,奇花异草,我心里有一种新奇的喜悦感,也被神奇的大自然所陶醉。为争取时间,我没绕大路,由三个小同学领着八条狗沿山涧小路走。山坡又陡又滑,我坐下一点一点儿的往下移,要不是拽着狗尾巴,我就会掉到大深沟里。下山后,我腿软的半天站不起来。
我每到一个中心校,师生们早已等着我,热情地接待我。因为要教做操,又教上体育课,内容多时间少,非常紧张。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得赶上吃早饭,上午不休息也只能教两遍,午饭后再复习一遍就赶快往回走。太远了有时还得住下,第二天再去更远的学校。
韵律操是新操,难度很大,在县上学习时,每个教办或中学校都去两个人,分别学习小学和中学各两套操,我一个人就学了四套。有的年轻老师羡慕我年纪大,学的多,动作还准确。所以,我在无数次的辅导中,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是集中还是分散,是教老师还是教学生,我都以正确的理论讲解,以正确的动作示范,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耐心的指导,流的汗、受的苦无法形容。我每到一个学校,周围许多山庄窝铺,凹儿沟儿里的家长、群众像看唱戏一样的围着小操场看,他们非常惊奇,对我很有好感,常常有人送我核桃,红果、山杏等特产。至今,我还怀念那些热心、厚道、朴实的深山里的乡亲们。
1992年8月,在“全国农村小学体育改革现场会”的总结大会上,我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领导的赞誉与表彰。《中国体育报》上登载了我的模范事迹,记者叫郭思。最后几句话是:“几年来,她用双脚丈量了无数山路最远的学校要翻七座山梁,连只有三名学生的干草梁队办学校也没落下”。有人赞她:“你等于办了一个体育师范学校”。《中国体育》杂志上刊登了我的文章,题目是《根据山区特点,抓好学校体育》一文。国家体教委领导邹时炎还给我题了字《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乐在其中》。
会后,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曲宗湖教授、省教委主任宋玉岫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你已年过半百的人了,要注意身体”。我被领导们的关心所感动。1994年9月,国家教委、体委有关领导,特邀我参加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研讨会”,遗憾的是因母亲突病未能参加。
任何成绩的取得绝不是一个人能得到的。我感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地区体委、县教育局多次检查指导工作的张晋高科长、梁兴保主任和长期蹲点帮助工作的陈吉庆主任、李乃愚同志,感谢教办主任杜刘记和教办其它成员王安民、刘振安、常文礼、郭凡林等同志的热情帮助及一平垣各中心校长、中小学校长、全体代课老师的积极工作,通力配合,我将他们牢记心中。
在一平垣教办工作的几年里,虽然辛苦劳累,但却很欣慰,因为我总算运用我所学过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术技巧技能,为山区培养了许多体育人才,为领导们争了荣誉,并多次参与组织公社农民运动会,为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做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使自己的身体和意志锻炼得更加坚强。
回顾我整三十五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不论调到哪个学校,担任什么职务,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我都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我为自己实现了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终身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园满完成了培养下一代的任务而高兴、满意、自豪!
2、我的婚姻
我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但又是成功的,丈夫叫吴左喜。
事情还要追忆到五十八年前的1950年秋的一天早上。我放学回家,路上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队长的带领下,不时地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当路过我家门口时,我迅速出队,还在院里就高声喊:“妈,我回来了。”父亲出来低声说:“你妈病了,医生正把脉。”我悄悄走到灶台边吃完饭就上学了,没注意到大人们讲些什么。但没想到的是几天后,给母亲看过病的医生,竟然找了两位媒人,带了“四生礼”为我和他儿子定了“娃娃亲”,我十岁他儿子才八岁。这位只见了一面的医生就成了我未来的公公。
虽然我们是同村姥姥家柴里村,但一直没碰过面,直到1956年9月份我们同上刘村中学,我初二他初一。一天,和我同班的他村的曹光智,告诉我,他父亲急病去逝,他想让我参加葬礼。我被这突然降临的消息惊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呆呆地看着他。这是我第一次最距离见到他。埋葬他父亲的那天,我出于感恩和礼节回去送行,当时,我看到五十多岁的母亲,十四岁的他、八岁的弟弟、五岁的妹妹这四口人的家,真难过呀!
1961年,我当了中学教师,他上高三,为让他安心学习,我每月节省10元钱送到学校,这10元钱首先保证了每月的伙食费。我多么盼望我未来的丈夫是个大学生。
事情并非我预想的那样,聪明好学的他六二年高考虽然得了高分,但在那“唯成份”
论的年代里,却因不是贫下中农出身而没有被录取,只能无奈地回家去劳动。这时候,我该怎么办?一边是上学时就追过我的同学在单相思的等着、看着我的选择,如果和同学结婚,都有工资,一定好过;一边是从小定亲、现在是农民的未婚夫。我多少天吃饭不香、睡觉失眠,思想斗争激烈,该怎么办?怎么办?
如果我退亲很容易,和同学生活在一起是会好的。但对于已经失父、失学、又要失恋的人来说,打击太大了。心善心软的我实在不忍心!不忍心!再三思考后我还是选择了拒绝同学追求,铁心于既定的婚姻这门亲。心想,我在外工作,他在家劳动,有钱花,有粮吃,只要和睦相爱,不是一样很好的吗!决心已下,就准备结婚。根据村里风水先生为我们选择的结婚日是1962年阴历七月十五,这个日子结婚是没有人用过的。我们感天地,祈鬼神,
我俩幸福、安康地生活了已近五十年。
当时,大专生嫁给农民,引起了许多人的疑问和不解。有人惊讶,有人羡慕,成了人们闲时谈论的焦点。我从没因工作不同,职务高低而歧视他,而是相互尊重,互相体谅,虽然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我们不埋怨,不争吵,想办法,共商讨。
1972年,劳动了十年的丈夫被村里推荐当上了民办教师,每月六元钱到十二元钱。1976年,县上决定要把一批工作多年、品教兼优的民办教师转正,名额有限,填表审批,教育局领导为照顾我们,特批给了丈夫一张表格。没料到联校校长把表带回来让大队书记捎回村里时,他偷着让他的人填了,表也作废了。后来,局领导又让联校给丈夫领了一份表格,再次被当时的公社领导给他关系好的人填了。这件事,几乎把我气死!直到1978年,经公开考试,丈夫才转为公办教师。这时,我已担任了吴村中学的副校长。婚后十六年,才盼到我的丈夫成了国家工作人员。多么漫长艰难啊!
在这十六年里,有八年我在外县,每年只有寒、暑假回家。丈夫常常住在小队队部的窑里同保管看库。政治运动、自然灾害时期,一个工分只分七两粮,饭不够吃,钱不够花。就在这困难的十六年里,弟弟两次结婚,有了三个孩子。妹妹出嫁,也有了三个孩子,他们都生活困难,为了让他们多挣工分,孩子们一个个全由我婆婆照看。特别是妹妹的孩子们吃、住、上学直到初中毕业,我们有四个孩子,一个在婆婆家,三个在姥姥家。当时,我们有三个老人、十个孩子的生活负担,担子非常沉重。
粮食不够吃,我俩想法去买,丈夫往回带,分送给两个家里。1972年,我在一平垣七年制学校教学时,曾两次到当时在一平垣食堂任售票员的吕翠英家南凹里村买玉米六十斤,每次都是她父亲装好,她弟弟从沟底背到公路上,放到她丈夫拉煤回来的汽车上,帮我送到学校。哪里都有好心人,我每次给钱,她父亲同情我,都没有收。
那时候,私人卖买粮食是违法的行为,万一查出就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就要扣“帽子”、受处罚。在家里粮食非常紧缺时,丈夫同知情伙伴去蒲县某山村购买,都是晚上背着粮食走常人不走的山间小道,几十里地百斤玉米,担惊受怕、忍饥挨饿的用了五、六天才回来。
那时候,到粮站买粮要粮票,我们哪儿有那么多粮票呢?老天有眼,幸亏有丈夫完小时的同学张希耀和姥姥家的好邻居连青海兄及羊舍的伯父哥吴银喜在粮站工作。我们便常常找他们买粮、买面,是他们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至今想来,永生难忘。
家里是老人和孩子们,白面少,我只要回家,就买些饼子分给他们吃,我吃家里的玉米窝头或钢丝面(玉米或高粱压成的面条),我盼望孩子们健康成长。
当时钱不够花,我每月四十三元钱的工资整整挣了十八年,常常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提前借用下月的工资是常有的事。最困难的几年中,每到农闲时,丈夫搭伴用平车从西郭煤矿拉煤过汾河卖给城里或村里人家。从早到晚每天一次,才使家里生活比较宽裕。
穿的衣服,都是我把布证拿上,挑最便宜的,适合各人颜色的布买上,西式衣服由大姐吴龙仙做,中式衣服我会裁剪,没有缝纫机,都是我利用晚上和节假日赶做的。我们夫妻就这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节衣缩食,度过了生活中最艰难的十六年。
丈夫转正后,在吴村中学中专班任化学教师,一年后,调整到魏村中学,仍代化学课,一直成绩优秀。1984年,他进修化学专科毕业。1988年,调入一平垣乡初中继续代化学。1995年从一平垣中学调回魏村教办,由他分管的教学业务受到市、局领导的表扬及奖励。我俩都是中教一级职称,先后于1996年和2003年退休。孩子们男婚女嫁,都相继有了孩子,在城里都有了房子。我俩每年天冷到城里,暖和热闹;天热到村里,清凉舒畅。在将要召开奥运会的2008年,欢度春节时,我们还追求时尚,补拍了婚纱照。这真是:风雨同舟五十春,迎来金婚倍温馨。相扶到老不容易,夕阳更该去珍惜。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白头到老心相连,盛世和谐养天年。
当我们漫步闲游在大街上,碰到许多认识的人时,他们对我俩的婚姻及现在的生活状况表示赞美。对我俩相亲相爱的钟情,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精神,宽容大度为人处事的作风表示敬佩。丈夫的老同学孙百喜曾对我说:“几十年里,你负责管学校,又管家里;管婆家,又管娘家;管自己的婚事,又管弟妹的婚事;管自己的孩子,又管弟妹的孩子,处理了许多问题和难解决的事情,走到今天,真不容易呀”!我笑着回答说:“咋不容易呢!因为我背后有一个支持、帮助我的可靠男人——你们的好同学”。
我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好丈夫,他勤勉俭朴,拥有良好的人缘关系,他不是富翁,却是福人。他是我一生的伴侣,生活的依靠,精神的支柱,工作的助手。庆幸我的好心得到了好报。我们退休了,更注意心理搀扶,谅解和适应对方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尽量做到投其所好;丢了或忘了做的事情,不生硬的责怪,尽量减轻思想负担;身体不适或有病时,用关心的语言询问,细微之处见真情。我深深体会到,夫妻相伴一生,才是一种最为深厚的人间真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校模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